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釋卷下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 。 食邑三千戶 。 賜紫贈司空 。 諡大鑒正號大廣智 。 大興善寺 。 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

時調伏難調 。 釋迦牟尼如來者 。 於閻浮提 。 五濁末法 。 為調伏九十五種 。 異類外道 。 現八相成道 。 皆得受化 。 致於佛道 。 現生釋迦族姓中 。 乃姓釋迦氏 。 牟尼者 。 寂靜義 。 身口意寂靜 。 故稱牟尼 。

於須彌頂 。 三十三天 。 金剛寶峯樓閣中 。 毘盧遮那佛轉輪 。 輪有四種 。 所謂 。 金剛輪 。 寶輪 。 法輪 。 羯磨輪 。 其四輪皆攝在二輪中 。 所謂 。 正法輪 。 教令輪 。 即彼毘盧遮那 。 於閻浮提 。 化相成佛 。 度諸外道 。 即於須彌頂 。 示現威猛忿怒形 。 降伏魔醯首羅等 。 驕佚我慢 。 妄自恃具一切智 。 由貪瞋癡 。 一切雜染 。 熏習藏識 。 為令彼等清淨 。 離諸煩惱故 。 示現左右 。 脚踏魔醯首羅 。 及烏摩妃 。

由入慾無戲論性 。 瑜伽三摩地故 。 獲得一切 。 嗔無戲論性 。 由入瞋無戲論性 。 瑜伽三摩地故 。 獲得一切 。 癡無戲論性 。 由入癡無戲論性 。 瑜伽三摩地故 。 獲得一切 。 法無戲論性 。 由一切法 。 無戲論性 。 瑜伽三摩地故 。 獲得般若波羅蜜多 。 無戲論性 。 五種無戲論智 。 成降三世曼荼羅 。

中央 。 安降三世 。 於降三世前 。 安忿怒薩埵菩薩 。 後 。 安忿怒善哉菩薩 。 右邊 。 安忿怒王菩薩 。 左邊 。 安忿怒愛菩薩 。 四內隅 。 安四忿怒內供養 。 於外四隅 。 安四忿怒外供養 。 東門 。 安弓箭畫契 。 其南門 。 安劍西門輪 。 北門 。 三股叉 。 一一皆如前 。 四種曼荼羅 。 皆以降伏 。 以為三摩地 。 修行者 。 欲降伏三界九地 。 煩惱怨敵故 。 誦此當部中 。 五種無戲論 。 般若理趣 。 欲降諸天 。 頻那夜迦 。 及惡人 。 危害佛法者 。 運心入五種無戲論 。 瑜伽三摩地 。 自身作降三世瑜伽大智印 。 與四印相應 。 誦一字明相應 。 入實相理趣義同前 。 此忿怒吽字 。 金剛部攝 。 猛利故 。 速得成辦 。 阿毘遮盧迦 。 如廣瑜伽經等所說 。

是故釋迦牟尼佛 。 告金剛手言 。

若有人聞 。 此理趣受持讀誦 。 設害三界 。 一切有情 。 不墮惡趣 。 為調伏故 。 疾證無上 。 正等菩提者 。

害三界一切有情 。 一切有情者 。 由貪嗔癡為因 。 受三界中流轉 。 若與理趣相應 。 則滅三界輪迴因 。 是故害三界一切有情 。 不墮惡趣 。 為調伏貪等三毒也 。

故得速證 。 無上菩提 。 是故如來 。 密意作如是說 。

時金剛手大菩薩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持降三世印 。 以蓮華面微笑 。 而怒顰眉猛視 。 利牙出現 。 住降伏立相 。 說此金剛 。 吽迦囉心 。

持降三世印者 。 三世 。 所謂 。 摩醯首羅義 。 由此印得降伏淨信 。 引入佛道 。 以蓮華面微笑 。 而怒顰眉者 。 聖者住內心 。 與觀自在 。 悲愍心相應 。 外示現忿怒也 。

猛視者 。 於四種眼中 。 第三忿怒眼義也 。

利牙出現者 。 與金剛藥叉 。 三摩地相應 。

住降伏立相者 。 降三世立印 。 其二足相去可立 。 五搩屈右膝 。 舒左膝 。 兩足 。 右踏摩醯首羅 。 左踏烏摩 。 其修行者 。 若與降伏法相應者 。 如前大智印 。 誦一字明 。 加前人名 。 想彼人在左足下 。 不經一七日 。 則彼人三毒及煩惱 。 悉皆散滅 。 修行者 。 作降伏三世本尊 。 瑜伽觀已 。 自住曼荼羅中央 。 運心布前右後左 。 四忿怒 。 八供養四門 。 如本教口 。 誦五無戲論 。 般若理趣 。 運心遍法界 。 周而復始 。 由此修行 。 證得無量三摩地 。 頓集福德智慧 。 以為成佛資糧 。 此一品唯通 。 修降三世 。 修瑜伽者 。 以為儀軌餘 。 皆備諸廣本 。

時婆伽梵者 。 如前所釋 。 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者 。 是觀自在王如來異名 。 則此佛名 。 無量壽如來 。 若於淨妙佛國土 。 現成佛身 。 住雜染五濁世界 。 則為觀自在菩薩 。 復說者 。 則其毘盧遮那佛 。 為觀自在菩薩 。 說一切法平等 。 觀自在智印 。 出生般若理趣 。 說四種不染 。 一切煩惱 。 及隨煩惱 。 三摩地法 。 所謂世間 。 一切欲清淨故 。 則一切瞋清淨 。 此則金剛法菩薩三摩地 。 所謂世間 。 一切垢清淨故 。 則一切罪清淨 。 此則金剛利菩薩三摩地 。 所謂 。 一切法清淨故 。 則一切有情清淨 。 此即金剛因菩薩三摩地 。 所謂世間 。 一切智智清淨 。 則般若波羅蜜多清淨 。 此即金剛語菩薩三摩地 。

由瑜伽者 。 得受四種清淨 。 菩薩三摩地 。 於世間悲願 。 生於六趣 。 不被一切 。 煩惱染污 。 猶如蓮華 。 以此三摩地 。 能淨諸雜染 。

是故佛告金剛手言 。

若有聞此理趣 。 受持讀誦 。 作意思惟 。 設住諸欲 。 猶如蓮華 。 不為客塵 。 諸垢所染 。 疾證無上 。 正等菩提 。

修行者 。 持觀自在菩薩心真言 。 欲求成就 。 般若理趣 。 應建立曼荼羅 。 中央 。 畫觀自在菩薩 。 如本儀形 。 前安金剛法 。 右安金剛利 。 左安金剛因 。 後安金剛語 。 於四內外隅 。 各安四內外供養 。 於東門 。 畫天女形 。 表貪慾 。 南門 。 畫蛇形 。 表嗔 。 西門 。 畫猪 。 表癡形 。 北門 。 畫蓮華 。 表涅槃形 。 得入此輪壇 。 至無上菩提 。 一切諸惑 。 皆不得染污 。

或時自住壇中 。 作本尊瑜伽 。 心布列聖眾圍遶 。 以四字明召請 。 誦心真言 。 誦持四種清淨 。 般若理趣 。 入一一門 。 遍周法界 。 周而復始 。 成一法界 。 自他平等 。 或時想己身 。 紇利字門 。 成八葉蓮華 。 胎中想金剛法 。 於八葉上 。 想八佛 。 或時他身 。 想吽字五股金剛杵 。 中央把處 。 想十六大菩薩 。 以自金剛 。 與彼蓮華 。 二禮和合 。 成為定慧 。 是故瑜伽廣品中 。 密意說二根交會五塵 。 成大佛事 。 以此三摩地 。 奉獻一切如來 。 亦能從妄心所起 。 雜染速滅 。 疾證本性清淨法門 。

是故觀自在菩薩 。 手持蓮華 。 觀一切有情 。 身中如來藏性 。 自性清淨光明 。 一切惑染 。 所不能染 。 由觀自在菩薩加持 。 得離垢清淨 。 等同聖者 。 紇利字 。 具四字 。 成一真言 。

賀字門者 。 一切法因不可得義 。

囉字門者 。 一切法離塵義 。 塵者 。 所謂五塵 。 亦名能取所取 。 二種執著 。

伊字門者 。 自在不可得 。 二點惡字義 。

惡字名為涅槃 。 由覺悟諸法 。 本不生故 。 二種執著皆遠離 。 證得法界清淨 。

紇利字 。 亦云慚義 。 若具慚愧不為 。 一切不善 。 即具一切 。 無漏善法 。 是故蓮華部 。 亦名法部 。 由此字加持 。 於極樂世界 。 水鳥樹林 。 皆演法音 。 如廣經中所說 。 若人持此 。 一字真言 。 能除一切 。 災禍疾病 。 命終已後 。 當生安樂國土 。 得上品上生 。 此一品通修觀自在心 。 真言行者 。 亦能助餘部 。 修瑜伽人也 。

時婆伽梵 。 如前釋已 。 一切三界主如來者 。 寶生佛也 。

寶生之變化 。 則虛空藏菩薩是也 。

復說 。 此菩薩理趣修行 。 一切如來灌頂智藏者 。 虛空藏菩薩之異名 。

般若理趣者 。 如前所釋 。 所謂 。 以灌頂施故 。 能得三界法王位 。 此則金剛寶菩薩三摩地行 。 所謂 。 義利施故 。 得一切意願滿足 。 此則金剛光菩薩三摩地 。 所謂 。 以法施故 。 得圓滿一切法 。 此則金剛幢菩薩三摩地行 。 所謂 。 滋生施故 。 得身口意 。 一切安樂 。 此則金剛笑菩薩三摩地行 。 灌頂施與何類 。 瑜伽者 。 想自身 。 虛空藏菩薩 。 以金剛寶灌頂 。 一切如來 。 義利施者 。 惠施沙門 。 婆羅門 。 資緣具 。 法施者 。 為施不現形 。 與天龍八部 。 等說法等 。 滋生施者 。 施與傍生之類也 。

修行者 。 修虛空藏菩薩三摩地行故 。 應建立本菩薩曼荼羅 。 曼荼羅中央 。 畫虛空藏菩薩 。 如本形前 。 畫金剛寶 。 右畫金剛光 。 左畫金剛幢 。 後畫金剛笑 。 內外院四隅 。 各列內外四供養 。 如本形 。 東門 。 安金剛杵 。 南門 。 寶 。 西門 。 蓮華 。 北門 。 鈴 。 修行者 。 若入此曼荼羅 。 令他人 。 現生所求 。 一切富貴 。 階位悉得 。 滅一切貧窮業障 。 設盜一切有主 。 所攝物者 。 六分之一 。 不得不與取罪 。 速疾獲得 。 一切悉地 。 或時瑜伽師 。 坐曼荼羅中 。 作本尊瑜伽觀 。 與諸聖眾圍遶 。 以四字明請召 。 即誦心真言 。 四種理趣門 。 運心遍法界 。 慈悲愍念 。 貧窮孤露 。 常行惠施 。 三輪清淨 。 心無慳悋 。 常與等虛空三摩地相應 。 不久獲得 。 虛空藏菩薩身 。

時虛空藏大菩薩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以金剛寶鬘 。 自繫首 。 說一切灌頂三昧耶 。

寶心者 。 怛覽字者 。 具四字 。 表四種理趣行門 。 多字 。 真如不可得義 。 囉字 。 離塵義 。 阿字 。 一切法本來寂靜 。 猶如虛空 。 莽字 。 一切法無我義 。 常與此心真言相應故 。 身心無礙 。 有如虛空 。 按怛馱那法 。 尤於此部中 。 最速成就 。 所求一切伏藏 。 皆得現前 。 真陀摩尼寶 。 能滿一切眾生 。 希求願故 。

時婆伽梵 。 已如前釋 。 一切如來智印如來 。 不空成就之異名也 。

復說亦如前釋 。 一切如來智印加持者 。 是三密門 。 身口意金剛也 。

般若理趣 。 如前所釋 。 說四種印 。 所謂 。 持一切如來身印 。 則為一切如來身者 。 是金剛業菩薩三摩地身 。 真言者 。 由得身加持 。 得無礙身 。 於無邊世界 。 作廣大供養 。

持一切如來語印 。 則得一切如來法者 。 此名金剛護菩薩三摩地 。 由此三摩地 。 能普護無邊有情界 。 常以大慈甲冑 。 而自莊嚴 。 獲得如金剛 。 不壞法身 。

持一切如來心印 。 則證一切如來三摩地 。 由真言者 。 得金剛藥叉三摩地 。 能令盡藏識中 。 殺害心 。 雜染種子 。 得大方便 。 大悲三摩地 。 為調伏示現 。 威猛忿怒 。 金剛藥叉 。 菩薩之身 。

持一切如來金剛印 。 即成就一切如來 。 身口意業 。 最勝悉地者 。 由修瑜伽者 。 得金剛拳菩薩三摩地 。 能成就一切 。 真言教中 。 三密之門 。 是故廣瑜伽中說 。 身口意金剛合成 。 名為拳 。 一切如來 。 縛是為金剛拳 。

是故佛告金剛手 。

若有聞此理趣 。 受持讀誦 。 作意思惟 。 由持身印 。 得一切成就 。 由持語印 。 得一切口自在 。 由持心印 。 得一切智智 。 由持金剛印 。 得一切事業 。 皆悉成就 。 疾證無上 。 正等菩提 。

修行者 。 欲成就般若 。 理趣瑜伽者 。 應建立金剛拳曼荼羅 。 中央 。 畫一切如來拳菩薩 。 前 。 畫金剛業 。 右 。 畫金剛護 。 左 。 畫金剛藥叉 。 後 。 畫金剛拳 。 內外四隅 。 各安內外四供養 。 於四門 。 安四菩薩 。 東門 。 染金剛 。 南門 。 金剛髻梨吉羅 。 西門 。 愛金剛 。 北門 。 金剛慢 。 或時瑜伽者 。 住曼荼羅中 。 自作本尊瑜伽 。 想諸眷屬 。 各住本位 。 以四字明召請 。 一切聖眾 。 則誦一字真言 。 則誦四種金剛拳 。 般若理趣印 。 運心一一理趣門 。 量同法界 。 周而復始 。 一切三摩地 。 皆得現前 。

惡字是涅槃義 。 四種涅槃 。 攝一字中 。 四種者 。 如前所釋 。

時婆伽梵 。 為欲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持金剛拳大三昧耶印 。 說此一切堅固金剛印悉地三昧耶 。

自真實心者 。 如上句義 。 表本菩薩 。 大智印威儀 。 兼讚語密功能 。 此是金剛拳菩薩儀軌 。

時婆伽梵 。 一切無戲論如來者 。 是文殊師利菩薩之異名 。 復說轉字輪 。 般若理趣 。 轉字輪者 。 是五字輪三摩地也 。 所謂 。 諸法空 。 與無自性 。 相應故者 。 是金剛界曼荼羅中 。 金剛利菩薩三摩地 。 諸法無相 。 與無相性 。 相應故者 。 是降三世曼荼羅 。 忿怒金剛利三摩地 。 諸法無願 。 與無願 。 相應故者 。 是遍調伏曼荼羅中 。 蓮華利菩薩三摩地 。 諸法光明 。 般若波羅蜜多 。 清淨故者 。 一切義成就 。 曼荼羅中 。 寶利菩薩三摩地 。

修瑜伽者 。 成就般若波羅蜜多 。 應立曼荼羅 。 曼荼羅者 。 布列八曼荼羅形 。 於中央 。 畫文殊師利童子形 。 四方 。 安四佛 。 以虛空智劍 。 各繫四佛臂上 。 其四隅 。 置四種般若波羅蜜印 。 外四隅 。 安外四供養 。 四門 。 安四種契印 。 東門 。 畫劍 。 南門 。 畫鑠底 。 西門 。 鉢 。 北門 。 梵甲 。 或時瑜伽師 。 坐於曼荼羅中 。 作本尊瑜伽 。 運心布列聖眾 。 以四字明召請 。 誦一字明 。 則誦四種般若理趣 。 與心相應 。 遍周法界 。 周而復始 。 乃至一月 。 或六月 。 一年 。 不久當得 。 無礙辯才 。 證得無量 。 三摩地門 。 文殊師利菩薩現前 。

時文殊師利童真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以自劍揮斫 。 一切如來已 。 說此般若波羅蜜多 。 最勝心者 。 一切有情 。 無始輪廻 。 與四種識 。 積集無量 。 虛妄煩惱 。 則為凡夫 。 在凡夫位 。 名為識 。 預聖流 。 至如來地 。 名為智 。 以四智菩提 。 對治四種妄識 。 妄識既除 。 則成熟法智 。 若妄執法 。 則成法執病 。 是故智增菩薩 。 用四種文殊師利 。 般若波羅蜜劍 。 斷四種成佛智 。 能取所取障礙 。 是故文殊師利 。 現揮斫四佛臂也 。

般若波羅蜜 。 最勝心者 。 菴字 。 菴字者 。 覺悟義 。 覺悟有四種 。 所謂 。 聲聞覺悟 。 緣覺覺悟 。 菩薩覺悟 。 如來覺悟 。 覺悟名句雖同 。 淺深有異 。 自利利他 。 資糧小大不同 。 以四種覺悟 。 總攝一切 。 世間出世間 。 出世間上上 。 是故文殊師利 。 菩薩得法自在 。 故曰法王之子 。

時婆伽梵 。 一切如來 。 入大輪如來者 。 是纔發意菩薩 。 之異名也 。

復說入大輪 。 般若理趣 。 大輪者 。 是金剛界 。 大曼荼羅也 。

所謂 。 入金剛平等 。 則入一切 。 如來法輪者 。 由稱此般若理趣 。 金剛輪三摩地 。 則成入金剛界 。 屬金剛界 。 六種曼荼羅 。

入義平等 。 則入大菩薩輪者 。 由稱此般若理趣忿怒輪 。 則成入降三世 。 屬降三世 。 十種曼荼羅 。

入一切法平等 。 則入妙法輪者 。 由稱此般若理趣 。 蓮華輪三摩地 。 則成入遍調伏 。 屬遍調伏 。 六種曼荼羅者 。 大密微細法業 。 獻四一印 。 乃成六種壇 。

入一切業平等 。 則入一切事業輪 。 由稱此般若理趣 。 。 羯磨輪三摩地 。 則成入一切義成就 。 屬一切義成就 。 六種曼荼羅 。 是纔發心轉法輪大菩薩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轉金剛輪 。 說一切金剛 。 三昧耶心者 。 如前句義中說 。 金剛輪菩薩 。 大智印形狀 。 金剛三昧耶心者 。 吽字是也 。

吽字 。 具四輪義 。 若修金剛輪菩薩三摩地 。 應建立曼荼羅 。 畫八輻輪形 。 當輪臍中 。 畫金剛輪菩薩 。 於八輻間 。 畫八大菩薩 。 如前布列 。 八輪外四隅 。 畫四波羅蜜菩薩 。 內院四隅 。 安四內供養 。 外四隅 。 安四外供養 。 內隔四門 。 安四菩薩 。 東門 。 金剛薩埵菩薩 。 南門 。 降三世金剛 。 西門 。 觀自在菩薩 。 北門 。 虛空藏 。 瑜伽者 。 破三昧耶 。 或阿闍梨 。 非法失師位 。 由建立此輪壇 。 則復本阿闍梨位 。 修一切三摩地真言 。 速得成就 。 若引弟子入 。 若自身入 。 則成入一切世間 。 出世間曼荼羅 。 或時瑜伽阿闍梨 。 自坐壇中 。 運心布列諸聖眾 。 以四字明請聖眾 。 則誦一字真言 。 次誦四種輪 。 般若理趣 。 運心遍周法界 。 不久當得 。 如毘盧遮那佛 。 轉輪法王 。

時婆伽梵 。 一切如來 。 種種供養藏 。 廣大儀式如來者 。 是虛空庫菩薩 。 之異名也 。

復說一切供養 。 最勝出生 。 般若理趣 。 所謂 。 發菩提心 。 則為於諸如來 。 廣大供養者 。 此是金剛嬉戲菩薩三摩地 。 菩提心義 。 一切如來 。 以菩提心 。 為成佛增上緣 。 於菩提心法園樂 。 與智波羅蜜自娛 。 救濟一切眾生 。 則為於諸如來 。 廣大供養也者 。 此是金剛鬘菩薩三摩地 。 由淨信心 。 入於佛法大海 。 得七寶如意寶鬘 。 濟拔一切有情 。 滿一切所求希願 。 令一切有情 。 受諸戒品 。 以自莊嚴 。 受持妙典 。 則為於諸如來 。 廣大供養者 。 此是金剛歌菩薩三摩地 。 由此三摩地 。 於佛集會中 。 能問答一切大乘 。 甚深般若波羅蜜也 。 於般若波羅蜜多 。 受持讀誦 。 自書 。 教他書 。 思惟修習 。 種種供養 。 則為於諸如來 。 廣大供養者 。 此是金剛舞供養菩薩三摩地 。 由大精進 。 以金剛毘首羯磨解脫智 。 遍遊無邊世界 。 於諸佛前 。 以廣大供養 。 請說一切佛法 。 般若波羅蜜等 。 諸修多羅 。 以十種法行 。 頓積集福德 。 智慧二種資糧 。 獲得三種身 。

此菩薩 。 主一切供養門 。 供養門者 。 有多種 。 依蘇悉地教 。 有五種供養 。 又有二十種供養 。 於瑜伽教中 。 有四種供養 。 所謂 。 菩提心供養 。 資糧供養 。 法供養 。 羯磨供養 。 如前四種 。 理趣門是 。

又有五種 。 祕密供養 。 又有八種供養 。 又有十六種 。 大供養 。 又有十七六種 。 雜供養 。 乃至一切供養 。 悉皆攝入 。 虛空庫菩薩 。 供養儀軌中 。 若修行者 。 欲求成就 。 虛空庫菩薩者 。 應建立曼荼羅 。 中央 。 畫虛空庫菩薩 。 右手持羯磨杵 。 左手作金剛拳 。 按於左胯 。 半跏坐月輪中 。 八大菩薩圍遶 。 內外四隅 。 安八供養 。 四門應置四種寶 。 東門置銀 。 南門置金 。 西門置摩尼寶 。 北門置真珠 。 或時修行者 。 坐曼荼羅中 。 自作本尊瑜伽觀 。 以聖眾圍遶 。 以四字明召請 。 持一字真言 。 則誦四種般若理趣 。 運心遍法界 。 周而復始 。 乃至三摩地現前 。 若自入 。 令他入 。 此曼荼羅 。 然後受持 。 一字真言 。 或加香花等 。 種種供養具 。 若能運心 。 供養佛菩薩 。 則供養具 。 遍周法界 。 一一佛菩薩前 。 成廣大供養 。

時虛空庫大菩薩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說此一切事業 。 不空三昧耶 。

一切金剛心者 。 如前已釋 。 心真言者 。 唵字是也 。

唵字 。 三身義 。 亦名無見頂上義 。 亦名本不生義 。 亦是如來 。 毫相功德義 。

時薄伽梵者 。 如前所釋 。 能調伏持智拳如來 。 摧一切魔菩薩之異名也 。

或說一切調伏智藏 。 般若理趣 。 所謂 。 一切有情平等故 。 忿怒平等者 。 是金剛降三世三摩地 。 由此定調伏 。 他化自在魔王 。 受化引入佛道 。 一切有情調伏故 。 忿怒調伏 。 此是寶部中 。 寶金剛忿怒三摩地 。 由此定能調伏 。 摩醯首羅 。 受化入於佛道也 。

一切有情法性故 。 忿怒法性者 。 此是蓮華部中 。 馬頭忿怒觀自在三摩地 。 由此定調伏梵天 。 受化入於佛道 。 一切有情 。 金剛性故 。 忿怒金剛性者 。 此是羯磨部中 。 羯磨三摩地 。 由此定調伏那羅延 。 受化令入佛道也 。

何以故 。 一切有情調伏 。 即為菩提者 。 本是慈氏菩薩 。 由此菩薩 。 內入慈定 。 深矜愍難調諸天 。 外示威猛 。 令得受化 。 引入菩提 。

時摧一切魔大菩薩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熙怡微笑 。 以金剛藥叉形 。 持金剛牙 。 恐怖一切如來者 。 一切外道諸天 。 悉具如來藏 。 是未來佛 。 令捨邪歸正故 。 名恐怖一切如來 。 如來者 。 離五怖 。 得四無所畏 。 無能怖者也 。 今所恐怖 。 非在果位如來 。 乃在因位也 。

以說金剛忿怒 。 大笑心者 。 此是金剛藥叉菩薩 。 大智印也 。 郝字具四義 。 一切法 。 本不生義 。 因義 。 二種我義 。 由迷一切法 。 本不生理 。 為一切煩惱因 。 煩惱因起二種我 。 所謂 。 人我 。 法我 。 是故一切 。 外道諸天 。 執我執法 。 令彼調伏 。 入金剛藥叉三摩地 。 即思此菩薩 。 一字心真言 。 入一切法 。 本不生門 。 則離一切煩惱因 。 煩惱既離 。 即證二種無我 。 人空法空 。 則顯真如 。 恒沙功德 。 即超越三界 。 九地妄心所起 。 諸惑雜染 。 是故名為 。 摧一切魔大菩薩也 。

若瑜伽者 。 欲降伏一切世間 。 出世間魔怨 。 應建立金剛藥叉曼荼羅 。 中央 。 畫摧一切魔菩薩 。 前安魔王天主 。 右安魔醯首羅 。 後安梵天 。 左安那羅延天 。 內四隅應置 。 四部中牙印 。 外四隅 。 安四外供養 。 四門應置 。 四種印契 。 東門 。 畫三股忿怒杵 。 南門 。 畫金剛寶 。 光焰熾盛 。 西門 。 畫金剛蓮華具光明 。 北門 。 畫羯磨金剛光明遍流 。 建立此壇已 。 自入 。 令他入 。 則離一切 。 怨敵惡人 。 所不能害 。 或時坐於輪中位 。 作本尊瑜伽 。 想聖眾圍遶 。 則誦四字明 。 召請聖眾 。 次誦一字明 。 誦四種般若理趣 。 起大慈心 。 於眾生界 。 運心遍法界 。 周而復始 。 由此三摩地修行 。 設三界中 。 一切有情盡為魔 。 雖作障難 。 不能傾動 。 修行者 。 所修一切世間 。 出世間悉地 。 皆得滿足 。

時婆伽梵 。 一切平等建立如來者 。 是普賢菩薩 。 之異名也 。

復說一切法三昧耶 。 最勝出生 。 般若理趣 。 所謂 。 一切平等性故 。 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者 。 是金剛部 。 大曼荼羅 。 由入此曼荼羅 。 能悟一切有情 。 皆有不壞金剛佛性 。 一切義利性故 。 般若波羅蜜多 。 義利性者 。 此是寶部曼荼羅 。 由入此曼荼羅 。 證得如虛空 。 真如恒河沙功德故 。 一切法性故 。 般若波羅蜜多法性者 。 此是蓮華部 。 大曼荼羅 。 由入此曼荼羅 。 證悟清淨法界 。 如蓮華 。 不染諸惑 。 一切事業性故 。 般若波羅蜜多 。 事業性者 。 即是羯磨部 。 大曼荼羅 。 由入此曼荼羅 。 獲得迅疾身口意 。 至於十方 。 一切世界佛集會 。 廣大供養也 。

應知是金剛手 。 入一切如來 。 菩薩三昧耶 。 加持三摩地 。 說一切不空三昧耶心者 。 如前釋 。 吽字義 。 如初品所釋 。 瑜伽者 。 為成就四種曼荼羅 。 教勅外金剛部 。 成辦一切 。 世間悉地故 。 應建立曼荼羅 。 其壇輪形三重 。 中輪 。 畫八輻 。 臍中先別 。 畫金剛手菩薩 。 安其臍中 。 八輻中畫 。 八大菩薩 。 各頭向外 。 又更一重 。 畫五類外 。 金剛部諸天 。 所謂 。 上界天王 。 那羅延等四種 。 又畫遊空 。 日天等四種 。 又畫住虛空四種 。 頻那夜迦 。 四方各配四門 。 又畫地居主藏等 。 四種天 。 又畫地中猪頭等四神 。 如上等 。 從東北隅 。 右旋布列令匝 。 頭皆向外 。 其第三重 。 如前五種 。 天之妃后 。 各配本天相對 。 此曼荼羅前 。 誦持一字心 。 兼修四種 。 般若理趣 。 運心遍法界 。 周而復始 。 不久身得 。 同降三世金剛 。 於臍輪中 。 移出金剛手菩薩 。 自居其內 。 想自身 。 作降三世金剛三摩地 。 結彼等五類教勅印 。 誦金剛手一字明 。 稱彼等天真言 。 相和誦 。 皆得使役 。 應成辦 。 所求皆遂 。

時婆伽梵如來者 。 是毘盧遮那佛也 。

復說一切有情 。 加持般若理趣 。 所謂 。 一切有情如來藏 。 以普賢菩薩 。 一切我故者 。 一切有情 。 不離大圓鏡智性 。 是故如來說 。 一切有情如來藏 。 以普賢菩薩 。 同一體也 。

一切有情金剛藏 。 以金剛藏灌頂故者 。 一切有情 。 不離平等性智性 。 是故如來 。 說一切有情金剛藏 。 金剛藏者 。 即虛空藏也 。 以金剛寶 。 獲得灌頂也 。

一切有情妙法藏 。 能轉一切語言故者 。 一切有情 。 不離妙觀察智性 。 是故如來說 。 一切有情妙法藏 。 妙法藏者 。 觀自在菩薩也 。 於佛大集會 。 能轉法輪也 。

一切有情羯磨藏 。 羯磨藏者 。 即毘首羯磨菩薩也 。

能作所作 。 性相應故者 。 一切有情 。 不離成所作智性 。 能作八相成道 。 所作三業化 。 令諸有情 。 調伏相應也 。

此四種智 。 即四大菩薩 。 現轉輪王是也 。

時外金剛部 。 欲重顯明此義故 。 作歡喜聲 。 說金剛自在自真實心者 。 外金剛部者 。 摩醯首羅等 。 二十五種類諸天也 。

心真言者 。 怛唎字 。 怛字真如義 。 真如有七種 。 所謂 。 流轉真如 。 實相真如 。 唯識真如 。 安立真如 。 邪行真如 。 清淨真如 。 正行真如 。

唎字塵垢義 。 塵垢者 。 五蓋義 。 能蓋覆真如 。 是故五趣輪廻 。 生死輪中 。 為對治彼等 。 難調諸天 。 建立五種解脫輪 。 毘盧遮那佛 。 為世間同類攝化 。 說摩醯首羅曼荼羅 。 中央 。 畫摩醯首羅 。 如來形 。 以八種天圍遶 。 四供養 。 四門各畫本形 。 若依世俗 。 是名外曼荼羅 。 若依勝義 。 則為普賢曼荼羅 。 以事顯於理故 。 即事即理 。 理事不相礙故 。 即凡即聖 。 性相同一真如也 。

爾時七母女天 。 頂禮佛足 。 獻奉鉤召攝入 。 能殺能成三昧耶 。 真實心者 。 七母女天者 。 是摩訶迦羅天眷屬也 。

獻奉鉤召者 。 以金剛鉤印 。 能召一切 。 兩足多足等 。 諸有情類 。 攝入者 。 以金剛索印 。 引入曼荼羅 。 及引入佛道 。 能殺者殺害 。 毀壞正法 。 損害多有情者 。 殺害不善心也 。

能成者 。 令修真言行 。 離世間障難 。 速得悉地也 。

三昧耶者 。 是彼天女本誓也 。

真實心者 。 毘欲字 。 是毘字 。 一切法三有不可得 。 欲字 。 一切乘 。 不可得 。 由三有情種種 。 愛樂勝解不同 。 是故如來 。 出興于世說五乘 。 所謂 。 天乘 。 梵乘 。 聲聞乘 。 緣覺乘 。 大乘 。

是故佛楞伽經中 。 伽他說 。

乃至心流轉 。
我說為諸乘 。
若心得轉依 。
無乘及乘者 。

此天等 。 亦有曼荼羅 。 中央 。 畫摩訶迦羅 。 以七母天圍遶 。 具如廣經所說 。 摩訶迦羅者 。 大時義 。

時為三世 。 無障礙義 。 者大 。 是毘盧遮那 。 法身無處不遍 。 七母天者 。 并梵天母 。 表八供養菩薩 。 以事顯理也 。

爾時麼度羯囉天 。 三兄弟等 。 親禮佛足 。 獻自心真言者 。 麼度羯囉 。 三兄弟是 。 梵王 。 那囉延 。 摩醯首羅 。 之異名也 。

薩 va 嚩字者 。 薩字 。 則一切法 。 平等如虛空 。 嚩字 。 一切法言 。 說不可得也 。

此天亦有曼荼羅 。 曼荼羅畫如弓形 。 三天次第而畫 。 軌儀法則 。 如廣經所說 。 為文繁 。 不復具引 。 此三天 。 表佛法中 。 三寶三身 。 佛寶者 。 是金剛薩埵 。 法寶者 。 觀自在菩薩 。 僧寶者 。 是虛空藏菩薩 。 此三者 。 皆從毘盧遮那 。 心菩提心中流出 。 亦名三法兄弟 。 以事顯理也 。

爾時四姊妹女天 。 獻自心真言者 。

其第一名 。 惹耶 。 第二名 。 微惹耶 。 第三 。 阿爾多 。 第四 。 阿波羅爾多 。

此四天 。 亦有曼荼羅 。 中央 。 畫都牟盧天 。 此天四姊妹之兄也 。

東西南北 。 各畫一天女 。 其軌則 。 如廣經所說 。 四姊妹者 。 表瑜伽中 。 四波羅蜜 。 所謂 。 常波羅蜜 。 樂波羅蜜 。 我波羅蜜 。 淨波羅蜜是也 。

都牟盧 。 表毘盧遮那佛 。 㟏字真言者 。 一切法因不可得 。 其真言中 。 帶莽字詮一切法 。 我不可得 。 即成實相 。 般若波羅蜜 。 若欲修此天法者 。 與此一字相應 。 亦契世間 。 出世間三摩地 。 威德自在 。 一切見者 。 皆得歡喜 。 所出言詞 。 所求一切 。 皆得從命 。

爾時婆伽梵 。 無量無邊究竟如來者 。 是毘盧遮那異名也 。

為欲加持此教 。 令究竟圓滿故者 。 此教者 。 指理趣般若教也 。

復說平等 。 金剛出生 。 般若理趣 。 所謂 。 般若波羅蜜多無量故 。 一切如來無量者 。 此顯金剛部中曼荼羅 。 皆具五部 。 一一聖眾 。 具無量曼荼羅 。 四印等 。 亦無量也 。

般若波羅蜜多無邊故 。 一切如來無邊者 。 顯寶部中 。 具五部曼荼羅 。 四印等 。 亦無邊也 。

一切法一性故 。 般若波羅蜜多一性 。 一性者 。 顯蓮華部中 。 具五部曼荼羅 。 四印等 。 同一清淨法界性也 。

一切法究竟故 。 般若波羅蜜多究竟者 。 顯羯磨部 。 具五部曼荼羅等四印 。 得至究竟 。 無住涅槃也 。

金剛手 。 若有聞此理趣 。 受持讀誦 。 思惟其義 。 彼於佛菩薩行 。 皆得究竟者 。 此中曼荼羅廣大 。 如一切教集 。 瑜伽經所說 。 薦福大和上 。 金泥瑜伽曼荼羅是也 。

所以不說 。 心真言者 。 彼教中 。 一一聖眾 。 各有一字心真言 。 不可具載 。 今略指方隅時 。 婆伽梵毘盧遮那 。 得一切祕密法性 。 無戲論如來者 。 後當說 。 五種祕密三摩地也 。

復說最勝 。 無初中後 。 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 。 金剛法性 。 般若理趣者 。 後當廣釋 。 所謂 。 菩薩摩訶薩 。 大欲最勝成就故 。 得大樂最勝成就者 。 此是欲金剛明妃菩薩三摩地也 。

菩薩摩訶薩 。 大樂最勝成就故 。 即得一切如來 。 大菩提最勝成就者 。 此是金剛髻梨吉羅明妃菩薩三摩地 。 菩薩摩訶薩 。 得一切如來 。 大菩提最勝成就故 。 即得一切如來 。 摧大力魔最勝成就者 。 此是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 。 金剛薩埵菩薩三摩地也 。

菩薩摩訶薩 。 得一切如來 。 摧大力魔最勝成就 。 故即得遍三界 。 自在主成就者 。 此是愛金剛明妃菩薩三摩地也 。

菩薩摩訶薩 。 得遍三界 。 自在主成就故 。 即得淨除無餘界 。 一切有情 。 住著沈淪 。 以大精進 。 常處生死 。 救攝一切 。 利益安樂 。 最勝究竟 。 皆悉成就者 。 此是金剛慢明妃菩薩三摩地 。 此五種三摩地 。 祕密中 。 最祕密 。 今說修行曼荼羅像 。 同一蓮華座 。 同一圓光 。 中央 。 畫金剛薩埵菩薩 。 右邊 。 畫二種明妃 。 各本形 。 左邊 。 亦畫二種 。 具如金泥曼荼羅像 。 東南隅是也 。

修行者 。 得阿闍梨灌頂 。 方可修此五祕密 。 所獲福利 。 文廣不可具說 。 得廣經者 。 自應尋見耳 。 菩薩勝慧者 。 乃至盡生死 。 恒作眾生利 。 而不取涅槃者 。 此是金剛薩埵菩薩三摩地 。 行願義 。 如上文應知耳 。 般若及方便 。 智度所加持 。 諸法及諸有 。 一切皆清淨者 。 此是慾金剛明妃菩薩三摩地 。 行般若波羅蜜義攝也 。

慾等調世間 。 令得淨除故 。 有頂及惡趣 。 調伏盡諸有者 。 此是金剛髻梨吉羅明妃三摩地 。 行大靜慮義攝也 。

如蓮體本淨 。 不為垢所染 。 諸慾性 。 亦然不染 。 離群生者 。 此是愛金剛明妃三摩地 。 行大悲所攝也 。

大慾得清淨 。 大安樂富饒 。 三界得自在 。 能作堅固利者 。 此是金剛慢明妃三摩地 。 行大精進所攝也 。

成無上菩提 。 要妙速疾法門 。 雖有多種 。 皆攝四種法 。 所謂大慧 。 是般若波羅蜜也 。

二大靜慮 。 是大三摩地也 。

三大悲 。 於生死苦 。 不疲倦 。 四大精進 。 濟拔無邊有情 。 令證金剛薩埵 。 是故現自在位 。 同一蓮華 。 同一圓光 。 體不異故 。 輔翼悲智 。 不染生死 。 不住涅槃 。 是故大慾得清淨 。 大安樂富饒 。 三界得自在 。 能作堅固利 。 則成金剛薩埵 。 毘盧遮那佛 。 大悲願行身也 。

金剛手等 。 乃至十六大菩薩生 。 得於如來執金剛位者 。 如前已釋可解 。 吽字 。 亦如前釋 。 五種善哉句 。 從金剛部配 。 乃至佛部 。 金剛修多羅者 。 指瑜伽教 。 金剛乘法也 。

餘句義歡喜信受 。 奉行者 。 囑累流通分也 。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卷下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