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真天子所問經卷第三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無畏品第五

須真天子 。 復問文殊師利 。

菩薩何從造發道意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從一切欲 。 而起道意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正作此語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於愛欲中 。 與欲從事 。 爾乃成道 。 不隨愛欲 。 則菩薩何緣 。 得起一切道意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心從何所 。 建立於道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於諸佛法中 。 建立道意 。

何以故 。 天子 。 道意本從 。 諸佛法生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一切佛法 。 在何所起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一切佛法本無 。 無所起 。

何以故 。 天子 。 如虛空本無 。 從虛空本起 。 一切佛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一切佛法 。 為幾何乎 。 可數知不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如諸法等 。 佛法亦爾 。

所以者何 。 如一切法 。 如來從是最正覺故 。

是故 。 天子 。 如諸法等 。 佛法之數等 。 亦如是 。

天子復問 。

云何 。 文殊師利 。 婬怒癡寧 。 復是佛法耶 。

文殊師利答言 。

爾 。 天子 。 婬怒癡 。 是為佛法 。

何以故 。 愛欲無覺 。 以道之教 。 教授故也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將無一切 。 皆當得佛耶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一切皆當得佛 。 審當作佛 。 卿莫疑也 。

所以者何 。 天子 。 一切當得 。 如來正覺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皆得佛乎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為入寂然 。 為入空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寂之與空 。 云何得覺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若不得空 。 何從得覺乎 。 用空無侶 。 無強無弱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如來曉空 。 便得道乎 。

文殊師利答言 。

爾 。 天子 。 如所語 。 空則是道 。 佛說解空 。 則為入道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如空之行 。 當云何行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無色欲行 。 是則空行 。 於欲界行 。 不為情行 。 亦不香行 。 亦不色行 。 亦不無色行 。 亦不身行 。 亦不心行 。

何以故 。 不行是行 。 是亦空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如來為不行是 。 本空行耶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如來之空 。 亦如是空 。 彼無所有 。 於我亦爾 。 如無所行 。 則如來行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如無所有 。 當何等行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如無所有 。 當行無所有 。 不他餘行 。 至於他餘 。 亦無所有 。 如是行是 。 亦無所有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假無所有 。 持何等來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至於婬欲 。 而離於欲 。 則名曰無所有 。 於婬欲中 。 習無所有 。 貪怒癡欲 。 無欲不欲 。 是故名曰 。 無所有也 。 於欲不習 。 名曰無所有 。 以吾我身 。 而住空行 。 名曰無所有 。 習是無所有 。 亦無所有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何所習而無所有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習寂然則無所有 。 是空是閑 。 是不生 。 無所起 。 寂然則無所有習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何所施作 。 而名為習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無所壞敗 。 是名曰習 。 明諸所有 。 而無沾污 。 是名曰習 。 不可限度 。 等如虛空 。 是名曰習 。 離於貢高 。 常照明一切 。 是名曰習 。 亦不多亦不少 。 是名曰習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何所是不曉習者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不知法習者 。 是名不曉習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何所名曰 。 曉於習者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知法習者 。 是則曉習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意不妄信 。 何所是其相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諸無罣礙 。 行是其相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意不妄信菩薩 。 云何報畢 。 信施之恩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意不妄信者 。 是名曰眼見 。 了一切諸法 。 不隨他人教 。 有所信從也 。 意不妄信者 。 不復報信施之恩 。

何以故 。 從本已來 。 悉清淨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下鬚髮菩薩 。 不肯入眾 。 不隨其教 。 是名何等 。 當何所應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除鬚髮菩薩 。 不肯入眾 。 不隨他故 。 是名曰世之最厚也 。

何以故 。 天子 。 所作無為 。 名曰眾僧 。 菩薩不住無為 。 不止無為 。 是故名曰 。 世之最厚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設使菩薩 。 正住於無為 。 有何等咎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設使菩薩 。 住於無為 。 無益一切 。 便墮弟子 。 習為滅度 。 是其咎也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無為則八道地 。 有為則凡人地 。 菩薩為住凡人地故 。 為世之最厚耶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不也 。

所以者何 。 菩薩亦不住 。 於無為地 。 亦不住 。 於有為地 。 是故名曰 。 世之最厚 。

何以故 。 菩薩興發行者 。 會止於有為 。 不住無為 。 不造無為 。 是故為世作厚 。 住於有為 。 悉知可否處 。 住於無為 。 知諸慧處 。 已知有為可否 。 便住其中 。 已知無為慧 。 不止其中 。

天子 。 譬如勇悍健男子 。 張弓建箭 。 仰射虛空 。 箭不住空 。 亦不下墮 。

文殊師利 。 語天子言 。

是為難不 。

天子報言 。

甚難 。 甚難 。

文殊師利言 。

菩薩所作 。 又難於此 。

所以者何 。 於有為中 。 而不捨離 。 便得無為 。 故住於無為 。 於有為中 。 養護一切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菩薩之畏 。 從有為致耶 。 從無為致乎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畏懼 。 從兩因緣致 。 亦從有為 。 亦從無為 。

所以者何 。 從有為中 。 畏於愛欲 。 在無為中 。 畏於無欲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尚無愛欲 。 云何復畏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於三界不近 。 是則為畏 。 不近三界 。 為墮弟子地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無所畏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於有為中 。 常行智慧之慧 。 以善權慧 。 不墮無為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以一切故 。 不捨有為 。 以佛法故 。 不墮無為 。 是為菩薩 。 從得無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所有 。 福施因緣 。 近於有為 。 所有佛慧因緣 。 不墮無為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住於有為 。 為已立禪 。 住於權慧 。 為從禪還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以道意住 。 便起功德 。 以大哀住 。 廣護一切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於空閑住 。 覺知魔事 。 已善權住 。 降伏魔行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以大慈住 。 普而說法 。 以大哀住 。 為行雜施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住於生死 。 殖泥洹本 。 住於泥洹 。 殖生死本 。 是為菩薩 。 得無所畏 。

復次 。 天子 。 菩薩於不生中 。 而為已生 。 於有為中 。 為已出生 。 現所見法 。 不於五陰 。 及與六衰 。 有所稱譽 。 悉見知離 。 而無所生 。 寂然已寂 。 不然不熾 。 於然熾中 。 而無所生 。 悉持愛欲 。 不為愛欲 。 之所沾污 。 學者不學者 。 皆為已伏 。 不以弟子解脫 。 而為奇異 。 入於人身 。 不捨法身 。 於魔界而現行 。 於法界無所放 。 以慧入於無為 。 以權從無為而還 。 多所分現 。 諸可不可 。 皆而忍之 。 佛所示現 。 常思樂見 。 法所示現 。 而無狐疑 。

是為天子 。 菩薩得無所畏 。

住道品第六

爾時須真天子 。 復問文殊師利 。

菩薩云何 。 得住於道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說滅貪法 。 不於滅貪 。 而求其證 。 說滅婬怒癡 。 諸愛欲法 。 不於其中 。 而求其證 。

是故 。 天子 。 菩薩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說空 。 不以空為證 。 說無相 。 不以無相為證 。 說無願 。 不以無願為證 。 說不會 。 不以不會為證 。 說無生 。 不以無生為證 。 說無所起 。 不以無所起為證 。 說無分際 。 不以無分際為證 。 說離貪 。 不以離貪為證 。 說離所作 。 不以離所作為證 。 說滅事 。 不以滅事為證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無所施 。 為具檀波羅蜜 。 不持戒 。 為具尸波羅蜜 。 有瞋恚 。 為具羼波羅蜜 。 以懈怠 。 為具惟逮波羅蜜 。 憙亂忘 。 為具禪波羅蜜 。 志愚癡 。 為具般若波羅蜜 。

是故 。 天子 。 菩薩得住於道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何因作是說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有四事無所施 。 何等為四 。

一者 。 不捨一切 。 二者 。 不捨法 。 三者 。 不捨道意 。 四者 。 不捨諸功德 。

是為四法不捨 。 為具檀波羅蜜 。

天子 。 所以持戒 。 用心未調故 。 心已調 。 便捨戒 。 已捨誡出於冥 。 已出冥為已明 。 已捨明為得等 。 已捨等便得慧 。 已捨慧 。 便得解脫示現慧 。

天子當知 。 如是是以捨戒 。 為具尸波羅蜜 。

天子 。 設是菩薩形呰弟子乘 。 讚歎大乘 。 已讚大乘 。 為至大乘 。 便具羼波羅蜜 。

天子 。 設是菩薩 。 不為身口意所詭 。 則為無懈怠所作 。 如是法為具 。 惟逮波羅蜜 。

天子 。 設是菩薩 。 若於夢中 。 心不念著兩際 。

所以者何 。 不樂弟子乘 。 辟支佛乘故 。 已不樂弟子 。 辟支佛乘 。 為至大乘 。 已至大乘 。 為具禪波羅蜜 。

天子 。 一切法皆癡 。 譬如草木 。 牆壁瓦石 。 愚癡如是 。 見用久習 。 羸劣癡義 。 是故一切 。 癡法之本 。 以智慧 。 慧備於道故 。 便具般若波羅蜜 。

天子 。 所作已應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不捨生死跡 。 不求泥洹跡 。 於跡無斷 。 於跡無作 。 亦無所住 。 其入邪者 。 為立正道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索一切人 。 求一切法 。 亦不得一切人 。 亦不得一切法 。

所以者何 。 不捨菩薩道故 。 所說至誠 。 而皆有效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知弟子道 。 無所悕望 。 知辟支佛道 。 亦無所悕望 。 知菩薩道 。 具足其根 。 滿諸功德 。 然後乃隨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如生死 。 所作會皆為之 。 所作果實不受也 。 合會之態 。 不能沾污 。 一切功德 。 悉作道願 。 不見有不退轉之道 。

所以者何 。 悉具足故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復次 。 天子 。 菩薩於道 。 而求於道 。 而不滅度 。 是為菩薩 。 得住於道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於道 。 而復求道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以生死故名曰道 。 菩薩求道 。 欲脫一切故 。 一切無所有 。 亦無所求 。 亦無所度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一切世間所入道 。 是菩薩行耶 。

文殊師利答言 。

如是 。 天子 。 審如所說 。 一切世間所入 。 則菩薩行也 。

何以故 。 如是 。 天子 。 行於世間 。 不為俗法 。 之所沾污也 。 隨愛欲現無欲 。 不墮無欲 。 於生死 。 而示現知 。 一切法不生不起 。 為無榮冀 。 於無榮冀 。 而不求證 。 持於五陰六衰 。 離於五陰六衰非我所 。 見知持五陰六衰者 。 一切而為說法 。 五陰六衰 。 空無所有 。 亦不可見 。 已知無所有 。 便逮禪惟務 。 三昧三摩越 。 合以為一 。 便得意止 。 心便堅住 。 已得堅住 。 便能遍入 。 一切人心 。 其心不止 。 為樂於魔眾 。 菩薩不為 。 魔事之所污 。 不捨於佛界 。 於魔界隨所作為 。 於法界處 。 而不動還 。 於人界處 。 施護眾生 。 是為菩薩精進 。 隨一切世俗之行 。

菩薩行品第七

爾時須真天子 。 復問文殊師利 。

何謂菩薩 。 為精進行 。 願為說之 。 吾等欲聞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無所行 。 是為甚清淨 。 所敬之行 。 皆已得住 。 是菩薩行 。 於諸所有 。 無所缺減 。 於空閑所作 。 應意已辦 。 意存於道 。 是不忘行 。 心意平等 。 是施與行 。 心意已調 。 是為戒行 。 心意已寂 。 是為忍辱行 。 意不懈惓 。 是精進行 。 身意靜默 。 是禪思行 。 於法界行 。 不著所有 。 是智慧行 。 不為不可 。 是慈心行 。 一切不有 。 是大哀行 。 愛欲非我 。 所為已空 。 是則喜行 。 廓然無念 。 是則護行 。 不願天人 。 是寂定行 。 了知眾事 。 是苦智行 。 計陰如幻 。 知緣起行 。 無黠等類 。 是滅知行 。 分部以滅 。 是道慧行 。 不樂合聚 。 是因慧行 。 了知陰然 。 是緣慧行 。 於義決律 。 是俱會行 。 無處所義 。 默無所語 。 是依法行 。 法界無所壞 。 是依滅行 。 名色無所有 。 是依報行 。 如音如響 。 依上義行 。 示現具好 。 依身慧行 。 身情嚴好 。 具依經空行 。 有罪自悔 。 是依戒行 。 知人心 。 是天眼行 。 罪淨 。 是耳聰行 。 戒甚淨 。 是知他心行 。 眾罪已畢 。 是宿世行 。 計三塗等 。 是神足行 。 心得自在 。 是堅強行 。 無所壞敗 。 是為要行 。 不動不搖 。 是安造行 。 不震不駭 。 是為等行 。 常念無怙 。 是虛空行 。 觀而悉知 。 是為幻行 。 莊嚴相 。 是夢行 。 邊幅相 。 是炎行 。 不聚相 。 是影行 。 不貪相 。 是響行 。 義決律相 。 是野馬行 。 恍惚相 。 是空行 。 身分部相 。 是無想行 。 意分部相 。 是不願行 。 三界分部相 。 是無相逢行 。 相逢分部相 。 是降伏魔行 。 心意識不有不相 。 是不斷三寶金剛行 。 一切增益 。 是行之相 。 如是之心 。

天子 。 菩薩行道之行 。

分別品第八

爾時須真天子 。 復問文殊師利 。

住於道菩薩 。 其行已過諸聲聞 。 辟支佛上 。

文殊師利答言 。

如是 。 天子 。 審如所言 。 菩薩之行 。 實過諸聲聞 。 辟支佛上 。

何以故 。 亦無信證 。 亦不持法 。 亦不八行 。 亦不須陀洹 。 亦不斯陀含 。 亦不阿那含 。 亦不阿羅漢 。 亦不辟支佛 。 亦不多陀竭 。 亦不三耶三佛 。 亦不世多羅 。

如是 。 天子 。 若不知此 。 不計是菩薩 。 為菩薩也 。 亦不俗法 。 亦不婬法 。 亦不怒法 。 亦不癡法 。 亦不生死法 。 亦不泥洹法 。 若不知此 。 不計是菩薩 。 為菩薩也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如此 。 何因菩薩 。 而得信證 。 至泥洹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了信諸法 。 一切遠離 。 於欲無著 。 不信於餘道 。

所以者何 。 信六波羅蜜道故 。 信已便持 。 所可縛著者 。 而度脫之 。 常求未然之慧 。 於生死亦不懼 。 於泥洹無所畏 。 是故菩薩 。 得持信要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持法要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一切諸佛 。 所說法教 。 皆悉持之 。 不甘世味 。 以法為飲食 。 立於法義 。 不住愛欲 。 則得法力 。 不為俗力 。 得法義 。 不尚俗義 。 得法尊 。 不為俗尊 。 得依怙法 。 不怙於人 。 說中正法 。 不說非法 。 住法法處 。 不處非法 。 以法徹見 。 審無蔽礙 。 悉知諸法 。 得陀羅尼 。 諦識不忘 。 以七珍事 。 於寶具足 。 猗一切法 。 便得住於 。 自在之法 。

是故 。 天子 。 菩薩得持法要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是八事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出於八邪 。 以淨功德行 。 八直行 。 滿於所願 。 便得入道 。 一切世人 。 在八難處 。 皆悉住之 。 於無難處 。 為得男子 。 八覺之念 。 常願道意 。 而不放捨 。 得八惟務禪 。 是故菩薩 。 得是八事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須陀洹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視一切人 。 皆如墮海 。 隨水下流 。 有多力者 。 逆水上行 。 斷生死流 。 不毀其本行 。 而得等斷 。 於三惡之道 。 一切使得 。 安隱之處 。 遠離於猶豫 。 諦住佛法藏 。 過於凡人跡 。 樂立佛法跡 。 了生死際便 。 向泥洹門 。 於諸世界 。 第一之厚 。 常立於人 。 志泥洹行 。 使人向道 。 得會道場 。 審現教授 。 遠離生死 。 在有為中 。 示現無為 。 而嗟歎之 。 等樂於阿惟越致 。 是故菩薩 。 得入須陀洹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斯陀含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知一切當來 。 未然之法 。 來入生死中 。 護於一切 。 而為說法 。 令至無為 。 不見有法 。 至無為者 。 亦不見來 。 亦不見住 。 雖示現來 。 而無愛欲 。 去則畢於所作 。 來則不違於本要 。 來則不隨於魔教 。 來則到於道場 。 來便持諸佛教而示現 。 依怙諸法 。 來護一切 。 令度生死淵 。 已得堅強 。 神通之道 。 無能壞者 。 是故菩薩 。 得入斯陀含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阿那含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一切所見 。 而不復還 。 不隨諸陰蓋 。 不墮諸顛倒 。 於是不復還 。 亦不來亦不去 。 於是不復還 。 亦不從非法之教 。 亦無所畏 。 亦無所貪婬 。 亦無瞋恚 。 亦無愚癡 。 不復還 。 所作事常勝 。 具滿於佛法 。 去來功德 。 等而無異 。 一切所作 。 已畢無會 。 為已受決 。 所可造而不起 。 所不自在者 。 以慧而度之 。 黠不從他人侍 。 是故菩薩 。 得入阿那含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阿羅漢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悉棄所有 。 降伏貪欲 。 而為一切說法 。 諸瞋恚者 。 而降伏之 。 以法教授 。 使除惡態 。 伏諸愚癡 。 以法而化 。 已得空聚 。 悉見諸法 。 不捨一切 。 精進於諸佛法 。 心不樂世間 。 一切合會 。 皆無有常 。 於供養中 。 常為之最 。 譬如蓮華 。 不著泥水 。 無我無持 。 亦無所有 。 等持諸法 。 常念為之 。 以慧分別空 。 隨人所樂 。 而立其志 。 宿命所願 。 皆已滿足 。 意之堅住 。 不隨他人教 。 諸語之好惡 。 一切無所受 。 歡喜而得決 。 以決轉度一切 。 是故菩薩 。 得入阿羅漢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聲聞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一切所不聞法 。 而為說之 。 是為聲聞 。 於聲聞乘 。 而無有信 。 於諸著法已不生不起法界 。 使未聞者聞 。 緣諸因緣者 。 以無我無人 。 使習聞之 。 於空法教 。 不限佛法 。 其所作法 。 譬如虛空 。 造諸法要 。 聞常精進 。 無所罣礙 。 從他聞法 。 不受行 。 自是於禪 。 不隨他教 。 去來現在 。 所有音聲 。 悉曉知之 。 已斷所作不可盡 。 以為得具足 。 復得無盡 。 譬喻法義 。 悉知一切 。 人意所行 。 以慧示現 。 而導利之 。 隨其所欲 。 而為說法 。 令到其處 。 而不貢高 。 常行本願 。 是故菩薩 。 得入聲聞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辟支佛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得因緣 。 便知諸法 。 無我 。 無人 。 無壽 。 無命 。 無有主 。 而自莊飾者 。 偽而無實 。 無所屬 。 其因緣相 。 譬亦如是 。 諦見諸因緣 。 以道為飲食 。 於律法而不捨 。 是諸波羅蜜之侶 。 一切道證 。 則法之侶 。 於四恩事 。 而無貢高 。 是神通之侶 。 知因緣法 。 而不斷著 。 不信餘業 。 得平等覺道 。 信見知處 。 不以為異意 。 而不隨壞敗 。 小乘功德 。 為立大乘 。 以因緣行 。 一切諸法 。 是故菩薩 。 得入辟支佛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至於佛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悉覺知一切法 。 本皆空寂 。 覺知一切 。 本無所有 。 覺知諸行 。 於惡處人中天上 。 意悉遠離 。 眾所安樂 。

所以者何 。 悉曉了諸慧故 。 自意覺智慧 。 知諸欲空 。 自身亦空 。 以一時念則覺道 。 次不為餘轉 。 便現無數 。 若干之事 。 是故菩薩 。 得至於佛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至多陀竭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以如來道來 。 如者為諦 。 無一道忘 。 如者為造立 。 如者為施與 。 如者為戒 。 如者為忍辱 。 如者為精進 。 如者為一心 。 如者為智慧 。 如者為善權 。 如者為慧 。 如者為人亦不人 。 現立為人 。 習斷生死行 。 於諸行中 。 等出其上 。 度恐畏者 。 至於彼岸 。 所度無彼 。 亦不在彼 。 至於在此 。 亦不在此 。 用本淨故 。 過於二處 。 遠離於冥 。 平等見明 。 於冥無冥 。 而度於冥 。 如來從空來 。 壞散垢穢 。 使歸於空 。 是故菩薩 。 得至多陀竭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至匐迦波 。 壞生死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破壞愛欲 。 得度三界 。 生死之處 。 於有處示現無處 。 凡一切人 。 皆擔重擔 。 降壞魔眾 。 於諸處所 。 樂喜著者 。 皆遠離之 。 令放重擔 。 絕離其處 。 遍見所生 。 善惡眾處 。 已去所處 。 樂捨貪婬 。 以柔軟心 。 用定身意 。 定於戒智 。 悉見惡處 。 離而不著 。 悉入諸身 。 知一切態 。 正生死處 。 導利福施 。 廣設橋梁 。 常樂供養 。 滿覆三處 。 未曾厭廢 。 為三界人 。 之所戴仰 。 是故菩薩 。 得至匐迦波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至三耶三佛平等覺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心於五逆 。 若於正道 。 其意平等 。 是故無不等覺 。 等於所見 。 及四顛倒 。 等於陰蓋 。 諸所覆蔽 。 於道無異 。 是故無不等覺 。 等婬怒癡 。 及於諸欲 。 亦等於道 。 是故無不等覺 。 於凡人法 。 習法不習法 。 辟支佛法 。 菩薩法 。 悉等於道 。 是故無不等覺 。 是故菩薩 。 得至三耶三佛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至世多羅世尊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教誡世人 。 使得功德 。 瞋恚不生 。 聞法教者 。 則皆奉持 。 教非法教 。 為轉法輪 。 甘教慈教 。 三千世界教 。 為一切世尊教 。 為受一切自歸 。 為一切作燈明 。 為一切明中最明 。 為一切作寂然之寂 。 令一切人 。 無有思想 。 滅而不熾 。 為一切人 。 解諸狐疑 。 狐疑諸難 。 皆為已斷 。 為一切人 。 長益功德 。 為轉輪王 。 四天王 。 釋梵之所禮 。 為愚所輕 。 不以恚恨 。 為智所歎 。 不以歡喜 。 心恒平等 。 常若虛空 。 世尊為最 。 等於世間 。 是故菩薩 。 得至世多羅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鉢遬禪陀嵐凡人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一切人民所行 。 以善權示現 。 一切凡人行 。 而知之無所著 。 是故菩薩 。 得入凡人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勒迦陀嵐貪婬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常愁悲泣 。 欲得佛法 。 常貪樂成身 。 如如來身 。 慈向一切 。 而無恚怒 。 是故菩薩 。 得入貪婬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䨴陀嵐瞋恚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於一事中 。 見十八事 。 於聲聞 。 辟支佛乘 。 譬如冤家 。 不勸發人 。 使起是業 。 於有為中 。 而現愛欲 。 於愛欲中 。 心無所著 。

所以者何 。 欲養一切故 。 是故菩薩 。 得入瞋恚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瞀訑陀嵐愚癡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無所識知 。 是名曰癡 。 於無識習 。 習等定法 。 亦不知 。 亦不曉 。 亦不喘 。 亦不息 。 亦不作 。 亦不壞 。 是故菩薩 。 得入愚癡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僧薩陀嵐生死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於生死 。 而不動 。

所以者何 。 求佛道故 。 堅住不動 。 一切眾魔 。 不能得其便 。 一切諸行 。 得無所著 。 等於生死 。 亦等佛法 。 於小道而不樂 。 於大道而等見 。 不動亦不轉 。 是故菩薩 。 得入生死法 。

天子復問 。

文殊師利 。 云何菩薩 。 得入泥洹陀嵐滅度法 。

文殊師利答言 。

天子 。 菩薩 。 隨諸習俗 。 現泥洹道 。 知一切法 。 習而滅之 。 於泥洹行 。 不般泥洹 。 於泥曰行 。 不永泥曰 。 是故菩薩 。 得入滅度法 。

須真天子所問經卷第三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