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卷第十一

圓瑛大師著(

癸二兼示阿難 。 分二子初阿難躡佛語 。 而執因緣二如來拂深情而責執吝 。

即時阿難 。 在大眾中 。 頂禮佛足 。 起立白佛 。

世尊現說 。 殺盜婬業 。 三緣斷故 。 三因不生 。 心中達多 。 狂性自歇 。 歇即菩提 。 不從人得 。

前四句經家敘儀 。 世尊下 。 阿難略牒佛語 。 現說殺盜婬業 。 此牒業果相續之文 。 以三貪為本 。 生死不了 。 則攝世界 。 眾生在內 。 究三種生續之因 。 因於無明 。 滿慈求索妄因 。 意擬修斷 。 佛示無因 。 何勞肯綮 。 即教以圓頓 。 下手工夫 。 但不隨妄心分別 。 世間 。 業果 。 眾生 。 三種能緣之心不起 。 即是三緣頓斷 。 遍計執性既空 。 依他起性 。 亦不可得 。 現行不熏 。 種子不發 。 故三因亦復不生 。 心中達多 。 狂性自歇者 。

由因緣俱斷之故 。 而心中無明狂性 。 自然歇息 。 前從真起妄 。 則無明忽生 。 生本不曾生 。 今返妄歸真 。 無明頓歇 。 歇亦無所歇 。 以無明本空故 。 又無明實性即佛性 。 故曰歇即菩提 。 妄空真露 。 乃現出本有家珍 。 不從人得也 。

斯則因緣 。 皎然明白 。 云何如來 。 頓棄因緣 。

上二句 。 因聞佛對阿難 。 累排因緣 。 對滿慈常說因緣 。 前云以是因緣 。 世界相續 。 以是因緣 。 眾生相續 。 以是因緣 。 業果相續 。 今又言三緣斷故 。 三因不生 。 阿難重執因緣 。 故曰 。

斯此也則因緣 。 皎然即明白也明白 。

下二句疑佛自語相違 。 上言識迷無因 。 妄無所依 。 又言歇即菩提 。 何勞修證 。 云何如來 。 既說因緣 。 又頓棄因緣耶 。 此阿難第三次疑因緣也 。 第一於顯見超情科中 。 疑見性不由因緣 。 第二於圓彰七大科前 。 疑萬法不由因緣 。 今第三疑證果成道 。 有果必定有因 。 何以亦不屬因緣 。 佛既久排因緣 。 而語中又帶因緣 。 此是致疑之端也 。

我從因緣 。 心得開悟 。 世尊 。 此義何獨 。 我等年少 。 有學聲聞 。 今此會中 。 大目犍連 。 及舍利弗 。 須菩提等 。 後老梵志 。 聞佛因緣 。 發心開悟 。 得成無漏 。

此敘昔教因緣之益 。 我阿難實從 。 因緣之法 。 心得開悟 。 而入見道位 。 得成初果 。 世尊 。 此因緣之義 。 乃屬正理 。 能令眾生 。 返邪歸正 。 何獨我等年少 。 有學之人 。 聞佛因緣 。 聲教而得益 。 今此會中上首 。 大採菽氏 。 及鶖子 。 空生等 。 諸長老皆從因緣 。 而得道果 。 從老梵志 。

別約舍利 。 目連 。 先事沙然梵志學道 。 為上首弟子 。 沙然歿世之後 。 由聞因緣之教 。 發明心地 。 反邪歸正 。 從佛出家 。 開悟四諦法門 。 依之斷見思惑 。 得成無漏道 。 即阿羅漢所證之道 。 無欲漏 。 有漏 。 無明漏 。 三漏俱盡 。 得出三界 。 得證無生 。 則因緣之教 。 能令返邪歸正 。 了生脫死 。 超凡入聖 。 豈不大有益乎 。

今說菩提 。 不從因緣 。 則王舍城 。 拘舍梨等 。 所說自然 。 成第一義 。 唯垂大悲 。 開發迷悶 。

此敘今教 。 頓棄因緣 。 不唯有背自宗 。 兼恐反濫邪教 。 今說 。 即指現今所說 。 無明無因 。 其體本空 。 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 。 何藉劬勞修證 。 皆頓棄因緣也 。 若是則王舍城 。 拘舍梨外道等 。 所說八萬劫後 。 自然成道 。 猶如縷丸 。 極處停止 。 不假修證者 。 翻成為第一義諦矣 。 即使如來今教 。 不落因緣一邊 。 亦墮自然一邊 。 如何得成中道了義 。 無戲論法 。 心實迷悶 。 惟願大悲 。 開示發明 。 掃蕩我迷雲悶霧 。 令得朗耀性天也 。

初阿難躡佛語 。 而執因緣竟 。

子二如來拂深情而責執吝分六丑初就喻拂情伸意二迭拂諸情令盡三直斥耽著戲論四現証戲論無功五正勸勤修無漏六更舉劣機激責 。

佛告阿難 。

即如城中 。 演若達多 。 狂性因緣 。 若得除滅 。 則不狂性 。 自然而出 。 因緣自然 。 理窮如是 。

即如 。 乃即就前喻 。 以推阿難所執 。 因緣 。 自然之情 。 達多狂性 。 喻無明 。 以為能障菩提之因緣 。 若得除滅 。 合狂心若歇 。 不狂性 。 喻菩提 。 以狂性若得除滅 。 則不狂性 。 自然而出 。 合歇即菩提 。 在汝所謂因緣 。 自然之理 。 研窮起來 。 必定如是 。 汝實未知 。 我說三緣斷故 。 三因不生 。 狂性因緣 。 若得除滅 。 此本非因緣 。 又說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 。 此亦非自然 。 以下約頭狂雙拂 。 因緣 。 自然二計皆非 。

阿難 。 演若達多 。 頭本自然 。 本自其然 。 無然非自 。 何因緣故 。 怖頭狂走 。

此約頭拂自然 。 頭喻菩提之真 。 前二句標定 。 頭為自然 。 謂演若達多之頭 。 若本來是自然 。 三 。 四二句 。 本自其然 。 無然非自者 。

即是既本來自然 。 牒上句意 。 即應常時自然 。 無時而不自然也 。 末二句反難 。 以何因緣之故 。 忽怖無頭 。 而狂走覓頭耶 。 既然狂怖妄出 。 則頭不得謂為自然矣 。 法合 。 謂眾生真性 。 若本來自然 。 無有那一時 。 不是自然 。 何因緣故 。 復起無明 。 迷真逐妄 。 今欲返妄歸真耶 。 既有無明妄動 。 則真性不得謂之自然矣 。 此中破自然 。 只破自然 。 不是以因緣 。 對破自然 。 若對破則成矯亂 。 何因緣故句 。 則何故也 。

若自然頭 。 因緣故狂 。 何不自然 。 因緣故失 。

此約頭拂因緣 。 文中雖有自然 。 及狂字 。 但惟帶言而已 。 恐聞前喻 。 自然被破 。 轉計因緣 。 故獨約頭辨 。 以明非因緣也 。 若自然本有之頭 。 由照鏡因緣之故 。 狂怖無頭 。 下二句反難 。 何不以自然之頭 。 由照鏡因緣之故 。 遂真失耶 。 法合 。

謂本來真性 。 由必欲加明因緣 。 故起無明 。 何不以本來真性 。 由無明因緣故 。 而遂真失耶 。

本頭不失 。 狂怖妄出 。 曾無變易 。 何藉因緣 。

此結明非因緣 。 申其正義 。 以本有之頭 。 雖由照鏡因緣狂走 。 其頭依然不失 。 設有人 。 見達多之狂走 。

問云 。

何為狂走 。

答曰 。

我要覓頭 。

彼人以手 。 摩其頭曰 。

這是甚麼 。

達多始覺 。 頭還不失 。 狂怖無端妄出 。 既狂之時 。 頭原無失 。 歇狂之後 。 頭亦無得 。 而狂起狂歇 。 不關本頭之事 。 其頭非但無失 。 曾無絲毫變易 。 則何所藉因緣耶 。 法合 。

真性常住不失 。 無明忽然妄起 。 無明雖起 。 真性不變 。 妄起之時 。 雖迷不失 。 妄滅之後 。 雖證無得 。 妄起妄滅 。 與真性本不相干 。 則真性亦不屬因緣矣 。

本狂自然 。 本有狂怖 。 未狂之際 。 狂何所潛 。

此約狂拂自然 。 狂喻無明之妄 。 若謂本來狂是自然 。 即應本來常有狂怖 。 下二句難云 。

既是常有 。 而未發狂之際時也 。 其狂潛藏何處 。 難道身心之中 。 有潛狂所在耶 。 既無潛狂之所 。 則狂非自然矣 。 首句作狂本自然亦可 。 法合 。

無明若是自然 。 則本有無明 。 當一念未動之時 。 清淨本然心中 。 無明何所潛藏 。 以真元無妄故 。 何得謂無明為自然 。

不狂自然 。 頭本無妄 。 何為狂走 。

此約狂拂因緣 。 首句反言 。 不是狂出於自然 。 即是翻成因緣 。 頭本無妄者 。

謂狂怖之時 。 頭本不失 。 即當常無狂怖 。 有何因緣 。 而狂走耶 。 頭本無妄 。 則狂非因緣矣 。 首句作狂不自然亦可 。 法合 。

謂無明不是自然 。 是因緣者 。 畢竟以何為因 。 然真性宛在 。 不曾遺失 。 為何因緣 。 而背覺合塵耶 。 若真性有失 。 可說因緣 。 真性不失 。 則非因緣矣 。 以上喻明真性與無明 。 俱不屬因緣 。 自然矣 。 阿難一向溺於權宗 。 不知衣裏神珠宛在 。 輾轉他方求食 。 因緣之見 。 固不能忘也 。

若悟本頭 。 識知狂走 。 因緣自然 。 俱為戲論 。 是故我言 。

三緣斷故 。 即菩提心 。

滿慈執無明有因 。 阿難疑真性同自 。 皆由不悟 。 本頭不失 。 狂走無端 。 所以墮入因緣 。 自然之二計 。 若悟本頭 。 雖狂不失 。 則頭非自然 。 依然宛在 。 則頭非因緣 。 若知狂走 。 未狂元無 。 則狂非自然 。 頭本無妄 。 則狂非因緣 。 首二句約頭約狂 。 皆雙拂二計 。 上句知真本有 。 下句達妄本空 。 若明斯義 。 則因緣 。 自然 。 俱為戲論 。 全無實義 。 此正銷阿難之現疑 。 兼防滿慈之又執 。 是故我言 。 三緣斷故 。 即菩提心 。

是因緣 。 自然 。 俱屬戲論之故 。 我先言三緣斷故 。 即菩提心 。 三種分別 。 之緣斷故 。 則菩提非自然 。 妄離真顯 。 當下即是 。 則菩提非因緣矣 。 此佛重伸自己所說 。 歇即菩提之意 。

丑二迭拂諸情令盡 。

菩提心生 。 生滅心滅 。 此但生滅 。

承上三緣斷故 。 即菩提心 。 不可作菩提心生想 。 以菩提真心 。 元是本有 。 但由了因之所了 。 不是生因之所生 。 向被狂性所覆 。 狂性若歇 。 歇即菩提 。 故我前云 。 三緣斷故 。 即菩提心 。 上句三緣斷故 。 亦不可作 。 生滅心滅想 。 以無明狂性 。 乃屬本空 。 三種能緣分別之心 。 是枝末無明 。 雖言斷故 。 實無所滅 。 若說有菩提心生 。 有生滅心滅 。 此但是凡情 。 生滅之見 。 非真菩提之心 。

滅生俱盡 。 無功用道 。 若有自然 。 如是則明 。 自然心生 。 生滅心滅 。 此亦生滅 。

首句滅字 。 則生滅心滅 。 生字 。 即菩提心生 。 此但生滅 。 亦復俱滅 。 盡即滅也 。 而至無功用道 。 亦不可作自然想 。 若有自然 。 亦成對待 。 如是指上句 。 若如是有自然 。 則分明自然心生 。 對彼生滅心滅 。 即此自然 。 亦是生滅之心 。 非真無功用道 。

何以故 。 非絕待故 。 此中道理 。 更覺難明 。 故下以喻顯之 。

無生滅者 。

名為自然 。 猶如世間 。 諸相雜和 。 成一體者 。 名和合性 。 非和合者 。 稱本然性 。

此喻顯自然 。 亦是生滅之理 。 首二句牒上 。 無生滅者 。

即牒滅生俱盡 。 名為自然者 。

即牒無功用道 。 下喻自然亦非真 。 猶此世間 。 諸相雜和 。 藥丸藥餅之類 。 成一體者 。 名和合性 。

喻生滅因緣法 。 對此和合 。 遂將非和合者 。 稱即名也本然性 。 喻不生滅之真 。 此真乃對妄所立之真 。 非真菩提心 。 如下文偈云 。

言妄顯諸真 。 妄真同二妄 。

是知無真可立 。 將欲立真 。 已非真真如性耳 。

本然非然 。 和合非合 。 合然俱離 。 離合俱非 。 此句方名 。 無戲論法 。

此極拂妄情 。 妄盡真顯 。 本然即自然 。 和合即因緣 。 首二句單遣 。 非即遣也 。 以非本然 。 遣本然 。 以非和合 。 遣和合 。 第三句 。 合然俱離 。 是雙遣 。 離亦遣也 。 合字 。 兼和合與不和合 。 俱遣乃遣第二句 。 然字 。 兼本然非本然 。 俱遣乃遣第一句 。 俱離 。 與下俱非皆當雙用 。 第四句離合俱非 。 離乃俱離之離 。 合非和合之合 。 乃是即字之義 。 即是不離也 。 離和合非和合 。 本然非本然 。 此雙遮也 。 合即也和合非和合 。 本然非本然 。 此雙照也 。 俱非 。 即遮照同時義 。 即遮而照 。 即照而遮 。 此對第三句 。 遣之又遣 。 更無可遣 。 諸情皆盡 。 情盡法真 。 此句方名 。 無戲論法 。

丑三直斥耽著戲論 。

菩提 。 涅槃 。 尚在遙遠 。 非汝歷劫 。 辛勤修證 。

阿難前云 。

不歷僧祗獲法身 。

此佛謂曰 。

菩提涅槃 。 尚在遙遠 。

以阿難倒想雖銷 。 細惑全在 。 故於無上菩提 。 無餘涅槃 。 尚在遙遠 。 斷云 。

非汝歷劫 。 辛勤勞苦 。 所能修證 。 如是與佛前言 。 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 。 何藉劬勞 。 肯綮修證 。 豈不有乖前後乎 。 當知前者 。 能捨戲論 。 何藉劬勞 。 何須歷劫 。 今以阿難 。 戲論未捐 。 縱經塵劫 。 斷定難成 。 下則明言以告之 。

雖復憶持 。 十方如來 。 十二部經 。 清淨妙理 。 如恒河沙 。 祗益戲論 。

此出其難成極果之所以 。 雖復憶持下 。 以阿難多聞第一 。 非惟能聞 。 復能憶持不失 。 又非惟憶持我一佛所說 。 亦能憶持十方如來所說 。

十二部經 。 即 。 長行 。 重頌 。 併授記 。 孤起 。 無問而自說 。 因緣 。 譬喻 。 及本事 。 本生 。 方廣 。 未曾有 。 論議 。 俱成十二部 。 小乘九部 。 大唯三 。 清淨妙理 。

指大乘三部 。 清淨實相妙理 。 圓頓法門 。 如恒河沙 。 喻雖復聞持之多 。 不肯從聞 。 思 。 修 。 祗是資益戲論 。 所以難成極果 。

丑四現證戲論無功 。

汝雖談說 。 因緣 。 自然決定明了 。 人間稱汝 。 多聞第一 。 以此積劫 。 多聞熏習 。 不能免離 。 摩登伽難 。

前三句即 。 祗益戲論 。 博得多聞之名 。 雖積劫即歷劫 。 多聞熏習 。 非有真修 。 徒聞無功 。 所以不能 。 免離摩登伽女 。 婬術所加之難 。

何須待我 。 佛頂神咒 。 摩登伽心 。 婬火頓歇 。 得阿那含 。 於我法中 。 成精進林 。 愛河乾枯 。 令汝解脫 。

此二段舉事驗證 。 何須即反顯 。 多聞無功 。 若多聞有功 。 何須待我 。 楞嚴神咒之力 。 使摩登伽心中 。 婬火頓歇 。 使汝阿難 。 如從夢覺 。 方脫婬難 。 婬火者 。 婬欲屬火 。 凡多婬之人 。 相火必旺 。 婬心一動 。 婬火便熾 。 摩登伽宿為婬女 。 婬火更旺 。 頓歇者 。 以正咒能破邪思 。 邪思頓息 。 故婬火頓歇 。 頓斷見惑 。 及欲界九品思惑 。 得三果阿那含 。 此云不來 。 再不還來欲界受生也 。 於我法中 。 成精進林者 。

在我佛法之中 。 成為精進林 。 林是喻其進速 。 而證之多也 。 不從初二果階級 。 頓證三果 。 故以稱焉 。 愛河乾枯者 。

愛為生死本 。 因愛則有欲 。 因欲則受生 。 因生必有死 。 愛欲溺人 。 故喻如河 。 婬火頓歇 。 愛欲便斷 。 得超欲界 。 故曰愛河乾枯 。 令汝解脫婬難也 。 阿難固是大權示現 。 登伽亦是逢場作戲 。 一以見多聞之無功 。 一以顯神咒之有力 。 而登伽婬火頓歇 。 顯咒力能除障 。 得阿那含 。 顯咒力能成益也 。

丑五正勸勤修無漏 。

是故阿難 。

汝雖歷劫 。 憶持如來 。 秘密妙嚴 。 不如一日 。 脩無漏業 。 遠離世間 。 憎愛二苦 。

是戲論無功之故 。 阿難多聞 。 非是一生 。 故曰 。 汝雖經歷多劫 。 有聞持之力 。 能憶持如來 。 秘密妙嚴 。 無上之法 。 非口所宣曰秘 。 非心所測曰密 。 此二字即不思議 。 清淨妙理 。 莊嚴一乘 。 即法華之大白牛車 。 張設幰蓋 。 眾寶嚴飾 。 縱能憶持 。 人間只是稱汝 。 多聞第一 。 未全道力 。 汝所自知 。

不如一日 。 脩無漏業者 。

此無漏業 。 不可作二乘所修解 。 當指圓頓修法 。 與前後文 。 要相照應 。 以多聞不及脩習 。 故曰不如一日 。 狂心頓歇 。 不隨世間 。 業果 。 眾生 。 三種而起分別之心 。 此即背塵合覺 。 逆彼無始 。 生死欲流 。 故得遠離世間憎 。 愛二苦 。 憎愛是二種苦因 。 生死是二種苦果 。 憎愛不必別作他解 。 即是異見成憎 。 同想成愛 。 若能不隨分別 。 則塵既不緣 。 憎愛何自而生 。 苦因既斷 。 苦果自離 。 此即修無漏業 。 示多聞人 。 就路還家之法 。 不出流而聞塵 。 但逆流而照性 。 即下文偈云 。

將聞持佛佛 。 何不自聞聞 。

正與此文相合也 。

丑六更舉劣機激責 。

如摩登伽 。 宿為婬女 。 由咒神力 。 銷其愛欲 。 法中今名 。 性比丘尼 。

此舉登伽 。 以激阿難 。 宿為婬女 。 三障具足 。

婬心煩惱障也 。 宿世婬習業障也 。 現受女身報障也 。 由仗楞嚴神咒威力 。 銷其愛欲 。 即婬火頓歇 。 愛河乾枯 。 而煩惱障已除 。 法中者 。 在佛法之中 。 成精進林 。 而業障亦斷 。 名性比丘尼 。 列僧寶數 。 則報障已轉 。 此文具有四悉檀利益 。

親聞神咒 。 驅邪歸正 。 即世界悉檀 。 得歡喜益 。 法中為尼 。 精進修行 。 即為人悉檀 。 得生善益 。 銷其愛欲 。 即對治悉檀 。 得滅惡益 。 頓證阿那含 。 則第一義悉檀 。 得入理益 。

與羅侯母 。 耶輸陀羅 。 同悟宿因 。 知歷世因 。 貪愛為苦 。 一念熏脩 。 無漏善故 。 或得出纏 。 或蒙授記 。 如何自欺 。 尚留觀聽 。

羅侯羅 。 是佛之子 。 非是欲愛所生 。 乃指腹成胎 。 在胎六年 。 此云覆障 。 耶輸陀羅 。 譯云名稱 。 是女中有名稱者 。 是佛之妻 。 佛為太子時 。 十七歲結婚 。 但是無情夫妻 。 並未同房 。 太子十九歲出家 。 三十歲成佛 。 耶輸陀羅 。 同佛姨母 。 發心出家 。 性尼與耶輸陀羅 。 同悟宿因 。 知歷世因 。 無非貪愛為苦 。 知女身之報 。 愛欲深重 。 歷世以來 。 果報不勝 。 皆由貪愛為苦也 。

一念熏修 。 無漏善故 。 或得出纏 。 或蒙授記 。

此正激勸之旨 。 今性尼 。 耶輸二人 。 女身劣機 。 但以一念熏脩 。 無漏善故 。 如何修法 。 即以悟歷世因 。 貪愛為苦 。 但以一念止絕貪愛之水 。 不令向外流逸 。 因不流逸 。 旋元自歸 。 定力成就 。 下二句明果證 。 或得出纏 。

謂性尼愛河乾枯 。 斷五趣雜居地 。 九品思惑 。 得出欲界 。 生死之纏縛 。 又謂耶輸已證四果 。 所作已辦 。 分段已離 。 得出三界 。 生死之纏縛 。 或蒙授記 。

謂此二人 。 如能回小向大 。 捐捨聲聞 。 畢獲如來 。 無餘涅槃 。 本發心路 。 進趣菩提 。 則蒙佛授記 。 正未可量也 。

如何自欺 。 尚留觀聽者 。

此斥責之詞 。 謂彼耶輸女身 。 已為劣器 。 登伽婬女 。 更是下機 。 今尚以一念熏修 。 無漏善故 。 已得勝進 。 如何汝阿難 。 以堂堂丈夫之形 。 赫赫王家之種 。 徒守多聞 。 甘居下位 。 現見熏修有益 。 不肯進修 。 如何自欺自暴 。 尚留戀見聞 。 即觀聽分別耶 。 即指見相發心 。 聞塵執吝 。 未免循塵 。 自取流轉也 。

交光法師云 。

當知阿難 。 此審辨問 。 最有關要 。 良以前既 。 排盡因緣 。 後復將談修證 。 若一定有修有證 。 則違前自言 。 若一定非因非緣 。 則廢後修證 。 此聖言宛似互違 。 不可不辨也 。 今明真本無變 。 猶夫頭本無失 。 而何有實修實證 。 固非一向墮於因緣也 。 又明妄之現迷 。 猶夫狂之現起 。 而豈終無修無證 。 亦非一向墮於自然也 。 由是則知斯經 。 無修無證 。 固不礙於有修證 。 而有修有證 。 仍不礙於無修無證也 。 前後之文 。 無復矛盾之可議矣 。 其旨亦甚微妙也哉 。

壬二正為宣說竟 。 併上科辛二如來次第以除二惑竟 。

辛三大眾領悟讚善謝益 。

阿難及諸大眾 。 聞佛示誨 。 疑惑銷除 。 心悟實相 。 身意輕安 。 得未曾有 。

此文總結 。 正答滿慈 。 兼示阿難兩大科 。 以前答滿慈之後 。 無有結文 。 故此併結 。 先敘領悟 。 必由開示 。 故阿難及諸大眾 。 聞佛開示訓誨 。 未敘滿慈之名 。 攝在大眾中 。 非單結阿難也 。 疑惑銷除者 。

疑惑有五 。 滿慈四 。 阿難一 。 此皆深疑細惑 。 滿慈 。

一 。 疑清淨本然 。 云何忽生 。 三種相續 。 佛示以萬法生續 。 起於一念無明 。 故有世間諸相 。 二 。 疑五大性不相循 。 何得互遍無礙 。 佛示以全相即性 。 惟一不變妙體 。 故得隨緣自在 。 三 。 疑諸佛如來 。 何時復起其妄 。 佛示以妄本不生 。 如翳眼見空華 。 空華本不生 。 真終無變 。 如礦既銷成金 。 不復重為礦 。 四 。 疑一切眾生 。 何因有妄 。 自蔽妙明 。 佛示以既稱為妄 。 云何有因 。 若有所因 。 云何名妄 。 阿難疑佛 。 頓棄因緣 。 恐濫自然 。 佛示以知真本有 。 達妄本空 。 則因緣 。 自然 。 俱為戲論 。 因聞重重妙示 。 所以疑惑得以銷除 。

滿慈執因疑果 。 又疑妄有因 。 阿難執吝昔宗 。 疑真濫自 。 二人皆耽著戲論 。 佛又誨以戲論無功 。 若不捨戲論 。 則歷劫徒勞 。 終無實證 。 能捨戲論 。 則狂心頓歇 。 歇即菩提 。 語雖獨對阿難 。 意則兼為滿慈 。 可謂一點水墨 。 兩處成龍矣 。

故同得心悟實相 。 此實相 。 即不空如來藏 。 空不空如來藏 。 菩提勝淨明心是也 。 空如來藏 。 前三卷已悟 。 故不指在內 。 第二卷 。 十番顯見之末 。 佛責汝等狹劣無識 。 不能通達 。 清淨實相 。 此第一次說實相 。 則後文剖妄所出之真 。 四科所會之性 。 皆實相也 。 第三卷 。 圓彰七大之前 。 許令當來 。 修大乘者 。 通達實相 。 此第二次說實相 。 則以下所談七大遍周 。 及阿難大眾 。 所悟遍常之心 。 皆實相也 。 第三次此處經家所敘 。 已悟實相 。 可以推知 。 前來佛說後二藏 。 正答滿慈 。 兼示阿難 。 全是發揮實相也 。 身意輕安 。 得未曾有 。

意即心也 。 三卷末 。 阿難與大眾 。 悟空如來藏 。 則曰 。

身心蕩然 。 得無罣礙 。

悟空藏 。 則妄身妄心 。 蕩然無存 。 故得無礙 。 真身真心 。 蕩然寬廓 。 本無罣礙 。 今悟後二藏 。 則身心輕安 。 了達無明 。 萬法本空 。 無有身心麤重之見 。 故輕 。

自知菩提真心本有 。 不藉劬勞肯綮之功 。 故安 。 此皆昔日未曾得 。 而今得之 。 故曰得未曾有 。

重復悲淚 。 頂禮佛足 。 長跪合掌 。 而白佛言 。

無上大悲 。 清淨寶王 。 善開我心 。 能以如是 。 種種因緣 。 方便提獎 。 引諸沉冥 。 出於苦海 。

前四句敘儀 。 中三句讚善 。 後謝益 。 重復悲淚 。

此是阿難 。 第五次悲感垂淚 。 故曰重復 。 第一次因被 。 邪術所禁 。 提獎歸來 。 頂禮悲泣 。 恨無始來 。 一向多聞 。 未全道力 。 第二次 。 三迷被破之後 。 重復悲淚 。 自述恃佛威神 。 不勤定力 。 所以雖身出家 。 心不入道 。 第三次 。 顯見無還科中 。 垂泣叉手 。 而白佛言 。 雖承佛音 。 悟妙明心 。 未敢認為 。 本元心地 。 第四次 。 十番顯見之後 。 剖妄出真之科 。 因聞見見非見 。 重增迷悶 。 悲淚頂禮 。 求佛施大慧目 。 今乃第五次 。 信悟既深 。 愈覺佛恩難報 。 故悲淚頂禮 。 對上為謝前 。 望下為請後 。 長跪合掌 。 而白佛言 。 皆示敬也 。 無上大悲 。 清淨寶王者 。

佛具同體大悲 。 是為無上大悲 。 觀一切眾生 。 與佛同體 。 今則沉淪苦海 。 故運至極之悲心 。 拔出於苦海 。 佛從因至果 。 復本心源 。 究竟清淨 。 證離垢妙極法身 。 猶如摩尼寶王 。 不變隨緣 。 隨機施教 。 善能開發 。 我等惑妄重封 。 權宗固閉之心 。 今得豁然通達也 。 能以如是 。 種種因緣者 。

此舉善能開發之所以 。 由佛能用如是種種因緣 。 如是乃指上文 。 演若迷頭狂走 。 登伽頓銷愛欲 。 耶輸同悟宿因 。 種種因緣 。 透機之談 。 善巧方便 。 提撕獎勸 。 或以向上一著提撕 。 則云狂性自歇 。 歇即菩提 。 卻又不捨婆心獎勸 。 則云歷劫憶持無功 。 不如一日 。 修無漏業 。

引諸沈冥 。 出於苦海者 。

接引凡 。 小出離憎 。 愛二苦海 。 又沉謂凡夫 。 沉淪分段生死苦海 。 冥謂二乘 。 冥滯變易 。 生死苦海 。 若照本經 。 一乘了義說 。 接引凡 。 外 。 出離二種生死苦海 。 而達菩提涅槃彼岸 。 亦所以啟後修門矣 。 自滿慈發問至此 。 復為一周 。 名 。 無生無礙周 。

正脈云 。

前周中 。 談空如來藏 。 以直指自心 。 本具妙定之體 。 極顯其常住周遍 。 此一周中 。 談後二如來藏 。 乃至圓融三藏 。 以詳發自心 。 本具妙定體用 。 極顯其無礙圓融 。 此即十方如來 。 得成菩提 。 妙圓真心 。 不假修習 。 如如本定 。 三名中 。 即妙奢摩他 。 而悟徹此者 。 即微密觀照也 。 又此心此定 。 一切眾生 。 乃至權小 。 悉不測知 。 所以錯亂修習 。 終無實果 。 故於經題四實法中 。 正屬如來密因也 。 而舊註謂見道分者 。 亦齊於此 。 正宗至此 。 已二說奢摩他路 。 令悟密因 。

大開圓解竟 。

己三說三摩脩法令從耳根 。 一門深入 。 分二庚初選根直入 。 二道場加行庚初分三辛初阿難說喻求門得入二如來教令一門深入 。 三大眾承示開悟證入辛初又分二 。 壬初述領佛旨二喻屋求門 。 今初 。

世尊 。 我今雖承 。 如是法音 。 知如來藏 。 妙覺明心 。 遍十方界 。 含育如來 。 十方國土 。 清淨寶嚴 。 妙覺王剎 。

此為正宗 。 第二大科 。 佛答阿難所請 。 三名中妙三摩 。 經題中脩證了義 。 文中所說 。 名義皆相合也 。 於建立義門文中 。 佛親命名 。 妙三摩提 。 通科之中 。 或稱三摩提 。 或稱三摩地 。 或稱三摩 。 但是梵音小異耳 。 首二句承領法音 。 通指後二藏所說之法音 。 觀雖承二字 。 乃是雖然領悟 。 已開圓解 。 須請圓脩 。 方克證入 。 故下喻屋求門 。 即是求示脩門也 。 知如來藏 。

知字即大開圓解 。 已悟三如來藏之圓理 。 妙覺明心 。 遍十方界 。

即一真法界之心 。 乃領悟空不空藏中 。 惟妙覺明 。 圓照法界之義 。 既悟心遍十方 。 故能含育 。 四聖六凡之十界 。 文中獨約佛界說 。 九界雖不明列文言 。 可以推知 。 皆是妙覺明心 。 隨緣顯現耳 。

含育如來 。 十方國土者 。

含育二字 。 雙貫下兩句 。 含是含容 。 育是生育 。 如來指化身佛 。 國土即變化土 。 清淨寶嚴 。 妙覺王剎者 。

妙覺王指報身佛 。 剎即實報土 。 佛身具足寶相莊嚴 。 剎土廣聚七賓莊嚴 。 身土悉皆清淨 。 故曰清淨寶嚴 。 妙覺王剎 。 此中但說報 。 化二身 。 不說法身者 。 以法身即妙覺明心 。 為能含育 。 由法身垂現報 。 化二身也 。

如來復責 。 多聞無功 。 不逮修習 。

上敘心開之相 。 此領勸修之旨 。 前如來云 。

一以此積劫 。 多聞熏習 。 不能免離 。 摩登伽難 。

是責多聞無功也 。 又云 。

汝雖歷劫 。 憶持如來 。 秘密妙嚴 。 不如一日 。 修無漏業 。 遠離世間 。 憎愛二苦 。

是責不逮 。 及也修習也 。

壬二喻屋求門 。

我今猶如 。 旅泊之人 。 忽蒙天王 。 賜與華屋 。 雖獲大宅 。 要因門入 。

陸宿曰旅 。 水宿曰泊 。 阿難尚在有學 。 未返家鄉 。 猶如旅泊之人 。 前佛告以菩提 。 涅槃 。 尚在遙遠者 。 即因此也 。 天王者 。 左傳稱周天子為天王 。 佛乃法中之王 。 故以喻焉 。 華屋喻如來藏心 。 華屋文質相稱 。 喻如來藏 。 體用圓融 。 前蒙如來開示藏心 。 得開圓解 。 猶如忽蒙天王 。 賜與華屋 。 實出望外 。 雖獲大宅 。 要因門入者 。

雖得蒙賜大宅 。 未得其門而入 。 猶如宮牆外望之人 。 安能受用 。 喻雖悟藏心 。 廣大圓滿 。 未得修門 。 不能證入 。 何由安住 。 故請修為當務之急也 。 華屋之門 。 即在六根門頭 。 阿難未知 。 無由得入 。

惟願如來 。 不捨大悲 。 示我在會 。 諸蒙暗者 。 捐捨小乘 。 畢獲如來 。 無餘涅槃 。 本發心路 。

此普求入大之法 。 若不蒙示 。 則涅槃無路可修 。 故惟願如來 。 不捨無上大悲 。 指示在會 。 諸蒙暗者 。 錮蔽權宗曰蒙 。 昏迷實理曰暗 。 此等即未入華屋 。 門外漢也 。 捐捨小乘 。 畢獲如來 。 無餘涅槃者 。

令在會各各 。 回小向大 。 不住化城 。 前趨寶所 。 捐棄也捨昔日修證小乘 。 有餘涅槃 。 畢竟求得如來極果 。 無餘涅槃 。 本發心路者 。

根本發心 。 下手起修之門路 。 此即求示因地心 。 若最初發心 。 能依二根本中真本 。 為因地心 。 則直趣菩提 。 自然不遭紆曲 。 即是正修行路 。 下文佛令從根解結 。 即本發心路也 。

令有學者 。 從何攝伏 。 疇昔攀緣 。 得陀羅尼 。 入佛知見 。 作是語已 。 五體投地 。 在會一心 。 佇佛慈旨 。

此別為有學 。 正求初心方便 。 令有學者 。

即未得無學果位之人 。 從何方便 。 可以攝伏疇昔攀緣心 。 攝 。 是收攝而不放 。 伏 。 是降伏而不動 。 疇昔指過去 。 自從無始 。 以至今生 。 攀緣心 。 即意識心 。 攀所緣六塵之境 。 念念分別取捨 。 即二根本中妄本 。 為楞嚴大定之障礙 。 故佛前對阿難 。 首先破除此心 。 得陀羅尼 。

解見第三卷 。 剖妄出纏文中 。 彼佛云將欲敷演 。 是知前說次第三藏 。 圓融三藏 。 無不是敷演陀羅尼也 。 今欲必得 。 庶可入佛知見 。 佛之知見 。 眾生本具 。 但迷時埋沒 。 佛知見 。 成為眾生知見 。 悟時顯露 。 眾生知見 。 無非佛之知見 。 由來生佛不二 。 祗因迷悟成差 。 若欲入佛知見 。 但從根中入流 。 即使得入 。 作是語已 。 五體投地 。 在會人眾心一 。 佇候如來慈悲法旨 。 均欲奮發真修 。 以免錯亂 。

辛二如來教示一門深入 。 分四壬初分門以定二義二驗證以釋二疑 。 三綰巾以示倫次四冥授以選本根壬初分二癸初標開妙修行路 。 二教明二決定義 。 今初 。

爾時世尊 。 哀愍會中 。 緣覺聲聞 。 於菩提心 。 未自在者 。 及為當來 。 佛滅度後 。 末法眾生 。 發菩提心 。 開無上乘 。 妙修行路 。

此經家敘述佛意 。 正為現在 。 回心之眾 。 兼為當來 。 大根之機 。

爾時即阿難 。 請示修門之時 。 世尊哀愍 。 現會之中 。 已經回小向大 。 緣覺聲聞之眾 。 於菩提心 。 未自在者 。 今作二解 。

一 。 此眾於諸佛如來 。 修證無上菩提 。 秘密之因地心 。 即如來密因 。 三如來藏心 。 悟雖已悟 。 未得修門 。 不能證入 。 故其心未得自在 。 二 。 此眾於菩提因心即 。 妙覺明心 。 雖然與阿難 。 滿慈同悟 。 前三卷末 。 各各自知 。 真心遍常 。 後承佛法音 。 知如來藏 。 妙覺明心 。 遍十方界 。 含育如來國土 。 難得圓解 。 未起真修 。 尚屬不定性 。 難免遇緣便退 。 無自由分 。 不得自在故 。 佛勉以不生疲倦 。 示以二決定義 。 欲令不定性 。 而成決定性矣 。

及為當來 。 佛滅度後 。 末法眾生 。 發菩提心者 。

及者兼及併及 。 佛之悲心無盡 。 欲益現未 。 當來即未來 。 佛滅五住煩惱 。 度二種生死 。 變易早盡 。 分段亦離 。 而歸涅槃 。 大寂滅海 。 滅後正法住 。 世一千年 。 像法一千年 。 末法一萬年 。 末法眾生 。 根淺智劣 。 而能發菩提心 。 誠為難能可貴 。 開無上乘 。 妙修行路者 。

無上乘 。 即最上一佛乘 。 同教一乘 。 猶為有上 。 別教一乘 。 方稱無上 。 是所趣之果 。 即上阿難所請 。 之無餘涅槃 。 下句是能趣之因 。 即上本發心路 。 此云妙脩行路 。 密指耳根圓通 。 從聞性妙理 。 起反聞妙智 。 以妙智照妙理 。 聞思修證 。 上句開字 。 對下句路字 。 說根本發心 。 妙修行之路既開 。 而無餘涅槃 。 無上菩提 。 斯可希冀矣 。

癸二教明二決定義 。 分二子初宣示總徵二分判二義 。 今初 。

宣示阿難 。 及諸大眾 。 汝等決定 。 發菩提心 。 於佛如來 。 妙三摩提 。 不生疲倦 。 應當先明 。 發覺初心 。 二決定義 。 云何初心 。 二義決定 。

此先教明 。 二決定義 。 宣示阿難 。 及諸現前大眾 。 等未來眾生 。 決定發求成 。 無上菩提之心 。 不願終止化城 。 有志前趨寶所 。 於佛如來 。 妙三摩提者 。

三摩提加一妙字 。 即阿難所請佛定 。 第二妙三摩是也 。 又即經題中 。 脩證了義之功 。 又即觀世音 。 從聞思修 。 所入之三摩地 。 為諸佛共修之法 。 不生疲勞倦怠之心 。 美則美矣 。 應當先明了 。 發覺覺即菩提最初 。 之因地心 。 還是真心耶 。 還是妄心耶 。 若依妄心 。 因地不真 。 果招紆曲 。 不能得成 。 無上菩提 。 猶如蒸沙 。 不能成飯 。 若依真心 。 則依不生不滅 。 為因地心 。 然後可以圓成 。 果地脩證 。 故對二種決定義 。 不得不預先明了 。 二決定義 。 下文佛自解說 。 先總徵 。

云何初心 。 二義決定 。

子二分判二義分二丑初決定以因同果 。 澄濁入涅槃義 。 二決定從根解結 。 脫纏入圓通義丑初分三寅初令審觀因果二示所除五濁三明伏斷證極 。 今初 。

阿難 。 第一義者 。

汝等若欲 。 捐捨聲聞 。 脩菩薩乘 。 入佛知見 。 應當審觀 。 因地發心 。 與果地覺 。 為同為異 。

此下別示二義 。 今先示第一義 。

決定以因心 。 要同果覺 。 乃可從真因 。 而剋妙果 。 故呼阿難 。 而告之曰 。

第一義者 。 汝等若欲 。 願樂也捐捨聲聞小乘 。 不願沉滯空寂 。 欲修菩薩大乘 。 智悲並運 。 求入佛之知見 。 前文已解 。 欲字雙用 。 欲即是志願 。 志願捨小乘 。 志願修大乘 。 求入佛之知見 。 即求成佛道 。 應當諦審觀察 。 因地最初發心之心 。 與果地究竟取證之覺 。 同耶 。 異耶 。 因心若同果覺 。 如以空合空 。 因心若異果覺 。 如煮沙作飯 。 不得不加觀察 。 以免因差果謬矣 。

阿難 。 若於因地 。 以生滅心 。 為本修因 。 而求佛乘 。 不生不滅 。 無有是處 。

此明異相 。 阿難若於在也因地 。 以生滅心 。 為本修因 。

此心即第六識攀緣心 。 妄根本也 。 以此心為本地修因之心 。 若求二乘小果則可 。 而求諸佛 。 最上一乘 。 不生不滅 。 真常果覺 。 則不可 。 故曰無有是處 。

以是義故 。 汝當照明 。 諸器世間 。 可作之法 。 皆從變滅 。

阿難 。 汝觀世間 。 可作之法 。 誰為不壞 。

以是因果不同之義 。 汝當起智照察 。 照明器界世間 。 可作之法 。 即有為法 。 有為有生滅 。 故曰皆從 。 遷變壞滅 。 恐其不信 。 故重呼其名 。 告以汝觀察世間 。 可作有為之法 。 誰為不壞 。 要其自觀自悟自信也 。 可作之法 。 例第六識 。 生滅無常之心 。 決定不可用 。 為因地心 。 前佛與阿難 。 三番破妄識 。 即此意也 。

然終不聞 。 爛壞虛空 。

何以故 。 空非可作 。 由是始終 。 無壞滅故 。

上例明異相 。 此例明同相 。 然字轉語之詞 。 終不聞爛壞虛空 。 虛空例根性 。 不生不滅 。 真實常住之心 。 故以不聞爛壞虛空例之 。 何以故下 。 釋其所以 。 以虛空非可作 。 有為法故 。 從始至終 。 其性真常 。 無壞滅故 。 決定可取為本修 。 之因地心 。 前佛與阿難 。 十番顯真心 。 即此意也 。 以上決定以因同果 。 是第一決定義之宗 。 下澄濁入涅槃 。 是此宗之趣 。

寅二示所除五濁分三卯初克示濁體二總喻濁相三別列濁名 。 今初 。

則汝身中 。 堅相為地 。 潤溼為水 。 煖觸為火 。 動搖為風 。 由此四纏 。 分汝湛圓 。 妙覺明心 。 為視 。 為聽 。 為覺 。 為察 。 從始入終 。 五疊渾濁 。

此剋示五濁之體 。 本經與諸經 。 名同義異 。 但取圓湛心水 。 投以諸大之土 。 水失清潔 。 以致見等不圓不湛 。 便是濁體 。

交師云 。

外五大與內四大 。 雖均為濁體 。 而逼切生死 。 障絕涅槃 。 惟內四大為尤甚 。 故此文多論身中四大也 。 先釋身中四大 。

則汝現身之中 。 堅硬之相 。 肌肉筋骨為地大 。 潤濕之相 。 津液精血為水大 。 煖觸之相 。 燥熱溫度為火大 。 動搖之相 。 氣息運轉為風大 。 由此四纏 。

即四大假合 。 互相纏結 。 組織成身 。 既有身相 。 妄有六根 。 分汝湛然圓遍 。 妙覺明真心 。 不生不滅 。 與生滅和合 。 成阿賴耶識 。 識精元明 。 映在六根門頭 。 為視 。 即眼根見精 。 為聽 。 即耳根聞精 。 為覺 。 即鼻根嗅精 。 舌根嘗精 。 身根覺精 。 為察 。 即意根根性照察 。 揀異意識分別了知 。 此即色心和合 。 以為濁體 。 下文所云 。

元依一精明 。 分成六和合 。

也 。 從始洎及也終 。 始於識陰 。 終於色陰 。 以生從識起故 。 五疊重也渾然不清 。 而成濁相 。 此結成名數 。

卯二總喻濁相 。

云何為濁 。

阿難 。 譬如清水 。 清潔本然 。 即彼塵土 。 灰砂之倫 。 本質留礙 。 二體法爾 。 性不相循 。 有世間人 。 取彼土塵 。 投於淨水 。 土失留礙 。 水亡清潔 。 容貌汩然 。 名之為濁 。 汝濁五重 。 亦復如是 。

此喻總明五濁之相 。 首句徵 。 下喻明 。 清水二句 。 喻純真之心 。 清淨本然 。 塵土灰砂喻四大 。 倫 。 類也 。 質體也 。 本質留礙 。

謂四大本體 。 是留滯隔礙 。 能障真性 。 二體即清水之體 。 與四大之體 。 法爾 。 即本來之義 。 一清潔 。 一留礙 。 性不相循 。

喻純真之心與四大 。 一真一妄 。 其性各異 。 有世間人 。 喻迷位眾生 。 取土投水 。 喻起妄亂真 。 以致真妄和合 。 色心交織 。 喻如土失留礙 。 水亡清潔 。 真妄不分 。 故曰 。 汩然 。

乃混沌昏擾之相 。 名之為濁 。 汝阿難心水 。 濁相五重 。 亦復如是 。

卯三別列濁名 。

阿難 。 汝見虛空 。 遍十方界 。 空見不分 。 有空無體 。 有見無覺 。 相織妄成 。 是第一重 。 名為劫濁 。

此下五段 。 別示五濁之名 。 由體相合 。 而成名也 。 今先示劫濁 。 此濁依於色陰 。 內四大 。 外五大 。 俱屬色陰 。 內六精之性 。 乃屬心法 。 凡言濁者 。 以心水本湛 。 由諸大投以成濁 。 如上喻所明 。 此劫濁依色陰 。 外五大之空大 。 與六精之見精 。 交織而成 。 首句汝見虛空 。 舉空以影地大等四 。 舉見以影聞精等五 。 獨舉空見 。 以其兩者 。 俱遍十方世界 。 妄織之相易明 。 空見不分者 。

同時俱遍 。 不能分出 。 何處是見之邊涯 。 何者為空之界畔 。 此三句舉劫濁體 。

有空無體 。 有見無覺者 。

若但有空而無見 。 則空無體可得 。 即無見誰明空體 。 若但有見而無空 。 則見無有所覺 。 即無塵不能顯根 。 相織妄成 。

以空見相織 。 如一經一緯 。 密織不分 。 見空既爾 。 見色亦然 。 眼根既爾 。 餘根亦然 。 根塵相對 。 渾濁真性 。 隱蔽妙明 。 遂成劫濁之相 。 此三句明劫濁相 。 後二句出劫濁名 。 是第一重 。 名為劫濁也 。 此濁居初 。 若按從真起妄解 。 汝見虛空 。 見當指能見見分 。 空當指晦昧空相 。 見相交織 。 而成劫濁也 。

汝身現摶 。 四大為體 。 見聞覺知 。 壅令留礙 。 水火風土 。 旋令覺知 。 相織妄成 。 是第二重 。 名為見濁 。

次示見濁 。 此濁依於受陰 。 以見聞覺知 。 與內四大 。 交織而成 。 六受用根 。 領納諸境 。 汝身現摶 。 四大為體 。

此二句舉見濁體 。 謂汝今此身 。 摶取四大假合 。 以為自體 。 四大解見在前 。 既有身相 。 則有六根 。 由是分一精明 。 而成見 。 聞 。 覺 。 知等六精 。 元是一精明 。 被地 。 水 。 火 。 風四大所壅隔 。 既成六根 。 而分作六和合 。 本無留礙者 。 而成留礙矣 。 眼只能見 。 乃至意只能知 。 水 。 火 。 風 。 土四大 。 本是無知之物 。 旋令覺 。 知 。 旋者轉也 。 為六精之性所旋轉 。 轉無知覺者 。 而成有知覺矣 。 相織妄成者 。

知與無知 。 交相組織 。 亦如一經一緯 。 密織不分 。 擾亂真性 。 妄成見濁之相 。 共有六十二見 。 以身見為首 。 雖針鋒之微 。 亦有痛覺 。 末二句 。 出見濁名 。 是第二重 。 名為見濁 。

又汝心中 。 憶識誦習 。 性發知見 。 容現六塵 。 離塵無相 。 離覺無性 。 相織妄成 。 是第三重 。 名煩惱濁 。

三示煩惱濁 。 此濁依於想陰 。 以前段六根既備 。 而對六塵 。 六想自成 。 即六識想像六塵之境 。 故曰 。

又汝心中 。 憶識誦習 。 謂六識妄想心中 。 憶念過去所緣境 。 牢記不忘 。 識取現在所緣境 。 愛著不捨 。 誦習未來所有境 。 預先計劃 。 此二句舉煩惱濁體 。

性發知見 。 容現六塵者 。

性即能想六識之性 。 託於六根 。 發為見 。 聞 。 嗅 。 嘗 。 覺 。 知 。 六種妄想 。 前五乃同時意識 。 與五識同時而起者 。 知乃獨頭意識 。 知見二字 。 舉二該六 。 容即所想六塵之相 。 現有六塵之境 。 離塵無相 。 離覺無性者 。

六識若離六塵境界 。 則所緣塵亡 。 能緣識泯 。 無有識相可得 。 六塵若離六識妄覺 。 則能取不生 。 所取亦空 。 無有塵性可得 。 相織妄成者 。

妄覺妄塵 。 交相組織 。 亦如一經一緯 。 密織不分 。 所以緣塵想念 。 貪戀不休 。 效成煩惱濁之相 。 末二句 。 出煩惱濁之名 。 是第三重 。 名煩惱濁 。

又汝朝夕 。 生滅不停 。 知見每欲 。 留於世間 。 業運每常 。 遷於國土 。 相織妄成 。 是第四重 。 名眾生濁 。

四示眾生濁 。 此濁依於行陰 。 以前三段 。 既有世界 。

復有身心 。 世界身心既備 。 自有生滅 。 第七識為生滅根源 。 念念遷流 。 而成行陰 。 故曰又汝末那心中 。 從朝至夕 。 妄念相續 。 生住異滅 。 無暫停息 。 於是遷世界 。 續身心 。 遂有無邊生死 。 此二句舉眾生濁體 。 知見每欲 。 留於世間者 。

以凡夫無不 。 貪生畏死 。 故依執我之知見 。 每欲常留住於世間 。 滿了百歲 。 還想一百二十歲 。 此約心言 。 無奈行陰密移 。 業運常催 。 無自由分 。 捨生趣生 。 遷移國土 。 此約身說 。 相織妄成者 。

妄身妄心 。 常遷欲留 。 交相組織 。 亦如一經一緯 。 密織不分 。 擾亂真性 。 妄成眾生濁之相 。 末二句 。 出眾生濁名 。 是第四重 。 名眾生濁 。

汝等見聞 。 元無異性 。 眾塵隔越 。 無狀異生 。 性中相知 。 用中相背 。 同異失準 。 相織妄成 。 是第五重 。 名為命濁 。

五示命濁 。 此濁依於識陰 。 指第八識 。 七識屬行陰 。 六識屬想陰 。 以第八識 。 在眾生分上 。 去後來先作主翁 。 壽命與八識 。 有連帶關係 。 人生八識未離 。 壽命未盡 。 八識離體 。 壽命即盡 。 故命濁依於識陰 。 汝等見聞 。 元無異性者 。

汝等見 。 聞 。 覺 。 知此即根之 。 見聞等精 。 非六識見聞等 。 元是一體 。 本無異性 。 眾塵隔越者 。

眾塵 。 指明 。 暗 。 動 。 靜等六塵 。 攬塵結根 。 各開門戶 。 是以隔離一體 。 而為六精 。 無狀異生 。 越即離也 。 此四句舉命濁體 。

性中相知 。 用中相背者 。

然以性中而論 。 六用元是一體 。 事同一家 。 知覺相通 。 同而非異 。 若據用中而說 。 一體既成六用 。 不無彼此 。 互相違背 。 異而非同 。 同異失準 。 相織妄成 。 準定也 。 同非定同 。 異非定異 。 故曰同異失準 。 一同一異 。 交相組織 。 亦如一經一緯 。 密織不分 。 擾亂真性 。 妄成命濁之相 。 後二句 。 出命濁之名 。 是第五重 。 名為命濁 。

交光法師云 。

通上論之 。 妙覺明心 。 惟一湛圓 。 尚無內外 。 豈有諸濁 。 因自晦昧為空 。 空晦暗中 。 結暗為色之後 。 則外被五大器界所渾 。 而為劫濁 。 稍內被四大身相所渾 。 而為見濁 。 更內被六塵緣影所渾 。 而為煩惱濁 。 由是斷續身心 。 遷流國土 。 復被生死所渾 。 而為眾生濁 。 約此四相 。 則內外通一渾濁 。 而全失湛義 。 又由是而眾塵結滯 。 六根不復通融 。 而為命濁 。 約此一相 。 則全失圓義 。 故欲復本湛圓 。 須求澄濁之法 。 是以下文 。 方教澄濁也 。

寅三明伏斷證極分三卯初決擇取捨二法喻伏斷三結證極果 。 今初 。

阿難 。 汝今欲令 。 見聞覺知 。 遠契如來 。 常樂我淨 。

上科明眾生具足五濁 。 本有湛圓之性 。 所具四德 。 隱而不現 。 此科乃示 。 澄濁還清之法 。 其法先要決擇真妄之因心 。 取真捨妄 。 下手起脩 。 則渾濁可澄 。 湛圓可復也 。 故告阿難 。 汝今根中 。 所具見 。 聞 。 覺 。 知之性 。 即本覺心 。 與十方如來 。 所證常樂我淨之德 。 即究竟覺 。 本來一體 。 無二無別 。 本來湛然清淨 。 本來圓滿周遍 。 因有五濁 。 故失四德 。

且以五濁四德對論 。

因有眾生濁 。 則生死流轉 。 故失真常 。 而成無常 。 因有煩惱濁 。 根隨纏縛 。 則失真樂 。 而成苦惱 。 因有見濁 。 命濁 。 根識和合 。 則失真我 。 而成妄我 。 因有劫濁 。 世間塵勞 。 則失真淨 。 而成不淨 。 此但約別義 。 若約通義 。 每一濁皆失四德 。 失非真失 。 如濁水則亡清潔 。 究之清水 。 仍在濁中 。 四德雖非真失 。 五濁現在未除 。 是以與佛果德 。 自覺懸殊 。 汝今欲令 。 具五濁之四性 。 遠契如來之四德 。 非假澄濁之功不可 。 有志澄濁 。 非先擇真因地心 。 亦不為功 。 故須決擇取捨 。

應平聲當先擇 。 死生根本 。 依不生滅 。 圓湛性成 。

此即決擇真妄二本 。 若決擇不明 。 取捨顛倒 。 則五濁無由而清 。 涅槃無法可證 。 故佛特囑以應當揀擇 。 真因地心 。 死生根本 。

即第六意識攀緣心 。 佛前判二根本中 。 此為妄本 。 凡 。 外 。 權 。 小 。 不達此心不是真因 。 悉取而錯亂修習 。 不能得成 。 無上菩提 。 故佛三番極破其妄 。 以是生滅之因 。 不契涅槃果德 。 故應先決擇 。 捨而去之 。

依不生滅 。 圓湛性成者 。

即根中所具 。 不生不滅 。 圓滿周遍 。 湛然常住 。 之本覺佛性 。 乃前佛判二根本中 。 此為真本 。 是菩提涅槃 。 元清淨體 。 故佛十番極顯其真 。 近具諸根 。 遠該萬法 。 凡 。 外 。 權 。 小 。 悉皆昧之 。 日用不知 。 今當決定明白 。 取而用之 。

上二句即捨識 。 下二句即用根 。 捨識 。 用根 。 為楞嚴一經要旨 。 識心若不捨除 。 大定何自而修 。 根性若不取用 。 涅槃何得而證 。 故示阿難 。 請修之法 。 即示以捨識用根 。 下文若棄生滅 。 守於真常 。 亦此義也 。 成字 。 即依不生滅 。 圓湛根性 。 成為真因地心 。 因真則果證 。 故得圓成 。 果地修證 。 即成果地覺 。 二成字相照應 。

卯二法喻伏斷分二辰初法說二喻明 。 今初 。

以湛旋其 。 虛妄滅生 。 伏還元覺 。 得元明覺 。 無生滅性 。 為因地心 。

上科成字 。 即成此因地心 。 以用也 。 湛即不生滅圓湛性 。 亦即如來十番所顯之見性 。 亦即觀耳門所用之聞性 。 下文擊鐘所驗 。 常住本不生滅 。 見大所示 。 圓滿本來周遍 。 飛光所顯 。 湛然本不動搖 。 則以用也此不生滅 。 圓滿湛然之根性 。 旋其虛妄滅生 。 旋轉也 。 其指五濁 。 五濁總屬虛妄生滅之法 。 不出身心世界 。 旋字 。 即下手工夫 。 將自己圓湛心中 。 提起一段心光 。 不外照根身器界 。 但內照本源心性 。 自可旋濁成清 。 旋妄復真矣 。 下喻靜深不動 。 沙土自沉 。 伏還元覺者 。

伏 。 即脫黏內伏 。 還 。 即澄濁還清 。 元覺 。 即本有元明覺性 。 此句乃旋妄復真 。 下喻清水現前 。 得元來妙明本覺 。 無生滅性 。 為因地心 。 此心與果地覺相同 。 自可遠契如來果德 。 至此位當 。 十信滿心 。 以能雙伏二障現行也 。

然後圓成 。 果地修證 。

然後即承上先伏後斷 。 斷一品無明 。 登圓教初住 。 經歷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圓成果地 。 真修滿證 。 圓滿無上菩提 。 下喻去泥純水 。

辰二喻明 。

如澄濁水 。 貯於靜器 。 靜深不動 。 沙土自沉 。 清水現前 。 名為初伏 。 客塵煩惱 。

此喻旋妄復真 。 即以前所舉五濁 。 濁於圓湛之性 。 遍成虛妄 。 生滅之相 。 譬以塵土 。 投於清水之內 。 遍現渾濁之形 。 今欲旋妄 。 如以靜器貯水 。 靜器合根 。 不奔塵水 。 合圓湛不生滅性 。 靜深不動 。

如觀世音 。 從聞思修 。 反聞自性 。 漸次深入 。 合以湛旋其 。 虛妄滅生 。 沙土自沉 。 清水現前 。

合伏還元覺 。 得元明覺 。 為因地心 。 沙土自沉 。 即雙伏二障現行 。 位當十信滿心 。 故曰名為初伏 。 客塵煩惱 。 此客塵非喻見思 。 乃指二障現行 。 生滅不停 。 如客如塵 。 今則已伏 。

正脈云 。

初伏客塵煩惱 。 應是信滿 。 已斷二惑 。 併伏無明者也 。 此喻伏成因地 。

去泥純水 。 名為永斷 。 根本無明 。

此喻斷入果地 。 前之砂土雖沉 。 泥猶未去 。 合無明伏而未斷 。 今去泥 。 合已斷無明 。 前清水雖現 。 合伏還元覺未純 。 斯則純水 。 合圓成果地脩證 。 名為永斷 。 根本無明 。

即最初生相無明 。 亦皆斷盡 。 究竟淨覺也 。

卯三結證極果 。

明相精純 。 一切變現 。 不為煩惱 。 皆合涅槃 。 清淨妙德 。

明相精純 。

對法說中 。 圓成果地修證 。 妄無不盡 。 真無不圓 。 即是純圓獨妙 。 而證究竟極果 。 對喻說中 。 去泥純水 。 塵土灰沙已去 。 惟一清水湛明之相現前 。 精純而不雜亂 。 任從如何攪動 。 皆不復濁 。 佛證極果 。 倒駕慈航 。 示入生死苦海 。 變現一切身心世界 。 或順行 。 或逆施 。 皆不為煩惱 。 而成妙用 。 不為四纏五濁之所礙 。 皆合涅槃 。 清淨妙德 。 轉五濁而成四德 。 一一自在無礙也 。

初決定以因同果 。 澄濁入涅槃義竟 。

丑二決定從根解結 。 脫纏入圓通義分二寅初教從根以解結二示脫纏入圓通寅初分五卯初決發增上勝心 。 二法喻當知結處三確實指根是結四備顯六根功德五教其悟圓入一 。 今初 。

第二義者 。

汝等必欲 。 發菩提心 。 於菩薩乘 。 生大勇猛 。 決定棄捐 。 諸有為相 。

首句牒名 。 上科揀擇因心 。 此科承上揀擇既定 。 則決定從根解結 。 以為此科之宗 。 方克脫纏 。 頓入圓通以為此科之趣 。 從根解結 。 是修楞嚴大定 。 下手工夫 。 前三卷半 。 佛開示真因地心 。 為最初方便 。 上科所揀之因心 。 即佛所示之因心 。 此科依此因心起修 。 為初方便 。 即入初發心住之方便 。 住前工夫 。 初學最關緊要 。 不得不詳細發明 。 既教捨識用根 。 尚要示以選擇圓根 。 文云 。

圓根與不圓根 。 日劫相倍 。 較之從塵從識從大而修者 。 其遲速何可以算數計耶 。 此為至巧至速之法門 。 故題中稱 。 修證了義 。 此第二決定義 。 佛意汝等必欲 。 發菩提心 。 必欲亦即決定義 。 菩提心 。 即大道心 。 求成無上佛道之心 。 又即最上乘心 。 不求聲聞 。 緣覺 。 惟依最上乘 。 發菩提心 。 此屬願 。 於菩薩乘 。 生大勇猛者 。

即依願起行 。 菩薩為大道心眾生 。 是已發菩提心之人 。 而修最上一乘之菩提行 。 生大勇猛 。 精進不退之心 。 決定棄捐捨也 。 諸有為相 。

即捨權小 。 所用生滅心 。 為本修因者 。 有生滅 。 即是有為相 。 此文內具 。 三種決定 。

一 。 決定發菩提心 。 二 。 決定脩修菩薩乘 。 二決定捨有為相 。 即決定捨識用根 。 此種願行 。 實屬可嘉 。 故下示以 。 決定從根解結 。 方能依因剋果也 。

卯二法喻當知結處 。

應當審詳 。 煩惱根本 。 此無始來 。 發業潤生 。 誰作誰受 。

此承上欲捐有為 。 須離煩惱 。 欲離煩惱 。 須絕根本 。 故教以應當審察詳細 。 煩惱根本 。 煩惱是生死 。 苦果之因 。 別則根隨等二十六法 。 總則唯是六識 。 以六識對境分別 。 生諸煩惱 。 此屬枝末無明 。 根本即最初 。 生相無明 。 和合八識之中 。 結滯六根之內 。 六根見聞等性 。 皆無明力 。 轉本有之智光 。 成能見之見分 。 能生枝末 。 故以根本稱之 。 由是觀之 。 生死根本是六識 。 佛判真妄二本中云 。

一者無始 。 生死根本 。 則汝今者 。 與諸眾生 。 用攀緣心 。 為自性者 。 煩惱根本 。 即是六根 。

後諸佛異口同音 。 告阿難言 。

汝欲識知 。 俱生無明 。 唯汝六根 。 更無他物 。 此無始來 。 發業潤生 。 誰作誰受者 。

即審詳此煩惱 。 自從無始以來 。 如何謂之發業無明 。 如何謂之潤生無明 。 發業 。 即是造業之因 。 能發現行之業用 。 如十二因緣 。 過去之無明 。 潤生是業之緣 。 三緣會合 。 能潤今生以受生 。 如十二因緣之愛取 。 即中陰身投胎時 。 一念想愛是也 。 此二皆煩惱 。 誰作誰受 。

即推究根本 。 意顯六根 。 自作自受 。 不言六根 。 而言誰者 。 即令審詳 。 自審自悟也 。 此文煩惱根本是六根 。 意隱難明 。 當知根即八識 。 由八識引起六識 。 起惑造業 。 依業受生 。 推末由本 。 是第八見分 。 映出去而成六識 。 為生死根本 。 六根復為六識根本 。 故令細推 。 發業潤生 。 實是八識 。 自作自受 。

阿難 。 汝修菩提 。 若不審觀 。 煩惱根本 。 則不能知 。 虛妄根塵 。 何處顛倒 。 處尚不知 。 云何降伏 。 取如來位 。

此承上文 。 汝既決定 。 發菩提心 。 修證無上菩提之道 。 必要斷除煩惱 。 欲斷煩惱 。 必先究其根本 。 故語之曰 。

設若不審詳觀察 。 煩惱根本 。 則不能知 。 虛妄根塵 。 從何處而起顛倒 。 根指有情四大六根 。 塵指無情五大空界 。 此根塵本非實法 。 故曰 。 虛妄 。

乃因顛倒而有 。 顛倒即本末無明 。 此顛倒起處在根 。 佛不明言 。 但曰何處 。 要其自審 。 即究根本也 。 顛倒起處尚且不知 。 云何降伏煩惱 。 取證如來正位 。 此文與第一卷 。 佛語阿難 。 真所愛樂 。 因於心目 。 若不識知 。 心目所在 。 則不能得 。 降伏塵勞 。 但要斷除煩惱 。 必先審得根本 。 為國王討賊 。 必先擣其巢穴 。 除其首腦 。 使其無所依藏 。 則自離自散 。 自降自伏 。 反言若不知處所 。 云何降伏 。 坐令太平耶 。

阿難 。 汝觀世間 。 解結之人 。 不見所結 。 云何知解 。

上法說 。 此喻明 。 世間解結之人 。 喻修菩提斷煩惱之眾生 。 不見所以起結之元 。 喻不知煩惱根本 。 及虛妄根塵 。 何處顛倒 。 云何知解者 。

以不見所以起結之處 。 云何而能知解 。 喻處尚不知 。 云何降伏斷除 。 而取如來位 。 此文為下文 。 綰巾示結之張本 。 亦即從根解結之伏線 。 眾生根中有六結 。 六結即我法等煩惱 。 選根修證即解結 。 觀世音耳根圓通 。 即解六結 。 越三空 。 破五陰 。 除五濁 。 與此二種決定義 。 若合符節 。

不聞虛空 。 被汝隳裂 。

何以故 。 空無形相 。 無結解故 。

前四句喻妄 。 有結有解 。 須見結處 。 方能知解 。 此五句喻真 。 虛空喻真性 。 並不聞世間虛空 。 被汝隳音灰毀破裂 。 言從來無有此事 。

何以故 。 徵其所以 。 下二句解釋 。 以空無形相 。 本來無結 。 亦復無解 。 喻真性無相 。 安有結解之可言哉 。 此又對上上根人說 。 如前云 。

何藉劬勞 。 肯綮修證 。 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矣 。

卯三確實指根是結 。

則汝現前 。 眼耳鼻舌 。 及與身心 。 六為賊媒 。 自劫家寶 。

此指根是結 。 即示虛妄根塵 。 顛倒之處 。 則字緊承上文 。 欲知結處 。 則即也汝現前此身 。 眼 。 耳 。 鼻 。 舌 。 及與身心即意也 。 六精是也 。 此六精乃為鉤通家賊之媒 。 媒賊鉤通 。 自劫家寶 。 所以損法財 。 滅功德 。 皆由此也 。 有指六塵為賊 。 其義非是 。 以塵屬無情 。 當指六識為賊 。 第一卷如來破妄識非心文中 。 問阿難云 。

汝目可見 。 以何為心 。 當我拳耀 。

阿難答曰 。

如來現今 。 徵心所在 。 而我以心 。 推窮尋逐 。 即能推者 。 我將為心 。

佛言 。

咄 。 阿難 。 此非汝心 。

阿難問佛 。

此非我心 。 當名何等 。

佛告阿難 。

此是前塵 。 虛妄相想 。 惑汝真性 。 由汝無始 。 至於今生 。 認賊為子 。 失汝元常 。 故受輪轉 。

佛分明指六識為賊 。 有人以六根為賊媒 。 六識為外賊 。 外字亦復不當 。 識本在內 。 云何說外 。 故今以六識為家賊 。 六根與之鉤通 。 由六根對六塵 。 引發六識 。 起惑造業 。 故根有媒義 。

昔有僧問善知識 。

家賊難防 。 時是如何 。

答曰 。

知之不為冤 。

斯言甚是 。 切勿認賊為子 。 自取其害 。

又保福禪師云 。

賊是家親 。

以是而觀 。 六識不可以外賊名 。

由此無始 。 眾生世界 。 生纏縛故 。 於器世間 。 不能超越 。

此指六根即是結處 。 自從無始 。 最初一念妄動以來 。 從微至著 。 六根起結 。 故於眾生 。 有情世界 。 攬四大六根為自體 。 執此身以為實我 。 妄生纏縛 。 將廣大圓滿之心性 。 變局於四大之中 。 埋沒於五陰之內 。 不能解脫 。 於外之五大六塵 。 器界世間 。 執此界以為心外實法 。 妄生罣礙 。 如鳥在籠 。 不能超越 。 即不能出三界 。 了生死也 。 我等真性 。 從真起妄 。 根結既成 。 遂於身心世界 。 皆不自在 。 迷者求出三界 。 悟者但除根結 。 根結若除 。 塵相自滅 。 不惟身得自在 。 即於世界 。 亦復無礙矣 。

卯四備顯六根功德分三辰初徵釋眾生世界 。 二涉成本有數量三顯示六根具缺 。 今初 。

阿難 。 云何名為 。 眾生世界 。 世為遷流 。 界為方位 。

此明六根 。 數量緣起 。 上二句徵問 。 下二句解釋 。 此世界 。 乃指有情根身 。 非謂無情器界 。 世約時言 。 有過去 。 現在 。 未來 。 遷流不住為義 。 界約處說 。 有前後左右上下 。 方位定在為義 。

汝今當知 。 東西南北 。 東南西南 。 東北西北 。 上下為界 。 過去未來 。 現在為世 。 方位有十 。 流數有三 。

此世界即指根身 。 有過現未來 。

時時遷流不住為世 。 有前後左右上下 。 方位定在可分為界 。 如器界東西等 。 定位可明也 。 末二句結成 。 十方三世之數 。

辰二涉成本有數量 。

一切眾生 。 織妄相成 。 身中貿遷 。 世界相涉 。

一切眾生之身 。 乃由四大六精 。 交相組織 。 虛妄而成 。 有情之根身 。 身本四大假合 。 四大屬無知色法 。 由有見聞等精 。 旋彼無知 。 而成有知 。 故稱有情 。 眾生世界 。 既有根身 。 即有世界 。 在根身之中 。 貿易遷流 。 如世行商 。 貿易諸貨 。 遷流不停 。 界相則貿易不定 。 如轉前為後 。 轉左為右等 。 世相則遷流不停 。 如轉現為過 。 轉未為現等 。 世界相涉者 。

以世涉入界中 。 以界涉入世中 。 彼此交互相涉 。 為下疊成功德數量之基礙 。

而此界性 。 設雖十方 。 定位可明 。 世間祗目東西南北 。 上下無位 。 中無定方 。 四數必明 。 與世相涉 。 三四四三 。 宛轉十二 。

此先辨定界性 。 而此界性 。 設立方位 。 雖曰十方 。 觀雖字 。 則十不定十 。 究其一定方位可明者 。 世間人 。 只目名也東西南北四方 。 上下無位 。 中無定方二句 。 釋其只名四方之所以 。 以上下即四方之上下 。 離卻四方 。 無別上下 。 故曰無位 。 中無定方者 。

中即四方交接 。 四隅之中 。 一隅乃合兩方所成 。 亦無一定方位 。

四數必明四句 。 惟取東西南北 。 四方之數 。 必定可以指明 。 與過 。 現 。 未來三世 。 互相涉入 。 三四四三 。

以三世涉入四方 。 三四成十二 。 以四方涉入三世 。 四三亦成十二 。 故曰宛轉十二 。 左之右之 。 轉來轉去 。 無不是十二也 。 此為第一疊重也 。 為下二疊之本 。

流變三疊 。 一十百千 。 總括始終 。 六根之中 。 各各功德 。 有千二百 。

流者從本流末 。 從一疊流至三疊 。 變者變少為多 。 由十二變為千二 。 一十二字 。 即是十 。 如世人稱十為一十 。 百為一百 。 千為一千 。 三疊即上第一疊 。 以方涉世 。 三世各有四方 。 三四變成十二 。 第二疊 。 以世涉方 。 每方各有十世 。 變成一百二十 。 第三疊 。 每一世各具十方 。 變成一千二百 。 文中但言一十百千者 。 舉整數略零數也 。 此約三四為第一疊 。 若以四三為第一疊 。 例此可知 。 蕅益大師另釋三疊 。

第一疊 。 三四四三 。 成十二也 。 第二疊 。 即四方中之三世 。 每世各具十法界 。 則十二成一百二十也 。 第三疊即界界各具十界 。 則百二十成一千二百也 。 故下文意根中云 。 默容十方三世 。 一切世出世法 。

總括始終者 。

一疊為始 。 三疊為終 。 括者包括 。 即總括從始至終 。 六根之中 。 功能德用 。 有一千二百 。 謂眾生六種根性 。 各各周遍身心 。 身心既是世界相涉而成 。 已變成一千二百分劑 。 而六種根性 。 亦各各變成 。 一千二百功能德用也 。

指掌設問 。

此根性功德 。 與法華六根功德 。 為同為異 。

答 。

此約理具 。 謂性中自有 。 彼約事造 。 經功感現 。 彼若不仗經功 。 亦唯理具 。 此若既解根結 。 亦齊事造 。 是則即同而異 。 即異而同 。 不可言同 。 不可言異 。 思之 。

辰三顯示六根具缺 。

阿難 。 汝復於中 。 克定優劣 。

如眼觀見 。 後暗前明 。 前方全明 。 後方全暗 。 左右旁觀 。 三分之二 。 統論所作 。 功德不全 。 三分言功 。 一分無德 。 當知眼唯八百功德 。

根性平等 。 根根功德亦等 。 本無可揀 。 因諸方眾生 。 根有優劣 。 娑婆世界亦然 。 六根之中 。 三優三劣 。 以具千二百功德為優 。 八百功德為劣 。 三優之中 。 復以耳根為最優 。 故佛告曰 。

汝復於六根之中 。 克定孰優孰劣 。

如眼下 。 別示功德具缺 。 具者為優 。 缺者為劣 。 如眼觀見 。 觀見即眼根見性功德 。 身之前後左右 。 即南北東西 。 後暗 。 後北方不見為暗 。 前明 。 前南方能見為明 。

又云 。

前方全明 。

以正南 。 及東南西南二隅 。 完全能見 。

後方全暗 。

以正北 。 及東北西北 。 完全不見 。 左右旁觀 。 以正東正西 。 左顧右盻 。 兩旁觀察 。 亦全能見 。

三分之二者 。

言功德之分數 。 前方與前二隅為一分 。 左右兩方為一分 。 後方與後兩隅為一分 。 四方每方二百功德 。 共成八百 。 四隅每隅一百功德 。 共成四百 。 合成一千二百功德 。 眼根祇得三分二 。 以後方全暗 。 缺了一分故 。 統論眼根 。 所作功德不全 。 三分言論也功德 。 缺了北方及後二隅無功德 。 當知眼根 。 唯有八百功德 。 為劣 。

如耳周聽 。 十方無遺 。 動若邇近也遙遠也 。 靜無邊際 。 當知耳根 。 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

此明耳根聞性功德 。 如耳周遍聽聞 。 十方之聲 。 無所遺漏 。 如下所云 。

十方俱擊鼓 。 十處一時聞 。

聞性周圓 。 此即圓真實 。 聲有動靜二塵 。 有聲曰動 。 無聲曰靜 。 聞動之時 。 若有近遠之分 。 若者似也 。 聲塵虛妄 。 本非實有 。 故曰若有 。 但似有近遠之聲 。 近遠皆聞無礙 。 此即通真實 。 聞靜之時 。 寂靜無聲 。 聞性愈無邊涯際畔 。 動靜皆聞 。 一切時有 。 此即常真實 。 當知耳根圓滿 。 一千二百功德 。 為最優 。

如鼻嗅聞 。 通出入息 。 有出有入 。 而闕中交 。 驗於鼻根 。 三分闕一 。 當知鼻惟 。 八百功德 。

此明鼻根嗅性功德 。 如鼻嗅聞 。 能通出息與入息也 。 通出具四百功德 。 通入亦具四百功德 。 而闕少也中間交接之際 。 出入少停之時 。 功用不顯 。 闕少四百功德 。 驗於鼻根功德 。 三分闕一 。 當知鼻唯 。 八百功德 。 為劣 。

如舌宣揚 。 盡諸世間 。 出世間智 。 言有方分 。 理無窮盡 。 當知舌根圓滿 。 一千二百功德 。

此明舌根之性 。 惟取言說 。 不取嘗味 。 以舌性具二功能 。 若取嘗味則劣 。 以合中知故 。 而取言說則勝 。 能宣揚世間法 。 盡俗諦智慧 。 能宣出世間法 。 盡真諦智慧 。 言有方分 。 理無窮盡者 。

或局於方言 。 如印度法師至中國 。 不通語言 。 而所說佛理 。 無有窮盡 。 或限於分量 。 乃以一偈而攝 。 無邊妙義 。 又一解 。

麤言及細語 。 皆歸第一義 。

法華經云 。

治世語言 。 資生事業 。 皆與實相 。 不相違背 。

此能盡出世間智也 。 孔子聽孺歌而警心 。 此能盡世間智也 。 當知舌根圓滿 。 一千二百功德 。 為優 。

如身覺觸 。 識於違順 。 合時能覺 。 離中不知 。 離一合雙 。 驗於身根 。 三分闕一 。 當知身唯 。 八百功德 。

此明身根覺性功德 。 如身根對所覺之觸塵 。 識知是違情之觸 。 或順情之觸 。 違情如夏穿棉衣 。 冬著單衣 。 順情如飢餐美食 。 渴飲甘露 。 但合時能覺違順 。 離中即便不知 。 離是一分功德 。 合是雙分功德 。 故曰 。 離一合雙 。

每分四百功德 。 驗於身根 。 三分功德 。 缺了一分 。 當知身根唯有 。 八百功德 。 為劣 。

如意默容 。 十方三世 。 一切世間 。 出世間法 。 惟聖與凡 。 無不包容 。 盡其涯際 。 當知意根 。 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

此明意根知性功德 。 默容 。 即知性功德 。 口不言而心自知 。 謂之默 。 容者包容 。 十方三世下 。 舉時處人法 。 以顯包容之範圍 。 約處則包容十方 。 即橫遍義 。 約時 。 則包容三世 。 即豎窮義 。 此時處一對 。 一切世間 。 六凡染法 。 一切出世間 。 四聖淨法 。 此人法一對 。 無有那一法不包容 。 若人若法 。 一一皆能 。 盡其涯量邊際 。 當知意根 。 圓照無遺 。 故能圓滿 。 一千二百功德為優 。 四備顯六根功德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卷第十一終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