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失譯人名 。 在後漢錄

優波離品第八

爾時如來 。 大眾圍遶 。 供養恭敬 。 尊重讚歎 。

爾時阿難 。 即從座起 。 觀察眾心 。 咸皆有疑 。

如來世尊 。 云何乃聽優波離 。 下賤之人 。 隨佛出家 。 以聽其出家故 。 毀辱一切 。 諸王剎利種 。 增不敬之心 。 污信心故 。 永失福田 。 乃使白淨王子 。 難陀比丘 。 生輕慢心 。

佛告阿難 。 及諸大眾 。

汝等善聽 。 汝等乃可說 。 如來無有 。 平等大悲 。 三念處 。 五智三昧 。 不得說言 。 優波離比丘 。 真實是下賤人 。 修習下行下願 。 下精進也 。

汝等乃可說 。 如來煩惱 。 無常遷變 。 不可得說 。 優波離下賤出家 。 如來以正遍知 。 宣說真實之言 。 汝等應當 。 信受佛語 。 如來知見 。 生死過患 。 獨覺成佛 。 優波離亦隨出家 。 三明六通 。 具八解脫 。 天人大眾增仰 。 護持正法 。 持律第一 。 堪任供養 。 能令眾生 。 成就三種妙果 。 所謂 。 現報 。 生報 。 後報 。

是故當知 。 優波離者 。 奇特妙行 。 偏為大悲菩薩 。 已於過去 。 無量百千 。 萬億諸佛所 。 殖眾德本 。 亦於諸佛法中 。 持律第一 。 亦於釋迦牟尼佛法中 。 持律第一 。

爾時難陀比丘 。 聞佛說已 。 即從座起 。 頭面禮 。 大憍陳如足 。 次第至優波離前 。 俛仰而立 。 合掌而已 。

爾時如來 。 即為難陀 。 而說偈言 。

難陀當應知 。

汝莫憂貧窮 。 亦不失富貴 。 出家法應爾 。

難陀聞佛 。 示教利喜 。 種種說法 。 心生歡喜 。 即正衣服 。 頭面禮優波離足 。 應時天地 。 六種震動 。 身心柔軟 。 逮得己利 。 所作已辦 。

佛告優波離 。

汝速師子吼 。 於三寶四諦 。 在家出家 。 七眾差別 。 所謂 。 三歸五戒 。 乃至一切戒 。 利益眾生戒 。 淨煩惱戒 。 調御威儀戒 。 禪戒 。 無漏戒 。 興隆三寶 。

時優波離 。 白佛言 。

世尊 。 如來以威神力 。 引接將護 。 我乃少能 。 所諮問耳 。

云何名三寶 。 佛法及眾僧 。 三寶若無性 。 云何分別 。 說法僧差別名 。 歸依三寶者 。 云何而奉行 。 三歸若一者 。 不應說言三 。 若說三歸者 。 云何七眾名 。

爾時優波離 。 白佛言 。

世尊 。 何所歸依 。 名歸依佛 。

爾時如來 。 一一稱解 。

答曰 。

佛陀者覺 。 覺了一切法相故 。

復次 。 一切眾生 。 長眠三界 。 佛道眼既開 。 自覺覺彼 。 故名為覺 。 佛於一切法 。 能一切得一切說 。

問曰 。

佛云何一切說 。 為應時適會 。 隨宜說耶 。 為當部黨 。 相從說耶 。

答曰 。

佛隨物適時 。 說一切法 。 後諸弟子 。 結集法藏 。 以類撰之 。 佛或時為諸弟子 。 制戒輕重 。 有殘無殘 。 撰為律藏 。 或時說因果相生 。 諸結諸使 。 及以業相 。 集為阿毘曇藏 。 為諸天世人 。 隨時說法 。 集為增一 。 是勸化人所習 。 為利根眾生 。 說諸深義 。 名中阿含 。 是學問者所習 。 說種種隨禪法 。 是雜阿含 。 坐禪人習 。 破諸外道 。 是長阿含 。

問曰 。

佛若一切說者 。

有經云 。

佛坐一樹下 。 捉一枝葉 。 問弟子曰 。

此枝葉多 。 樹上葉多 。

答曰 。

樹上葉多 。

佛言 。

我所知法 。 如樹上葉 。 我所說法 。 如掌中葉 。

云何言佛 。 一切說耶 。

答曰 。

有別相一切 。 總相一切 。 今言別相一切 。

有言 。

佛能一切說 。 但眾生不能盡受 。 佛非不能說 。

有言 。

應云一切知 。 直言說 。 不得言一切說也 。

問 。

若佛知而能說 。 聲聞緣覺 。 依知而能說 。 何不稱佛耶 。

答曰 。

不爾 。 佛知說俱盡 。 二乘知說於法 。 有所不盡 。

復次 。 佛解一切法 。 盡能作名 。 二乘不能 。

復次 。 佛得無邊法 。 能無邊說 。 二乘不能 。

復次 。 有共不共 。 二乘所得共 。 佛所得不共 。 聲聞所得 。 三乘同知 。 中乘所得 。 二乘共知 。 唯佛所得 。 二乘不知 。 獨佛自知 。

復次 。 函大蓋亦大 。 法大法相無邊 。 佛以無邊智 。 知說無邊法 。 二乘智有邊 。 故不稱法相 。

復次 。 有根 。 義 。 根者 。 慧根 。 義者 。 慧所緣法 。 佛根義俱滿 。 慧所緣法 。 無有不盡 。 二乘根義 。 二俱不滿 。

復次 。 佛得如實智名 。 於一切法相 。 如實了故 。 二乘知法 。 不盡原底 。 兼有所不周 。 是以不得 。 稱如實智 。 以是種種義故 。 二乘不得稱佛 。 婆伽婆者 。 不可以音傳 。 不可以義解 。 云何世尊 。 以能知一切 。 對治法故 。

復次 。 世法言音不同 。 世人自不相解 。 佛悉知之 。 故云世尊 。

復次 。 勅比丘云 。

凡二乘凡夫 。 自說得法 。 或樂靜默 。 或入禪定 。 或以餘緣 。 祕惜不說 。 佛所得法 。 以慈悲力故 。 樂為他說 。

復次云何 。 以破三毒故 。 得稱世尊 。

問曰 。

二乘亦破三毒 。 何不名世尊耶 。

答曰 。

不爾 。 二乘有退 。 佛不退故 。

退有三種 。 果退 。 不果退 。 所用退 。

果退者 。 聲聞三果退 。 下果不退 。 中乘二種 。 若百劫習行 。 成辟支佛 。

果不退 。 若本是下乘三果 。 作辟支佛 。 則果有退 。 佛果不退 。

不果退者 。 若向三乘人 。 未得而退 。 若修比丘三業 。 懈墮不進 。 凡有所修習 。 退而不勤 。 名不果退也 。

所用退者 。 凡所得法 。 不現前用 。 如佛十力 。 小乘十智 。 用一餘則不用 。 如誦十萬言經 。 若不誦時 。 盡名所用退也 。 下乘不果退 。 中乘亦有不果退 。 佛無不果退 。 於一切行 。 中無不勤故 。 二乘有所用退也 。 佛則不定 。

又云 。

於十力中 。 用一不用九 。 故名退也 。

有云 。

無不用退 。 如誦二十萬言經 。 凡夫力劣故 。 或一日二日誦訖 。 佛能即時誦訖 。 十力亦爾 。 用能即用 。 無障礙故 。 無不用退 。

又云 。

佛無不用退 。 如著泥洹僧時 。 不直爾著 。 如凡夫人法 。 皆為利益眾生故 。 凡所用法 。 有益則用 。 無益不用 。 非不能用 。 故無用退 。

雖各有所解 。 而云不可定也 。 佛意不可思議 。

問曰 。

聲聞何故三果退 。 下果不退 。

答曰 。

三果已曾得 。 故退 。 下果未曾得 。 故不退 。 如人飢得美食 。 久則不忘 。 此義亦爾 。

又云 。

下果 。 忍作無礙道 。 智作解脫道 。 三果 。 智作無礙道 。 智作解脫道 。 故退 。

又云 。

見諦道無退 。 思惟道有退 。 淨不淨想 。 斷結故 。 思惟道有逼迫 。 見諦無逼迫 。 見諦無逼迫 。 見諦結見理 。 思惟微生 。 故逼迫不退也 。

又云 。

見諦智力強 。 如大梁鎮物 。 思惟智弱 。 故退也 。

又云 。

見諦欲界 。 忍智二心 。 能斷九品 。 上界忍智二心 。 斷七十二品結 。 盡無色界 。 故不退也 。

以是義故 。 獨名世尊 。

復次 。 佛習氣斷 。 二乘習氣不盡 。 如牛呞比丘 。 常作牛呞 。 以世世牛中來故 。 如一比丘 。 雖得漏盡 。 而常以鏡自照 。 以世世從 。 婬女中來故 。 如一比丘 。 跳枰擲閣 。 以世世從 。 獼猴中來 。 不得名世尊 。

凡言

如是我聞 。

者 。 佛在時言 。

我聞 。

為是滅後也 。 撰法藏者言我聞 。 佛二十年中說法 。 阿難不聞 。 何得言我聞 。

答曰 。

云 。

諸天語阿難 。

又云 。

佛入世俗心 。 令阿難知 。

又云 。

從諸比丘邊聞 。

又云 。

阿難從佛請願 。

願佛莫與我故衣 。 莫令人請我食 。 我為求法 。 恭敬佛故 。 侍佛所須 。 不為衣食 。 諸比丘晨暮二時 。 得見世尊 。 莫令我爾 。 欲見便見 。 又 。 佛二十年中所說法 。 盡為我說 。

問曰 。

二十年中 。 所說法句 。 何由可說 。

答曰 。

佛善巧方便 。 於一句法中 。 演無量法 。 能以無量法 。 為一句義 。 佛粗示其端緒 。 阿難盡已得知 。 速利強持力故 。 八萬法者 。

又云 。

如樹 。 根莖枝葉 。 名為一樹 。 佛為眾生 。 始終說法 。 名為一藏 。

如是八萬 。 又云 。

佛一坐說法 。 名為一藏 。

如是八萬 。 又云 。

十六字為半偈 。 三十二字為一偈 。

如是八萬 。 又云 。

長短偈 。 四十二字為一偈 。

如是八萬 。 又云 。

如半月說戒為一藏 。

如是八萬 。 又云 。

佛自說 。 六萬六千偈為一藏 。

如是八萬 。 又云 。

佛說 。

塵勞有八萬 。 法藥亦八萬 。

名八萬法藏 。

問曰 。

契經 。 阿毘曇 。 不以佛在初 。 獨律誦以佛在初 。

答曰 。

以勝故 。 佛獨制故 。 如契經中 。 諸弟子說法 。 有時如釋提桓因 。 自說布施第一 。

何以故 。 我以施故 。 得為天王 。 所願如意 。 佛言如是 。 有時佛化作化佛 。 化佛說法 。 律則不爾 。 一切佛說 。 是故以佛在初 。

又如契經 。 隨處隨決 。 律則不爾 。 若屋中有事 。 不得即結 。 必當出外 。 若白衣邊有事 。 必在眾結 。 若聚落有事 。 亦在眾結 。 若於五眾邊有事 。 必在比丘 。 比丘尼邊結 。 是故以佛在初 。 毘耶離者 。 或有國以王為名 。 或以地為稱 。 或以城為號 。 此國以龍為目 。 迦蘭陀聚落者 。 以鳥名之 。

又云 。

聚落主名 。 須提那者 。 父母求請神祇得 。 故名求得 。

富貴者 。 富有二種 。

一 。 眾生類 。 二 。 非眾生 。

非眾生者 。 多有金銀七寶 。 倉庫財帛 。 田疇舍宅 。 眾生類者 。 奴婢僕使 。 象馬牛羊 。 村落封邑 。 故名富也 。 貴者 。 或為封主 。 或有美德 。 人所宗敬 。 故言貴也 。 自歸三寶 。 受三歸法 。

問曰 。

三歸以何為性 。

有論者言 。

三歸是教 。 無教性 。

受三歸時 。 胡跪合掌 。 口說三歸 。 是名身口教也 。 若純重心 。 有身口無教 。 是謂教無教 。

又云 。

三歸是三業性 。 身口意業也 。

又云 。

三歸是善五陰 。

以眾生善五陰為三歸 。 以三寶為所歸 。 所歸以救護為義 。 譬如有人 。 有罪於王 。 投向異國 。 以求救護 。

異國王言 。

汝求無畏者 。 莫出我境 。 莫違我教 。 必相救護 。

眾生亦爾 。 繫屬於魔 。 有生死罪 。 歸向三寶 。 以求救護 。 若誠心三寶 。 更無異向 。 不違佛教 。 魔王邪惡 。 無如之何 。

昔有一鴿 。 為鷹所逐 。 入舍利弗影 。 戰懼不解 。 移入佛影 。 泰然無怖 。 大海可移 。 此鴿無動 。 所以爾者 。 佛有大慈大悲 。 舍利弗 。 無大慈悲 。 佛習氣盡 。 舍利弗 。 習氣未盡 。 佛三阿僧祇劫 。 修菩薩行 。 舍利弗 。 六十劫中 。 修習苦行 。 以是因緣 。 鴿入舍利弗影 。 猶有怖畏 。 入佛影中 。 而無怖也 。

問曰 。

若歸三寶 。 能除罪過 。 息怖畏者 。 提婆達多 。 亦歸依三寶 。 以信出家 。 受具足戒 。 而犯三逆 。 墮阿鼻獄 。

答曰 。

夫救護者 。 救可救者 。 提婆達多 。 罪惡深大 。 兼是定業 。 是故難救 。

問曰 。

若有大罪 。 佛不能救 。 若無罪者 。 不須佛救 。 云何三寶 。 能有救護 。

答曰 。

提婆達多 。 歸依三寶 。 心不真實 。 三歸不滿 。 常求利養名聞 。 自號一切智人 。 與佛爭競 。 以是因緣 。 三寶雖有大力 。 不能救也 。 如阿闍世王 。 雖有逆罪 。 應入阿鼻獄 。 以誠心向佛故 。 滅阿鼻罪 。 入黑繩地獄 。 如人中重罪 。 七日都盡 。 是謂三寶 。 救護力也 。

問曰 。

若提婆達多 。 罪不可救者 。 有經云 。

若人歸佛者 。 不墮三惡道 。

是義云何 。

答曰 。

提婆達多 。 以歸三寶故 。 雖入阿鼻 。 受苦輕微 。 亦時得暫息 。 又如人在 。 山林曠野 。 恐怖之處 。 若念佛功德 。 恐怖即滅 。 是故歸依三寶 。 救護不虛 。

三寶於四諦中 。 何諦所攝 。 於二十二根中 。 何根所攝 。 於十八界中 。 何界所攝 。 十二入中 。 何入所攝 。 於五陰中 。 何陰所攝 。

三寶於四諦中 。 盡諦所攝 。 道諦少入 。 根中 。 三根所攝 。 未知 。 已知 。 無知根 。 於十八界所攝 。 意界 。 意識界 。 法界 。 十二入中 。 意入 。 法入所攝 。 五陰中 。 無漏五陰所攝 。 佛寶於四諦中 。 道諦少入 。 法寶於四諦中 。 盡諦所攝 。 僧寶於四諦中 。 道諦少入 。 佛寶二十二根中 。 無知根所攝 。 法寶是盡諦無為故 。 非根所攝 。 僧寶二十二根中 。 三無漏根所攝 。 佛寶於十八界中 。 意界 。 意識界 。 法界少入 。 十二入中 。 意入 。 法入少入 。 五陰中 。 無漏五陰少入 。 法寶於十八界中 。 法界少入 。 十二入中 。 法入少入 。 法寶非五陰攝 。 陰是有為 。 法寶是無為故 。 僧寶於十八界中 。 意界 。 意識界 。 法界少入 。 十二入中 。 意入 。 法入少入 。 五陰中 。 無漏五陰少入 。

問 。

歸依佛者 。 為歸依釋迦文佛 。 為歸依三世佛耶 。

答曰 。

歸依三世佛 。 以佛法身同故 。 歸依一佛 。 則是三世諸佛 。 以佛無異故 。

有云 。

若歸依三世諸佛者 。 有諸天自說 。 我迦葉佛弟子 。 我拘留孫佛弟子 。 如是七佛 。 中各稱 。 我是某佛弟子 。 以是因緣 。 正應歸依一佛 。 不應三世 。

有云 。

不應爾 。

何以故 。 如毘沙門經說 。

毘沙門王 。 歸依三寶 。 歸依過去 。 未來現在佛 。 以是義故 。 應歸依三世諸佛 。

問曰 。

若爾者 。 如諸天 。 各稱某佛弟子 。 是義云何 。

答曰 。

諸天所說 。 何足定義 。 有諸天 。 各稱一佛為師 。 亦歸三世諸佛 。 直以一佛為證耳 。

問曰 。

何所歸依 。 名為歸依佛 。

答曰 。

歸依語迴轉一切智 。 無學功德 。

為歸色身 。 歸依法身耶 。

答曰 。

歸依法身 。 不歸色身 。 不以色為佛故 。

問曰 。

若色身非佛者 。 何以出佛身血 。 而得逆罪 。

答曰 。

色身是法身器故 。 法身所依故 。 若害色身 。 則得逆罪 。 不以色身是佛 。 故得逆罪 。

歸依法者 。 何所歸依 。 名歸依法 。

答曰 。

歸依語迴轉 。 斷欲無欲 。 盡處涅槃 。 是名歸依法 。

問曰 。

為歸依自身盡處 。 他身盡處 。

答曰 。

歸自身盡處 。 他身盡處 。 是名歸依法 。

若歸依僧 。 何所歸依 。

答曰 。

歸依語迴轉 。 良祐福田 。 聲聞學 。 無學功德 。 是名歸依僧 。

為歸俗諦僧 。 為第一義諦僧 。 若歸第一義諦僧者 。 佛與提謂 。 波利 。 受三自歸 。 不應言 。

未來有僧 。 汝應歸依 。

第一義諦 。 僧常在世間 。

答曰 。

以俗諦僧 。 是第一義 。 諦僧所依故 。 言 。

未來有僧 。 汝應歸依 。

又欲尊重俗諦僧 。 故作如是說 。

佛自說 。 一切諸眾中 。 佛眾第一 。 譬如從乳出酪 。 從酪出酥 。 從酥出醍醐 。 醍醐於中 。 最勝最妙 。 佛弟子眾 。 亦復如是 。

若有眾僧 。 集在是中 。 四向四得 。 無上福田 。 於一切九十六種眾中 。 最尊最上 。 無能及者 。 是故言 。

未來有僧 。 汝應歸依 。

不傷正義 。

問曰 。

佛亦是法 。 法亦是法 。 僧亦是法 。 正是一法 。 有何差別 。

答曰 。

雖是一法 。 以義而言 。 自有差別 。 以三寶而言 。 無師大智 。 及無學地 。 一切功德 。 是謂佛寶 。 盡諦無為 。 是謂法寶 。 聲聞學 。 無學功德智慧 。 是名僧寶 。 以法而言 。 無師無學法 。 是名佛寶 。 盡諦無為 。 非學非無學法 。 是名法寶 。 聲聞學 。 無學法 。 是名僧寶 。 以根而言 。 佛是無知根 。 法寶非根法 。 僧是三無漏根 。 以諦而言 。 佛是道諦少入 。 法寶是盡諦 。 僧是道諦少入 。 以沙門果而言 。 佛是沙門 。 法寶是沙門果 。 僧是沙門 。 法寶是沙門果 。 以婆羅門而言 。 佛是婆羅門 。 法寶是婆羅門果 。 僧是婆羅門 。 法寶是婆羅門果 。 以梵行而言 。 佛是梵行 。 法寶是梵行果 。 僧是梵行 。 法寶是梵行果 。 以因果而言 。 佛是因 。 法寶是果 。 僧是因 。 法寶是果 。 以道果而言 。 佛是道 。 法寶是果 。 僧是道 。 法寶是果 。 佛以法為師 。 佛從法生 。 法是佛母 。 佛依法住 。

問曰 。

佛若以法為師者 。 於三寶中 。 何不以法為初 。

答曰 。

法雖是佛師 。 而法非佛不弘 。 所謂道由人弘 。 是故佛在初 。

爾時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世尊 。 若受三歸戒時 。 先稱法寶 。 後稱佛者 。 成三歸不 。

答曰 。

無所曉知 。 說不次第者 。 自不得罪 。 得成三歸 。 若有所解 。 故倒說者 。 得罪亦不成三歸 。

問曰 。

若稱佛及法 。 不稱僧者 。 成三歸不 。 若稱法僧 。 不稱佛者 。 成三歸不 。 若稱佛僧 。 不稱法寶 。 成三歸不 。

答曰 。

不成三歸 。

問曰 。

若不受三歸 。 得五戒不 。 若不受三歸 。 得八戒不 。 若不受三歸 。 得十戒不 。 若不白四羯磨 。 得具戒不 。

答曰 。

一切不得 。 若受五戒 。 先受三歸 。 三歸既竟 。 乃得五戒 。 所以說五戒名者 。 欲使前人 。 識戒名字 。 如白四羯磨竟已 。 便得具戒 。 所以說四依四墮 。 十三僧殘者 。 但為知故說 。

又言 。

受三歸竟 。 說不殺戒 。

爾時得戒 。

所以說一戒 。 得五戒者 。 若能持一戒 。 五盡能持 。 又以五戒 。 勢分相著故 。 兼以本意誓 。 受五戒故 。

又言 。

受五戒竟 。 然後得戒 。

於諸說中 。 受三歸已 。 得五戒者 。 此是正義 。 如白四羯磨法 。 若受八戒 。 若受十戒 。 如五戒說 。

若先受三歸 。 作優婆塞 。 後若受五戒 。 若受八戒 。 若受十戒 。 更須三歸不 。

答 。

不受三歸 。 一切得戒 。 以先受三歸故 。

若先不受三歸 。 直白羯磨 。 得戒不 。

答 。

受五戒 。 八戒 。 十戒 。 但受三歸 。 即便得戒 。 若受具戒 。 要以白四羯磨 。 而得具戒 。 不以三歸 。 凡具戒者 。 功德深重 。 不以多緣多力 。 無由致之 。 是故三歸十僧 。 白四羯磨 。 而後得也 。 五戒 。 八戒 。 十戒 。 功德力少 。 是故若受三歸 。 即便得戒 。 不須多緣多力 。

受具戒已 。 何以但說四墮 。 十三僧殘 。 不說餘篇耶 。

此二篇戒 。 最是重者 。 一戒若犯 。 永不起二 。 雖起難起 。 若波利婆沙 。 摩那埵 。 二十眾中 。 而後出罪 。 若難持而能持者 。 餘篇易持戒 。 不須說也 。 是故但說二篇 。 不說餘篇 。

問曰 。

是波羅提木叉戒 。 是無漏戒 。 是禪戒不 。

答曰 。

非無漏戒 。 亦非禪戒 。 此波羅提木叉戒 。 若佛在世 。 則有此戒 。 佛不在世 。 則無此戒 。 禪無漏戒 。 若佛在世 。 若不在世 。 一切時有 。 波羅提木叉戒 。 從教而得 。 禪無漏戒 。 不從教得 。 波羅提木叉戒 。 從他而得 。 禪無漏戒 。 不從他得 。 波羅提木叉戒 。 不問眠與不眠 。 善惡無記心 。 一切時有 。 禪無漏戒 。 必禪無漏 。 心中有戒 。 餘一切心中無也 。 波羅提木叉戒 。 但人中有 。 禪戒無漏戒 。 人天俱有 。 波羅提木叉戒 。 但欲界中有 。 禪無漏戒欲 。 色界成就無漏戒 。 波羅提木叉戒 。 但佛弟子有 。 禪戒外道俱有 。

問曰 。

優婆塞五戒 。 幾是實罪 。 幾是遮罪 。

答曰 。

四是實罪 。 飲酒一戒是遮罪 。 飲酒所以 。 得與四罪同類 。 結為五戒者 。 以飲酒 。 是放逸之本 。 能犯四戒 。 如迦葉佛時 。 有優婆塞 。 以飲酒故 。 邪婬他婦 。 盜殺他雞 。

他人問言 。

何以故爾 。

答言 。

不作 。

以酒亂故 。 一時能破四戒 。 有以飲酒故 。 能作四逆 。 唯不能破僧耳 。 雖非宿業 。 有狂亂報 。 以飲酒故 。 迷惑倒亂 。 猶若狂人 。 又酒亂故 。 廢失正業 。 坐禪誦經 。 佐助眾事 。 雖非實罪 。 以是因緣 。 與實罪同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優婆塞戒 。 但於眾生上得戒 。 非眾生上 。 亦得戒不 。 但於可殺 。 可盜 。 可婬 。 可妄語眾生 。 上得戒耶 。 若於不可殺 。 不可盜 。 不可婬 。 不可欺誑眾生 。 上亦得戒耶 。

答曰 。

於眾生得四戒 。 於非眾生上得 。 不飲酒戒 。 若眾生 。 可殺不可殺 。 可婬不可婬 。 可盜不可盜 。 可妄語不可妄語 。 一切得戒 。 下至阿鼻地獄 。 上至非非想處 。 及三千世界 。 乃至如來 。 一切有命之類 。 得此四戒 。 以初受戒時 。 一切不殺 。 一切不盜 。 一切不婬 。 一切不妄語 。 無所限齊 。 以是故一切眾生 。 上無不得戒 。 凡受戒法 。 先與說法 。 引導開解 。 令於一切 。 眾生上起慈愍心 。 既得增上心 。 便得增上戒 。 夫得戒法 。 於一切眾生 。 上各得四戒 。 四戒差別 。 有十二戒 。 於眾生上 。 不殺不盜 。 不婬不妄語 。 凡起此四惡 。 有三因緣 。

一以貪故起 。 二以瞋故起 。 三以癡故起 。 於一切眾生 。 上有十二惡 。 以反惡故 。 得十二善戒色 。 一切無邊眾生上 。 亦復如是 。 設有百萬千萬阿羅漢 。 入於泥洹 。 先於此羅漢 。 上所得戒 。 始終成就 。 不以羅漢泥洹故 。 此戒亦失 。 得不飲酒戒時 。 此一身始終 。 三千世界中 。 一切所有酒上 。 咽咽得戒色 。 以受戒時 。 一切酒盡不飲故 。 設酒滅盡 。 戒常成就 。 而不失也 。

先受戒時 。 於一切女人 。 上三瘡門中 。 得不婬戒 。 而後娶婦 。 犯此戒不 。

答曰 。

不犯 。 所以爾者 。 本於女上得邪婬戒 。 今是自婦 。 以非邪婬故 。 不犯此戒 。 以是義推之 。 一切同爾 。 八戒 。 十戒 。 眾生 。 非眾生類 。 得戒亦如是 。 二百五十戒 。 一切眾生 。 上各得七戒 。 以義分別 。 有二十一戒 。 如一眾生 。 上起身口七惡 。 凡起此惡 。 有三因緣 。

一 。 以貪故起 。 二 。 以瞋故起 。 三 。 以癡故起 。

以三因緣 。 起此七惡 。 三七二十一惡 。 反惡得戒 。 一眾生上得 。 二十一戒色 。 一切眾生 。 亦復如是 。 以此義推 。 可一時得無量戒 。 不可一時盡犯 。 而得一時捨戒也 。 夫破戒法 。 若破重戒 。 更無勝進 。 設還捨戒 。 後更受者 。 更不得戒 。 如破八齋中重戒 。 後更受八戒 。 若受五戒 。 若受十戒 。 若受具戒 。 兼禪戒 。 無漏戒 。 一切不得 。 若破五戒中重戒已 。 若受八戒 。 十戒 。 具戒并禪戒 。 無漏戒 。 一切不得 。 若破五戒已 。 欲捨五戒 。 更受十戒者 。 無有是處 。 若捨戒已 。 更受五戒 。 若受八戒 。 十戒 。 具戒并禪戒 。 無漏戒 。 一切不得 。 若破十戒 。 具戒中重戒者 。 若欲勝進 。 若欲捨戒 。 還受戒者 。 如五戒中說 。

問曰 。

禪戒 。 無漏戒 。 波羅提木叉戒 。 於三戒中 。 何戒為勝 。

答 。

禪戒勝 。 有云 。

波羅提木叉戒 。 所以爾者 。 若佛出世 。 得有此戒 。 禪戒 。 無漏戒 。 一切時有 。 於一切眾生 。 非眾生類 。 得波羅提木叉戒 。 禪 。 無漏戒 。 但於眾生上得 。 於一切眾生 。 上慈心得 。 波羅提木叉戒 。 禪 。 無漏戒 。 不以慈心得 。 夫能維持佛法 。 有於七眾 。 在於世間 。 三乘道果 。 相續不斷 。 盡以波羅提木叉為根本 。 禪 。 無漏戒不爾 。 是故於三界中 。 最尊殊勝 。

初受戒時 。 白四羯磨已 。 戒已成就 。 始一念戒色名業 。 亦名業道 。 第二念已後生戒色 。 但是業非業道 。 所以爾者 。 初一念戒色 。 思願滿足 。 以通思故 。 名思業道 。 以前戒為因故 。 後戒色任運自生 。 是故但名業 。 非業道 。 初一念戒 。 有教無教 。 後次第生戒 。 但有無教 。 無有有教 。 初一念戒 。 亦名為戒 。 亦名善行 。 亦名律儀 。 後次續生戒 。 亦有此義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於三世中 。 何世得戒 。

答曰 。

現在一念得戒 。 過去未來是法 。 非眾生 。 故不得戒 。 現在一念是眾生 。 故得戒 。

問曰 。

為善心中得戒 。 為不善心中 。 為無記心中 。 為無心中得戒 。

答曰 。

一切盡得 。 先以善心 。 禮僧足已 。 受衣鉢 。 求和上問 。 精進乞戒 。 胡跪合掌 。 白四羯磨已 。 相續善心 。 戒色成就 。 是謂善心中得戒 。 若先次第法中 。 常生善心 。 起諸教業 。 白四羯磨時 。 起貪欲瞋恚 。 等諸不善念 。 於此心中 。 成就戒色 。 是名不善心中得戒 。 以本善心善教力故 。 而得此戒 。 非不善心力也 。 先以善心 。 起於教業 。 白四羯磨時 。 或睡或眠 。 於眠心中 。 而生戒色 。 是名無記中得戒也 。 先以善心 。 起於教業 。 白四羯磨時 。 入滅盡定 。 即於爾時 。 成就戒色 。 名無心中 。 而得戒也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若白衣不受五戒 。 直受十戒 。 為得戒不 。

答曰 。

一時得二種戒 。 得優婆塞戒 。 得沙彌戒 。 若不受五戒 。 十戒 。 直受具戒 。 一時得三種戒 。

憂波離 。 復白佛言 。

若受具戒 。 一時得三種戒者 。 何須次第先受五戒 。 次受十戒 。 後受具戒耶 。

答曰 。

雖一時得三種戒 。 而染習佛法 。 必須次第 。 先受五戒 。 以自調伏 。 信樂漸增 。 次受十戒 。 既受十戒 。 善根轉深 。 次受具戒 。 如是次第 。 得佛法味 。 深樂堅固 。 難可退敗 。 如遊大海 。 漸漸入深 。 入佛法海 。 亦復如是 。 若一時受具戒者 。 即失次第 。 又破威儀 。

復次 。 或有眾生 。 應受五戒 。 而得道果 。 或有眾生 。 因受十戒 。 而得道果 。 以是種種因緣 。 是故如來 。 說此次第 。 若先受五戒 。 次受十戒 。

受十戒時 。 亦成就二戒 。 五戒 。 十戒 。 受十戒已 。 次受具戒 。 受具戒時 。 成就三種戒 。 五戒 。 十戒 。 具戒 。 七種受中 。 唯白四羯磨戒 。 次第三時得 。 餘六種受戒 。 但一時得 。 無三時次第也 。 若一時得三種戒 。 若欲捨時 。

若言 。

我是沙彌 。 非比丘 。

即失具戒 。 二種戒在 。 五戒十戒 。

若言 。

我是優婆塞 。 非沙彌 。

即失十戒 。 餘五戒在 。 若言在家出家 。 一切盡捨 。 我是歸依優婆塞 。 三種一時盡失 。 不失三歸 。 若次第得三種戒 。 捨法次第 。 如一時得戒中說 。

若先優婆塞 。 出家受十戒 。 捨五戒不 。

答曰 。

不捨 。 但失名 。 失次第 。 不失戒也 。 失優婆塞名 。 得沙彌名 。 失白衣次第 。 得出家次第 。

若沙彌受具戒時 。 失十戒 。 五戒不 。

答曰 。

不失 。 但失名 。 失次第 。 不失戒也 。 失沙彌名 。 得比丘名 。 失沙彌次第 。 得比丘次第 。 終始常是戒 。 而隨時名 。 譬如樹葉 。 春夏則青 。 秋時則黃 。 冬時則白 。 隨時異故 。 樹葉則異 。 而其始終 。 故是一葉 。 戒亦如是 。 常是一戒 。 隨時有異 。 又如乳酪酥醍醐 。 四時差別 。 雖隨有異 。 而故是一 。 戒亦如是 。 雖三時有異 。 戒無異也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凡受優婆塞戒 。 勢不能具受五戒 。 若受一戒 。 二戒乃至四戒 。 受得戒不 。

答曰 。

不得 。

若不得者 。 有經說 。

少分優婆塞 。 多分優婆塞 。 滿分優婆塞 。

此義云何 。

答曰 。

所以作是說者 。 欲明持戒 。 功德多少 。 不言有如是受戒也 。

憂波離 。 復白佛言 。

若受一日 。 二日乃至十日五戒 。 得如是受不 。

答曰 。

不得 。 佛本制戒 。 各有限齊 。 若受五戒 。 必盡形壽 。 若受八戒 。 必一日一夜受 。 是故不得 。 夫白四羯磨戒 。 有上中下 。

五戒是下品戒 。 十戒是中品戒 。 具戒是上品戒 。 入五戒中 。 亦有三品 。

若微品心受戒 。 得微品戒 。 若中品心受戒 。 得中品戒 。 若上品心受戒 。 得上品戒 。 十戒 。 具戒 。 亦各三品 。 如五戒說 。 若微品心 。 得戒已後 。 以上中品心 。 受十戒者 。 先得五戒 。 更無增無勝 。 於五戒外 。 乃至不非時 。 食等殘餘五戒 。 得增上五戒 。 先得五戒 。 得本微品也 。 即先微品五戒 。 以中上品心 。 受具足戒 。 先得五戒 。 更無增無勝 。 仍本五戒 。 自五戒外 。 一切諸戒 。 以受具戒時 。 心增上故 。 得增上戒 。 以是推之 。 波羅提木叉戒 。 無有重得 。 以次第而言 。 五戒是微品 。 十戒是中品 。 具戒是上品 。 以義而推 。 亦可以上品 。 心得五戒 。 是上品戒 。 中品心得十戒 。 是中品戒 。 下品心得具戒 。 是下品戒 。 以是義故 。 隨心有上中下 。 得戒不同 。 無定限也 。 若請和上 。 受十戒時 。 和上不現前 。 亦得十戒 。 若受十戒時 。 和上死者 。 若聞知死 。 受戒不得 。 若不聞死 。 受戒得戒 。 若白四羯磨 。 受戒和上不現前 。 不得受戒 。 以僧數不滿故 。 若僧數滿 。 設無和上 。 亦得受戒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五戒優婆塞 。 得販賣不 。

答曰 。

得聽販賣 。 但不得作五業 。

一 。 不得販賣畜生 。 以此為業 。 若自有畜生直賣者 。 聽 。 但莫賣與屠兒 。

二者 。 不得販賣 。 弓箭刀杖 。 以此為業 。 若自有者直賣者 。 聽 。

三者 。 不得沽酒為業 。 若自有者 。 亦聽直賣 。

四者 。 不得壓油 。 多殺蟲故 。 天竺法爾 。 罽賓以來 。 麻中一切 。 若無蟲處 。 壓油無過 。

五者 。 不得作 。 五大色染業 。 以多殺蟲故 。 洛沙等外國染法 。 多殺諸蟲 。 是故不聽 。 謂秦地染青法 。 亦多殺蟲 。 墮五大染數 。

優波離 。 復白佛言 。

夫八齋法 。 通過中不食 。 乃有九法 。 何以八事得名 。

答曰 。

齋法過中不食為體 。 八事助成齋體 。 共相支持 。 名八支齋法 。 是故言八齋 。 不云九也 。

若受八戒人 。 於七眾為在何眾 。

雖不受終身戒 。 以有一日一夜戒故 。 應名優婆塞 。

有云 。

若名優婆塞 。 無終身戒 。 若非優婆塞 。 有一日一夜戒 。 但名中間人 。 有經說 。

憂波離 。 復白佛言 。

若七眾外 。 有波羅提木叉戒不 。

答曰 。

有 。 八齋戒是 。 以是義推 。 若受八齋 。 不在七眾也 。 受八齋法 。 應言一日一夜 。 不殺生 。 令言語決絕 。 莫使與終身戒相亂也 。

問曰 。

受八戒法 。 得二日 。 三日 。 乃至十日 。 一時受不 。

答曰 。

佛本制一日一夜戒 。 不得過限 。 若有力能受一日 。 過已 。 次第更受 。 如是隨力多少 。 不計日數 。 夫受齋法 。 必從他人邊受 。 於何人受 。 五眾邊受 。 既受八戒 。 若鞭打眾生 。 齋不清淨 。 雖即日不鞭打 。 若待明日 。 鞭打眾生 。 亦不清淨 。

以要而言 。 若身口 。 作不威儀事 。 雖不破齋 。 無清淨法 。 設身口清淨 。 若心起貪欲覺 。 瞋恚覺 。 惱害覺 。 亦名齋不清淨 。 若身口意 。 三業清淨 。 若不修六念 。 亦名齋不清淨 。 受八戒已 。 精修六念 。 是名齋清淨 。 有經說 。

若作閻浮提王 。 於閻浮地中 。 一切人民 。 金銀財寶 。 於中自在 。 雖有如是功德 。 分作十六分 。 閻浮提王功德 。 於十六分中 。 不及一分 。

所謂最後清淨八齋也 。 若人欲受八齋 。 先恣情色 。 或作音樂 。 或貪噉肉 。 種種戲笑 。 如是等放逸事 。 恣心作已 。 而後受齋 。 不問中前中後 。 盡不得齋 。 若本無心受齋 。 而作種種放逸事 。 後遇善知識 。 即受齋者 。 不問中前中後 。 一切得齋 。 若欲受齋 。 而以事難自礙 。 不得自在 。 事難解已 。 而受齋者 。 不問中前中後 。 一切得齋 。

問曰 。

若欲限受 。 晝日齋法 。 不受夜齋 。 得八戒不 。 若欲受夜齋 。 不受晝齋 。 得八戒不 。

答曰 。

不得 。 所以爾者 。 佛本聽受 。 一日一夜齋法 。 以有定限 。 不可違也 。

憂波離 。 復白佛言 。

若不得者 。 如皮革中說 。

億耳在曠野處 。 見諸餓鬼 。 種種受罪 。 或晝受福 。 夜則受罪 。 或夜受福 。 晝則受罪 。 所以爾者 。 以本人中 。 晝受戒法 。 夜作惡行 。 或夜受戒法 。 晝作惡行 。 是以不同 。

此義云何 。

答曰 。

凡是本生因緣 。 不可依也 。 此中說者 。 非是修多羅 。 非是毘尼 。 不可以定實義也 。

又云 。

此或是迦旃延 。 以度億耳故 。 作此變化 。 感悟其心 。 非是實事 。

若受齋已 。 欲捨齋者 。 不必要從五眾而捨 。 若欲食時 。 趣語一人 。 齋即捨也 。

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 。 以五道而言 。 唯人道得戒 。 餘四道不得 。 如天道 。 以著樂故深重 。 不能得戒 。 如昔一時 。 大目揵連 。 以弟子有病 。 上忉利天 。 以問耆婆 。 正值諸天 。 入歡喜園 。

爾時目連 。 在路側立 。 一切諸天 。 無顧看者 。 耆婆後至 。 顧見目連 。 向舉一手 。 乘車直過 。

目連自念 。

此本人中 。 是我弟子 。 今受天福 。 以著天樂 。 都失本心 。

即以神力 。 制車令住 。 耆婆下車 。 禮目連足 。 目連種種因緣 。 責其不可 。

耆婆答目連曰 。

以我人中 。 為大德弟子 。 是故舉手問訊 。 頗見諸天 。 有爾者不 。 生天以著樂深 。 心不得自在 。 是使爾耳 。

目連語耆婆曰 。

有弟子病 。 當云何治 。

耆婆答曰 。

唯以斷食為本 。

有時目連 。 勸釋提桓因 。

佛世難遇 。 何不數數親近 。 諮受正法 。

帝釋欲解 。 目連意故 。 遣使勅一天子令來 。 反覆三喚 。 猶故不來 。 此一天子 。 唯有一婦 。 有一伎樂 。 以染欲情深 。 雖復天王命重 。 不能自割 。 後不獲已而來 。

帝釋問曰 。

何故爾耶 。

即以實而對 。 帝釋白目連曰 。

此天子 。 唯有一天女 。 一伎樂 。 以自娛樂 。 不能自割 。 況作天王 。 種種宮觀 。 無數天女 。 天須陀食 。 自然百味 。 百千伎樂 。 以自娛樂 。 視東忘西 。 雖知佛世難遇 。 正法難聞 。 而以染樂纏縛 。 不得自在 。 知可如何 。

凡受戒法 。 以勇猛心 。 自誓決斷 。 然後得戒 。 諸天著樂心多 。 善心力弱 。 何由得戒 。 餓鬼以飢渴苦 。 身心燒然 。 地獄無量苦惱 。 種種楚毒 。 心意痛著 。 無緣得戒 。 畜生中以業障故 。 無所曉知 。 無受戒法 。 雖處處經中 。 說龍受齋法 。 以善心故 。 而受八戒 。 一日一夜 。 得善心功德 。 不得戒也 。

以業障故 。 以四天下而言 。 唯三天下 。 閻浮提 。 拘耶尼 。 弗婆提 。 及三天下中間 。 海洲上人 。 一切得戒 。 如拘耶尼 。 佛遣賓頭盧 。 往彼大作佛事 。 有四部眾 。 東方亦有比丘 。 在彼亦作佛事 。 唯有欝單越 。 無有佛法 。 亦不得戒 。 以福報障故 。 并愚癡故 。 不受聖法 。

有四種人 。

一 。 男 。 二 。 女 。 三 。 黃門 。 四 。 二根 。

四種人中 。 唯男女得戒 。 二種人不得戒 。 黃門二根 。 如男女中 。 若殺父母 。 阿羅漢 。 出佛身血 。 壞法輪僧 。 污比丘尼 。 賊住 。 越 。 濟人 。 斷善根 。 如是人等 。 盡不得戒 。 大而觀之 。 受染佛法者 。 蓋不足言 。 若天 。 若龍鬼神 。 若欝單越 。 若不男二根 。 種種罪人 。 盡得受三歸也 。

問曰 。

三世諸佛 。 得戒等不 。

答曰 。

不等 。 凡得戒者 。 於眾生類 。 非眾生類上得戒 。 而一佛出世 。 度無數阿僧祇眾生 。 入無餘泥洹 。 而後佛出世 。 於此眾生 。 盡不得戒 。 如是諸佛 。 先後得戒 。 各各不等 。 如迦葉佛 。 度無數阿僧祇眾生 。 入無餘泥洹 。 而迦葉佛 。 於此眾生 。 盡皆得戒 。 釋迦文佛 。 於此眾生 。 盡不得戒 。

一切諸佛 。 有三事等 。

一 。 積行等 。 二 。 法身等 。 三 。 度眾生等 。

一切諸佛 。 盡三阿僧祇劫 。 修菩薩行 。 盡具足 。 五分法身 。 十力 。 四無所畏 。 十八不共法 。 盡度無數 。 阿僧祇眾生 。 入於泥洹 。

問曰 。

經說 。

一佛出世 。 度九十那由他眾生 。 入於泥洹 。

何以言無數 。 阿僧祇眾生耶 。

答曰 。

此經說 。

一佛出世 。 度九十那由他眾生 。

者 。 但云從佛得度 。 者有爾所眾生 。 而眾生 。 或自從佛得度 。 或從弟子 。 或遺法中 。 而得度者 。 言九十那由他眾生者 。 直佛邊得度者 。 總而言之 。 無數阿僧祇眾生 。 入無餘泥洹 。 三世諸佛 。 三等盡等 。 而得戒不等 。

問曰 。

惡律儀戒 。 眾生類 。 非眾生類上得也 。 能以不能盡得戒不 。

答曰 。

但於眾生 。 上得惡律儀戒 。 非眾生類 。 上不得惡戒 。

有云 。

但於能殺眾生 。 上得惡戒 。 不可殺眾生 。 上不得惡戒 。

又云 。

可殺 。 不可殺眾生 。 上盡得惡戒 。

如屠兒殺羊 。 常懷殺心 。 作意殺羊 。 無所齊限 。 設在人天中 。 今者不殺 。 而受生展轉 。 有墮羊中理 。 是故於一切眾生 。 盡得惡戒 。 十二惡律儀亦如是 。 十二惡律儀者 。

一者 。 屠兒 。 二者 。 魁膾 。 三者 。 養猪 。 四者 。 養雞 。 五者 。 捕魚 。 六者 。 獵師 。 七者 。 網鳥 。 八者 。 捕蟒 。 九者 。 咒龍 。 十者 。 獄吏 。 十一者 。 作賊 。 十二者 。 王家常差捕賊 。

是為十二 。 惡律儀人 。 養蠶業等 。 謂皆不離惡律儀 。 惡律儀戒 。 有三時捨 。

死者欲愛盡時 。 受律儀戒時 。 如受三歸時 。 初始一說 。 即捨惡戒 。 第二第三說時 。 即得善戒 。

人作惡戒時 。 何時捨善戒 。 得惡戒耶 。

答曰 。

一說言 。

我作屠兒 。

即捨善戒 。 第二第三說 。

我作屠兒 。

即得惡戒 。 又云 。

隨何時捨善戒 。 即得惡戒 。 若善戒人未自誓作屠兒 。 但以貪利 。 共屠兒作殺害事 。

爾時名犯善戒 。 求捨善戒 。 求得惡戒 。 必自誓作屠兒 。 而得惡戒 。

若受惡戒 。 自誓便得 。 不從他受 。 若欲受一日 。 二日 。 乃至十日 。 一年二年 。 惡律儀戒 。 隨誓心久近 。 隨意即得 。 所以爾者 。 以是惡法 。 順生死流 。 無勝進義 。 是故隨事即得 。 不同善律儀戒 。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