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譯經三藏 。 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 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
復次 。 善男子 。 何緣菩薩生已 。 現大笑相 。 豈非菩薩 。 以掉舉故 。 現是相耶 。
所謂 。 菩薩生已 。 作是思惟 。
我欲普令 。 一切眾生 。 悉能同我 。 發菩提心 。 我當得菩提已 。 廣度眾生 。 出輪迴苦 。 我於是事 。 無懈怠想 。 我觀一類眾生 。 起下劣心 。 迷亂作意 。 於解脫道 。 不能發起 。 廣大精進 。 此復云何 。 所謂 。 具大悲心者 。 能起精進 。 彼類眾生 。 無如是行 。 我欲令彼 。 成就如是 。 廣大精進 。 得最上解脫 。 是故我取 。 一切智果 。
由此因緣 。 心生歡喜 。 以其喜因 。 現大笑相 。 而非菩薩 。 掉舉相故 。
又復何緣 。 菩薩身本無垢 。 而沐浴耶 。
所謂菩薩 。 無量劫來 。 雖離垢染 。 今此現生 。 隨順世間 。 沐浴其身 。
又復何緣 。 菩薩生已 。 而不便從園中 。 詣菩提場 。 成等正覺 。 復入王宮 。 其事云何 。
所謂菩薩 。 身相圓滿 。 威德具足 。 人所瞻者 。 皆獲利益 。 菩薩乃入王宮 。 令彼宮嬪 。 一切眷屬 。 咸得瞻覩 。
又欲於其宮中 。 隨順世間 。 作嬉戲事 。 受諸快樂 。 雖同有作 。 而無其實 。 乃至一切所有 。 及轉輪王位 。 皆悉棄捨 。 出家修道 。 由此因緣 。 是故菩薩 。 復入王宮 。
又復何緣 。 摩耶夫人 。 生菩薩已 。 七日命終 。 豈非菩薩咎耶 。
所謂菩薩 。 於兜率天 。 將欲下降 。 入母胎藏 。 先以天眼 。 審諦觀察 。 見摩耶夫人 。 所有壽量 。 滿足十月 。 餘復七日 。 即當命盡 。 菩薩如是觀已 。 乃入胎藏 。 住經十月 。 由此因緣 。 摩耶夫人 。 七日命終 。 壽量盡故 。 非菩薩咎 。
又復菩薩 。 未出家時 。 遍學世間 。 一切藝能 。 所謂 。 書算咒術 。 工巧歌舞 。 乃至弓箭 。 器仗等事 。 如是學者 。 其義云何 。
所謂 。 菩薩為欲 。 調伏世間 。 顯最勝故 。
所以者何 。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中 。 無有一人 。 所學藝能 。 勝菩薩者 。 以是緣故 。 菩薩未出家時 。 學如是事 。
又復何緣 。 菩薩未出家時 。 納妻有子 。 而復廣有 。 宮嬪婇女 。 諸眷屬等 。 豈非菩薩 。 生貪愛耶 。
所謂菩薩 。 雖同世間 。 起如是相 。 而非菩薩 。 生貪愛心 。
何以故 。 菩薩正士 。 已離貪愛 。 於貪愛中 。 隨所施作 。 而無其實 。 所有菩薩 。 納耶輸陀羅 。 而為妻者 。 菩薩為欲 。 令耶輸陀羅 。 滿宿願故 。
彼耶輸陀羅 。 往昔曾於 。 燃燈佛所 。 發是願言 。
願我當於 。 釋迦牟尼佛法中 。 為釋種女 。 種諸善根 。
以彼宿世 。 無虛妄言 。 是故我今 。 納以為妻 。 令彼速得 。 善根成就 。 隨世間相 。 雖復如是 。 而菩薩心 。 不生過失 。 後當棄捨 。 出家修道 。
所有生羅睺羅子者 。 謂世間人 。 作是謗言 。
若無子息 。 生育相繼者 。 彼非丈夫 。
菩薩息是謗故 。 乃令耶輸陀羅 。 釋種之女 。 即時產生 。 羅睺羅子 。 而此羅睺羅者 。 不從父母 。 羯邏藍等 。 穢污所生 。 當知從天中沒 。 化相生此 。 所有廣集 。 宮嬪婇女 。 諸眷屬者 。 菩薩為欲 。 各各隨應 。 教化開導 。 悉令獲得 。 最上善利 。 後當棄捨 。 出家修道 。 菩薩於其宮中 。 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 教化開導 。 四萬二千 。 宮嬪婇女 。 悉令種是 。 菩提善根 。 餘諸宮女但能 。 信心清淨 。 安住正見 。
是故當知 。 諸菩薩摩訶薩 。 修菩薩行者 。 隨世間相 。 雖處王宮 。 納妻有子 。 廣集宮嬪 。 諸眷屬等 。 乃至於五欲樂 。 嬉戲順行 。 諸有所作 。 皆無其實 。 清淨潔白 。 離諸垢染 。 無愛無著 。 無動無轉 。 菩薩但為 。 教化一切眾生 。 圓滿宿願 。 成熟善根故 。 即以不可思議 。 善巧方便 。 神通願力 。 變化所生 。 變化所作 。 於其神通 。 遊戲法中 。 得三摩地 。 寂靜快樂 。 隨應所作 。 皆悉利益 。 菩薩處王宮時 。 雖受一切 。 象馬奴婢 。 而彼一一 。 皆是宿世 。 殊勝願力 。 菩薩為成就故 。 而乃攝受 。 以是因緣 。 當知菩薩 。 納妻等相 。 非貪愛心 。
又復何緣 。 菩薩一時 。 往閻浮樹下 。 結跏趺坐 。 彼時日光雖轉 。 樹影不移 。 其相云何 。
所謂 。 菩薩欲令 。 七俱胝天人 。 獲利益故 。 其相如是 。
又復何緣 。 菩薩出遊園林 。 見老病死 。 生怖畏耶 。
所謂 。 菩薩已離 。 老病死怖 。 見是相時 。 現恐怖者 。 欲令眾生 。 起厭畏故 。
又復何緣 。 菩薩於中夜分 。 踰城出家 。 而不於彼 。 晝日分耶 。
所謂菩薩 。 取夜分者 。 欲令迦毘羅城 。 一切人民 。 皆不見故 。 又為菩薩 。 令自善根 。 而得增長 。 白法清淨 。 圓滿具足 。 。 棄捨一切 。 所有樂事 。 是故菩薩 。 於中夜分 。 踰城出家 。
又復菩薩 。 出王宮已 。 至苦行處 。 自手截髮 。
菩薩之父 。 淨飯大王 。 聞如是事 。 心不生信 。
云何我子 。 便截髮耶 。
後知其實 。 心生苦惱 。 是相云何 。
所謂菩薩 。 以所截髮 。 欲令三千大千世界 。 一切天龍 。 夜叉 。 乾闥婆 。 人非人等 。 見佛吉祥威光 。 最勝髮髻 。 瞻禮恭敬 。 獲大利益 。 以是因緣 。 而自截髮 。
又復菩薩 。 所有迦蹉迦馬王 。 種種莊嚴 。 馭人飡那 。 善能控馭 。 菩薩當乘 。 出王宮時 。 而彼馬王 。 歡喜而行 。 後乃棄捨 。 是相云何 。
所謂菩薩 。 一切所愛 。 歡喜棄捨 。 無所戀著 。 欲令末世 。 一切眾生 。 如我今時 。 離諸愛著 。 於我法中 。 如是修學 。 又復令末世中 。 諸出家者 。 以彼正命 。 出家學道 。 以是緣故 。 棄捨馬王 。
又復何緣 。 菩薩於寂靜處 。 六年苦行 。 歷諸難事 。 豈非菩薩 。 餘業障故 。 感是報耶 。
所謂菩薩 。 諸障已盡 。 無有苦報 。 諸所作事 。 但是菩薩 。 善巧方便 。
善男子 。 汝前所問 。
我為一生補處菩薩時 。 曾發是言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此因緣者 。 非無利益 。 今當為汝 。 如實宣說 。 我念往昔 。 於迦葉如來法中 。 而為菩薩 。 名曰護明 。 我時以善巧方便 。 於諸眾生 。 隨其所宜 。 為作利益 。 彼時有五婆羅門 。 是大族姓子 。 先於菩薩乘中 。 修諸梵行 。 後因值遇 。 彼惡知識 。 使令忘失 。 大菩提心 。
彼五婆羅門 。 即於一時 。 起如是心 。
我等已能 。 得菩提法 。
起是心者 。 異見相應 。 我於爾時 。 觀知彼心 。 即以方便 。 欲為開導 。 乃於彼前 。 發如是言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彼五婆羅門 。 聞是語時 。 咸作是念 。
何故護明菩薩 。 發如是言 。
我知其念 。 又復告言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我時言已 。 安住真實 。 平等法門 。 即與五婆羅門 。 同住一處 。
時有二人 。 一名 。 竭致迦囉 。 二名 。 貢婆迦囉 。 來詣於我 。 及五婆羅門所 。 先廣稱讚 。 迦葉如來 。 最上功德 。
後復謂我 。 及五婆羅門言 。
今可往詣 。 迦葉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所 。
我於爾時 。 作是思惟 。
此五婆羅門 。 善根未熟 。 若今同詣 。 迦葉佛所 。 我或稱讚 。 迦葉如來 。 最上功德 。 彼五婆羅門 。 不能稱讚 。
作是思惟已 。 告彼二人言 。
我自知時 。
作是言已 。 我即於般若波羅蜜多 。 住無所住 。 以般若波羅蜜多 。 力所護故 。 從是出生 。 善巧方便 。
即謂五婆羅門言 。
我向語汝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於如是義 。 汝等未解 。 今為汝說 。 以何義故 。 菩提難得 。 所謂菩薩 。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 。 無所行想 。 無所住想 。 即於菩提 。 無智無得 。 如實而觀 。 悉無所得 。
又菩提者 。 不在內 。 不在外 。 不在中間 。 不可以身得 。 不可以心得 。 畢竟空中 。 一切無得 。
是故我向 。 謂汝等言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當知此說 。 是真實說 。
時五婆羅門 。 聞是法已 。 心得開悟 。 還復安住 。 大乘法中 。
我作是說已 。 住一切法 。 無所得心 。 即離是處 。 又復別詣 。 於一方所 。 彼五婆羅門 。 爾時亦復 。 同於彼住 。 是時竭致迦囉 。 貢婆迦囉二人 。 承佛威神力故 。 復詣彼處 。 方便勸導 。 五婆羅門 。 令彼同往 。 迦葉佛所 。 我時觀彼 。 五婆羅門 。 根緣已熟 。 即時與彼 。 五婆羅門 。 及其二人同詣 。 迦葉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所 。 到佛所已 。 各禮佛足 。
時彼二人 。 以宿世善根力故 。 見佛相好 。 爾時各各 。 心得清淨 。 彼五婆羅門 。 得見如來 。 色相光明 。 吉祥威德 。 心生歡喜 。 各以宿世 。 善根力故 。 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我時白佛言 。
此五婆羅門 。 善根成熟 。 願佛化度 。
爾時迦葉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即為宣說 。 菩薩藏法 。 隨其所應 。 而能解了 。 即時皆得 。 無生法忍 。 迦葉如來 。 即為我授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
我得記已 。 即白迦葉佛言 。
以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攝受此五 。 婆羅門故 。 而令得見如來 。 復為宣說 。 菩薩藏法 。 教化開導 。 皆為得忍 。 菩薩求佛菩提 。 不復退轉 。
復次 。 智上 。 我昔於彼 。 迦葉如來法中 。 為一生補處菩薩時 。 先所發言 。
何故剃鬚髮 。 云何求菩提 。 而此菩提 。 最上難得 。
作此說者 。 為開導故 。 由是因緣 。 彼獲利益 。 是故當知 。
諸所言說 。 非無義利 。 皆是菩薩摩訶薩 。 善巧方便 。 而非過咎 。 非不善法 。
若有眾生少知 。 少見者 。 或於持戒 。 清淨沙門 。 婆羅門所 。 發無義語 。 所謂 。 以智為非智 。 作是語者 。 不能長夜 。 利益安樂 。 但能與彼 。 苦受相應 。 此等眾生 。 作不善業 。 是過咎者 。 菩薩摩訶薩 。 即不如是 。 一切障累 。 悉已清淨 。 無復少分 。 業障可得 。 但為眾生 。 滅諸惡法 。 普令堪任 。 趣證解脫 。
智上 。 如昔因緣 。 當如是知 。
又我所有 。 六年苦行 。 歷諸難事 。 但為降伏 。 諸外道故 。 又欲令諸眾生 。 起精進故 。 一麻一麥 。 為所食者 。 欲令身器 。 得清淨故 。 由此因緣 。 於六年中 。 修諸苦行 。 而非餘業 。 所感報應 。
我昔如是 。 於六年中 。 修苦行時 。 有五百萬 。 天眾仙眾 。 皆得智通三昧 。 是故當知 。 我修此行 。 以善巧方便 。 為利益故 。
又復菩薩 。 先受乳糜 。 食已 。 增益勢力 。 方乃行詣 。 菩提場中 。 而取正覺 。 何不但令 。 其身瘦悴 。 往彼道場 。 成正覺耶 。
所謂菩薩 。 悲愍末世 。 一切眾生 。 先受乳糜 。 食已 。 方成正覺 。
何以故 。 末世眾生 。 皆以飲食 。 而為資助 。 有諸眾生 。 求道果者 。 若無飲食資身 。 彼不能增進 。 咸生退屈 。 若得飲食 。 為資助者 。 皆獲安隱 。 以安隱故 。 於諸善法 。 而悉記念 。 乃能增進 。 趣求道果 。 我欲令彼 。 末世眾生 。 如是學 。 我先受飲食 。 後方進道 。
又為令彼 。 獻乳糜者 。 牧牛女人 。 圓滿施因 。 成就菩提分法 。 我時食已 。 安坐道場 。 得菩提果 。 能於一三摩地中 。 住經千劫 。 皆由段食 。 力所資故 。 以是因緣 。 受彼乳糜 。
又復菩薩 。 既處菩提樹下 。 金剛座上 。 何不速證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 而先降伏 。 諸魔軍耶 。
所謂 。 無處可能容受 。 諸惡魔眾 。 菩薩若不以 。 善巧方便 。 而容受者 。 彼諸惡魔 。 即當嬈亂 。 一切眾生 。
是故菩薩 。 處其座已 。 作是思惟 。
我於今日 。 成等正覺 。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 。 諸眾生中 。 有何等眾生 。 心不喜樂 。
念已觀察 。 知諸惡魔 。 心不喜樂 。 欲於菩薩 。 而生嬈害 。
菩薩爾時 。 又復思惟 。
我今不應 。 與魔鬪戰 。 但以神通 。 作變化事 。 使彼降伏 。 又令一切 。 天 。 龍 。 夜叉 。 乾闥婆 。 阿修羅 。 迦樓羅 。 緊那羅 。 摩睺羅伽 。 人非人等眾 。 得見菩薩 。 師子遊戲 。 神通相已 。 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以是因故 。 普令當得 。 最上涅盤 。
爾時菩薩 。 作是念已 。 即於眉間 。 放大光明 。 其光普照 。 三千大千世界 。 一切魔宮 。 皆悉映蔽 。
於其光中 。 發是聲言 。
今此釋迦種族 。 淨飯王子 。 捨轉輪王位 。 出家修道 。 詣菩提場 。 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發是聲時 。 復有無數 。 天人四眾 。 來菩薩所 。 瞻禮恭敬 。 是時 。 一切魔王 。 及魔眷屬 。 見是事已 。 四散馳走 。 驚怖戰掉 。 憂箭入心 。 生大苦惱 。
時惡魔眾 。 忿恚轉增 。 於須臾間 。 化四兵眾 。 繞菩提場 。 面百由旬 。 種種變現 。 而為嬈亂 。 菩薩爾時 。 住大慈心 。 雖見是相 。 而無動轉 。 菩薩即以 。 寶網鬘手 。 作降魔相 。 是時諸魔 。 即皆降伏 。
爾時有八十四俱胝 。 天 。 龍 。 夜叉 。 乾闥婆 。 阿修羅 。 迦樓羅 。 緊那羅 。 摩睺羅伽 。 人非人等 。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以是緣故 。 菩薩先現降魔相 。 當知皆是 。 善巧方便 。
又復何緣 。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 於七晝夜中 。 結跏趺坐 。 觀彼樹王 。 寂然不動 。
所謂色界 。 有諸天子 。 修寂靜行者 。 見如來 。 應供 。 正等正覺 。 加趺而坐 。 心大歡喜 。 作是思惟 。
如來於七晝夜中 。 依止一心 。 寂靜而住 。 是心不可得 。
作是念時 。 有三萬二千 。 色界天子 。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我為欲令 。 未來世中 。 諸修道者 。 悉能如是 。 修寂靜行 。 以是因緣 。 如來得菩提已 。 於七晝夜 。 觀彼樹王 。 寂然不動 。
又復如來 。 得菩提已 。 何故最初 。 梵王勸請 。 轉法輪耶 。
此因緣者 。 所謂 。 有諸梵眾 。 勸請梵王 。 隨應說法 。
何以故 。 彼諸梵眾 。 謂能依止梵王 。 復謂梵王 。 能生梵眾 。 於此世間 。 無復最先 。 過梵王者 。
爾時梵王 。 作是思惟 。
如來大師 。 為世間尊 。 隨應悉能 。 知眾生根 。 是故我應 。 勸請說法 。
作是念已 。 詣菩提場 。 勸請世尊 。 轉正法輪 。 當彼梵王 。 如是勸請時 。 有六百八十萬梵眾 。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以是緣故 。 梵王最初勸請 。 轉正法輪 。
復次 。 智上 。 如來大圓鏡智 。 悉能顯照 。 一切眾生 。 語言心行 。 一切所作 。 無不容受 。 照見眾生 。 最初邊際 。 有具善根者 。 有不具善根者 。 彼彼眾生 。 彼彼業報 。 大圓鏡中 。 皆悉顯現 。 乃至諸佛如來 。 所作報應 。 亦於中現 。 菩薩詣菩提場 。 成等正覺 。 圓滿一切白法 。 最勝功德 。 如來已斷一切 。 不善之法 。 已能清淨 。 一切障累 。 已能遠離 。 一切過失 。 如是功德 。 大圓鏡智 。 皆悉顯照 。
復次 。 智上 。 如來從大悲心起 。 善巧方便 。 普為救度 。 一切眾生 。 譬如醫師 。 善解醫藥 。 諸有病者 。 隨其所宣 。 甘苦辛味 。 和合妙藥 。 應病而授 。 皆得除愈 。 如來大師 。 亦復如是 。 具足種種 。 善巧方便 。 為大醫王 。 善療眾病 。 隨觀眾生 。 有何等病 。 如其所應 。 以善巧方便 。 而為救療 。 皆令解脫 。
又如世間 。 彼初生子 。 慈母乳哺 。 恩育愛憐 。 不令有少 。 病苦所侵 。 若後有病 。 慈母即為 。 揀擇良藥 。 授與令服 。 子既服已 。 而得安樂 。 如來大師 。 亦復如是 。 為一切世間之父 。 觀諸眾生 。 如其子想 。 不令眾生 。 有苦惱者 。 若見眾生 。 造彼彼業 。 得彼彼報 。 如來隨應 。 即以善巧方便 。 而為救度 。 令得解脫 。
智上 。 如是所說 。 當知是為 。 善巧方便 。
善巧方便波羅蜜多正法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