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著(
丙二助道別詳 。 護定要法 。 分二丁初談七趣勸離以警淹留 。 二辨五魔令識以護墮落 。 丁初分二 。 戊初阿難請問二如來詳答戊初分三 。 己初謝前述益二總問諸趣三別舉地獄 。 今初 。
即從座起 。 頂禮佛足 。 合掌恭敬 。 而白佛言 。
大威德世尊 。 慈音無遮 。 善開眾生 。 微細沉惑 。 令我今日 。 身心快然 。 得大饒益 。
此處仍屬正宗分 。 然正宗未竟 。 遽結經名者 。 以前為正修 。 阿難問定 。 如來答定 。 總示別答 。 從因至果 。 言義俱周 。 理應結名 。 以後為助道 。 資助楞嚴大定之成功 。 故別詳護定要法 。 初談七趣勸離者 。 此以戒助定 。 二辨五魔令識者 。 此以慧助定而已 。
正脈云 。
自經初 。 每曰輪轉 。 曰諸趣 。 曰輪迴 。 曰淪溺 。 乃至十二類生 。 皆以謂此 。 而不及詳言 。 故此委談勸離 。 所以警淹留也 。
此謝前述益 。 即從本座而起 。 頂禮佛之雙足 。 合掌恭敬 。 而白佛言 。
大威德世尊 。 十二類生 。 顛倒妄想 。 一時頓銷 。 故具折伏之大威 。 五十五位 。 增上妙理 。 盡情吐露 。 故具攝受之大德 。 慈音無遮 。 遮者限也平等也 。
教不簡乎親疏 。 機不分乎勝劣 。 善開眾生 。 微細沉惑者 。
善巧方便 。 開示眾生 。 微細煩惱 。 以思惑修道位中所斷 。 行相難了 。 故曰微細 。 無始俱生無明 。 故曰沉惑 。 此皆破妄也 。 妄既破 。 而真自顯 。 喜菩提之有分 。 知涅槃之可修 。 從此生死無干 。 故得身心快然 。 得大饒益也 。
初謝前述益竟 。
己二總問諸趣 。
世尊 。 若此妙明 。 真淨妙心 。 本來遍圓 。 如是乃至 。 大地草木 。 蝡動含靈 。 本元真如 。 即是如來 。 成佛真體 。
此總問諸趣 。 先據唯心真實 。 世尊 。 若此眾生 。 所具如來藏性 。
其體不變曰妙 。 其用隨緣曰明 。 從來無妄曰真 。 究竟不染曰淨 。 具此四種德相 。 曰妙心 。 本來周遍圓滿 。 妙心既已如是 。 乃至超略之詞 。 超四大 。 五陰 。 根 。 塵 。 識法 。 以及虛空 。 乃至大地 。 草木器世間 。 蝡動含靈 。 有情世間 。 本來原具 。 真如自性 。 即是十方如來 。 成佛真體 。 無二無別 。
佛體真實 。 云何復有 。
地獄 。 餓鬼 。 畜生 。 脩羅 。 人 。 天等道 。 世尊 。 此道為復 。 本來自有 。 為是眾生 。 妄習生起 。
既是佛體 。 自應真實 。 云何復有 。 七趣之虛妄耶 。 等道 。 即仙道 。 世尊此等諸道 。 因何而有 。 為復真如體中 。 本來自有耶 。 為是眾生 。 心中妄習生起耶 。 若是真如體中 。 從本以來自有 。 則七趣不應虛妄 。 若是眾生心中 。 妄想習氣生起 。 則心外有法 。 與今現悟遍圓之義不符 。 所以未敢深領 。 而致問也 。
又前滿慈所問 。
清淨本然 。 云何忽生 。 三種生續 。 此阿難所問 。 佛體真實 。 云何復有 。 七趣虛妄 。 同耶異耶 。
答 。
前問三種生續 。 起於性覺必明 。 妄為明覺 。 今問七趣虛妄 。 由於情想差別 。 故見輪迴 。 若悟後文 。 精研七趣 。 皆是昏沉 。 諸有為相 。 妄想受生 。 妄想隨業 。 於妙圓明 。 無作本心 。 皆如空華 。 元無所著 。 但一虛妄 。 更無根緒 。 則二疑俱釋矣 。
二總問諸趣竟 。
己三別舉地獄 。
世尊 。 如寶蓮香比丘尼 。 持菩薩戒 。 私行淫欲 。 妄言行淫 。 非殺非偷 。 無有業報 。 發是語已 。 先於女根 。 生大猛火 。 後於節節 。 猛火燒然 。 墮無間獄 。
此淫報 。 舉現事以問地獄之報也 。 稱呼曰世尊 。 如寶蓮香比丘尼 。 持菩薩大戒 。 而又私行淫欲 。 既已破戒 。 且以妄言謗戒 。 謂行淫 。 非同殺生害命 。 非比偷劫財物 。 但是彼此交歡 。 現前無業 。 將來亦無果報 。 蓋私淫是破戒 。 妄言無報是破見 。 毀律誤人 。 罪惡彌甚 。 故感華報 。 果報 。 一時俱受 。 發是語已 。 先於女根 。 生大猛火者 。
淫欲屬火 。 故感女根 。 生大猛火 。 業力增上 。 報不容緩也 。 後於節節 。 猛火燒然者 。
烏芻章云 。
說多淫人 。 成猛火聚 。 信不誣矣 。 此華報不足以償 。 故命終神識 。 徑墮地獄 。 而受果報矣 。
指掌疏云 。
下云九情一想 。 下洞火輪 。 身入風火 。 二交過地 。 輕生有間 。 重生無間 。 今寶蓮香 。 雖說淫欲無報 。 猶信殺偷有報 。 似是九情一想 。 受報應在風火 。 二交過地 。 但以毀戒誤人 。 罪惡極重 。 故云墮無間地獄 。
琉璃大王 。 善星比丘 。 琉璃為誅 。 瞿曇族姓 。 善星妄說 。 一切法空 。 生身陷入 。 阿鼻地獄 。
琉璃報復屬怒 。 善星邪見屬癡 。 亦舉現事 。 以問地獄之報 。 合上寶蓮香私行淫欲 。 總之淫 。 怒 。 癡三 。 為墮獄之因 。 為人在世 。 不可不慎 。 若復修行 。 更宜痛戒 。 琉璃王 。 是匿王太子 。 誅瞿曇族姓 。 以報一言之辱 。 惟以瞋怒增勝 。 殺戮太過 。 故致墮獄耳 。 琉璃王少時 。 定省外氏 。 適釋種為佛新造講堂 。 莊嚴燦爛 。 中設法座 。 佛尚未坐 。 而琉璃王竟坐其上 。
釋氏罵曰 。
此婢生物 。 汝有何福 。 敢於中坐 。
催逐令出 。 太子出已 。 語侍臣好苦言 。
釋種辱我至此 。 我紹位後 。 汝當告我 。 我起兵伐之 。
婢生物 。 因匿王求婚於釋氏 。 若不許 。 恐挾嫌伐我 。 若許 。 又非所願 。 後乃以婢女 。 充為釋種女嫁之 。 太子是其所生 。 此次來外婆家 。 及至長成 。 廢父自立 。 好苦來告大王 。 曾記釋種一言之辱乎 。 遂起兵伐釋種 。 目連請佛救度 。 佛乃默然 。 於是目連 。 以缽盛諸釋種 。 至於天上 。 大兵既至 。 恣行殺戮 。 琉璃王有欲害佛 。 入見佛已 。 毛骨悚然 。 佛記七日之後 。 當入地獄 。 王懼 。 率領軍隊 。 乘船入海 。 時至 。 水中自然 。 出火燒滅 。 大兵既退 。
目連見佛曰 。
當時請佛救度 。 因佛默默無語 。 我乃以缽盛救 。 送到天上 。 今則持歸 。
佛語之曰 。
定業不可轉 。 非汝神力 。 所能奈何 。 啟缽視之 。 皆化為血水矣 。
遠因者 。
佛言往昔 。 羅閱城中 。 有池多魚 。 天旱水乾 。 人向池中捕魚 。 內有魚王 。 一名麩 。 二名多舌 。 藏在泥中 。 池水既乾 。 泥覺有動 。 遂為人捕 。
時有小兒 。 手持竹竿 。 戲敲其頭三下 。 爾時捕魚人 。 今釋種是 。 麩魚琉璃王是 。 多舌好苦是 。 小兒即我身是 。 詳出涅槃 。 及琉璃王經 。
善星 。 亦云善宿 。
阿含經云 。
是佛堂弟之子 。 或曰即調達之子 。
涅槃云 。
善星比丘 。 親近惡友 。 退失四禪 。 生惡邪見 。 作是說言 。
無佛無有涅槃 。 如來雖復 。 為我說法 。 而我真實 。 謂無因果 。 即妄說一切法空 。
指掌疏云 。
琉璃瞋怒殺人 。 已屬重罪 。 且所殺又非常人 。 乃瞿曇族姓 。 善星妄說法空 。 即是邪癡 。 若更為竊取利養 。 仍兼偷盜 。 二人之罪 。 俱為極重 。 故皆以生身陷獄 。 下云 。
純情即沉 。 入阿鼻地獄 。 若沉心中 。 有謗大乘 。 毀佛禁戒 。 誑妄說法 。 虛貪信施 。 濫膺恭敬 。 更生十方 。 阿鼻地獄 。 今琉璃恣殺 。 善星逞妄 。 似是純情 。 固應沉於阿鼻地獄 。 且琉璃恣意殺戮 。 甚欲害佛 。 善星誑妄說法 。 虛貪信施 。 或亦更生十方 。 阿鼻地獄 。 但生身陷入地獄 。 人所共見 。 陷後備受五無間報 。
一 。 趣果無間 。 不經中陰 。 二 。 形無間 。 一人亦滿獄城 。 多人亦滿 。 三 。 苦具無間 。 此種苦具用畢 。 再換他種 。 四 。 命無間 。 一日之中 。 萬生萬死 。 受罪死矣 。 巧風一吹 。 依舊復活 。 五 。 經劫無間 。 獄中具足一大劫 。 劫滿寄生他方地獄 。 再一劫 。 其罪未畢 。 轉寄他方 。
此諸地獄 。 為有定處 。 為復自然 。 彼彼發業 。 各各私受 。 惟垂大慈 。 開發童蒙 。 令諸一切 。 持戒眾生 。 聞決定義 。 歡喜頂戴 。 謹潔無犯 。
敢問世尊 。 以上三人觀之 。 此諸地獄 。 為有一定處所 。 雖造業不同 。 皆歸此處 。 同受報耶 。 為復各自其然 。 而彼彼發業有異 。 各各私受其報耶 。 此問有二意 。
上問別業同受 。 後問別業別受 。 所以不明而疑也 。 惟願垂大慈悲 。 開發我等 。 幼童蒙昧 。 此乃當機 。 愧無大智 。 有類童蒙 。 懇求開發 。 正知正見 。 令諸一切 。 持戒眾生 。 聞示決定義門 。 不致猶預 。 自然心生歡喜 。 身則頂戴 。 益加謹潔奉持 。 而無犯戒之事矣 。
初阿難請問竟 。
戊二如來詳答分四己初讚歎許說二備明諸趣三結妄勸離四判決邪正 。 今初 。
佛告阿難 。
快哉此問 。 令諸眾生 。 不入邪見 。 汝今諦聽 。 當為汝說 。
佛告阿難快哉者 。
合意之問 。 如上私行淫欲 。 恚怒恣殺 。 愚癡妄語 。 淫 。 怒 。 癡三 。 皆屬邪見 。 今以此問 。 而得發明 。 普令眾生 。 不入邪見 。 咸歸正道 。 豈不慶快於心哉 。 汝今諦實而聽 。 吾當為汝 。 分別解說 。 地獄同別之義也 。
初讚歎許說竟 。
己二備明諸趣分二庚初略示情想為升墜根由二詳示墜升有因果差別 。 庚初分三辛初約積習分判情想二約臨終別示升墜三結有處以顯別同辛初分二壬初依真起妄分內外二釋成墜升由情想 。 今初 。
阿難 。 一切眾生 。 實本真淨 。 因彼妄見 。 有妄習生 。 因此分開 。 內分外分 。
此明真如 。 隨緣起妄 。 妄有七趣 。
阿難 。 如彼七趣 。 一切眾生 。 所具藏體 。 實是本來元具 。 真如佛性 。 清淨妙心 。 無諸雜染 。 因彼一念妄動 。 遂成妄見 。 即無明現行 。 故有妄習生焉 。 即雜染種子 。 由無明種習為因 。 致有七趣虛妄 。 汝疑佛體真實 。 何因有妄者 。 此也 。 下歎廣釋虛妄 。 發明情想 。 因此分開 。 內分外分 。
內分 。 即眾生身分之內 。 深生耽著 。 外分 。 即眾生身分之外 。 懸求勝應 。 此雖情想升墜 。 勝劣不同 。 總不出虛妄習氣而已 。
初依真起妄分內外竟 。
壬二釋成墜升由情想分二癸初內分屬情故墜二外分屬想故升 。 今初 。
阿難 。 內分即是 。 眾生分內 。 因諸愛染 。 發起妄情 。 情積不休 。 能生愛水 。
初標內分境 。 即是眾生 。 身分之內 。 因諸愛染下 。 顯內分心 。 因於內分境上 。 生諸愛染 。 愛染即情也 。 如世間所說 。 喜怒哀樂愛惡欲 。 是謂七情 。 愛居其一 。 總之七種皆愛也 。 喜則投合所愛 。 怒則侵犯所愛 。 哀則亡失所愛 。 愛則順從所愛 。 惡則妨礙所愛 。 欲則縱恣所愛 。 皆愛情為本 。 故總屬愛也 。 最初對境起為愛染 。 貪戀不捨為妄情 。 以妄情積久不休 。 則能發生貪愛之水 。
是故眾生 。 心憶珍羞 。 口中水出 。 心憶前人 。 或憐或恨 。 目中淚盈 。 貪求財寶 。 心發愛涎 。 舉體光潤 。 心著行淫 。 男女二根 。 自然流液 。
此舉事驗證 。 情愛化水而已 。 是故者 。
是能生愛水之故 。 眾生六根對境 。 生諸愛染 。 如鼻 。 舌二根 。 遇著珍羞美味 。 心憶香味 。 口中水出 。 如眼 。 耳二根 。 對著前人 。 即已故之人 。 或憐其色聲可愛 。 或恨其世壽早亡 。 不見其形 。 不聞其聲 。 心中回憶 。 目中淚盈 。 如意根貪求財寶 。 即是法塵 。 心中發生愛涎 。 財寶欲至 。 而愛涎資身 。 故舉體光潤 。 如身根貪著行淫 。 即是觸塵 。 男女二根 。 未經交遘 。 自然流液 。 則愛能生水之義 。 顯然可證 。
阿難 。 諸愛雖別 。 流結是同 。 潤濕不升 。 自然從墜 。 此名內分 。
阿難 。 諸愛雖然六根各別 。 流結是同者 。
流是流通 。 口中水出 。 目中淚盈 。 男女二根 。 自然流液 。 此皆水之流通於外也 。 結是蘊結 。 舉體光潤 。 此則水之蘊結於內也 。 若流若結 。 總是潤濕為性 。 故曰是同 。 因潤濕 。 則不能上昇 。 不升 。 勢必從墜 。 此乃自然之理 。 故名內分 。
初內分屬情故墜竟 。
癸二外分屬想故升 。
阿難 。 外分即是 。 眾生分外 。 因諸渴仰 。 發明虛想 。 想積不休 。 能生勝氣 。
初標分外境 。 即是眾生 。 身分之外 。 勝妙境界 。 因諸渴仰 。 顯外分心 。 不安本類 。 志求出離 。 以乍聞勝境 。 心生渴想仰慕 。 渴仰即想也 。 渴仰之極 。 發明種種清虛想念 。 想念積習 。 而不休止 。 想極神飛 。 能生殊勝之氣 。 脫離形累 。 必成超舉之因 。
是故眾生 。 心持禁戒 。 舉身輕清 。 心持咒印 。 顧盼雄毅 。 心欲生天 。 夢想飛舉 。 心存佛國 。 聖境冥現 。 事善知識 。 自輕身命 。
此舉事驗證 。 想必成飛而已 。 是故者 。
是能生勝氣之故 。 下六念法門 。 依指掌疏釋 。 心持禁戒 。 義該念戒 。 念施 。 以心持即念 。
念律儀戒 。 能淨三業 。 念善法戒 。 能成勝因 。 念饒益戒 。 能利有情 。 律儀唯戒 。 餘二皆兼於施故 。 舉身輕清者 。
念前二戒 。 不以自修為累 。 念饒益戒 。 不以度生為擾故 。 心持咒印 。 即是念法 。 以咒為諸佛秘印 。 心持乎此 。 如佩諸佛秘印 。 縱遇魔外 。 無所畏懼 。 故曰 。 顧盼雄毅 。 心欲生天 。 即是念天 。 謂厭下苦麤障 。 欣上淨妙離也 。 夢想飛舉者 。
超勝之氣 。 形於夢寐故 。 心存佛國 。 即是念佛 。 如十六觀經 。 觀想念佛之類 。 聖境冥現者 。
或於禪觀之中 。 或於夢寐之際 。 得見阿彌陀佛 。 金色之身 。 得歷阿彌陀佛 。 寶嚴之土 。 但以人所不見 。 而己獨見 。 故云冥現 。 事善知識 。 即是念僧 。 自輕身命者 。
如百城煙水 。 不辭疲勞 。 皆超勝之氣耳 。
阿難 。 諸想雖別 。 輕舉是同 。 飛動不沉 。 自然超越 。 此名外分 。
阿難 。 諸想雖然有六念各別 。 輕舉是同 。 如夢飛為舉 。 餘四皆輕 。 若輕若舉 。 成以飛動為性 。 故曰是同 。 飛動則不至下沉 。 不沉勢必超越 。 此乃自然之理 。 故名外分 。
初約積習分判情想竟 。
辛二約臨終別示升墜分二壬初臨終相現二升墜分量 。 今初 。
阿難 。 一切世間 。 生死相續 。 生從順習 。 死從變流 。 臨命終時 。 未捨煖觸 。 一生善惡 。 俱時頓現 。 死逆生順 。 二習相交 。
此示所感之果 。 意謂諸趣不同 。 不出情想二因 。 由內外情想輕重 。 故有昇沉差別也 。
阿難 。 一切有情 。 正報世間 。 生來死去 。 相續不斷 。 如旋火輪 。 未有休息 。 生從順習 。 死從變流者 。
一切眾生 。 莫不貪生惡死 。 生則從其隨順習氣 。 而造善惡等業 。 死則從其 。 遷變流轉 。 而受異類等身 。 故臨命將終之時 。 六識皆已不行 。 而八識尚未離體 。 故未捨煖觸 。 若八識離體 。 煖相自盡 。 壽命已終 。 今則將死未死 。 現陰欲謝 。 中陰未生 。 當此之時 。 正在畏死求生之際 。 謂以死為逆 。 而欲避之 。 以生為順 。 而欲求之 。 則順逆二習 。 交相並發 。 則一生所作 。 一切善惡之業 。 隨其情想輕重 。 俱時感變而頓現焉 。 末二句 。
交光法師云 。
當在煖觸之下為順 。 恐是謄譯之訛耳 。
華嚴經云 。
譬如有人 。 將欲命終 。 見隨其業 。 所受報相 。 行惡業者 。 即現地獄 。 餓鬼 。 畜生 。 所有一切 。 眾苦境界 。 作善業者 。 即現諸天宮殿 。 天眾綵女 。 種種衣服 。 具足莊嚴 。 悉皆妙好 。 身雖未死 。 而由業力 。 見如是事 。 故知地獄天堂 。 本無定處 。 身雖未死 。 唯心妄見 。
初臨終相現竟 。
壬二升墜分量分三癸初升而不墜二不升不墜三墜而不升 。 今初 。
純想即飛 。 必生天上 。 若飛心中 。 兼福兼慧 。 及與淨願 。 自然心開 。 見十方佛 。 一切淨土 。 隨願往生 。
想 。 是澄心觀想 。 非亂想也 。 此與卵生之想有異 。 彼約受生之時 。 妄染之想 。 此約在世之時 。 慣習勝妙之想 。 純想勝妙境界 。 神遊分外 。 故即便能飛 。 不致墜落 。 必生天上 。 卜居於天也 。 下純情 。 惟局極重阿鼻 。 此純想 。 乃統三界諸天 。 可見三界諸天 。 皆想心善業 。 之所感也 。 設若純想飛心中 。 平日或有兼修福慧者 。 如供佛為福業 。 聞法為慧業 。 及與淨願者 。
仍願常隨佛學 。 蒙佛授記 。 及與欲求往生 。 願見於佛 。 凡壽命將終 。 神識昏暗 。 觀見十方 。 猶如聚墨 。 杳杳冥冥 。 不知何往 。 今以純想 。 及福慧力 。 與淨願力 。 自然心地開通 。 見十方佛 。 一切淨土 。 如西方之彌陀樂邦 。 東方之藥師琉璃等 。 十方俱現 。 勝劣攸分 。 故得隨願往生 。 可見此等 。 亦屬純想 。 但兼福慧 。 以及願力 。 所以超勝諸天耳 。
情少想多 。 輕舉非遠 。 即為飛仙 。 大力鬼王 。 飛行夜叉 。 地行羅剎 。 遊於四天 。 所去無礙 。
次正論雜想 。 情少想多者 。
謂勝想不純 。 少雜微情 。 雖能輕舉 。 而非遠到 。 以其豎不越於四天 。 橫不出乎輪圍故耳 。 即為飛仙下 。 應分四類 。 此應是九想一情 。 如後文飛行仙類 。
大力鬼王 。 此應是八想二情 。 如嶽神之類 。
飛行夜叉 。 此應是七想三情 。 如鬼帥之類 。
地行羅剎 。 此應是六想四情 。 如山野鬼神之類 。
然鬼神一道 。 有善有惡 。 惡者 。 專於為禍 。 正屬鬼類 。 善者 。 兼能為福 。 旁通仙趣 。 大力鬼神等 。 約兼能為福者言之 。 皆能飛騰 。 遊於四天 。 其所去來 。 俱無阻礙也 。
其中若有 。 善願善心 。 護持我法 。 或護禁戒 。 隨持戒人 。 或護神咒 。 隨持咒者 。 或護禪定 。 保綏法忍 。 是等親住 。 如來座下 。
其中者 。
即上四類之中 。 若能發善願 。 及存善心 。 願護持我佛法 。 或護禁戒 。 隨持戒人 。
如戒壇中 。 護戒善神之類 。 或護神咒 。 隨持咒者 。
如本經中 。 百靈護咒之類 。 或護禪定 。 及修禪之者 。 保綏安也法忍 。 如禪堂中 。 護靜善神之類 。 參禪遇魔 。 則所得法 。 不能忍可 。 今則保而安之 。 是等則親住如來法座之下 。 此明帶邪情 。 而有善願者 。 故八部之眾 。 皆以鬼神身 。 而得親近於佛 。 蒙佛授記者也 。
初昇而不墜竟 。
癸二不升不墜 。
情想均等 。 不飛不墜 。 生於人間 。 想明斯聰 。 情幽斯鈍 。
此五情五想正相平等 。 不飛不墜者 。
由有五情 。 不能飛升 。 故上不及 。 天仙鬼神 。 由有五想 。 不至沉墜 。 故下不在地獄三途 。 參合兩楹 。 故得生人世之間 。 想明斯聰 。 情幽斯鈍者 。
謂於總報 。 由具五想 。 想體明達 。 所以有聰利 。 如覺觀知識 。 推度事理 。 勝彼下趣也 。 由具五情 。 情體幽閉 。 所以有此暗鈍 。 如不有神通 。 不能飛舉 。 劣彼上趣也 。
二不升不墜竟 。
癸三墜而不升 。
情多想少 。 流入橫生 。 重為毛群 。 輕為羽族 。
此墜畜生 。 情愛多 。 而勝想少者 。 是不均等 。 情多一分為六情 。 想少一分為四想 。 流入橫生 。 然橫生復有二類 。
若身之重者 。 則為毛群走獸 。 地行之類 。 若身之輕者 。 則為羽族 。 飛禽空行之類 。
七情三想 。 沉下水輪 。 生於火際 。 受氣猛火 。 身為餓鬼 。 常被焚燒 。 水能害己 。 無食無飲 。 經百千劫 。
此為餓鬼 。 七情三想 。 則沉於水輪之下 。 生於火輪之際 。 受猛火之氣分 。 結氣成形 。 身為餓鬼 。 常被焚燒者 。
因受氣猛火之故 。 水能害己者 。
因見水變火之故 。 水反能加害於己也 。 此乃業力使然 。 隨識遷變 。 如天人見水是玻璃 。 魚龍見水是窟宅 。 人見水是水 。 餓鬼見水是火 。 由是無飲無食 。 經百千劫 。 常受飢虛之苦 。
九情一想 。 下洞火輪 。 身入風火 。 二交過地 。 輕生有間 。 重生無間 。 二種地獄 。此thử 為地獄 。
九情一想者 。
略輕取重 。 因重知輕故 。 文中少八情二想 。 想少於前 。 益不能飛 。 情多於前 。 愈沉於下 。 前在火際 。 今又透過火際 。 下洞火輪 。 以洞即透過義 。 身入風火 。 二交過地者 。
身即墜獄之身 。 入此風輪 。 火輪 。 二交過之地 。 此地有間無間 。 俱在其中 。 如八情二想 。 罪之輕者 。 生於有間 。 九情一想 。 罪之重者 。 生於無間 。 此二種地獄 。 然斯無間 。 但對在獄受苦言之 。 非對下之阿鼻地獄也 。 以既惟九情 。 罪惡未至極重 。 猶有一想 。 善根未至盡斷故 。
純情即沉 。 入阿鼻地獄 。 若沉心中 。 有謗大乘 。 毀佛禁戒 。 誑妄說法 。 虛貪信施 。 濫膺恭敬 。 五逆十重 。 更生十方 。 阿鼻地獄 。
純情無想 。 唯墜不升 。 故臨命終時 。 即沉入阿鼻地獄 。 梵語阿鼻 。 此云無間 。 與前有異 。 乃罪惡極重者 。 所墜之處也 。 依成論略明 。 五種無間 。
一 。 趣果無間 。 捨身即生彼故 。 二 。 受苦無間 。 中無樂故 。 三 。 經時無間 。 定一劫故 。 四 。 命無間 。 中無絕故 。 五 。 形無間 。 身形縱廣 。 八萬由旬 。 一人多人 。 皆遍滿故 。
若沉心中者 。
即純情心中 。 以及兼罪 。 或有毀謗大乘 。 如大慢婆羅門等 。 毀犯禁戒 。 如寶蓮香等 。 誑妄說法 。 如善星比丘等 。 以至無實行 。 而虛貪信施之資財 。 無實德 。 而濫膺四眾之恭敬 。 甚而五逆十重 。 無業不造 。 本獄不足以償 。 故云更生十方 。 阿鼻地獄 。
法華經云 。
其人命終 。 入阿鼻地獄 。 具足一劫 。 劫盡更生 。 十方世界 。 阿鼻地獄 。 如是輾轉 。 至無數劫 。
地藏經云 。
墮無間獄 。 求出無期 。 此界壞時 。 寄生他界 。 皆此義也 。
二約臨終別示升墜竟 。
辛三結有處以顯別同 。
循造惡業 。 雖則自招 。 眾同分中 。 兼有元地 。
此結答前問 。 謂此諸地獄 。 為有定處 。 為復自然 。 彼彼發業 。 各各私受 。
今答云 。
一切眾生 。 循其自己 。 所造惡業 。 雖則自業所感 。 還自來受 。
猶儒書所云 。
天作業猶可違 。 自作業不可活也 。 而眾所感 。 同分獄中 。 兼有本元 。 一定處所 。 此結答別業同報 。 不可謂於我無分 。 如地獄既爾 。 諸趣皆然 。
初略示情想為升墜根由竟 。
庚二詳示墜升有因果差別 。 分七辛初地獄趣至七修羅趣辛初分四壬初躡前標後二徵釋十因三徵釋六報四總示虛妄 。 今初 。
阿難 。 此等皆是 。 彼諸眾生 。 自業所感 。 造十習因 。 受六交報 。
上科略示情想 。 為升墜根由 。 此科詳示升墜 。 有因果差別 。 故呼阿難 。 而告之曰 。
此等因情想所感升墜之報 。 皆是彼諸眾生 。 自業之所感招 。 設無自業 。 雖本有地獄 。 誰能驅之入哉 。 此屬躡前 。 下乃標後 。 造十習之業因 。 受六交之果報 。 此雖因果各言 。 義實互具 。 以有因必有果 。 而果不離因也 。
初躡前標後竟 。
壬二徵釋十因分十癸初涇習二貪習三慢習四瞋習五詐習六誑習七怨習八見習九枉習十訟習 。 今初 。
云何十因 。
阿難 。 一者淫習交接 。 發於相磨 。 研磨不休 。 如是故有 。 大猛火光 。 於中發動 。 如人以手 。 自相摩觸 。 煖相現前 。
首句總徵 。 寄居於此 。
阿難 。 一者淫習下 。 則別釋十因 。 以明感招十習 。 謂淫 。 貪 。 慢 。 瞋 。 詐 。 誑 。 怨 。 見 。 枉 。 訟 。 既云為習 。 即是業因 。 下之六報 。 即屬苦果 。 而貪慢等 。 仍帶惑名 。 應是兼惑業 。 故云習也 。 習有種習 。 現習 。 種習為種子屬惑 。 現習為現行屬業 。 由種子發生現行 。 故作諸業 。 阿難 。 一者 。 淫習交接者 。
淫為萬惡之首 。 生死之根 。 一切眾生 。 皆以淫欲 。 而正性命 。 故首列焉 。 宿世淫欲熾盛 。 猶有餘習 。 發為現行 。 必須內根外境 。 男女交接 。 方得成業 。 發於相磨者 。
謂染心會合 。 彼此互相研磨 。 深求欲樂 。 研磨不休 。 則精血由是耗散 。 積淫成火 。 故有大猛火光 。 於自心中發動 。 預現地獄相也 。 則死後 。 招引業火 。 自可想而知矣 。 如人以手 。 自相摩觸 。 煖相現前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有人以兩手掌 。 無故自相摩觸 。 由是故有 。 煖相現前者 。 是也 。
二習相然 。 故有鐵床 。 銅柱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現習之二 。 猶乾柴遇火 。 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互相熾然 。 由此命終 。 故感鐵床 。 銅柱諸事 。 蓋前之大猛火光發動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此之鐵床銅柱 。 心中之業果成就矣 。
據觀佛三昧經云 。
銅柱地獄者 。 有一銅柱 。 狀如火山 。 高六百由旬 。 下有猛火 。 火上鐵床 。 上有刀輪 。 間有鐵嘴蟲鳥 。 有滅倫傷化 。 非時非處 。 犯不淨行者 。 命終則生銅柱之頂 。 猛火燄熾 。 焚燒其身 。 驚怖下視 。 見鐵床上 。 有端正女 。 若是女人 。 見端正男 。 心生愛著 。 從銅柱下 。 至鐵床上 。 男女二根 。 俱時火起 。 有鐵嘴蟲 。 從男女根入 。 自男女根出 。 一日一夜 。 九百億生 。 九百億死者是也 。 觀此則知 。 淫報之苦 。 悉由心現也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行淫 。 同名慾火 。 菩薩見欲 。 如避火坑 。
是淫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向人形容謂之色 。 自己觀察謂之目 。 異口同音 。 同名慾火 。 淫慾火害 。 甚於猛火 。 遭之者必至喪身失命 。 菩薩見此淫欲之境 。 遠離回避 。 猶如火坑相似 。
寶鏡疏云 。
以故 。 諸佛同訶 。 審宜刻骨 。 菩薩共避 。 寧不驚心 。 嗚乎 。 欲之為火 。 其毒若此 。 惟願有智士女 。 幸勿自效撲燈蛾也 。
初淫習竟 。
癸二貪習 。
二者 。 貪習交計 。 發於相吸 。 吸攬不止 。 如是故有 。 積寒堅冰 。 於中凍冽 。 如人以口 。 吸縮風氣 。 有冷觸生 。
貪 。 乃六種根本煩惱之一 。 本屬於惑 。 今云習者 。 以前生多貪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互相交計 。 彼此籌算方得成業 。 發於相吸者 。
謂互相吸取 。 以濟己私 。 吸攬不止者 。
由於貪得無厭 。 追求不息 。 如是故有 。 積寒堅冰 。 於中凍冽 。 貪心屬水 。 吸取屬風 。 水若遇風 。 必至積寒 。 結為堅冰 。 於自心中 。 預現凍冽之相矣 。 如人以口 。 吸縮風氣 。 有冷觸生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人以口空張 。 吸縮風氣 。 尚有冷觸發生者是也 。
二習相陵 。 故有吒吒 。 波波 。 羅羅 。 青赤白蓮 。 寒冰等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貪吸更甚 。 故曰相陵 。 由此命終 。 神識故感吒吒 。 波波 。 羅羅 。 青 。 赤 。 白蓮 。 寒冰等事 。 此吒吒 。 波波 。 羅羅 。 皆獄中寒逼罪人之苦聲 。 青 。 赤 。 白蓮 。 皆獄中凍冽罪人之形色 。 此乃八寒地獄之前六 。 準餘經 。 更有阿浮他 。 謂凍冽成瘡 。 泥羅浮他 。 謂肢節脫落 。 是八寒後二 。 以寒冰等事該之 。 前積堅冰 。 於中凍冽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此則寒逼之聲色現前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多求 。 同名貪水 。 菩薩見貪 。 如避瘴海 。
是貪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向人形容謂之色 。 自己觀察謂之目 。 異口同音 。 此貪吸多求 。 同名貪水 。 謂貪之為害 。 勝於毒水 。 飲之者 。 必至腐腸爛冑 。 菩薩見此貪愛之境 。 莫不遠離 。 如避瘴海 。 瘴者癘氣也 。 凡山海熱處即有之 。 人若不知 。 誤吸其氣 。 便成瘧疾 。 遂至殞命也 。
二貪習竟 。
癸三慢習 。
三者 。 慢習交陵 。 發於相恃 。 馳流不息 。 如是故有 。 騰逸奔波 。 積波為水 。 如人口舌 。 自相綿味 。 因而水發 。
慢 。 亦六種根本煩惱之一 。 本屬於惑 。 今云習者 。 以前世多慢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互相交陵 。 彼此交相陵越 。 方得成業 。 發於相恃者 。
謂自恃豪姓大貴 。 有勢多財等 。 尊己卑他 。 其性高舉 。 馳心上流 。 不知止息 。 然我慢屬山 。 馳流屬水 。 山峙水馳 。 必致奔騰 。 如是故有 。 騰躍縱逸 。 奔馳之波 。 於自心中 。 預現積波為水之相矣 。 如人口舌 。 自相綿味 。 因而水發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人以口中之舌 。 舐於上齶 。 綿絞其舌上之味 。 因而遂有口水發生是也 。
二習相鼓 。 故有血河 。 灰河 。 熱砂 。 毒海 。 融銅 。 灌吞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慢流益甚 。 故曰相鼓 。 謂鼓盪陵越也 。 由此命終 。 故感血河等報 。
灌頂疏云 。
獄有兩山 。 罪人走入 。 兩山忽合 。 如磨蓋壓 。 血肉遍流 。 如大河海 。 血水涌沸 。 男女萬數 。 出沒其中 。
灰河者 。 經律異相云 。
灰河地獄 。 縱廣深淺 。 五百由旬 。 灰湯涌沸 。 罪人入河 。 鐵刺刺身 。 膿血流出 。 痛苦萬狀 。
熱砂者 。 灌頂云 。
即黑砂地獄 。 熱風暴起 。 吹熱黑砂 。 來著罪人 。 燒皮徹骨 。 愚謂但言熱砂 。 不合水義 。 或熱砂連毒海為句 。 蓋以海沸熱砂 。 沒溺罪人 。 苦毒無量故也 。
融銅灌吞者 。 地藏經云 。
烊銅灌口 。 熱鐵澆身 。 萬死萬生 。 動經億劫 。 此皆以類相感 。 更有多事 。 故以諸字該之 。 前騰逸奔波 。 積波為水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此則血河灰河 。 融銅灌吞諸事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我慢 。 名飲癡水 。 菩薩見慢 。 如避巨溺 。
是慢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我慢一事 。 名飲癡水 。 西域有水 。 飲之則癡迷顛倒 。 猶嶺海之貪泉 。 滇黔之啞泉相類 。 而菩薩見 。 此自心之慢 。 非見他慢也 。 後皆倣此 。 如避巨溺 。
巨海洪濤 。 沉溺難出 。 有智之者 。 莫不嚴避也 。
三慢習竟 。
癸四瞋習 。
四者 。 瞋習交衝 。 發於相忤 。 忤結不息 。 心熱發火 。 鑄氣為金 。 如是故有 。
刀山 。 鐵橛 。 劍樹 。 劍輪 。 斧 。 鉞 。 鎗 。 鋸 。 如人銜冤 。 殺氣飛動 。
瞋 。 亦六種根本煩惱之一 。 本屬於惑 。 今云習者 。 以宿生多瞋 。 猶餘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互相交衝 。 彼此衝突 。 方得成業 。 發於相忤者 。
謂忤逆侵犯 。 忤犯結恨 。 而不休息 。 不得報復 。 遂起瞋心 。 瞋是心中火 。 故曰心熱發火 。 鑄肺氣以為金 。 如是故有 。 刀山鐵橛等事 。
刀山者 。 聚刀為山 。
鐵橛者 。 正脈云 。
橛即棍也 。
劍樹者 。 豎劍為樹 。
劍輪者 。 團劍為輪 。 斧 。 劈屬 。 黃金飾斧為鉞 。 鎗 。 刺屬 。 鋸 。 解屬 。 於自心中 。 預現殺氣之相矣 。 如人銜冤 。
殺氣飛動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世人銜冤 。 有欲報復 。 觀其形色 。 便有殺氣飛動者 。 是也 。
二習相擊 。 故有宮割 。 斬斫 。 剉 。 刺 。 槌 。 擊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瞋忤愈盛 。 益相攻擊 。 念念在殺 。 由是命終 。 神識故感宮割 。 斬斫 。 剉 。 刺 。 槌 。 擊諸事 。
指掌疏云 。
宮謂割其勢 。 名為宮割 。 斬謂斫其首 。 名為斬斫 。 剉謂折其體 。 刺謂穿其身 。 槌謂笞其背 。 擊謂杖其臀 。 此皆世刑引用耳 。 前之心熱發火 。 鑄氣為金 。 故有刀山鐵橛等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此則種種諸刑現前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瞋恚 。 名利刀劍 。 菩薩見瞋 。 如避誅戮 。
是瞋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此瞋恚一事 。 名利刀劍 。 觸之即死 。 菩薩見此自心瞋恚之境 。 速宜遠之 。 如逃避天誅大戮 。 不敢有犯也 。
四瞋習竟 。
癸五詐習 。
五者 。 詐習交誘 。 發於相調 。 引起不住 。 如是故有 。 繩木絞校 。 如水浸田 。 草木生長 。
詐 。 乃小隨煩惱之諂 。 今云習者 。 宿世慣行諂詐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交相哄誘 。 以成其業 。 發於相調者 。
謂諂詐不實 。 彼此欺瞞 。 發於相調 。 互為愚弄 。 由是引心令起 。 不肯止住 。 造業無休 。 則諂詐之術 。 愈出愈奇 。 能令人不覺不知 。 入其圈套 。 如是故有 。 繩木絞校 。
絞以繩引 。 謂絞而結之 。 令不得解 。 校以木局 。 謂校而匣之 。 令不得脫 。 此亦於自心 。 預現地獄之相矣 。 如水浸田 。 草木生長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世間以水浸田中 。 能令草木 。 不覺不知 。 而自生長是也 。
二習相延 。 故有杻 。 械 。 枷 。 鎖 。 鞭 。 杖 。 檛 。 棒 。 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諂詐愈甚 。 更相延引 。 由此命終 。 神識故感在手之杻 。 在足之械 。 在項曰枷 。 在頸曰鎖 。 械枷即校 。 易曰 。
屨校滅趾 。 荷校滅耳 。 即此物也 。 在身則受鞭杖檛棒諸事 。 鞭策屬 。 杖條屬 。 檛箠屬 。 棒棍屬 。 前繩木絞校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此則杻械枷鎖等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奸偽 。 同名讒賊 。 菩薩見詐 。 如畏豺狼 。
是詐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此奸詐虛偽 。 名為讒賊 。 以讒言哄誘 。 猶勝於賊 。 遇之者 。 莫不傾家蕩產 。 菩薩見自心之詐 。 回避不及 。 如畏豺狼 。 豺狼惡獸 。 故當避之 。 且能卜事 。 出必有獲 。 此如諂詐之徒 。 以術誘人 。 百發百中 。 亦猶是也 。
五詐習竟 。
癸六誑習 。
六者 。 誑習交欺 。 發於相罔 。 誣罔不止 。 飛心造奸 。 如是故有 。 塵土屎尿 。 穢污不淨 。 如塵隨風 。 各無所見 。
誑 。 乃小隨煩惱之一 。 亦屬於惑 。
今云習者 。 以宿世多誑 。 尚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交相欺瞞 。 方得成業 。 發於相罔者 。
謂矯誑虛偽 。 發於誣罔 。 所以無者誣罔以為有 。 虛者誣罔以為實 。 誣罔不止 。 以為得計 。 遂飛動其心 。 造設奸謀 。 神出鬼沒 。 令人不覺 。 墮其計中 。 由其用心如是 。 故有塵土屎尿 。 穢污不淨 。 心中預現地獄之相矣 。 如塵隨風 。 各無所見者 。
此以例驗知 。 誣罔之計 。 令人迷惑 。 不知者 。 正如風捲塵沙 。 塵隨風勢 。 攪亂虛空 。 昏天黑地 。 令人對面各無所見是也 。
二習相加 。 故有沒溺騰擲 。 飛墮漂淪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誣罔愈甚 。 故曰相加 。 謂誑業倍造 。 如是故有 。 命終神識 。 見有沒溺騰擲 。 飛墮飄淪諸事 。 前塵土屎尿 。 穢污不淨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見有沒溺等 。 業果成就矣 。
指掌疏云 。
沒溺者 。
似是沸屎地獄 。 謂屎尿沸溢 。 罪人沒溺於其中也 。
騰擲者 。 似是黑砂地獄 。 謂風吹黑砂 。 罪人騰擲於其中也 。
飛墜者 。 隨風上下之相 。
漂淪者 。 隨沸浮沉之相 。
正脈云 。
誑能陷害於人 。 故受沒溺 。 誑須飛心鼓揚 。 故受騰擲 。 前塵土屎尿 。 穢污不淨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則沒溺騰擲等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欺誑 。 同名劫殺 。 菩薩見誑 。 如踐蛇虺 。
是誑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此欺誑 。 害人自害 。 同於劫殺 。 謂劫財殺命 。 極言可畏也 。 菩薩見自心之誑 。 如踐踏蛇虺 。 蛇虺時常含毒螫人 。 踐之必受其害 。
誑之與詐 。 有何差別 。
答 。
詐謂誘他 。 期墮我術 。 明取其利 。 誑謂欺他 。 恐洩我機 。 暗取其利 。 皆屬妄語 。 而舉心不同也 。
六誑習竟 。
癸七怨習 。
七者 。 怨音冤習交嫌 。 發於銜恨 。 如是故有 。 飛石投礫 。 匣貯車檻 。 甕盛囊撲 。 如陰毒人 。 懷抱畜惡 。
怨即怨恨 。 以宿世有怨 。 種習仍存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交相憎嫌 。 彼此懷怨 。 以成其業 。 發於銜恨者 。
謂銜怨不捨 。 懷恨在心 。 誓其報復 。 如是故有 。 飛石投礫 。 匣貯車檻 。 甕盛囊撲 。 於自心預形地獄之相矣 。
指掌疏云 。
飛石者 。 飛以石塊 。
投礫者 。 投以碎石 。
匣貯者 。 匣床盛貯 。
車檻者 。 車內檻禁 。
甕盛者 。 盛人於甕 。 而外以火灸 。 如昔人有請公入甕者是也 。 囊撲者 。
收入於囊 。 而舉以撲之 。 如秦始皇囊撲二弟之類是也 。 皆由銜怨害人 。 而害具即從自心中生也 。 如陰毒人 。 懷抱畜惡者 。
此以例驗知 。 正如陰毒之人 。 懷抱奸謀 。 心畜惡念 。 暗算害人者是也 。
二習相吞 。 故有投擲 。 擒捉 。 擊射拋撮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更增 。 怨恨愈深 。 故曰相吞 。 即所謂恨不生噉也 。 如是故有 。 命終神識 。 見有投擲擒捉 。 擊射拋撮諸事 。
投擲者 。 礫投石擲 。
擒捉者 。 擒拏捉取 。 入匣車入甕囊也 。
擊射者 。 礫則擊其頭 。 石則射其身 。
拋撮者 。 拋撲令死 。 所謂囊撲者是也 。 撮折其身 。 所謂匣貯 。 車檻 。 甕盛者是也 。 始而心欲害人 。 究竟反為自害 。 懷怨者 。 宜知警矣 。 前飛石投礫等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則投擲擒捉等 。 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怨家 。 名違害鬼 。 菩薩見怨 。 如飲鴆酒 。
是怨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怨恨之家 。 名違害鬼 。 違背正理 。 暗中害人 。 極惡之鬼 。 而菩薩見 。 此怨恨之心 。 不敢有犯 。 如飲鴆酒 。
鴆鳥最毒 。 羽毛瀝酒 。 飲之則腸寸寸斷矣 。
七怨習竟 。
癸八見習 。
八者 。 見習交明 。 如薩迦耶 。 見戒禁取 。 邪悟諸業 。 發於違拒 。 出生相反 。 如是故有 。 王使主吏 。 證執文籍 。 如行路人 。 來往相見 。
見 。 即惡見 。 於諸諦理 。 顛倒推求 。 見習者 。
以宿生諸見熾盛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彼此交相立破 。 欲明己見 。 故曰交明 。 此見行相差別有五 。
一 。 薩迦耶 。 此云有身 。 即是身見 。 執我我所 。
二 。 邊見 。 執斷執常 。
三 。 邪見 。 撥無因果 。
四 。 見取 。 非果計果 。 如以無想 。 為涅槃之類 。
五 。 戒禁取 。
非因計因 。 如持牛戒狗戒 。 為生天因之類 。 然此五種 。 通稱惡見 。 文中見戒禁取句 。 應是見取與戒禁取 。 取字雙用 。 邊見背中 。 邪見背正 。 皆為邪悟 。 如上五見 。 各有所作 。 故云諸業 。 由此異執 。 故云發於違拒 。 互相是非 。 故云出生相反 。 不唯與正違拒 。 即其自類 。 亦自違拒 。 不唯他出之見相反 。 即與自生之見 。 亦多相反 。 如自語相違 。 自教相違之類 。 且而不肯從人就正 。 如是故有 。 王使主吏等 。
王使者 。 琰魔羅王之使者 。
主吏者 。 主掌簿書之官吏 。 證其所執之文籍 。 於自心中 。 預現其相矣 。
如行路人 。 往來相見者 。 此以喻驗知 。 如行路之人 。 彼此來往 。 互相看見 。 不可得避者是也 。
二習相交 。 故有勘問 。 權詐考訊 。 推鞠察訪 。 披究照明 。 善惡童子 。 手執文簿 。 辭辯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互相交對 。 辨別是非 。 由此命終 。 神識 。 見有勘問權詐等 。 謂始而勘校審問 。 權稱詐偽 。 此似王使事也 。 如不得其情 。 轉啟有司 。 逼考訊問 。 嚴推重鞠 。 從旁體察訪問 。 此似主吏事也 。 仍復不得其情 。 再披究生前見業 。 照明神識習氣 。 於時則有 。 善惡童子 。 手執文簿 。 言辭辯別 。 載之甚詳 。 證之甚確 。 如此諸事 。 直得無理可申 。 地獄重罪 。 乃甘心領受矣 。 前王使主吏 。 證執文籍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勘問權詐等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惡見 。 同名見坑 。 菩薩見諸 。 虛妄偏執 。 如臨毒壑 。
是見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形容觀察 。 同名見坑 。 謂此五種惡見 。 甚於深坑 。 一經誤入 。 即不能出 。 菩薩見諸 。 虛妄偏執者 。
見理不真曰虛妄 。 自是他非曰偏執 。 如臨毒壑者 。
以邱壑中 。 有毒蛇等物 。 入之則必喪法身 。 傷慧命 。 急宜避之 。
八見習竟 。
癸九枉習 。
九者 。 枉習交加 。 發於誣謗 。 如是故有 。 合山合石 。 碾磑耕磨 。 如讒賊人 。 逼枉良善 。
枉者 。 枉屈 。 謂駕禍逼人 。 今云習者 。 以宿世好枉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再加現習 。 交相加逼 。 以成其業 。
發於誣謗者 。 所謂本無其事 。 誣之為有 。 謗以為實 。 如是故有 。 合山等物 。 已具自心 。
準經律巽相云 。
合山 。 謂大石山 。 兩山相對 。 罪人入中 。 山自然合 。 骨肉糜碎 。 山還故處 。 合石者 。
臥罪人大石之上 。 以石合之 。 如笮蒲萄相似 。
碾 。 即大熱鐵輪 。 轢諸罪人 。 令身破碎 。
磑 。 小磨也 。
耕 。 謂犁耕 。 破其舌也 。
磨 。 即石磨地獄 。 謂捉罪人撲熱石 。 舒布手足 。 以大熱石 。 壓其身上 。 迴旋而磨也 。 是有欲逼人 。 而逼己之具 。 先現自心 。 吁可畏也 。 如讒賊人 。
逼枉良善者 。 此以例驗知 。 如讒賊人 。
讒 。 譖也 。
賊 。 害也 。 讒譖為害 。 名讒賊人 。 逼壓無辜 。 枉害良善者是也 。
二習相排 。 故有押捺槌按 。 蹙漉衡度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互相排擠 。 枉害不止 。 由此命終 。 神識故感押抑揉捺 。 令其服罪也 。 設不服罪 。 蹙其身於囊袋 。 壓之而漉其血 。 名曰蹙漉 。 掛其身於權衡 。 秤稱輕重 。 尺量短長 。 名曰衡度 。
諸事者 。 以總其餘 。 前合山合石等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押捺搥按等 。 是業果成就 。 自作自受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怨謗 。 同名讒虎 。 菩薩見枉 。 如遭霹靂 。
是枉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怨害誣謗 。 同名讒虎 。 讒言傷害 。 惡過於虎 。 菩薩見枉屈之事 。 如遭霹靂 。 霹靂是迅雷擊物之聲 。 遭之者 。 莫不魂飛魄散矣 。
九枉習竟 。
癸十訟習 。
十者 。 訟習交諠 。 發於藏覆 。 如是故有 。 鑑見照燭 。 如於日中 。 不能藏影 。
訟 。 乃諍訟 。 諠 。 即諠訴 。
今云習者 。 以宿生好訟 。 猶有種習 。 發為現行 。 重加現習 。 交相諠訴 。 以成其業 。 發於藏覆者 。
藏者 。 隱藏 。 覆者 。 蓋覆 。 隱藏己罪 。 蓋覆陰私 。 如是故有 。 鑑見照燭 。
謂鏡鑑 。 以見其宿業 。 珠照 。 以燭其心曲 。 使其不得隱藏 。 於自心中 。 預現其相矣 。 此以例驗知 。 如於日中 。 不能藏曲直之影者是也 。
二習相陳 。 故有惡友 。 業鏡火珠 。 披露宿業 。 對驗諸事 。
二習 。
謂種習猶存 。 現習重增 。 訟覆交陳 。 如是故於命終 。 神識見有惡友 。 宿世同造之惡友 。 現前作證 。
業鏡者 。 能鑑宿業之鏡 。
火珠者 。 能照心曲之珠 。 使其披露宿業 。 對驗諸事 。 必顯然發明 。 分毫不能隱藏者 。 前鑑見照燭 。 心中之獄相初萌 。 今則惡友業鏡火珠等 。 是業果成就矣 。
是故十方 。 一切如來 。 色目覆藏 。 同名陰賊 。 菩薩觀覆 。 如戴高山 。 履於巨海 。
是訟習為害之故 。 十方一切如來 。 色目覆藏一事 。 同名陰賊 。 謂家有陰賊 。 久必遭劫 。 喻覆藏己過 。 終必為害 。 此如來警惕於人者如此 。 菩薩觀此 。 覆過之境 。 如頭戴高山 。 身履巨海 。 終不能出 。 故戴愈重 。 而溺愈深 。 以喻過愈覆 。 而罪愈重也 。 墜落極苦 。 無由得脫 。 此菩薩自相警惕者 。 又如此 。 蓋諍訟一事 。 聖賢共惕 。 急宜避之 。 文中二習相然 。 相陵等 。 以顯由因緣具足 。 而後事辦耳 。
正脈云 。
下品往生者 。 雖具苦因 。 而火車相現 。 急急念佛 。 不成獄果 。 此所謂有因無緣 。 即不生也 。 但彼仗憑佛力 。 非己智分 。 則夫悟心之人 。 不但地獄 。 一切繫縛事業 。 平日固當努力 。 突絕其因 。 更記臨終 。 勿領其緣 。 有轉身處 。 則陰境現前 。 不隨他去 。 方於生死 。 少分得其自在 。 切須自忖 。 若也道力未充 。 未能作主 。 則念佛往生 。 更仗他力 。 萬無一失矣 。 生死關頭 。 故此詳敘 。 智者宜究心焉 。
二徵釋十因竟 。
壬三徵釋六報分二癸初總徵略釋二躡徵詳釋 。 今初 。
云何六報 。
阿難 。 一切眾生 。 六識造業 。 所招惡報 。 從六根出 。
首句總徵 。 阿難下略釋 。
阿難 。 一切眾生 。
此指極惡眾生 。 須受地獄之報 。 六識造業 。 所招惡報 。 從六根出者 。
造業招報 。 根識不離 。 無根則識無所依 。 無識則根無所別 。 今分言之 。
六識造業者 。
以識有了別 。 故能造業 。 是則六識為能招 。 而惡報為所招矣 。 然業報從根出者 。
以此六根 。 元為賊媒 。 乃賊出入之所 。 既造業時從此入 。 受報時仍從此出也 。
初總徵略釋竟 。
癸二躡徽詳釋分六子初見報二聞報三嗅報四味報五觸報六思報子初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云何惡報 。 從六根出 。 一者見報 。 招引惡果 。
此見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猛火 。 滿十方界 。 亡者神識 。 飛墜乘煙 。 入無間獄 。
首二句躡徵 。 所招惡報 。 當分兩種 。
一自業報 。 二交業報 。
自業報者 。 如見業所招 。 臨終先見鐵床銅柱等 。
交業報者 。 如見火燒聽 。 能為鑊湯洋銅等 。
見火既爾 。 聽水亦然 。 故云從六根出 。 如一根之識造業 。 連帶諸根之識 。 例如眼見嬌嬈之色 。 必令耳聞柔軟之聲 。 鼻嗅脂粉之香 。 舌談情愛之語 。 身圖細滑之觸 。 意戀愛欲之樂 。 故受報時從一根重者為正 。 諸根隨者為從 。 交相受報 。 如法律家 。 判罪而分首從 。 同時各有處分也 。
一者見報 。 招引惡果者 。
此詳釋見報等 。 謂眼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眼根而出 。 然以果驗因 。 是因中眼識 。 及眼傢俱意識 。 造業偏多 。 故招引惡果 。 偏以眼根為正 。 餘根為從 。 此見業交者 。
即見業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見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見覺屬火 。 故當臨終之時 。 先見猛火 。 遍滿十方世界 。 亡者神識 。 飛墜乘煙 。 入無間獄 。 火性上騰 。 故或飛 。 諸情所墜 。 故或墜 。 落於煙中 。 乘此煙氣 。 直入無間地獄 。 須知極善極惡 。 皆無中陰 。 故云直入也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明見 。 則能遍見 。 種種惡物 。 生無量畏 。 二者暗見 。 寂然不見 。 生無量恐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見業 。 發明二相 。
一者明見 。
由在世於明塵上 。 明目張膽造惡 。 了無忌憚 。 今則遍見惡物 。 火蛇火狗 。 牛頭獄卒之類 。 生無量畏懼之心 。
二者暗見 。
由在世於暗塵中 。 瞞心昧己造惡 。 全不知羞 。 今則寂然不見 。 昏天黑地 。 寂無所見之境 。 生無量恐怖之心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見火 。 燒聽 。
能為鑊湯 。 洋銅 。 燒息 。
能為黑煙 。 紫燄 。 燒味 。
能為焦丸 。 鐵糜 。 燒觸 。
能為熱灰 。 爐炭 。 燒心 。
能生星火 。 迸灑 。 煽鼓空界 。
如是上來所說 。 見報之火 。 按下諸科 。 當先有本根受報之文 。 今補之 。
燒見能為鐵床銅柱 。 因中所見花容玉貌 。 今為見火所燒 。 眼中但見鐵床銅柱之色 。 因中所聞嬌聲愛語 。 今為見火所燒 。 耳中但聞鑊湯洋銅之聲 。 因中所嗅龍涎麝香 。 今為見火所燒 。 鼻中但嗅黑煙紫燄之氣 。 因中所嘗資身補劑 。 今為見火所燒 。 舌中但嘗焦丸鐵糜之味 。 因中所觸冰肌玉體 。 今為見火所燒 。 身中但受熱灰爐炭之觸 。 因中所思吳姬越豔 。 今為見火所燒 。 心中能生星火 。 迸灑 。 煽鼓空界 。 此皆流逸奔色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初見報竟 。
子二聞報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二者聞報 。 招引惡果 。
此聞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波濤 。 沒溺天地 。 亡者神識 。 降注乘流 。 入無間獄 。
二者聞報 。 招引惡果者 。
此聞報 。 謂耳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耳根而出 。 然以果驗因 。 是因中耳識 。 及耳家之俱意識 。 造業偏多 。 故招引惡果 。 偏以耳根為正 。 餘根為從 。 此聞業交者 。
即聞業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聞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聞聽屬水 。 故當臨終之時 。 先見波濤 。 沒溺天地 。 亡者神識 。 降注乘流 。 入無間獄 。
聞業殊勝 。 故應波濤 。 沒溺天地 。 心欲上昇 。 奈為諸情所墜 。 故降注乘流 。 愈沉愈下 。 入無間獄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開聽 。 聽種種鬧 。 精神□亂 。 二者閉聽 。 寂無所聞 。 幽魄沉沒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聞業 。 發明二相 。
一者開聽 。
即動塵 。 由在世於動塵上 。 聞一言相犯 。 即百般施設 。 欲害其身 。 今者聽種種鬧 。 精神□昏也亂 。
二者閉聽 。
即靜塵 。 由在世於靜塵中 。 不聞相犯之言 。 但心生疑慮 。 陷害於他 。 今則寂無所聞 。 幽魄沉沒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聞波 。 注聞 。
則能為責 。 為詰 。 注見 。
則能為雷 。 為吼 。 為惡毒氣 。 注息 。
則能為雨 。 為霧 。 灑諸毒蟲 。 周滿身體 。 注味 。
則能為膿 。 為血 。 種種雜穢 。 注觸 。
則能為畜 。 為鬼 。 為糞 。 為尿 。 注意 。
則能為電 。 為雹 。 摧碎心魄 。
如是聞波 。 因中聞一言侮辱 。 即種種詰責 。 逾於常情 。 今則注聞 。 則能為責罪詰情之事 。 因中聞一言譏毀 。 即怒目裂眥 。 震聲吐氣 。 今則注見 。 則能為雷為吼 。 為惡毒氣 。 因中聞說 。 花香酒氣 。 鼻識妄生貪著 。 今則注息 。 水隨氣變 。 為雨為霧 。 灑諸毒蟲 。 周滿身體 。 因中聞說 。 山珍海錯 。 舌識貪嘗其味 。 百計網羅 。 以供口腹 。 今則聽水注味 。 則能為膿為血 。 雜穢之物 。 因中聞說 。 嬌蛾美女 。 身識貪戀其觸 。 今為聽水所注 。 則能為畜為鬼 。 可畏之狀 。 為糞為尿 。 不淨之相 。 因中由聞聲作惡 。 設計圖謀 。 出其不意 。 而害人者 。 今為聽水所注 。 化為電雹 。 摧碎心魄 。 此皆流逸奔聲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二聞報竟 。
子三嗅報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三者嗅報 。 招引惡果 。
此嗅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毒氣 。 充塞遠近 。 亡者神識 。 從地湧出 。 入無間獄 。
三者嗅報 。 招引惡果者 。
此嗅報 。 謂鼻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鼻根而出 。 然以果驗因 。 是因中鼻識 。 及鼻家之俱意識 。 造業偏多 。 故招引惡果 。 偏以鼻根為正 。 餘根為從 。 此嗅業交者 。
即嗅業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嗅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嗅息屬氣 。 具出入息 。 吸則從外而入 。 呼則從內而出 。 故臨終業感 。 先見毒氣 。 充塞遠近 。 以嗅業遍造 。 故亡者神識 。 從地湧出 。 謂初見毒氣 。 入地避之 。 奈毒氣充塞於地 。 故復從地湧出 。 九情所墜 。 不覺又沉 。 直入無間地獄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通聞 。 被諸惡氣 。 熏極心擾 。 二者塞聞 。 氣掩不通 。 悶絕於地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嗅業 。 發明二相 。
一者通聞 。
由在世於通塵上 。 嗅龍麝珍饈之香而造業 。 今則嗅氣所衝 。 變諸惡氣 。 熏極難忍 。 心神擾亂 。 二者 。 於塞塵中 。 不欲嗅臭穢之物 。 依之造業 。 今則嗅氣所衝 。 氣塞不通 。 悶極氣絕 。 昏臥於地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嗅氣 。 衝息 。
則能為質 。 為履 。 衝見 。
則能為火 。 為炬 。 衝聽 。
則能為沒 。 為溺 。 為洋為沸 。 衝味 。
則能為餒 。 為爽 。 衝觸 。
則能為澱 。 為爛 。 為大肉山 。 有百千眼 。 無量咂食 。 衝思 。
則能為灰 。 為瘴 。 為飛沙礫 。 擊碎身體 。
如是嗅報之氣 。 因中貪嗅色塵之香而造罪 。 今則衝息 。 則能為質為履 。 以鼻根屬息 。 氣見息而益惡 。 故為質證其罪 。 履踐其形 。 因中貪視美女之色而造罪 。 今則衝見 。 以見覺屬火 。 氣見火而成燒 。 故為火為炬 。 因中貪聞嬌嬈之聲而造罪 。 今則衝聽 。 以聽聞屬水 。 氣見水而成溷 。 故為沒溺於洋湯沸屎之中 。 因中貪求厭飫之味而造罪 。 今則衝味 。 以氣見味而成臭 。 故為魚敗之餒 。 羹敗之爽 。 因中貪求情愛之觸而造罪 。 今則衝觸 。 以身根屬觸 。 氣見觸而成殺 。 故為綻裂爛壞 。 為大肉山 。 有百千眼 。 無量蛆蟲咂食 。 因中貪求欲樂之思而造罪 。 今則衝思 。 以思動屬風 。 氣遇風而成揚 。 故為揚灰潑瘴 。 飛沙擲礫 。 擊碎身體 。 皆帶揚氣 。 此皆流逸奔香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三嗅報竟 。
子四味報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四者味報 。 招引惡果 。
此味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鐵網 。 猛燄熾烈 。 周覆世界 。 亡者神識 。 下透掛網 。 倒懸其頭 。 入無間獄 。
四者味報 。 招引惡果者 。
準前眼 。 耳 。 鼻三根 。 既云見聞嗅報 。 此應云當報 。 今云味報者 。 從所嘗以為名也 。 此味報 。 謂舌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舌根而出 。 以根為賊媒 。 引識奔走 。 故招引惡果 。 唯舌根而出 。 此味業交者 。
即味業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味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蓋舌屬金 。 以在生時 。 為此舌根 。 貪嘗滋味 。 網捕禽獸 。 魚鱉之屬 。 故當臨終之時 。 先見鐵網 。 猛燄熾烈 。 周覆世界 。 因味造殺 。 無處不到 。 故亡者神識 。 下透掛網 。 因見鐵網 。 又見猛燄 。 欲身透過 。 不意下透掛網 。 倒懸其頭 。 入無間獄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吸氣 。 結成寒冰 。 凍冽肉身 。 二者吐氣 。 飛為猛火 。 焦爛骨髓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味業 。 發明二相 。
一者吸氣 。 從外而入 。 其氣必寒 。 故結寒冰 。 而凍冽身肉 。 二者吐氣 。 從內而出 。 其氣必熱 。 故飛猛火 。 而焦爛骨髓 。 此由因中 。 貪食眾生身肉所感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嘗味 。 歷嘗則能為承 。 為忍 。 歷見 。
則能為然金石 。 歷聽 。
則能為利兵刃 。 歷息 。
則能為大鐵籠 。 彌覆國土 。 歷觸 。
則能為弓 。 為箭 。 為弩 。 為射 。 歷思 。
則能為飛熱鐵 。 從空雨下 。
如是嘗味 。 所感之報 。 因中貪食 。 眾生身肉 。 令彼承當忍受 。 含冤莫訴 。 今則歷於舌根之嘗 。 亦令為承當 。 為忍受 。 伏罪無辭 。 因中見彼眾生之被殺 。 今則歷於 。 眼根之見 。 為見火所燒 。 眼中但見然金爍石之色 。 因中聽彼眾生之受烹 。 今則歷於耳根之聽 。 為聽水所盪 。 耳中但聞為利兵刃之聲 。 因中嗅彼眾生之香氣 。 今則歷於鼻根之息 。 為息氣所蒸 。 鼻中但聞 。 為大鐵籠 。 彌覆國土之氣 。 因中貪食眾生之血肉 。 今則歷於身根之觸 。 為身根所對 。 能為弓箭弩射之觸 。 因中貪食眾生之脂膏 。 今則歷於意根之思 。 意思屬風 。 則能為飛熱鐵 。 從空雨下 。 此皆流逸奔味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四味報竟 。
子五觸報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五者觸報 。 招引惡果 。
此觸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大山 。 四面來合 。 無復出路 。 亡者神識 。 見大鐵城 。 火蛇 。 火狗 。 虎 。 狼 。 獅子 。 牛頭獄卒 。 馬頭羅剎 。 手執鎗銷 。 驅入城門 。 向無間獄 。
五者觸報 。 招引惡果者 。
此觸報 。 謂身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身根而出 。 以根為賊媒 。 引識奔走 。 故招引惡果 。 從身根而出 。 此觸業交者 。
即觸業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觸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然觸業最重者 。 莫如貪淫強逼令其喪志失節 。 無所逃避 。 故當臨終之時 。 先見大山 。 四面來合 。 無復出路 。 蓋自身地 。 水 。 火 。 風 。 即是四山 。 因中以此逼人 。 今則轉為逼己也 。 亡者神識 。 見大鐵城 。 方喜躲避有處 。 又見有火蛇火狗 。 虎狼獅子等 。 則不敢入 。 奈有牛頭獄卒 。 馬頭羅剎 。 手執鎗銷 。 驅逼使入 。 不得不入 。 既入城中 。 即無間地獄也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合觸 。 合山逼體 。 骨肉血潰 。 二者離觸 。 刀劍觸身 。 心肝屠裂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觸業 。 發明二相 。
一者合觸 。 謂貪於合觸造業 。 因中見他美貌如玉 。 強合成事 。 故感合山逼體 。 碎骨和肉 。 與血而俱潰也 。 二者離觸 。 謂貪於離觸造業 。 因中見他色衰愛弛 。 棄離不顧 。 故感刀劍觸壞其身 。 令其心之與肝 。 俱受屠裂 。 而分碎也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合觸 。 歷觸 。
則能為道 。 為觀 。 為廳 。 為案疑是錯簡 。 應是為撞為擊 。 為剚為射 。 歷見 。
則能為燒 。 為爇 。 歷聽 。
則能為撞 。 為擊 。 為剚 。 為射疑是與上互錯 。 應換為道 。 為觀 。 為廳 。 為案 。 歷息 。
則能為括 。 為袋 。 為考 。 為縛 。 歷嘗 。
則能為耕 。 為鉗 。 為斬 。 為截 。 歷思 。
則能為墜 。 為飛 。 為煎 。 為炙 。
如是觸業 。 所感之報 。 強合之觸 。 歷於身根 。 則能為撞為擊 。 為剚為射 。 蓋撞以杵觸 。 擊以杖觸 。 剚以刃觸剚插刃於肉也 。 射以箭觸 。 皆身觸遇逼事也 。 指掌疏以此八字 。 與歷聽之文對換 。 甚屬有理 。 故今依之 。 強合之觸 。 歷於眼根 。 眼見屬火 。 火逼迫 。 則為爇為燒 。 逼住 。 則為爇 。 逼不住 。 則為燒 。 此皆眼見遇逼迫事也 。 強合之觸 。 歷於耳根 。 耳根聽聞 。 則為道為觀 。 為廳為案 。 蓋道為地獄之路 。 多叫苦聲 。 觀為獄主之宮宮門兩觀 。 多傳呼聲 。 廳為理獄之所 。 多審罰聲 。 案為判罪之據 。 多判結聲 。
皆耳聞遇逼迫事也 。 強合之觸 。 歷於鼻根 。 以鼻息而遇逼迫 。 則能為括為袋 。 為考為縛 。 蓋括以布纏 。 袋以囊閉 。 考謂括而復考 。 縛謂袋而復縛 。 務令氣不得伸 。 皆鼻息遇逼迫事也 。 強合之觸 。 歷於舌根 。 以舌嘗而遇逼迫 。 則能為耕為鉗 。 為斬為截 。 耕謂犁其舌 。 鉗謂拔其舌 。 斬謂斫其根 。 截謂斷其半 。
此皆舌嘗遇逼迫事也 。 強合之觸 。 歷於意根 。 以意思而遇逼迫 。 則能為墜為飛 。 忽上忽下之狀 。 為煎為炙 。
時熱時燥之苦 。 此皆意思遇逼迫事也 。 此皆流逸奔觸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五觸報竟 。
子六思報分三丑初臨終見墜丑二本根發相三正詳交報 。 今初 。
六者思報 。 招引惡果 。
此思業交 。 則臨終時 。 先見惡風 。 吹壞國土 。 亡者神識 。 被吹上空 。 旋落乘風 。 墜無間獄 。
六者思報 。 招引惡果者 。
此思報 。 謂意識造業 。 所招引之惡果 。 從意根而出 。 以根為賊媒 。 引識奔走 。 故招引惡果 。 唯意根而出 。 此思業交者 。
即思業 。 與餘業交作 。 故云此思業交 。 則地獄之因成矣 。 蓋思屬風 。 有善有惡 。 善思則能成 。 惡思則能壞 。 今約惡業 。 故臨終時 。 先見惡風 。 吹壞國土 。 亡者神識 。 無所依止 。 被吹上空 。 旋復為九情所墜 。 故從空落 。 乘於風力 。 不覺轉入 。 無間地獄 。
初臨終見墜竟 。
丑二本根發相 。
發明二相 。
一者不覺 。 迷極則荒 。 奔赴不息 。 二者不迷 。 覺知則苦 。 無量煎燒 。 痛深難忍 。
發明二相者 。
既入獄中 。 仍依思業 。 發明二相 。 以思業有覺不覺 。 故感報亦然 。 一者不覺 。 即滅法塵 。 以其不覺故 。 迷悶之極 。 心神荒亂 。 奔走不息 。 二者不迷即覺 。 即生法塵 。 覺知則是苦境 。 無量煎燒 。 痛深難可忍受 。
二本根發相竟 。
丑三正詳交報 。
如是邪思 。 結思 。
則能為方 。 為所 。 結見 。
則能為鑑 。 為證 。 結聽 。
則能為大合石 。 為冰 。 為霜 。 為土 。 為霧 。 結息 。
則能為大火車 。 火船 。 火檻 。 結嘗 。
則能為大叫喚 。 為悔 。 為泣 。 結觸 。
則能為大 。 為小 。 為一日中 。 萬生萬死 。 為偃 。 為仰 。
如是邪思 。 所感報風 。 結於現前意根 。 以意思而遇報風 。 則能為方隅 。 為處所 。 即是受罪處也 。 結見者 。
以思業報風 。 結於現前眼根 。 以眼見而遇報風 。 則能為業鏡之鑑 。 為惡友之證 。 令其分明也 。 結聽者 。
思業報風 。 結於現前耳根 。 以耳聞屬水 。 若遇報風 。 二力俱勝 。 鼓激過分 。 則能為大合石 。 若風寒水冷 。 則能為冰 。 為霜 。 若水勢劣風 。 風勢劣水 。 則能為土為霧 。 如微旱起塵 。 帶濕見霧等 。 結息者 。
思業報風 。 結於現前鼻根 。 鼻息屬風 。 風遇風而磨盪 。 則能為大火車 。 火船 。 火檻 。 皆獄中苦具也 。 結嘗者 。
思業報風 。 結於現前舌根 。 舌嘗貪味 。 味遇風而便失 。 則能為大叫喚 。 為悔為泣 。 皆譏渴逼惱聲也 。 結觸者 。
思業報風 。 結於現前身根 。 身觸從緣 。 風性無定 。 觸遇風而展舒 。 則為大身 。 觸遇風而侷促 。 則為小身 。 觸遇風而忽活 。 則能為生 。 觸遇風而忽斃 。 則能為死 。 一日之中 。 巧風所吹 。 萬生萬死 。 或被風吹 。 而面俯於地 。 則能為偃 。 或被風吹 。 而面嚮於天 。 故能為仰 。 此皆流逸奔法之報 。 有如是等苦 。 可不戒哉 。
三徵釋六報竟 。
壬四總示虛妄分三癸初總結妄造二分別輕重三重明妄發 。 今初 。
阿難 。 是名地獄 。 十因六果 。 皆是眾生 。 迷妄所造 。
此結前地獄十種之習因 。 六交之果報 。 若因若果 。 一一皆是 。 不了自心 。 迷於妄見 。 不達眾生相空 。 由此於諸眾生 。 起於妄情 。 十因六果 。 靡不資始乎此 。 故云所造 。 若能了知 。 循業妄發 。 所有因果 。 皆如夢中境界 。 夢時非無 。 及至於醒 。 了無所得也 。
癸二分別輕重 。
若諸眾生 。 惡業同造 。 入阿鼻獄 。 受無量苦 。 經無量劫 。
上來所說地獄 。 因以習成 。 果以交報 。 大分因果 。 俱是如此 。 然地獄數有多少 。 苦有重輕 。 今略分析之 。 意謂若諸眾生 。 六根對十因 。 如是惡業 。 無不同造 。 前之所謂純情者 。 以此純情即沉 。 入阿鼻獄 。 此極重無間 。 分明獨為一獄 。 與下八無間有別 。 故留阿鼻不翻 。 入此獄中 。 諸苦備歷 。 故云受無量苦 。 若沉心中 。 有謗大乘等 。 劫盡更生 。 十方阿鼻 。 故云經無量劫 。
六根各造 。 及彼所作 。 兼境兼根 。 是人則入 。 八無間獄 。
此六根具造十因 。 但不同時 。 故云各造 。 及彼所作 。 兼境兼根者 。
謂除當根各造外 。 復兼餘境即十因也餘根故 。 是人則入 。 八無間獄 。
即前九情一想 。 下洞火輪 。 身入風火 。 二交過地 。 輕生有間 。 重生無間 。 此即重生無間者也 。
身 。 口 。 意三作殺 。 盜 。 淫 。 是人則入 。 十八地獄 。
此唯言身口意三 。 六根不交作故 。 唯言作殺盜淫 。 十因不圓造故 。 不交作 。 不圓造 。 各未盡其極 。 反顯上之墮阿鼻獄者 。 必是十因圓造 。 六根交作耳 。 入無間獄者 。 必是六根各造 。 十因互犯 。 是知此科之罪 。 較上輕微 。 對下則重 。 故曰是人則入 。 十八地獄 。 準泥犁經 。 火獄有八 。 寒獄有十者是也 。
三業不兼 。 中間或為 。 一殺一盜 。 是人則入 。 三十六地獄 。
三業不兼者 。
謂身口意三 。 不全具也 。 中間或為 。
或者不定之辭 。 若錯落具陳 。 應有九句 。
一身口犯殺盜 。 二身口犯殺淫 。 三身口犯盜淫 。 四身意犯殺盜 。 五身意犯殺淫 。 六身意犯盜淫 。 七口意犯殺盜 。 八口意犯殺淫 。 九口意犯盜淫 。 方盡根境 。 各皆具二缺一之數也 。 是人則入 。 三十六地獄 。
而受苦稍輕 。 劫數稍短矣 。
見見一根 。 單犯一業 。 是人則入 。 一百八地獄 。
見見一根者 。
於六根現見 。 止見一根 。 單犯一業者 。
於殺 。 盜 。 淫等 。 唯犯一業 。 是人則入 。 一百八地獄 。
而受苦益輕 。 劫數益短矣 。 以上所論 。 因以圓兼者為重 。 單獨者為輕 。 果以因重者獄少 。 因輕者獄多也 。
二分別輕重竟 。
癸三重明妄發 。
由是眾生 。 別作別造 。 於世界中 。 入同分地 。 妄想發生 。 非本來有 。
由是眾生 。 造業不同 。 受報亦別 。 如上五段 。 惡業不同 。 即別作別造也 。 所感果報 。 各從其類 。 於世界中 。 入差別同分地獄 。 以受其報也 。 此因前問 。 此諸地獄 。 為有定處 。 為復自然 。 彼彼發業 。 各各私受耶 。
故今答云 。
於世界中 。 入同分地 。 則非私受也明矣 。 前又疑問 。
此道為復 。 本來自有 。 為是眾生 。 妄習生起耶 。
今答云 。
妄想發生 。 非本來有 。 則是妄生也明矣 。
正脈云 。
夫生之由己 。 應悟滅亦由己 。 滅之何如 。 絕其惡業而已 。 學人慎勿聞其虛幻 。 遂忽略而不絕其業 。 當知虛幻 。 不但地獄 。 即今目前苦事 。 亦是虛幻 。 由前業力 。 宛然堅實 。 卒難得脫 。 卒得堪忍 。 豈可不自忖乎 。 是知佛慧 。 不可不領 。 而佛戒 。 亦不可不遵矣 。
初地獄趣竟 。
辛二諸鬼趣分三壬初躡前起後二詳列十類三推本顯妄 。 今初 。
復次阿難 。 是諸眾生 。 非破律儀 。 犯菩薩戒 。 毀佛涅槃 。 諸餘雜業 。 歷劫燒然 。 後還罪畢 。 受諸鬼形 。
鬼者畏也 。 謂虛怯多畏 。 名之為鬼 。 此總標 。 地獄罪畢 。 入諸鬼趣 。 人皆錯認 。 合中陰與地獄 。 悉謂之鬼 。 今與辨明 。
一者 。 與中陰不同 。 蓋人之初死 。 極善極惡 。 皆不受中陰 。 若罪福皆劣 。 未即受生 。 倏然有身 。 名中陰身 。 此屬無而忽有 。 之化生也 。 類多裸形三尺 。 自覺六根皆利 。 去來迅疾 。 無所隔礙 。 他觀如影而已 。 七日死而復生 。 長壽者不過七七 。 短者於二三七 。 即受生矣 。 此非鬼也 。 二者與地獄不同 。 地獄純是化生 。 而鬼趣則具胎 。 卵 。 濕 。 化四生 。 間有父母兄弟眷屬 。 但其勝者稱神 。 劣者為鬼 。 如下所列 。 十類是也 。 率皆不免饑虛 。 均屬餓鬼趣攝 。 此非地獄也 。 但與前之 。 七情三想 。 沉下水輪 。 生於火際者不同 。 彼則由惡業直墮 。 此則由地獄餘報耳 。
復次 。 阿難 。 是諸地獄 。 受罪眾生 。 非即謗也 。 破即犯也 。 不惟犯一切戒 。 而且謗一切戒為妄立 。 或言無罪無福 。 自陷陷人 。 律儀 。 通大小乘也 。 犯菩薩戒者 。
即大乘戒也 。 十重 。 四十八輕等 。 上二約毀戒言之 。 毀佛涅槃者 。
涅槃至理 。 大乘深教 。 今言毀者 。 或訶為虛妄 。 或斥為斷滅 。 此約毀乘言之 。 夫乘 。 戒二法 。 乃出苦之津樑 。 實成佛之樞要 。 互為緩急 。 尚且不可 。 何況俱毀 。 真為斷滅佛種矣 。
前云 。
若沉心中 。 有謗大乘 。 毀佛禁戒 。 即指此也 。 諸餘雜業者 。
此總指十習因 。 六交報等 。 諸餘雜業 。 墮在地獄 。 備嬰眾苦 。 如處猛火 。 故曰歷劫燒然 。 燒盡宿業之後 。 則前之純情無想 。 及九情一想等業 。 名為酬還罪畢 。 今重報雖畢 。 輕報當受 。 故受諸鬼形 。
初躡前起後竟 。
壬二詳列十類分十癸初貪習物怪之鬼 。 二淫習風魃之鬼 。 三誑習畜魅之鬼 。 四瞋習蠱毒之鬼五怨習疫癘之鬼六慢習氣餓之鬼七枉習幽魘之鬼八見習魍魎之鬼九詐習役使之鬼十訟習傳送之鬼 。 今初 。
若於本因 。 貪物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物成形 。 名為怪鬼 。
此詳列諸鬼之趣 。 由前來造十習因 。 墮獄受報不同 。 上出為鬼 。 亦分十類 。
若於本因句 。 總貫十科 。 寄居於此 。
謂若於根本原因 。 以何種習造罪 。 今依餘習 。 成為何鬼 。 若於往昔 。 以貪求財物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貪習 。 遇物生貪 。 附之成形 。 故有依草附木 。 成精作怪之類 。 名為怪鬼 。
癸二淫習 。 風魃之鬼 。
貪色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風成形 。 名為魃鬼 。
不言本因者 。 例上可知故 。 仍以貪名 。 貪為煩惱之首 。 冠一切業故 。 下皆準此 。 若於往昔 。 以貪求美色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淫習 。 心愛遊蕩 。 遇風成形 。 名為魃鬼 。 魃為女鬼 。 亦曰女妖 。 故呼女子之多淫者 。 為魃婦也 。
神異經云 。
魃鬼長二三尺 。 其行如風 。 所現之處必大旱 。 蓋以酷淫 。 則致陰陽不合 。 妖風能令雲雨不成也 。
癸三誑習 。 畜魅之鬼 。
貪惑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畜成形 。 名為魅鬼 。
若於往昔 。 以貪求誑惑為罪者 。 以是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誑習 。 遇畜成形 。 故有狐狸野干 。 雞鼠成精之類 。 名為魅鬼 。
癸四瞋習蠱毒之鬼 。
貪恨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蟲成形 。 名蠱毒鬼 。
若於往昔 。 貪求瞋恨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瞋習 。 懷恨在心 。 遇蟲成形 。 蟲謂毒蟲 。 如蟒蛇蜈蚣之類 。 附之蠱害於人 。 名蠱毒鬼 。
灌頂云 。
兩廣習妖術 。 令人成蠱脹者 。 即此鬼也 。
癸五怨習疫癘之鬼 。
貪憶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衰成形 。 名為癘鬼 。
若於往昔 。 以貪憶宿怨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怨習 。 蓄惡欲雪 。 樂為衰敗 。 即遇衰成形 。 衰謂四時不正 。 陰陽衰敗之氣 。 散瘟行疫 。 名為癘鬼 。
癸六慢習氣餓之鬼 。
貪傲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氣成形 。 名為餓鬼 。
若於往昔 。 貪求傲慢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慢習 。 常懷高舉 。 故遇氣成形 。 氣謂地上之氣 。 下有水火二輪 。 蒸熱發氣 。 升於虛空 。 希望高舉 。 故附之成形 。 無所主宰 。 不得祭祀 。 名為餓鬼 。
餓鬼 。 乃一趣總名 。 經云 。
腹大咽小 。 歷劫不聞漿水之名 。 常被焚燒 。 水能害己 。 何於慢者 。 獨受其苦耶 。
地獄十因 。 各隨業習 。 今受報既畢 。 仍依慢習 。 感報受生 。 遇氣成形 。 名為餓鬼 。 此乃總中之別 。 非獨苦耶 。
癸七枉習幽魘之鬼 。
貪罔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幽為形 。 名為魘鬼 。
若於往昔 。 以求貪誣枉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枉習 。 趣逐暗昧 。 故即遇幽成形 。 幽謂幽隱暗昧 。 陰陽不分之氣 。 附此成形 。 乘睡魘人 。 令其氣不得伸 。 名為魘鬼 。
癸八見習魍魎之鬼 。
貪明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情為形 。 名魍魎鬼 。
若於往昔 。 以貪求邪見 。 妄作聰明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見習 。 而無正慧 。 故即遇精為形 。 精 。 謂日月精華之氣 。 附以成形 。 顯靈異於川澤 。 為魍魎鬼 。 魍 。 謂其形暗昧 。 魎 。 謂其形不定也 。
抱朴子曰 。
魍魎山精 。 形如小兒 。 獨足善犯人 。 又好學人聲 。 迷惑於人也 。
癸九詐習役使之鬼 。
貪成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明為形 。 名役使鬼 。
若於往昔 。 以諂詐誘人 。 貪成己私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詐習 。 遇明為形 。
明 。 謂咒術也 。 附以成形 。 聽役使 。 以作禍福 。 不知因中 。 以詐成己 。 今為咒術之所役使也 。 名為役使鬼 。
癸十訟習傳送之鬼 。
貪黨為罪 。 是人罪畢 。 遇人為形 。 名傳送鬼 。
若於往昔 。 以貪求朋黨 。 助惡興訟 。 而為罪者 。 是人受罪既畢 。 而出地獄 。 仍依訟習 。 遇人為形 。 即環師所云 。 附巫祝而傳吉凶者 。 是也 。 良以因中結黨 。 傳遞隱暗之事 。 而訐露於人 。 今為鬼亦附人 。 發洩傳說 。 吉凶等事 。 即名傳送鬼 。
二詳列十類竟 。
壬三推本顯妄 。
阿難 。 是人皆以 。 純情墜落 。 業火燒乾 。 上出為鬼 。 此等皆是 。 自妄想業 。 之所招引 。 若悟菩提 。 則妙圓明 。 本無所有 。
此推究鬼趣之因果 。
阿難 。 是鬼趣十種人 。 皆以純情無想 。 墜落阿鼻地獄 。 及以九情一想 。 墜落無間 。 八情二想 。 墜落有間 。 以業報苦火 。 燒得妄情之水 。 至此始乾 。 由是上出為鬼 。 三途以地獄得出 。 則為上昇 。 此推本也 。 此等下顯妄 。
此諸鬼等 。 皆是自心 。 妄想顛倒 。 循業發現 。 之所招引耳 。 若悟得真性菩提 。 如從夢覺 。 無法可得 。 妙圓明者 。
苦不能羈曰妙 。 業不能礙曰圓 。 惑不能蔽曰明 。 則諸鬼之趣 。 本來無所有矣 。
二諸鬼趣竟 。
辛三畜生趣分四壬初躡前起後二詳列十類三推本顯妄四重答前問 。 今初 。
復次阿難 。 鬼業既盡 。 則情與想 。 二俱成空 。 方於世間 。 與元負人 。 冤對相值 。 身為畜生 。 酬其宿債 。
此總標畜生趣 。 以其秉性愚蠢 。 不能自立 。 多賴於人 。 畜養而生 。 故名畜生 。 又名旁生 。 此道多屬覆身旁行 。 故曰旁生 。
復次 。 阿難 。 鬼業既盡者 。
諸鬼之業報 。 苦火之焚燒 。 燒得既盡 。 則情與想 。 二俱成空 。 即超出鬼趣情想 。 故曰二俱成空 。 此躡前也 。 方於下 。 此起後 。
方於世間 。 與彼元有負欠財物 。 或形命之人 。 冤家對頭 。 互相值遇 。 業債難逃 。 身為畜生 。 或被宰殺 。 或受驅使 。 償命償財 。 故曰酬其宿債 。
初躡前起後竟 。
壬二詳列十類分十癸初梟類二咎類三狐類四毒類五蛔類六食類七服類八應類九休類十循類 。 今初 。
物怪之鬼 。 物銷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梟類 。
物怪之鬼者 。
昔因貪習 。 遇物成形 。 名為怪鬼 。 今則所附之物已銷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物為怪餘習 。 多為梟類 。 梟則附塊成形 。 即貪物餘習 。 以子食母 。 即怪鬼餘習 。 大率如是 。 故云多為 。 以一例餘 。 下則準此 。
癸二咎類 。
風魃之鬼 。 風銷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咎徵 。 一切異類 。
風魃之鬼者 。
昔因淫習 。 遇風成形 。 名為魃鬼 。 今則所附之風已銷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色 。 為魃餘習 。 多為咎徵 。 一切異類 。 咎徵者 。
乃凶事之前兆 。 如商羊舞水 。 石燕飛風等 。 即為魃鬼兆災餘習 。 異類者 。
或為色禽 。 或為淫獸 。 即貪色餘習 。 一切異類句 。 當屬此科 。 下第九科 。 多為休徵 。 與此同 。 十科均以類字 。 結尾也 。
癸三狐類 。
畜魅之鬼 。 畜死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狐類 。
畜魅之鬼者 。
昔因誑習 。 遇畜成形 。 名為魅鬼 。 今則所附之畜已死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誑為魅餘習 。 多為狐類 。 狐狸為妖獸 。 改形變幻 。 迷惑於人 。 即貪誑餘習 。 千歲狐為淫婦 。 百歲狐為美女 。 即魅鬼餘習 。
癸四毒類 。
蟲蠱之鬼 。 蠱滅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毒類 。
蟲蠱之鬼者 。
昔因瞋習 。 遇蟲成形 。 名蠱毒鬼 。 今則所附之蟲已滅 。 所受之報亦盡 。 蠱滅 。 按諸科當是蟲字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瞋 。 為蠱餘習 。 多為毒類 。 如蚖蛇蝮蠍 。 蜈蚣蚰蜓等 。
時時蓄毒 。 即貪瞋餘習 。 或無故便螫 。 或觸之乃傷 。 皆蠱鬼餘習 。
癸五蛔類 。
衰癘之鬼 。 衰窮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蛔類 。
衰癘之鬼者 。
昔因冤習 。 遇衰成形 。 名為癘鬼 。 今則所附之衰已窮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憶 。 為癘餘習 。 多為蛔類 。 蛔 。 謂腸胃中蟲 。 因閉身中 。 即貪憶餘習 。 乘癩而生 。 致結蛔症 。 即為癘鬼餘習 。
癸六食類 。
受氣之鬼 。 氣銷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食類 。
受氣之鬼者 。
昔因慢習 。 遇氣成形 。 名為餓鬼 。 今則所附之氣已銷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慢 。 為餓餘習 。 多為食類 。 食類者 。
世人不知 。 凡屬有命 。 盡是貪生 。 以豬 。 羊 。 雞 。 鴨 。 魚 。 鱉之類 。 視為可食 。 由是傲慢 。 尊己陵他 。 恣意食噉 。 今亦以身肉 。 供人之食 。 斯則以報酬報 。 無怪其然也 。
癸七服類 。
綿幽之鬼 。 幽銷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服類 。
綿幽之鬼者 。
纏綿幽暗 。 昔因枉習 。 遇幽為形 。 名為魘鬼 。 今則所附之幽已銷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枉 。 為魘餘習 。 多為服類 。 指掌疏引異物誌云 。
山鴞體有文色 。 土俗因形名之曰服 。 亦名隻狐 。 晝伏夜出 。 亦名禍鳥 。 鳴則有禍 。 蓋晝伏夜出 。 即貪枉餘習 。 鳴則有禍 。 即魘鬼餘習 。 又服類其義有二 。
一 。 為蠶蟲貂鼠等類 。 供人衣服 。 二 。 為驢馬駱駝等類 。 供人乘服 。 由其貪枉為罪 。 遇幽為魘之餘習 。 今為服類 。 酬償先債也 。
癸八應類 。
和精之鬼 。 和銷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應類 。
和精之鬼者 。
昔因見習 。 遇精為形 。 名魍魎鬼 。 今者 。 所和之精既銷 。 所受之報亦盡 。 和銷準前後 。 應是精銷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明魍魎餘習 。 多為應類 。 如春燕秋鴻等 。 知時知節 。 即貪明餘習 。 忽南忽北 。 即魍魎餘習 。
癸九休類 。
明靈之鬼 。 明滅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休徵 。 一切諸類 。
明靈之鬼者 。
藉明顯靈之鬼 。 明即神咒 。 昔因詐習 。 遇明為形 。 名役使鬼 。 今則所附之明力已滅 。 所受之果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多為休徵 。 一切諸類 。 休徵者 。
吉兆之前驗也 。 因有詐習 。 貪成役使餘習 。 如嘉鳳祥麟等 。 兆休明 。 徵聖治 。 即貪成餘習 。 諸類者 。
如靈禽文獸等 。 識語言 。 隨呼喚 。 即役使餘習 。
癸十循類 。
依人之鬼 。 人亡報盡 。 生於世間 。 多為循類 。
依人之鬼者 。
昔因訟習 。 貪黨為罪 。 遇人為形 。 名傳送鬼 。 環師謂 。
附巫祝而傳吉凶是也 。 今則所依之人既亡 。 所受之報亦盡 。 形謝苦終 。 生於世間 。 因有貪黨傳送餘習 。 多為循類 。 循者順也 。 為人畜養 。 循順於人 。 如犬鴿之類 。 良以因中結黨 。 洩露人之隱惡 。 次則為鬼 。 附巫傳送 。 是其餘習 。 今則為犬為鴿 。 黨惡受教 。 傳遞消息 。 亦餘習之使然也 。
如來總標 。 畜生原為酬債 。 竊觀此中 。 多有蕭散之物 。 如麟鳳鴻燕等類 。 畢竟酬何債耶 。
答 。
或被網羅售賣 。 或被籠繫玩好 。 或因捕而致命 。 或因閉而喪生 。 則何往 。 而非酬債耶 。
二詳列十類竟 。
壬三推本顯妄 。
阿難 。 是等皆以 。 業火乾枯 。 酬其宿債 。 旁為畜生 。 此等亦皆 。 自虛妄業 。 之所招引 。 若悟菩提 。 則此妄緣 。 本無所有 。
阿難 。 是等 。
是十類畜生等 。 皆以地獄 。 鬼趣 。 業報苦火燒盡 。 二趣妄情 。 今得乾枯 。 生於世間 。 償其宿債 。 披毛戴角 。 旁為畜生 。 亦為旁生 。 然旁生類寬 。 畜生類狹 。 以畜者養也 。 明其無力自活 。 待人畜養 。 不該有力自養者 。 故狹也 。 此等十類畜生 。 亦皆是虛妄 。 惑業之所招引 。 自作自受也 。 若悟得菩提真心 。 本來無一物 。 而此業報 。 猶如空華 。 故謂妄緣 。 本無所有 。 清淨心中 。 無能無所 。 譬若晴明空 。 如果眼中有翳 。 自覺空裏華紅 。 空本無華 。 病眼妄見 。 則見空華時 。 華本不曾生 。 翳病若除 。 則見華滅 。 生既無生 。 滅何所滅 。 即此不生不滅 。 是自性菩提 。 菩提人人本有 。 祗因妄緣障之也 。 菩提如何悟得 。 只要能緣之心不起 。 所緣之境自無 。 所謂狂心若歇 。 歇即菩提 。 勝淨明心 。 本週法界 。
三推本顯妄竟 。
壬四重答前問 。
如汝所言 。
寶蓮香等 。 及琉璃王 。 善星比丘 。 如是惡業 。 本自發明 。 非從天降 。 亦非地出 。 亦非人與 。 自妄所招 。 還自來受 。 菩提心中 。 皆為浮虛 。 妄想凝結 。
此牒前問 。 如汝阿難所言 。 即問寶蓮香等 。 三人墮獄 。 如是惡業者 。
前阿難偏問地獄 。 今如來總答三途 。 明其同一罪罰之苦趣故也 。
正脈疏云 。
本自發明者 。
良以眾生自心 。 如來藏中 。 無所不具 。 倘自循何等之業 。 即自發明何者之報 。 譬如米中 。 諸味皆具 。 成糖 。 成醋 。 成酒 。 隨其造時 。 即自發明 。 不從外得 。 非從下乃至 。 還自來受 。 正明不從外得也 。 此意 。 學人還須著眼 。 不同世間所說 。 自惹官刑之意 。 蓋世間雖知禍是自招 。 而猶執官刑乃是外境 。 今表三途 。 皆是自心 。 變化妄境 。 全如夢中 。 並無外物 。 故云菩提心中 。 虛妄凝結 。
指掌疏云 。
自妄所招 。 還自來受 。 顯是我自致 。 菩提心中 。 浮想凝結 。 顯本無實體 。 據前阿難有總別二問 。 初總問七趣云 。
此道為復 。 本來自有 。 為是眾生 。 妄習生起 。 此云自妄所招 。 還自來受 。 是答以妄習生起 。 菩提心中 。 浮想凝結 。 是答以非本來有 。 次別問地獄云 。
此諸地獄 。 為有定處 。 為復自然 。 彼彼發業 。 各各私受 。
此云 。
自妄所招 。 還自來受 。 是答以自然 。 彼彼發業 。 各各私受 。 皆為浮虛 。 妄想凝結 。 是答以縱有定處 。 亦屬浮想凝結 。 良以前云 。
眾同分中 。 兼有元地 。 似有一定之處 。 故今並遣言 。 眾生初以 。 一念妄動 。 業識潛興 。 名為浮想 。 次以見分俄興 。 結為現境 。 是曰凝結 。 為七趣所共依 。 呼為同分 。 若眾生之自招 。 乃稱別業 。 一人發真歸元 。 十方虛空 。 悉皆銷殞 。 況諸地獄鬼畜等 。 又在虛空中耶 。 是菩提心中 。 都無所有 。 果其徹證 。 無勞更疑 。 若乃未悟先空 。 只恐誤人自誤 。
古德云 。
了即業障本來空 。 未了仍須還宿債 。 可弗慎歟 。
三畜生趣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卷第二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