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 。 朝散大夫 。 試光祿卿 。 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餘

爾時世尊 。 說是偈已 。 告舍利子言 。

我今所說 。 於諸契經 。 展轉增勝 。 隨順根力 。 應當信解 。

舍利子 。 又此眼等 。 譬如泡沫 。 不可撮摩 。 於泡沫中 。 無我 。 無人 。 無眾生 。 無壽者 。 無補特伽羅 。 無意生 。 無儒童 。 無作者 。 亦無受者 。 如是了知 。 諸法不生 。 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譬如陽焰 。 一切煩惱 。 貪愛集生 。 前際後際 。 無我 。 無人 。 無眾生 。 無壽者 。 無補特伽羅 。 無意生 。 無儒童 。 無作者 。 亦無受者 。 如是了知 。 諸行不轉 。 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譬如芭蕉 。 體不實故 。 於芭蕉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 。 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譬如幻化 。 顛倒集生 。 此幻化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夢中 。 見諸色相 。 非真實故 。 於此夢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谷響 。 由緣生故 。 於谷響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影像 。 隨諸業惑 。 之所顯現 。 此影像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譬如浮雲 。 聚散無定 。 體非究竟 。 此浮雲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譬如電光 。 剎那變滅 。 此電光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虛空 。 離我我所 。 於空法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愚聾 。 無所覺知 。 又如草木 。 牆壁瓦礫 。 諸非情物 。 無所覺知 。 而此愚聾 。 非情法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諸行 。 皆流轉故 。 亦如風鳶 。 假緣和合 。 此諸行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皆是虛假 。 一切不淨 。 之所積聚 。 此虛假法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如鏡中像 。 隨物顯現 。 旋有旋無 。 是破壞法 。 此鏡像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猶如苦井 。 老病死苦 。 四蛇二鼠 。 交相侵迫 。 此苦井中 。 無我無人 。 乃至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又此眼等 。 無實邊際 。 浮塵之根 。 死法所侵 。 乃見邊際 。 此邊際中 。 無我 。 無人 。 無眾生 。 無壽者 。 無補特伽羅 。 無意生 。 無儒童 。 無作者 。 亦無受者 。 如是了知 。 離一切相 。 此中何有 。 貪愛之者 。

舍利子 。 蘊處界法 。 亦復如是 。 若菩薩摩訶薩 。 內心堅固 。 真實相應 。 永不墮於 。 貪愛法中 。 若墮貪愛 。 無有是處 。 於貪愛法 。 真實厭離 。

舍利子 。 是名菩薩摩訶薩 。 戒行清淨 。

又菩薩摩訶薩 。 如是圓滿 。 清淨戒行 。 於諸有情 。 不生損害 。 至於微細有情 。 悉能饒益 。 亦復不惜軀命 。 普於一切 。 無所不捨 。 或受佗恩 。 而能還報 。 自佗受用 。 悉令圓滿 。

又菩薩摩訶薩 。 於一切處 。 寧喪身命 。 遠離種種 。 邪欲之行 。 寧喪身命 。 不以妄語 。 及以兩舌 。 虛誑有情 。 於自眷屬 。 常生喜足 。 寧喪身命 。 遠離綺語 。 常出慈愛 。 柔順之語 。 決定正直之語 。 常自護身 。 於佗塵境 。 不生貪愛 。 寧喪身命 。 不生瞋恚 。 人所毀呰 。 終不傾動 。 而能忍受 。 諸惡語言 。 寧喪身命 。 不生邪見 。

何以故 。 歸依諸佛 。 心不退轉 。 常持禁戒 。 無所毀犯 。 亦復不樂 。 世智辯聰 。 唯學佛慧 。 堅持禁戒 。 常無過失 。 遠離險惡 。 諸雜染法 。 堅持禁戒 。 遠離諸惡 。 煩惱積習 。 常得成就 。 潔白勝行 。 增長往昔 。 普施飲食 。 堅持禁戒 。 隨心所欲 。 自在而行 。 安樂吉祥 。 持諸禁戒 。

於諸智者 。 不生毀謗 。 初中後時 。 正念無失 。

於持戒中 。 離諸譏謗 。 諸有過失 。 皆悉不生 。

於諸根門 。 而常密護 。

於持戒中 。 具大名稱 。 諸有善法 。 而常攝受 。 少欲知足 。

於諸應供 。 而常知分 。 歡喜持戒 。 斷諸攀緣 。 常行正直 。 持諸禁戒 。

於三業中 。 而常伺察 。 樂居曠野 。 堅持禁戒 。

於諸女人 。 常生厭離 。 而常愛樂 。 諸聖種族 。 堅持禁戒 。 誓願不觀 。 世間美境 。

於頭陀行 。 而無缺漏 。 持諸禁戒 。

於自善根 。 不由他起 。 言行相應 。 持諸禁戒 。

於諸人天 。 不生虛誑 。 常生慈心 。 而復增勝 。

於諸有情 。 無損害意 。 起大悲心 。 常持禁戒 。 忍受一切 。 諸苦惱事 。 歡喜持戒 。 愛樂諸法 。 而無執著 。 常修捨行 。 持諸禁戒 。 於逆順境 。 常行平等 。

於自過失 。 常能伺察 。 隨順他心 。 而常守護 。 善能調伏 。 一切有情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檀波羅蜜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戒波羅蜜 。 堅持之心 。 無人能勝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忍辱波羅蜜 。

於諸善法 。 而為究竟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精進波羅蜜 。

於靜慮中 。 不生懈倦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禪波羅蜜 。 修習聞慧 。 常無間斷 。 持諸禁戒 。 而能圓滿 。 勝慧波羅蜜 。 志樂親近 。 諸善知識 。 持諸禁戒 。 堅固積集 。 菩提分法 。 遠離惡友 。 持諸禁戒 。 常得遠離 。 諸險苦難 。

於自身分 。 常生厭離 。 持諸禁戒 。 於無常想 。 而能伺察 。 於自壽命 。 復能棄捨 。 持諸禁戒 。 而常不樂 。 久住於世 。 唯常遠離 。 諸相違行 。 持諸禁戒 。 於自心意 。 常極清淨 。 離諸熱惱 。 持諸禁戒 。 遠離貪愛 。 不自貢高 。 而能謙下 。 持諸禁戒 。 純直無諂 。 柔和軟語 。 如實相應 。 持諸禁戒 。 獲大名稱 。 普遍一切 。 而自調伏 。 持諸禁戒 。 常無瞋恚 。 好樂寂靜 。 以善語言 。 化利有情 。 持諸禁戒 。 如實而說 。 悉無違背 。 以四攝法 。 攝受有情 。 持諸禁戒 。 常護正法 。 於自法財 。 而無匱乏 。 諸有智者 。 於此戒蘊 。 悉皆具足 。 而能行諸 。 菩薩之行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以是持戒 。 波羅蜜多故 。 而能發起 。 勇猛之心 。 所有魔事 。 及魔眷屬 。 悉皆隱蔽 。 諸嬈惱事 。 亦復不現 。

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八之一

舍利子 。 云何菩薩摩訶薩 。 忍辱波羅蜜多 。 是菩薩摩訶薩 。 為護禁戒 。 發起勇猛 。 修行具足 。 忍辱波羅蜜多 。 修是行時 。 世間所有 。 一切嬈惱 。 不饒益事 。 皆能忍受 。 若寒熱饑渴 。 暴風酷日 。 若蚊虻水 。 蛭毒蟲之類 。 共來觸惱 。 悉能安受 。 若諸眾生 。 以惡語言 。 互來毀謗 。 及欲損害 。 菩薩身命 。 菩薩爾時 。 心無恐怖 。 不生恚惱 。 亦無怨結 。 已生現生當生 。 悉能忍耐 。

舍利子 。 是名菩薩摩訶薩 。 修行具足 。 忍辱波羅蜜多 。

又舍利子 。 我於往昔 。 長夜之中 。 常修如是 。 忍辱觀法 。 若一切有情 。 固來毀罵 。 加諸瞋恚 。 而行捶打 。 以麁惡語 。 種種誹謗 。 我於爾時 。 不生忿恚 。 不生嫉妬 。 不生惱害 。 亦不以其 。 不饒益事 。 反相加害 。

舍利子 。 我自成就 。 忍辱觀已 。 常起悲心 。 慜念有情 。 增長忿怒 。 瞋恚嫉妬 。 墮煩惱中 。 復以善巧 。 種種方便 。 而覺悟之 。 令得出離 。 獲妙果報 。 若諸有情 。 棄背菩薩 。 不從善化 。 返增惡行 。 於一切處 。 常獲醜陋 。 不如意報 。

何以故 。 瞋恚行業 。 是醜陋因 。 是不善業 。 是雜染業 。 是下劣業 。 非正士業 。 非善友業 。 此不應作 。 當知瞋恚 。 諸不善業 。 能令引趣 。 墮三惡道 。 能令引趣 。 焰魔羅界 。 能令引趣 。 隨地獄道 。 生畜生中 。 於焰魔羅界 。 以為眷屬 。 如是瞋恚 。 諸惡行業 。 能令引趣 。 無財下劣 。 夜叉趣中 。 能令引趣 。 無財下劣 。 餓鬼趣中 。 如是瞋恚 。 諸惡行業 。 能令引趣 。 貧窮下賤 。 醜陋人中 。

舍利子 。 我自往昔 。 不曾修作 。 如是行相 。 菩薩摩訶薩 。 亦應不修 。 如是行相 。

又舍利子 。 此中云何 。 是別異法 。 云何種種別異修作 。 我等所修 。 善法相應 。 彼等所修非 。 善法相應 。 是別異法 。 別異修作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應當如是 。 隨我修學 。

何以故 。 菩薩摩訶薩 。 當修學時 。 或有有情 。 來相嬈惱 。 不起忿怒 。 瞋恚之心 。 於諸行相 。 亦不作意 。 常自思惟 。 作忍辱觀 。 成熟有情 。 諸善根本 。

舍利子 。 假使有人 。 以金銀瑠璃 。 硨磲碼碯 。 珊瑚琥珀 。 末尼珠等 。 滿四大洲 。 以用布施 。 不如行此 。 忍辱波羅蜜多 。

何以故 。 菩薩摩訶薩 。 以忍辱故 。 能令有情 。 不墮輪回 。 趣無漏道 。

復次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應當不起 。 瞋恚之心 。 而常作意 。 念佛 。 念法 。 念僧 。

何以故 。 以是歸命 。 功德之力 。 當得成就 。 無量善根 。 亦令有情 。 皆悉念佛 。 念法念僧 。 作是念時 。 常得覺悟 。 我與有情 。 何善何惡 。 若不思念 。 佛法僧寶 。 即被忿怒 。 瞋恚惡行 。 常相纏縛 。

菩薩作是思惟 。

若起瞋恚 。 即非正理 。 若能忍辱 。 即是正理 。 菩薩應當 。 遠離一切 。 瞋恚業行 。 當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 應先思念 。 佛法僧寶 。 是三寶力 。 能令一切有情 。 同行是行 。

舍利子 。 我已成就 。 如是行相 。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為諸有情 。 轉妙法輪 。 願諸如來 。 攝受於我 。

善男子 。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 。 為諸有情 。 轉妙法輪 。 當獲諸佛 。 勝無礙解 。 無量知見 。 菩薩修是 。 忍辱波羅蜜多 。 如是行相 。 對治忿怒 。 瞋恚惡行 。 亦當憶 。 念東方有 。 殑伽沙等世界 。 彼有殑伽 。 沙等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現住說法 。 利益有情 。 時諸菩薩 。 為彼如來 。 之所授記 。

善男子 。 我亦已發 。 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為諸有情 。 說法教化 。

如是南西北方 。 四維上下 。 亦有殑伽 。 沙等世界 。 彼有殑伽 。 沙等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現住說法 。 利益有情 。 時諸菩薩 。 為彼如來 。 之所授記 。

善男子 。 我亦已發 。 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為諸有情 。 說法教化 。 常樂稱讚 。 忍辱波羅蜜多 。 作師子吼 。 永得遠離 。 忿怒瞋恚 。 諸惡行法 。

若諸有情 。 或樂修作 。 種種利益 。 菩薩爾時 。 見諸有情 。 如是修作 。 我亦隨順 。 作諸義利 。 云何此中種種 。 難作易作 。

復次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與一切有情 。 應當如是修學 。 忍辱波羅蜜多 。 若不隨順 。 如是修學 。 非我善友 。 若能隨順 。 作義利事 。 是名善友 。 是故了知 。 無所侵害 。 是義利事 。 我當深樂 。 不捨有情 。 作諸義利 。

爾時世尊 。 說伽陀曰 。

我於俱胝億劫中 。
荷負有情不義利 。
見諸有情受苦時 。
不曾暫捨而安住 。

有情種性本義利 。
互相教示為善友 。
設遇諸惡侵嬈時 。
為義利故常忍受 。

遍滿一切閻浮提 。
於佛剎中亦如是 。
一切珍寶悉充盈 。
為善友故皆能施 。

若或有人持利劍 。
欲來割截我支體 。
以忍辱故生慈心 。
永無怖畏諸苦惱 。

或有忿怒瞋恚者 。
堅持苦毒來侵嬈 。
以忍辱力而稱揚 。
安住忍苦曾無惱 。

有持刀杖及毒藥 。
以瞋恚相欲加害 。
為利有情諸善根 。
於諸惡法能忍受 。

我今不學諸愚夫 。
亦不習彼下劣行 。
廣修殊勝饒益因 。
當趣涅盤無上果 。

復次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應當如是修學 。 忍辱波羅蜜多 。 於百千萬俱胝 。 那由他劫 。 假使有人 。 將諸杖木瓦石 。 種種器仗 。 而打擊之 。 於少時間 。 悶絕躄地 。 命將欲盡 。 良久乃蘇 。

菩薩爾時 。 作是思惟 。

歎未曾有 。 我今於此 。 再得壽命 。 然後應當 。 如是修學 。 最上最勝 。 忍辱波羅蜜多 。 假使有人 。 來於我所 。 須我頭目 。 及其骨髓 。 身肉手足 。 如殑伽沙數 。 滿一大劫 。 我當爾時 。 終無吝惜 。 亦復不起 。 忿怒瞋恚 。 諸惡行法 。

何以故 。 若起忿怒瞋恚 。 諸惡行法 。 我於百千劫中 。 所集善根 。 應當散壞 。 我今轉復 。 堅固積集 。 百千劫中 。 所植善根 。 無令失壞 。 而為修習 。 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

何以故 。 我等諸菩薩眾 。 以忍辱力 。 而為甲冑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於大乘心 。 不應退轉 。 使魔得便 。 不能成就 。 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於菩提心 。 不應退轉 。 使心散亂 。 令其魔事 。 作諸障礙 。

云何魔事 。 所謂耽著 。 自分飲食 。 是為魔事 。

耽著三衣 。 是為魔事 。

分別教化 。 是為魔事 。

為利養故 。 使人讚歎 。 是為魔事 。

樂自利行 。 是為魔事 。

斷滅多種 。 潔白之法 。 是為魔事 。

乃至斷人靜住 。 障修福慧 。 障人親近 。 諸軌範師 。 斷人修習 。 菩提行法 。 是為魔事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若於菩提道 。 而生退轉 。 起散亂意 。 一切惡魔 。 即得其便 。

何以故 。 諸有魔障 。 於長夜中 。 伺求其便 。 入菩薩心 。 能令增長 。 忿怒瞋恚 。

舍利子 。 我於往昔 。 堅持禁戒 。 修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 通達善法 。 其名仙人 。 於彼時中 。 有大魔王 。 化五百丈夫眾 。 皆以勇猛 。 作大瞋怒 。 於五百年中 。 行住坐臥 。 晝夜相逐 。 作大瞋怒 。 或於道路 。 井邑聚落 。 及白衣舍 。 或曠野中 。 常以瞋恚 。 虛誑不實 。 幻惑有情 。

舍利子 。 是彼魔眾 。 於五百年中 。 常於我邊 。 作大瞋怒 。 生諸過失 。 我於爾時 。 諦察思念 。 以憐慜故 。 發大慈心 。 為諸魔眾 。 廣說妙法 。 時彼魔眾 。 得聞法已 。 諸惡行業 。 皆悉殞滅 。

舍利子 。 我於爾時 。 為彼魔眾 。 說是法已 。 令諸有情 。 成熟善根 。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又復為彼 。 諂曲破戒 。 樂不善法 。 難調有情 。 及諸多貪多瞋 。 多癡有情 。 作善緣故 。 令得成熟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願我當來 。 成等正覺 。 最初度脫 。 諸有情類 。 令得涅盤 。

舍利子 。 我於彼時 。 除諸妄念 。 常生正念 。 具足饒益 。 有情善行 。 而於三際 。 不曾暫捨 。

舍利子 。 若菩薩摩訶薩 。 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 應當具足 。 忍辱波羅蜜多 。 若菩薩於自身中 。 已生未生 。 種種惡病 。 極重苦惱 。 乃至死苦 。 菩薩爾時 。 具足忍辱 。 波羅蜜多 。 皆能忍受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應當堅固 。 安住菩薩 。 忍辱波羅蜜多 。 所謂 。 應當了知 。

不忿怒 。 是名菩薩忍辱 。

不損害 。 是名菩薩忍辱 。

無諍語 。 是名菩薩忍辱 。

不殺害 。 是名菩薩忍辱 。

護自身命 。 是名菩薩忍辱 。

護他身命 。 是名菩薩忍辱 。

常護身語意業 。 是名菩薩忍辱 。

內心諦察修忍辱行 。 是名菩薩忍辱 。

遠離貪愛 。 是名菩薩忍辱 。

隨順業報 。 是名菩薩忍辱 。

清淨身語意業 。 是名菩薩忍辱 。

以忍辱力 。 而復獲得 。 人間天上 。 勝妙快樂 。 是名菩薩忍辱 。

而復獲得 。 菩薩圓滿 。 殊勝相好 。 是名菩薩忍辱 。

而復獲得如來 。 深妙清淨梵音 。 菩薩積集 。 堅固善行 。 是名菩薩忍辱 。

遠離一切 。 世間嬈惱 。 是名菩薩忍辱 。

或有伺求 。 一切過失 。 菩薩於彼 。 不生損害 。 是名菩薩忍辱 。

以要言之 。 乃至獲得 。 如來十力 。 十八不共法 。 大慈大悲 。 大喜大捨 。 一切勝法 。 悉皆圓滿 。 應當了知 。 是菩薩摩訶薩 。 安住忍辱 。 波羅蜜多 。

舍利子 。 菩薩摩訶薩 。 修忍辱行時 。 或有人來 。 瞋怒惱害 。 菩薩爾時 。 了知虛幻 。 如對谷響 。 而不加報 。 乃至打擊殺害 。 菩薩於彼諦察 。 皆悉了知 。 如幻如化 。 亦不加報 。 或有人來 。 種種稱讚 。 不以為喜 。

何以故 。 菩薩以自分圓滿 。 真實功德 。 而為眷屬 。 於世間法 。 亦不耽著 。 於自過失 。 而能悔謝 。 於他過失 。 不生毀呰 。 為能圓滿 。 菩提分法 。 作大佛事 。 而復思念 。 已作罪業 。 悉皆虛假 。 諸相違行 。 無義利事 。 悉能棄捨 。

舍利子 。 是名菩薩摩訶薩 。 忍辱波羅蜜多 。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