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 。 食邑三千戶 。 賜紫贈司空 。 謚大鑒正號大廣智 。 大興善寺 。 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
如是者 。 所謂結集之時 。 所指是經也 。
我聞者 。 蓋表親從佛聞也 。
一時者 。 當說經之時 。 其地六種震動 。 或天雨眾花 。 餘時則無此相 。 又三乘種性 。 皆獲聖果 。 乃稱一時也
婆伽梵者 。 能破義也 。 所破者 。 破四魔也 。 又有六義 。 如聲論所釋 。 熾盛自在 。 與端嚴等也 。
成就殊勝者 。 毘盧遮那 。 自覺聖智也 。
一切如來者 。 准瑜伽教中 。 五佛是也 。
其五佛者 。 即盡虛空遍法界 。 無盡無餘佛 。 聚成此五身也 。
金剛加持者 。 表如來 。 十真如 。 十法界 。 十如來地 。 以成上下 。 十峰金剛 。 大空智處 。
加持者 。 表如來於中道 。 十六大菩薩 。 普賢智 。 從此展轉流出 。 共成三十七位 。 已成解脫輪 。 大曼荼羅 。
三昧耶智者 。 誓也 。 亦曼荼羅也 。
勿令將來 。 最上乘者 。 不從師受 。 而專意自受也 。
是故得知 。 修最上乘者 。 必須師受三昧耶 。 然後可修行也 。
已得一切如來 。 灌頂寶冠 。 為三界主者 。 如來在因地 。 從灌頂師 。 入三昧耶智曼荼羅 。 阿闍梨加持弟子 。 身中本有 。 如來藏性 。 發金剛加持 。 以成修真言 。 行菩薩法器 。 則堪任持明等 。 乃至傳受印可等 。 灌頂階位 。 以此為初因 。 由三密四智印相應 。 成究竟三界法王主 。 以為果 。 已證一切如來 。 一切智智 。 瑜伽自在 。
已證一切如來者 。 同上所說五佛也 。
一切智智者 。 唯佛自證之智 。 皆以瑜伽法相應 。 獲得於法自在 。 能作一切如來 。
一切印者 。 四智印也 。
平等種種事業 。 於無盡無餘 。 一切眾生界 。 一切意願作業 。 皆悉圓滿能作 。 由獲瑜伽自在故 。 能作一切如來 。 五佛亦如前釋 。 一一佛皆有 。 一切印平等 。 羯磨處智 。 遍至無盡 。 無餘佛剎 。 眾生界 。 能作種種利益 。 究竟安樂 。 一切有情界 。 悉令圓滿 。 上中下 。 一一皆成 。 九品悉地 。
常恒三世 。 一切時者 。 身語意業 。 金剛大毘盧遮那如來也 。
常恒者 。 表如來清淨法界智 。 無始時來 。 本有處煩惱 。 而不減 。 與淨法相應 。 證清淨 。 而不增也 。
三世者 。 為過去未來 。 現在是也 。
一切時者 。 在於異生時 。 後證聖果時 。 三業清淨 。 猶如虛空 。 身語意業 。 不被虛妄分別 。 所生煩惱 。 所染故也 。
金剛者 。 證得佛地 。 一切法自在 。 得證身口意 。 三密金剛 。 於藏識中修道 。 煩惱習氣 。 堅若金剛難摧 。 用以大空金剛智三摩地 。 證得法身 。 光明遍照 。 毘盧遮那如來也 。
經云 。
在於欲界 。 他化自在天王宮中 。 一切如來 。 常所遊處 。 吉祥稱嘆 。 大摩尼殿 。 種種間錯 。 鈴鐸繒幡 。 微風搖擊 。 珠鬘瓔珞 。 半滿月等 。 而為莊嚴 。
他化自在天宮者 。 名為欲界頂 。 他化自在天王 。 宮殿菩薩 。 證得第六地位 。 現前地菩薩 。 住般若波羅蜜觀 。 多作此天眾王 。 為天人 。 說般若波羅蜜 。 其天界 。 五欲殊勝 。 超越諸天 。 是故毘盧遮那佛 。 為金剛薩埵 。 說大樂大貪染 。 加持現證 。 瑜伽理趣速疾 。 由是得聞 。 不染世間 。 雜染諸煩惱 。 超越摩羅之境 。 其宮殿 。 是大樂不空金剛薩埵 。 大曼荼羅 。 皆從毘盧遮那佛福德 。 資糧出生 。 大妙金剛 。 五寶所成 。 金剛峰寶樓閣 。 其曼荼羅 。 四方八柱 。 列八位 。 四門 。 中位毘盧遮那 。 遍照如來 。 內證之智 。 解脫是也 。
其八位後當說 。
經云 。
與八十俱胝 。 菩薩眾俱 。 所謂 。 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 金剛拳菩薩摩訶薩 。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纔發心轉法輪菩薩摩訶薩 。 虛空庫菩薩摩訶薩 。 摧一切魔菩薩摩訶薩 。 與如是等 。 大菩薩眾 。 恭敬圍繞 。 而為說法 。 一一菩薩 。 同類種性 。 有十俱胝眾 。
金剛手菩薩者 。 在毘盧遮那前月輪中 。 表一切如來菩提心 。 初發菩提心 。 由金剛薩埵加持 。 修證普賢行願 。 證如來地 。
觀自在菩薩者 。 在毘盧遮那後月輪 。 表一切如來大悲 。 隨緣六趣 。 拔濟一切 。 有情生死 。 雜染苦惱 。 速證清淨三摩地 。 不著生死 。 不證涅槃 。 皆由觀自在菩薩 。 金剛法現證 。
虛空藏菩薩者 。 在毘盧遮那右月輪 。 表一切如來 。 真如恒沙功德 。 福資糧聚 。 由修虛空藏菩薩行 。 行四種 。 施後當說 。 三輪清淨 。 喻若虛空無盡 。 有為無漏 。 成受用 。 變化身資糧也 。
金剛拳菩薩 。 在毘盧遮那左月輪 。 表一切如來 。 三種祕密 。 在金剛拳菩薩掌 。 由真言行菩薩 。 以入輪壇 。 得灌頂者 。 得聞如來 。 三業密教修行 。 獲得世出世 。 殊勝悉地 。 淨除無始 。 十種不善惡業 。 證得無障礙究竟智 。
文殊師利菩薩 。 在東南隅月輪 。 表一切如來 。 般若波羅蜜多慧劍 。 住三解脫門 。 能顯真如法身 。 常樂我淨 。 由菩薩證此智 。 便成等正覺也 。
纔發心轉法輪菩薩者 。 在西南隅月輪 。 表一切如來 。 四種輪 。 金剛界輪 。 降三世輪 。 遍調伏輪 。 一切義成就輪 。 由修真言行菩薩 。 得入如是等輪 。 依四種智印 。 以成十六 。 大菩薩生 。 便證無上菩提 。
虛空庫菩薩者 。 在西北隅 。 表一切如來 。 廣大供養儀 。 由修真言行菩薩 。 修得虛空庫菩薩 。 瑜伽三摩地 。 於一念頃 。 身生盡虛空遍法界 。 一一佛前 。 於大眾會 。 以種種雲海供養 。 奉獻如來 。 便從一切佛 。 聞說妙法 。 速滿福德 。 智慧資糧 。 以虛空為庫藏 。 隨緣諸趣 。 拯濟利益諸有情 。 漸引致無上菩提 。 以為巧便 。
摧一切魔菩薩 。 在東北隅 。 表一切如來 。 大悲方便 。 外示現威怒 。 內懷悲愍 。 住加行位 。 護持修行 。 辟除諸障 。 成菩提時 。 摧伏天魔 。 及摩醯首羅 。 一切難調伏者 。 令彼等受化 。 致於無上菩提 。 以忿怒智 。 而成究竟 。
如上所釋 。 八大菩薩 。 攝三種法 。 所為 。 菩提心 。 大悲 。 方便是也 。
如上所釋諸菩薩 。 包括一切佛法 。 真言門 。 及一切顯大乘 。 如是等大菩薩 。 眾恭敬圍遶 。 八供養 。 及四門菩薩等 。 以表如來 。 三昧眷屬 。
經云 。 而為說法 。 初中後善者 。 所說何法 。 諸大菩薩 。 般若理趣 。
初善者 。 一切如來身密 。 一切契印 。 身威儀也 。
中善者 。 一切如來語密 。 真言陀羅尼法 。 王教勅 。 不可違越也 。
後善者 。 本尊瑜伽 。 一切三摩地 。 無量智解脫也 。
又一釋 。 初善者 。 增上戒學 。 中善者 。 增上心學 。 後善者 。 增上慧學 。
文義巧妙者 。 文巧 。 依聲論 。 詞韻清雅 。 具六十四種梵音也 。
義妙者 。 依二諦 。 世俗勝義諦也 。
純一者 。 表如來瑜伽 。 不與三乘同共教 。 故唯如來究竟 。 內證不共佛法 。 法園樂智 。
圓滿者 。 由如上智 。 能斷三界九地 。 見道 。 修道 。 一切煩惱及習氣 。 斷二種障 。 二種資糧圓滿也 。
清淨者 。 表離垢清淨 。 由瑜伽法 。 一念淨心相應 。 便證真如實際 。 不捨大悲 。 於淨穢土 。 受用身 。 變化身成佛 。
經云 。 潔白者 。 清淨法界 。 本來不染 。 與無量雜染 。 覆蔽異生 。 無明住地 。 其性亦不減 。 預聖流證佛地 。 其性亦不增加 。
經云 。 說一切法 。 清淨句門者 。 為修瑜伽行者 。 於生死流轉不染故 。 廣作利樂 。 有情事故 。 速證無量三摩地 。 解脫智慧故 。 速集廣大 。 福德資糧故 。 超越一切 。 魔羅毘那夜迦眾 。 速疾得世出世間 。 勝願滿足故 。 說如來大悲 。 愍念最上乘種性者 。 脫十七種清淨 。 瑜伽三摩地 。 是故諸契經 。 說三界唯心 。 由心清淨 。 有情清淨 。 由心雜染 。 有情雜染 。 又說有情界 。 是菩薩淨 。 妙佛國土 。 由修得十七 。 清淨句門是也 。
經云 。 所謂妙適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妙適者 。 即梵音蘇囉多也 。
蘇囉多者 。 如世間那羅那哩娛樂 。 金剛薩埵 。 亦是蘇囉多 。 以無緣大悲 。 遍緣無盡眾生界 。 願得安樂利益 。 心曾無休息 。 自他平等無二故 。 名蘇囉多耳 。 由修金剛薩埵瑜伽三摩地 。 得妙適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普賢菩薩位 。 欲箭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慾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慾箭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慾金剛菩薩位 。
觸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金剛髻離吉羅瑜伽三摩地 。 得觸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金剛髻離吉羅菩薩位 。
愛縛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愛縛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愛縛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愛金剛菩薩位 。
一切自在 。 主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金剛傲瑜伽三摩地 。 得一切自在 。 主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金剛傲菩薩位 。
見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意生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見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意生金剛菩薩位 。
適悅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適悅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適悅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適悅金剛菩薩位 。
愛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貪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愛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貪金剛菩薩位 。
慢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金剛慢瑜伽三摩地 。 得慢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金剛慢菩薩位 。
莊嚴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春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莊嚴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春金剛菩薩位 。
意滋澤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雲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意滋澤清淨句 。 亦云喜悅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雲金剛菩薩位 。
光明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秋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光明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秋金剛菩薩位 。
身樂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冬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身樂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冬金剛菩薩位 。
色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色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色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色金剛菩薩位 。
聲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聲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聲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聲金剛菩薩位 。
香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香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香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香金剛菩薩位 。
味清淨句 。 是菩薩位者 。 由修味金剛瑜伽三摩地 。 得味清淨句 。 是故獲得 。 味金剛菩薩位 。
何以故 。 一切法 。 自性清淨故 。
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者 。 雖一切法 。 本來清淨 。 由有客塵 。 煩惱習氣 。 覆蔽身心 。 輪迴六趣 。 由獲得瑜伽理趣 。 四種智印 。 所謂 。 大智印 。 三昧耶智印 。 法智印 。 羯磨智印 。
如前菩薩 。 一一具四種印 。 相應方得 。 離垢清淨 。 便證普賢大菩薩位 。 設使因緣不具 。 不得四智印 。
如經所說 。
一聞於耳 。 獲得勝福 。 決定不異 。 疾證無上 。 正等菩提 。
以為正因 。 金剛手 。 若有聞此 。 清淨出生句 。 般若理趣 。 乃至菩提道場 。 一切蓋障 。 及煩惱障 。 法障 。 業障 。 設廣積集 。 必不墮於 。 地獄等趣 。 設作重罪 。 消滅不難 。 若能受持 。 日日讀誦 。 作意思惟 。 即於現生 。 證一切法 。 平等金剛三摩地 。 於一切法 。 皆得自在 。 受於無量 。 適悅歡喜 。 以十六大菩薩生 。 獲得如來 。 及執金剛位者 。
毘盧遮那佛 。 在大眾中 。 為未來有情 。 修瑜伽者 。 對諸十地菩薩 。 說受持讀誦 。 具修行福利 。 速滅無始時來 。 無量諸重業障 。 乃至盡未來際 。 以悲愍廣大願力 。 周遊六趣 。 利樂有情 。 由聞及修 。 不染不受 。 諸不善異熟業 。 獲得世間出世間 。 殊勝悉地 。 即於十六大生 。 作金剛薩埵菩薩等 。 乃至金剛拳菩薩 。 最後身 。 便成毘盧遮那身也 。
時婆伽梵 。 一切如來 。 大乘現證三昧耶 。 一切曼荼羅 。 持金剛勝薩埵 。 於三界中 。 調伏無餘 。 一切義成就 。 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 為欲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左手作金剛慢印 。 右手抽擲 。 本初大金剛 。 作勇進勢 。 說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心者 。
婆伽梵 。 義如前所釋 。 一切如來 。 大曼荼羅中 。 五方佛也 。
大乘有七義 。
一者 。 法大 。 二者 。 心大 。 三者 。 勝解大 。 四者 。 意樂大 。 五者 。 資糧大 。 六者 。 時大 。 七者 。 究竟大 。
由諸菩薩 。 承此大乘 。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
現證者 。 瑜伽師所證 。 三摩地境也 。
三昧耶者 。 名為本誓 。 亦名時 。 亦名期契 。 亦為曼荼羅之異名 。 一切曼荼羅者 。 於本部四種曼荼羅 。
一 。 大曼荼羅 。 二 。 三昧耶曼荼羅 。 三 。 法曼荼羅 。 四 。 羯磨曼荼羅 。
以此四種曼荼羅 。 攝瑜伽 。 一切曼荼羅 。
金剛勝薩埵者 。 金剛義菩提心是也 。
勝謂最勝 。 薩埵名勇猛 。 於三界中調伏者 。 三界 。 謂欲界 。 色界 。 無色界 。 於中能調伏 。 摩醯首羅等 。 諸天難調伏者 。 令得受化無餘 。
一切義成就者 。 普賢菩薩異名也 。
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者 。 此菩薩本是普賢 。 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 。 親受五智金剛杵 。 即與灌頂 。 名之為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者 。 如前所釋 。 為欲重顯 。 明此義故者 。 所謂 。 顯明大智印幖幟 。 首戴五佛寶冠 。 熙怡微笑 。 左手作金剛慢印 。 右手抽擲 。 本初大金剛 。 作勇進勢本初者 。 本來清淨法界也 。
左手作金剛慢印者 。 為降伏左道 。 左行有情 。 令歸順道 。
右手抽擲 。 五智金剛杵 。 作勇進勢者 。 令自他甚深三摩地 。 順佛道 。 念念昇進 。 獲得普賢菩薩之地 。 即說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 。 本誓心真言吽字 。
吽字者 。 因義 。 因義者 。 謂菩提心為因 。 即一切如來菩提心 。 亦是一切如來 。 不共真如 。 妙體恒沙功德 。 皆從此生 。 此一字 。 具四字義 。 且賀字 。 以為本體 。 賀字從阿字生 。 由阿字 。 一切法 。 本不生故 。 一切法 。 因不可得 。
其字中有污聲 。 污聲者 。 一切法損減 。 不可得 。 其字頭上 。 有圓點半月 。 即謂麼字者 。 一切法我義 。 不可得 。 我有二種 。 所謂 。 人我 。 法我 。 此二種 。 皆是妄情所執 。 名為增益邊 。 若離損減增益 。 即契中道 。
oṃ 唵字者 。 金剛薩埵 。 法智印明也 。
ma 麼字者 。 欲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hā 賀字者 。 金剛悅喜 。 法智印明也 。
su 蘇字者 。 愛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kha 佉字者 。 慢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va 嚩字者 。 意生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jra 日囉字者 。 金剛髻離吉羅 。 法智印明也 。
sa 娑字者 。 愛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tva 多 va 嚩字者 。 金剛傲 。 法智印明也 。
jaḥ 弱字者 。 春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hūṃ 吽字者 。 雲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vaṃ 鑁字者 。 秋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hoḥ 縠字者 。 冬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su 蘇字者 。 色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ra 囉字者 。 聲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ta 多字者 。 香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stvaṃ 薩多鑁字者 。 味金剛 。 法智印明也 。
此密言十七字 。 則為十七 。 菩薩種子 。 即成法曼荼羅 。 若畫一一菩薩本形 。 即成大曼荼羅 。 若畫本聖者 。 所執持幖幟 。 即成三昧耶曼荼羅 。 如前種子字 。 各書本位 。 即名法曼荼羅 。 各鑄本形 。 安於本位 。 即成羯磨曼荼羅 。
次說安立 。 次第分曼荼羅位 。 中央九位 。 外院更加 。 一重中央 。 安金剛薩埵 。 依薩埵菩薩前 。 安慾金剛右邊 。 安髻離吉羅 。 後安愛樂金剛 。 左安金剛慢 。 右邊前隅 。 安意生金剛 。 右邊後隅 。 安髻離吉羅 。 左邊後隅 。 安愛金剛 。 左邊前隅 。 安傲金剛 。
以次外院如前 。 次第安布四隅 。 初安春金剛 。 次安雲金剛 。 次安秋金剛 。 次安冬金剛 。 外院前 。 安色金剛 。 右安聲金剛 。 後安香金剛 。 左安味金剛 。
既安布已 。 則修行者 。 結三昧耶等印 。 成本尊瑜伽 。 加持四處 。 五方佛灌頂被甲 。 誦四字明 。 令召入 。 令縛 。 令歡喜 。 獻閼伽 。 即與四智印相應 。 入三摩地念誦 。 或瑜伽師 。 坐於中位 。 三摩地中 。 如前布列 。 即誦十七字真言 。 心緣一一理趣清淨句 。 入一一理趣門 。 遍周法界 。 乃至第十七位 。 周而復始 。 以心得三摩地為限 。 即名為大樂不空真實修行瑜伽儀軌 。
時婆伽梵 。 毘盧遮那如來 。
婆伽梵者 。 如前所釋 。 毘盧遮那如來 。 名遍照 。 報身佛 。 於色界頂 。 第四禪色究竟天 。 成等正覺 。 為諸菩薩 。 說四種自證 。 自覺聖智 。 說四智菩提 。 所謂 。 金剛平等 。 現正等覺 。 以大菩提 。 金剛堅固故者 。 由如來淨阿賴耶 。 於大圓鏡智相應 。 證得堅固 。 無漏之三摩地 。 能淨無始 。 無明地微細煩惱 。 義平等 。 現等正覺 。 以大菩提 。 一義利故者 。 第七無漏末那 。 與第八淨 。 阿賴耶識中 。 無漏種子 。 能緣所緣 。 平等平等 。 離能取所取故 。 證得平等性智 。 流出隨其 。 眾生愛樂身 。 由如眾色摩尼 。 能作無邊 。 有情義利 。 法平等現等覺 。 以大菩提 。 自性清淨故者 。 猶如來清淨意識 。 與妙觀察智相應 。 證得一切 。 法本性清淨 。 於淨妙佛國土 。 為諸菩薩 。 能轉無上法輪 。 一切業平等 。 現等覺 。 以大菩提 。 一切分別 。 無分別性故者 。 由如來無漏五識 。 與成所作智相應 。 現三業化 。 於淨妙國土 。 及雜染世界 。 任運無功用 。 無分別 。 作佛事 。 有情事 。
金剛手 。 若有聞此 。 四出生法 。 讀誦受持 。 設使現行 。 無量重罪 。 必能超越 。 一切惡趣 。 乃至當坐 。 菩提道場 。 速能剋證 。 無上正覺者 。
佛告金剛手菩薩 。
為未來有情 。 聞此中 。 修理趣福利 。 心不猶預 。 能發淨信修行 。 則現世惡報及來生 。 能轉定業 。 疾證無上菩提也 。
時婆伽梵 。 如是說已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持智拳印 。 說一切法 。 自性平等心者 。
熙怡微笑 。 持智拳印者 。 希奇於事 。 表修行者 。 具一切結使諸煩惱 。 纔結毘盧遮那大智印 。 誦心真言 。 等同遍照尊 。 則應受一切世間 。 殊勝供養 。 應受一切如來 。 諸大菩薩禮敬 。 是故有此微笑也 。
āḥ 惡字心真言者 。 具含四字為一體 。
a 阿字菩提心義 。 如此字 。 一切字之為先 。 於大乘法中 。 趣向無上 。 菩提菩提心為先 。
ā 阿字者行義 。 則四智印 。 瑜伽教中 。 修行速疾方便 。 由集福德智慧資糧 。 證成無上 。 菩提正因 。 第三字 。 極長高聲 。
aṃ 暗字者等覺義 。 由證無邊智 。 解脫三摩地 。 陀羅尼門 。 摧伏四種魔羅 。 受十方一切如來 。 三界法王灌頂 。 轉正法輪 。
第四惡字者 。 涅槃義 。 由斷二種障 。 謂 。 煩惱所知之障 。 證得四種圓寂 。 所謂 。
一者 。 自性清淨涅槃 。 二者 。 有餘依涅槃 。 三者 。 無餘依涅槃 。 四者 。 無住涅槃 。
前三通異生 。 聲聞緣覺 。 第四唯佛獨證 。 不同諸異乘 。 則此四字 。 是毘盧遮那佛 。 自覺聖智 。 四種智解脫 。 外現四大轉輪王菩薩 。 所謂 。
第一 。 金剛薩埵 。 第二 。 金剛寶菩薩 。 第三 。 金剛法菩薩 。 第四 。 金剛羯磨菩薩是也 。
修行者 。 應建立曼荼羅 。 中央毘盧遮那佛 。 背日輪 。 頭冠瓔珞 。 身著白縠繒衣 。 結智拳印 。 坐師子座 。 身如月殿 。
毘盧遮那佛前 。 金剛薩埵菩薩 。 背月輪 。 戴五佛冠 。 右手持金剛杵 。 左手持鈴 。 半跏而坐 。
毘盧遮那佛右邊 。 虛空藏菩薩 。 背月輪 。 右手持金剛寶 。 左手施願 。 半跏而坐 。
毘盧遮那後 。 觀自在菩薩 。 左手持蓮華 。 右手開敷花勢 。 亦半跏而坐 。
於毘盧遮那佛 。 左邊月輪 。 金剛羯磨菩薩 。 二手作旋舞 。 置於頂上勢 。
內四隅 。 安四內供養 。 各各如本形 。 外四隅 。 置外四供養 。 各各持本供養具 。
四門 。 置鉤索鎖鈴菩薩 。 各住本威儀 。
毘盧遮那佛 。 成等正覺 。 由四種瑜伽三摩地 。 所謂 。 金剛薩埵 。 金剛寶 。 金剛法 。 金剛羯摩等 。 瑜伽三摩地 。 從金剛薩埵 。 至羯磨 。 次第流出 。 嬉戲鬘歌舞等菩薩 。 又從四內供養 。 依次流出 。 香花 。 燈 。 塗香等四外 。 供養菩薩 。 又從四大菩薩 。 各流出四門菩薩 。 四種曼荼羅 。 大智三昧耶法 。 羯磨輪也 。
如前大樂中 。 所說類同 。 若修瑜伽者 。 成就般若理趣 。 位於中位 。 即誦毘盧遮那佛真言 。
嚩日囉馱都惡 。
自作本尊瑜伽 。 以四字明 。 召請曼荼羅聖眾 。 誦四出生法 。 運心 。 一一出生 。 遍周法界 。 周而復始 。 皆以五智相應 。 念念能滅 。 諸宿障惡業 。 現生證菩薩地 。 後十六生 。 證成毘盧遮那 。 無邊法身 。 能現於無量 。 淨穢諸剎土報化 。 現證無上菩提 。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