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集要經卷第九

觀無畏尊者集 。 西天譯經三藏 。 朝散大夫 。 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詔譯 。

寂靜品第二十八

若盡諸煩惱 。
則得最上樂 。
此為寂靜通 。
智者如實說 。

又彼諸如來 。
常讚寂靜法 。
得至不滅處 。
諸苦則不生 。

若人離放逸 。
無貪欲過患 。
樂修寂靜行 。
去菩提不遠 。

若能離貪愛 。
於境心不亂 。
及捨惡知識 。
去菩提不遠 。

若能善觀察 。
不著善不善 。
離輪迴怖畏 。
去菩提不遠 。

若能斷諸惑 。
除懈怠垢穢 。
了自他無我 。
去菩提不遠 。

離三毒過患 。
令諸根寂靜 。
明了於四諦 。
去菩提不遠 。

於精麁飲食 。
而不生貪厭 。
智境兩相如 。
去菩提不遠 。

於苦樂二種 。
亦不生執著 。
得離諸怖畏 。
去菩提不遠 。

若人怖諸罪 。
當離諸放逸 。
善求趣菩提 。
得最上寂靜 。

聖道品第二十九

若人於四諦 。
以智善觀察 。
解脫諸輪迴 。
趣無為彼岸 。

若無正思惟 。
愚癡著諸欲 。
不厭離生死 。
為輪迴所縛 。

不畏廣大苦 。
無出離方便 。
為欲箭所中 。
當墮於惡道 。

愚人著諸欲 。
如蛾愛燈光 。
不知大怖畏 。
畢竟無少樂 。

佛說真實道 。
謂苦空無常 。
及無我作者 。
能免脫輪迴 。

智境本平等 。
一切皆心造 。
於此證解已 。
故不說三種 。

離飲食過患 。
不依邪活命 。
起無分別智 。
證出世間法 。

善住真實智 。
作十六行相 。
然後能了知 。
達諸法次第 。

永離三毒垢 。
出三有逼迫 。
趣越三惡趣 。
是名須陀洹 。

不善法為因 。
定墮於惡道 。
由依解脫法 。
得須陀洹果 。

善修習諸定 。
引生於輕安 。
純淨業相應 。
得超三有海 。

永斷諸疑惑 。
離貪及不害 。
乘白業船舫 。
能到於彼岸 。

謂有為諸法 。
從因緣生起 。
知彼四聖諦 。
為染淨因果 。

若了達四諦 。
決定得解脫 。
愚夫著欲境 。
隨三有旋轉 。

若能離貪欲 。
則住寂靜道 。
此道無過上 。
智者所遊履 。

若人於諸佛 。
常淨心恭敬 。
生生獲快樂 。
離佛無解脫 。

若人於正法 。
常淨心愛樂 。
生生獲快樂 。
離法無解脫 。

若人於眾僧 。
常淨心供養 。
生生獲快樂 。
離僧無解脫 。

若人於四諦 。
常淨心信解 。
生生獲快樂 。
離此無解脫 。

若人於聖道 。
常淨心修習 。
生生獲快樂 。
離此無解脫 。

若求證真如 。
當安住淨慧 。
不樂著遊戲 。
此為天中天 。

若樂著嬉戲 。
心不生暫捨 。
增長諸病惱 。
斯則實非樂 。

善解四諦法 。
及修施等行 。
當知如是人 。
住最上安隱 。

教誡比丘品第三十

常樂行慈忍 。
不害諸有情 。
得一切眾生 。
敬之如其父 。

身業常清淨 。
諸根善相應 。
心不生慳貪 。
遠離不與取 。

於彩繪女人 。
亦不應觀視 。
斷堅固欲想 。
為世解脫者 。

樂習諸禪定 。
得離諸憂畏 。
不觸煩惱蛇 。
視金如瓦礫 。

於苦樂安危 。
及盛衰等事 。
其心不傾動 。
此名為比丘 。

善降伏諸根 。
不為境所嬈 。
以智如實知 。
於冤親平等 。

若具足明智 。
了欲境如毒 。
我記如是人 。
當得菩提道 。

具真實正見 。
悟剎那生滅 。
安住如須彌 。
超出輪迴海 。

於草及旃檀 。
等視無差別 。
珍饍及名衣 。
皆不生愛樂 。

於利養名聞 。
觀之如熾火 。
心常生止足 。
依草而坐臥 。

於過現所作 。
種種諸事業 。
離顛倒思惟 。
則不生染著 。

樂聞於正法 。
不隨流轉因 。
以慧善揀擇 。
常修殊勝行 。

欲境雖熾然 。
由彼心寂靜 。
驅策如僮僕 。
則無諸苦惱 。

若諸根調順 。
則不生流蕩 。
離欲纏縛者 。
與牟尼無異 。

善人如金寶 。
見者咸貴重 。
樂修寂靜行 。
令他生喜心 。

棲止阿蘭若 。
不樂居樓觀 。
知足持毳衣 。
常行於乞食 。

善修身語心 。
不生苦樂想 。
離分別執著 。
得最上安隱 。

由習諸禪定 。
能破彼魔怨 。
常以真實言 。
引導於群品 。

善乘智慧車 。
摧六根貪使 。
當知如是人 。
得近菩提道 。

樂住阿蘭若 。
則永離諸過 。
如風於空中 。
吹雲無障礙 。

以清淨三業 。
勤修諸勝行 。
具真實正見 。
破壞諸魔教 。

於彼貪等行 。
本性而不染 。
常起慈悲心 。
是比丘所作 。

了知色等境 。
為彼纏縛因 。
是人無憂惱 。
得至寂滅處 。

知諸因緣法 。
善惡皆決定 。
樂聞解脫法 。
於貪則不著 。

於未修善業 。
而常生愛樂 。
是人如月光 。
本性淨無垢 。

焚燒罪惡法 。
如火投乾薪 。
棄背諸苦因 。
於三有稱勝 。

志求於解脫 。
不著世間法 。
超出諸輪迴 。
如鳥隨空往 。

如實知其因 。
決定而受果 。
彼於三有中 。
是名真解脫 。

於苦樂精麁 。
皆無有所著 。
此最上比丘 。
觀世間如焰 。

心不生散亂 。
樂求於正法 。
勤修本白業 。
彼如阿羅漢 。

樂近善知識 。
遠離於親屬 。
捐在家垢染 。
彼如阿羅漢 。

由慧寂諸根 。
不著於境界 。
行視二足指 。
彼如阿羅漢 。

不詣王履道 。
城邑四衢巷 。
販賣為譏呵 。
彼如阿羅漢 。

不觀於歌舞 。
不樂相鬪諍 。
住曠野空閑 。
彼如阿羅漢 。

一日唯一食 。
未得不希求 。
知分量止足 。
彼如阿羅漢 。

常持糞掃衣 。
不樂上妙服 。
與食行相應 。
彼如阿羅漢 。

由不造諸業 。
離一切虛妄 。
不起亦不樂 。
彼如阿羅漢 。

不起恚怒相 。
離貪欲愚癡 。
解脫諸惡法 。
彼如阿羅漢 。

離一切瞋惱 。
超越諸結使 。
住正念思惟 。
彼如阿羅漢 。

修習八聖道 。
善住於寂靜 。
破諸煩惱怨 。
彼如阿羅漢 。

寂靜根堅固 。
超貪欲淤泥 。
住心一境性 。
彼如阿羅漢 。

於自經行所 。
及他遊止處 。
知已如實說 。
彼如阿羅漢 。

知漏無漏法 。
皆從因緣生 。
決定無有疑 。
彼如阿羅漢 。

離惛沈睡眠 。
無懈依時起 。
勤修諸梵行 。
彼如阿羅漢 。

喜住阿蘭若 。
修毘鉢舍那 。
奢摩他諸定 。
彼如阿羅漢 。

智者依正理 。
常棲止林野 。
如禽處空虛 。
彼如阿羅漢 。

受信施飲食 。
平等為說法 。
破根隨煩惱 。
彼如阿羅漢 。

善知真實道 。
相應心次第 。
能到於彼岸 。
彼如阿羅漢 。

若具於明智 。
離怖畏歡喜 。
於二無所著 。
彼如阿羅漢 。

於自他眾類 。
如實知老死 。
天人咸歸信 。
彼如阿羅漢 。

常樂修梵行 。
離三衣無有 。
得少以為足 。
彼如阿羅漢 。

不耽嗜美味 。
依時一坐食 。
離名利垢染 。
彼如阿羅漢 。

與悲捨相應 。
不覆藏眾罪 。
焚燒過失林 。
彼如阿羅漢 。

違僧伽軌則 。
其心常懈怠 。
無勇捍精進 。
此則非比丘 。

佛誡諸弟子 。
不應畜臥具 。
若樂懈怠者 。
何能獲安樂 。

由懈怠一種 。
諸過患之本 。
於流轉輪迴 。
受無量苦惱 。

若有懈怠者 。
眾善則不生 。
雖被袈裟服 。
此則非比丘 。

若不修定慧 。
何由盡諸漏 。
唯具假形相 。
此則非比丘 。

樂安住僧坊 。
離學法境界 。
耽味於酒色 。
此則非比丘 。

若斷諸魔縛 。
遠離眾罪業 。
不應與毀禁 。
共住同飲食 。

又破戒比丘 。
受用眾飲食 。
彼則如服毒 。
飲洋銅無異 。

由彼無勝能 。
不預眾同分 。
後墮地獄中 。
於食不可得 。

若斷諸煩惱 。
如蛇出其室 。
不樂見女人 。
依正命乞食 。

云何諸比丘 。
以身為所質 。
造諸惡趣因 。
壞僧寶名稱 。

貪名利境界 。
習近於女人 。
彼非俗非僧 。
為法中之賊 。

恃王臣威勢 。
恣噉於酒饌 。
為假名比丘 。
誑惑於施者 。

無善攝方便 。
同營辦俗務 。
常依止王城 。
如蛇處林壑 。

若不生厭離 。
念念常增長 。
當捨欲愛纏 。
樂依止寂靜 。

諸煩惱惑業 。
於見所治斷 。
解脫色等蘊 。
應當善修作 。

樂修諸禪定 。
覺悟於諸法 。
善達真實相 。
得最上安隱 。

發廣大慈心 。
勤求於正法 。
了自身如幻 。
名真實比丘 。

常生淨善心 。
除貪欲忿恚 。
離顛倒分別 。
名真實比丘 。

斷一切結縛 。
離一切和合 。
常愍諸眾生 。
名真實比丘 。

善調伏自心 。
欲境不能亂 。
如真金離垢 。
名真實比丘 。

於諸欲境界 。
不起愛非愛 。
彼心無所著 。
名真實比丘 。

具足諸戒法 。
降諸根怨賊 。
離下劣譏謗 。
名真實比丘 。

不耽諸飲食 。
常發生明慧 。
樂研究諸法 。
名真實比丘 。

於曠野塚間 。
敷草而坐臥 。
心不生疲倦 。
名真實比丘 。

了知諸惡因 。
定受其苦報 。
則離彼垢濁 。
名真實比丘 。

由意根清淨 。
離諸惡險難 。
超出輪迴道 。
名真實比丘 。

智慧深如海 。
毀譽而無動 。
心不生恚愛 。
名真實比丘 。

善宣微妙法 。
無垢無所著 。
智慧力堅固 。
依時無疲懈 。

知欲界色界 。
及彼無色界 。
種種因緣生 。
是名具智者 。

能離欲過失 。
不著世言論 。
我說彼比丘 。
見欲境如毒 。

由具彼正慧 。
觀欲如淤泥 。
此為解脫人 。
得免於淪溺 。

樂修諸禪定 。
遠離於懈怠 。
常讀誦經典 。
饒益諸眾生 。

具足大辯才 。
隨問而為答 。
知諸法次第 。
離顛倒分別 。

善營僧伽事 。
護惜諸財物 。
身不生疲勞 。
亦無有悔惱 。

不求己名稱 。
亦不希福報 。
我說彼比丘 。
則離一切縛 。

又彼持淨戒 。
不求生天中 。
以所作善因 。
唯趣菩提果 。

常樂修正行 。
不親近惡友 。
我記如是人 。
則得離諸咎 。

善修於慈觀 。
精進心質直 。
無少犯律儀 。
去菩提不遠 。

怖生老病死 。
厭離輪迴苦 。
除散亂修禪 。
去菩提不遠 。

依止自性空 。
悟無常生滅 。
次第修諸禪 。
得盡苦邊際 。

又彼毀戒人 。
為佛法之害 。
外雖服袈裟 。
內無德所蘊 。

猶如彼聚沫 。
怯弱非堅固 。
如是虛行人 。
竊比丘名字 。

毀戒地獄人 。
為僧寶所擯 。
由自心所誑 。
身壞墮惡道 。

誑諸法律儀 。
隨業而自受 。
為業網纏縛 。
彼唯有極苦 。

不著善法衣 。
如裸形醜惡 。
後墮地獄中 。
受種種治罰 。

無眾善莊嚴 。
唯苦惱逼迫 。
如是破戒人 。
速趣於惡道 。

謂由破戒故 。
不修諸善行 。
獄火極燒然 。
決定無能免 。

內安住戒法 。
外具諸威儀 。
捨此皆邪命 。
則無由出離 。

於彼晝夜中 。
增長諸不善 。
愚癡惡行人 。
毀壞於戒寶 。

聞諸法皆空 。
意堅持不捨 。
住正念思惟 。
為善護戒者 。

戒能遠諸罪 。
善人常奉持 。
破戒如垢索 。
縛諸造惡者 。

若毀於禁戒 。
唯與罪相應 。
彼則樂親近 。
焰摩羅使者 。

愚癡無戒人 。
起增上散亂 。
相續造諸罪 。
去地獄非遠 。

若樂造眾惡 。
彼唯自損害 。
今果如昔因 。
云何生後悔 。

罪河極深廣 。
波濤常洶涌 。
漂溺諸罪人 。
晝夜受諸苦 。

若離彼淨戒 。
則捨白淨法 。
後縱得人身 。
心常生放逸 。

於戒全毀犯 。
增嫉賢善人 。
如是惡比丘 。
決定墮惡道 。

若樂持淨戒 。
常遊履善道 。
是人不久得 。
出世真常樂 。

善堅持齋法 。
讀誦諸經典 。
其心常寂靜 。
無煩惱相應 。

於三有海中 。
以戒為船筏 。
當依教奉行 。
能到於彼岸 。

常持糞掃衣 。
唯畜一破鉢 。
飡木實根蓏 。
彼樂佛所讚 。

清淨身語心 。
當行於正命 。
樂修諸禪定 。
趣菩提不遠 。

常棲止曠野 。
心不生放逸 。
唯淨修梵行 。
趣菩提不遠 。

棄背於五欲 。
知足無希求 。
常生寂靜心 。
趣菩提不遠 。

不行邪活命 。
離煩惱塵垢 。
其心等虛空 。
趣菩提不遠 。

佛說諸法律 。
心不生愛樂 。
不修彼梵行 。
誹謗寂靜道 。

習近下劣人 。
遠離於戒法 。
棄真實正見 。
不樂修諸定 。

由彼掉舉故 。
作意而破壞 。
離彼對治法 。
何由得禪定 。

離自分善法 。
樂邪師事業 。
彼二皆破壞 。
決定墮惡道 。

捨比丘形相 。
改易俗形服 。
為人所輕笑 。
處世常貧乏 。

彼下劣愚癡 。
自矜誇所學 。
棄捨己善業 。
樂行於非法 。

由返俗自濟 。
則失善名聞 。
為彼諸善人 。
棄之如草芥 。

樂造諸惡業 。
則壞彼正見 。
此破法比丘 。
其心常諂詐 。

常貪妙飲食 。
樂著於欲事 。
此惡行比丘 。
名著袈裟賊 。

窮曆象星宿 。
說占相等事 。
此世俗比丘 。
樂親近王者 。

習醫方彩畫 。
結搆非理事 。
此險惡比丘 。
常營務衣食 。

厭誦經習定 。
貪利養名聞 。
此假名比丘 。
不久當自損 。

多狎近惡友 。
求方術燒金 。
此非法比丘 。
彼則自損減 。

若離彼欲行 。
則遠諸惡友 。
食麨而知足 。
亦不生熱惱 。

若欲境來侵 。
捨之如熾火 。
此護戒比丘 。
等摩尼無垢 。

內外悉清淨 。
智德而嚴身 。
此梵行比丘 。
戒衣之所覆 。

不著世間法 。
如須彌不動 。
此寂靜比丘 。
一切咸恭敬 。

入城邑聚落 。
不逾三晝夜 。
此解脫比丘 。
常樂居巖谷 。

極怖貪欲罪 。
修定除散亂 。
此單己比丘 。
寂然心不動 。

遠離惡知識 。
泯絕於貪愛 。
此離染比丘 。
不著諸所作 。

常遠離親朋 。
習定或讀誦 。
此出離比丘 。
則脫諸苦難 。

少欲而知足 。
勤修無懈怠 。
此精進比丘 。
能壞諸魔業 。

比丘棲山谷 。
遠離諸貪求 。
云何披袈裟 。
如奴而活命 。

又彼持戒人 。
天龍常恭敬 。
無善法可親 。
如池涸鵝去 。

若能離貪欲 。
永無諸過患 。
樂親近王臣 。
則生諸憂怖 。

於阿蘭若處 。
及曠野塚間 。
藤蘿山谷中 。
息心而宴坐 。

若不修禪定 。
唯營求飲食 。
當知如是人 。
則同諸餓鬼 。

定為離垢樂 。
智者之所說 。
若離於禪定 。
餘則無少樂 。

劣慧愚癡人 。
則不能修習 。
著世間飲食 。
彼則自欺誑 。

為欲境所牽 。
心復生愛樂 。
增長不善法 。
破壞生天行 。

若人於法師 。
信解除我慢 。
發起精進心 。
憶持令不忘 。

由聞是法故 。
依彼如是說 。
復能令他人 。
不生於我慢 。

於慢過慢相 。
善能分別說 。
自他如實知 。
為比丘智者 。

無智心散亂 。
懷我慢忿毒 。
恃名利醉慠 。
彼何有寂靜 。

名與行相應 。
善住智境界 。
怖生死過患 。
具出家果利 。

由住智境界 。
了自性他性 。
道非道亦然 。
及善惡業報 。

離苦樂二邊 。
不行彼非道 。
捨在家纏縛 。
安隱無憂苦 。

比丘住僧房 。
則生於散亂 。
與世俗不殊 。
損壞沙門法 。

若棲止山林 。
不為人毀謗 。
常習定持經 。
意則無散亂 。

若樂在僧房 。
多貪求積畜 。
其心不暫暇 。
以至損壽命 。

不悟命非堅 。
快樂亦隨減 。
不顧現在因 。
而求後世樂 。

心不起希望 。
是為離貪者 。
少欲而知足 。
彼得沙門果 。

樂依止山林 。
修習諸禪定 。
常讚定功德 。
能離諸過患 。

離一切合和 。
不為境所牽 。
善斷彼貪欲 。
如火焚乾薪 。

若樂居寂靜 。
則怖三有海 。
此淨身比丘 。
非房舍所累 。

若樂住僧坊 。
唯增長貪愛 。
於此世他生 。
何由能出離 。

若樂住僧坊 。
多追求知識 。
常造作諸惡 。
後則墮惡道 。

若人具明慧 。
能離冤親想 。
則無彼對待 。
其心常寂靜 。

諸惡如淤泥 。
不應著少分 。
當獨處山林 。
捨妄求寂靜 。

善修無垢行 。
則壞諸垢染 。
唯依止空閑 。
能超欲境界 。

於世出世法 。
離垢無所著 。
苦樂平等知 。
此說名寂靜 。

捨離於五欲 。
知足無希求 。
清淨而活命 。
此說名寂靜 。

常遠諸憒閙 。
不遊止非處 。
單己而修行 。
此說名寂靜 。

永絕於貪欲 。
則無諸憂喜 。
清淨身語心 。
此說名寂靜 。

於勝劣等法 。
心不生高下 。
以智平等觀 。
此說名寂靜 。

於善不善行 。
咸知其業報 。
不著世間法 。
此說名寂靜 。

發起於正慧 。
常念欲過失 。
了知受所生 。
此說名寂靜 。

善調伏諸根 。
知時方說法 。
怖彼輪迴因 。
此說名寂靜 。

了知自身相 。
除諸根散亂 。
常依止山林 。
此說名寂靜 。

住正念精進 。
常思離諸惡 。
不遊戲園林 。
此說名寂靜 。

斷一切煩惱 。
如火燒林木 。
是名為沙門 。
彼不著諸欲 。

若樂世俗事 。
常遊止聚落 。
愚癡誑於人 。
自稱依法住 。

清淨阿蘭若 。
心不生愛樂 。
此唯離貪者 。
所居之境界 。

若耽著五欲 。
好說世言論 。
當知如是人 。
彼則不能往 。

意樂於空寂 。
專修諸禪定 。
彼梵志沙門 。
善住安隱道 。

福行品第三十一

若人營福業 。
當獲殊勝報 。
是故廣修作 。
無福則無財 。

福為最勝寶 。
福稱無盡藏 。
福如彼明燈 。
福同於父母 。

福能生諸天 。
福能引勝處 。
人間修福行 。
感果得如意 。

若修彼福行 。
定招於富樂 。
應當善了知 。
無福則無樂 。

福為三世益 。
自性可愛樂 。
如影常相隨 。
彼則無暫捨 。

諸天福若減 。
不久則退墮 。
是故於福行 。
應相續修作 。

無福多艱辛 。
常生下劣處 。
無善希樂果 。
如沙中求酥 。

愚夫為心誑 。
常離於福業 。
既不修善法 。
罪惡常增長 。

現生修眾善 。
福隨行所生 。
以是因緣故 。
後得生天中 。

若樂修福業 。
眾人所尊奉 。
身離諸逼迫 。
其心常安靜 。

善人行善法 。
獲樂中妙樂 。
由彼清淨因 。
當得菩提道 。

是故諸有情 。
勤修於福業 。
倏爾無常至 。
定為他所有 。

若於勝福行 。
數數而修作 。
隨其種種因 。
則受彼彼果 。

一切諸世間 。
善惡法為主 。
當勤修善法 。
彼則能捄護 。

若捨離善法 。
樂造作眾罪 。
由是因緣故 。
則受地獄苦 。

乃至命未謝 。
及身肢圓滿 。
努力勤修作 。
彼則具大智 。

若人善說法 。
能開悟於他 。
令至涅盤城 。
安隱離憂怖 。

若於彼正法 。
為說四句偈 。
顯示出離道 。
為第一歸捄 。

善宣說正法 。
能疾成佛道 。
雖帝釋少因 。
多財豈能致 。

若貪著世財 。
法慧不增長 。
珍寶有散壞 。
法財用無極 。

唯所修善法 。
百千生相逐 。
己所有資財 。
一步不隨去 。

又水火盜賊 。
則能損其財 。
善法在心中 。
少分無能奪 。

縱經久遠劫 。
受無量欲樂 。
決定當破壞 。
須諦求正法 。

唯此一善法 。
當精勤守護 。
作善命延長 。
造惡速磨滅 。

當親近善法 。
如教而修行 。
諸苦則不生 。
獲得殊勝樂 。

若樂作不善 。
常行於非法 。
後墮地獄中 。
受無量極苦 。

於無量劫中 。
常歸依三寶 。
先受天中樂 。
後得寂靜果 。

觀現受福報 。
皆從先業生 。
或樂或苦因 。
各各無差忒 。

當堅持淨戒 。
廣崇於福業 。
晝夜常相續 。
如河流不絕 。

若人捨善法 。
今生則虛過 。
若不癈善因 。
得人天快樂 。

若福行圓滿 。
善護持正法 。
是人於世間 。
最勝無倫匹 。

寧喪失身命 。
不違背正法 。
若離正法者 。
隨諸惡流轉 。

愚癡著欲樂 。
棄捨正法眼 。
彼現生虛擲 。
如海中下雨 。

不護彼禁戒 。
樂造作諸惡 。
心田善種子 。
則無由生長 。

當一心觀察 。
最上清淨法 。
得至不滅處 。
於苦則無有 。

若諸根縱逸 。
於境而耽著 。
則為彼所纏 。
輪轉無休息 。

若不著罪法 。
如鎔金赫奕 。
離三有險難 。
獲畢竟寂靜 。

具足清淨慧 。
常尊重正法 。
於彼說法師 。
聞已能信受 。

常供養三寶 。
孝事於父母 。
能至涅盤城 。
住最上安隱 。

具出家形儀 。
善宣說正法 。
精修於梵行 。
得最勝妙樂 。

於諸布施中 。
法施無過上 。
起勇猛精進 。
修習諸禪定 。

如是說法者 。
如來所稱讚 。
若不生淨信 。
如傍生無異 。

常樂諸賢聖 。
所說寂靜法 。
於三種福田 。
修持求出離 。

於彼說法師 。
生第一恭敬 。
為求正法故 。
心不生疲倦 。

觀察五欲境 。
彼則實非樂 。
設見不應取 。
牟尼之所誡 。

樂修習正法 。
則見離垢道 。
彼受用法樂 。
諸天所不及 。

現所作善業 。
如依背而住 。
是故當一心 。
常親近彼善 。

以慧眼觀見 。
未來諸苦報 。
愚夫樂作罪 。
智者心常怖 。

由具彼正慧 。
見諸惡險難 。
常與善相應 。
得離諸煩惱 。

若縱彼愚癡 。
唯樂於欲境 。
樂壞苦現前 。
徒勞生悔惱 。

乃至盡形壽 。
心不生散亂 。
常修於福行 。
則能免惡道 。

壽命速遷謝 。
福報亦非久 。
當攝受正法 。
為知足天主 。

若棄捨善法 。
彼則生放逸 。
復不修福行 。
不久當退沒 。

各聞強健時 。
及身肢無缺 。
廣營諸福業 。
後則無憂悔 。

若不修福因 。
唯樂於放逸 。
當知如是人 。
為地獄苦本 。

彼雖具諸根 。
而不樂正法 。
云何求活命 。
養育多眷屬 。

常於晝夜中 。
心攝持正法 。
親近說法師 。
得遠諸罪垢 。

由持戒生天 。
得受諸欲樂 。
愚癡廢福行 。
不久則退沒 。

樂發生淨智 。
以戒寶嚴身 。
常怖彼欲蛇 。
諸天共稱讚 。

由愛樂善法 。
諸天常恭敬 。
若生顛倒心 。
貧窮無福慧 。

善法如橋梁 。
持戒則能往 。
不修彼善行 。
苦海何由渡 。

隨順修善行 。
決定得善果 。
百千俱胝劫 。
彼善無能壞 。

常修施戒法 。
以智而防護 。
諸有所求者 。
令歸依三寶 。

善修三種施 。
能治三過失 。
由離彼過故 。
獲清淨功德 。

樂圓滿淨戒 。
生決定正信 。
破壞三有苦 。
如日除雲翳 。

若具足正法 。
諸天咸尊重 。
是人當獲得 。
最上寂靜處 。

諸法集要經卷第九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