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集要經卷第六

觀無畏尊者集 。 西天譯經三藏 。 朝散大夫 。 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詔譯 。

福非福業品第十三

所造作諸業 。
謂福及非福 。
能縛諸有情 。
定各招其報 。

愚夫心如魚 。
依愛波而住 。
含笑造諸惡 。
悲啼而自受 。

昔同造諸罪 。
謂僕使營從 。
後受其苦報 。
彼則無相代 。

由親眷朋屬 。
和合造眾罪 。
於他世相隨 。
唯所作惡業 。

如花所至處 。
其香不捨離 。
善惡業亦然 。
在處常隨逐 。

眾生由自業 。
因果常相應 。
作善生諸天 。
而受殊勝樂 。

若惡業果報 。
則受極重苦 。
墮三惡趣中 。
彼苦無相似 。

謂由彼三業 。
造作遍三界 。
常起於三毒 。
則墮三惡道 。

諸愚夫異生 。
由因緣和合 。
流轉三界中 。
皆隨於自業 。

非自作他受 。
非他作我受 。
當知所造業 。
招報唯決定 。

業雖有眾多 。
受處有其九 。
由彼互相資 。
成四十種惡 。

自造作一業 。
定受其一報 。
墮於險道中 。
則無其伴侶 。

或為他勸請 。
而造作惡業 。
後受苦報時 。
彼則不能救 。

業熟非初後 。
及此生他世 。
謂於此造作 。
或於餘處受 。

由善惡業故 。
隨輪迴流轉 。
為業風所吹 。
而招苦樂報 。

愚夫心散亂 。
於欲常樂著 。
無正慧揀擇 。
諸惡則增長 。

彼著樂眾生 。
為癡之所覆 。
惡報現其前 。
則墮黑暗處 。

由於佛正法 。
心不生欣樂 。
在彼地獄中 。
長時受其苦 。

從無始輪迴 。
為業網纏縛 。
此滅彼復生 。
皆由心造作 。

或從天墮落 。
或地獄生天 。
或生於人中 。
或受餓鬼報 。

謂彼苦樂因 。
皆由己所造 。
各互相生起 。
非自在天作 。

輪迴生死中 。
造無數惡業 。
唯佛當證知 。
餘智不能了 。

若非法招善 。
此因為顛倒 。
當知所受果 。
皆與因相似 。

若因果相應 。
則順於正理 。
是有為諸法 。
無不從緣起 。

未見無罪者 。
而趣於地獄 。
定由惡業故 。
則受其苦報 。

決定造諸惡 。
堅著而無悔 。
彼為業所縛 。
則墮於惡道 。

未見不善業 。
引生於樂果 。
唯佛真實言 。
示彼對治道 。

如因燈有光 。
如由業招報 。
諸有所作者 。
皆因緣生故 。

謂由彼彼因 。
各各果隨轉 。
善達如是相 。
則名真實見 。

非同自在天 。
無因而建立 。
諸法皆緣生 。
是如來所說 。

由無始輪迴 。
業報常相似 。
非顛倒分別 。
從因緣而有 。

眾生癡所迷 。
於愛欲無厭 。
若不了業報 。
何由獲寂靜 。

若人於佛教 。
不達道非道 。
由癡無正慧 。
常生於熱惱 。

見他如意樂 。
彼樂從因生 。
諸法皆唯心 。
各各隨自行 。

有為皆無常 。
如水泡非久 。
應當行善行 。
為二世饒益 。

覩世間業報 。
及諸天退墮 。
若樂放逸者 。
彼定無少樂 。

業索極修長 。
堅固而難脫 。
纏縛彼愚夫 。
去菩提則遠 。

智慧如利劍 。
於彼能除斷 。
離愚癡熱惱 。
令至於彼岸 。

由業受彼果 。
隨善惡相應 。
智者不暫忘 。
因果常決定 。

由因緣和合 。
生肢分骨鎖 。
纏縛諸有情 。
輪迴無解脫 。

由彼纏縛故 。
逼迫難堪任 。
當修解脫因 。
得盡諸苦際 。

彼業善鉤名 。
復能牽眾生 。
於在所生處 。
隨業而受報 。

彼業果如輪 。
於三有旋轉 。
當離諸過患 。
常修殊勝行 。

布施如淨器 。
貯戒勤慧水 。
智者善持用 。
滅三有業火 。

若縱彼三業 。
三毒則隨轉 。
馳騁三界中 。
由癡三種行 。

一切諸眾生 。
為苦所逼迫 。
皆隨自作業 。
常依止而住 。

若無彼善因 。
何能有少樂 。
隨業受彼報 。
如種生其果 。

又如陽春時 。
能滋榮卉木 。
彼果從因生 。
無因則不起 。

為業索所拘 。
百千生往返 。
如世間車輪 。
由機關而轉 。

彼三毒堅牢 。
眾生難出離 。
離貪等過患 。
則善超三有 。

若人慶快心 。
修彼殊勝行 。
以是因緣故 。
受莊嚴勝報 。

業如彼畫師 。
善圖諸形像 。
或天上人間 。
所畫無不盡 。

彼畫無數量 。
皆由業變化 。
不施眾彩飾 。
亦無能見者 。

壁毀畫亦無 。
畢竟皆散壞 。
此身雖滅謝 。
彼業則長在 。

眾生癡所覆 。
為業所籠縛 。
無始生死中 。
如陶輪常轉 。

如風日煙塵 。
於畫則能損 。
彼所招業緣 。
未常而暫棄 。

當觀察過去 。
所造諸不善 。
於在在處處 。
隨作而自受 。

謂於上中下 。
諸微細惡業 。
能悉令解脫 。
是最上智者 。

又彼諸有情 。
造作善不善 。
於樂及非樂 。
決定當獲得 。

若違背佛言 。
彼為愚癡者 。
於無量苦惱 。
長時無解脫 。

天人阿脩羅 。
地獄鬼畜生 。
皆由彼業故 。
當隨智慧行 。

由染慧分別 。
造無量惡業 。
各各往諸趣 。
受報悉知見 。

若人造善業 。
後得生人天 。
不善溺三塗 。
如俳優更服 。

業線極堅長 。
遍縛於三有 。
眾生由自業 。
如輻依車輞 。

或生於天中 。
或沈於險難 。
輪迴不暫停 。
隨業而受報 。

有情生天中 。
皆從善業得 。
如妙色蓮華 。
出清淨池沼 。

若人造善業 。
決定非破壞 。
常生於勝處 。
感果得如意 。

愚夫不修因 。
而妄希樂報 。
譬如於沙中 。
求酥不可得 。

若修彼善因 。
則生於快樂 。
無因獲報者 。
如離樹求果 。

眾生由業故 。
受報而無定 。
如擲沙空中 。
隨風而飄墮 。

彼聚散因緣 。
苦樂亦復爾 。
皆由業所牽 。
於罪不應造 。

無邊業種子 。
變化六道中 。
皆從心所生 。
是佛真實說 。

是心難調伏 。
樂造作諸業 。
如彩畫眾生 。
唯佛能知見 。

如一穀種子 。
能生百千萬 。
是業網亦然 。
無能測量者 。

如線縶於禽 。
雖翔復能至 。
彼業拘眾生 。
往返亦如是 。

愚夫無正見 。
不達罪福相 。
循環三有中 。
唯苦為己有 。

若了善惡業 。
則悟生滅法 。
斯為真實人 。
能到於彼岸 。

若離善知識 。
則親近惡友 。
棄法貪世財 。
不信後苦果 。

由不了業報 。
則不知罪福 。
彼愚癡有情 。
長受於熱惱 。

世智生我慢 。
常說無義言 。
不悟業因緣 。
常受輪迴苦 。

如人久囚執 。
偶得其釋放 。
彼親眷朋屬 。
喜樂相慶慰 。

猶處地獄中 。
業盡得解脫 。
由先善業力 。
得生於天上 。

受天中快樂 。
具無量莊嚴 。
於彼復修因 。
轉生其勝處 。

彼若不修善 。
業盡即退墮 。
衰相現其前 。
如油盡燈滅 。

此滅彼復生 。
循環於三界 。
隨業風所吹 。
何由能出離 。

若人智自在 。
則不著輪迴 。
不為彼業繩 。
少分而纏縛 。

假使蓮簳絲 。
積如須彌量 。
彼業索亦爾 。
無能縛智者 。

智者處輪迴 。
如須彌不動 。
遠離諸憂惱 。
解脫諸恐怖 。

如諸佛所見 。
因果常相似 。
若作業廣大 。
彼報亦同等 。

數數造諸業 。
各各受其果 。
由如是造作 。
則為彼纏縛 。

若造善業故 。
定獲彼勝報 。
色力命嚴身 。
為人之所敬 。

福業豈能久 。
倏爾若燈光 。
彼業報無差 。
皆隨心造作 。

一切諸眾生 。
業盡命必喪 。
身為火所燒 。
無有少安住 。

又彼諸眾生 。
由心界差別 。
各造作諸業 。
為三有纏縛 。

世間瘖瘂人 。
由行不善道 。
彼希於樂報 。
如攪水求火 。

若無所作善 。
樂果則不生 。
常樂放逸者 。
決定無功德 。

為業索所牽 。
暗鈍無知覺 。
彼索無能斷 。
苦盡方解脫 。

眾生由業故 。
於輪回往返 。
見此滅彼生 。
皆從因所得 。

愚夫著五欲 。
未嘗生覺悟 。
由貪愛相資 。
何窮苦邊際 。

愚夫無厭足 。
樂作諸欲樂 。
由彼無厭故 。
則自取衰滅 。

於現生福報 。
業盡樂亦亡 。
由多作放逸 。
臨終始覺知 。

起無量分別 。
造彼種種業 。
各隨業因緣 。
而受其果報 。

眾生為業驅 。
或為業所招 。
或生於快樂 。
或招於苦報 。

若得生天中 。
受五欲妙樂 。
福盡而退墮 。
及此無能救 。

又彼輪迴因 。
皆從虛妄起 。
佛以真實見 。
示解脫正道 。

昔修諸善業 。
戒定慧相應 。
此非輪迴因 。
安住清淨樂 。

是福報無盡 。
不應作放逸 。
當畢竟一心 。
增修殊勝行 。

若人具福報 。
當遠諸不善 。
為善躋聖道 。
作惡招殃咎 。

若人作善行 。
勇悍無退屈 。
常獲寂靜樂 。
能趣菩提道 。

若人著放逸 。
樂作諸不善 。
彼福則隨減 。
當墮於惡道 。

是業如鞦韆 。
皆從心變化 。
眾生癡所誑 。
常依彼而轉 。

生死其如輪 。
十二處如輻 。
旋轉於世間 。
皆為心所使 。

由心造善業 。
引生於天中 。
為境界所迷 。
不思惟後苦 。

於樂及非樂 。
當審慮而行 。
苦樂業雖殊 。
皆從因緣起 。

世間無有樂 。
皆為業所牽 。
樂壞苦現前 。
由心而造作 。

眾生由業風 。
吹至所生處 。
於彼生愛樂 。
則為業所拘 。

唯善不善業 。
後世常相逐 。
猶如採其花 。
彼香則隨至 。

眾生自業使 。
隨生滅流轉 。
譬若彼鞦韆 。
昇墜無休息 。

於天人脩羅 。
六趣而往返 。
為癡之所覆 。
不生真實見 。

又如世間輪 。
依手而旋轉 。
彼為業所催 。
速疾無與等 。

由業之所纏 。
十二支和合 。
是名緣生輪 。
世間無知者 。

諸天癡所覆 。
常著於欲境 。
唯業果長存 。
彼樂無積聚 。

彼不知善業 。
如良藥明燈 。
除暗獲輕安 。
能為作歸救 。

受難堪極苦 。
及種種怖畏 。
是業有大力 。
而不生疲勞 。

天滅生人中 。
人歿墮地獄 。
獄出作傍生 。
復墮於鬼趣 。

皆由彼業風 。
飄轉而無定 。
彼愚癡眾生 。
未嘗生覺悟 。

眾生乘業車 。
能行於三界 。
餘乘則不然 。
速疾無相似 。

若所作清淨 。
則受其福報 。
唯於彼現生 。
則知其自業 。

彼業如彩繪 。
皆從心所起 。
所畫無不周 。
長時而不滅 。

謂廣大福報 。
皆從業所生 。
福業若盡時 。
彼樂則散壞 。

於善若不廢 。
彼樂則增長 。
是故於善因 。
展轉常修作 。

於彼百千生 。
受形軀骨鎖 。
為業之所纏 。
曾無安樂想 。

若造種種因 。
則受種種報 。
當於此生中 。
勤修諸善行 。

業畫極工巧 。
皆依心造作 。
業盡果則亡 。
剎那不久住 。

唯自業為親 。
於他何所得 。
善調伏其心 。
如理而安住 。

以業自莊嚴 。
則非餘所作 。
於百生千生 。
而未曾暫捨 。

若了知生滅 。
及真實因果 。
則離諸罪垢 。
得至不滅處 。

所造作諸業 。
迂曲常相隨 。
如輻依彼輪 。
於世間旋轉 。

當以慧揀擇 。
如理而修作 。
是為調御師 。
永脫諸煩惱 。

教示眾生品第十四

謂貪恚癡垢 。
及老病死苦 。
此六如深冤 。
能損諸含識 。

又五境如賊 。
能劫功德財 。
初如彼親朋 。
後則為冤害 。

由心生放逸 。
於欲境囂馳 。
能令諸眾生 。
趣地獄餓鬼 。

貪為其熾火 。
瞋則如彼冤 。
黑暗說為癡 。
是三皆可畏 。

謂三十六業 。
及彼四十行 。
九十八煩惱 。
周遍於三界 。

離十二因緣 。
一百八煩惱 。
善解法非法 。
常獲無量樂 。

於十六現觀 。
及彼十六空 。
了我法二相 。
是名為智者 。

善達道非道 。
及彼四究竟 。
解脫四瀑流 。
能滅諸罪垢 。

修習八聖道 。
出二種生死 。
顯現彼十力 。
得證菩提果 。

明真俗二諦 。
及彼四念處 。
除三際無知 。
不為魔所伏 。

是五欲境界 。
初甘後則苦 。
令墮諸險難 。
是故常遠離 。

以正智思惟 。
伏斷諸煩惱 。
斯為具智人 。
世世常安隱 。

智能斷諸惑 。
猶火焚乾薪 。
正智若增明 。
令三寶顯現 。

若樂智境界 。
常住寂靜法 。
煩惱如毒蛇 。
則能害諸善 。

若具真實見 。
能利於自他 。
離老死過患 。
住最上寂靜 。

若樂於輪迴 。
常為彼纏縛 。
是煩惱冤賊 。
遍三有逼迫 。

若人知佛教 。
為眾生演說 。
常修純淨行 。
得生於梵天 。

若厭離三毒 。
常供養諸佛 。
破壞彼輪迴 。
如燃於槁木 。

若人知苦因 。
而不造諸罪 。
無量煩惱聚 。
於彼無能縛 。

智為勝光明 。
癡為極黑暗 。
若能善分別 。
此說為智者 。

若離癡過失 。
則無諸險難 。
為癡之所覆 。
何能得解脫 。

寧觸於猛火 。
及毒蛇共處 。
善求寂滅樂 。
不應與癡俱 。

愚人無正智 。
如盲處黑暗 。
不怖畏輪迴 。
常造非法行 。

眾生為癡誑 。
常起於愛染 。
受世間貧窮 。
為衰老逼迫 。

由三世業果 。
從地獄生天 。
或天墮畜生 。
或受餓鬼報 。

眾生由彼貪 。
隨業往諸趣 。
復為癡羂拘 。
輪回三有海 。

無始造諸罪 。
受種種生死 。
由彼慣習故 。
曾不生疲倦 。

諸天為樂損 。
人世匱乏苦 。
地獄常燒然 。
傍生互相噉 。

餓鬼飢渴逼 。
皆由彼癡故 。
長處於輪迴 。
何曾有少樂 。

愚癡著欲樂 。
由樂而受苦 。
不近善知識 。
無正法救護 。

若人具真實 。
常樂聞正法 。
修習諸禪定 。
彼則無憂苦 。

諸佛宣正法 。
如燈常照明 。
慈念諸眾生 。
過如彼父母 。

眾生由三因 。
造三種過失 。
循環三界中 。
三受常相逐 。

由三業所起 。
趣三惡險難 。
眾生著樂故 。
馳騁於三有 。

若尊重三寶 。
當得三菩提 。
遠離三種見 。
則不生諸苦 。

於彼晝夜中 。
三時常觀察 。
謂彼老病死 。
三種過失藏 。

三業離邪思 。
善住三平等 。
不著於輪迴 。
永離諸憂惱 。

於彼道非道 。
及空有等相 。
慈心善觀察 。
當證無上道 。

是人意清淨 。
不觸諸染欲 。
永離諸垢濁 。
得解脫安樂 。

離三有貪求 。
常生於正念 。
是人於正道 。
決定無退轉 。

眾生癡所蔽 。
於智不通達 。
起無量貪愛 。
常為苦纏縛 。

懈怠無慚愧 。
習近惡知識 。
為地獄種子 。
智者善防護 。

由彼無慚愧 。
常造作眾罪 。
後墮於險道 。
徒生於悔惱 。

起憍慢瞋恚 。
嫉妬并覆惱 。
愚癡無信根 。
何能生善道 。

嗜酒復貪財 。
起邪見妄語 。
常行磣毒因 。
定招地獄報 。

邪見障諸善 。
不應起少分 。
如是愚癡人 。
自投險惡道 。

謂起邪見者 。
非因而計因 。
彼為自欺誑 。
沈淪無出期 。

若人著邪見 。
徒修其苦行 。
誑惑於他人 。
愚癡生我慢 。

由愚癡黑暗 。
溺生死大海 。
是人無正因 。
以苦欲捨苦 。

隨彼外道說 。
炙身求出離 。
智者令炙心 。
則能燒諸惑 。

若具修正智 。
能破諸煩惱 。
是名真丈夫 。
得離諸苦際 。

樂著世名聞 。
而互相諂讚 。
彼清淨菩提 。
非邪見所得 。

於善不勤修 。
心常生掉舉 。
貪著利養故 。
捨離彼淨戒 。

樂著於酒味 。
好侵於外色 。
殺害諸眾生 。
由此墮地獄 。

親近惡知識 。
起邪見兩舌 。
不獲諸威儀 。
三業多毀犯 。

由我慢無明 。
所說無真實 。
於此世佗生 。
何能得快樂 。

為眾苦沈溺 。
此滅彼復生 。
如諸佛所說 。
皆由無明行 。

若人起我慢 。
邪慢增上慢 。
此為苦根本 。
畢竟常遠離 。

樂造作諸惡 。
無初中後善 。
隨彼無明流 。
入生死大海 。

若人具勝智 。
善息除煩惱 。
能解一切縛 。
得至不滅處 。

由修勝智故 。
則能斷諸惑 。
此說煩惱縛 。
由智得解脫 。

諸煩惱如薪 。
智火燒永盡 。
若樂欲境界 。
何能離纏縛 。

五欲為重瘴 。
能覆於智眼 。
常令諸眾生 。
壞說法正道 。

於善說法者 。
當一心諦聽 。
是人為法將 。
能敵諸魔軍 。

謂於四顛倒 。
及世間八法 。
自不生正慧 。
則為彼欺誑 。

五欲如迅流 。
漂淪難出離 。
當以智舡筏 。
於彼能超越 。

由彼愚癡心 。
常樂著諸欲 。
輪迴五趣中 。
何能得解脫 。

不如理作意 。
如火常熾然 。
若如理而行 。
如甘露除熱 。

謂積集無明 。
從久遠生起 。
以一智明燈 。
破滅令不現 。

若人具正智 。
則能趣涅槃 。
無智縱貪癡 。
則生於懈怠 。

若具智光明 。
壞三毒黑暗 。
是故當一心 。
持戒修淨智 。

常以大智火 。
焚燒諸惑薪 。
若無此善根 。
為三毒所損 。

眾生縈痼疾 。
偃臥命將終 。
癡迷無所依 。
眷屬徒悲惱 。

由多作放逸 。
常樂愚癡行 。
為無量惡因 。
受眾苦逼迫 。

是三毒過患 。
損惱諸眾生 。
若正智相應 。
於彼悉除遣 。

當知彼智火 。
能焚煩惱山 。
惑業既無餘 。
常棲寂靜樂 。

說罪品第十五

謂由彼作意 。
常造諸罪惡 。
愚癡不了知 。
徒生於後悔 。

眾生造諸罪 。
皆受於苦報 。
是故當遠離 。
常求於樂果 。

初雖作少罪 。
後則墮險道 。
由癡覆彼心 。
出已而復造 。

小罪不防護 。
皆為地獄因 。
譬如微少火 。
能燒於山林 。

由罪生惡趣 。
受極重苦惱 。
彼於己如冤 。
何能得寂靜 。

若人造諸罪 。
則無有少樂 。
若樂求樂者 。
當修諸善行 。

作善稱善哉 。
造惡皆輕毀 。
修福乃為難 。
於罪何容易 。

若見造非法 。
生劣心隨喜 。
由彼無智故 。
受苦復過是 。

若人造眾罪 。
積集諸果報 。
是苦難堪任 。
於惡不應作 。

由造眾惡故 。
定受其惡報 。
是故當遠離 。
不作則無咎 。

若不怖諸罪 。
則習近惡友 。
由自造作故 。
感果非佗受 。

行善招善果 。
作惡受惡報 。
若造眾罪者 。
於善則無有 。

若人著邪見 。
展轉生諸罪 。
雖刀杖火坑 。
無與彼相似 。

若人離眾惡 。
常修於善行 。
身語意清淨 。
去菩提不遠 。

若樂造諸惡 。
受極重苦惱 。
非由造惡故 。
而能得樂果 。

若樂修諸善 。
得最上快樂 。
此善非苦因 。
無顛倒受者 。

從無始劫來 。
作善得樂報 。
若造彼惡因 。
定獲於苦果 。

為善親良朋 。
造罪近惡友 。
憎嫉賢善人 。
彼則墮惡道 。

心若樂修善 。
則遠諸罪惡 。
是人於菩提 。
如掌中不遠 。

謂於所修作 。
初中後皆善 。
能生於樂報 。
捨此則不然 。

是故遠諸罪 。
令善常相續 。
能離彼惡者 。
常獲於快樂 。

無始生死中 。
數數受諸罪 。
愚夫癡所使 。
而不生疲厭 。

著欲造諸惡 。
不知後苦果 。
暫生於適悅 。
長時受苦惱 。

樂作諸罪者 。
世間共輕鄙 。
是故離諸惡 。
於善無令廢 。

無益非究竟 。
受最上苦惱 。
是故彼智者 。
於罪常遠離 。

若人具慈心 。
則不造諸罪 。
為惡自招殃 。
不作則不受 。

常造諸罪惡 。
依邪師邪教 。
若離彼二種 。
善住真實道 。

愚夫不覺知 。
樂造諸惡行 。
若離彼過失 。
常生於勝處 。

若樂作眾罪 。
定為業所牽 。
不怖後輪迴 。
於人身難得 。

若人怖諸罪 。
多樂作諸善 。
彼能趣菩提 。
得最上妙樂 。

若能離諸過 。
能修諸善業 。
是人於世間 。
獲第一福報 。

善降伏諸根 。
為世所尊重 。
盡此一報身 。
得生於天中 。

若人鮮福德 。
無初中後善 。
罪惡常增長 。
則墮於地獄 。

若造作眾罪 。
自招其惡果 。
作善如所見 。
定受於樂報 。

由不善種子 。
後生於險難 。
如昔所作業 。
因果皆相似 。

眾生墮惡趣 。
皆由罪所召 。
如魚吞彼鉤 。
無因而得免 。

罪為苦之根 。
畢竟當除斷 。
眾生常染習 。
如具隨不淨 。

常習當愛樂 。
能破諸惡業 。
譬如壓胡麻 。
華壞香不散 。

常樂著五樂 。
散亂無安忍 。
懈怠虛妄言 。
彼則定無善 。

若造眾惡者 。
如長夜黑暗 。
若安住善法 。
如旭日出現 。

若人無嫉妬 。
此為善淨行 。
愚癡作眾罪 。
彼則常忿怒 。

如舡載少物 。
所至則能浮 。
眾生罪若輕 。
則免沈諸惡 。

遠離惡知識 。
常獲諸快樂 。
於彼若隨順 。
則受諸險難 。

善了知業報 。
離微細毀犯 。
是人不著罪 。
如空泥不染 。

未聞者令聞 。
聞已能憶念 。
惡趣尚生天 。
何況具智者 。

諸法集要經卷第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