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一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聞如是 。

一時佛遊於 。 忉利天上 。 在巴質樹下 。 紺琉璃石 。 佛坐其上 。 為母說法 。 盡夏三月 。 與大比丘僧眾俱 。 比丘八千 。 皆得羅漢 。 諸垢已盡 。 神足備具 。 能在所作為 。 菩薩七萬二千人 。 神通已達 。 皆得陀隣尼 。 悉知一切 。 人心之所行所欲 。 自在遍至 。 諸無央數佛剎 。

時佛與無央數之眾 。 眷屬圍遶 。 而為說法 。

爾時諸天眾中 。 有二天子 。 一名曰月天子 。 二名曰月星天子 。 在眾會中坐 。

於是月天子從座起 。 更整衣服 。 前下右膝 。 叉手長跪 。 白佛言 。

願欲說者 。 今欲所問 。

佛言 。

恣所欲問 。

於是月天子踊躍 。 即說偈問佛言 。

為一切大悲 。
純厚而得利 。
立之得至道 。
甚淨施甘露 。

既已得自安 。
滅除諸垢穢 。
復能安一切 。
是故願欲問 。

於無數劫中 。
所行甚勤苦 。
悉捨諸所有 。
布施無厭足 。

為一切等心 。
等憂於眾人 。
今願用是故 。
欲問人中尊 。

其有見佛身 。
眾好自莊嚴 。
皆發踊躍意 。
所得因福田 。

廣長無邊際 。
無量過大海 。
是故今欲問 。
其德無過者 。

亦無有異意 。
復無有異心 。
三界將中雄 。
了知一切念 。

其身所當行 。
未曾隨他人 。
是故今欲問 。
於世之大智 。

若有德無德 。
歎譽及毀謗 。
有名若無名 。
若苦及與樂 。

皆知世八事 。
分別而具了 。
是故願欲問 。
已離於諸畏 。

復護一切人 。
自身守無異 。
於是無增減 。
三界皆悉爾 。

有慈於他人 。
不疑無瞋恨 。
是故願欲問 。
持行譬如地 。

布施與持戒 。
其心甚清淨 。
寧自沒身命 。
終不犯於戒 。

如身口所行 。
意亦復如是 。
是故願欲問 。
過度於世者 。

忍辱調其意 。
堅立而自損 。
是皆智所造 。
悉見勤苦處 。

諸好惡瞋恚 。
一切皆能忍 。
是故願欲問 。
所為皆辦訖 。

精進力甚強 。
超越於諸議 。
為世作勤苦 。
未曾自為身 。

晝夜常仍求 。
如駃流入海 。
是故願欲問 。
其德知與天 。

於是諸欲事 。
三界不復為 。
一切諸恩愛 。
皆悉能降伏 。

禪旬皆已具 。
神足亦復然 。
是故願欲問 。
人中之猛雄 。

於是大智慧 。
已度無所樂 。
劫劫諸惡事 。
皆悉為捨離 。

若在於空閑 。
自在知諸法 。
是故願欲問 。
別於俗而作 。

神足功德智 。
滅諸不可行 。
從是到他剎 。
不譽慈心想 。

供養於諸佛 。
於佛亦無想 。
是故願欲問 。
愛世人示現 。

是時魔皆來 。
悉共大聚會 。
即以道法力 。
眾魔皆自壞 。

於是降魔已 。
自致道乃成 。
是故願欲問 。
其功為最勝 。

一切住於地 。
金座地踊出 。
即時逮覺道 。
佛智不可量 。

便起到他處 。
皆悉解諸議 。
是故願欲問 。
人中之最上 。

一切智功德 。
為尊中復尊 。
已得如佛意 。
如法說經行 。

合會為已度 。
導師為一切 。
以故問其議 。
三界皆蒙恩 。

於是月天子 。 說偈讚佛已 。 白佛言 。

世尊 。 云何菩薩摩訶薩 。 逮大神通智之持 。 得最度無極 。 云何菩薩 。 得不可思議 。 善權方便 。 得知他人 。 心之所議 。 云何菩薩 。 得知一切法 。 為一行 。 為一味 。 為一入 。 為一教說 。 云何得智 。 自恣為他人說 。 云何菩薩 。 得甚深戒 。 不有放逸行 。 自致無上正真道 。 而不離佛 。 所問如是 。 世尊 。 願為解說之 。

佛告月天子 。

善哉善哉 。 天子 。 欲習如來業 。 欲被大僧那僧涅 。 欲入大戰中 。 作大導師 。 欲度一切 。 欲作大船 。 欲轉大法輪 。 欲作大布施 。 欲作大法身 。 欲作大法雨 。 欲然大法火 。 欲擊大法鼓 。 欲舉大法幡 。 欲說大法界 。 欲放大法聲 。 欲治大法英 。 欲現大法智 。 欲斷邪見祀祠 。 欲建立滿大祠 。 乃欲作如是 。 狀貌不可計數事 。 乃為一切故 。 持是議以問如來 。

佛語天子 。

諦聽諦聽 。 善思念之 。 吾當為汝說之 。 菩薩摩訶薩 。 得大智至 。 甚深微戒 。 自致無上 。 正真之道 。 成最正覺 。

如是天子 。 聽佛世尊所說 。 於是月天子 。 與諸大眾 。 叉手受教而聽 。

佛語天子 。

菩薩有四事法 。 逮得第一差別 。 大通之持 。 何等為四 。

一者 。 得知一切法 。 狀貌無所增減 。 二者 。 求索一切法 。 三者 。 一切法無有盡 。 得定安隱 。 得學之證 。 四者 。 不見一切諸法 。 離於法性者 。 不於餘法界 。 有所悕望而想視 。 是為四事 。

云何 。 天子 。 知法之狀貌 。 知過去亦空 。 當來亦空 。 今現在亦空 。 諸所有亦 。 皆空如空 。 如是天子 。 長坐三昧索空 。 各不知處 。 是名為悉了知 。 如是天子 。 知是處名 。 為分別曉了 。 曉了諸決 。 便持轉相教授是處 。 知處 。 造立處 。 分別處 。 如是處 。 解議處 。 展轉相傳 。 是名曰功德 。

如是天子 。 云何得一切法 。 法亦不想我 。 我亦不想法 。 法起則起 。 法住則住 。

天子 。 一切法如是 。 是我所非我所悉 。 已無菩薩 。 如是者為轉前 。 為轉前者 。 便不復樂起滅處 。

所以者何 。 諸所有無所有故 。 於無所有 。 於餘法而思惟 。 雖思惟 。 不於餘法有所學 。 亦不有所說 。 亦不有所住 。 雖於餘法作大明 。 於法亦不為 。 亦不學 。

如是天子 。 云何菩薩 。 得知諸法 。 等如虛空 。

心 。 天子 。 造作三界 。 如是天子 。 心無有形 。 亦不可見 。 無住止處 。 亦不可知 。 如幻是心心法 。 求心亦不可得 。 如是心心法 。 求心了不可得 。 是心復不可知 。 如是心一切 。 法亦不可得 。 復不可得持 。 法了無所有 。 視諸所有 。 審如化如影 。 如是知一切 。 法已為過 。 已過者一切諸不學 。 而自知 。 如是知諸法 。 等如虛空 。

如是天子 。 如虛空不可見 。 亦無有生 。 亦無有長者 。 知一切諸法 。 亦復如是 。 如是虛空 。 亦如虛空寂而淨 。 如是諸法 。 亦寂而清淨 。

如是天子 。 云何菩薩 。 得知一切 。 諸法法性 。 如是天子 。 菩薩作是學 。 諸法亦不見 。 亦不可得 。 眼亦不見耳 。 耳亦不知耳 。 耳亦不見眼 。 眼亦不知眼 。 鼻亦不見舌 。 舌亦不知舌 。 舌亦不見鼻 。 鼻亦不知鼻 。 鼻亦不見身 。 身亦不知身 。 身亦不見意 。 意亦不知意 。 一切諸法 。 若行若住法 。 當云何 。 而等知法性 。 為在所 。 如是眼見知 。 分別於法 。 不言是 。 不是亦不隨 。 以是故得 。 知常住處 。 亦不於法作衰 。

所以者何 。 外亦不入 。 內亦不受 。 於衰不衰 。 當作如是知 。 如是見 。 亦不於法有所生 。 有所住 。 如是住為悉見 。 如是天子 。 是為法性 。 如是法性亦不起 。 亦不滅 。 於是處無所有 。 然復現諸法 。 以住無所生 。 無所起 。 是止處 。 如是審諦 。 如當眼所見 。 智亦爾 。 亦不於法性 。 亦無所脫 。 而興隆而住止 。 彼諸法法性以畢足 。 如是天子 。 是為四事法 。 菩薩得大神通智之持 。 得最度無極 。

如是天子 。 云何為神通 。 云何為智 。

天子 。 神通者 。 於一切諸法 。 要義悉知 。 彼一一之智皆悉了 。 是故天子 。 名為神通 。 於一切諸法 。 而自知我我名 。

天子 。 我者而不佷 。 是為法黠 。 如是天子 。 菩薩用是故 。 疾得大神通之持 。 智於所願 。 而無厭 。

所以者何 。 欲滿所願故 。

如是智 。 天子 。 過於人眼 。 逮得天眼淨 。 悉見十方 。 不可計無央數億 。 千萬諸佛剎中 。 於諸剎中 。 見諸佛世尊 。 及諸弟子眾 。 持天耳悉聞 。 諸佛世尊所說法 。 皆悉聞知 。 諸佛剎土中 。 一切人民學不學 。 上中下事 。 皆悉了知 。 能持神足遍遊 。 到諸佛剎 。 悉知前世 。 無央數劫中 。 所更索知 。 一切人意中 。 所念所從 。 來生本末 。 皆悉逮知 。 持是智以自證 。 便能為一切說法 。

如是智 。 天子 。 菩薩摩訶薩 。 逮得一切智 。 佛所作者皆得住 。 疾逮得諸佛法 。 成無上正真之道 。 最正覺 。

佛爾時便說偈言 。

於是大神通 。 悉為已滿足 。

善權之所施 。 見則功德相 。

如是皆從一 。 悉了知諸法 。

甚深淨戒德 。 亦皆由是致 。

以如是之故 。 皆悉知諸法 。

終不於是行 。 念有踰過者 。

一切無所有 。 其法亦如是 。

譬之如虛空 。 法義無差特 。

於是審諦法 。 爾乃得見法 。

不疑於法界 。 用是曉了知 。

不以服法故 。 而悉具足知 。

分別而曉了 。 自致得神通 。

其諸過去法 。 皆悉為虛空 。

諸有當來法 。 亦復無所有 。

今諸現在法 。 亦等悉如空 。

如是所見者 。 一切皆同等 。

是三世諸法 。 皆悉如虛空 。

亦非是我所 。 亦不非是我 。

以自知一生 。 一切亦復爾 。

如是諸所見 。 便為得轉信 。

於彼如是知 。 功德不復同 。

為一切說法 。 亦不想於法 。

亦無有恚恨 。 不言是與非 。

亦不有所疑 。 亦復無所覺 。

其已如是者 。 便為立諸法 。

於是諸所習 。 為皆無有餘 。

於是無餘法 。 諸法皆悉爾 。

亦不於異法 。 而復有所見 。

如是亦不生 。 亦不為復有 。

於是無所入 。 亦復無所得 。

便為逮得德 。 為一切說法 。

普演於法義 。 於道無所念 。

其心於三界 。 為已甚佳快 。

心已如是者 。 為都不可見 。

無色若如影 。 其像亦如是 。

於法有所求 。 其心為已止 。

若有於是法 。 欲求索其心 。

法亦不見心 。 心亦不見法 。

其於如是心 。 心而復求心 。

心已如是者 。 悉已見諸習 。

諸法亦如是 。 無能黠法者 。

諸所有思想 。 不能作妨礙 。

一切未成法 。 我當悉辦之 。

其法如虛空 。 常住無增減 。

譬若如虛空 。 所生無所有 。

其已如是者 。 為見一切法 。

亦不於虛空 。 而有所作為 。

如是名為好 。 諸法亦如是 。

眼亦不見耳 。 耳亦不見眼 。

舌亦不見鼻 。 鼻亦不見舌 。

身亦不見意 。 意亦不見身 。

各各在其處 。 處處不相見 。

若從他人聞 。 或自從己知 。

如是而悉能 。 為人說法界 。

法界如是者 。 乃為悉平等 。

六衰不知我 。 我亦不知衰 。

如是皆悉知 。 所學諸法事 。

學已如是者 。 其慧無有量 。

為悉見十方 。 無數億千佛 。

乃與弟子眾 。 尊說法悉聞 。

其有於是法 。 廣普為人說 。

於是無量慧 。 為已甚清淨 。

善說戒之德 。 而具足得聞 。

曉了於諸議 。 分別為皆滿 。

皆悉知一切 。 其心之所念 。

便以神足力 。 遊於億剎土 。

巨億千萬劫 。 無數恒邊沙 。

前世之所行 。 皆悉見了知 。

而便於是行 。 為已逮五通 。

便因是前近 。 安隱無上覺 。

佛之所住者 。 皆為已得住 。

其未逮道者 。 當道求其議 。

於是視諸法 。 皆空無所見 。

便發踊躍意 。 歡喜無過者 。

一切諸魔眾 。 無能動其毛 。

疾逮得正覺 。 無上之最尊 。

天子 。 復有四事法 。 菩薩摩訶薩 。 逮得不可思議 。 善權方便之功德 。 何等為四 。

一者 。 逮前世智慧功德 。

二者 。 其有無所依者 。 寒凍者 。 苦者 。 苦痛者 。 愁憂者 。 若見是輩眾苦毒者 。 便發意踊躍欲救之 。 皆教令求佛道 。

三者 。 以諸法持佛意 。 繫於一切 。 持前世久遠 。 功德福祐勸助 。 復持一切過去 。 諸佛福祐功德勸助 。 皆令解脫憂苦 。 放赦去離 。 都持是功德 。 奉上諸勤苦厄難者 。

四者 。 未曾發意 。 不滿一切願 。 亦未曾發意 。 漏脫使人不至道 。 亦未曾令 。 一切不至道 。 如我心欲至道 。 道亦迎我心 。

如是智便迎於心 。 心便逮道智 。 持漚惒拘舍羅 。 於功德而增益 。 不於法界有所壞 。 於所可思議法 。 所學無有厭足 。 於諸功德 。 亦不厭足 。 如是作諸功德 。 倍復無厭足 。 不於心法有所亡 。 心於功德 。 亦無所亡 。 常奉行於布施 。 心清淨無所悕望 。 常奉持禁戒 。 而不缺減 。 於忍辱力 。 而不動轉 。 加於精進 。 而不懈怠 。 於禪三昧而不亂 。 於智慧而不愚 。 常供養於一切 。 而無所貪 。 以慈報恩 。 而無所憂 。 思惟所生 。 逮無所生 。 憂其所說法 。 憂欲令皆度脫 。

天子 。 菩薩行如是 。 其有知小福者 。 以漚惒拘舍羅 。 所作無央數不可量 。 如是天子 。 菩薩於是一切法 。 逮得不可計智 。 於諸法無所不知 。 無所不了 。

何以故 。 天子 。 一切法空 。 無想 。 不願 。 如是空不可計 。 心逮得不可計 。 作小功德 。 持漚惒拘舍羅 。 所作無央數不可量 。

何以故 。 如是道不可量 。 心亦如是 。 如是行不可量 。 無邊際不可量法 。 隨無邊際不可量法 。 如是諸佛世尊道法 。 亦復無邊 。 際不可量 。

復次天子 。 菩薩以漚惒拘舍羅 。 於一切行 。 皆悉過上 。 過上已隨 。 一切人所喜樂 。 布施者 。 所求者 。 說法者 。 以法而度脫之 。

復次天子 。 菩薩已如是者 。 逮得無央數 。 不可計所行法 。 則於布施持戒 。 忍辱精進 。 一心智慧 。 皆悉具足 。 於勤苦人 。 無有輕易之心 。 於戒無缺減 。 以戒有所長益 。 為一切人忍辱 。 若罵詈輕易者 。 皆悉忍之 。 於精進合會諸善德 。 於禪逮得諸定 。 於智慧無所罣礙 。

復次天子 。 菩薩以漚惒拘舍羅 。 於弟子而現行 。 隨其法教化之 。 自於內無所悕望 。 於辟支佛而現行 。 以其法教化之 。 於其內無所悕望 。 如是天子 。 菩薩以是四事法 。 得不可思議善權慧 。

佛爾時說偈言 。

其苦凡有二 。
謂我及他人 。
自滅於我苦 。
并復能滅彼 。

憂念一切人 。
令心了道事 。
於法心亦爾 。
皆使解一議 。

用福一切人 。
三世勤苦行 。
諸佛所行福 。
一切皆勸助 。

以是功德福 。
奉上施一切 。
於諸心所願 。
疾逮得佛慧 。

令一切發意 。
皆學正真道 。
心不於餘道 。
而復有所求 。

心不悕望道 。
視亦不可見 。
道相心如是 。
心相亦俱然 。

法等如是等 。
於我亦無我 。
自知見功德 。
增益淨功德 。

於身無所增 。
法界難思議 。
常住於道處 。
是乃為求佛 。

其心未曾念 。
豪尊以自益 。
心恒存於道 。
精進而不懈 。

布施而無厭 。
常堅護於戒 。
忍辱亦如是 。
不造立人根 。

日日行精進 。
常自念身空 。
於禪而寂靜 。
慧能度一切 。

養育於一切 。
所作如蓮花 。
施與持清淨 。
不望於他人 。

常願求佛慧 。
諸法具了知 。
曉習一切法 。
其慧難思議 。

為一切說法 。
而無有諸礙 。
若有應此行 。
是則為菩薩 。

皆悉解了空 。
施少報無量 。
不想有與無 。
心未曾放恣 。

悉知一切行 。
如所願度脫 。
布施隨所欲 。
說法種隆化 。

既施而無悔 。
於戒不虧缺 。
忍辱及精進 。
禪慧不自大 。

布施與持戒 。
忍辱及精進 。
於禪定三昧 。
慧施而降調 。

其於聲聞行 。
及與辟支佛 。
隨所樂度脫 。
於內而不隨 。

堅住於是法 。
菩薩無所著 。
權慧難思議 。
疾逮降一切 。

復次天子 。 菩薩有四事法 。 一切法為一味 。 為一入 。 為一說 。 其智皆解達於眾議 。 何等為四 。

如是天子 。 菩薩於法 。 界得一切智功德 。 而無所破壞 。 信一切諸法皆空 。 亦不於法 。 界言是我作 。 非我作 。

何以故 。 是我作亦非 。 不是我作皆非 。

所以者何 。 壞諸不可習 。 便逮得皆知一切法智 。

天子 。 是為四事法 。 菩薩得知一切法為一味 。 為一入 。 為一說 。 如是智為悉解 。 達眾智議 。 如是知 。 如是視 。 若於俗 。 若於道 。 便以慈轉法教 。 若有行者行之 。 若有恩者恩之 。 若有住立者立之 。 便以法住立之 。 以法大悲而轉之 。 不於眾法 。 言念是尊者 。 是為卑亦不於入法 。 亦不於行法 。 亦不於若干法 。 而有所見習 。 知凡人法 。 便復行凡人法 。 於凡人法 。 亦無所舉 。 亦無所下 。 於是一事壞習 。 法亦爾 。 便廣說一切法 。 於諸法界 。 不見有所壞 。

何以故 。 為得一忍 。 為忍於空 。 於忍空而不疑 。 如一入 。 諸法入亦爾 。 如無所生入 。

天子 。 如是菩薩 。 為親近佛世尊 。 無上正真之道 。 亦不想念 。 近佛不近佛 。

何以故 。 亦不見壞一事 。

所以者何 。 亦不見一切人異 。 亦不見道異 。 亦不見一切人 。 亦復不見於道 。

佛爾時說偈言 。

不於法界言是非 。
不於法界無所壞 。
法界如是一切如 。
若不思惟不了義 。

已信於法一切空 。
六衰久長與空會 。
一切法寂得自在 。
若一處空餘皆爾 。

於法無見無能視 。
亦復無我不可獲 。
若我學得如是者 。
如為審諦曉道意 。

行應寂靜逮空藏 。
止與相隨諸法處 。
皆知諸法為寂然 。
於是寂淨無不可 。

世最世間法皆知 。
於是不疑不轉還 。
不斷於願願來願 。
聞法常念不懈慢 。

於無央數不可計 。
其身所作不自見 。
展轉五道不見法 。
凡人羅漢乃能知 。

凡人所習常念說 。
如是之事羅漢法 。
亦復不舉亦不下 。
寂靜不受爾乃知 。

一切法數皆悉知 。
不於法界有所壞 。
忍辱虛空等無異 。
諸法虛空皆如是 。

忍辱如空無所念 。
一切諸法入一智 。
如無從生不生習 。
如是所行道不難 。

如是親近無量道 。
於是心念無懈倦 。
若我他人法如是 。
所求無得則覺道 。

天子 。 菩薩復有四事法 。 於甚深戒 。 行不放逸 。 何等為四 。

如是天子 。 菩薩自思惟 。 何等名為戒 。 如是自視身所行 。 皆知身所行善 。 口所言善 。 心所念善 。 是名曰為戒 。 云何身所行 。 口所言 。 心所念 。 不犯身事 。 不殺 。 不盜 。 不婬 。 是名為身行善 。 云何口所言善 。 不惡口 。 不兩舌 。 不妄言 。 不綺語 。 是為口所言善 。 云何意所念善 。 不嫉 。 不恚 。 不邪見 。 是名為意所念善 。 如是為自視悉見 。 用是故 。 皆具得如身口意所行 。 不作是事 。 無有能普說其德者 。 亦不青黃赤白 。 紅不離色 。 亦不眼識 。 而可識 。 如是亦不意識分別 。 而可識 。

何以故 。 於是不生無所生 。 於起無所起 。 如是不生無所生 。 不起無所起 。 於是便逮 。 得無能說 。 普演之德 。 是時心安住 。 而不搖 。 如是不相逢 。 無能普演 。 如是無有 。 能普演說 。 亦不自言 。 我能作是 。 說作 。 是行者 。 心亦不可見 。 如是說心 。 戒亦復不可見迹 。 如是天子 。 菩薩逮得 。 甚深戒之德 。

復次天子 。 菩薩逮知 。 離所見身功德 。 知於所見無所起 。 若戒 。 若惡戒等 。 無所作 。

復次天子 。 菩薩逮得 。 住入甚深法要 。 作如是祠 。 諸所學事深遠之行 。 皆悉行 。 於一切諸乘 。 行皆悉行 。 是名曰為戒 。 如是行為不自欺 。 亦不欺他人 。 如是者名曰甚深戒 。

復次天子 。 菩薩得不犯戒 。 不虧戒 。 不亡戒 。 云何菩薩 。 不犯於戒 。 不虧於戒 。 不亡於戒 。

天子 。 能自護者 。 便能護於戒 。

天子 。 自知者便能知戒 。 不輕易於戒 。 於所學無所缺 。 於戒而不亡 。 用是故不亡於戒 。 一切他人法 。 皆悉知 。 何所是他人 。 我為在何所 。 亦不佷他人亦爾 。

天子 。 用是故能 。 度脫一切人 。

天子 。 是為四法 。 菩薩得甚深戒 。 而不放逸 。

佛爾時便說偈言 。

身口意所行 。
法潔淨復淨 。
其行勝珍寶 。
是戒應菩薩 。

是十無過上 。
黠持護菩薩 。
身口意不虧 。
是戒為最黠 。

不作亦不生 。
於生而無生 。
無種無處住 。
無智云何得 。

不會不作戒 。
眼視不可見 。
亦非耳鼻口 。
非身意所識 。

不造六情根 。
所住亦無處 。
是戒甚清淨 。
戒亦無所住 。

守戒不放逸 。
於戒無我想 。
護戒無戒想 。
以是得深戒 。

於是見身行 。
離於諸所見 。
不隨望見處 。
於戒無想念 。

如律入深法 。
諸行皆辦畢 。
滅有便能護 。
於戒無異想 。

有我便有戒 。
無我亦無戒 。
是說為恐畏 。
知我則有戒 。

空寂戒無念 。
寂靜戒無著 。
空寂戒無時 。
寂戒不思惟 。

不虧戒無上 。
於戒不貢高 。
戒亦無我想 。
是則甚深戒 。

於戒甚勇悍 。
不為不善哉 。
一戒具眾行 。
一切法叵得 。

戒有想為癡 。
無戒言守戒 。
是為滅戒果 。
不脫於五道 。

遠離諸所見 。
我所皆不見 。
戒亦無所見 。
不畏於五道 。

視不見為見 。
不增不善戒 。
於我而無病 。
習戒皆悉見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一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