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西天譯經三藏 。 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 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詔譯 。

爾時持鬘天王 。 堅首天王 。 水居龍王 。 三守護者 。 合集同力 。 與阿脩羅 。 而共鬪戰 。 若三守護者得勝 。 阿脩羅眾 。 退敗之時 。 即入自宮 。 若阿脩羅得勝 。 三守護者 。 退敗之時 。 是即三十三天 。 三守護者 。 兵力破散 。 乃從須彌山王 。 第二層級 。 詣第三層 。 彼有常憍天王 。 止住其間 。

爾時常憍天王 。 持鬘天王 。 堅首天王 。 水居龍王 。 合集同力 。 與阿脩羅 。 而共鬪戰 。 若四守護者得勝 。 阿脩羅眾 。 退敗之時 。 即入自宮 。 若阿脩羅得勝 。 四守護者 。 退敗之時 。 是即三十三天 。 四守護者 。 兵力破散 。 乃從須彌山王 。 第三層級 。 詣第四層 。 彼有四大天王 。 止住其間 。

爾時四大天王 。 常憍天王 。 持鬘天王 。 堅首天王 。 水居龍王 。 合集同力 。 與阿脩羅 。 而共鬪戰 。 若五守護者得勝 。 阿脩羅眾 。 退敗之時 。 即入自宮 。 若阿脩羅得勝 。 五守護者 。 退敗之時 。 是即三十三天 。 五守護者 。 兵力破散 。 乃從須彌山王 。 第四層級 。 上起至于 。 三十三天 。 帝釋居處 。 迄至最後 。 阿脩羅眾 。 戰敵破散 。 五護兵已 。 復整四兵 。 詣帝釋所 。 以求鬪戰 。

爾時四大天王 。 即詣帝釋宮中 。 到已白言 。

天主 。 阿脩羅眾 。 嚴以四兵 。 力來求戰 。 天中五護 。 破散奔馳 。 于今還來 。 至天主所 。 彼眾疆勝 。 我等不加 。

天主今時 。 願施戰力 。

爾時帝釋天主 。 聞是語已 。 告三十三天眾言 。

仁等當知 。 阿脩羅眾 。 疆力鬪敵 。 五護破散 。 還復來此 。 求戰於我 。 仁等今時 。 宜施勇力 。

爾時帝釋天主 。 即起是念 。

善住象王 。 所應乘御 。

時善住象王 。 知天主念 。 譬如壯士 。 屈伸臂頃 。 於贍部洲 。 所居處隱 。 詣三十三天 。 乃現三十二頭 。 其一一頭 。 各有六牙 。 一一牙上 。 有七七池沼 。 一一池沼 。 有七七蓮花 。 一一花中 。 有七七臺 。 一一臺中 。 有七七樓閣 。 一一樓閣中 。 有七七守衛者 。 一一守衛者 。 有七七天女 。 一一天女 。 有七七侍女 。 一一侍女 。 鳴七七天鼓 。 而象王所有 。 最勝頭相 。 帝釋御之 。 其三十二天 。 於所化頭 。 如次安處 。 餘諸天眾 。 隨應而住 。 象王行時 。 迅猶風轉 。 天子天女 。 皆悉不能 。 瞻其前後 。

時善住象王 。 至三十三天已 。 出于南門 。 詣麤堅園 。 以自神力 。 現天人相 。 與諸天眾 。 嬉戲娛樂 。

爾時帝釋天主 。 乘御象王 。 嚴整四兵 。 悉被四寶 。 莊嚴甲冑 。 執持四種 。 鋒銳器仗 。 將與阿脩羅眾 。 而共鬪戰 。

時頂生王 。 見斯事已 。 白帝釋言 。

天主 。 汝今且置戰事 。 我欲與之 。 較其兵力 。

天主答言 。

隨汝所欲 。 今正是時 。

時頂生王 。 與十八俱胝 。 勝力兵眾 。 上昇空中 。 調弓振弦 。 迅發其聲 。

阿脩羅眾 。 聞是聲已 。 問言 。

何人振弦之聲 。

知者答曰 。

是頂生王 。 振弦之聲 。

時阿脩羅 。 心生驚異 。 又復法爾 。 阿脩羅眾 。 與天戰時 。 兵力齊等 。 無所增減 。 其頂生王 。 纔出兵眾 。 勇力疆勝 。 過阿脩羅 。 昇空而住 。

時阿脩羅 。 作是念言 。

我久聞其 。 人中王者 。 名曰頂生 。 勇猛正士 。 具大福德 。 威德特尊 。 無與等者 。 高出虛空 。 踰於我等 。

作是言已 。 即懷怯怖 。 退入自宮 。

時頂生王 。 問臣佐言 。

今此兵眾 。 孰為勝邪 。

臣佐答言 。

王今得勝 。

王輙思念 。

而我勝此 。 三十三天 。 我已統治 。 南贍部洲 。 東勝身洲 。 西牛貨洲 。 北俱盧洲 。 具足七寶 。 及有千子 。 最上色相 。 勇猛無畏 。 能伏他軍 。 又於宮中 。 雨金錢七日 。 復至三十三天 。 入帝釋宮 。 登善法堂 。 處于半座 。 若帝釋天主 。 於此座中 。 即謝世去 。 我統天界 。 亦為人王 。 天人中勝 。 豈不快哉 。

其王纔起念時 。 神通威力 。 即便減失 。 還復墮於 。 贍部洲中 。 本居宮室 。 旋生病惱 。 逼切其身 。 加復羸困 。 近死邊際 。

是時臣佐之中 。 有耆年上首者 。 前詣王所 。 而白王言 。

天子 。 後或有人 。 來發問言 。

頂生大王 。 臨謝世時 。 有何言說 。

當云何答 。

王謂之曰 。

我謝世後 。 或有人來 。 發是問時 。 汝應答云 。

頂生大王 。 威德特尊 。 七寶具足 。 獨具人中 。 四種神力 。 何等為四 。

頂生大王 。 得壽命長 。 久住世間 。 總經一百一十有四 。 帝釋謝滅 。 是為第一 。 壽命神力 。

又頂生王 。 最上容儀 。 殊妙可觀 。 超人狀貌 。 具天色相 。 是為第二 。 色相神力 。

又頂生王 。 諸所受用 。 皆悉具足 。 少病少惱 。 色力康疆 。 飲噉味全 。 食銷無患 。 不冷不熱 。 時序合度 。 隨所資治 。 悉獲安樂 。 是為第三 。 無病神力 。

又頂生王 。 一切人眾 。 見者愛樂 。 瞻仰無厭 。 猶子戀父 。 又復王者 。 撫育人民 。 生喜樂心 。 如父愛子 。

或時王出 。 游觀園苑 。 謂御者言 。

汝可徐徐 。 駕車而進 。 使其容緩 。 人獲觀瞻 。

又復眾人 。 告御者曰 。

仁者駕車 。 幸當徐進 。 令我盤桓 。 覩王相好 。

是為第四 。 愛樂神力 。

又頂生王 。 統四大洲 。 為最勝主 。 後詣三十三天 。 帝釋分其半座 。 具如是事 。 復於五欲 。 不生厭足 。

將謝世時 。 說伽陀曰 。

苦哉世間貪欲境 。 金寶雖豐無厭足 。 是中樂少苦還多 。 智者如應能覺了 。

乃至天中妙欲樂 。 貪愛心故不解脫 。 何人能盡於愛源 。 唯佛如來聖弟子 。

假使廣積其真金 。 與須彌山量齊等 。 無人能生厭足心 。 智者於斯而善覺 。

若思所欲為苦因 。 彼於欲境何貪愛 。 貪等是為世所憂 。 智者調伏應善學 。

佛言 。

大王 。 彼頂生王 。 以是緣故 。 又作是說 。

諸世間人 。 少能於其 。 五欲境中 。 覺了知足 。 後趣命終 。 而世間人多於 。 五欲境中 。 不能覺了 。 不生厭足 。 後趣命終 。

復次 。 頂生王 。 廣為利益 。 於後人故 。 復說伽陀曰 。

極惡生死流轉中 。 了知壽命隨減少 。 應當速脩諸福門 。 不脩福行斯為苦 。

是故脩福為勝欲 。 隨應行施如法儀 。 此世及於他世中 。 由脩福故生歡喜 。

爾時國中 。 一切人民 。 無數百千之眾 。 聞王寢疾 。 悉來奔詣 。 瞻仰致問 。

時頂生王 。 為諸人眾 。 以如是種 。 貪欲等緣 。 廣說對治 。 使諸人輩 。 捨家學道 。 是時即有 。 無數百千人眾 。 聞所說已 。 而悉出家 。 脩四梵行 。

復有多人 。 斷除欲貪 。 生于梵世 。

佛言 。

大王 。 彼頂生王 。 始自初居 。 童子之位 。 至太子位 。 及南贍部洲 。 東勝身洲 。 西牛貨洲 。 北俱盧洲 。 統輪王位 。 又於七金山住 。 乃至詣彼 。 三十三天 。 歷諸分位 。 於其中間 。 總經一百一十有四 。 帝釋謝滅 。

大王當知 。 帝釋壽量者 。 人間百年 。 三十三天 。 為一晝夜 。 三十晝夜 。 而為一月 。 亦十二月 。 乃成一年 。 天中千年 。 是彼壽量 。 以彼千年 。 校計人間 。 即三俱胝六百萬歲 。

復次 。 大王 。 其頂生王 。 昔於三十三天起念 。 欲其帝釋天主 。 分于半座 。 是時迦葉苾芻 。 方為帝釋 。

又頂生王 。 復起是念 。

若帝釋天主 。 於此座中 。 即謝世去 。 天上人間 。 我為王者 。 豈不快哉 。

是時迦葉如來 。 為帝釋天主 。 其頂生王 。 具大勝福 。 有大名稱 。 於一念中 。 起心過失 。 減沒神力 。 還復退墮 。 疾惱所纏 。 而謝世去 。

佛言 。

大王 。 彼頂生王者 。 豈異人乎 。 即我身是 。 我於爾時 。 廣施眾生 。 利益安樂 。 趣無上智 。 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多諸魔障 。 由因緣力 。 之使然故 。

爾時憍薩羅國主 。 勝軍大王 。 忽生疑念 。 前白佛言 。

世尊 。 彼頂生王 。 久遠因中 。 修何行業 。 而能感此 。 宮中自然 。 雨金錢七日 。

佛言 。

大王 。 過去久遠 。 有佛出世 。 號一切增上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明行足 。 善逝 。 世間解 。 無上士 。 調御丈夫 。 天人師 。 佛 。 世尊 。

是時有長者子 。 於彼國中 。 與一童女 。 依世法儀 。 媾夫婦事 。 其婦持以 。 四寶所成妙華 。 及甘美飲膳 。 而奉於夫 。 其夫受已 。 持是寶華 。 乘車而歸 。 於其中路見 。 彼一切增上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次第經游 。 庠序而行 。 其長者子 。 見佛世尊 。 三十二相 。 殊妙莊嚴 。 即起最上 。 清淨信樂 。 下車肅恭 。 持華奉獻 。 以佛世尊 。 威神力故 。 即變其華 。 大若車輪 。 盤旋空中 。 或飄或止 。

時長者子 。 起清淨心 。 說伽陀曰 。

以此布施廣大因 。 得佛世間自然智 。 願我速越生死流 。 先佛未度者皆度 。

一切增上佛大僊 。 我所奉上悅意華 。 願我以此廣大因 。 圓滿所求無上道 。

佛言 。

大王 。 彼頂生王 。 以是因故 。 於自宮中 。 雨金錢七日 。

爾時勝軍大王 。 復白佛言 。

世尊 。 彼頂生王 。 又以何緣 。 於四大洲 。 統輪王位 。 乃能至于 。 三十三天 。

佛言 。

大王 。 過去久遠 。 有佛出世 。 號毘婆尸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明行足 。 善逝 。 世間解 。 無上士 。 調御丈夫 。 天人師 。 佛 。 世尊 。 是佛以其正法 。 教化眾生 。 次第至于 。 滿度摩帝城 。

一時如來 。 入城乞食 。 時有商主 。 名曰廣作 。 見於如來 。 巡行乞食 。 勝相希有 。 發清淨心 。 持少綠豆 。 擲置鉢內 。 以奉世尊 。 時豆四粒 。 入于鉢中 。 一粒旋轉 。 擊鉢振聲 。 然後墮地 。 餘豆亦還 。 流散于地 。

時彼商主 。 見是相已 。 起清淨心 。 即以伽陀 。 發誓願言 。

以此布施廣大因 。 得佛世間自然智 。 願我速越生死流 。 先佛未度者皆度 。

佛言 。

大王 。 是時商主 。 於毘婆尸如來所 。 雖以少物 。 施佛世尊 。 由心清淨 。 彼時四豆 。 入於鉢中 。 後感報應 。 於四大洲 。 統輪王位 。 其有一豆 。 擊鉢振聲 。 方墮地者 。 後感報應 。 能至三十三天 。

又復大王 。 而彼一豆 。 若不墮地 。 得置鉢中 。 後必報應 。 為天中主 。 由墮地故 。 但統人間 。 不為天主 。

大王 。 彼商主者 。 即頂生王是 。 由於佛所 。 種是善根 。 以彼世尊 。 大悲攝受故 。 得大果報 。 具大名稱 。 有大威光 。 是故大王 。 其有智者 。 於佛世尊 。 隨力所應 。 修諸施行 。 如其所說 。 當如是學 。

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