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祥平等祕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卷第四

宋契丹國師中天竺摩竭陀國 。 三藏法師慈賢譯

爾時世尊 。 作如是觀 。 說如是法 。 現如是神變已 。 會中復有 。 金剛手菩薩 。 從座而起 。 遶佛三匝 。 卻住一面 。 右膝著地 。 合掌恭敬 。 白佛言 。

世尊 。 我等聞如是法 。 見如是神變 。 學如是祕密法門 。 當有何果 。

爾時世尊 。 聞如是已 。 默而不答 。 世尊口中 。 放六色光 。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 一一光中 。 化無量佛 。

爾時金剛手菩薩 。 與諸眾會 。 皆見神變 。 咸生歡喜 。 恭敬禮拜 。 經須臾頃 。 其六色光 。 乃於世尊 。 頂門而入 。

金剛手菩薩 。 復白佛言 。

世尊 。 有何因緣 。 現如是光 。

世尊告曰 。

汝當諦聽 。 吾為汝說 。 汝若依此法門 。 而修行之 。 決成正覺 。 亦放是光 。 能現如是 。 大神變事 。 得果圓滿 。

金剛手 。 若將來世 。 國王大臣 。 長者居士 。 婆羅門等 。 若有國王 。 災難起時 。 依此大曼拏羅法 。 請具慈悲喜捨 。 五阿闍黎師 。 建此壇場 。

欲建壇場 。 先選殊勝 。 及自愛樂之地 。 或華園地 。 或左右水流之地 。 或郭外伽藍之地 。 或曠野平川之地 。 或山崖中平地 。 如隨處地之不淨 。 取盡不淨雜土 。 取河中淨沙 。 填其壇地 。 而作壇場 。

既選地已 。 阿闍黎師 。 加持生飯 。 先安土地 。 以淨細索 。 自方封量 。 隨壇主力 。 壇場大小 。 或四肘 。 八肘 。 十六肘 。 二十一肘 。

既封量已 。 阿闍黎等 。 著新淨衣 。 以金剛橛 。 四角釘之 。 先自於東南角 。 至東北角 。 以鍬各開 。 少許壇土 。 然可令淨人 。 自方下手 。 取土直至水際 。 或力不及 。 取至元土 。 然用四寶末㧲之 。 卻著河中淨土填之 。 以成其壇 。 握上淨人 。 並令沐浴 。 著新淨衣 。 食三白食 。 如力不及 。 淨飯亦得 。 至壇圓滿 。

其壇高一肘量 。 想半肘 。 在壇之下 。 壇高半肘 。 於半肘內 。 取二廷為高量 。 一廷為水池 。 然以淨土 。 及野田乳牛糞 。 相和埿壇 。 隨壇主力 。 以蓋殿堂 。 如力不及 。 草舍亦得 。 而開四門 。 門去其壇 。 相去四步 。 去壇二步 。 以為壇界 。 界內供養 。 界外二步 。 為行道處 。 然以乳牛野糞 。 淨水相和 。

淨箒掃壇已 。 於壇堂外八方 。 以淨塼石 。 埿八蓮臺 。 各安生飯一分 。 每日晨昏二時 。 換其生飯 。 上下二方 。 於本尊面前臺內 。 共置生飯三分 。 然於四門蓮臺外 。 各安護摩爐 。

其爐東圓 。 南三角 。 西以半月形 。 北用爐 。 四方各一阿闍黎 。 以護摩供養 。 如力不及 。 一二阿闍黎亦得 。 更或不及 。 一阿闍黎 。 於本尊前 。 蓮臺之外 。 面向本尊 。 運心普供養 。 壇場諸聖眾 。 輪王阿闍黎等 。

凡建大壇 。 開啟道場 。 預選白月吉日 。 二月八日 。 十三日十五日 。 阿闍黎等 。 並預結淨 。 香湯沐浴 。 上下新衣 。 食三白食 。 阿闍黎等 。 以自右手肘 。 量其肘量 。 肘至忍峯 。 餘橫四指 。 為一肘量 。

夫為壇法 。 有三重界 。 四肘量壇 。 內一重界 。 方二肘量 。 第二第三 。 各一肘量 。 八肘量壇 。 內方四肘 。 第二第三 。 各二肘量 。 十六肘量壇 。 內方八肘 。 第二第三 。 各四肘量 。 二十一肘量壇 。 內方十肘量 。 第二第三 。 各五肘量 。 餘一肘量 。 第三界外 。 為二龍王 。 前外門左右而住 。 二龍尾各居 。 本尊後外門 。 尾相絞住 。

阿闍黎 。 無論大小壇 。 先用吉祥線 。 念本尊真言 。 加持一七遍 。 用朱砂染 。 據壇大小尊位拼量 。 用淨水洒壇尊位 。 各以手摩 。

次塗香 。 洒壇尊位 。 然布雜華 。 亦想種智 。 次用六彩色末 。 㧲內院六佛位 。 東青南黃色 。 西紅北綠色 。 中白紫二色 。 再以塗香洒 。 更用七寶末 。 㧲壇內外諸尊位 。

復布雜華 。 燒香供養 。 五阿闍黎 。 各於隨門 。 每日寅午昏三時 。 課誦供養 。 供養飯一十分 。 如前蓮臺供養 。 佛飯五分 。 預供養一月 。 如力不及 。 量時多少 。 隨分供養 。 預算吉日 。 開於粉壇 。 先於內院中 。 安佛舍利塔 。

東釋迦牟尼如來 。 左羽仰於心 。 微曲於方指 。 右羽竪右嬭 。 微曲於戒指 。 名為最勝印 。 南毘盧遮那佛 。 西無量壽佛 。 北阿閦佛 。 此四佛及舍利 。 居壇內院 。 次第粉布 。

復有八菩薩 。 觀自在菩薩 。 妙吉祥菩薩 。 金剛手菩薩 。 虛空藏菩薩 。 大悲菩薩 。 地藏菩薩 。 金剛薩埵菩薩 。 彌勒菩薩 。 此八菩薩 。 次第粉布 。 居內院四門外 。 佛前左右而坐 。

復有四天女 。 預排生飯四分 。 以六彩色㧲之 。 念普請四大天女真言 。 加持一七遍 。 法語天女 。 主寶天女 。 吉祥天女 。 降魔天女 。

此四天女 。 次第粉居 。 第二院內 。 四隅而坐 。

法語天女 。 左手捧經 。 右羽執華 。

主寶天女 。 左手擎寶器 。 右羽如施寶 。

吉祥天女 。 左手捧寶瓶 。 右羽把筆勢 。 如畫吉祥相 。

降魔天女 。 左手擎果實 。 右手執金剛輪 。 微齧於下脣 。 斜目視果實 。

粉是相已 。 壇場主 。 供養四天女 。 法語天女 。 求智慧 。 主寶天女 。 求富貴 。 吉祥天女 。 求隨願 。 降魔天女 。 求無障 。

五阿闍梨 。 各遙想壇 。 以水洒之 。 及洒塗香 。 散華燒香 。 各於本尊 。 而申供養 。 課誦加持 。 滿一晝夜 。 中門阿闍梨 。 令壇場主 。 香湯沐浴 。 著新白衣 。 入壇場內 。 燒香散華 。 懺悔發願 。 迴施壇場 。 所有功德 。 普霑一切有情 。 皆成佛道 。

然排五甘露水 。 四鐵末 。 七寶末 。 共一兩七分半 。 共盛一器 。 四門阿闍梨 。 各加持已 。 輪王阿闍梨 。 最後加持 。 以吉祥草攪之 。 與壇場主喫 。 方令親自然燈 。 燒香果實香湯 。

種種供養已 。 據內壇 。 及第二院尊位 。 然燈各一香爐 。 每門各排 。 佛左右菩薩飯 。 三分供養 。 每隅生飯 。 一分供養天女 。 滿一晝夜已 。

次粉月輪形 。 次日輪形 。 次金剛輪形 。 隨壇大小 。 現羯磨半杵形 。 次粉隨壇大小 。 現雜色蓮華葉形 。 次粉隨壇大小 。 現寶輪形 。 如紅光焰 。 次第三重界 。 自方四面 。 各開一門 。 其界上粉 。 諸𤳖彩色 。 想如雜寶樓閣 。

然輪王阿闍梨 。 教誨壇場主 。

汝唯生歡喜 。 莫生輕慢 。 所有財寶 。 盡心捨施 。 勿生慳悋 。 供養壇場聖眾 。

次壇四隅 。 粉四天王 。

東南 。 延壽天王 。 左手執螺 。 右羽把劍 。 戴冠被甲 。 坐寶山 。 收左足垂右足 。

西南隅 。 護命天王 。 左手按寶瓶 。 右羽把鉞斧 。 戴冠被甲 。 坐寶山 。

西北隅 。 吉祥天王 。 左手扶童子 。 右手把劍 。 戴冠被甲 。 坐寶山 。 收左足 。 垂右足 。

東北隅 。 富貴天王 。 右手掌佛塔 。 先粉一寶匣 。 內見雜寶 。 安右手 。 下右手 。 以寶垂手施勢 。

然東門內 。 粉金剛王大天 。 西門內 。 粉黑大天 。 南門內 。 粉大自在天 。 北門內 。 粉大大天 。

金剛王大天 。 右手降金剛杵 。 左手按左腿 。 一面三眼 。 青白色 。 坐收左足 。 垂右足 。

黑大天 。 右手執三銛戟 。 左手按左腿 。 一面三眼 。 黑色 。 坐收左足 。 垂右足 。

大自在天 。 右手執奢刀 。 橫於左手 。 一面三眼 。 金黃色 。 坐收左足 。 垂右足 。

大大天 。 一面三眼 。 白色 。 右手以金剛杖 。 頭刺地 。 根搭右髆上 。 左手按左腿 。 坐 。 收左足 。 垂右足 。

然用金瓶九隻 。 內院中心安一 。 四隅各一 。 內院四門 。 界上各一 。 瓶內所用 。 諸物色等 。 及各加持 。 如經所說 。 各安白傘蓋 。 及各時華蓮華等 。 各安瓶衣一對 。

第三界內 。 如法畫粉 。 想如寶樓閣 。 四隅各粉寶樹 。 界外粉海水 。 水內畫粉 。 八大龍王 。 次有地位 。 粉七金山 。 大壇粉已 。 再排佛飯 。 及菩薩飯 。 與佛同等 。 餘諸天位 。 各排生飯 。 鈴杵八副 。

於第三院界外 。 四門四隅 。 各安一副 。 塗香合子 。 隨鈴杵各一 。 香爐八隻 。 閼伽瓶八隻 。 亦隨鈴杵 。 安置其閼伽瓶 。 各衣一對 。 復用淨瓶八隻 。 各盛淨水 。 亦安四門四隅 。 然合三十二種燒香 。 然八酥燈 。 各安四門四隅 。 然排六十四串貫華 。 每一串線 。 一肘半量 。

復用五色線 。 闌裹大壇 。 用前貫華 。 分布線上 。 四門左右及四隅 。 安置以乳牛野糞 。 於壇場海水外 。 據壇上隨方尊位 。 以乳牛糞 。 塗成小壇 。 用水淨之 。 次以塗香灑然散時華 。 想供養壇上 。 隨方聖眾 。

請壇主所有供養 。 香燈果實 。 並於小壇所 。 各申供養 。 寅時沙糖 。 酥乳酪粥等 。 每面各用十六淨器 。 盛上件物等供養 。 齋時以粳米飯 。 歡喜團等 。 八十味飯 。 亦每面 。 各用十六淨器 。 盛上件物等 。 少許以十淨器盛之 。

四方四隅 。 上下十方供養 。 然以瓦坏椀二隻 。 先以黑鹽 。 盛一隻內 。 次樺皮上 。 書五佛種智字 。

求一切事成 。 書毘盧佛種智字 。 求長壽 。 書阿閦佛種智字 。 求富貴 。 書寶生佛種智字 。 求智慧 。 書無量壽佛種智字 。 求降伏 。 書不空佛種智字 。

於種智字內 。 書壇場主小名 。 書已 。 安黑盤內 。 以紅鹽覆 。 次一隻合鹽椀上 。 以紅線上下 。 絞二十一 。 匝白手帕子蓋已 。 用淨水灑 。

次塗香淨 。 以雜華散 。 燒潤乳香 。 而申供養 。 輪王阿闍梨 。 於本尊前 。 左手掌坏椀 。 右手搯數珠 。 昏時 。 念普請八大天真言 。 加持一萬遍 。

或一晝夜 。 置壇中心舍利塔 。 所安置其椀 。 亦看壇主 。 求事安置 。 至散道場 。 後阿闍梨解椀線 。

當解之時 。 想拔弟子 。 出於六道輪迴 。 鹽與弟子喫 。 或水內 。 置少許 。 洗弟子手面 。 弟子當洗之時 。 自想洗六塵煩惱 。 或不解其椀別 。 安功德堂內 。 恒常供養 。 寅午二時 。 燒檀香等 。 供養壇場聖眾 。

夫為供養 。 先佛 。 次菩薩 。 後一切天龍八部 。 四大天王 。 四大天等 。 常以生飯 。 供養五阿闍梨 。 各想自身 。 為隨方佛勅 。 天龍八部 。 受道場主 。 種種供養 。 阿闍梨等 。

粉壇成已 。 每日四時 。 想往上方 。 請佛菩薩 。 及大天等 。 入粉成壇 。 依位而坐 。 如力不及 。 每日三時供養 。 開道場已 。 至散道場 。 如或來日散 。 今日早晨 。 五阿闍梨 。 共於壇西 。 面向東坐 。 輪王於中坐 。 蓮華阿闍梨南坐 。 寶阿闍梨 。 次南坐 。 金剛阿闍梨 。 於輪王北坐 。 羯磨阿闍梨 。 次北坐 。

五阿闍梨 。 各念隨方佛真言 。 一萬遍 。 菩薩真言 。 一千遍 。 口誦真言 。 心專想佛菩薩 。 身光赫奕 。

既課誦已 。 阿闍梨等 。 各隨方坐 。 振鈴課誦獻 。 諸供養已 。 然各入觀 。 想與道場主懺悔 。 勸請隨喜 。 迴向發願 。

其阿闍梨等 。 在於觀中 。 或身森然 。 或身汗出 。 或於夢中 。 見吉祥事 。 或於空中 。 讚歎吉祥事 。 或道場主 。 自有上事 。 皆是大吉祥也 。 然可出觀同前 。 與道場主 。 懺悔發願等 。 及申供養 。 不圓滿事 。 課誦誤錯 。

各於壇前 。 為壇場主懺悔 。 求吉祥事 。 至五更後 。 阿闍梨等 。 及道場主 。 各自沐浴 。 及盥漱已 。 與道場主 。 布置灌頂 。 道場主且令 。 別淨室中立 。 西門阿闍梨 。 令道場主 。 發菩提心 。 行慈悲喜捨 。 授三昧耶法 。 種種教誨 。

問道場主云 。

上來之事 。 汝能持不 。

寶生阿闍梨 。 與弟子 。 繫夾羅繒帛 。 引弟子 。 東門拜 。 次南西北禮已 。 東門禮中方 。 及燒香已 。 令弟子 。 開金剛合掌 。 如捧物勢 。 內捧時華 。 令往壇上擲之 。 隨華認尊 。

認已 。 金剛阿闍梨 。 教誨弟子 。 心不貢高 。 及不為未入 。 壇場人說 。 說者獲金剛罪 。 金剛阿闍梨 。 與解繒帛已 。 寶阿闍梨 。 引弟子往南門 。 令右膝著地 。 胡跪合掌 。 弟子面向於壇 。 阿闍梨背壇而立 。

阿闍梨想自身 。 為寶生本尊 。 以菩薩瓶灌頂 。 或以商佉水灌頂已 。 羯磨阿闍梨引弟子 。 遶壇七匝 。 五門禮拜 。 燒香飲食 。 種種供養 。 然以種種 。 施利獻壇場聖眾 。 及諸天等 。 五阿闍梨 。 施財任力 。 多少勿量價利 。

羯磨阿闍梨 。 令弟子 。 於北門 。 面向壇 。 右膝著地 。 胡跪合掌 。 阿闍梨背壇而立 。 以杵 。 指弟子身頂 。 如經所說 。

想諸佛聖賢 。 種智字已 。 最後指弟子心 。 自念本尊 。 真言三遍 。 以金剛杵 。 橫弟子合掌手 。 以弟子禪智捻之 。 阿闍梨以忍指 。 安弟子 。 合掌手心 。 餘四度 。 執弟子合掌手八峯 。 左羽振鈴 。 念五佛讚 。

阿闍梨 。 自與貫華 。 生飯一分 。 安弟子面前 。 所排香華燈塗 。 種種供養 。 阿闍梨自與帶冠 。 及前所排物等 。 供養弟子 。 師自執鏡 。

於弟子面前 。 令弟子覷鏡已 。 蓮華阿闍梨云 。

弟子見鏡中 。 自己影像 。 須想自身 。 當灌頂時 。 無常之身 。 如獲常身 。 想同佛身 。

語已 。 弟子即起 。 蓮華阿闍梨 。 令弟子 。 念所認本尊真言 。 或常持誦 。 或六月已 。 或弟子廣求教法 。 隨意與之 。

齋時飯已 。 蓮華阿闍梨 。 與弟子 。 說上來所授教法 。 至昏時 。 五阿闍梨 。 共排生飯十分 。 各於隨門 。 加持供養 。 輪王阿闍梨 。 加持供養 。 上下二方已 。 道場主 。 排五童男五童女 。 五金鞍轡馬全五乳牛 。 並施五門聖眾 。 每門施無稅地 。 并苗各四畝稻 。 大小麥等 。 餘苗不得 。 五床五褥 。 新衣五對 。 鞋五緉五護摩子 。 鈴杵五副綾羅雜經 。 金銀七寶等 。 並施五阿闍梨前 。

其阿闍梨等 。 各背壇而坐 。 各自想身 。 為隨門本尊 。 受弟子施利 。 施利物等 。 各置阿闍梨足邊 。 弟子燒香 。 先東門禮阿闍梨 。

禮已 。 師自右手 。 接弟子右手 。 引往南門 。 阿闍梨處 。 禮已 。 東門師引已 。 依本位而坐 。 下皆准此 。 引至北門禮已 。 北門阿闍梨 。 以自右手 。 接弟子右手 。 往東門禮中方 。 阿闍梨已 。 令弟子 。 東門右膝著地 。 合掌而坐 。

五阿闍梨 。 共在東門 。 隨方而立 。 自執隨方瓶 。 弟子在中 。 五阿闍梨 。 各想身在隨方 。 念奉送聖眾 。 真言三遍已 。

羯磨阿闍梨云 。

弟子須自想身 。 居壇中心而坐 。

想壇如殿閣 。 五阿闍梨 。 亦自想 。 奉送聖眾 。 居空一拍手聲 。 已來而住 。 五師各自執 。 隨方瓶齊 。 灌弟子頂 。 中方師瓶 。 灌弟子頂 。 口令弟子飲之 。

羯磨師云 。

五師灌弟子頂 。 弟子想為五佛灌頂 。 五師當灌頂時 。 各想自身 。 如前空中五佛 。

灌弟子頂已 。 令弟子起 。 從東門拜壇場 。 每拜已 。 隨門阿闍梨 。 各捻壇上彩色末 。 與弟子摩頂 。 及與弟子 。 自喫少許 。

隨門師云 。

弟子自想身 。 為隨方佛身 。

至北門拜 。 再至東門 。 拜中方已 。 然謝五阿闍梨 。 後五師同聚壇彩色 。 於中方白傘蓋下 。 想為塔形 。

聚彩色時 。 五師各想 。 如成佛塔 。 聚已 。 五師隨方 。 各隨分香華供養已 。 任意經行 。 至來日以彩色 。 安淨物中 。 結綵樓置在內 。 令淨人沐浴 。 著新衣舁 。 廣排威儀 。 幢旛螺鈸 。 音樂前引 。 後五阿闍梨 。 及道場主 。 同送壇 。 粉於河潬中 。 造佛塔形 。 而開四門 。

每門作隨方佛 。 中門想成佛形 。 五師各於隨門 。 廣作種種 。 法事供養 。 滿一晝夜 。 三時課誦 。 及燒護摩供養 。 五師為弟子 。 及眷屬等 。 發願懺悔 。 迴施功德 。 普霑一切眾生 。 同成佛道 。

既迴施已 。 弟子送五阿闍梨 。 歸於精舍 。 至三日後 。 五師再令弟子 。 於壇場處辦 。 隨分供養 。 以乳牛糞 。 而成小壇 。 上安鈔鑼 。 中安舍利塔 。 以一淨物 。 擡塔令高 。

次以河水 。 置鈔鑼中 。 當下水時 。 五師各想 。 沐浴五佛 。 然四方各排 。 佛飯一分 。 生飯一分 。 東方二分 。 燈各一盞 。 香爐各一 。 五阿闍梨 。 各擲時華 。 一百八遍 。 置鈔鑼中 。

輪王阿闍梨 。 以鐵匙子 。 獻於乳飯 。 遍數臨時 。 亦置水中 。 想安佛口內 。 五師各振鈴 。 種種法事供養已 。 生飯棄淨處 。 佛飯賜貧士 。 鈔鑼內所有 。 供養物等 。 來晨送於河中 。 至第七日 。 五師再辦 。 隨分供養 。 加持及祭土地已 。 五師自去壇埿皮 。 送於河中 。 其壇上土 。 道壇主 。 令淨人 。 送於淨處 。

爾時釋迦牟尼佛 。 說是壇場 。 祕密法已 。 告金剛手菩薩曰 。

若有國王大臣 。 長者居士 。 婆羅門等 。 及諸四眾 。 依法建此壇場 。 受大灌頂 。 行如是法者 。 是真法王之子 。

此諸人等 。 所有曩劫 。 五無間罪 。 十不善業 。 一切重罪 。 皆得消滅 。 國有災難 。 亦自殄滅 。

譬如積薪 。 萬束難消 。 一星之火 。 十波羅蜜 。 皆得圓滿 。 決定無疑 。 所獲利益 。 難可具宣 。

此法王子等 。 諸佛如來 。 皆共讚歎 。 此人不久 。 決成正覺 。 命終之後 。 生於西方 。 極樂世界 。 得見無量壽佛 。 聞不退法 。 與佛同等 。

若復有人 。 以壇場內 。 加持之水 。 霑洒人等 。 依師教誨 。 行如是法 。 命終之後 。 十方淨土 。 隨意受生 。

若復有人 。 建此妙吉祥壇 。 依師灌頂 。 教誨加持 。 纔行是法 。 此人現世 。 天龍八部 。 恒來擁衛 。 無不宗奉 。 四大天王 。 亦來擁衛 。 如護諸佛 。

此諸行人 。 遊履之處 。 四大天王 。 及諸眷屬臣從 。 預布天衣 。 而為履踐 。 常與行人 。 以為給使 。 此諸行人 。 起大悲心 。 未願成佛 。 且願於當來 。 世作大輪王 。 擁護佛法 。 常行十善 。 利益眾生 。 成願作大小國王身 。 恒以正法化人 。 亦願作大法師 。 開人耳目 。 轉大法輪 。 出利眾生 。 所願樂者 。 悉皆滿足 。

爾時世尊 。 復告金剛手菩薩 。

我說是法 。 非吾所宣 。 乃是過去諸佛 。 同共宣說 。 莫生疑難 。

若復有人 。 求如是法 。 聽聞受持者 。 先建妙吉祥壇 。 一一諸佛前 。 及壇場聖眾 。 各生殷重心 。 各辦諸供養 。 受大灌頂已 。 而得聽受持 。 所作利益事 。 乃至極少分 。 並迴施眾生 。 願成無上果 。

若復有人 。 不依師教誨 。 不建此道場 。 不受大灌頂 。 終勿令見聞 。 亦勿得入壇場 。

若復有人 。 竊盜聽是法 。 廣招無量罪 。

若復有人 。 受是法已 。 以二手 。 捧傳教師右足 。 安自頂上 。

傳教師曰 。

汝自今後 。 觀一切眾生 。 常起大悲心 。 長者為父母想 。 小者作弟妹想 。 所有一切 。 香華燈塗 。 諸供養物 。 運心供養 。 壇場聖眾 。 及供養一切眾生 。 與供養佛 。 勿得有異 。 悉皆平等 。

乃至異類 。 先想諸佛 。 在異類身 。 有白傘蓋上 。 有寶樓閣 。 及想沐浴佛 。 浴佛甘露水 。 返浴於異類 。 承此諸功德 。 悉得離輪迴 。 皆獲佛種子 。

若有於此法 。 心生疑慢者 。 勿得為宣傳 。 若有於此法 。 不惜於身命 。 乃至殷重心 。 志求於此法 。 傳教阿闍梨 。 勿生悋法心 。

妙吉祥平等祕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卷第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