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 。 朝散大夫 。 試光祿卿 。 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二

佛言 。

舍利子 。 云何名為善法 。 當知善法 。 厥有三種 。 謂身語意 。 善所行故 。 諸菩薩摩訶薩 。 如是安住 。 善所行者 。 能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即得菩提 。 而常隨逐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身業常當善修作 。
此是諸佛所宣說 。
隨處親近阿闍梨 。
即得多聞善境界 。

補特伽羅勝義者 。
常起慈心利眾生 。
語言妙樂無愛憎 。
所說聞者生樂欲 。

隨諸相法無恚惡 。
極善意樂悉平等 。
修習不生罪欲心 。
慈心觀察常尊重 。

得聞如來淨教已 。
應當尊重於正法 。
由其尊重正法因 。
速得成證菩提果 。

如是十種善法 。 菩薩能安住已 。 即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親近承事 。 諸阿闍梨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復次舍利子 。 菩薩有十種發心 。 何等為十 。

一者 。 菩薩發如是心 。

痛哉世間 。 一切眾生 。 疾惱之身 。 四蛇奮毒 。 牙相違害 。 積集諸苦 。 生多過失 。 癰疽瘡癬 。 風癀痰癊 。 起眾疾狀 。 眼等諸病 。 歷多艱苦 。 極增違害 。 速疾破壞 。 是不堅實 。 羸劣衰朽 。 速趣命終 。 棄於林中 。 無一可樂 。 我當令一切眾生 。 厭此不堅實身 。 悕取堅固 。 真實之身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一發心 。 由發心已 。 能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親近承事 。 諸阿闍梨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諸界如蛇毒猛惡 。
四種互相為依止 。
各各咸興恚害多 。
於身廣生大病惱 。

眼耳二處生諸病 。
鼻舌所生病亦然 。
唇齒生病苦復深 。
及餘疾患徧身起 。

癰疽初起生疼苦 。
瘡癬旋生痛劇增 。
餘諸疾患起多門 。
由此於身遍纏繞 。

此身既生諸病惱 。
積集諸苦在其身 。
無義無利損害多 。
速疾銷亡身謝滅 。

一棄林中何所有 。
無常迅速不堅牢 。
諦觀如是臭穢身 。
與諸病苦為依聚 。

應修賢善諸事業 。
當來回作佛身因 。
捐棄如是眾惡身 。
破毀衰殘而迅速 。

佛身成辦圓眾德 。
不可思議大法身 。
回觀如是眾苦身 。
諸漏遍增不可樂 。

當知別無諸漏法 。
即以此身為漏因 。
暫居炎熱欲清涼 。
或處凝寒思庇覆 。

痛哉此身何所樂 。
老死常縈損害多 。
厭寒怖熱惱其心 。
一切墮落皆破壞 。

智者應修士夫業 。
願得最上真實身 。
堪任親近阿闍梨 。
厭棄此身虛幻體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一發心 。

復次舍利子 。 二者 。 菩薩發如是心 。

痛哉世間 。 一切眾生 。 不堅實身 。 斷滅摧毀 。 破壞離散 。

舍利子 。 譬如世間 。 工巧窯師 。 造諸瓶器 。 隨量大小 。 雖有所成 。 即歸破壞 。 世間眾生 。 虛幻所成 。 不堅實身 。 亦復如是 。

又如大樹 。 枝葉扶踈 。 花果茂盛 。 雖可愛樂 。 即歸墮落 。 世間眾生 。 不堅實身 。 如成熟果 。 亦復如是 。

又如清夜 。 露滴草頭 。 日光照觸 。 旋有即無 。 世間眾生 。 不堅實身 。 不久暫停 。 亦復如是 。

又如世間 。 大海江河 。 流注不斷 。 水中聚沫 。 旋有即無 。 世間眾生 。 身如聚沫 。 不可撮摩 。 亦復如是 。

又如天雨 。 水滴成泡 。 旋滅旋生 。 不能暫住 。 世間眾生 。 不堅實身 。 自性劣弱 。 亦復如是 。

舍利子 。 菩薩欲令眾生 。 厭棄如是 。 不堅實身 。 悕取堅固 。 真實之身 。 此是菩薩 。 第二發心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如世巧匠造瓶盆 。
杖輪埿等共成器 。
一切同歸破壞門 。
眾生壽命亦如是 。

又如大樹盤根廣 。
枝葉扶踈花果繁 。
一切同歸墮落門 。
眾生壽命亦如是 。

又如草端承露水 。
日光照灼倏然無 。
眼境不停須臾間 。
眾生壽命亦如是 。

又如大海江河水 。
水中聚沫劣無堅 。
眾生虛幻羸弱身 。
等彼聚沫皆無實 。

又如天雨廣流注 。
水中旋復起浮泡 。
剎那觀境即空無 。
不堅實身亦如是 。

不堅實身生實想 。
實中還起不實心 。
彼人不入真實門 。
此邪思惟妄境界 。

實中若作真實想 。
不實當生不實心 。
彼人得入真實門 。
此正思惟真境界 。

若起真實心想已 。
承事師尊奉水鉼 。
回此虛幻不實身 。
當得堅固真實體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二發心 。

復次舍利子 。 三者 。 菩薩發如是心 。

痛哉世間 。 一切眾生 。 不能如是思念 。

我於生死 。 長夜之中 。 遠離善知識 。 親近惡知識 。 發起懈怠 。 下劣精進 。 邪見所覆 。 癡冥疲乏 。 無施無愛 。 無諸善作 。 唯造惡業 。 果報成熟 。 感諸不善 。 當得身相 。 貪愛增劇 。 羸瘦憔悴 。 或生餓鬼趣中 。 不能活命 。 以火為食 。 經多百歲 。 多千歲 。 多百千歲 。 不聞水聲 。 何況得飲 。

我今回發是心 。 願當親近 。 習行善法 。 近善知識 。 由如是故 。 當得人身 。 善能活命 。 行諸布施 。 乃至損棄軀命 。 親近承事 。 諸阿闍梨 。 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此是菩薩 。 第三發心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世間所有善知識 。
應當往彼常親近 。
不能數數近善因 。
由是不生諸善行 。

以其親近惡友故 。
即常遠離賢善人 。
懈怠下劣精進心 。
慳疾諂誑生過失 。

不行布施無愛樂 。
一切善法不能行 。
果熟當招瘦弱身 。
或生餓鬼諸境界 。

長夜眠伏於生死 。
蘊報癡冥怖畏多 。
飲食俱無饑渴增 。
備受廣多諸苦惱 。

經歷多百千歲中 。
渴苦不聞水之聲 。
布施善道不復觀 。
不得世間諸善相 。

我今回發如是心 。
世間人身極難得 。
誓願親近阿闍梨 。
速獲圓滿諸善行 。

常當遠離惡知識 。
常得親近賢善人 。
捐棄身命不為難 。
願作菩提勝根本 。

於阿闍梨起尊重 。
恭信發生清淨心 。
頂奉承事我所行 。
願作菩提勝根本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三發心 。

復次舍利子 。 四者 。 菩薩發如是心 。

世間眾生 。 應如是念 。

我於長夜中 。 遠離善知識 。 親近惡知識 。 發起懈怠 。 下劣精進 。 癡冥疲乏 。 無忍無愛 。 無諸善相 。 心困身倦 。 如被打擊 。 眾苦逼迫 。 嬈亂眾生 。 若無彼緣 。 寧招罪至 。 由是廣造 。 諸不善業 。 以其不善之業 。 果報成熟 。 當墮牛畜 。 駝驢趣中 。 不能活命 。 於彼趣中 。 以草為食 。 咀嚼䶩齧 。 捶打怖畏 。 負重困苦 。 遠離一切 。 施等善相 。

我今回發是心 。 親近善友 。 當得人身 。 不惜軀命 。 廣行布施 。 作諸善業 。 親近承事 。 諸阿闍梨 。 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此是菩薩 。 第四發心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眾生長夜居險惡 。
於諸聖道不了知 。
駝驢畜類趣中生 。
備受廣多諸苦惱 。

當來若得人身相 。
廣作賢善諸事業 。
趣向菩提正道門 。
此是智者之勝相 。

我當發起尊重彼 。
已能善住佛法者 。
奉阿闍梨教誨言 。
願作菩提勝根本 。

過去不思議劫中 。
於生死輪循環轉 。
遍歷無義無利門 。
不能修作布施行 。

處世不能自活命 。
懈墮遠離善知識 。
常隨惡友教誨言 。
隨轉還歸惡趣地 。

相續駝驢中杻械 。
繫縛拘縶捶打身 。
遠離善友果報成 。
牛畜趣中業不壞 。

駝驢趣類受生已 。
連環執縛苦惡深 。
杖木鞭笞負重多 。
善友爾時難親近 。

人身最極為難得 。
善友親近亦復難 。
剎那親近善功成 。
歷久能扳諸艱苦 。

若能善修身語業 。
精進遠離諸過失 。
心安命活眾所行 。
我乃親近善知識 。

奉阿闍梨無諂曲 。
從是我發菩提心 。
菩提聖道廣宣揚 。
遵仰師尊常愛重 。

塗香種種妙香等 。
眾妙衣服及末香 。
異品莊嚴寶花鬘 。
二足聖尊伸供養 。

十方現住一切佛 。
開示勝義利眾生 。
普放金色大光明 。
無邊色相為供養 。

如佛所放妙光已 。
廣供人中調御尊 。
菩提正道清淨因 。
詣菩提場願證果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四發心 。

復次舍利子 。 五者 。 菩薩發如是心 。

世間眾生 。 應如是念 。

我於長夜中 。 遠離善知識 。 親近惡知識 。 發起懈怠 。 下劣精進 。 癡冥疲乏 。 無忍無愛 。 無諸善相 。 都無所念 。 痛哉世間 。 一切眾生 。 不能思念 。 一切物命 。 同一身肉 。 若存若壞 。 其肉無異 。 食噉之者 。 謂之無罪 。 亦無罪相 。 謂之無福 。 亦無福相 。 乃至海岸邊極 。 遼敻之方 。 諸有眾生 。 其見無異 。 無罪無福 。 由此緣故 。 若罪若福 。 不能了知 。 以不知故 。 近惡見者 。 增長癡暗 。 不知善道 。 唯造罪業 。 以其廣造 。 不善業故 。 果報成熟 。 得下劣身相 。 乃至墮在 。 地獄趣中 。 受地獄苦 。 吞熱鐵丸 。 考掠捶打 。 杻縛懸吊 。 將趣死邊 。 業還令活 。 經多千歲 。 不聞樂聲 。 何況樂觸 。 斯由不知罪福 。 不造施因 。

智者應念 。

我今回發是心 。 親近善友 。 當得人身 。 不惜軀命 。 廣行布施 。 作諸善業 。 親近承事 。 諸阿闍梨 。 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此是菩薩 。 第五發心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為由親近諸惡友 。
惡心欺誑於他人 。
罪業邪見為所依 。
故我廣興於罪業 。

邊極遼敻眾生類 。
恣噉飲食無足心 。
皆謂罪福悉無因 。
亦無苦楚諸報應 。

此等如是罪業見 。
數數親近於惡友 。
一向艱惡罪殃深 。
由斯速墮於地獄 。

縱得人身經千轉 。
旋墮三種惡趣中 。
不見正等正覺尊 。
出現世間堪歸向 。

所有世間善知識 。
極善名稱悉不聞 。
我若當來得人身 。
廣修賢善諸事業 。

世間人身最難得 。
眾生壽命亦復難 。
如來正法極難聞 。
諸佛出世實難值 。

縱得人身斯難者 。
速得聖道轉復難 。
我若值佛出興時 。
遵一切智清淨教 。

所有身語意三業 。
發起一切諸過罪 。
於不究竟苦果中 。
誓願不復還修作 。

若復內心清淨故 。
罪業因果亦復然 。
於不究竟苦果中 。
如彼內心皆清淨 。

所有極善身語意 。
世間無智誠難作 。
唯除親近阿闍梨 。
願作菩提勝根本 。

當知正道名聖道 。
如其意樂善宣說 。
當入無誑精進門 。
作佛菩提勝根本 。

菩薩如是發心已 。
頂重師尊給水瓶 。
智慧方便悉圓成 。
是為菩薩廣大行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五發心 。

復次舍利子 。 六者菩薩 。 發如是心 。

世間眾生 。 應如是念 。

我於長夜中 。 遠離善知識 。 親近惡知識 。 無善樂欲 。 於師尊智者 。 不能謙下恭信 。 百種稱讚 。 親近禮奉 。 誠諦合掌 。 作諸善業 。 但以慢心增長 。 造多不善 。 由其所作不善業因 。 果報成熟 。 縱得人身 。 羸瘦憔悴 。 不能活命 。 不能行施 。 雖生人中 。 其性慳悋 。 加復貧困 。 或作奴僕 。 為他所使 。 他所繫屬 。 如耽欲飛禽 。 於空中行 。 隨所住處 。 驚怖艱險 。 邪見眾生 。 亦復如是 。 破毀淨戒 。 而常習行 。 三不善根 。 在四趣中 。 五蓋所覆 。 常行六種 。 不能尊重 。 師長之法 。 於其七種 。 善妙正法 。 不能遵奉 。 起八邪法 。 入邪定聚 。 於九惱處 。 常起惱害 。 常行十種 。 不善業道 。 於非道中 。 堅猛而入 。 向地獄門 。 背生天道 。 遠善知識 。 近惡知識 。 順魔意樂 。 捨離善法 。 行不善法 。 打擊怖畏 。 艱苦隨生 。 施作種種 。 不饒益事 。 以是緣故 。 不能愛樂 。 行布施等 。

我今回發是心 。 親近善友 。 當得人身 。 不惜軀命 。 廣行布施 。 作諸善業 。 於菩薩藏正法 。 勤求修習 。 隨諸所作 。 總略乃至 。 給奉水瓶 。

此是菩薩 。 第六發心 。

爾時世尊 。 欲重明斯義 。 說伽陀曰 。

近惡友故增憍慢 。
親近還經多劫海 。
人中若受奴僕身 。
長夜輪回於三有 。

難得人身歷艱苦 。
最上身相極難得 。
善妙色相亦復難 。
諸佛出世極難值 。

我當親近賢善友 。
顯示菩薩正行道 。
菩提心寶廣大增 。
多俱胝劫願獲得 。

身不堅牢如泡沫 。
復如幻化歌戲等 。
如其所見在夢中 。
覺了無實悉虛假 。

壽數將盡命促少 。
猶如雲電不久停 。
剎那命盡轉蘊時 。
捨不實身求實體 。

時分轉易迅速住 。
當須摧墮憍慢山 。
虛假和合三世中 。
漂流不思議劫海 。

棄捨於身離諸愛 。
於其壽命亦無惜 。
蠲除憍倨我慢心 。
頂重師尊常承事 。

世間師尊極勝上 。
如其父母等無差 。
息除憍倨我慢心 。
尊重精勤奉諸作 。

菩薩無上菩提分 。
菩薩勝行同分者 。
愛樂尊重堅固心 。
願諸所作皆勤勇 。

慢愛行時慢增長 。
除斷慢法不能知 。
由智金剛碎無餘 。
大憍慢山皆摧墮 。

令他修勝菩提行 。
最勝安處菩提場 。
正法摧伏諸魔軍 。
救度四生煩惱眾 。

十方一切病苦者 。
不能自厭不淨身 。
我當發起慈悲心 。
願作三世所歸趣 。

廣行布施波羅蜜 。
復能學佛戒功德 。
諦觀忍辱行周圓 。
我發精進最上道 。

圓具禪定波羅蜜 。
隨心所起善安住 。
勝慧方便亦復然 。
願奉師尊修施行 。

增長此諸福威力 。
不可思議智慧善 。
自他意樂悉尊高 。
修學圓成真法器 。

舍利子 。 此是菩薩 。 第六發心 。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九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