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著(
己四說禪那證位 。 令住圓定 。 直趣菩提 。
此文乃答阿難妙禪那之請 。 佛為說禪那證位 。 令住圓定 。 直趣菩提 。 即題中諸菩薩萬行 。 因前阿難妙奢摩他之請 。 佛為說奢摩他路 。 令悟密因 。 大開圓解 。 即題中如來密因 。 次因阿難妙三摩之請 。 佛為說三摩修法 。 令依耳根 。 一門深入 。 即題中修證了義 。 佛敕文殊選擇 。
偈云 。
此方真教體 。
清淨在音聞 。
欲取三摩提 。
實以聞中入 。
又云 。
旋汝倒聞機 。 反聞聞自性 。 性成無上道 。 圓通實如是 。 而阿難心跡圓明 。 悲欣交集 。 是中修行 。 得無疑惑 。 復愍末世 。 請示道場加行 。 佛復為說 。 四重律儀 。 道場定慧 。 併親聞神咒 。 則巧修正助已周 。
此下阿難請問位次 。 佛為說妙禪那 。 梵語禪那 。 此云靜慮 。 靜即是定 。 慮即是慧 。 雙躡前奢摩他 。 即定之慧 。 三摩中即慧之定 。 成一圓定 。 是已登圓教初住 。 令住在圓定之中 。 定慧均等 。 不偏空有二邊 。 中中流入 。 薩婆若海 。 帶果行因 。 經歷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任運修證 。 直趣無上菩提 。 方為一期修證事畢 。 此亦無修之修 。 無證之證 。 前修證了義 。 乃自利行 。 此為兩利行也 。 圓滿菩提 。 歸無所得 。 本科復分為二 。
庚初阿難謝教請位二如來對示緣起今初 。
阿難即從座起 。 頂禮佛足 。 而白佛言 。
我輩愚鈍 。 好為多聞 。 於諸漏心 。 未求出離 。 蒙佛慈誨 。 得正熏修 。 身心快然 。 獲大饒益 。
既悟圓通本根 。 又聞道場修法 。 欲謝佛恩 。 故即從座起 。 頂禮仰白 。 智不勝曰愚 。 根不利曰鈍 。 由智劣故 。 但好多聞 。 未能思修正定 。 得證圓通 。 由根鈍故 。 於諸漏心 。 未能進斷細惑 。 以求出離 。 現前蒙佛慈誨者 。
即選根加行 。 兩重深誨 。 得正助熏修 。 楞嚴大定 。 故身心快然安樂 。 今日獲大豐饒利益也 。
世尊 。 如是修證 。 佛三摩提 。 未到涅槃 。 云何名為 。 乾慧之地 。 四十四心 。 至何漸次 。 得修行目 。 詣何方所 。 名入地中 。 云何名為 。 等覺菩薩 。
此明當機已悟正助熏修之法 。 復請位次也 。 如是指法之詞 。 發心修證 。 十方諸佛 。 最初所修三摩提 。 從始至終 。 但未到極證涅槃之前 。 云何名為 。 乾慧之地 。 四十四心 。 即十信 。 十住 。 十行 。 十回向 。 四加行也 。 楞嚴十信 。 與他經不同 。 因開初住為十信也 。 況後初住 。 明言發此十心 。 又云十用涉入 。 圓成一心也 。 至何漸次 。 得修行目 。
此二句應在三摩提下 。 後再接未到涅槃 。 云何名為乾慧 。 與下正文 。 次序方合 。 漸次即三漸次 。
一者修習 。 除其助因 。 二者真修 。 刳其正性 。 三者增進 。 違其現業 。 得修行目者 。
即辦道之眼目也 。 詣何方所者 。
以十地地地斷障 。 地地證真 。 各有方所分劑 。 不相踰越 。 名為深入十地之中 。 云何修習 。 進斷生相無明 。 名為等覺菩薩 。
作是語已 。 五體投地 。 大眾一心 。 佇佛慈音 。 瞪瞢瞻仰 。
作是語已 。 五體投地者 。
請法之誠 。 五體並投於地 。 大眾一心 。 佇佛慈音者 。
大眾多人一心 。 佇待如來慈悲法音 。 瞪瞢瞻仰者 。
兩目直視於佛 。 瞻仰待教也 。 初阿難謝教請位竟 。
庚二如來對示緣起 。
染淨二緣 。 皆由心起 。 心迷 。 則依本覺 。 而起不覺 。 即染緣起 。 遍成十二類生 。 輪迴諸趣 。 心悟 。 則依不覺 。 而起始覺 。 即淨緣起 。 上歷五十五位 。 究竟涅槃 。
此科即分為四 。
辛初如來許說大眾承聽二所依真如為諸法源三示染緣起 。 遍成輪迴四示淨緣起 。 歷成諸位 。 今初 。
爾時世尊 。 讚阿難言 。
善哉善哉 。 汝等乃能 。 普為大眾 。 及諸末世 。 一切眾生 。 修三摩地 。 求大乘者 。 從於凡夫 。 終大涅槃 。 懸示無上 。 正修行路 。 汝今諦聽 。 當為汝說 。 阿難大眾 。 合掌刳心 。 默然受教 。
重讚阿難言 。 善哉 。 善哉者 。
一讚其自己 。 得正熏修 。 二復為大眾 。 及末世眾生 。 發利他心 。 凡修楞嚴正定 。 求大乘者 。 如前云 。 汝等若欲 。 捐捨聲聞 。 修菩薩乘 。 入佛知見 。 始從凡夫 。 由三漸次 。 終至妙覺 。 大涅槃果海 。 其間經歷 。 所有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願其預先 。 懸為指示 。 無上菩提 。 正修行路 。 三漸是凡 。 涅槃果海是聖 。 而非是路 。 正令現未 。 修正定者 。 中中流入 。 從始洎終 。 中間永無 。 諸委曲相 。 汝今諦實而聽 。 當為汝說 。 阿難與諸大眾 。 合掌刳心 。
刳剔去也 。 如刳木為舟 。 剔去其實 。 而虛其中也 。 即刳剔緣慮分別之心 。 一念不生 。 默然領受教法矣 。
初如來許說大眾承聽竟 。
辛二所依真如為諸法源 。
佛言 。
阿難當知 。 妙性圓明 。 離諸名相 。 本來無有 。 世界 。 眾生 。
此舉所依之真 。 要阿難起智觀察 。 真如為染淨諸法所依之源 。 而不為諸法所變 。 以真如具有不變 。 隨緣二義故 。 當知真如界內 。 絕生佛之假名 。 離染淨之諸相 。 妙性圓明 。
即妙真如性 。 圓滿十虛 。 明照無二 。 彌滿清淨 。 中不容他 。 其體本來 。 離諸名相 。 名言未立 。 相狀未彰 。 豈有世界眾生 。 種種名相之可得 。 如四科總文云 。
性真常中 。 求於去來 。 迷悟生死 。 了無所得 。 亦如六祖所云 。
本來無一物 。 何處惹塵埃 。 此說真如門 。 下說生滅門 。
因妄有生 。 因生有滅 。 生滅名妄 。
上約其體 。 清淨不變 。 下約其用 。 隨緣自在 。 隨迷悟緣 。 循染淨業 。 故有生佛之名相 。 此三句 。 略示染緣起 。 因妄 。 即因最初一念 。 無明妄動 。 此生相無明 。 而為諸妄之根源 。 有生者 。 即三細俄興 。 六麤競作 。 遂有無情之世界發生 。 有情之眾生受生 。 因有妄生 。 必有妄滅 。 生非真生 。 滅非真滅 。 故曰生滅皆名為妄 。 故有二種顛倒 。 乃至十二類生 。 此依染緣起 。 而立眾生世界 。 之名相也 。
滅妄名真 。 是稱如來 。 無上菩提 。 及大涅槃 。 二轉依號 。
此略示淨緣起 。 由知生滅名妄 。 乃欲滅妄 。 方名為真 。 遂乃發心修行 。 故有三漸次 。 五十五位 。 正修行路 。 直趣妙覺果海 。 是稱如來 。 此依淨緣起 。 而立菩提涅槃 。 之名相也 。 無上菩提 。
佛之智果 。 乃轉煩惱而成 。 大涅槃 。
佛之斷果 。 乃轉生死而得 。 是知煩惱生死 。 菩提涅槃 。 乃生佛迷悟 。 輾轉相依 。 二種名號而已 。 故曰二轉依號 。 亦非實有體性 。 即所謂涅槃 。 生死等空華是也 。
二所依真如為諸法源竟 。
辛三示染緣起 。 遍成輪迴分二壬初勸識二倒二別明二倒 。 今初 。
阿難 。 汝今欲修 。 真三摩地 。 直詣如來 。 大涅槃者 。 先當識此 。 眾生世界 。 二顛倒因 。 顛倒不生 。 斯則如來 。 真三摩地 。
此明須識二倒之因 。 故呼阿難 。 而告之曰 。
汝今欲修 。 真三摩地者 。 但向耳門 。 反聞照性 。 即是首楞嚴王 。 如幻三摩提 。 全性起修 。 全修在性 。 故名為真 。 由耳門下手 。 可以直詣往也到也如來大涅槃 。 從因至果 。 中間經歷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不落支歧 。 故此耳門 。 即十方婆伽梵 。 一路涅槃門也 。 欲修此門 。 先當識此眾生 。 世界 。 二種顛倒 。 生起之因 。 此世界 。 是有情世界 。 即十二類生 。 非器世界也 。 二顛倒因 。
即有情世界 。 有情眾生 。 分之為二 。 皆由最初 。 一念顛倒 。 以為生起之因 。 倘若一念不生 。 即顛倒不生 。 斯則如來 。 真三摩地 。 即所謂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 。 勝淨明心 。 本週法界 。 不從人得 。
初勸識二倒竟 。
壬二別明二倒分二癸初明眾生顛倒 。 二明世界顛倒 。 癸初分三子初從真起妄 。 二迷本難復三成業感果 。 今初 。
阿難 。 云何名為眾生顛倒 。
阿難 。 由性明心 。 性明圓故 。 因明發性 。 性妄見生 。 從畢竟無 。 成究竟有 。
此明真如隨染緣 。 從真起妄 。 初句徵問 。 下釋顛倒之因 。 由性覺妙明之真心 。 性本自明 。 圓照法界 。 此依性明體中 。 圓具十法界之故 。 下起隨緣妄用 。 因明發性者 。
因妄加明於覺體之上 。 遂發生業識之性 。 此句即性覺必明 。 因明立所 。 明即能明之無明 。 性即所生之業相 。 亦即論云 。
依不覺故 。 心動即業相 。 性妄見生者 。
業識之性 。 由無明力 。 轉本有之智光 。 為能見之妄見生焉 。 即所既妄立 。 生汝妄能 。 亦即論云 。
依動故能見即轉相 。 從畢竟無 。 成究竟有者 。
從畢竟無 。 名無相之中 。 由妄見故 。 遂成究竟有 。 相之境界 。 即無同異中 。 熾然成異 。 亦即論云 。
依能見故 。 境界妄現即現相 。 此妄相 。 惟以一念無明 。 虛妄而有也 。
此有所有 。 非因所因 。 住所住相 。 了無根本 。 本此無住 。 建立世界 。 及諸眾生 。
首句 。 此有 。
即能有之無明 。 所有 。
即三細之諸相 。 二句 。 因者依也 。 無明為能有 。 似是所依 。 以能為三細諸相所依故 。 三細諸相為所有 。 似是能依 。 以依無明有故 。 其實無明 。 非真所依 。 諸相 。 非真能依 。 故曰 。
非因所因 。 以無明無自體故 。 住所住相者 。
以眾生為能住 。 無明為所住 。 既所住之無明本空 。 而能住之眾生 。 豈得實有哉 。 故曰 。
了無根本 。 以二皆虛妄故也 。
本此無住 。 建立世界 。 及諸眾生者 。
承上眾生世界 。 既同一虛妄 。 則惟有性覺妙明 。 之真心耳 。 此心為無住本 。 不但為眾生之本 。 而山河大地之世界 。 及與一切之眾生 。 皆依之而得建立也 。 若是 。 生先界後 。 方是說有情世間 。 今界先生後 。 方是說器界世間 。 本科唯明 。 眾生顛倒 。 世界二字 。 但順便帶言而已 。
初從真起妄竟 。
子二迷本難復 。
迷本圓明 。 是生虛妄 。 妄性無體 。 非有所依 。
正脈云 。
妄業不能虧曰本圓 。 妄惑不能蔽曰本明 。 此本圓明 。 即不變之性體 。 眾生特為迷此不變之性體 。 是生虛妄之惑業 。 而追窮妄性無體 。 亦無依據 。 總言真不變 。 而妄本空也 。 然妄既本空 。 則妄無可離 。 真既不變 。 則真無可復矣 。 圓頓行人 。 但要知真不變 。 達妄本空足矣 。 真不變則不須復 。 妄本空則不須離 。
如圓覺云 。
知幻即離 。 離幻即覺 。 一念回光 。 便同本得 。
將欲復真 。 欲真已非 。 真真如性 。 非真求復 。 宛成非相 。
首句 。 若久處輪迴 。 心生疲厭 。 將欲離妄復真 。 有欲復真 。 已非真真如性矣 。
前云 。
菩提心生 。 生滅心滅 。 此亦生滅 。 以一真之性 。 不容起見 。 舉心即錯 。 動念即乖 。
如張拙悟道偈云 。
斷除妄想重增病 。 趣向真如亦是邪 。 非真求復 。 宛成非相者 。
非真 。 即生滅妄心也 。 以生滅之心 。 求復真常之性 。 則真常亦成生滅矣 。 即前頌云 。
言妄顯諸真 。 妄真同二妄 。
故曰 。
宛成非相 。 非相即妄也 。 以妄心起妄見 。
如圓覺云 。
未出輪迴 。 而辨圓覺 。 彼圓覺性 。 即同流轉 。 如雲駛月運 。 舟行岸移矣 。
二迷本難復竟 。
子三成業感果 。
非生 。 非住 。 非心 。 非法 。 展轉發生 。 生力發明 。 熏以成業 。 同業相感 。 因有感業 。 相滅相生 。 由是故有 。 眾生顛倒 。
此明無明屬生相 。 業識屬住相 。 見分屬心相 。 相分屬法相 。 一一非真 。 故曰非生非住 。 非心非法 。 皆是虛妄 。 然妄上加妄 。 故曰展轉發生 。 此句雙貫上下 。 上則無明生三細 。 下則境界長六麤 。 由法相引起智相 。 相續相 。 執取相 。 計名字相 。
生力發明者 。 發明即顯著義 。 以展轉發生之力 。 漸漸顯著 。 生起七轉識之麤相 。 則諸惑備矣 。
熏以成業者 。 諸惑熏習 。 能成諸業 。 即起業相 。 同業相感 。 即業繫苦相 。 因彼業同 。 乃得相感潤生之惑 。 於父母有緣處 。 正當交遘之時 。 見有明相發現 。 此即見明色發 。 明見想成 。 異見成憎 。 同想成愛 。 父母感子女 。 以受生應之 。 子女感父母 。 以生身應之 。 因有相感之業 。 會合則中陰之相滅 。 胎中後陰之相生 。 由是在胎十月 。 出胎成人 。 故有眾生 。 顛倒之相 。
初明眾生顛倒竟 。
癸二明世界顛倒 。 分三子初釋世界之名二示熏變之相三辯輪迴之狀 。 今初 。
阿難 。 云何名為 。 世界顛倒 。 是有所有 。 分段妄生 。 因此界立 。 非因所因 。 無住所住 。 遷流不住 。 因此世成 。 三世四方 。 和合相涉 。 變化眾生 。 成十二類 。
此別明世界顛倒 。 屬有情之世界 。 亦從真起妄 。 初句徵問 。 下釋顛倒之因 。 應同上科 。 由性明心 。 性明圓故 。 因明發性 。 性妄見生 。 從畢竟無 。 成究竟有 。 下接是有所有 。 此略而不敘者 。 因此世界 。 即眾生身中之世界 。 故以前妄因 。 雙貫此文 。 可不重敘 。 以是有所有 。 接成究竟下自明 。 是有 。
指能有之無明 。 所有 。
指眾生之根身 。 由無明妄力 。 攬塵結根 。 所以分段之妄身生焉 。 因此虛妄 。 前後左右 。 之界相成立 。 究其所以 。 積妄相成故也 。
非因所因 。 無住所住者 。
無明本空 。 非是真因 。 而為世界所因 。 世界亦空 。 本來無住 。 而有所住之相 。 皆由眾生 。 妄執四大為身 。 從始洎終 。 念念生滅 。 所以過 。 現 。 未來 。 遷流不住 。 因此虛妄 。 而三世成矣 。 三世四方 。 和合相涉者 。
以三世涉入四方 。 四方各有三世 。 則四三成十二 。 以四方涉入三世 。 三世各有四方 。 則三四亦成十二 。 方世和合 。 即前云 。
身中貿遷 。 世界相涉 。 不思議熏 。 不思議變 。 故變化眾生 。 亦應其數 。 成十二類 。 是知十二類生 。 皆由一念無明 。 妄心之所熏變也 。
初釋世界之名竟 。
子二示熏變之相 。
是故世界 。 因動有聲 。 因聲有色 。 因色有香 。 因香有觸 。 因觸有味 。 因味知法 。 六亂妄想 。 成業性故 。 十二區分 。 由此輪轉 。
此正示熏變之相 。 是由無明妄力之故 。 則有世界妄生 。 推原其故 。 因無明風動 。 動則有聲 。 故曰因動有聲 。 因此動念習氣熏變 。 故有狂華 。 於湛精明 。 無因亂起 。 無而忽有 。 故曰因聲有色 。 因此色境 。 返熏妄心 。 故曰因色有香 。 以香有能熏之義 。 因此返熏氣分 。 令心觸境 。 故曰因香有觸 。 觸即對也 。 因此心境相觸 。 而生愛著 。 故曰因觸有味 。 以味即愛著之義 。 因此綿愛味著 。 攬為法塵 。 故曰因味知法 。 觀知字屬意根 。 以後例前 。 必有聞聲見色等義 。 此總顯一念妄想 。 由習氣內熏 。 發為六塵 。 塵必對根 。 根塵相對 。 識生其中 。 六亂妄想 。 熏成業性 。
業性 。 即十二顛倒 。 以為十二類生 。 受生之因 。 業因既成 。 業果必隨 。 故感十二區分 。 受生之果 。 所謂熏以成業 。 業必感果 。 由此輪轉諸趣 。 生死不休 。 豈不可畏哉 。
是故世間 。 聲 。 香 。 味 。 觸 。 窮十二變 。 為一旋復 。
此明循塵旋復 。 是依因感果之故 。 世間聲 。 香 。 味 。 觸 。 略舉四塵 。 仍具六塵 。 窮十二變 。 為一旋復 。 當作二釋 。
一如一聲塵 。 類之不同 。 對類變化 。 卵生聲 。 胎生聲 。 乃至非無想聲 。 色等諸塵 。 亦復如是 。 窮十二變為一週 。 旋復即輪迴義 。 亦十二類生 。 類類具十二顛倒 。 依最重者先感報 。 如想重 。 先感卵生果報 。 如是一一顛倒 。 依業種 。 先後成熟 。 先後感報 。 窮十二變 。 為一次旋復 。 再起第二旋復 。 然必約六塵變化者 。 以六塵為造業之緣 。 業性為輪迴之因 。 因緣和合 。 虛妄有生 。 輪迴不息 。 故類生所以常有也 。
二示熏變之相竟 。
子三辨輪迴之狀分二丑初列類生之名二示類生之果 。 今初 。
乘此輪轉 。 顛倒相故 。 是有世界 。 卵生 。 胎生 。 濕生 。 化生 。 有色 。 無色 。 有想 。 無想 。 若非有色 。 若非無色 。 若非有想 。 若非無想 。
此顯染緣起 。 而遍成輪迴 。 如能返迷歸悟 。 則可成淨緣起 。 而上歷聖位 。 茲約迷位 。 乘此輪轉 。
乃有世界 。 顛倒亦成十二類之故 。 此不獨惑現 。 併由業招 。 若無十二顛倒 。 則惑不起業不作 。 十二輪轉 。 何自而來 。 是有世界 。
即十二類 。 有情世界 。 下列其名 。 每以四生為一聚 。 三四十二 。 不出情想合離 。 更相變易 。 卵因想生 。 想性輕舉 。 故多能飛 。 胎因情有 。 情性沉重 。 故不離地 。 濕以合感 。 乃以業力 。 合濕成形 。 化以離應 。 但以業力 。 離異脫蛻 。 此四生以具緣多少 。 而為次第 。 卵生具四緣 。 父緣 。 母緣 。 自己業緣 。 與父母合 。 再加煖緣 。 而得受生 。 胎生具三緣與上同 。 不必煖緣 。 濕生二緣 。 怛以業緣合濕 。 而得陽光煖相之緣 。 即便得生 。 化生只要業緣 。 厭故喜新 。 便得脫蛻 。
下八生 。 有色 。 無色 。 有想 。 無想 。 為一聚 。 非有色 。 非無色 。 非有想 。 非無想 。 為一聚 。
灌頂云 。
有色情而合 。 是休咎精明 。 無色情而離 。 是空散銷沉 。 有想想而合 。 是鬼神精靈 。 無想想而離 。 是土木金石 。 非有色情離而合 。 是水母等 。 非無色情合而離 。 是咒詛厭生 。 非有想想離而合 。 是蒲盧等 。 非無想想合而離 。 是土梟破鏡等 。 此且總標 。 下詳其相 。
初列類生之名竟 。
丑二示類生之果分二寅初別列類生二勒成名數 。
此十二類中 。 一一皆云 。 因世界者 。 以前文 。 世界顛倒文中云 。
三世四方 。 和合相涉 。 變化眾生 。 成十二類 。 正明皆由 。 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也 。 共有十二顛倒 。 十二亂想 。 下文云 。
一一類中 。 各各具足 。 十二顛倒 。
又云 。
具足虛妄亂想 。 今每一類中 。 乃從重者 。 感報受生 。 非只此一種顛倒亂想也 。 此科即分十二 。
卯初卵生 。
阿難 。 由因世界 。 虛妄輪迴 。 動顛倒故 。 和合氣成 。 八萬四千 。 飛沉亂想 。 如是故有 。 卵羯邏藍 。 流轉國土 。 魚鳥龜蛇 。 其類充塞 。
此卵生一類 。 由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卵惟想生 。 虛妄即是想 。 由虛妄想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動顛倒屬惑 。 以想性輕舉為動 。 與不動真心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有惑必定起業 。
和合氣成 。 八萬四千 。 飛沉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卵以氣交 。 如雄鳴上風 。 雌鳴下風 。 故名和合 。 氣即業也 。 八萬四千 。
按塵勞之數 。 氣有剛柔 。 剛者成飛揚之亂想 。 柔者成沉滯之亂想 。
如是故有 。 卵羯邏藍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受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卵羯邏藍 。
此云凝滑 。 在胎初位 。 胎卵未分之相 。 即所感之果 。 傳流展轉 。 遍諸國土 。 鳥 。 龜 。 蛇 。
此出本類之名 。 氣剛飛揚者為鳥 。 氣柔沉滯者為魚等 。 其類充塞 。 極言其多也 。
卯二胎生 。
由因世界 。 雜染輪迴 。 欲顛倒故 。 和合滋成 。 八萬四千 。 橫豎亂想 。 如是故有 。 胎遏蒲曇 。 流轉國土 。 人畜龍仙 。 其類充塞 。
此胎生一類 。 亦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胎因情有 。 雜染即是情 。 由是雜染愛情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欲顛倒屬惑 。 以色貪戀愛為欲 。 與清淨真心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有惑必定起業 。 和合滋成 。 八萬四千 。 橫豎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胎以精交 。 故名和合滋成 。 滋即精交滋潤 。 即業也 。 八萬四千 。 亦按塵勞之數 。 情有偏正 。 豎者為正 。 成人仙之亂想 。 橫者為偏 。 成龍畜之亂想 。 如是故有 。 胎遏蒲曇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受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胎遏蒲曇 。 此云皰 。 在胎二七 。 胎卵漸分之相 。 即所感之果 。 傳流展轉 。 遍諸國土 。 人畜龍仙 。
此出本類之名 。 情正而豎立者 。 為人仙 。 情偏而橫行者 。 為龍畜 。 其類充塞 。
卯三濕生 。
由因世界 。 執著輪迴 。 趣顛倒故 。 和合煖成 。 八萬四千 。 翻覆亂想 。 如是故有 。 濕相蔽局屍 。 流轉國土 。 含蠢軟動 。 其類充塞 。
此濕生一類 。 由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濕以合感 。 執著即合也 。 由是執情貪著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趣顛倒屬惑 。 以趨勢附利為趣 。 與湛寂真心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有惑必定起業 。 和合煖成 。 八萬四千 。 翻覆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濕以聞香趨附 。 藉陽氣而生 。 故名和合煖成 。 即業也 。 趨勢之輩 。 惟利是圖 。 翻覆無定 。 故曰翻覆亂想 。 如是故有 。 濕相蔽尸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受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濕相蔽尸 。
此云軟肉 。 即濕生初相 。 既不入胎 。 故無前二位 。 即所感之果 。 傅流展轉 。 遍諸國土 。 含蠢蝡動 。 此出本類之名 。 覆為含蠢 。 翻為蝡動 。 其類充塞 。
卯四化生 。
由因世界 。 變易輪迴 。 假顛倒故 。 和合觸成 。 八萬四千 。 新故亂想 。 如是故有 。 化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轉蛻飛行 。 其類充塞 。
此化生一類 。 由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化以離應 。 變易 。 即離也 。 由是變故易新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假顛倒屬惑 。 以假託因依為假 。 與不變真如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有惑必定起業 。 和合觸成 。 八萬四千 。 新故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觸以觸類而變 。 朝秦暮楚 。 愛此忘彼 。 故名和合觸成 。 即業也 。 隨情任意 。 厭故喜新 。 是為新故亂想 。 如是故有 。 化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受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化相羯南 。
此云硬肉 。 以蛻即成質 。 故無蝡相 。 自此以下 。 皆曰羯南 。 以是諸類通稱也 。 此即所感之果 。 傳流展轉 。 遍諸國土 。 轉蛻飛行 。
即脫故成新 。 此出本類之名 。 如蠶化為蛾 。 脫行為飛 。 雀化為蛤 。 脫飛為潛等 。 皆屬轉變 。 其類充塞 。 天 。 獄鬼等 。 亦皆化生 。 中陰趣果 。 速疾無難 。
卯五有色 。
由因世界 。 留礙輪迴 。 障顛倒故 。 和合著成 。 八萬四千 。 精耀亂想 。 如是故有 。 色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休咎精明 。 其類充塞 。
此有色一類 。 由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色乃色質 。 性非通明 。 是為留礙 。 遂事日月水火 。 為求光明色相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障顛倒屬惑 。 以其障礙難通 。 堅執求明 。 與妙明真性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和合著成 。 八萬四千 。 精耀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著即顯著 。 或服日月之精華 。 或事星辰為父母 。 以求感格 。 而獲光明 。 故名和合著成 。 即業也 。 想托彼之光華 。 成己之精耀 。 是為精耀亂想 。 如是故有 。 色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受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色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休咎精明 。
此出本類之名 。 或為日月之精華 。 或作星辰之明耀 。 吉者曰休徵 。 凶者曰咎徵 。 在物而為螢火蚌珠 。 其類充塞 。
卯六無色 。
由因世界 。 銷散輪迴 。 惑顛倒故 。 和合暗成 。 八萬四千 。 陰隱亂想 。 如是故有 。 無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空散銷沉 。 其類充塞 。
此無色一類 。 由因世界顛倒 。 虛妄有生 。 無色 。 乃滅色歸空 。 是為銷散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惑顛倒屬惑 。 以色身障礙為患 。 有欲銷礙入空 。 與性色真空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和合暗成 。 八萬四千 。 陰隱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暗即晦昧心靈 。 幽潛神識 。 故名和合暗成 。 即業也 。 思欲滅色 。 暗昧陰隱 。 是為陰隱亂想 。 如是故有 。 無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報之相 。
如是 。 指上惑業為因 。
故有 。 即有因有果 。 無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類既是無色 。 何謂羯南 。 以雖無業果色 。 不妨依定果色立名也 。 空散銷沉 。
對四空天說 。 空指空處 。 滅色歸空故 。 散指識處 。 遍緣散亂故 。 銷指無所有處 。 銷除七轉識故 。 沉指非非想處 。 沉淪空海故 。 以至舜若多神 。 旋風魃鬼等 。 皆無色攝 。 其類充塞 。
卯七有想 。
由因世界 。 罔象輪迴 。 影顛倒故 。 和合憶成 。 八萬四千 。 潛結亂想 。 如是故有 。 想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神鬼精靈 。 其類充塞 。
此名有想一類 。 謂但有想心 。 而無實色 。 罔象者 。
若有若無 。 彷彿不實 。 緣想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影顛倒屬惑 。 謬執影像 。 邪妄失真 。 與法身實相相背 。 是名顛倒之惑 。 和合憶成 。 八萬四千 。 潛結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憶即愛念憶想 。 然後托陰 。 故名和合憶成 。 即業也 。 如此世間 。 志慕靈通 。 潛神聖蹟 。 結想狀貌 。 是為潛結亂想 。 如是故有 。 想相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報之相 。 神鬼精靈者 。
神鬼 。 如嶽瀆城隍 。 魑 。 魅 。 魍 。 魎 。 精靈 。 如山 。 海 。 風精 。 祠廟土地等 。 其類充塞 。
卯八無想 。
由因世界 。 愚鈍輪迴 。 癡顛倒故 。 和合頑成 。 八萬四千 。 枯槁亂想 。 如是故有 。 無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精神化為 。 土木金石 。 其類充塞 。
此無想一類 。 謂但有色 。 而無思想 。 愚昧暗鈍 。 毀棄聰明 。 屏除知識 。 展轉不息 。 故成輪迴性 。 癡顛倒屬惑 。 癡迷無智 。 謬計無情有命 。 金石堅牢 。 與妙明真心相背 。 是顛倒之惑 。 和合頑成 。 八萬四千 。 枯槁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冥頑無知 。 以無想為真修 。 將愚頑為至道 。 於無知覺處 。 妄生和合 。 故名頑成 。 即業也 。 念若死灰 。 心同槁木 。 是為枯槁亂想 。 如是故有 。 無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報之相 。 但有頑礙之色 。 而無思想之念 。 故有精化土木 。 神為金石 。 華表生精 。 望夫成石之類 。 充塞世界 。 當知此等 。 癡心凝結 。 但以頑念 。 化作頑物 。 如木枯槁 。 根性尚在 。 頑念力銷 。 依然流轉 。 如枯木逢春 。 依舊發芽 。 無想報盡入輪 。 亦此類攝 。
卯九非有色 。
由因世界 。 相待輪迴 。 偽顛倒故 。 和合染成 。 八萬四千 。 因依亂想 。 如是故有 。 非有色相 。 成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諸水母等 。 以蝦為目 。 其類充塞 。
此非有色一類 。 謂本非有色 。 藉物以成色 。 互相假待 。 展轉不休 。 故有輪迴 。 偽顛倒屬惑 。 以虛偽為心 。 假託形勢 。 與真如實際相背 。 是顛倒之惑 。 和合染成 。 八萬四千 。 因依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迷昧天真 。 假藉浮偽 。 任運耽染 。 依附成形 。 故名和合染成 。 即業也 。 此如世間倚權藉勢 。 屈己從他 。 是為因依亂想 。 如是故有 。 非有色相 。 成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報之相 。 本來非色相 。 假借外物 。 成己之色 。 不能自用 。 待物有用 。 諸水母等 。 以水沫成身 。 體如荳粉 。 狀類裀褥 。 則非無色 。 以蝦為目 。 待他有用 。 不能自全 。 故非有色 。 又水母因蝦而得行 。 蝦因水母而有托 。 遞互因依 。 蟯蛔依人 。 亦此類攝 。
卯十非無色 。
由因世界 。 相引輪迴 。 性顛倒故 。 和合咒成 。 八萬四千 。 呼召亂想 。 由是故有 。 非無色相 。 無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咒咀厭生 。 其類充塞 。
此非無色一類 。 謂本非有色 。 因聲呼召 。 引發神識 。 則非無色相 。 引之不已 。 故有輪迴 。 性顛倒屬惑 。 以迷惑自性 。 因隨符咒調遣 。 與不動真如相背 。 是顛倒之惑 。 和合咒成 。 八萬四千 。 呼召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多由邪咒呼召 。 而顯靈異 。 故名和合咒成 。 即業也 。 此如人間 。 不明正理 。 互相誘引 。 乃隨呼召 。 聽令從命 。 是為呼召亂想 。 由是故有 。 非無色相 。 無色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報之相 。 故有隨咒咀而靈異者 。 稱仙稱道 。 隨厭禱而作祟者 。 為妖為怪 。 斯皆邪物 。 聽人驅役 。 報吉談凶 。 如乩壇樟柳鬼等 。 其類充塞 。
卯十一非有想 。
由因世界 。 合妄輪迴 。 罔顛倒故 。 和合異成 。 八萬四千 。 回互亂想 。 如是故有 。 非有想相 。 成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彼蒲盧等 。 異質相成 。 其類充塞 。
此非有想一類 。 謂非同卵生 。 想中傳命者 。 乃二妄相合 。 展轉互取 。 故有輪迴 。 罔顛倒屬惑 。 以性情罔昧 。 與圓明妙性相背 。 是為顛倒之惑 。 和合異成 。 八萬四千 。 回互亂想 。
此依惑起業 。 異者 。 將他作自 。 取異為同 。 故名和合異成 。 即業也 。 此如世間 。 背親向義 。 謬襲他宗 。 納彼從我 。 相承繼嗣 。 本無有子 。 乃稱有子 。 本非是父 。 竟認為父 。 同異難分 。 彼此回互 。 是為回互亂想 。 如是故有 。 非有想相 。 成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業感果之相 。 非有想相 。 成想羯南者 。
謂彼此異質 。 本非有想 。 欲成其相 。 但以二妄相合 。 竟成其想 。 流轉國土 。 彼蒲盧等 。 異質相成者 。
蒲盧 。 亦名踝贏 。 細腰蜂也 。
詩經云 。
螟蛉有子 。 蜾蠃負之 。
螟蛉青桑蟲 。 蜾蠃運泥作房 。 負桑蟲納其中 。
咒祝曰 。
類我類我 。
七日化為其子 。 桑蟲本非有想 。 欲成蜾蠃之相 。 因其咒故 。 遂成其想 。 是為異質相成 。 此皆好為誣罔誘取 。 他人財物 。 納為己有之報 。 其類充塞 。
卯十二非無想 。
由因世界 。 怨平聲害輪迴 。 殺顛倒故 。 和合怪成 。 八萬四千 。 食父母想 。 如是故有 。 非無想相 。 無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如土梟等 。 附塊為兒 。 及破鏡鳥 。 以毒樹果 。 抱為其子 。 子成父母 。 皆遭其食 。 其類充塞 。
此非無想一類 。 原為懷怨抱恨 。 圖害而來 。 怨結莫釋 。 故有輪迴 。 殺顛倒屬惑 。 殺心不止 。 殺業俱生 。 反托至親之父子 。 而行至怨之殺害 。 與慈悲忍辱之理相背 。 是顛倒之惑 。 和合怪成 。 八萬四千 。 食父母想 。
此依惑起業 。 怪者 。 怪誕 。 出人意外 。 罕見罕聞之事 。 父母至親 。 竟敢吞食 。 逆天背理 。 滅倫亂常 。 故名和合怪成 。 食父母想 。 即業也 。 如是故有 。 非無想相 。 無想羯南 。 流轉國土 。
此依因感果之相 。 必由前世受人至恩至愛 。 反而負恩讎害 。 怨對相值 。 報此仇恨 。 故有此生 。 非無想相 。
無想羯南者 。 初抱為其子 。 非無恩愛之想 。 後父母竟遭其食 。 恩愛斷絕 。 是為無想 。 出乎意外 。 流轉國土 。 如土梟等 。 附土塊以為兒 。 及破鏡鳥 。 以毒樹果 。 抱為其子 。 子成父母 。 皆遭其食 。 此雖報怨 。 實屬逆罪 。
按史記孝武本紀云 。
祠黃帝用一梟 。 一破鏡 。 孟康註曰 。
梟鳥名食母 。 破鏡獸名食父 。 黃帝欲絕其類 。 使百祠皆用之 。 今云破鏡鳥 。 恐譯人之誤 。
述異記云 。
破鏡狀如虎豹而小 。 始生還食其母 。 此興孟康註 。 食父食母 。 又一不同也 。 錄以待考 。
初別列類生竟 。
寅二勒成名數 。
是名眾生 。 十二種類 。
辛初示染緣起 。 遍成輪迴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文卷第七終 。
辛二示淨緣起 。 歷成諸位分四壬初正答因果諸位二結顯清淨脩法三推重初心勸進四判決邪正 。 令解壬初分十癸初漸次三位二乾慧一位三十信十位四十住十位五十行十位六十向十位七四加四位八十地十位九等覺一位十妙覺一位癸初分三子初結前開後二立位翻染三示所立位 。 今初 。
阿難 。 如是眾生 。 一一類中 。 亦各各具 。 十二顛倒 。 猶如捏目 。 亂華發生 。
此明真如不變之體 。 能隨緣成染成淨 。 前約無明熏真如 。 而成染用 。 為顛倒十二類生 。 此約真如熏無明 。 而成淨用 。 為單複六十聖位 。 故呼阿難 。 而告之曰 。
如是十二類眾生 。 一一類中 。 亦各各具 。 十二顛倒 。 此即互具也 。 以類生之眾生 。 心中妄種皆具 。 一則現起 。 名事造 。 餘則冥伏 。 名理具 。 總括種現互具 。 應有一百四十四顛倒 。 猶如捏目 。 亂華發生者 。
此舉喻顯妄 。 以真心喻目 。 一念妄動喻捏目 。 亂華發生 。 喻十二類生 。 各互具顛倒 。 然清淨目 。 觀晴明空 。 本無空華 。 因捏成有 。 放手元真 。
顛倒妙圓 。 真淨明心 。 具足如斯 。 虛妄亂想 。
顛倒二字 。 指喻中虛妄種現 。 一百四十四顛倒 。 但由一心本真 。 故即具足眾妄 。 妙 。 指不變之體 。 圓 。 指隨緣之用 。 雖隨緣而不變 。 曰真淨 。 雖不變而隨緣曰真明 。 此全體大用 。 本來妙圓真心 。 合喻中目字 。 顛倒 。 即是一念妄動 。 合喻中捏字 。 具足如斯 。 虛妄亂想者 。
由一念妄動 。 本無實體 。 雖無體本空 。 而迷位現有 。 故曰具足如斯 。 虛妄亂想 。 合喻中亂華發生 。 是則無邊生死 。 畢竟妄想元空 。 而淨明真心 。 體本自若 。 則返妄歸真 。 轉凡成聖 。 復何難哉 。
初結前開後竟 。
子二立位翻染 。
汝今修證 。 佛三摩地 。 於是本因 。 元所亂想 。 立三漸次 。 方得除滅 。
此法說 。 云 。
汝今要得真修實證 。 五十五位 。 直至妙覺 。 究竟成佛 。 所得之妙三摩地者 。 亦是不難之事 。 三摩地 。
指耳根三昧 。 圓教初住 。 分修分證 。 位位有果有因 。 有因有果 。 前位修因 。 此位證果 。 此位復修因 。 後位復證果 。 至此無功用道 。 中中流入 。 妙覺果海 。 為滿修滿證 。 正脈科為正答因果諸位 。 此云因果 。 有縱有奪 。 若縱之 。 則前前皆為後後之因 。 後後俱為前前之果 。 若奪之 。 則惟佛為果 。 而等覺以前皆因也 。 故知舊註於此判證 。 而不言修 。 非為確論矣 。 於是本因者 。
指最初一念妄動 。 為本來諸妄之因 。 如前文喻捏 。 元所亂想者 。
於本來所起之 。 顛倒亂想 。 種現互具 。 如前亂華發生 。 空元無華 。 因捏妄現 。 所現非實 。 而顛倒妄想 。 所起之處 。 究竟不離 。 真常之心 。 故於此建立 。 三種漸次 。 方得妄想銷除 。 顛倒殞滅 。 翻染成淨 。 則諸聖位 。 亦從此成立 。 不是說三漸次位 。 盡能除滅 。 必三漸次後 。 歷位修斷 。 方得種習俱盡耳 。
如淨器中 。 除去毒蜜 。 以諸湯水 。 並雜灰香 。 洗滌其器 。 後貯甘露 。
淨器者 。 本元淨之器 。 喻根中所具 。 不生不滅 。 如來藏性 。 清淨本然 。 全體大用也 。
除去毒蜜者 。 喻除助因 。 刳正性 。 違現業也 。 湯水 。 喻圓通中定 。 灰香 。 喻圓通中慧 。
洗滌其器者 。 喻毒蜜雖除 。 氣息尚在 。 必以定慧洗滌 。 種習俱盡 。 然後方可 。 貯甘露也 。 淨器雖盛毒蜜 。 其體本來不變 。 故除毒洗滌 。 堪貯甘露 。 喻佛果清淨心中 。 堪承最上法味也 。
二立位翻染竟 。
子三示所立位分二丑初徵起列名二別釋其相 。 今初 。
云何名為 。 三種漸次 。
一者 。 修習 。 除其助因 。 二者 。 真修 。 刳其正性 。 三者 。 增進 。 違其現業 。
前二句徵起 。 後乃列名 。 此總標三種漸次者 。 正明修三摩地 。 入道之先鋒也 。 列名中六句 。 皆上修下斷意 。 謂第一欲 。 修習耳根圓通 。 必要先除助因 。 助因者 。
五辛乃助惡之因 。 第二欲決定真修者 。
必要先刳正性 。 正性者 。
淫 。 殺 。 盜 。 妄 。 正是性業之罪 。 當要刳而空之 。 第三欲增進聖位者 。
必要先違現業 。 現業者 。 以根奔塵 。 為現在惑業 。 又感將來生死苦報 。 當要違而離之 。 然此三者 。 前二惟戒 。 均屬助行 。 後一定慧 。 乃為正修 。 所以從凡至聖 。 從因至果 。 莫不皆依正助熏修 。 則知三漸次 。 為能增進 。 五十五位 。 為所增進 。
故後結云 。
如是則以 。 三增進故 。 善能成就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者是也 。
初徵起列名竟 。
丑二別釋其相分三卯初徵名依食斷辛二深明貪辛過患三結名第一增進 。 今初 。
云何助因 。
阿難 。 如是世界 。 十二類生 。 不能自全 。 依四食住 。 所謂 。
段食 。 觸食 。 思食 。 識食 。 是故佛說 。
一切眾生 。 皆依食住 。
初句徵起 。 下明類生 。 依食而住 。 求三摩提者 。 當斷五辛 。 此別詳助因 。 為助成惡業之因 。 下教依食而住 。 阿難如是世界 。 十二類眾生 。 不能自全形命 。 要依四食 。 方得住持 。 非同法性身人 。 則不須食也 。 是食為界內眾生 。 身命與慧命 。 安危所係 。 而修習者 。 應知檢擇也 。 四食者 。
欲界人天 。 修羅及畜生段食 。 所餐飲食 。 必有形段故 。 鬼神觸食 。 凡遇飲食 。 但觸其氣也 。 色界禪天思食 。 禪天無飲食 。 但以禪思為食 。 非思飲食 。 無色界 。 以識為食 。 既無形色 。 惟以識定續命 。 義言以識為食也 。 此約勝者言 。 劣如地獄餓鬼 。 歷劫但以業識 。 不能斷命 。 是亦識食類 。 他如望梅止渴 。 懸沙止飢 。 亦是思食類 。 是故佛說 。 一切眾生 。 皆依食住 。
灌頂云 。
佛成道後 。 為除外道自餓苦行 。 說諸眾生 。 皆依食住 。 此為正覺正說 。 餘不能知 。 外道嗤曰 。
愚者亦知 。 何言正覺正說 。 佛返問曰 。
食有幾種 。 外道不能對 。 因說此四食住 。
阿難 。 一切眾生 。 食甘故生 。 食毒故死 。 是諸眾生 。 求三摩地 。 當斷世間 。 五種辛菜 。
世間食物 。 凡有益於身心者 。 皆名為甘 。 非局於甜味也 。 凡有害於身心者 。 總名為毒 。 食甘故生 。 食毒故死 。
正明飲食 。 不可不慎也 。 是諸眾生 。 求三摩地 。
指修習耳根圓通者 。 當斷世間 。 五種辛菜 。
辛菜雖非有毒 。 實有於毒也 。 以其正危害慧命之大毒 。 故應斷絕 。 五辛 。
楞伽經云 。
蔥 。 蒜 。 韭 。 薤 。 興渠 。 應云興宜 。 出烏荼婆他那國 。
慈愍三藏法師云 。
根如蘿蔔 。 出土辛臭 。 冬到彼國 。 不見其苗 。 此方所無 。 故不翻也 。
初徵名依食斷辛竟 。
卯二深明食辛過患 。
是五種辛 。 熟食發淫 。 生噉增恚 。
五辛過患不一 。 若熟食 。 則壯相火 。 發淫念 。 若生噉 。 則動肝氣 。 增瞋恚 。 佛智所鑑 。 不爽毫釐 。 物性必然 。 宜敬信而戒之 。
如是世界 。 食辛之人 。 縱能宣說 。 十二部經 。 十方天仙 。 嫌其臭穢 。 咸皆遠離 。 諸餓鬼等 。 因彼食次 。 舐其脣吻 。 常與鬼住 。 福德日消 。 長無利益 。
此天遠鬼近過 。 如是世界 。 食辛之人 。 縱然善能宣說 。 十二部經 。 十方天仙 。 雖樂聞法 。 因嫌其臭穢 。 不肯親近 。 咸皆遠離 。 諸餓鬼等 。 因彼食辛之次 。 冥中舐其脣吻 。 常與鬼同住 。 因天仙遠故 。 福德日見消除 。 餓鬼近故 。 長無利益之事 。
是食辛人 。 修三摩地 。 菩薩 。 天仙 。 十方善神 。 不來守護 。 大力魔王 。 得其方便 。 現作佛身 。 來為說法 。 非毀禁戒 。 讚淫怒癡 。
此無護遭魔過 。 是食五辛之人 。 發心修三摩地 。 指耳根圓通 。 既要習定 。 不能斷辛 。 菩薩 。 天仙 。 十方善神 。 不來守護 。 上招餓鬼 。 此引魔王 。 其過轉深 。 大力魔王 。
指第六天魔王 。 得其方便 。
知修三摩 。 有志求佛故 。 現作佛身 。 來為說法 。
乃謗持戒 。 為小乘道 。 非誹也毀犯也禁戒 。 讚歎三毒無礙為大道 。 大雅不拘於小節 。 大象不行於兔徑 。 說淫 。 怒 。 癡 。 即戒 。 定 。 慧 。 信是魔說 。 無惡不作 。
命終自為 。 魔王眷屬 。 受魔福盡 。 墮無間獄 。
此成魔墮獄過 。 上皆現在惡因 。 依因定必感果 。 命終之後 。 自為魔眷 。 中品魔民 。 下品魔女 。 所修三摩 。 咸資有漏 。 享受魔福 。 福盡禍生 。 直墮無間地獄 。
二深明食辛過患竟 。
卯三結名 。 第一增進 。
阿難 。 修菩提者 。 永斷五辛 。 是則名為 。 第一增進 。 修行漸次 。
修習圓通 。 而求菩提道者 。 永斷五辛 。 果能永遠斷除 。 是則名為 。 從凡夫地 。 第一增進 。 初學修行漸次 。
問 。
五辛何以名為 。 第一增進 。 修行漸次 。
答 。
五辛為助惡之因 。 助淫殺盜妄 。 四重律儀之因 。
熟食發淫 。 為淫欲助因 。 生噉增恚 。 為殺生助因 。 縱能宣說 。 十二部經 。 無非貪求 。 名聞利養 。 妄談般若 。 又為盜妄助因 。 是雖辛菜 。 能斷不食 。 即除助惡之因宜矣 。
初除其助因竟 。
寅二刳其正性 。 分三卯初徵名先斷淫殺二示以進修餘戒三詳明利益結名 。 今初 。
云何正性 。
阿難 。 如是眾生 。 入三摩地 。 要先嚴持 。 清淨戒律 。
初句徵正性 。 謂淫殺盜妄等 。 上之五辛 。 但為助發之因 。 今此正是彼惡之業性 。 乃生死相續 。 正業之性也 。
阿難 。 如是眾生 。 欲入三摩地 。 真修之位 。 須要將此正性 。 刳而空之 。 刳空之法 。 先要精嚴受持清淨戒律 。 而後工夫 。 方能入手 。 得三摩地 。 所謂因戒生定也 。
永斷淫心 。 不餐酒肉 。 以火淨食 。 無噉生氣 。
阿難 。 是修行人 。 若不斷淫 。 及與殺生 。 出三界者 。 無有是處 。
然戒法雖多 。 淫殺為最 。 必須永斷 。 不惟執身不行 。 要且執心不起 。 方為真斷 。 此中特指淫心者 。 以一切眾生 。 皆以淫欲 。 為正性命 。 又為修三摩地 。 之大障礙故 。 永斷者 。
種現俱盡 。 如枯木不萌 。 寒灰不燄也 。 不餐酒肉者 。
以酒能亂性 。 恐成助淫之階 。 而肉必傷生 。 實為殺害之本 。 即雖素食 。 但遇生氣之物 。 火淨方食 。 不經火觸 。 則為不淨 。 不得便食 。 無噉生氣 。 何況殺生 。 阿難下 。 顯示應斷 。 是修行人 。 原為超出三界 。 不斷淫欲 。 及與殺生 。 而能超出三界者 。 斷無是理也 。
初徵名先斷淫殺竟 。
卯二示以進修餘戒 。
當觀淫欲 。 猶如毒蛇 。 如見怨賊 。 先持聲聞 。 四棄八棄 。 執身不動 。 後行菩薩 。 清淨律儀 。 執心不起 。
如來常以 。 淫欲過患示喻者 。 以淫欲之害大矣 。 故又囑當觀淫欲 。 猶如毒蛇 。 如見怨賊 。 毒蛇踐之 。 則必遭其毒 。 乃至喪身失命 。 賊而曰怨 。 遇之則必報其仇 。 甚至劫財奪命 。 然其為害雖酷 。 但一身一死而已 。 而淫欲之害 。 則法身慧命 。 永劫沈淪無間 。 一日之中 。 而受萬生萬死之報 。 而修行之人 。 豈可忽哉 。 先持聲聞四棄 。 殺 。 盜 。 淫 。 妄 。 四波羅夷罪 。 此云棄 。 犯之永不共住 。 永棄佛法海外 。 比丘尼四棄之外 。 再加四棄 。 觸 。 八 。 覆 。 隨 。 謂之八棄 。 以妨淫習也 。 執身不動者 。
身口七支 。 皆不許犯 。 非不執心 。 因力未充耳 。 譬如行遠自邇 。 登高自卑 。 小既能持 。 更進於大 。 故云 。
後行菩薩 。 清淨律儀 。 菩薩大乘人 。 力量大 。 清淨律儀 。 乃大乘戒 。 從心止絕 。 一念不生 。 故曰執心不起 。
卯三詳明利益結名 。
禁戒成就 。 則於世間 。 永無相生 。 相殺之業 。 偷劫不行 。 無相負累 。 亦於世間 。 不還宿債 。
禁戒成就 。 則於世間 。 永遠無有相生相殺之業 。 淫心斷則不相生 。 殺心斷則不相殺 。 偷謂竊取 。 劫謂強取 。 偷劫既已不行 。 而於世間 。 無有負債之業累 。 偷劫亦兼妄語 。 如矯現威儀 。 希求利養 。 妄言證聖 。 求彼禮懺 。 貪其供養 。 同於偷劫 。 還債因負累 。 既無負累 。 故不還債矣 。
是清淨人 。 修三摩地 。 父母肉身 。 不須天眼 。 自然觀見 。 十方世界 。 睹佛聞法 。 親奉聖旨 。 得大神通 。 遊十方界 。 宿命清淨 。 得無艱險 。
首句躡前持戒 。 是清淨人 。 次句表彰大定 。 修三摩地 。 定是正行 。 戒為助行 。 以顯因戒生定意耳 。 此科 。 文是圓教相似 。 又因定發通 。 是人修定 。 便能發相似五通 。 父母所生之身 。 即以肉眼 。 相似天眼通 。 不須天眼 。 不假作意 。 自然觀見十方 。 周遍無遺 。 親睹於佛 。 即以肉耳 。 相似天耳通 。 聞佛說法 。 而親奉聖旨者 。
親奉如來旨意也 。 相似他心通 。 得大神通 。 遊十方界 。 相似神足 。 宿命清淨 。 相似宿命通 。 卻能三世無礙 。 故曰清淨 。 因得宿命 。 永不墮三途 。 艱難險阻之處 。
正脈云 。
肉眼觀見十方 。 即色陰盡相 。 後文云 。
十方洞開 。 無復幽暗是也 。 按位當在初信 。 齊小初果 。 舊判觀行 。 於後違經 。 至陰魔中詳辨 。 今並別判 。 勿泥舊聞 。 次四句受陰盡相 。
後文云 。
去住自由 。 無復留礙 。
又云 。
得意生身 。 隨往勿礙 。 今言睹佛聞法 。 又言親奉 。 則須親到 。 非遙見聞 。 而下得通遊界 。 則愈與後文合也 。 按位 。 當在二三兩信 。 齊小二果 。 末二句 。 想陰盡相 。
後文云 。
於覺明心 。 如去塵垢 。 一倫生死 。 首尾圓照 。 今言宿命清淨 。 則明是去塵垢 。 而照生死也 。 又言 。
得無艱險者 。
既以徹通宿命 。 除己願力 。 永不誤入惡趣 。 所謂離諸生死 。 險難惡道也 。 按位 。 當在四五二信 。 對小三果 。 此之業報 。 略假戒為助行 。 全本耳聞 。 妙定修發 。 通該十信前五 。 備顯六根清淨 。 觀見十方 。 則眼根清淨 。 聞法親奉 。 則耳根清淨 。 得通遊界 。 則鼻 。 舌 。 身根清淨 。 以三皆合知 。 相依遠到也 。 宿命無難 。 則意根清淨 。
是則名為 。 第二增進 。 修行漸次 。
正脈云 。
此中前半 。 以諸戒助成正定 。 即觀行位 。 後半即齊五信 。 並小三果 。 在圓通中 。 方至動靜不生 。 是則第二增進 。 乃對上第一 。 故名第二 。 又對上初修不定 。 故以決定修行 。 漸次增進釋之 。
二刳其正性竟 。
寅三違其現業 。 分三卯初徵名承戒修定二結解即獲法忍三由漸入頓結名 。 今初 。
云何現業 。
阿難 。 如是清淨 。 持禁戒人 。 心無貪淫 。 於外六塵 。 不多流逸 。
此釋違其現業 。 現前六根 。 所緣六塵境界 。 起惑造業也 。 故曰現業 。 而違者 。 即旋根脫塵之義也 。 然此三漸次中 。 前二皆躡持戒 。 以為助行 。 是因戒生定 。 此躡圓通本根 。 以成正修 。 是因定發慧 。 由是正助兼具 。 故能安立下之諸位也 。 此中違其現業者 。 即前第二決定義中 。 逆彼無始 。 織妄業流者 。 是也 。 即就耳根 。 不許出流聞塵 。 而使入流照性 。 如是清淨 。 持禁戒人 。
即前科上半 。 所持諸戒 。 而特申心無貪淫者 。 以其為四重之首 。 壞定之魁 。 警人必除之意 。 因前持戒 。 故得離塵 。 於外六塵 。 不多流逸 。
即於外六塵境界 。 亦不隨流放逸 。 然言不多 。 弗許絕無者 。 以根中虛習未盡除 。 而塵影猶存 。 但以無漏 。 而熏有漏 。 非全無漏也 。
因不流逸 。 旋元自歸 。 塵既不緣 。 根無所偶 。 反流全一 。 六用不行 。
此正明塵亡根盡 。 首句承上云 。 不多流逸 。 足見亡塵之功未純 。 此因不流逸 。 因之加功進步 。 反聞照性 。 而得不流逸 。 旋復本根 。 自歸元明 。 塵既不緣 。
按耳根圓通 。 此當入流亡所 。 動靜不生 。 根無所偶 。 偶即對也 。 既無對則根亦不立 。 按耳根圓通 。 此當聞所聞盡 。 至此六根反流 。 全歸一聞性 。 無復見 。 聞 。 嗅 。 嘗 。 覺 。 知 。 結根之用 。 故曰六用不行 。 此正入一亡六 。 所謂但得六銷 。 猶未亡一 。 小乘涅槃 。 正當此際 。 按位 。 當在七信 。 齊小乘四果 。
指掌疏違其現業即在此 。 現業有二 。
一流逸是現業 。 不多則小違 。 二六用是現業 。 不行則全違也 。
初徵名承戒修定竟 。
卯二結解即獲法忍 。
十方國土 。 皎然清淨 。 譬如琉璃 。 內懸明月 。
正脈云 。
此即盡聞不住 。 所證境界 。 首二句 。 即山河大地 。 應念化為 。 無上知覺 。 正由不住內自覺境 。 法執蕩然 。 故融及世界 。 無有情器之分 。 皎然 。
洞開之貌 。 下喻但表明徹 。 蓋明月在有礙物中 。 不能透徹 。 便如二乘明內境 。 不能與外法融通也 。 今菩薩覺所覺空 。 表裏洞徹 。 故如月在琉璃 。 豈有不透徹者乎 。 此當八信 。 相似色自在也 。
身心快然 。 妙圓平等 。 獲大安隱 。
正脈云 。
此即空覺極圓 。 所證境界 。 前方空智 。 此復空空 。 既不為智所勞 。 亦不為空所縛 。 故身心快然 。 極為灑脫 。 蓋法身蕩然 。 真心廓爾之意 。 妙圓者 。
無縛故妙 。 無礙故圓 。 平等有三 。
一身量 。 心量 。 俱周法界 。 二有情 。 無情 。 同體不分 。 三自心 。 生 。 佛 。 吻無高下 。 獲大安隱 。
此當九信 。 心自在也 。 以身心一如 。 身亦心也 。
一切如來 。 密圓淨妙 。 皆現其中 。
正脈云 。
此則顯然全同 。 寂滅現前 。 但彼約自心 。 此約佛理 。 二義平等也 。 密謂秘密 。 深固幽遠 。 無人能到之境也 。 圓謂圓融 。 交徹互攝 。 重重無盡之境也 。 淨謂清淨 。 明相精純 。 纖塵不立之境也 。 妙謂神妙 。 一切變現 。 皆不為礙之境 。 此四佛境 。 現菩薩依正之中 。 此當十信 。 相似慈雲 。 覆涅槃海也 。 蓋圓頓理融 。 故令似位 。 全似分證耳 。
是人即獲 。 無生法忍 。 從是漸修 。 隨所發行 。 安立聖位 。
正脈云 。
此之結尾 。 是預許後之諸位 。 故言從是漸修 。 即者速也 。 即獲者 。 猶言不久當證也 。 無生法忍 。
即初住所證聖位 。 通指徹於等覺也 。
溫陵曰 。
華嚴十忍 。 第三曰無生法忍 。 謂不見有少法生 。 不見有少法滅 。 離此情垢 。 無作無願 。 安住是道 。 名之曰忍 。
吳興曰 。
此中別指初住以上 。 名為聖位 。 若下文云 。
以三增進故 。 能成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二結解即獲法忍竟 。
卯三由漸入頓結名 。
是則名為 。 第三增進 。 修行漸次 。
此結名第三增進 。 實由前第二增進而來 。 前但得五信三果 。 未至無漏 。 今則由漸入頓 。 解除根覺空滅諸結 。 如前文云 。
此根初解 。 先得人空 。 空性圓明 。 成法解脫 。 解脫法已 。 俱空不生 。 而至得無生忍也 。
初漸次三位竟 。
癸二乾慧一位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欲愛乾枯 。 根境不偶 。 現前殘質 。 不復續生 。
此位分明 。 束前漸次中 。 所含十信 。 總成一位 。 而孤山說 。 合十信為乾慧 。 理在不疑 。 但亦圓滿成就之意 。 有人非之者 。 以見通教 。 乾慧名同故也 。 不知此乃借通名圓 。 自應依之 。
阿難 。 如是 。 依三漸次 。 精勤修習 。 之善男子 。 由二漸中 。 正性刳空 。 淫心永斷 。 至此 。 則斷性亦無 。 故曰欲愛乾枯 。 由三漸中 。 現業違背 。 六用不行 。 至此 。 則根境不偶 。 心境絕待 。 種現俱銷 。 三界生緣迥然不及也 。 故曰現前殘質 。 不復續生 。
殘質 。 謂最後之身 。 不續 。 謂後有永斷 。 續生以欲愛為因 。 根境為緣 。 今既乾枯不偶 。 因緣雙絕 。 果報無託 。 故不續生 。 此束前七信 。 三漸前半止 。 但明乾義 。
執心虛明 。 純是智慧 。 慧性明圓 。 鎣十方界 。 乾有其慧 。 名乾慧地 。
此束後三信 。 而顯其圓滿成就也 。 執心虛明 。
即人 。 法二執之心 。 虛而無障 。 明而無礙 。 所以外無塵障 。 內無根礙 。 三漸後半 。 十方國土 。 皎然清淨 。 即山河大地 。 應念化成 。 無上知覺 。 此即虛明無障礙也 。 至此 。 則純是人空智 。 與法空智 。 慧性明圓 。 鎣十方界者 。
人法雙空之智 。 增明圓滿 。 俱空之智 。 即三空之智現 。 而照用遍界 。 故曰鎣十方界 。 鎣猶飾也 。 以智慧莊嚴 。 十方報土 。 如三漸中云 。
妙圓平等 。 獲大安隱者 。 二句明慧義 。 因此乾有其慧 。 故名乾慧 。 依之住持 。 故名曰地 。
欲習初乾 。 未與如來 。 法流水接 。
此出其得名所以 。 現行 。 種子 。 習氣三者 。 而習氣最細 。 今言欲習初乾者 。
指欲愛最細習氣即 。 斷性亦無 。 亦得乾枯也 。 未與如來 。 真如法性 。 流水相接者 。
謂未破無明 。 未會親見法身真理 。 是名未與如來 。 法流水接 。 若至隨分覺 。 破一分無明 。 證一分法身 。 則與法流水接 。 定慧均等 。 則中中流入 。 薩婆若海矣 。
二乾慧一位竟 。
癸三十信十位分十子初信心住二念心住三進心住四慧心住五定心住六不退心住七護法心住八回向心住九戒心住十願心住 。 今初 。
即以此心 。 中中流入 。 圓妙開敷 。 從真妙圓 。 重發真妙 。 妙信常住 。 一切妄想 。 滅盡無餘 。 中道純真 。 名信心住 。
此十信位 。 名與常途全同 。 論義則與常途迥別 。 今科名從十信 。 而義唯遵經 。 銷歸初住耳 。 後初住明言 。 發此十心 。
又云 。
十用涉入 。 圓成一心 。
故孤山說 。
為初住開出 。 理無可疑 。
即以此心 。 中中流入者 。
此心指十信滿心 。 因含十信於三漸 。 合三漸為乾慧 。 此心 。 亦即乾慧後心 。 中中流入有二釋 。
一 。 於聞性之中 。 用中道觀智 。 無功用道 。 逆法流水而深入 。 以後位位 。 皆不離中道故 。 二 。 即以此修證圓通之心 。 用中心如如妙智 。 觀中道如如妙理 。 中中流入 。 妙覺果海 。 圓妙開敷者 。
中中流入時 。 仍是圓通妙性 。 重重開發敷放 。 如蓮華之層層漸開也 。 從真妙圓 。 重發真妙者 。
此兩句明乘此心開意解 。 益加增進 。 且此圓通妙性 。 既到乾慧後心 。 已發真妙圓 。 一登此位 。 是真妙者 。 益進於妙 。 真圓者益進於圓 。 第二妙字下 。 應有圓字略也 。 妙信常住 。 一切妄想 。 滅盡無餘者 。
此位 。 破一分無明 。 證一分三德 。 已經親證實到 。 信知心 。 佛 。 眾生三無差別 。 故曰妙信常住 。
決定不退 。 一切我執 。 法執 。 空執 。 妄想蕩滌 。 滅盡無餘矣 。 中道純真 。 名信心住 。
妄盡真純 。 中道理彰 。 親信此理 。 信心堅固 。 常住不退 。 故名信心住 。
子二念心住 。
真信明了 。 一切圓通 。 陰處界三 。 不能為礙 。 如是乃至 。 過去未來 。 無數劫中 。 捨身受身 。 一切習氣 。 皆現在前 。 是善男子 。 皆能憶念 。 得無遺忘 。 名念心住 。
首二句全躡前位 。 真信 。 即中道純真之信 。 表非相似位之信 。 可證此信位 。 是初住開出 。 因妄想滅盡 。 智慧明了 。 故得一切圓通 。 下文方是本位念心 。 由前一切圓通故 。 五陰不能覆 。 十二處不能局 。 十八界不能礙 。 一切諸法 。 悉皆圓融通達 。 融會貫攝 。 如是乃至 。 過去六句 。 明念心功用 。 念者憶念 。 不惟現在生中 。 應斷之習氣 。 憶念無忘 。 乃至過去未來 。 無數劫中 。 捨身受身 。 應斷之習氣 。 皆現在前 。 是善男子 。 皆能憶念 。 得無遺忘 。
正脈問 。
入住菩薩 。 何有捨受之事 。
答 。
圓頓人 。 不取變易 。 常於分段 。 得大自在故也 。 此屬宿命 。 漏盡二通 。 五根中念根故 。 結名念心住 。
子三進心住 。
妙圓純真 。 真精發化 。 無始習氣 。 通一精明 。 惟以精明 。 進趣真淨 。 名精進心 。
初二句攝信心住 。 從真妙圓 。 中道純真 。 然未得真精發化 。 次二句以成就精字 。 合成精進二義 。 蓋精明 。 即如如之智體 。 真淨 。 即如如之理體 。 今言以精明 。 進趣真淨 。 即純以如如智 。 契如如理矣 。
正脈問 。
理智一如 。 何言進趣 。
答 。
體雖無二 。 而方便隨順 。 不無趣相 。 所謂不趣之趣 。 性不礙修之旨也 。 故名精進心 。
子四慧心住
心精現前 。 純以智慧 。 名慧心住 。
以前位以如智契如理 。 是雙兼理智而成 。 此位別約智成 。 承上進趣真淨 。 故得心精 。
時時現前 。 純以智慧用事 。 以即用也 。 蓋前乾慧地有云 。
純是智慧 。 正明初得相似 。 惑智尚未融化 。 至此則曰 。
純以智慧者 。
乃精真發化 。 一切惑習 。 無非智慧 。 此隨分覺所得之真智真慧也 。 故名慧心住 。
子五定心住 。
執持智明 。 周遍寂湛 。 寂妙常凝 。 名定心住 。
此位別約理成 。 首句躡慧心住也 。 意謂雖執持智慧精明 。 若無定力以執持之 。 則妄念起 。 而寂湛不能周遍 。 正念失 。 而寂妙不能常凝 。 蓋無寂之照 。 如風裏之燈 。 無照之寂 。 如暗中之目 。 今以定力 。 執持智明 。 故寂湛者得以周遍 。 寂妙者得以常凝 。
如清涼云 。
智周鑒而常靜 。 用繁興以恒如 。 此之謂也 。 然既曰常凝 。 無有不定時也 。 故名定心住 。
正脈云 。
以上五位 。 屬五根 。 如果木之種植 。 根於地也 。 下五位屬五力 。 如果木結根既久 。 自有不拔之力用也 。
子六不退心住 。
定光發明 。 明性深入 。 惟進無退 。 名不退心 。
此進力也 。 首二句雙躡定慧 。 則定慧偏枯 。 多遭退失 。 故此則定慧相資 。 定光發明者 。
定功極而慧光發明 。 乃以定發慧也 。 明性深入者 。
慧性明 。 而定力愈深 。 而以慧入定也 。 定慧等持 。 惟進無退 。 故名不退心 。
子七護法心住 。
心進安然 。 保持不失 。 十方如來 。 氣分交接 。 名護法心 。
此定力也 。 首句躡前進力 。 心進安然者 。
顯非事行 。 為有功用之進修也 。 乃是自心寂照雙流 。 任運前進 。 故曰安然 。 不假用力之意 。 而能保護任持 。 不失定心 。 然保護任持何法 。 即如來藏 。 清淨本然之法 。 十方如來 。 氣分交接者 。
即十方法身如來 。 氣分交相接續 。 正由定力冥周 。 故能與諸佛如來 。 心精通吻 。 乃能內護心法 。 外護佛法 。 故名護法心 。
子八回向心住 。
覺明保持 。 能以妙力 。 回佛慈光 。 向佛安住 。 猶如雙鏡 。 光明相對 。 其中妙影 。 重重相入 。 名回向心 。
此慧力也 。 首句即覺慧增明 。 而得保持不失 。 妙力 。 即妙慧之力用 。 能回他佛慈光 。 向自己心佛光中安住 。 他佛心佛 。 心光佛光 。 互相回向 。 究竟心佛不二 。 不妨自他歷然 。 猶如兩鏡 。 光明相對 。 彼此光明 。 互相對照 。 光內現光 。 影中含影 。 故曰其中妙影 。 重重相入 。 佛光心光 。 自影他影 。 相攝相入 。 重重無盡 。 回向有二義 。
回向他佛 。 是向佛道 。 回向自佛 。 是向真如 。 證極真如 。 即成佛道 。 二而不二 。 故名回向心 。
子九戒心住 。
心光密回 。 獲佛常凝 。 無上妙淨 。 安住無為 。 得無遺失 。 名戒心住 。
此信力也 。 首句躡上位 。 明心光佛光 。 潛通冥應 。 故曰密回 。 他人看不見 。 乃屬自己智境 。 到此位 。 即獲心光佛光 。 常凝不動 。 而與無上妙淨戒體 。 一同安住 。 無作無為 。 得無一念遺失 。 而漏落於有為 。 若一念漏落有為 。 即名破戒 。 所謂心地大戒 。 故名戒心住 。
子十願心住 。
住戒自在 。 能遊十方 。 所去隨願 。 名願心住 。
此念力也 。 願即心念故 。 住戒 。 指上位安住無住戒體 。 自在 。 屬本位 。 能從體起用 。 發大自在之用 。 所謂攝律儀戒 。 攝善法戒 。 饒益有情戒 。 自在成就 。 而能遊化十方 。 所云隨願者 。 願去何國 。 一念即能便至 。 所謂嚴淨毘尼 。 弘範三界 。 應身無量 。 度脫眾生 。 以戒根清淨 。 所去之處 。 無不隨心滿願也 。 故名願心住 。 又通論十心 。 前六修自心 。 後四合佛德矣 。
三 。 十信十位竟 。
癸四十住十位分十子初發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王子住十灌頂住 。 今初 。
阿難 。 是善男子 。 以真方便 。 發此十心 。 心精發輝 。 十用涉入 。 圓成一心 。 名發心住 。
此十住位 。 生佛家而為佛子 。 經中全顯 。 生法王家 。 亦是安住華屋 。 依秘密藏 。 無住為住 。 乃名十住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指前十信位已滿之男子故稱善 。 以真方便 。
即耳根圓通 。 文殊選根偈云 。
圓通超餘者 。 真實心如是 。 真心中本具十心妙用 。 若不修耳根方便 。 則終不能發 。 因修證耳根圓通 。 方能發此十心妙用 。 此皆指前十信位也 。 十用涉入 。 圓成一心者 。
即前十用涉入本位 。 圓成一心 。 則十心一心 。 本無二體 。 前云十信位 。 是初住開出 。 此知初住位 。 是十信合成 。 名發心住者 。
元因發此十心 。 圓成一心故也 。 又此菩薩 。 三心圓發 。 萬行繁興 。 定慧均等 。 中中流入 。 如中陰攬先業 。 而初成陰體也 。
子二治地住 。
心中發明 。 如淨琉璃 。 內現精金 。 以前妙心 。 履以成地 。 名治地住 。
首句心中 。 即十用涉入 。 圓成一心之中 。 謂依此妙心 。 發明妙智 。 以妙心 。 喻如琉璃 。 清淨皎潔 。 以妙智 。 喻如精金 。 具足精華 。 智不離心 。 心不礙智 。 內外明徹 。 以前妙心 。 履以成地者 。
以者用也 。 妙心 。 即十用涉入之一心 。 此心即係 。 真如之理 。 既發明妙智 。 以真智契真理 。 依真理起真修 。 履踐真如 。 以成進趣 。 後位之地 。 一切諸行 。 由斯履踐 。 如建樓者 。 先平地基 。 治即平也 。 故名治地住 。 如中陰 。 乘彼業力 。 結為境界 。 於中妄成 。 依止之處 。
子三修行住 。
心地涉知 。 俱得明了 。 遊履十方 。 得無留礙 。 名修行住 。
心地涉知者 。
即前履以成地之心 。 以心即智 。 亦即始覺 。 以地即理 。 亦即本覺 。 同一覺體 。 智照於理 。 理契於智 。 若智若理 。 互相鑒照 。 故曰涉知 。 俱得明了者 。
即理智俱得明了也 。 故能得遊履十方 。 上求佛道 。 下度眾生 。 自利利他 。 一切皆無留礙 。 廣修妙行 。 大作佛事 。 故名修行住 。 如中陰見遠 。 如在目前 。 所去速疾 。 山壁不礙 。
子四生貴住 。
行與佛同 。 受佛氣分 。 如中陰身 。 自求父母 。 陰信冥通 。 入如來種 。 名生貴住 。
行與佛同者 。
指上位所修妙行 。 與佛行相同 。 故得領受佛之真如氣分 。 將生佛家 。 而為佛子 。 此如中陰身 。 自求父母之義 。 必要自己業 。 與父母業同 。 則中陰心相體信 。 冥然相通 。 故曰陰信冥通 。 若以法說 。 以己智求佛智 。 佛之權智如父 。 實智如母 。 任運相合 。 名自求父母 。 密齊果德 。 謂陰信冥通 。 斯則秉佛遺體 。 初托聖胎 。
故曰 。
入如來種 。 名生貴住 。
子五具足住 。
既遊道胎 。 親奉覺胤 。 如胎已成 。 人相不缺 。 名方便具足住 。
上位入如來種 。 即是遊諸佛正道之胎 。
永嘉云 。
潛幽靈於法界 。
即此義也 。 親奉覺胤者 。
謂親攬諸佛權實二智 。 則為得大覺法王之真胤矣 。 方便智慧 。 漸漸具足 。 喻如胎中 。 五位已成 。 人相完全不缺 。 名方便具足住 。
子六正心住 。
容貌如佛 。 心相亦同 。 名正心住 。
首句躡上句 。 權智外現曰容貌 。 教化眾生 。 方便具足曰如佛 。 心相亦同者 。
以權資實 。 內照真如 。 為心相圓滿 。 亦皆如佛 。 故曰亦同 。 成正知見 。 故名正心住 。
子七不退住 。
身心合成 。 日益增長 。 名不退住 。
首句躡前外貌內心 。 皆已肖像 。 合成者 。 表裏如一 。 同佛身心也 。 日益增長者 。
即道胎日益月增 。 漸漸長成 。
時刻無間 。 故名不退住 。 與前十信位之不退心住名同實異 。 彼但信心不退 。 此則住道不退也 。
子八童真住 。
十身靈相 。 一時具足 。 名童真住 。
前位身心 。 合成增長 。 十身靈相 。 自應具足 。 蓋十身者 。 盧舍那也 。 謂 。 聲聞身 。 緣覺身 。 菩薩身 。 如來身 。 法身 。 智身 。 虛空身 。 業報身 。 眾生身 。 國土身 。 又如來身 。 自具十種身 。
溫陵曰 。
菩提身 。 願身 。 化身 。 力身 。 莊嚴身 。 威勢身 。 意生身 。 福身 。 法身 。 智身 。 十身中 。
菩提 。 法 。 智屬於內身 。 餘皆屬於外身 。 此乃如來身中 。 之所開出者 。 按華嚴 。 八地方具十身 。 今經八住即具 。 二經皆屬圓教 。 固應前後互融也 。
童真者 。 菩薩雖得是身 。 具體而微 。 未大顯著 。 猶如胎滿 。 初生六根 。 四體雖具 。 而純璞未散 。 故名童真住 。
子九王子住 。
形成出胎 。 親為佛子 。 名法王子住 。
首句躡前 。
形已成 。 胎已出 。 親得為佛之嫡子 。 從佛口出 。 從法化生 。 故名法王子住 。
子十灌頂住 。
表以成人 。 如國大王 。 以諸國事 。 分委太子 。 彼剎利王 。 世子長成 。 陳列灌頂 。 名灌頂住 。
首句躡前位 。 雖親為佛子 。 年齡幼小 。 今漸長成 。 故日表以成人 。 可當大任 。 如國大王 。 以諸國事 。 分委太子 。 恐其力不勝任 。 且先分少分 。 試其能力如何耳 。 此喻佛欲與菩薩授記 。 恐其智力不堪 。 且先令代佛宣揚 。 攝行佛事 。 若見智力增長 。 度生不怖 。 即與授記 。 蓋大王者 。 即是金輪王 。 為四大部洲之主 。 剎利者 。 即粟散王 。 乃一國之君 。 故金輪王之子 。 稱太子 。 剎利王之子 。 曰世子 。 若據金輪王灌頂者 。
華嚴經云 。
轉輪聖王 。 所生太子 。 母是正後 。 身相具足 。 坐白象寶 。 妙金之座 。 張大羅縵 。 奏諸音樂 。 取大海水 。 置金瓶內 。 王執此瓶 。 灌太子頂 。 是時即名受王職位 。 菩薩受職 。 亦復如是 。 諸佛智水 。 灌其頂故 。 名為受大智職菩薩 。 彼第十法雲地 。 方受是職 。 今十住位 。 亦名灌頂者 。 此約剎利王 。 世子長成 。 陳列灌頂 。 表以成人之道 。 亦分得此名耳 。 非同彼經十地之灌頂也 。
溫陵曰 。
自發心至生貴 。 名入聖胎 。 自方便具足 。 至童真 。 名長養聖胎 。 至法王子住 。 名出胎 。 至此乃名灌頂王子 。
四十住十位竟 。
癸五十行十位分十子初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瞋行四無盡行五離亂行六善現行七無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實行 。 今初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成佛子已 。 具足無量 。 如來妙德 。 十方隨順 。 名歡喜行 。
此十行位 。 前十住 。 生佛家 。 而為佛子 。 今十行 。 廣六度 。 而行佛事 。 攝物利生 。 所謂念念具足諸波羅密也 。 然行門雖多 。 約之不出十度 。 後五度 。 慧度開出 。 阿難 。 如是修習 。 十住之善男子 。 既已灌頂受職 。 成為諸佛真子 。 且而具足無量無邊 。 如來藏中 。 稱性功德 。 而行施度 。
如華嚴經云 。
隨諸方土 。 有貧之處 。 以願力故 。 往生於彼 。 豪貴大富 。 財寶無盡 。 行財施 。 乃至身肉不吝 。 行法施 。 則與說三世平等 。 乃至菩提涅槃 。 是為十方隨順也 。
結名歡喜行有二 。
一者 。 見有求乞者 。 作福田想 。 作善友想 。 倍生歡喜 。
二者 。 隨乞施與 。 令諸眾生 。 悉皆滿足 。 生歡喜心 。 所謂自他俱利 。 機應皆喜 。 名歡喜行 。
子二饒益行 。
善能利益 。 一切眾生 。 名饒益行 。
此戒度 。 乃以戒德感化 。 而善能利益者 。
戒德備於己 。 感化成於外 。 即所謂不言自信 。 不化自行 。 不勞費力 。 而利無不周矣 。
華嚴云 。
令一切眾生 。 住無上戒 。 乃至菩提涅槃 。 又自得度 。 令他得度 。 乃至自快樂 。 令他快樂 。 凡有十句 。 皆雙標二利 。 故名饒益行 。 以戒德而饒益也 。
子三無瞋行 。
自覺覺他 。 得無違拒 。 名無瞋恨行 。
此忍度 。 正脈云 。
華嚴首標 。 此菩薩常修法忍 。 彼名無違逆行 。 即無違拒也 。 凡有辱來 。 違拒不受 。 即是不忍 。 今無違拒 。 即是忍 。
華嚴謂 。
無量罵辱 。 打辱 。 皆能歡喜忍辱是 。 今言自覺覺他 。 得無違拒者 。
亦華嚴云 。
菩薩思惟 。 自身苦樂 。 皆無所有 。 即自覺也 。
又云 。
我當了解 。 廣為人說 。 即覺他也 。 自覺覺他 。 他無違拒 。 瞋恨無從而生 。 自無違拒 。 甘受外辱 。 我 。 人 。 眾生 。 壽者四相全空 。 亦不生瞋恨 。 是知無瞋恨 。 方為真忍辱也 。
子四無盡行 。
種類出生 。 窮未來際 。 三世平等 。 十方通達 。 名無盡行 。
此進度 。 種類出生 。 謂十二種類 。 隨類化身 。 處處出生 。 廣行教化 。 菩薩行願 。 精進無盡 。 故窮未來際 。 既能窮未來際 。 則三世平等普入 。 既能種類出生 。 則十方悉皆通達 。 是則豎窮橫遍 。 夫種類出生 。 即第一心 。 盡未來際 。 即常心 。 三世平等 。 即不顛倒心 。 十方通達 。 即廣大心 。 四皆無盡 。 故結名無盡行也 。
子五離亂行 。
一切合同 。 種種法門 。 得無差誤 。 名離癡亂行 。
此禪度 。 一切合同 。 種種法門者 。
以此菩薩 。 心無散亂 。 堅固不動 。 即以一念定心 。 持種種法門 。 能知種種法門 。 悉皆會合 。 同為一體 。 得無差誤者 。
故能隨類說法 。 對機受益 。 千難交攻 。 其智不昏 。 萬機並赴 。 其心不擾 。 故得無差錯誤謬 。 不能持諸法門 。 是為癡定 。 未免差誤 。 是為亂心 。 今一念定心 。 寂而常照 。 故名離癡亂行也 。
子六善現行 。
則於同中 。 顯現群異 。 一一異相 。 各各見同 。 名善現行 。
此慧度 。 下四度從此開出 。 合成十度 。 此一多無礙 。 同異俱成 。 一即是理 。 多即是事 。 同即是理 。 異即是事 。 以理能顯事 。 則以一理之中 。 顯現一切事相 。 即一能現多 。 理不礙於事也 。 以事能顯理 。 則於一切事相 。 各見全理 。 即多能現一 。 事不礙於理也 。 名善現行者 。
明此菩薩 。 於一一行 。 皆能真俗互融 。 事理無礙矣 。
子七無著行 。
如是乃至 。 十方虛空 。 滿足微塵 。 一一塵中 。 現十方界 。 現塵現界 。 不相留礙 。 名無著行 。
此方度 。 即大方便力 。 之所運用 。 如是指善現 。 理事無礙 。 固如是矣 。 此明事事無礙 。 即十玄門中 。 廣狹無礙自在門也 。 十方虛空 。 滿足微塵 。 大中現小 。 一一微塵 。 現十方界 。 小中現大 。 現塵現界 。 能現所現 。 二俱不壞其相 。 謂塵中現界 。 而界不小 。 界中現塵 。 而塵不大 。 同時俱現 。 不壞自相 。 互不留礙 。
正脈云 。
界入塵 。 而界不小 。 是小不留礙於大也 。 塵含界 。 而塵不大 。 是大不留礙於小也 。 結名無著行 。 一有執著 。 安能小大並融如此 。
三祖云 。
極大同小 。 永無邊表 。 極小同大 。 亡絕境界 。
永無與亡絕 。 即無著也 。
子八尊重行 。
種種現前 。 咸是第一 。 波羅密多 。 名尊重行 。
此願度 。 華嚴云 。
此菩薩於大乘願 。 不退轉故 。 種種現前 。
躡上不惟理事 。 與事事無礙 。 而菩薩妙行 。 無不具足 。 悉得現前 。 咸是第一 。 波羅密多者 。
隨舉一行 。 咸皆到於最上究竟之處 。 言第一者 。 即最上義 。 波羅密者 。 即究竟義 。 又波羅密多 。 此云到彼岸 。 謂離生死此岸 。 度煩惱中流 。 到涅槃彼岸也 。
如華嚴經云 。
菩薩住此行時 。 不捨菩薩大願 。 不住生死此岸 。 不住涅槃彼岸 。 不住煩惱中流 。 而能運此岸眾生 。 至彼岸無憂惱處 。 而菩薩往返 。 無有休息 。 今經稱第一者 。 即此義也 。 結名尊重行者 。
以行至於此 。 誠為可尊可重也 。
華嚴云 。
難得行 。 如世間尊重之物 。 甚為難得也 。
子九善法行 。
如是圓融 。 能成十方 。 諸佛軌則 。 名善法行 。
此力度 。 謂此菩薩 。 善能身體力行 。 如是 。 指前種種法門 。 咸是第一 。 波羅密多 。 於一行中 。 具足無邊妙行 。 圓融無礙 。 能成十方 。 諸佛軌則者 。
此明其建立利他之教法也 。 遍歷十方 。 助佛轉輪 。 教化眾生 。 而一言一行 。 可為軌轍 。 可為法則 。 故名善法行也 。
子十真實行 。
一一皆是 。 清淨無漏 。 一真無為 。 性本然故 。 名真實行 。
此智度 。 亦名不違實相智 。 一一皆是者 。
躡前九行 。 一一自利利他 。 諸行究竟 。 皆是一真實相也 。 清淨無漏者 。
謂非貪染於凡外 。 欲有無明 。 諸有漏法 。 一真無為者 。
謂非劬勞於權小 。 肯綮修證 。 有為功用 。 性本然故 。
作二句之由 。 意謂從性起修 。 不妨全修即性 。 其性由來清淨 。 不待浣之而始淨 。 元本一真 。 非待修後而始真 。 所以性本然故 。 名真實行 。
五十行十位竟 。
癸六回向十位分十子初離相回向二不壞回向三等佛回向四至處回向五無盡回向六平等回向七等觀回向八真如回向九解脫回向十無量回向 。 今初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滿足神通 。 成佛事已 。 純潔精真 。 遠諸留患 。 當度眾生 。 滅除度相 。 回無為心 。 向涅槃路 。 名救一切眾生 。 離眾生相回向 。
此回向十位 。 回佛事而向佛心 。 心 。 佛 。 眾生 。 三無差別 。 佛心即真如 。 具足佛道眾生 。 準華嚴回向 。 即是發願 。
圭峰大師云 。
回向不出三處 。
一回向真如 。 二回向佛道 。 三回向眾生 。 今經文簡略 。 各有隱顯 。 如眾生顯 。 餘二則隱 。 佛道真如 。 隱顯亦然 。 顯者 。 正當發揮 。 隱者 。 亦以意含 。 非全無也 。 故此經與華嚴文雖不類 。 而旨無不合也 。 此位菩薩 。 以前十行 。 涉俗心多 。 今以願濟行 。 若有行無願 。 行不究竟 。
阿難 。 是已修十行之善男子 。 自初行至八行 。 顯同顯異 。 現界現塵 。 則其神通 。 已滿足矣 。 八行種種究竟 。 九行成佛軌則 。 已成佛事矣 。 十行清淨無漏 。 則藏性之體 。 已純潔矣 。 一真無為 。 則藏性之用 。 已精真矣 。 遠諸留患 。
是總攝十行 。 以十行既備 。 圓成雙超空有之行 。 界內不為著有留患 。 界外不為滯空留患 。 亦即雙超世出世間也 。 以上皆屬前文 。 此下方成本位 。
當度眾生 。 滅除度相者 。
以其正當度生時 。 即滅除度生之相 。 此即雙超空有之中道 。 正當度生時 。 此不落於空 。 滅除度相 。 此不著於有 。
正同金剛經 。
應無所住 。 而生其心 。
之義 。 應無所住 。 即不住一切相 。 此滅除度相也 。 而生修行度生之心 。 此當度眾生也 。 夫既度盡眾生 。 不取度生之相 。
如正脈所云 。
回有為行 。 入無為心 。 是回入真因也 。 背生死途 。 向涅槃路 。 是趨向真果也 。 二句各說 。 同成趣真之意 。
寶鏡疏云 。
度生之法 。 須識即相離相 。 中道妙義 。 不落二邊 。 方為可耳 。 由其即相故 。 當度眾生 。 以其離相故 。 須除度相 。 以其回無為心 。 則不著離相而落空 。 故能救護眾生 。 以其向涅槃路 。 則不著即相而滯有 。 故能離眾生相 。 此則第一 。 即相離相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二不壞回向 。
壞其可壞 。 遠離諸離 。 名不壞回向 。
次明有為無為 。 中道妙義 。 壞 。 即上滅除 。 可壞 。 即上度相 。 即壞其可壞 。 故能不著於生死有為法也 。 遠離 。 即能離 。 諸離 。 即不見我為能離 。 亦不見他為所離 。 亦不見中間 。 度生之法 。 是謂諸離 。 併此諸離 。 亦復遠離 。 既遠離諸離 。 故不滯守於涅槃無為法也 。 所謂涅槃不安 。 生死不立 。 善獲中道 。 雖知一切法空寂 。 而不欲於空起心念 。 結名不壞者 。 不壞度生事業 。 依舊廣行布施 。 此則第二 。 即有為無為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三等佛回向 。
本覺湛然 。 覺齊佛覺 。 名等一切佛回向 。
次明本覺妙覺 。 中道妙義 。 本覺湛然者 。
本覺心佛 。 顯現湛然 。 覺海澄停 。 如華嚴謂 。
廣大清淨也 。 覺齊佛覺者 。
覺指自己本覺 。 齊佛覺 。 謂與諸佛所證妙覺齊等 。 無有二相 。 結名等一切佛者 。
指自身本覺法身 。 與十方諸佛法身 。 無有高下 。 如前文所云 。
我與如來 。 寶覺真心 。 無二圓滿也 。 此則第三 。 即本覺妙覺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四至處回向 。
精真發明 。 地如佛地 。 名至一切處回向 。
次明因地果地 。 中道妙義 。 精真者 。
因地心也 。 佛地者 。
果地覺也 。 發明 。
即開發了明 。 自己因地心中 。 所含無邊境界 。 正如諸佛 。 果地理上 。 所現無量剎土也 。 結名至一切處者 。
即盡佛境界之意 。 華嚴此位菩薩 。 廣修供養 。 遍至佛處 。 而後言三業普入一切世界 。 以作佛事 。 此則第四 。 即因地果地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五無盡回向 。
世界如來 。 互相涉入 。 得無罣礙 。 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
次明依報正報 。 中道妙義 。 世界即所至之處 。 依報也 。 如來即所等之佛 。 正報也 。 前二位 。 雖覺齊佛覺 。 地如佛地 。 猶有自他之分 。 今稱世界如來者 。 即自他融一不分也 。 互相涉入 。 得無罣礙者 。
如以依報 。 涉入正報 。 則一一毛孔中 。 有無量寶剎 。 莊嚴微妙 。 以正報涉入依報 。 則一一微塵內 。 有無量如來 。 轉大法輪 。 如帝網千珠 。 交光相映 。 一珠趣多珠 。 多珠含一珠 。 一多相攝 。 主伴交參 。 故得無罣礙也 。
名無盡功德藏者 。
華嚴經云 。
住此回向時 。 得十無盡藏 。
一見佛 。 二聞法 。 三憶持 。 四決定慧 。 五解義趣 。 六無邊悟 。 七福德 。 八勇猛智覺 。 九辯才 。 十力無所畏 。 以如是等 。 皆無盡故 。 此則第五 。 即依報正報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也 。
子六平等回向 。
於同佛地 。 地中各各 。 生清淨因 。 依因發輝 。 取涅槃道 。 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
次明理事一多 。 中道妙義 。 蓋同佛地者 。
明理一也 。 各生淨因者 。
明事多也 。 意謂於始覺本覺 。 同佛之理地 。 其理則一也 。 因而曰清淨者 。 皆成真因也 。 依此真因 。 展轉擴充 。 名曰發輝 。 從因剋果 。 直取究竟涅槃之道 。 結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嚮者 。
隨順一理 。 而成多事 。 事理雖有異名 。 其體本來無二 。 故曰平等 。 能生無上道果 。 取涅槃道 。 故名善根 。 此則第六 。 即理事一多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七等觀回向 。
真根既成 。 十方眾生 。 皆我本性 。 性圓成就 。 不失眾生 。 名隨順等觀 。 一切眾生回向 。
次明自身生身 。 中道妙義 。 真根既成 。
指前位 。 隨順平等善根 。 由此重起大悲心 。 等觀眾生 。 故云 。
十方眾生 。 皆我本性 。 本性 。 即本覺之佛性 。 眾生所具之佛性 。 與我本來同體 。 此即起同體大悲心 。 回他向自也 。 性圓成就 。 不失眾生者 。
我性既已 。 圓滿成就 。 亦當成就眾生 。 豈可遺失眾生 。 而不度哉 。 此即回自向他也 。 是名隨順 。 平等大悲心 。 觀察眾生回向 。 此則第七 。 即自身生身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也 。
子八真如回向 。
即一切法 。 離一切相 。 惟即與離 。 二無所著 。 名真如相回向 。
次明真如變不變 。 中道妙義 。 上位不失眾生 。 即一切法也 。 約真如隨緣義 。 皆我本性 。 離一切相也 。 約真如不變義 。 下入本位 。 惟即與離 。 二無所著者 。
不著 。 即超有也 。 不離 。 即超空也 。 若言即一切法時 。 而復離一切相 。 若言離一切相時 。 而復即一切法 。 若言隨緣時 。 而復不變 。 若言不變時 。 而復隨緣 。 離即離非 。 是即非即 。 言語道斷 。 心行處滅 。 此則第八 。 約真如變不變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九解脫回向 。
真得所如 。 十方無礙 。 名無縛解脫回向 。
次明無縛無脫 。 中道妙義 。 首句即上位 。 惟即與離 。 二無所著 。 已得與真如一相 。 一真一切真 。 無法不真 。 一如一切如 。 無法不如 。 下入本文 。 然真如體遍十方 。 而其行既為真如所如 。 自應同彼 。 於十方界 。 得無障礙 。 成就普賢身 。 語 。 意業 。 精進自在力 。 乃至成就 。 普賢行願 。 彌滿法界 。 前位住理無礙 。 此位理事與事事二無礙矣 。 結名無縛解脫 。 即入法界 。 不可思議解脫 。 此則第九 。 即無縛無脫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子十無量回向 。
性德圓成 。 法界量滅 。 名法界無量回向 。
次明法界 。 有量無量 。 中道妙義 。 性德圓成者 。
承前二位而來 。 八無著 。 得性德之全體 。 九無礙 。 得性德之大用 。 體用備具 。 故曰性德圓成 。
孤山所謂 。
三德妙性圓成 。 無著 。 即般若德 。 無礙 。 即解脫德 。 無量 。 即法身德 。 法界量滅者 。
良由體無不遍 。 用無不周 。 隨舉一色一香 。 無非中道 。 一塵一毛 。 皆等法界 。 一一無有限量 。 是則量滅者 。 即無量也 。 故結名法界無量回向 。 此則第十 。 即法界有量無量 。 以明中道 。 回向之義 。
通結前十回向 。 以三處區分 。 顯有差別 。 而實位位圓滿中道 。
一悲不礙智 。 二智不壞悲 。 此二回向眾生 。 三本妙合覺 。 四因果同地 。 五依正互融 。 六性脩雙即 。 七自他同根 。 此五回向佛道 。 八即離雙超 。
九真俗自在 。 十體用圓極 。 此三回向真如 。
六回向十位竟 。
癸七加行四位分二子初結前起後二別明四位 。 今初 。
阿難 。 是善勇子 。 盡是清淨 。 四十一心 。 次成四種 。 妙圓加行 。
阿難 。 是善男子 。 修習正定 。 始後乾慧 。 終於十向 。 不住妙悟 。 有向上之心 。 並丈夫之氣 。 雖熾然修行 。 不住於相 。 能起無修證之修證 。 位位備歷 。 故曰 。
盡是清淨 。 四十一心 。 此結前也 。 次成四種 。 妙圓加行 。
以餘乘教中 。 皆有四加 。 而非妙非圓 。 故此佛以妙圓以簡之 。 前於乾慧 。 即以此心 。 中中流入 。 圓妙開敷 。 從真妙圓 。 重發真妙真圓 。 經歷信 。 住 。 行 。 向 。 次成四種加行 。 妙者 。 愈增於妙 。 圓者益極於圓 。 自不可以尋常加行目之 。 蓋此四種 。 名為加功用行 。 乃入道要門 。 始終地位 。 皆以增進 。 漸次深入 。 如下文所云 。
如是皆以 。 三增進故 。 善能成就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如漸次中 。 非加行莫入乾慧 。 乃至等覺 。 非加行莫入妙覺 。 今獨於十向之後 。 列四加者 。 以顯十地之法尊勝 。 非此莫能進入 。 此開後也 。
子二別明四位分四丑初煖地一位二頂地一位三忍地一位四世第一位 。 今初 。
即以佛覺 。 用為己心 。 若出未出 。 猶如鑽火 。 欲然其木 。 名為煖地 。
此別名四加 。 泯心 。 佛而滅數量 。 揀異唯識 。 位位各有能發定 。 所發觀 。 及所觀法 。 今經但以心佛對辨 。 而成四位 。 煖地猶云 。
佛即心 。 頂地 。
心即佛 。 忍地 。
即心即佛 。 世第一地 。
非心非佛 。 以心攝眾生 。 佛攝真如 。 是總攝十回向三處也 。 即以佛覺 。 用為己心者 。
佛覺 。 指初地所具之佛覺 。 用為自己加行之因心 。 欲證佛即是心之境 。 而因心欲亡未亡 。 果用將發未發 。 故曰若出未出 。 喻如鑽火然木 。 火譬初地 。 本覺智火 。 本來在木中 。 木譬無明 。 今本覺智火 。 欲出未出 。 無明之木 。 將然未然 。 加功至此 。 喻如鑽火 。 欲然其木 。 先得煖相現前 。 名為煖地 。
龍牙禪師云 。
學道如鑽火 。 逢煙且莫休 。 直待金星現 。 歸家始到頭 。
丑二頂地一位 。
又以己心 。 成佛所履 。 若依非依 。 如登高山 。 身入虛空 。 下有微礙 。 名為頂地 。
又以此自己加行之因心 。 成其初地 。 佛覺之所履 。 心為佛依 。 如足履地 。 體觀自心 。 即佛境界 。 而心相未能全忘 。 為若依 。 心相垂盡 。 為非依 。 喻如登高山 。 其身已入虛空 。 不過腳跟未離山頂 。 下有微礙 。 今下有微礙 。 故曰若依 。 身入虛空 。 故曰非依 。 礙而至於微 。 而心相亦復無多也 。 故結名頂地 。
丑三忍地一位 。
心佛二同 。 善得中道 。 如忍事人 。 非懷非出 。 名為忍地 。
煖地 。 即以佛覺 。 用為己心 。 頂地 。 又以己心 。 成佛所履 。 是心 。 佛猶存二相 。 加功至此 。 則心佛二同 。 所謂即心即佛也 。 佛覺泯為因心 。 因心泯同佛覺 。 雖心佛歷然 。 而因果融即 。 常於加行心中 。 見佛業用 。 亦於諸佛行處 。 洞徹自心 。 故曰 。
善得中道 。 但將證未證 。 心中明了 。 吐露不出 。 喻如忍事之人 。 若欲懷之於心 。 便欲訴向於人 。 有欲出之於口 。 又非可以話會 。 故曰 。
非懷非出 。 名為忍地 。
丑四世第一位 。
數量銷滅 。 迷覺中道 。 二無所目 。 名世第一地 。
數量銷滅者 。
煖地中 。 即以佛覺 。 用為己心 。 尚存己心數量 。 頂地中 。 雖以己心 。 成佛所履 。 尚存佛履數量 。 此二皆迷中道之數量也 。 忍地中 。 心佛二同 。 尚存二同數量 。 此乃是覺中道之數量也 。 迷覺二字 。 雙貫中道之上 。 迷中道者 。
非謂迷了中道 。 乃因心中 。 所修之中道也 。 覺中道者 。
亦非覺了中道 。 乃果位中 。 所證之中道也 。 今則不但無迷 。 亦且無覺 。 下無己心 。 上無佛覺 。 若心若佛 。 二無所目 。 則數量俱銷 。 心佛雙泯 。 猶云非心非佛也 。
南泉云 。
莫認心認佛 。 認得亦是境 。 古人喚作所知愚 。
馬大師云 。
不是心 。 不是佛 。 不是物 。 結名世第一位 。 此於世間法中 。 最為第一也 。 而於一念中 。 法爾亦具 。 此四加行 。 然此四加行 。 說雖次第 。 行在一時 。 所以名為妙圓也 。
七加行四位竟 。
癸八地上十位分十子初歡喜地 。 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燄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 今初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於大菩提 。 善得通達 。 覺通如來 。 盡佛境界 。 名歡喜地 。
地有多義 。 略約二種解釋 。
一 。 成實義 。
謂地地皆以真如實相為體 。 堅固不壞 。
二 。 發生義 。
謂地地皆發生 。 佛地功德 。 大用重重無盡 。
溫陵曰 。
蘊積前法 。 至於成實 。 一切佛法 。 依此發生 。 故謂之地 。
問 。
四加行亦皆稱地 。 與此同耶異耶 。
答 。
非同非異 。 何以謂之非同 。 功德超勝故 。 何以謂之非異 。 同為趣進妙覺之因地故 。 據前四卷末 。 如來但立因果二地 。 文云 。
得元明覺 。 無生滅性 。 為因地心 。 然後圓成 。 果地修證 。 是則 。 但以修習圓通本根為因地 。 而以佛究竟妙覺為果地 。 中間皆圓成果地之位也 。
阿難 。 是善男子 。 於世第一地 。 善能成就 。 則障初地 。 一分無明 。 豁然頓破 。 而如來三德秘藏 。 全然圓證 。 於大菩提 。
即無上菩提 。 不出三藏全體 。 十玄妙用 。 此菩薩位居分證 。 不云成就 。 但是通達 。 而善得者 。 即現量親證 。 不離自心 。 通達佛覺故 。 覺通如來 。 盡佛境界二句 。 即釋上二句 。 以自心本覺 。 與諸佛妙覺 。 融通無二 。 能盡諸佛 。 微妙境界 。 即前文所云 。
惟妙覺明 。 圓照法界也 。 此不但通達 。 而且盡佛境界 。 如三世諸佛 。 所應得者 。 我已得之 。 如一切眾生 。 所本具者 。 我已證之 。 是故極生慶快 。 名為歡喜也 。
子二離垢地 。
異性入同 。 同性亦滅 。 名離垢地 。
異性 。 指九界之性 。 前位覺通如來 。 即九界之異性 。 入於如來 。 平等之同性 。 雖同一佛境 。 而此境未亡 。 猶是清淨心中之微垢 。 因對異說同 。 異固是垢 。 同亦是垢 。 所以於無間道中 。 無修而修 。 定慧雙流 。 解脫道中 。 無證而證 。 並將此同性亦滅 。 是謂離垢清淨 。 故名離垢地 。
子三發光地 。
淨極明生 。 名發光地 。
淨極者 。
前位同性亦滅 。 細垢已離 。 但未至離離 。 今將離垢之離復離 。 是為淨極 。 明生者 。
譬如古鏡重磨 。 垢盡之後 。 更加拂拭 。 則淨極明生 。 真覺顯露 。 靈鑑無礙 。 即所謂淨極光通達也 。 是名發光地 。
子四燄慧地 。
明極覺滿 。 名燄慧地 。
明極者 。
躡前位 。 光明始生 。 未至明極 。 此位妙明極盛 。 覺智增長 。 如大火聚 。 能燒煩惱之薪 。 而言覺滿者 。
明其稱性故 。 所謂覺照 。 彌滿清淨 。 中不容他 。 即前云 。
寂照含虛空也 。 名燄慧者 。
表如燄之慧 。 有爍絕之勝用而已 。
子五難勝地 。
一切同異 。 所不能至 。 名難勝地 。
地前智名異 。 地上智名同 。 初地覺通如來 。 異性滅 。 惟一佛境 。 即同也 。 二地復經 。 同性亦滅 。 由淨而明 。 由明而滿 。 再經兩地之修證 。 則前之異同 。 至此則杳不相及 。 及尚不能及 。 況超勝乎 。 故名難勝地 。 唯識謂此地 。 真俗兩智 。 行相違合 。 今令相應 。 極難勝故 。
子六現前地 。
無為真如 。 性淨明露 。 名現前地 。
從初地至此 。 銷異滅同 。 明生覺滿 。 復超同異 。 凡情聖解 。 悉已剷除 。 有為功用至極 。 即契無為真如也 。 性淨明露者 。
真如妙性 。 本來清淨 。 分明顯露 。 初得親證 。 然而真如 。 全體大用 。 當在八九兩地 。 而八地 。 真無功用 。 此地方到無為 。 始顯真如 。 但約性顯 。 而名現前也 。
子七遠行地 。
盡真如際 。 名遠行地 。
真如本來無際 。 望之不見其影 。 窮之無有分量 。 今言盡際者 。
即所謂盡其實際 。 於無際之際 。 迥超極造 。 故名遠行地 。
子八不動地 。
一真如心 。 名不動地 。
承前既已盡際 。 乃得全體 。 一真凝然 。 湛寂不動 。 動即變動 。 而如理精真 。 無有變動 。 菩薩當住此地 。 遍觀諸法 。 諸法皆真 。 法法皆如 。 一塵一毛 。 一一無非 。 真如自心 。 即所謂徹法底源 。 無動無壞 。 故名不動地 。
子九善慧地 。
發真如用 。 名善慧地 。
正脈云 。
前位 。 是得真如全體 。 此位 。 是發真如大用 。 稱體起用 。 自然之理 。 華嚴 。 金光明 。 多指功行 。 而本經惟說本真 。 自體自用 。 前位 。 一塵一毛 。 皆清淨本然 。 周遍法界 。 此位 。 則一一互攝互入 。 即遍即包 。 十玄業用 。 皆真如用也 。 結名善慧 。 即法界無障礙智也 。
問 。
七行之塵界互現 。 五向之依正互涉 。 與斯何異 。
答 。
七行方有是願 。 未說親證本真 。 自體自用 。 法爾本具 。 顯現發揮也 。
華嚴 。 唯識 。 金光明 。 皆言此地 。 具四無礙辯 。 為大法師 。 最善說法 。 華嚴名此菩薩 。 具四無礙智 。 作大法師 。 演說無量 。 阿僧祇句義 。 無有窮盡 。 故名發真如用 。 餘謂說法 。 固可以說為發用 。 然方是大用中一用耳 。 故明用 。 不遺說法 。 而說法 。 豈盡大用耶 。 餘地既皆不盡同 。 此何必同乎 。 故須具十玄 。 方為稱真之用 。 然亦豈遺說法哉 。
阿難 。 是諸菩薩 。 從此已往 。 修習畢功 。 功德圓滿 。 亦目此地 。 名修習位 。
阿難 。 是諸菩薩 。
諸者眾也近指 。 四加以至於此 。 遠指 。 該前之四十一心 。 從此已往 。
往者去也 。 即自九地以去 。 後三位也 。 不可指前 。 若指前 。 應言已還 。 且下文意 。 亦復指後 。 修習畢功 。 功德圓滿者 。
謂言修習之功行 。 於茲已畢 。 出世之功德 。 亦稱圓滿 。 此去祇論證 。 不論修 。 亦目名也此地 。 為修習位 。
顯修習之功 。 終極於此 。 故另結之 。 以清眉目焉 。
子十法雲地 。
慈陰妙雲 。 覆涅槃海 。 名法雲地 。
慈妙是法 。 陰雲是喻 。 謂真慈普被 。 彌滿成陰 。 妙智大雲 。 靉靆密佈 。 理智齊彰 。 地上清涼 。 良以慈陰妙雲 。 是十地圓滿之因德 。 涅槃性海 。 是十地將證之果德 。 涅槃梵語 。 此翻多義 。 今略取圓寂之義 。 謂真無不圓 。 妄無不寂 。 即菩薩從最初發心脩行 。 依不生滅之根性 。 定慧均等 。 中中流入 。 趣涅槃果海 。 到此將證未證故 。 但曰覆也 。 結名法雲地 。 以慈智是法 。 雲字該攝陰字 。 仍是雙舉法喻以結之 。
八地上十位竟 。
癸九等覺一位分二子初正明本位二出所得慧 。 今初 。
如來逆流 。 如是菩薩 。 順行而至 。 覺際入交 。 名為等覺 。
此正明本位 。 起信等諸經論 。 十地後不開此位 。 在法雲地 。 即謂方便滿足 。 始覺還源 。 本始合一 。 得智淨相 。 乃合入十地耳 。 此位 。 將明菩薩始覺 。 等於如來妙覺 。 齊佛際而破生相 。 如來逆流者 。
謂如來因圓果滿 。 得證涅槃果海 。 因不捨眾生 。 倒駕慈航 。 逆涅槃流而出 。 入生死海 。 脩因克果 。 此就斷果言之 。 若就智果言之 。 則如來出菩提覺際 。 而菩薩入菩提覺際 。 彼此正當相交 。 故云覺際入交 。
正脈云 。
覺際入交者 。 菩薩始覺 。 與佛妙覺 。 分劑正齊 。 但有順逆之不同耳 。 譬如入海探寶 。 前商已得諸寶 。 逆流而出 。 到於海門 。 後商方以進取 。 順流而入 。 亦到海門 。 是二船恰齊 。 但前商船頭向外 。 後商船頭向內 。 為不同耳 。
溫陵曰 。
如來逆流 。 出同萬物 。 菩薩順流 。 入趨妙覺 。 已至覺際 。 故名入交 。 與佛相齊 。 故名等覺也 。
子二出所得慧 。
阿難 。 從乾慧心 。 至等覺已 。 是覺始獲 。 金剛心中 。 初乾慧地 。
阿難 。 從乾慧初心 。 中間所歷 。 信 。 住 。 行 。 向 。 四加 。 十地 。 而至等覺後心已 。 是覺 。 即指等覺 。 金剛心者 。 解脫道前 。 無間道一分 。 至堅利之慧 。 能破最初生相無明之惑體 。 是等覺位中 。 方始獲得 。 金剛心中 。 初乾慧地 。
寶鏡疏云 。
此經始終 。 有二乾慧名 。 古來諸疏 。 議論紛紜 。 全無定準 。 致令後學 。 亦無可據 。 良由未悉本經之的旨耳 。 蓋九界眾生 。 咸因三種業流 。 致有五住煩惱 。 以感二種生死 。 五住者 。
所謂欲愛住 。 色愛住 。 無色愛住 。 見一切住 。 無明住也 。 三種流者 。
即欲流 。 有流 。 無明流也 。 以前四住為欲流 。 有流 。 感分段生死 。 此在初信已斷 。 後一無明住地 。 即無明流 。 感變易生死 。 至佛果乃斷 。
以此論之 。 則前乾慧 。 乃是金剛初心 。 先斷欲有二流 。 出分段生死者也 。 以故經云 。
欲愛乾枯 。 根境不偶 。 現前殘質 。 不復續生 。 如澄濁水 。 沙土自沉 。 清水現前 。 名為初伏 。 客塵煩惱 。 自初信之後 。 即志斷無明 。 但其積習深厚 。 故歷五十四位 。 至等覺 。 金剛後心 。 生相無明纔乾 。 以此定慧堅強 。 方始永斷 。 故云是覺始獲 。 金剛心中 。 初乾慧也 。
溫陵曰 。
前名乾慧 。 以未與如來 。 法流水接 。 此名乾慧 。 以未與如來 。 妙莊嚴海水接 。
吳興曰 。
以障妙覺 。 無明初乾 。 未與究竟如來法流水接故也 。
癸十妙覺一位 。
如是重重 。 單複十二 。 方盡妙覺 。 成無上道 。
如是 。 指始從乾慧 。 終至妙覺 。 重重單複十二 。 方能窮盡 。 妙覺果位 。 單七者謂 。
一名一位為單 。 如乾 。 煖 。 頂 。 忍 。 世 。 等 。 妙之七者是也 。 複五者 。 謂一名十位為複 。 如信 。 住 。 行 。 向 。 地之五者是也 。 以其單有七重 。 複有五重 。 故言重重單複十二也 。 方盡妙覺 。 成無上道 。
盡者 。 窮極之義 。 眾生迷真起妄 。 從此法界流 。 菩薩返妄歸真 。 還歸此法界 。 窮源極證 。 始本合一 。 能所雙亡 。 方為盡妙 。 名究竟果覺 。 得成無上 。 正真菩提 。 涅槃之道 。 等覺 。 只但稱齊 。 始本尚未合一 。 今於最後一剎那間 。 證入斯位 。 但惟本覺 。 無別始覺 。 寂照一如 。 理事相即 。 三如來藏性 。 之體全彰 。 四無礙法界之用顯現 。 窮玄極妙 。 不可思議 。 成無上道 。
成就三菩提 。 三涅槃 。 至極無上之道也 。
初正答因果諸位竟 。
壬二結顯清淨脩法 。
是種種地 。 皆以金剛觀察 。 如幻十種深喻 。 奢摩他中 。 用諸如來 。 毗婆舍那 。 清淨修證 。 漸次深入 。
是上來 。 耳根圓通 。 稱性起脩 。 所經之種種諸地 。 皆以金剛藏心 。 觀察妙慧所建立也 。 蓋金剛觀察者 。 體用雙舉也 。 金剛 。 即藏性之體 。 觀察 。 即藏性之用 。 此正藏性 。 全體大用也 。 亦即首楞嚴定 。 之體用也 。 如前所謂 。 金剛王寶覺 。 自分證位中 。 破一品無明 。 證一分三德 。 由是位位 。 轉入轉深 。 而至等覺 。 金剛後心 。 完全皆是用此 。 金剛觀察之力 。 內照之功所成也 。 如幻十種深喻 。
如觀音自陳云 。
如幻聞熏聞修 。 金剛三昧 。 亦即文殊所謂 。
宣說金剛王 。 如幻不思議 。 佛母真三昧 。 故如來結云 。
是種種地 。 皆用金剛觀察 。 如幻三昧也 。 十喻者 。
如大品云 。
觀一切業如幻 。 一切法如燄 。 一切身如水月 。 妙色如空華 。 妙音如谷響 。 諸佛國土 。 如乾闥婆城 。 佛事如夢 。 佛身如影 。 報身如像 。 法身如化 。 不可取 。 不可捨 。 一切空故 。 此中喻雖有十 。 所喻之法 。 不出度生 。 說法 。 嚴土 。 供佛而已 。 然既曰不可取 。 則無生可度 。 無法可說 。 無土可嚴 。 無佛可供 。 既曰不可捨 。 則任運度生 。 任運說法 。 任運嚴土 。 任運供佛 。 既曰一切空故 。 則取捨雙忘 。 忘心亦寂 。 故云深也 。
古德有云 。
修習空華萬行 。 宴坐水月道場 。 降伏鏡裏魔軍 。 大作夢中佛事者此也 。
奢摩他中 。 用諸如來 。 毘婆舍那 。 奢摩他 。 是自性本具圓定 。 即根中不生滅 。 不動搖之性 。 是天然本具之定體 。 而能照見於此 。 是為微密觀照 。 圓解大開 。 於是稱性起修 。 於中用諸如來 。 毘婆舍那 。 前文問答 。 皆無是名 。
如莊嚴論云 。
安心於正定 。 即名為止 。 所謂奢摩他 。 正住法分別 。 是名為觀 。 所謂毘婆舍那 。
起信論云 。
所言止者 。 謂止一切境界相 。 隨順奢摩他義故 。 所言觀者 。 謂分別因緣生滅相 。 隨順毘婆舍那義故 。 今詳此經語氣 。 似不全同彼意 。 毘婆舍那 。 全歸修意 。 蓋是不離自性 。 本定之中 。 雙用即定之慧 。 與即慧之定 。 亡塵照性 。 定慧雙流 。 無修而修 。 揀彼凡外事相之染修 。 無證而證 。 揀彼權小新成之實證 。
故曰 。 清淨修證 。
從三漸次中 。 悟圓理 。 而起圓修 。 漸次深入 。 究竟寶所矣 。
二結顯清淨修法竟 。
壬三推重初心勸進 。
阿難 。 如是皆以 。 三增進故 。 善能成就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此通結一經 。 大定之始終 。 自阿難啟請 。 十方如來 。 得成菩提之定 。 妙奢摩他 。 三摩 。 禪那 。 最初方便 。 而如來首告之曰 。
有三摩提 。 名大佛頂首楞嚴王 。 具足萬行 。 十方如來 。 一門超出 。 妙莊嚴路 。 此初示佛定總名 。 令知諸佛 。 修因克果 。 然後逐答阿難所問三名 。 二說奢摩他路 。 令悟密因 。 大開圓解 。 三說三摩修法 。 令從耳根 。 一門深入 。 四說禪那證位 。 令住圓定 。 直趣菩提 。 文至此處 。 是禪那證位 。 故云如是種種位次 。 皆以三增進故 。 正助熏修 。 從始逮終 。 善能成就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是三增進 。 乃為證楞嚴之最初方便矣 。
善能成就者 。
先從大開圓解 。 悟明根中不生不滅之性 。 即是首楞嚴天然本具之定體 。 然後躡解起行 。 依此不生滅性 。 為本修因 。 從耳根下手 。 一門深入 。 中間經歷 。 信 。 住 。 行 。 向 。 地 。 四加等覺 。 五十五位 。 無修而修 。 不妨幻修 。 無證而證 。 不妨幻證 。 於本無漸次 。 深入之中 。 不妨幻立漸次 。 而深入之 。 真菩提路者 。
即上諸位 。 真實歸菩提家之道路也 。 乾慧非真 。 妙覺非路 。 以乾慧相似覺 。 未發真信 。 猶未起程 。 故非是路 。 是以除之 。 以妙覺 。 究竟覺已經到家 。 亦非是路 。 故亦除之 。 則知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者 。 即十方如來 。 一門超出 。 妙莊嚴路也 。
三推重初心勸進竟 。
壬四判決邪正令辨 。
作是觀者 。 名為正觀 。 若他觀者 。 名為邪觀 。
上云 。 是種種地 。 皆以金剛觀察 。 如幻十種深喻 。 是知楞嚴正定 。 全體大用 。 不出金剛觀察 。 始從因地 。 終於果地 。 先頓悟根性為因心 。 然後依悟修證 。 作是觀者 。 名為正觀 。
欲人捨邪 。 而歸正也 。 此邪 。 不定指邪外 。 凡執六識為真因 。 以事行為真修者 。 皆名為他觀 。 非自性之正定 。 即名為邪觀也 。 如第一卷 。 二種根本云 。
諸修行人 。 不能得成 。 無上菩提 。 乃至別成聲聞緣覺 。 及成外道 。 諸天魔王 。 及魔眷屬 。 皆由二種根本 。 錯亂修習 。
亦此意也 。
四判決邪正令辨竟 。 併上二詳示淨緣起 。 歷成諸位竟 。 再併上三大科初正說妙定始終竟 。
戊二通示全經名目 。 分二己初文殊請問經名二如來備說五名 。 今初 。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 在大眾中 。 即從座起 。 頂禮佛足 。 而白佛言 。
當何名是經 。 我及眾生 。 云何奉持 。
此文殊請問經名 。 夫名者 。 實之賓也 。 義者 。 名之實也 。 斯經自正宗以來 。 所詮經義略備 。 而能詮之名未彰 。 故以文殊 。 請問經名 。 此菩薩是根本大智 。 有欲如來 。 依義立名 。 即得總持之要 。
溫陵曰 。
正宗未終 。 而遽結經名 。 由初示密因 。 次開修證 。 而卒乎極果 。 則經之正範畢矣 。 結經後文 。 尚屬正宗 。 舊名助道者 。 特助道而已 。
爾時者 。 當總示逐答諸文 。 已竟之時 。 文殊師利法王子 。 解見在前 。 在大眾中 。 即從座起 。 頂禮佛足 。 而白佛言 。
當何名是經 。 正求佛因義立名 。 使現未眾生 。 因名思義耳 。 云何奉持者 。
奉以自修 。 持以化世也 。
己二如來備說五名分六庚初境智二機益三性修四要妙五因果六總答 。 今初 。
佛告文殊師利 。
是經名大佛頂 。 悉怛多般怛囉 。 無上寶印 。 十方如來 。 清淨海眼 。
文殊請名 。 如來具答 。 告文殊師利曰 。
是經二字 。 總貫下五名 。 此第一題 。 境智為名 。 上十三字為境 。 屬密題 。 下八字為智 。 屬顯題 。 詳玩五名 。 皆顯密雙彰 。 此密題境字 。 乃是理境 。 為顯題智之所照也 。 大佛頂 。
大者 。 即眾生之心 。 當體得名 。 橫無邊涯 。 豎無底蘊 。 佛頂 。 即佛之肉髻頂相 。 以表無上最尊 。 無見最妙 。 正以表一真法界也 。
悉等六字 。 此云白傘蓋 。 七卷中 。 元有摩訶二字 。 翻為大 。 此不列者 。 因上大佛頂 。 連用之意 。 即體大也 。 悉怛多 。 般怛囉 。
此云白傘蓋 。 白為眾色之本 。 純淨絕染 。 即相大也 。 傘蓋為展覆之具 。 普被一切 。 即用大也 。 正表一心三大之義也 。
無上寶印者 。 總攝上一真法界 。 一心三大 。 圓融絕待 。 更無何法 。 能超過其上 。 故云無上寶印 。 即海印心印 。
華嚴經云 。
海印三昧威神力 。
法句經云 。
森羅及萬象 。 一法之所印 。
一法 。 即一心之法 。 所印 。 則法法皆心 。 諸佛諸祖 。 遞代相傳之心印也 。 此上是密題 。 為理境 。 末八字是顯題 。 為智照 。
十方如來 。 指過去諸如來 。 斯門已成就 。
清淨者 。 離分別 。 絕能所 。 海眼者 。 海即心海 。 眼即智也 。 謂照心海之智眼也 。 如珠有光 。 還照珠體 。 故以境智為名 。
庚二機益 。
亦名救護親因 。 度脫阿難 。 及此會中 。 性比丘尼 。 得菩提心 。 入遍知海 。
此第二題 。 機益為名 。 上十六字屬機 。 下八字屬益 。 前云五題 。 皆顯密雙彰 。 獨此題惟顯無密 。 細察其意 。 救護親因 。 亦仗楞嚴秘密神咒之力 。 阿難性尼皆此經當機 。 凡務多聞 。 而未全定力者 。 皆準阿難 。 凡欲惑熾然 。 不思出要者 。 皆準性尼 。 救度阿難 。 脫離淫難 。 及護持會中 。 性比丘尼 。 欲愛乾枯 。 頓證三果 。 此二人皆大權示現 。 亦可謂之密 。 以上屬機 。 下屬益 。
得菩提心者 。 頓悟因心 。 根性 。 即是因心 。 依此而修 。 疾趣無上菩提之果覺 。
入遍知海 。 即得入正遍知海 。 正知 。 心生萬法 。 遍知 。 萬法唯心 。 得此圓智 。 是之謂益 。
庚三性修 。
亦名如來密因 。 修證了義 。
此第三題 。 性修為名 。 十方如來 。 必須先悟自己根性 。 本不生滅 。 是菩提因 。 然後依之起修 。 方能得菩提果 。 而謂密因者 。 乃秘密之因地心也 。 而凡 。 外 。 權 。 小 。 皆所不知 。 此四字屬性具 。 為密題 。 下四字屬修成 。 為顯題 。 言性雖本有 。 修即不無 。 所謂無修而修 。 非同事相之染修 。 無證而證 。 非同新成之實證 。
故曰 。 了義修證 。
庚四要妙 。
亦名大方廣 。 妙蓮華王 。 十方佛母 。 陀羅尼咒 。
此第四題 。 要妙為名 。 上七字為最妙 。 屬顯題 。 大方廣 。 以次為體 。 相 。 用三大之義 。 大者 。 直目性體 。 橫豎無際故 。 方者 。 具足德相 。 恒沙稱性故 。 廣者 。 稱體妙用 。 出生無盡故 。 華嚴具此三大 。 斯經亦具 。 益見與華嚴同旨矣 。 妙 。 名不可思議 。 蓮華 。 喻如來藏心 。 因果交徹 。 染淨一如 。 略取方華即果 。 處常 。 淨二義 。 王者 。 自在之意 。 亦見斯經 。 與法華同條共貫矣 。 下八字為最要 。 屬密題 。 佛母 。 表其出生義 。 陀羅尼 。 此云總持 。 明其含攝義 。 十方一切諸佛 。 皆從此經 。 之所出生故 。 前云 。
是佛頂光聚 。 悉怛多 。 般怛囉 。 秘密伽陀 。 微妙章句 。 出生十方 。 一切諸佛 。 故稱佛母 。 陀羅尼 。
此云 。 總一切法 。 持無量義 。 即指佛頂神咒 。 能總持一切諸法 。 十方如來 。 因此咒心 。 得成無上 。 正真知覺 。 故冠以十方佛母 。 陀羅尼咒 。
庚五因果 。
亦名灌頂章句 。 諸菩薩萬行 。 首楞嚴 。
此第五題 。 因果為名 。 上四字 。 及首楞嚴為果 。 屬密題 。 諸菩薩萬行為因 。 屬顯題 。
按此經原係中印度 。 那爛陀寺大道場 。 經於灌頂部 。 錄出別行 。 故名灌頂章句 。 此依總彰別 。 意顯此經 。 所有章句 。 皆屬灌頂部出故 。
灌頂疏云 。
印度密部有五 。
東方阿佛 。 名金剛部 。 南方寶生佛 。 名灌頂部 。 西方彌陀佛 。 名蓮華部 。 北方成就佛 。 名羯磨部 。 中央毘盧佛 。 名如來部 。 此經是灌頂部 。 誦此章句 。 仗其秘密之功能 。 而悟理起修 。 亡塵照性 。 遂得疾趣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無修而修 。 無證而證 。 則為諸菩薩萬行 。 是無作妙行 。 蒙如來智水灌頂 。 亦猶剎利之受職也 。 證入楞嚴究竟堅固之果 。
庚六總答 。
汝當奉持 。
以上五名 。 汝當因名思義 。 敬奉受持 。
正脈云 。
蓋必以智照境 。 隨機受益 。 從性起修 。 盡其要妙 。 滿其因果 。 方為能奉持也 。 夫既說全經 。 而又備陳經目 。 則如來所以 。 應求而說者 。 可謂委悉盡矣 。
二如來備說五名竟 。 併上大科 。 二如來答定竟 。
丁三當機獲益 。 分三戊初敘述所聞二頓悟禪那 。 三漸證二果 。 今初 。
說是語已 。 即時阿難 。 及諸大眾 。 得蒙如來 。 開示密印 。 般怛囉義 。 兼聞此經 。 了義名目 。
此出名總答 。 說是語已竟之時 。 阿難及諸有學大眾 。 得蒙如來 。 開示密印 。 即指秘密心印 。 圓通妙體 。 得此為因地心 。 可以成佛曰印 。 眾生不知曰密 。 又即摩訶悉怛多 。 般怛囉之義 。 此云大白傘蓋 。 雖無前五字 。 文之略也 。 前文重宣神咒 。 述功勸持 。 併懇示進修 。 五十五位 。 真菩提路 。 及聞此經 。 文殊問名 。 如來備說 。 五種了義名目 。 此五名 。 皆詮盡理 。 直指之了義 。
正脈云 。
名標總相 。 義演別相 。 得其別相 。 可以開悟 。 得其總相 。 可以奉持 。 蓋開悟宜詳 。 而奉持宜簡 。 然總別互收 。 利益齊等 。 故雙述顯益也 。
戊二頓悟禪那 。
頓悟禪那 。 修進聖位 。 增上妙理 。 心慮虛凝 。
前敘聞併及大眾 。 此悟 。 乃大眾同悟也 。 頓悟禪那者 。
自如來逐答 。 三定別名 。 並未言禪那 。 獨至此處 。 始一稱之 。 下連修進聖位 。 足顯談聖位處 。 即是說禪那耳 。 文從信 。 住 。 行 。 向 。 四加 。 地等 。 頓悟漸修 。 經歷五十五位 。 全性起修 。 全修在性 。 增上妙理 。
增上 。 殊勝也 。 妙理 。 即玄妙理體 。 迥超權漸 。 乃圓頓之極則焉 。 心慮虛凝者 。
正脈云 。
全經朗徹 。 萬象一心 。 海印森羅 。 言思不及之境也 。
戊三漸證二果 。
斷除三界 。 修心六品 。 微細煩惱 。
前雖悟同大眾 。 而證有分別 。 此阿難進位於二果 。 非大眾同證也 。 斷除三界修心 。
此斷思惑 。 於修道位中斷之 。 故曰修心 。 然全分八十一品 。 通三界九地 。 每地各九品 。 斷欲界前六品 。 而證二果 。 斷後三品 。 而證三果 。 斷上二界八地七十二品 。 而證無學 。 今云六品 。 即欲界前六品也 。 阿難原是初果之人 。 自聞經至三卷終 。 大開圓解 。 頓獲法身 。 然理雖頓悟 。 乘悟併消 。 事非頓除 。 因次第盡 。 故至此方證二果 。 微細煩惱者 。
即思惑 。 揀非見惑之麤耳 。 足見阿難煩惱障重 。 所知障輕故 。 雖證二果 。 決定自知 。 成佛不謬也 。 請位至此 。 名圓位因果周 。
三當機獲益竟 。 正宗大科 。 丙初正脩具示成佛妙定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卷第十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