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著(
辛三想陰魔相分三壬初具示始終二中間十境三結害囑護壬初分二癸初始修未破區宇二修破顯露妄源癸初分二 。 子初躡前受陰盡相二狀示想陰區宇 。 今初 。
阿難 。 彼善男子 。 修三摩地 。 受陰盡者 。 雖未漏盡 。 心離其形 。 如烏出籠 。 已能成就 。 從是凡身 。 上歷菩薩 。 六十聖位 。 得意生身 。 隨往無礙 。
此通明想陰始終之境 。 彼善男子 。
躡前透過受陰十境之人 。 或備經 。 或不備經 。 總以不為所惑 。 透過前境 。 受陰破 。 仍復精研 。 故曰修三摩提 。 望受陰為終修 。 望想陰為始修也 。 受陰盡者 。
而於前境 。 一一透過 。 然猶為想陰所覆 。 故云雖未漏盡 。 而雖之云者 。 亦有似盡意耳 。 心離其形者 。
以真心周遍 。 本來不局於身 。 由無始迷執 。 非局而局 。 縱色陰盡 。 十方洞開 。 見聞周遍 。 亦無離身自在之用 。 此皆受陰覆之之故 。 今受陰既盡 。 方得心離其形 。 親見離根之體 。 恐猶未明 。 故又以如鳥出籠喻之 。 鳥喻離根之體 。 籠喻所結之根 。 離根之體 。 即是第八本識 。 既得離根之體 。 似得漏盡勝用 。 故云已能成就 。 從是博地凡夫之身 。 上歷諸位菩薩 。 乃至妙覺 。 六十聖位 。
此乃指圓頓最利之根 。 決定能以凡身 。 上歷聖位也 。 非同別教 。 皆實取證故 。 經生累劫 。 證得一分 。 方到一位 。 豈能以凡身 。 頓歷諸位哉 。 六十聖位者 。
於五十五位 。 前加三漸次 。 及乾慧地 。 後加妙覺 。 恰成六十 。 今通名聖者 。
以從凡入聖 。 因果理同 。 以得圓悟故也 。 得意生身 。 隨往無礙者 。
喻如意去 。 速疾無礙 。 而有三種 。
一 。 人三昧 。 樂意生身 。 謂心寂不動 。 即相似初信至七信 。 入空行也 。 二 。 覺法自性 。 性意生身 。 謂普入佛剎 。 以法為自性 。 即相似八信 。 出假位也 。 三 。 種類俱生 。 無作意生身 。 謂了佛所證法 。 即九信十信 。 修中位也 。 此三種意生身中 。 應是覺法自性 。 性意生身 。 以離根之體 。 即是第八本識 。 一切諸法 。 皆依此識變現 。 既得此識 。 即能覺了 。 一切諸法 。 自性如幻 。 以唯識變故 。 得此身已 。 不惟能現 。 且能普入諸剎 。 故云隨往無礙 。 初躡前受陰盡相 。
子二 。 狀示想陰區宇 。
譬如有人 。 熟寐寱言 。 是人雖則 。 無別所知 。 其言已成 。 音韻倫次 。 令不寐者 。 咸悟其語 。 此則名為 。 想陰區宇 。
熟寐 。 深睡也 。 寱言 。 是自言自語也 。 非同醒人之言 。 以有想陰所覆故 。 是深睡人 。 昏昏不覺 。 而於所說之事 。 雖則無別所知 。 但其寱言 。 已成音韻可聽 。 倫類次序可別 。 令不寐之人 。 成皆明悟其語 。 是想陰未破之人 。 得意生身 。 上歷六十聖位 。 隨往無礙 。 而於上合下同 。 實未親證故 。 雖未親證 。 而所現不誤 。 諸佛菩薩 。 悉知此人 。 所現之身相可見 。 位次不紊 。 如二漸中 。 言其得通遊界 。 睹佛聞法 。 親奉聖旨 。 則諸佛誰不親知而見耶 。 此則名為 。 想陰未破之區宇 。
初始修未破區宇竟 。
癸二終破顯露妄源 。
若動念盡 。 浮想銷除 。 於覺明心 。 如去塵垢 。 一倫生死 。 首尾圓照 。 名想陰盡 。 是人則能 。 超越煩惱濁 。 觀其所由 。 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
指掌疏云 。
動念者 。 即指第八識 。 所含六識種子 。 以有微細動相 。 故以動念稱之 。 動必有想 。 即是根本想陰 。 六識浮想 。 皆依此想起故 。 此想既盡 。 六識中枝末浮想 。 無所從起 。 故云浮想銷除 。 覺明心 。 即第八本識 。 以帶妄故 。 不言妙覺明心 。 動念既盡 。 浮想不生 。 故云如去塵垢 。 蓋以性識覺明如鏡 。 六識浮想如塵 。 微細動相如垢 。 一倫生死 。 首尾圓照者 。
謂三界十二類眾生 。 一類一類 。 所有生死 。 首從卵生 。 尾至非無想生 。 皆能圓明照察 。 生從何來 。 死向何去 。 以塵垢既盡 。 覺心光明既顯 。 生滅根元 。 從此披露 。 如後文所云 。
見諸十方 。 十二眾生 。 畢殫其類是也 。 然類生 。 生滅根元 。 即是行陰 。 行陰既現 。 是則超出想陰 。 故曰名想陰盡 。 此當圓通 。 覺所覺空也 。
指掌疏云 。
前於聞所聞盡時 。 覺得有箇 。 聞所聞盡 。 宛然有箇能覺之心 。 即是第八識中 。 六識種子 。 微細動相 。 今想既盡 。 微細動相亦無 。 故能覺與所覺 。 而俱空矣 。 所以不復真者 。 以猶為行陰所覆故 。 是人則能 。 超煩惱濁者 。
如前煩惱濁文云 。 又汝心中 。 憶識誦習 。 離塵無相 。 離覺無性 。 相織妄成 。 名煩惱濁 。 今以動念既盡 。 浮想銷除 。 想除識空 。 故能超越 。 同觀想陰 。 之所由生 。 元從融通妄想 。 交織妄成 。 以其想陰 。 能融通質礙 。 如心想醋梅 。 口中水出是也 。
初具示始終竟 。
壬二中間十境分十癸初貪求善巧 。 至十貪求永歲 。 癸初分七子初定發愛求 。
阿難 。 彼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圓明 。 銳其精思 。 貪求善巧 。
此下別示 。 想陰十種魔境 。 此第一貪求善巧 。 彼指透過受陰之男子 。 是以稱善 。 虛謂見聞遍周 。 妙謂離身作用 。 如鳥出籠 。 得意生身 。 隨往無礙 。 不遭邪慮者 。
謂不遭遇 。 受陰邪慮所惑 。 圓定發明 。
即圓通妙定 。 得以發明 。 是受陰已盡境界 。 後皆倣此 。 三摩地中 。 心愛圓明者 。
於此禪定心中 。 忽起一念 。 愛著圓明 。 謂愛著圓滿 。 發明一切妙用故 。 勇銳其志 。 精進思惟 。 貪求變化 。 更進善巧 。 將以悚動人心 。 以行教化 。 廣作佛事也 。
子二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當爾之時 。 天魔 。 即六天魔王 。 候得其便 。 有隙可乘 。 即飛遣精魅 。 以附他人之身 。 素受邪惑者 。 飛精 。 如軍門飛檄 。 官府之類 。 口說相似經法 。 由魔附之力 。 資其邪慧 。 以令聽受 。 非真能說佛法 。 若真能說佛法 。 即非魔矣 。 蓋受陰盡者 。 魔不得入其心腑 。 故假旁人惑之 。 轉令自亂耳 。
子三客邪投擾 。
其人不覺 。 是其魔著 。 自言謂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巧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其形斯須 。 或作比丘 。 令彼人見 。 或為帝釋 。 或為婦女 。 或比丘尼 。 或寢暗室 。 身有光明 。
其人 。
即所附之人 。 不覺者 。
雖為魔著 。 不自覺知 。 自言謂得 。 無上涅槃者 。
以其人一向不能說法 。 今竟無端 。 能說經法 。 自己疑成佛道 。 謂言得無上涅槃 。 來彼求巧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蓋欲設計誘惑之耳 。 說法者 。
正說善巧方便 。 示現神通之法 。 其形斯須者 。
其形貌於斯須少頃之間 。 或現作比丘身 。 以現同類身 。 投其所好 。 令彼生信 。 或現帝釋身 。 或現婦女身 。 及比丘尼者 。
此現異類身也 。
起信論云 。
座中或現 。 端正男女等相 。
又云 。
或現天像 。 菩薩像 。 亦作如來像等 。 但彼乃魔自來現 。 此乃附人轉現 。 又則彼但見所現之像 。 或可有疑 。 此則親見其人 。 斯須變化 。 如此非有深定妙慧 。 鮮有不被其惑者 。 或寢暗室之中 。 身有種種光明 。 或時說法 。 或時現形 。 或時放光 。 廣作善巧 。 鼓動其心 。 令其自亂耳 。
子四主人惑亂 。
是人愚迷 。 惑為菩薩 。 信其教化 。 搖蕩其心 。 破佛律儀 。 潛行貪欲 。
是人愚而無智 。 迷不自覺 。 惑為菩薩 。 三輪應機 。 身輪現通 。 口輪說法 。 意輪必定鑒機 。 自是傾心 。 信其教化 。 將所習定心 。 咸被搖蕩 。 所秉戒律 。 咸被破壞 。 潛行貪欲者 。
是魔惑亂行人 。 徹底主意 。 凡行人著魔 。 欲心便起 。 以魔多貪欲 。 潛行毀戒 。 而不解脫者此也 。 然淨行深 。 智慧強者 。 任其善巧莫測 。 但察誘淫毀戒 。 便知是魔 。 決非佛誨 。 何至迷惑 。 此反為驗魔之一助耳 。
子五 。 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 。 災祥變異 。 或言如來 。 某處出世 。 或言劫火 。 或說刀兵 。 恐怖於人 。 令其家資 。 無故耗散 。
口中常好說言 。
災 。 是咎徵 。 劫火刀兵等 。 恐怖於人 。 祥 。 是休徵 。 如來某處出世等 。 變異 。 即怪誕反常之言 。 令其家資 。 無故耗散者 。
或說咎徵 。 劫火大三災起 。 刀兵小三災至 。 則整家以求救脫 。 或說休徵 。 某處有佛 。 傾資以求接引 。 故曰家資 。 無故耗散 。 及至臨時 。 了無其事 。
子六 。 出名示害 。
此名怪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怪鬼 。
即遇物成形者 。 年老成魔者 。
以為鬼既久 。 魔王錄為役使 。 得成魔王伴侶 。 前飛精附人 。 即此鬼也 。 惱亂是修定之人 。 定力既破 。 厭足心生 。 去彼所附人體 。 魔既不附 。 即無威德 。 弟子 。 即貪求善巧之人等 。 師 。 即魔附惑人者 。 俱陷王難 。
官廳坐以妖言惑眾 。 敗壞風俗之罪 。 此是華報 。 果報當在地獄 。
子七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汝當聽言察理 。 預先覺知是魔 。 不為所惑 。 而超出生死 。 不入輪迴 。 倘若迷惑不知 。 受其惱亂 。 必墮無間之獄 。 可不慎哉 。
初貪求善巧竟 。
癸二貪求經歷分七子初定發愛求 。
阿難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遊蕩 。 飛其精思 。 貪求經歷 。
此第二 。 貪求經歷 。 又善男子 。 透過受陰十境 。 虛者 。 見聞遍周 。 妙者 。 離心作用 。 如鳥出籠 。 得意生身 。 隨往無礙 。 不遭受陰 。 邪慮所惑 。 圓通妙定 。 得以發明 。 此皆色受已盡境界 。 不為形質所拘 。 於三摩禪定之中 。 忽起一念愛著 。 遊蕩者 。
謂遊戲神通 。 放蕩自在 。 如諸聖之 。 遊戲神通 。 遍周塵剎 。 飛其心思 。 貪求經歷者 。
飛是奮起之意 。 飛奮其精神思慮 。 朝夕研究 。 貪求經歷剎土 。 大作佛事 。 即此以為致魔之端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講解同前 。
子三 。 客邪投擾 。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遊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自形無變 。 其聽法者 。 忽自見身 。 坐寶蓮華 。 全體化成 。 紫金光聚 。 一眾聽人 。 各各如是 。 得未曾有 。
其人至敷座說法同前 。 自形 。
指說法者 。 自己形貌 。 無有改變 。 其聽者 。
忽自見身 。 坐寶蓮華 。 全體化成 。 紫金光聚 。 儼成佛道 。 既能如是 。 則心愛遊蕩之志 。 何患不遂 。 一眾聽法之人 。 各各如是 。 得未曾有 。 正所以投其欲也 。
子四 。 主人惑亂 。
是人愚迷 。 惑為菩薩 。 淫逸其心 。 破佛律儀 。 潛行貪欲 。
是貪求經歷之人 。 愚迷無智 。 惑為菩薩 。 身命皈依 。 恣淫縱逸其心 。 遊戲放蕩 。 無所忌憚 。 將自修圓定之心 。 破佛所制律儀 。 暗中潛行貪欲之事 。 惜乎昔為佛子 。 今為魔侶矣 。
子五 。 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 。 諸佛應世 。 某處某人 。 當是某佛 。 化身來此 。 某人即是 。 某菩薩等 。 來化人間 。 其人見故 。 心生渴仰 。 邪見密興 。 種智消滅 。
前明自受其害 。 此明世受其惑 。 口中好言 。 諸佛某處應世 。 某人當是某佛 。 化身來此 。 有佛必有菩薩 。 某人即是 。 某菩薩等 。 來教化人間 。 魔口所說 。 皆以眼前為佛國 。 因彼行人 。 意在不離當處 。 遍遊塵剎 。 故作是說 。 其人 。 即貪求經歷者 。 見魔附之人 。 故心生渴仰 。 日親日近 。
時熏時染 。 故致邪見密興 。 正見日晦 。 種智銷滅 。 慧命斷絕矣 。
子六 。 出名示害 。
此名魃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魃鬼 。 即旱魃之鬼 。 遇風成形者 。
子七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準上可知 。
二貪求經歷竟 。
癸三貪求契合 。 分七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綿吻 。 澄其精思 。 貪求契合 。
此第三 。 貪求契合 。 首四句同前 。 心愛綿吻者 。
正以不遭受陰邪慮 。 自覺定心綿密 。 圓通妙定 。 得以發明 。 自覺妙用吻合 。 得意生身 。 上曆菩薩 。 六十聖位 。 由是於三摩禪定心中 。 忽起愛慕 。 必至澄寂其精神 。 竭盡其思慮 。 貪求契合 。 密契至理 。 吻合妙用 。 豁然開悟也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即此貪求契合一念 。 便為致魔之由 。
子三 。 客邪投擾 。
其人實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合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其形及彼 。 聽法之人 。 外無遷變 。 令其聽者 。 未聞法前 。 心自開悟 。 念念移易 。 或得宿命 。 或有他心 。 或見地獄 。 或知人間 。 好惡諸事 。 或口說偈 。 或自誦經 。 各各歡娛 。 得未曾有 。
其人至敷座說法同前 。 其形 。 即說法者身形 。 及彼聽法者身形 。 外無遷移改變 。 令其在會聞法之人 。 未聞法前 。 心自然開悟 。 相似得圓通體 。 念念移易 。 相似得圓通用 。 或得宿命通 。 能知過去之事 。 或得他心通 。 能知他人心念 。 或見地獄 。 了極苦之狀態 。 或知人間 。 好惡之諸事 。 或口宣說偈語 。 或自背誦經文 。 以上皆密契之事 。 各各歡喜娛樂 。 得未曾有 。
子四 。 主人惑亂 。
是人愚迷 。 惑為菩薩 。 綿愛其心 。 破佛律儀 。 潛行貪欲 。
綿愛者 。
纏綿親愛有欲密結其心 。 信其教化 。 破佛律儀 。 與其同事 。 潛行貪欲 。
子五 。 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 。 佛有大小 。 某佛先佛 。 某佛後佛 。 其中亦有 。 真佛假佛 。 男佛女佛 。 菩薩亦然 。 其人見故 。 洗滌本心 。 易入邪悟 。
上乃自受其害 。 下乃世受其惑 。 口中常好說言 。 佛有大小 。 某佛先佛 。 某佛後佛 。 三祇煉行 。 百劫修因 。 佛佛道同 。 古今一致 。 豈有先後之分 。 其中亦有 。 真佛假佛者 。
妄窮真極 。 乃名為佛 。 豈有真假之別 。 男佛女佛者 。
自古成佛 。 皆以男身得道 。 女人五漏之軀 。 焉得作佛 。 菩薩亦然 。
亦有男菩薩 。 女菩薩者 。 其意指魔附之人 。 盛行貪欲為男佛 。 受其欲者 。 承順魔意為女佛 。 又以變化男女 。 倣行欲事 。 即是菩薩 。 故曰菩薩亦然 。 其人見故者 。
即指行人 。 見魔附之人 。 能令開悟 。 密契之事 。 併信其所說 。 遂認邪為正 。 將妄作真 。 洗滌本所修心 。 容易入於邪悟 。
子六 。 出名示害 。
此名魅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魅鬼 。 即遇畜成形者 。 餘準上可知 。
子七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此準上可知 。
三貪求契合竟 。
癸四貪求辨析 。 分七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根本 。 窮覽物化 。 性之終始 。 精爽其心 。 貪求辨析 。
此第四 。 貪求辨析 。 首四句同前 。 行人於三摩 。 禪定之中 。 心愛根本者 。
正以受陰既盡 。 露出微細動相 。 不知其是六識種子 。 根本想陰 。 謬謂其因動有生 。 而為萬物根本 。 由是一味窮覽萬物變化 。 性之終始 。 一旦豁然貫通焉 。 則眾物之表裏精麤無不到 。 而吾心之全體大用 。 無不明矣 。
如本經佛云 。
世出世法 。 知其本因 。 以故 。 現前種種 。 松直棘曲 。 鵠白烏玄 。 皆了元由 。 乃至恒沙界外 。 一滴之雨 。 盡知頭數 。 此佛智邊事 。 佛轉第八識 。 成大圓鏡智 。 故能如是 。 初心希求 。 真妄想也 。 精爽其心 。 貪求辨柝者 。
猶言奮其精神 。 竭其心力 。 貪求辨別物理 。 分析化性 。 有欲現前 。 一一分明 。 即此一念 。 實為致魔之端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準上可知 。
子三 。 客邪投擾 。
其人先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元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身有威神 。 摧伏求者 。 令其座下 。 雖未聞法 。 自然心伏 。 是諸人等 。 將佛涅槃 。 菩提法身 。 即是現前 。 我肉身上 。 父父子子 。 遞代相生 。 即是法身 。 常住不絕 。 都指現在 。 即為佛國 。 無別淨居 。 及金色相 。
其人至敷座說法易知 。 惟求元 。 是愛窮萬化之本元 。 身有威神 。 摧伏求者 。
指魔附之身 。 亦有威嚴可畏之相 。 神通攝持之力 。 能摧伏求元之者 。 令其座下 。 雖未曾聞法 。 自然心悅神伏 。 是諸人等下 。
主伴同惑 。 將佛之三涅槃中 。 性淨涅槃 。 三菩提中真性菩提 。 三德之中法身德 。 即是現前 。 我肉身上 。 父父子子 。 遞代相生 。 以為根本 。 即是法身 。 常住不絕 。 不生不滅之性 。 不離生滅之中 。 都指現在 。 即為佛國 。 即染即淨 。 無別淨居 。 及金色相 。 即凡即聖也 。
子四 。 主人惑亂 。
其人信受 。 亡失先心 。 身命歸依 。 得未曾有 。 是等愚迷 。 惑為菩薩 。 推究其心 。 破佛律儀 。 潛行貪欲 。
其人 。 即求元之人 。 信其邪師 。 受其魔教 。 亡失先前 。 本所修心 。 舉其身命以歸依 。 卻以肉身相生 。 鄙賤之事 。 為化理元 。 得未曾有 。 是等愚迷 。 惑為菩薩 。 推究其心之所好 。 無不承順 。 以纏縛為解脫 。 破佛律儀 。 以淫愛為佛性 。 潛行貪欲 。
子五 。 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 。 眼耳鼻舌 。 皆為淨土 。 男女二根 。 即是菩提 。 涅槃真處 。 彼無知者 。 信是穢言 。
口中好言 。 眼耳鼻舌 。 皆為淨土 。 若為對治權宗 。 薦取根性 。 於理或可 。 若一向好言 。 是則外道邪見 。 況以男女二根 。 污穢不淨之本 。 以為萬化根元 。 菩提涅槃真處 。 褻瀆佛法 。 混亂真理 。
正脈云 。
大意無非誘人恣淫破戒 。 壞大定耳 。 彼無有知識之者 。 多信是穢言 。 淪入魔隊 。
子六 。 出名示害 。
此名蠱毒 。 魘勝惡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此名蠱毒鬼 。 即遇蠱成形者 。 魘勝 。 即魘寐鬼 。 遇幽成形者 。 世有厭勝之術 。 取能壓伏故 。 又名魘勝 。 餘可知 。
子七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四貪求辨析竟 。
癸五貪求冥感 。 分七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懸應 。 周流精研 。 貪求冥感 。
此第五 。 貪求冥感 。 首四句同前 。 彼行人於三摩 。 禪定之中 。 心愛懸應者 。
懸者 。 遠也 。 即指多生遠劫 。 有緣諸聖 。 應其所求也 。 周流精研 。 貪求冥感者 。
謂其一心 。 周遍流歷 。 精細研究 。 貪求冥相契合 。 以期感格聖應而已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纔起一念貪求 。 便是定心不密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有隙可乘 。 有法能陷 。 故即飛遣精魅附人 。 口說經法 。 以應其感也 。
子三 。 客邪投擾 。
其人原不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應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能令聽眾 。 暫見其身 。 如百千歲 。 心生愛染 。 不能捨離 。 身為奴僕 。 四事供養 。 不覺疲勞 。 各各令其 。 座下人心 。 知是先師 。 本善知識 。 別生法愛 。 粘如膠漆 。 得未曾有 。
其人 。 魔附之人 。 原不覺知魔著 。 亦言自己得證 。 無上涅槃妙果 。 來彼求應 。 善男子處 。 敷座為說 。 冥感懸應之法 。 能令聽眾下 。
詐現冥感 。 懸應之事 。 暫時看見 。 魔附之人 。 鶴髮童顏 。 宛爾深修久證 。 如百千歲 。 心生愛染 。 不能捨離 。 且以身為奴僕 。 四事供養 。 而不覺疲乏勞累 。 各各令其 。 指魔攝之眾 。 座下人心 。 指此眾之徒 。 心知魔附之人 。 原是先世師承 。 本身之善知識 。 別生一種 。 法愛之心 。 如膠似漆 。 粘不可解 。 得未曾有 。
子四 。 主人惑亂 。
是人愚迷 。 惑為菩薩 。 親近其心 。 破佛律儀 。 潛行貪欲 。
是人愚迷無智 。 惑為菩薩 。 相親相近其心 。 日熏日染其教 。 信其邪說 。 破佛律儀 。 學其邪行 。 潛行貪欲 。
子五 。 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 。 我於前世 。 於某生中 。 先度某人 。 當時是我 。 妻妾兄弟 。 今來相度 。 與汝相隨 。 歸某世界 。 供養某佛 。 或言別有 。 大光明天 。 佛於中住 。 一切如來 。 所休居地 。 彼無知者 。 信是虛誑 。 遺失本心 。
此詐陳冥感 。 懸應之言 。 口中好言 。 我前世於某生中 。 先度某人 。 當時是我 。 妻妾兄弟 。 此詐述往昔之事 。 明以欲鉤牽引 。 今者我與汝 。 亦是夙生前緣 。 特來相度 。 與汝相隨 。 歸某世界 。 供養某佛 。 乃順其懸應之愛 。 或言別有 。 大光明天者四句 。
謬指欲界頂天 。 魔宮為大光明天 。 謬稱魔王為佛 。 於中止住 。 一切諸佛如來 。 所休止居住之處 。 彼無知之者 。 信是虛妄欺誑之言 。 遺失本修之心 。 順從魔教 。
子六 。 出名示害 。
此名癘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癘鬼 。 乃遇衰成形 。 之疫癘鬼也 。
子七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五貪求冥感竟 。
癸六貪求靜謐 。 分五子初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深入 。 克己辛勤 。 樂處陰寂 。 貪求靜謐 。
此第六 。 貪求靜謐 。 首四句同前 。 於三摩禪定之中 。 心愛深入者 。
謂三摩定境 。 心愛深窮契入 。 克己工夫 。 不計辛勤 。 惟望得以深入圓通 。 樂處陰隱寂寞之處 。 以求安靜寧謐之修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殊不知三摩地中 。 不容起心動念 。 一涉貪求 。 魔得其便 。 飛遣精靈 。 密附他人 。 口說經法 。
子三 。 邪惑事言 。
其人本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陰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令其聽人 。 各知本業 。 或於其處 。 語一人言 。 汝今未死 。 已作畜生 。 敕使一人 。 於後蹋尾 。 頓令其人 。 起不能得 。 於是一眾 。 傾心欽伏 。 有人起心 。 已知其肇 。 佛律儀外 。 重加精苦 。 誹謗比丘 。 罵詈徒眾 。 訐露人事 。 不避譏嫌 。 口中好言 。 未然禍福 。 及至其時 。 毫髮無失 。
其人 。 指魔附之人 。 本不覺知是魔著 。 亦言自己證得無上涅槃 。 來彼求陰 。 善男子處 。 敷座為說圓通之法 。 令其下 。
先現邪惑事 。 令其聽法之人 。 各知本業 。 即宿業也 。 此顯通過去世 。 或於其處者 。
即說法處 。 特語一人言 。 汝現今未死 。 已變作畜生 。 恐其心中不伏 。 敕使一人 。 於後蹋尾 。 魔力所持故 。 頓令其人 。 起不能得 。 如是證驗故 。 一時聽眾 。 皆傾倒其心 。 而欽伏之 。 此顯通未來世 。 設或有人起心 。 已知肇於何種因緣 。 肇即起始也 。 此顯通現在世 。 魔意以為能通三世 。 即圓通勝用 。 殊不知 。 圓通勝用 。 實不止乎此耳 。 此中文皆宿命通 。 恐與下科 。 抄寫之誤也 。 於佛所制律儀外 。 重加精苦者 。
如斷五味 。 裸四肢 。 拔髮熏鼻 。 投灰臥棘等 。 乃故為詭異之行 。 以竦世也 。
誹謗比丘者 。 斥其不能精苦 。
罵詈徒眾者 。 顯其無有私心 。
訐露人事者 。 攻發人之陰私 。
不避譏嫌者 。 顯己直心不諱也 。
口中好言 。 未然禍福者 。 次說邪惑言 。 其口常好宣說未來禍福之事 。 及至其時 。 一一皆應 。 毫髮無失 。 又故為詭異之言 。 以炫世也 。
子四 。 出名示害 。
此大力鬼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大力鬼 。 有大神通力之鬼 。 善能惑人者 。 餘可知 。
子五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六貪求靜謐竟 。
癸七貪求宿命 。 分五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知見 。 勤苦研尋 。 貪求宿命 。
此第七貪求宿命 。 首四句同前 。 於三摩禪定之中 。 心愛知見者 。
意謂世人不知者能知 。 世人不見者能見 。 所以不辭勤苦 。 研究尋思 。 貪求宿命 。 宿命二字 。 似與上科 。 靜謐二字 。 抄寫之誤也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其人殊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知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文顯易知 。
子三 。 邪惑事言 。
是人無端 。 於說法處 。 得大寶珠 。 其魔或時 。 化為畜生 。 口銜其珠 。 及雜珍寶 。 簡冊符牘 。 諸奇異物 。 先授彼人 。 彼著其體 。 或誘聽人 。 藏於地下 。 有明月珠 。 照耀其處 。 是諸聽者 。 得未曾有 。 多食藥草 。 不餐嘉饌 。 或時日餐 。 一麻一麥 。 其形肥充 。 魔力持故 。 誹謗比丘 。 罵詈徒眾 。 不避譏嫌 。
是人即魔附之人 。 此先現邪惑之事 。 無端者 。 無故於說法處 。 得大寶珠 。 以為瑞應 。 其魔或有時 。 身化畜生 。 口啣其珠 。 及雜色珍寶 。 如寶印寶瓶之類 。 及簡冊符牘 。 竹削名簡 。 韋編名冊 。 竹刻為符 。 木片為牘 。 符為符信 。 漢制以竹為之 。 長六寸 。 刻約信於其中 。 二人各持其半 。 扶而合之 。 相符則可信也 。 諸奇異物 。 如龍光寶鏡之類 。 先授彼人 。 後著其體者 。
顯是魔力所為 。 或誘聽法之人 。 藏於地下 。 有明月珠 。 照耀其處 。 是諸聽者 。 目睹其事 。 心信其說 。 得未曾有 。 多食藥草 。 不餐嘉饌者 。
因避煙火食 。 多食藥草 。 如黃精菖蒲之類 。 或有時日餐 。 一麻一麥 。 其形貌肥壯 。 血氣充滿 。 魔力所持之故 。 誹謗比丘 。 不修苦行 。 罵詈徒眾 。 飽食終日 。
口中好言 。 他方寶藏 。 十方賢聖 。 潛匿之處 。 隨其後者 。 往往見有 。 奇異之人 。
此復說邪惑之言 。 口中常好說言 。 他方寶藏者 。
此以世間利益惑人 。 十方賢聖 。 潛藏隱匿之處者 。
此以出世利益惑人 。 隨其後者 。 往往見有 。 奇異之人 。 此皆陰隱之事 。 似與靜謐相合 。
子四 。 出名示害 。
此名山林 。 土地城隍 。 川嶽鬼神 。 年老成魔 。 或有宣淫 。 破佛戒律 。 與承事者 。 潛行五欲 。 或有精進 。 純食草木 。 無定行事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俱陷王難 。
山林等 。 指掌管者 。 山神 。 林神 。 當方土地 。 當邑城隍 。 川即四瀆 。 嶽即五嶽 。 各專其權 。 神為福德之鬼 。 年老成魔者 。
年代既久 。 魔錄為使者 。 故曰成魔 。 或有宣淫八句 。
指掌疏云 。
附精惑人 。 略以三法 。
或有宣說淫穢 。 破佛清淨戒律 。 與彼承事弟子 。 潛行世間五欲 。 此以欲破戒法也 。 或有無益精進 。 愚癡盲修 。 一味食草食木 。 令人效行 。 此以愚破慧法也 。 或有數瞋數喜 。 數勤數怠 。 數信數疑 。 無定行事 。 一味惱亂是人 。 令失本修 。 此以亂破定法也 。 厭足下準前可知 。
子五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七貪求宿命竟 。
癸八貪求神力分五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神通 。 種種變化 。 研究化元 。 貪取神力 。
此第八貪求神力 。 首四句同前 。 三摩禪定之中 。 心愛菩薩神通 。 神妙莫測 。 通達無礙 。 種種變化 。 由是研究變化之元 。 貪求取得 。 神通之力 。
溫陵曰 。
化元萬化之本也 。 欲乘之以發神變耳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起心研究 。 即落邪思 。 著意貪取 。 便同有作 。 安得不為天魔 。 候得其便哉 。
子三 。 邪惑事言 。
其人誠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通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是人或復 。 手執火光 。 手撮其光 。 分於所聽 。 四眾頭上 。 是諸聽人 。 頂上火光 。 皆長數尺 。 亦無熱性 。 曾不焚燒 。 或水上行 。 如履平地 。 或於空中 。 安坐不動 。 或入瓶內 。 或處囊中 。 越牖透牆 。 曾無障礙 。 惟於刀兵 。 不得自在 。 自言是佛 。 身著白衣 。 受比丘禮 。 誹謗禪律 。 罵詈徒眾 。 訐露人事 。 不避譏嫌 。
其人至敷座說法文易知 。 其人手執火光下 。
先現邪惑事 。 若但說猶不足以取信 。 今特為現種種神變 。 是人或手執火光 。 以手撮取其光 。 分於所有聽眾頭上 。 是諸聽人 。 頂上火光 。 皆長數尺 。 不熱不燒 。 或水上能行 。 猶如履踐平地 。 此則水火二者 。 而得自在 。 或於空中 。 安坐不動 。 宛似空色一如 。 或入瓶內 。 或處囊中 。 幾等大小相容 。 或牖閉之而可越 。 或垣隔之而能透 。 曾無障礙 。 此亦神異之事 。 惟於刀兵 。 不得自在者 。
以魔未離欲 。 身見猶存 。 故不能使刀兵觸之不傷 。 如風吹光 。 如刀斷水一樣 。
自言是佛者 。
佛為極聖 。 猶自僭稱 。 但身著白衣 。 受比丘禮拜 。 誹謗禪律者 。
謗宗門為靜坐狂參 。 自命頓超生死 。 謗律學為 。 持戒修身 。 究竟不出小乘 。 禪 。 教 。 律三者 。 唯不謗說教 。 以自己敷座說法 。 謬稱己說即是佛說 。 各宜信仰 。 蓋自命為佛 。 是壞佛寶 。 誹謗禪律 。 是壞法寶 。 受比丘禮 。 是壞僧寶 。 信其邪說 。 斷三寶種 。 佈地獄苗矣 。 罵詈徒眾者 。
以示無私 。 訐露人事者 。
以表正直 。 不避譏嫌者 。
發人陰私 。 譏謗憎嫌 。 所不避也 。
口中常說 。 神通自在 。 或復令人 。 旁見佛土 。 鬼力惑人 。 非有真實 。 讚歎行淫 。 不毀麤行 。 將諸猥媟 。 以為傳法 。
此復說迷惑之言 。 口中時常宣說 。 神通變化 。 自在無礙 。 以慰愛求之心故 。 或復令人 。 旁見佛土 。 為證自己是佛 。 此皆鬼力要 。 迷惑於人 。 故意妄現 。 非有真實 。 讚歎行淫者 。
以男女交遘 。 即是法身 。 常住不絕 。 並不毀麤行 。 將諸鄙穢猥媟之事 。 以為傳法 。 令得佛種不斷故 。 此將地獄種 。 以為佛種 。 吁可嘆也 。
子四 。 出名示害 。
此名天地大力 。 山精 。 海精 。 風精 。 河精 。 土精 。 一切草木 。 積劫精魅 。 或復龍魅 。 或壽終仙 。 再活為魅 。 或仙期終 。 計年應死 。 其形不化 。 他怪所附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多陷王難 。
天地大力四字 。 通指下之五精 。 以是天地間 。 大力精故 。 五精各有統轄 。 威權自在 。 有正有邪 。 正者為神 。 邪者為精 。 以能與正神分權 。 其力最大 。 一切奇草異木 。 受天地之靈秀 。 盜日月之精華 。 積劫既久 。 成為精魅 。 或復龍魅 。
如守天宮殿之龍 。 及守護伏藏之龍 。 竊天之靈 。 盜物之精 。 而為妖魅 。 或壽終仙 。 再活為魅者 。
存想固形 。 本望長生不死 。 豈知仙壽 。 亦有終盡 。 再活為魅 。 或仙期終 。 計年應死 。 其形不化 。
以修仙者 。 燒鉛煉汞 。 烹養丹砂 。 應享遐齡 。 仙期告終 。 計年應死 。 神識難留 。 形骸不化 。 為他怪所附 。 可惜已往功行 。 反資妖孽 。 不依正覺 。 修三摩提 。 而存想固形者 。 宜知猛省也 。 年老成魔下 。 準前可知 。
子五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八貪求神力竟 。
癸九貪求深空 。 分五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入滅 。 研究化性 。 貪求深空 。
此第九貪求深空 。 首四句同前 。 三摩禪定之中 。 心愛入滅者 。
寶鏡疏云 。
由彼不知一切法相 。 本自寂滅 。 不待更滅 。 無故欲將有相之法 。 而入無相之空 。 非同小乘 。 滅色歸空也 。 研究化性 。 貪求深空者 。
研究萬化之體性 。 即是根本想陰 。 微細動相 。 精研窮究 。 欲期於盡 。 蓋為貪求深空 。 言深空者 。 不唯身境俱空 。 並且存沒自在也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即此一念貪求 。 便是定心不密 。 天魔有隙可乘 。 飛精附人惑亂 。 固其宜矣 。
子三 。 邪惑事言 。
其人終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空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於大眾內 。 其形忽空 。 眾無所見 。 還從虛空 。 突然而出 。 存沒自在 。 或現其身 。 洞如琉璃 。 或垂手足 。 作旃檀氣 。 或大小便 。 如厚石蜜 。 誹毀戒律 。 輕賤出家 。
其人至敷座說法 。 準上可知 。 於大眾內 。 其形忽空者 。
先現邪惑事 。 雖說空法 。 恐猶不信 。 特為示現 。 堅固信仰耳 。 正於大眾內 。 身形忽空 。 眾無所見 。
顯是即有而空 。 正當形空無見 。 還從虛空 。 突然而出 。 顯是即空而有 。 如是或存或沒 。 均得自在 。 略有似於妙有真空 。 真空玅有也 。 但魔力詐現 。 以遂貪求深空 。 者之心也 。 或現其身 。 洞如琉璃者 。
身為眾穢所集 。 能現洞澈 。 如琉璃寶 。 或垂手足 。 作旃檀氣者 。
手足垢污不淨 。 能垂作旃檀香氣 。 或大小便 。 如厚石蜜者 。
大小便臭穢不堪 。 能現如厚石蜜之甜 。 石蜜冰糖也 。 顯是即染而淨 。 竟於現前身中 。 炫異惑眾 。 誹謗戒律者 。
誹持戒為小乘 。 自行束縛 。 輕賤出家 。
不得身空 。 自解求脫 。
口中常說 。 無因無果 。 一死永滅 。 無復後身 。 及諸凡聖 。 雖得空寂 。 潛行貪欲 。 受其欲者 。 亦得空心 。 撥無因果 。
此復說邪惑之言以炫世 。 口中常好說言 。 無因無果 。 一死永滅 。
如波斯匿王 。 見迦旃延 。 毘羅胝子 。 咸言此身 。 死後斷滅 。 正同此見 。 無復後身者 。
即一死永滅 。 無復捨生趣生 。 而受身後苦樂等報 。 及諸六凡四聖 。 迷悟差別 。 即使聖人修證 。 亦屬無有 。 蓋以斷滅為得空寂 。 以行欲為無礙 。 故曰雖得空寂 。 潛行貪欲 。 受其欲者 。 名持法子 。 傳授斷滅之法 。 亦得心空 。 撥無因果 。 生大邪見 。
永嘉云 。
豁達空撥因果 。
莽莽蕩蕩招殃禍 。
可不懼哉 。
子四 。 出名示害 。
此名日月 。 薄蝕精氣 。 金玉芝草 。 麟鳳龜鶴 。 經千萬年 。 不死為靈 。 出生國土 。 年老成魔 。 惱亂是人 。 厭足心生 。 去彼人體 。 弟子與師 。 多陷王難 。
指掌疏云 。
日月薄蝕者 。
黑氣相迫曰薄 。 蔽其精耀曰蝕 。 即今日月交食是也 。 然日為陽精 。 月為陰精 。 各有光華之氣 。 周遍散注 。 當其薄蝕之際 。 不得散注 。 直貫於地 。 地上之金玉芝草 。 麟鳳龜鶴 。 得之可以久生 。 可以毓秀 。 故云經千萬年 。 不死為靈 。 出生國土者 。 為物仙 。 為禽仙 。 為獸仙 。 與前所稱 。 積劫精魅 。 者不同也 。 餘準前可知 。
子五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九貪求深空竟 。
癸十貪求永歲 。 分五子初定發愛求 。
又善男子 。 受陰虛妙 。 不遭邪慮 。 圓定發明 。 三摩地中 。 心愛長壽 。 辛苦研幾 。 貪求永歲 。 棄分段生 。 頓希變易 。 細相常住 。
此第十貪求永歲 。 首四句同前 。 於三摩禪定之中 。 心愛長壽 。 辛苦研究幾微動相 。 即想陰根本 。
指掌疏云 。
然此微細動相 。 不可以有心研究 。 但依本修 。 定深自滅 。 如澄濁水 。 貯於靜器 。 靜深不動 。 沙土自沉 。 今以辛勤勞苦 。 研究幾微 。 已為失計 。 而又貪求永歲 。 而棄分段之生 。 頓希變易 。 而望細相常住 。 是為重增妄想 。 分段生死者 。
三界內有形生死 。 六道眾生 。 依此身根 。 有壽命長短之分劑 。 有體質大小之段落 。 故稱分段 。 變易生死者 。
三界外無形生死 。 三乘聖人 。 斷界內見思惑盡 。 生法性土 。 故受變易 。 但心念遷變移易而已 。 今棄分段之生死 。 頓希變易之生死 。 而得細相常住也 。
子二 。 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 。 候得其便 。 飛精附人 。 口說經法 。
子三 。 邪惑事言 。
其人竟不 。 覺知魔著 。 亦言自得 。 無上涅槃 。 來彼求生 。 善男子處 。 敷座說法 。 好言他方 。 往還無滯 。 或經萬裡 。 瞬息再來 。 皆於彼方 。 取得其物 。 或於一處 。 在一宅中 。 數步之間 。 令其從東 。 詣至西壁 。 是人急行 。 累年不到 。 因此心信 。 疑佛現前 。
其人至敷座說法 。 解見在前 。 好言他方下 。
先現邪惑之事 。 他方萬裡之遙 。 或往或還 。 去來無滯礙也 。 瞬息時之短也 。 可以再來 。 皆於彼方 。 取得其物為證 。 此五通中神足通 。 魔力所為 。 以至遠而成至近也 。 昔道教薛道光 。 修性不修命 。 但能出陰神 。 不能遠方取物 。 張紫陽 。 性命雙修 。 能出陽神 。 兼能遠方取物 。 由此觀之 。 縱能遠方取物 。 仍不出天魔伎倆 。 又豈能與法華 。 普現色身三昧 。 及本經圓通殊勝妙用 。 論其淺深哉 。
或於一處 。 在一宅中 。 不過數步之間 。 其量至近 。 令其從東 。 詣至西壁 。 是人急行 。 累年不到 。 然所明在己 。 則行遠若近 。 而明在他 。 則令近如遠 。 蓋地之可縮可舒 。
時之或延或促 。 皆魔詐現 。 以惑亂人心 。 因此心信 。 疑為是佛現前矣 。
口中常說 。 十方眾生 。 皆是吾子 。 我生諸佛 。 我出世界 。 我是元佛 。 出世自然 。 不因修得 。
此復出邪惑之言 。 口中常說 。 十方眾生 。 皆是吾子者 。
顯未有眾生 。 之前先有也 。 我生諸佛者 。
顯未生諸佛之前先生也 。 我出世界者 。
顯未出世界之前先出也 。 是依報正報 。 諸佛眾生 。 我是元佛 。 既是根本元佛 。 今猶現在 。 而壽命之長 。 更無有過者矣 。 此投其愛求之本念也 。 出世自然 。 不因修得者 。
正顯其徒修無益 。 撥無修證之事也 。
子四 。 出名示害 。
此名住世 。 自在天魔 。 使其眷屬 。 如遮文荼 。 及四天王 。 毗舍童子 。 未發心者 。 利其虛明 。 食彼精氣 。 或不因師 。 其修行人 。 親自觀見 。 稱執金剛 。 與汝長命 。 現美女身 。 盛行貪欲 。 未逾年歲 。 肝腦枯竭 。 口兼獨言 。 聽若妖魅 。 前人未詳 。 多陷王難 。 未及遇刑 。 先已乾死 。 惱亂彼人 。 以至殂殞 。
住世自在天魔者 。
即欲界第六天上 。 別有魔王居處 。 亦他化自在天攝 。 使其眷屬者 。
如飛遣精魅之類 。 遮文荼 。 云奴神 。 即役使鬼 。 亦云嫉妒女 。 毘舍童子 。 即毘舍遮鬼 。 此云噉精氣 。 皆隸屬四王天管轄 。 已發心則護人 。 未發心則害人 。 以取利彼行人 。 定心虛明 。 資發邪慧 。 食彼精氣 。 助養魔軀也 。 或不因師者 。
不因魔附之師 。 其修行人 。 親自觀見 。 魔王現身 。 口稱執金剛 。 堅固之術 。 與汝長命 。 身等金剛也 。 然後現美女身 。 引誘迷惑 。 自恃身形強壯 。 與之盛行貪欲 。 未逾一年半歲 。 肝血腦膜 。 自告枯竭 。 殊不知長命之說 。 徒託空言 。 損身之害 。 成為實驗 。 口兼獨言者 。
乃謂行人 。 與魔對語 。 旁人不曉 。 以為獨言 。 所言無定 。 聽若妖魅 。 前人未詳下 。
雙明二俱為害 。 言前來因師 。 受惑之人 。 未詳是魔精所附 。 以致弟子與師 。 多陷王難 。 若此之不因師 。 與美女盛行貪欲 。 未及遇刑 。 先已乾死 。 其為害猶速也 。 此二者皆足以惱亂行人 。 以致殂喪殞亡也 。
寶鏡疏云 。
以上十種 。 皆由圓定心中 。 妄起貪求之念 。 以致然耳 。 若是如法精進 。 一念不生 。 如幻修證 。 則何善巧之不得 。 何法界之不歷 。 何機理之不契 。 何根本之不析 。 何感應之不成 。 何靜謐之不入 。 何宿命之不知 。 何神通之不具 。 何深空之不證 。 何常住之不獲 。 而乃忽生心愛貪求 。 譬如鱗角未成 。 輒思飛躍 。 羽毛不足 。 便擬扶搖 。 所謂學未優而求仕 。 丹未成而先吞 。 其可乎哉 。 故知招魔成墮者 。 皆自心妄想之過也 。
子五 。 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 。 不入輪迴 。 迷惑不知 。 墮無間獄 。
二中間十境竟 。
壬三示勸末世分四癸初妄稱極果 。
阿難當知 。
是十種魔 。 於末世時 。 在我法中 。 出家修道 。 或附人體 。 或自現形 。 皆言已成 。 正遍知覺 。
此結十種魔境 。 勸令當機 。 傳示將來 。 令得咸知 。 勿為所惑 。 故呼當機 。 應當知覺 。 此十種邪魔 。 於末世時 。 在我佛法中 。 假示出家 。 名字修道 。 希圖破壞佛法 。 現比丘身 。 昔佛在世 。 魔王欲壞法佛 。 佛有神力 。 故不能壞 。 佛將涅槃 。 召魔囑咐 。 擁護佛法 。 有一魔作誓云 。
我待佛滅後 。 依教出家 。 著汝袈裟 。 壞汝佛法 。 其可能否 。 佛即墮淚曰 。
無奈汝何 。 譬如獅子身中蟲 。 自食獅子身中肉 。 或附人體 。 或自現形 。 如第十境 。 親自觀見 。 稱執金剛 。 與汝長命 。 現美女身 。 盛行貪欲 。 皆言已成 。 正遍知覺者 。
此約智果說 。 已經成就 。 正遍知覺之佛果 。 了知心生萬法為正知 。 了知法法唯心為遍知 。 行人當知 。 凡現通稱佛 。 必魔無疑 。 以聖人應世 。 必不輕洩也 。
癸二 。 以淫成化 。
讚歎淫欲 。 佛破律儀 。 先惡魔師 。 與魔弟子 。 淫淫相傳 。 如是邪精 。 魅其心腑 。 近則九生 。 多逾百世 。 令真修行 。 總為魔眷 。
溫陵曰 。
涅槃經云 。
末世魔眷屬 。 現比丘羅漢等像 。 混壞正法 。 誹毀戒律 。 其意同此 。 讚歎淫 。 怒 。 癡 。 即是戒 。 定 。 慧 。 破佛所制律儀 。 先惡魔師者 。
指前十種 。 魔附之人 。 與其座下弟子 。 以淫傳淫 。 延害後世 。 如是邪精 。 魅其心腑 。 舉世不覺 。 陷入魔網 。 故近則九生 。 多逾百世也 。 九生百世 。 皆約佛滅後言之 。 以百年為一生 。 九生九百年也 。 以三十年為一世 。 百世三千年也 。 去聖時遙 。 人根淺薄 。 本望真修 。 反成魔業 。 故曰令真修行 。 總為魔眷 。
癸三 。 陷魔墮獄
命終之後 。 必為魔民 。 失正遍知 。 墮無間獄 。
既為魔眷 。 命終之後 。 必定以為魔民 。 邪見日深 。 正見日晦 。 亡失正遍知 。 覺之佛性 。 墮無間獄 。
癸四 。 悲救報恩 。
汝今未須 。 先取寂滅 。 縱得無學 。 留願入彼 。 末法之中 。 起大慈悲 。 救度正心 。 深信眾生 。 令不著魔 。 得正知見 。 我今度汝 。 巳出生死 。 汝遵佛語 。 名報佛恩 。
此正勸當機 。 救度末世 。 阿難願學菩薩久矣 。 自未得度 。 先度人者 。 菩薩發心 。 故教以未須 。 先取寂滅 。 縱得成無學之道 。 還要留願 。 入彼末法之中 。 阿難此時 。 已斷三界修心 。 六品煩惱 。 自知修證 。 無學道成 。 故勸以留願度生也 。 起大慈悲五句 。
時當末法 。 魔強法弱 。 邪說競興 。 真偽莫辨 。 發起大慈心 。 以與正知正見之樂 。 發起大悲心 。 以拔邪知邪見之苦 。 正心者 。 發無上菩提之心 。 深信者 。 信眾生具有佛性 。 救度此等眾生 。 慧眼圓明 。 修真三昧 。 令不著魔 。 得正知見者 。
能令不著魔 。 王邪知邪見 。 而得佛法正知正見也 。
我今度汝二句 。 阿難雖在二果 。 但為侍佛 。 故留殘結 。 佛知分段不羈 。 故曰我今度汝 。 已出生死 。 既出生死 。 故囑勿滅 。 當遵佛語 。 傳示末法 。 救度眾生 。 名報佛恩 。 假使頂戴恒沙劫 。 身為床座遍三千 。 若不說法度眾生 。 是則不名報恩者 。 亦如當機偈云 。
將此深心奉塵剎 。 是則名為報佛恩也 。
壬四結害囑護分三癸初示因交互 。
阿難 。 如是十種 。 禪那現境 。 皆是想陰 。 用心交互 。 故現斯事 。
如是十種 。 禪那魔境 。 皆是想陰所覆 。 以故觀力與妄想 。 交戰心中 。 互為勝負 。 若妄想勝時 。 故現斯事 。
癸二 。 迷則成害 。
眾生頑迷 。 不自忖量 。 逢此因緣 。 迷不自識 。 謂言登聖 。 大妄語成 。 墮無間獄 。
謂言登聖者 。
不惟惑魔為聖 。 兼亦自言登聖 。 佛為法王 。 如何妄竊 。 大妄語成 。 決定墮獄無疑也 。
癸三 。 囑令保護 。
汝等必須 。 將如來語 。 於我滅後 。 傳示末法 。 遍令眾生 。 開悟斯義 。 無令天魔 。 得其方便 。 保持覆護 。 成無上道 。
汝等 。 皆叮嚀咐囑之意 。 必須將如來所說之語 。 於如來滅後 。 傳示末法 。 遍令一切眾生 。 開悟斯義 。 勿墮魔網 。 故當機結集法藏 。 流通今後 。 為作人天眼目 。 以為救世慈航 。 普令行人 。 依之修習 。 保持真心 。 覆護禪定 。 成無上正等正覺之道也 。
三想陰魔相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文卷第九終 。
辛四行陰魔相分三壬初具示始終二中間十境三結害囑護壬初分二癸初始修未破區宇二終破顯露妄源癸初分二 。 子初攝前想陰盡相 。 二狀示行陰區宇今初
阿難 。 彼善男子 。 修三摩地 。 想陰盡者 。 是人平常 。 夢想消滅 。 寤寐恒一 。 覺明虛靜 。 猶如晴空 。 無復麤重 。 前塵影事 。 觀諸世間 。 大地山河 。 如鏡鑑明 。 來無所粘 。 過無蹤跡 。 虛受照應 。 了罔陳習 。 惟一精真 。
此通明行陰始終之境 。 彼善男子 。
攝前透過想陰十境之人 。 或始終不起愛求 。 常住性定 。 或魔來便能覺知 。 不壞本修 。 如是用心 。 想陰破 。 而仍復精研 。 故曰修三摩提 。 望想陰為終修 。 望行陰為始修 。 三摩增進 。 動念既盡 。 浮想銷除 。 名為想陰盡者 。 是人平常 。 夢想消滅 。
如後云 。 寤即想心 。 寐為諸夢 。 今既無夢無想 。 則寤時無想 。 常同寐時之靜 。 寐時無夢 。 常同寤時之覺 。 故曰寤寐恒一 。 覺明虛靜者 。
本覺妙明真心 。 離諸夢想之擾亂 。 而得清虛寂靜矣 。 猶如晴明之空 。 迥無所有 。 無復麤重 。 前塵影事者 。
以麤重塵影 。 即是法塵 。 全依想陰為體 。 想盡 。 塵自無依 。 故言無復等 。 此以上 。 約心之自體妙 。 獨影先虛也 。 觀諸下 。 約心之照境妙 。 性境亦虛也 。 世間山河大地是性境 。 今心照山河等 。 如鏡之光明洞鑒 。 應物而現 。 毫無分析 。 故物來影現鏡中 。 而鏡無所粘著 。 物過影滅鏡中 。 而鏡亦無蹤跡 。 據此 。 則境識中 。 不過虛受照應而已 。 境滅 。 識中瞭然罔有陳習之可言 。 陳者舊也 。 即舊時習氣也 。 惟一精真 。 惟是一個識精真體 。 即是第八本識 。 非究竟也 。
子二 。 狀示行陰區宇 。
生滅根元 。 從此披露 。 見諸十方 。 十二眾生 。 畢殫其類 。 雖未通其 。 各命由緒 。 見同生基 。 猶如野馬 。 熠熠清擾 。 為浮根塵 。 究竟樞穴 。 此則名為 。 行陰區宇 。
生滅根元者 。
一切生滅 。 根本元由 。 及第八識中 。 所含七識種子 。 以有微細生滅 。 為行陰根本 。 所有生滅 。 皆由此流出 。 前為想陰所覆 。 故不能見 。 今則想陰動念既盡 。 行陰生滅根元 。 從此披敷顯露 。 故得見諸十方 。 十二種類 。 眾生生滅 。 畢竟克殫其類 。 殫 。 猶盡也 。 各命由緒 。 為識陰 。 同分生基 。 為行陰 。 今為行陰所覆 。 故曰 。 雖未得通達 。 十二類生 。 各各受命元由頭緒 。 而見七識種子 。 同分生基 。 猶如野馬 。 熠熠清擾 。 野馬非塵埃 。 即田間遊氣 。 春晴伏地可見 。 其狀如水 。 其光如燄 。 莊生呼為野馬 。 佛經多稱陽燄 。 渴鹿逐陽燄 。 遠望如水 。 至近則無 。 此陰前於二卷 。 五陰科中 。 彼約迷位 。 取其麤相 。 譬如瀑流 。 此約修位 。 取其細相 。 喻同野馬 。 以喻行陰 。 幽隱微細動相 。 熠熠 。 小明也 。 以喻行陰動相 。 忽起忽滅也 。
清擾者 。
揀異前後之辭 。 清是輕清 。 非同前陰之重濁 。 擾是擾動 。 非同後陰之澂湛 。 為浮根塵 。
究竟樞穴者 。
浮根四塵 。 乃眾生根身 。 十二種類 。 各各不同 。 而究竟轉變之機 。 盡在行陰 。 樞者 。 門之軸 。 穴者 。 門之臼 。 由樞穴故 。 門得開關 。 由行陰故 。 根塵得以生滅 。 此相不盡 。 生死難脫 。 是則名為 。 行陰區宇 。
初始修未破區宇竟 。
癸二終破顯露妄源 。
若此清擾 。 熠熠元性 。 性入元澄 。 一澄元習 。 如波瀾滅 。 化為澄水 。 名行陰盡 。 是人則能 。 超眾生濁 。 觀其所由 。 幽隱妄想 。 以為其本 。
若此輕清擾動 。 熠熠生滅之根元體性 。 因定力轉深 。 此體性一入於元本澄清之際 。 後文所謂 。 湛不搖處是也 。 元性 。
生滅根元體性 。 即第七識 。 元澄 。
水浪停息曰澄 。 即第八識 。 一澄本元習氣 。 即第七識行陰 。 種習俱盡 。 而復還識精元明之體矣 。 故曰如波瀾滅 。 化為澄水 。 以想陰如洪波 。 行陰如細浪 。 識陰如無浪流水 。 真覺體性加湛然止水 。 今化為澄水 。 名行陰盡 。
指掌疏云 。
按耳根圓通 。 此當空所空滅 。 言前於覺所覺空時 。 宛爾有個能空心生 。 所空覺滅 。 仍屬細流 。 即是八識中 。 第七識種子 。 名為生滅根元 。 今於行陰盡時 。 性習都盡 。 故能空與所空 。 而俱滅矣 。 所以不能復真者 。 以猶為識陰所覆故 。
是人則能 。 超眾生濁者 。
如前云 。 知見每欲 。 留於世間 。 業運每常 。 遷於國土 。 相織妄成 。 名眾生濁 。 以行陰生滅不停 。 業運常遷 。 遂成眾生知見 。 渾濁真性 。 今者 。 行陰既盡 。 則眾生濁 。 自然超越 。 超越之後 。 反觀行陰 。 之所由來 。 元從幽深隱微妄想 。 以為其本 。
初具示始終竟 。
壬二中間十計分十癸初二種無因至十五現涅槃 。 癸初分三子初標由示墜二詳釋其相三結成外論 。 今初 。
阿難當知 。
是得正知 。 奢摩他中 。 諸善男子 。 凝明正心 。 十類天魔 。 不得其便 。 方得精研 。 窮生類本 。 於本類中 。 生元露者 。 觀彼幽清 。 圓擾動元 。 於圓元中 。 起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二無因論 。
此下別示 。 行陰十計 。 不言十境 。 而云十計者 。 但是想破行現 。 自緣定中所見 。 而生種種邪計 。 非有外境魔事之擾也 。 此第一 。 二種無因論 。 呼阿難而告之曰 。
當知 。 警令覺知也 。 是得正知者 。
即不遭邪慮也 。 奢摩他中者 。
即圓定發明也 。 凡能到此地位 。 俱有決定善根 。 故稱善男子 。 凝明正心者 。
凝 。 不動也 。 於想陰十境 。 不起愛求 。
明 。 不惑也 。 於飛精附人 。 便能覺知 。
正心 。 雙承不動定也不惑慧也 。 定慧均等 。 十類天魔 。 不得其便 。 圓通妙行 。 乃可增修 。 方得精心研究 。 力破想陰 。 想陰既破 。 行陰即現 。 故得窮十二類生 。 生滅根本 。 此上歷敘 。 想破行現 。 於本類中 。 生元露者 。
此下方明 。 邪解起計 。 並非外魔 。 惟是自心作孽 。 是謂心魔 。 先窮十二類生 。 行陰深本 。 欲於本類中 。 研求生滅根元顯露者 。 即行陰顯現也 。
觀彼幽清 。 圓擾動元者 。
乃正觀行陰 。 彼即指行陰 。 幽隱輕清 。 非同前想陰 。 顯明重濁也 。
圓者 。 遍十二類生 。 一一皆然 。 即觀行陰遷流 。 微細動相 。 為圓擾群動之元 。 觀同分生基之總相 。 不起妄計 。 一味精研 。 自可進破行陰 。 今於圓元中 。 起計度者 。
於圓擾群動之元 。 為諸行之本 。 是生滅之元 。 如是觀察 。 執為勝性 。 故起計度 。 並不知有不擾不動之真如 。 亡失本修 。 以是墜入 。 二無因論 。
正脈疏云 。
二無因論 。 乃先世外道 。 修心邪解 。 所立違理背正之惡見耳 。 今行現之解 。 適與之同 。 故即墜彼論中 。 如後車蹈前車之覆轍 。 故即同墮一坑□地 。 後文諸論 。 皆倣此意 。
初標由示墜竟 。
子二詳釋其相分二丑初本無因二末無因丑初分三寅初據己見量 。
一者是人 。 見本無因 。
何以故 。 是人既得 。 生機全破 。 乘於眼根 。 八百功德 。 見八萬劫 。 所有眾生 。 業流灣環 。 死此生彼 。 祗見眾生 。 輪迴其處 。 八萬劫外 。 冥無所觀 。
首二句標定 。 下徵釋 。 一者 。 是人 。 即於圓元中 。 起計度之人 。 計執此圓元為勝性 。 並不知此但行現 。 尚未至於盡 。 行陰盡後 。 還有識陰 。 識陰盡後 。 方是本覺 。 便謂此行陰 。 為生滅之元 。 本來無有因起 。 故曰見本無因 。 何以故徵 。 下釋 。 是人既得 。 生機全破者 。
生機 。 即行陰 。
破 。 即顯露義 。 前文所謂 。 生滅根元 。 從此披露是也 。 乘於眼根清淨 。 獲得八百功德 。 極盡其見量 。 能見八萬劫內 。 所有眾生 。 業行遷流 。 灣轉回環 。 莫能自止 。 死此生彼者 。
即捨生趣生也 。 亦即前文所謂 。 業運每常 。 遷於國土是也 。 祗見眾生 。 隨業行以遷流 。 輪迴在八萬劫中之處 。 八萬劫外 。 冥然莫辨 。 毫無所觀也 。
寅二 。 謬成邪計 。
便作是解 。
此等世間 。 十方眾生 。 八萬劫來 。 無因自有 。
便作如是邪解妄計 。
此等世間 。 十方眾生 。 八萬劫來 。 無因自有 。 因八萬劫外 。 冥然無有所觀 。 遂計無因 。 拘舍離等 。 昧為冥諦 。 即同此見 。 儒宗所謂 。 鴻濛混沌者 。 皆此類也 。 殊不知自己見量有限 。 未至圓極 。 若如來見量 。 豎窮三際 。 橫遍十方 。 豈以八萬劫為限哉 。
寅三 。 失真墮外 。
由此計度 。 亡正遍知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由此邪計籌度 。 亡失正知 。 執八萬劫 。 無因自有 。 亡失遍知 。 墮落外道邪見 。 惑亂菩提正覺之性矣 。
初本無因竟 。
丑二末無因分三寅初據己見量 。
二者是人 。 見末無因 。
何以故 。 是人於生 。 既見其根 。 知人生人 。 悟鳥生鳥 。 烏從來黑 。 鵠從來白 。 人天本豎 。 畜生本橫 。 白非洗成 。 黑非染造 。 從八萬劫 。 無復改移 。
首二句標定 。 下徵釋 。 二者 。 是人 。
於圓元中 。 起計度之人 。 計執此圓元為勝性 。 詳推過去 。 見本無因 。 例知未來 。 見末無因也 。 何以故徵 。 下釋云 。
是人於生 。 既見其根者 。
謂是人於諸眾生 。 既見劫前 。 本無其根 。 無因而有 。 蓋即以無因 。 為十二類生本元 。 自然而然 。 由此轉計 。 成為自然外道 。 知人還自然生人 。 悟鳥還自然生鳥 。 烏從來自然是黑 。 鵠從來自然是白 。 白非是洗成而白 。 黑非是染造而黑 。 人天二句 。 當在下 。 諒抄寫之誤 。 若是人天 。 本來是豎形而立 。 若是畜生 。 本來是橫行而走 。 此皆自然而然 。 本無有因 。 從八萬劫來 。 未嘗更改變移 。
寅二 。 謬成邪計 。
今盡此形 。 亦復如是 。 而我本來 。 不見菩提 。 云何更有 。 成菩提事 。 當知今日 。 一切物象 。 皆本無因 。
此下釋成 。 上科全推過去 。 此科列定未來 。 今盡此形者 。
盡 。 即盡未來際 。 而此形亦復如是 。 無有改移 。 而我本來 。 八萬劫前 。 不見十二類生 。 從菩提性起 。 云何更有 。 眾生於劫後 。 成菩提事乎 。 當知今日 。 一切物象 。 既皆劫前 。 本無有因 。 以此驗知劫後 。 末亦無因也 。 言八萬劫盡 。 終成斷滅 。 無有因果而已 。 蓋以從無因而起者 。 還復無因 。 返於冥初之意而已 。
寅三 。 失真墮外 。
由此計度 。 亡正遍知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由此邪計籌度 。 亡失正知 。 皆謂一切自然 。 亡失遍知 。 不達循業發現 。 以致墮落外道惡見 。 反惑亂菩提正覺之性矣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是則名為 。 第一外道 。 立無因論 。
初二種無因論竟 。
癸二四種遍常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阿難 。 是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凝明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圓常中 。 起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遍常論 。
此第二 。 四種遍常論 。 是三摩中 。
正修定慧之中 。 凝明正心者 。
凝然不動 。 於想陰十境 。 始終不起愛求 。 明照不惑 。 於飛精附人 。 魔來便能覺知 。 正心即不動不惑 。 定慧均等之心 。 魔不得便 。
圓通妙行 。 自可增修 。 想陰既破 。 行陰現前 。 窮十二類生 。 生滅根本 。 即觀察彼行陰幽隱輕清 。 常擾動元 。 於圓常中 。 起計度者 。
見周遍處 。 各之曰圓 。 見相續處 。 名之曰常 。 殊不知此周遍相續 。 乃行陰遷流 。 生滅之相 。 而於是中 。 妄起計度 。 圓遍常住者 。 是人墜入外道 。 四種遍常論矣 。
子二詳釋其相分四丑初心境計常 。
一者是人 。 窮心境性 。 二處無因 。 修習能知 。 二萬劫中 。 十方眾生 。 所有生滅 。 咸皆循環 。 不曾散失 。 計以為常 。
一者 。 是人欲窮行陰 。 但約心之與境二性 。 以求本元 。 何自而起 。 然窮之不遠 。 以見心境二處 。 於二萬劫前 。 無因自有 。
修習者 。 即窮心境之修習 。
能知者 。 以其見量有限 。 祗見二萬劫中 。 十方眾生 。 所有心境生滅 。 以心境皆屬行陰 。 皆有生滅 。 然生滅正是無常 。 而彼但見劫內 。 生滅滅生 。 咸皆循環 。 相續不斷 。 不曾散失 。 遂計心境二性 。 以為遍常 。 不計劫外無因 。 以為斷滅 。 與上科異也 。
丑二 。 四大計常 。
二者是人 。 窮四大元 。 四性常住 。 修習能知 。 四萬劫中 。 十方眾生 。 所有生滅 。 咸皆體恒 。 不曾散失 。 計以為常 。
二者 。 是人欲窮行陰 。 乘己見解 。 研窮四大 。 為變化之元 。 見一切萬法 。 皆從四大 。 和合而成 。 遂計四大種性 。 本來常住 。 殊不知四大 。 亦屬唯識變現 。 其體本空 。 如虛空華 。 依之修習 。 能知四萬劫中 。 四萬劫外 。 則冥無所觀矣 。 其見量比前 。 增加一倍 。 十方眾生 。 所有生滅 。 皆從四大 。 和合而成 。 而四大種性 。 既是常住 。 咸皆體性 。 周遍恒常 。 不曾散失 。 遂計四大之性為遍常 。
丑三 。 八識計常 。
三者是人 。 窮盡六根 。 末那執受 。 心意識中 。 本元由處 。 性常恒故 。 修習能知 。 八萬劫中 。 一切眾生 。 循環不失 。 本來常住 。 窮不失性 。 計以為常 。
三者 。 是人窮盡六根之中 。 所具之六識 。 並及末那之七識 。 恒審思量故 。 執受之八識 。 執持根身 。 器界 。 種子故 。 此由行人 。 乘己見解 。 窮心八識意七識識第六識中 。 根本元由 。 生起之處 。 殊不知是乃行陰 。 相續之由 。 而反妄計識性恒常之故 。 依此修習 。 能觀八萬劫中 。 一切眾生 。 死此生彼 。 展轉循環 。 不曾散失 。 遂謂從本以來 。 周遍常住 。 即以窮此循環不失之性 。 計以為周遍常住 。
正脈謂 。
特以所窮八識 。 法門深廣詳切 。 倍前四大故 。 所知劫數 。 亦倍前人 。
丑四 。 想盡計常 。
四者是人 。 既盡想元 。 生理更無 。 流止運轉 。 生滅想心 。 今已永滅 。 理中自然 。 成不生滅 。 因心所度 。 計以為常 。
四者 。 是人計想盡為常 。 以其既盡想陰根元 。 謂根本想陰 。 即第八識中動相 。 今想破動相已盡 。 露出行陰 。 生滅根元 。
生理 。 即生滅根元 。 猶如野馬 。 熠熠清擾 。 非是無流 。 彼謬謂更無流止 。 運轉施為 。 意以生滅想心 。 今已永滅 。 理中自然 。 成一種不生滅 。 殊不知行陰 。 正是第七種子 。 微細流注 。 實非真不生滅 。 不過因心路籌度 。 計為周遍常住 。
二詳 。 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常 。 亡正遍知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二外道 。 立圓常論 。
由此之故 。 非是遍常 。 妄計遍常 。 亡正遍知者 。
不達行陰遷流 。 則亡正知 。 不悟萬法生滅 。 則亡遍知 。 墮落外道 。 執此為常 。 不知別有真常 。 菩提正覺之性 。 是則名為 。 第二常見外道 。 立圓常論 。
二四 。 種遍常竟 。
癸三四種顛倒 。 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自他中 。 起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顛倒見 。 一分無常 。 一分常論 。
此雙計常與無常也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者 。
前二科云凝明 。 足顯定慧相資 。 此云堅凝 。 似偏屬於定 。 然雖似偏屬 。 乃是即慧之定 。 定力愈深 。 而堅固凝然不動 。 想陰十境 。 始終不起愛求 。 故曰正心 。 魔不得便 。 故得想破行現 。 研究眾生 。 十二種類 。 生滅深本 。 深本既現 。 但依耳根妙修 。 一味反聞照性 。 自可進破行陰 。 而乃觀察行陰 。 幽隱輕清 。 常時擾動 。 生滅之根元 。 既為諸動之根元 。 則自他依正 。 皆依之建立 。 由此於自他法中 。 起諸妄計籌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顛倒見 。 顛倒見中 。 一分無常 。 一分常義 。
合轍云 。
平等性中 。 本無自他 。 而妄計自他 。 中道了義 。 迥絕二邊 。 而謬執斷常 。 非倒見而何哉 。
正脈云 。
四種顛倒 。 合前二計觀之 。 二無因 。 似觀劫外斷處 。 而計無常 。 四遍常 。 似觀劫內續處 。 而計是常 。 各皆單計而已 。 今此乃是雙計 。 常與無常也 。
子二詳釋其相分四丑初雙約自他 。
一者是人 。 觀妙明心 。 遍十方界 。 湛然以為 。 究竟神我 。 從是則計 。 我遍十方 。 凝明不動 。 一切眾生 。 於我心中 。 自生自死 。 則我心性 。 名之為常 。 彼生滅者 。 真無常性 。
一者 。 是人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此是行陰 。 生滅根元 。 而計為妙明真心 。 遍滿十方世界 。 且以幽清常擾 。 不覺妄謂湛然 。 即不動義 。 自計最勝曰究竟 。 名為神我 。 此即外道二十五諦之最後一諦也 。 彼有定力 。 能觀八萬劫 。 八萬劫外 。 則冥然莫辨 。 遂立為冥諦 。 從冥諦生覺大 。 覺大生我心 。 我心生五微 。 五微生五大 。 五大生十一根 。 最後立一神我 。 謬計冥諦為能生 。 中間二十三法為所生 。 神我為能受用 。 中間二十三法為所受用 。 如彼論云 。
神我有知 。 能思慮故 。 我以思為性 。 受用大等二十三法 。 蓋是以第八識中 。 所含第七識種子 。 為神我也 。 既立神我 。 從是則計神我 。 遍滿十方 。 凝明不動 。 無生無滅 。 以故是常 。 以一切眾生 。 於我心中 。 自生自死 。 故是無常 。 此於自他處計常無常也 。
丑二 。 約他國土 。
二者是人 。 不觀其心 。 遍觀十方 。 恒沙國土 。 見劫壞處 。 名為究竟 。 無常種性 。 劫不壞處 。 名究竟常 。
二者 。 是人前觀自心 。 已知是常 。 故不復觀 。 又前於眾生 。 知是無常 。 而於國土 。 未知是否常住 。 故運心遍觀 。 十方恒沙國土 。 成壞不一 。 彼但見劫壞之處 。 三災起時 。 壞後見空 。 不知成住壞空 。 乃世界之劫運 。 空後還有成 。 便名為究竟 。 無常種性 。 若見劫不壞處 。 不知暫時而住 。 不過二十小劫 。 便名為究竟 。 真常種性 。 此以國土壞不壞 。 計為常無常也 。
指掌疏云 。
要知界性無二 。 成壞隨緣 。 若因有壞 。 而執無常 。 則菩薩灰嚴土之心 。 若因不壞 。 而執真常 。 則凡夫增戀世之志 。 邪見誤人 。 不可不知 。
丑三 。 約自身心 。
三者是人 。 別觀我心 。 精細微密 。 猶如微塵 。 流轉十方 。 性無移改 。 能令此身 。 即生即滅 。 其不壞性 。 名我性常 。 一切死生 。 從我流出 。 名無常性 。
三者 。 是人捨他觀自 。 於自己身心二途 。 分別而觀 。 別觀我心等 。
此觀心也 。 能令此身等 。
此觀身也 。 言精細微密者 。
此想破行現 。 指行陰根本也 。 別觀我心 。 是七識種子故曰精 。 流注莫見故曰細 。 虛受照應故曰微 。 行相幽隱效曰密 。 猶如微塵 。 為十二類眾生根本 。 此即外道所計 。 之微細我也 。 第一科中神我 。 即廣大我也 。 依此微細我 。 起惑造業 。 隨業受報 。 流轉十方 。 而性無移改 。 此即大小不定我也 。 所受之報 。 有大小不定故 。 以上觀心 。 次觀身 。 能令此身 。 即生即滅者 。
前云業運每常 。 遷於國土 。 能令此身 。 剎那變滅 。 故云即生即滅 。 其不壞性 。 即無移改之心性 。 名我性常 。 至於一切 。 生死之身 。 從我流出 。 名無常性 。 此以自己身 。 心計為常無常也 。
丑四 。 雙非自他 。
四者是人 。 知想陰盡 。 見行陰流 。 行陰常流 。 計為常性 。 色受想等 。 今已滅盡 。 名無常性 。
四者 。 是人通觀四陰 。 知色 。 受 。 想三陰已盡 。 見行陰現在遷流 。 以行陰相續 。 不斷而常流者 。 便計以為常住性 。 色受想等 。 三陰滅盡 。 而無有者 。 故計以為無常性 。 此於四陰中 。 計常無常也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一分無常 。 一分常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三外道 。 一分常論 。
由此計度 。 自他依正 。 及陰等 。 各執不同 。 總不出一分無常 。 一分常論 。 以此雙計 。 故成顛倒 。 所以墮落外道 。 如僧佉論師等 。 智論云 。
諸法不應執常 。 常即無罪無福 。 無所傷殺 。 亦無施命 。 無縛無解 。 則無涅槃 。 若執無常 。 即是斷滅 。 亦無罪福 。 亦無增損功業 。 因緣果報亦失 。 是皆足以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三外道 。 一分常論 。 此偏言一分者 。 以二分中 。 以常為勝 。 顯獨重故 。
三四種顛倒竟 。
癸四四種有邊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分位中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有邊論 。
又三摩中 。 文同上可知 。 於分位中 。 生計度者 。
溫陵曰 。
分位有四 。 謂三際分位 。 見聞分位 。 彼我分位 。 生滅分位 。 於四種分位中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有邊論 。 文雖雙計 。 有邊無邊 。 理實但是邪計 。 邊見而已 。 非真得無邊理體 。 故以正教判之 。 但名有邊 。
子二詳釋其相分四丑初約三際 。
一者是人 。 心計生元 。 流用不息 。 計過未者 。 名為有邊 。 計相續心 。 名為無邊 。
一者 。 是人約分位計有邊無邊也 。 心計生元者 。
謂見行陰為 。 十二類生 。 生滅根元 。 而現在遷流業用 。 循環不息 。 計過去已滅 。 未來未至 。 名為有邊 。 計現在相續 。 曾無間斷 。 名為無邊 。 既取現心續處 。 為無限際者 。 為無邊 。 則必以過未斷處 。 有限際者 。 為有邊 。 然心無限際者 。 以當念觀心 。 浩渺無涯岸之謂也 。
丑二 。 約見聞 。
二者是人 。 觀八萬劫 。 則見眾生 。 八萬劫前 。 寂無聞見 。 無聞見處 。 名為無邊 。 有眾生處 。 名為有邊 。
二者 。 是人約見聞以計有邊無邊也 。 以定力能觀八萬劫 。 則見眾生 。 生滅滅生 。 輪迴其處 。 八萬劫前 。 寂然無有聞見 。 彼但見無聞見處 。 冥然莫辨 。 邈無涯涘 。 不知惟是自己見聞不及 。 遂名為無邊之性 。 又但見有眾生處 。 生滅相續 。 不知惟是業緣 。 虛妄現起 。 遂名有邊之性 。
丑三 。 約彼我 。
三者是人 。 計我遍知 。 得無邊性 。 彼一切人 。 現我知中 。 我曾不知 。 彼之知性 。 名彼不得 。 無邊之心 。 但有邊性 。
三者 。 是人約彼我以計有邊無邊也 。 此由行人 。 觀己行陰 。 執為真我 。 遂計我能 。 周遍了知 。 於諸法之中 。 得無邊之性 。 而彼一切眾生 。 皆現我知之中 。 我曾不知 。 彼知之性 。 名彼不得 。 無邊心性 。 但名有邊心性耳 。
丑四 。 約生滅 。
四者是人 。 窮行陰空 。 以其所見 。 心路籌度 。 一切眾生 。 一身之中 。 計其咸皆 。 半生半滅 。 明其世界 。 一切所有 。 一半有邊 。 一半無邊 。
四者 。 是人約生滅 。 以計有邊無邊也 。 窮行陰空者 。
謂想陰既盡 。 行陰遷流 。 今以定力研窮 。 欲求其空即滅也 。 以在定中 。 覺得行陰滅 。 出定之時 。 覺得行陰生 。 不知是定功未至 。 若定功至 。 則行陰自空 。 如波瀾滅 。 化為澄水 。 今以其所見 。 用妄想心路籌度 。 謬謂一切眾生 。 一身之中 。 咸皆半生半滅 。 以一例諸 。 明世界所有 。 一切皆是 。 一半有邊 。 一半無邊 。 以生時覺得有邊 。 滅時覺得無邊故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有邊無邊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四外道 。 立有邊論 。
由此妄心計度 。 有邊無邊 。 墮落外道 。 成其伴侶 。 以其邊則非中 。 故迷惑中道 。 菩提正性 。 是則名為 。 第四外道 。 立有邊論 。
四 。 四種有邊竟 。
癸五四種矯亂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知見中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四種顛倒 。 不死矯亂 。 遍計虛論 。
又三摩中 。 文同上可知 。 於知見中 。 生計度者 。
謂以彼定中 。 所知所見 。 不能決擇明了 。 而妄生周遍計度也 。 是人墜入 。 四種顛倒之見 。 不死者 。
外道計無想天 。 為不死天 。 一生不亂答人 。 死後當生彼天 。 若實不知 。 而輒答者 。 恐成矯亂 。 故有問時 。 答言秘密言詞 。 不應皆說 。 或不定答 。
佛法訶云 。
此真矯亂 。
灌頂云 。
邪分別性 。 故名遍計 。 都無實義 。 故云虛論 。
子二詳釋其相分四丑初八亦矯亂 。
一者 。 是人 。 觀變化元 。 見遷流處 。 名之為變 。 見相續處 。 名之為恒 。 見所見處 。 名之為生 。 不見見處 。 名之為滅 。 相續之因 。 性不斷處 。 名之為增 。 正相續中 。 中所離處 。 名之為減 。 各各生處 。 名之為有 。 互互亡處 。 名之為無 。 以理都觀 。 用心別見 。 有求法人 。 來問其義 。 答言我今 。 亦生亦滅 。 亦有亦無 。 亦增亦減 。 於一切時 。 皆亂其語 。 令彼前人 。 遺失章句 。
一者 。 是人以生滅行陰分別 。 而成八種邪見 。 觀變化元者 。
以想盡行現 。 進觀行陰 。 為變化之根元 。 其體即是遷流 。 既有遷變流轉 。 故即名為變 。 雖有遷變 。 而卻前後相續 。 有相續則無斷絕 。 故即名為恒即常也 。 此變恒一對也 。 見所見處 。 名之為生者 。
於八萬劫內 。 能見所見之處 。 似為眾生生 。 故即名為生 。 不見見處 。 名之為滅者 。
於八萬劫外 。 不能見所見之處 。 似是眾生滅 。 故即名為滅 。 此生滅一對也 。 相續之因 。 性不斷處者 。
此又於生滅之中 。 別起有因之計 。 如前行陰已滅 。 後行陰未生 。 中間必有相續之因 。 然相續即中有身 。 其體即是識陰 。 以彼不知 。 行陰之外 。 別有識陰 。 但見其性不斷處 。 似多出一法 。 名之為增 。 正相續中 。 必有缺乏之處 。 如出入之息 。 相續而缺中交是也 。 缺少即名為減 。 此增減一對也 。 又各各生處 。 名之為有者 。
因觀眾生 。 各各生處 。 以生為有 。 故遂名為有 。 見互互無處 。 以滅為無 。 故遂名為無 。 此有無一對也 。 如上八種 。 雖則以行陰之理 。 統而觀之 。 而行人用心 。 差別而見 。 前後不一 。 無有正知正見 。 有求法人 。 來問修證之義 。 答言我今亦生亦滅 。 亦有亦無 。 亦增亦減 。 蓋亦者 。 兩可之詞 。 顯其不墮偏執 。 殊不知 。 中無主宰 。 於一切時 。 皆亂其語 。 正墮矯亂論議 。 文少亦變亦恒一對 。 令彼前人 。 遺失章句者 。
指前來問話之人 。 答者既兩可莫決 。 而聽者自然遺失章句也 。
丑二 。 惟無矯亂 。
二者 。 是人 。 諦觀其心 。 互互無處 。 因無得證 。 有人來問 。 惟答一字 。 但言其無 。 除無之餘 。 無所言說 。
二者 。 是人諦觀其心者 。
於生類中 。 諦觀行陰之心 。 互互無處 。 因無得證者 。
謂悟得一切法皆無也 。 有人來問 。 惟答其無 。 除無之外 。 無所言說也 。
丑三 。 惟是嬌亂 。
三者 。 是人 。 諦觀其心 。 各各有處 。 因有得證 。 有人來問 。 惟答一字 。 但言其是 。 除是之餘 。 無所言說 。
因有得證者 。
念生後必有滅相 。 滅後必有生相 。 從此證得 。 一切皆有 。 是即有也 。 餘可知 。
丑四 。 有無矯亂 。
四者 。 是人 。 有無俱見 。 其境枝故 。 其心亦亂 。 有人來問 。 答言亦有 。 即是亦無 。 亦無之中 。 不是亦有 。 一切矯亂 。 無容窮詰 。
四者 。 是人觀察行陰 。 有無俱見 。 既見其念念生處 。 又見其念念滅處 。 其境如木分為兩枝 。 其心亦復不定亂也 。 有人來問 。 即答 。 見亦有即是亦無者 。
以生者必歸於滅 。 亦無之中 。 不是亦有者 。
以滅者不定更生 。 一切矯亂 。 無容窮詰者 。
矯者 。 執拗不順於理 。
亂者 。 心無主正 。
寶鏡疏云 。
此中第一 。 第四 。 言皆兩可 。 亂義為多 。 而終非順理 。 亦兼於矯也 。 第二 。 第三 。 言惟一偏 。 矯義為多 。 而終非主正 。 同歸於亂也 。
故總結云 。
一切矯亂 。 無容窮究詰問者也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矯亂虛無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五外道 。 四顛倒性 。 不死矯亂 。 遍計虛論 。
虛無者 。 虛妄邪計 。 無有實義 。 墮落外道 。 迷惑菩提真性 。 是則名為 。 第五外道 。 迷正知見 。 立邪知見 。 故曰四顛倒性 。 結名遍計虛論者 。
此人周遍計度 。 如執繩為蛇 。 皆至虛至妄之論也 。
五四 。 種矯亂竟 。
癸六有十六相 。 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無盡流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死後有相 。 發心顛倒 。
又三摩中 。 文同上可知 。 於無盡流者 。
行陰相續無盡 。 遷流不息 。 生計度者 。
即計此行陰 。 為諸動之元 。 將來能生諸動 。 遂計色 。 受 。 想三 。 即現前已滅 。 將來必生 。 故曰是人墜入 。 死後有相 。 發心顛倒 。
正脈云 。
真悟無生 。 了知初生即有滅 。 是知生尚空洞無相 。 何說死後 。 豈可妄計有相耶 。
子二 。 詳釋其相 。
或自固身 。 云色是我 。 或見我圓 。 含遍國土 。 云我有色 。 或彼前緣 。 隨我回復 。 云色屬我 。 或復我依 。 行中相續 。 云我在色 。
此即外道 。 六十二見 。 中四計也 。
一者 。 或自堅持 。 固守此身形 。 云四大之色 。 皆是我故 。 此計即色是我也 。
二者 。 或見我性圓融 。 含遍十方國土 。 云我有色 。 此計我大色小 。 色在我中也 。
三者 。 或彼前緣 。 即謂眼前之色 。 隨我回復者 。
咸皆隨我迴旋往復 。 即運用也 。 云色屬我者 。
色既屬我 。 顯是我所 。 非即我矣 。 此計離色是我也 。
四者 。 或復我依 。 行陰之中 。 遷流相續 。 云我即在色中 。 以行陰相續之相 。 即是色陰 。 此計色大我小 。 我在色中也 。
皆計度言 。 死後有相 。 如是循環 。 有十六相 。
謂色身雖死 。 我猶現在 。 色陰既爾 。 餘三亦然 。 如是循環 。 四四共有十六相 。
從此或計 。 畢竟煩惱 。 畢竟菩提 。 兩性並驅 。 各不相觸 。
上因見行陰無盡 。 遂計前三陰 。 亦復無盡 。 同成有相 。 此更轉計 。 一切諸法 。 無不皆然 。 煩惱攝盡染法 。 菩提攝盡淨法 。 則煩惱菩提 。 理亦如是 。 煩惱畢竟是煩惱 。 菩提畢竟是菩提 。 決無更改 。 由是真妄 。 兩性並驅 。 即並行不悖 。 各各不相抵觸也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死後有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六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有相 。 心顛倒論 。
由此計度 。 死後有相 。 所以墮落外道 。 有十六相 。 真到底是真 。 妄到底是妄 。 真妄各立 。 無有轉煩惱之妄法 。 成菩提之真性 。 故曰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六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有相 。
通結五陰 。 惟在前四 。 雖在前四 。 義惟行陰耳 。 依斯立論 。 從心顛倒 。 正所謂心魔作祟 。 其奈之何 。
六十六有相竟 。
癸七八種無相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先除滅 。 色受想中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死後無相 。 發心顛倒 。
又三魔中 。 文同上可知 。 於先除滅 。 色受想中者 。
見前三已滅 。 生妄計籌度 。 前三先有今無 。 例知行陰現有 。 將來亦應滅無 。 因計死後 。 終歸斷滅故 。 是人墜入 。 死後無相 。
正脈云 。
此與上敵體相翻 。 故變有成無 。 蓋上睹未滅之行陰 。 見其無盡 。 而因前三 。 並萬法 。 皆當無盡 。 此睹已滅之前三 。 見其無相 。 而因計行陰 。 並萬法 。 皆當無相也 。 發心顛倒者 。
違佛教修因證果之誠言 。 成外道虛無斷滅之妄論 。 故曰發心顛倒 。
子二 。 詳釋其相 。
見其色滅 。 形無所因 。 觀其想滅 。 心無所繫 。 知其受滅 。 無復連綴 。 陰性銷散 。 縱有生理 。 而無受想 。 與草木同 。
色 。 四大之色 。 形 。 一身之形 。 形因色有 。 見其四大之色滅 。 則形無所因矣 。 想為意識之想 。 心為意根之心 。 心因想繫 。 觀其意識之想滅 。 則心無所繫矣 。 色居受陰之前 。 心居受陰之後 。 有受居中 。 則色心可以連綴 。 知其受陰一滅 。 則色心無復連綴矣 。 據此前三陰之性 。 既已銷亡散滅 。 縱有行陰 。 雖是生理 。 而無受想 。 則無知覺 。 與草木同 。
溫陵曰 。
陰性銷散 。 謂色受想滅也 。 生理即行 。 謂無受 。 想 。 則行亦滅也 。
此質現前 。 猶不可得 。 死後云何 。 更有諸相 。 因之勘校 。 死後相無 。 如是循環 。 有八無相 。
此質指現陰色心 。 非獨指色陰也 。 今在定中 。 見四陰現在皆 。 無相可得 。 死後云何 。 更有諸相耶 。 因之勘驗已滅 。 而知現在未滅 。 比校將來 。 死後陰相 。 一定是無 。 如是循環 。 往復推檢 。 每一陰生前死後皆無相 。 而色 。 受 。 想 。 行四陰 。 共有八無相 。
從此或計 。 涅槃因果 。 一切皆空 。 徒有名字 。 究竟斷滅 。
現前質空無修因 。 死後相空無證果 。 從此或計 。 涅槃因果 。 世出世法 。 一切皆空 。 徒有名字 。 終無實體 。 究竟皆歸於斷滅也 。 斷滅是大邪見 。 撥無因果 。 以一切諸法 。 皆不離因果 。 所謂豁達空 。 撥因果 。 莽莽蕩蕩招殃禍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死後無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七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無相 。 心顛倒論 。
七八種無相竟 。
癸八八種俱非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行存中 。 兼受想滅 。 雙計有無 。 自體相破 。 是人墜入 。 死後俱非 。 起顛倒論 。
又三摩中 。 至常擾動元 。 同上可知 。
正脈云 。
於行存中者 。
見行陰未滅 。 區宇宛在也 。 兼受想滅者 。
見前三已滅 。 體相全空也 。 雙計有無者 。
於存計有 。 於滅計無也 。 自體相破者 。
以行陰之有 。 破前三之無 。 以前三之無 。 破行陰之有也 。 末言墜俱非者 。
以破無則成非無 。 破有則成非有也 。 起顛倒之論矣 。
子二 。 詳釋其相 。
色受想中 。 見有非有 。 行遷流內 。 觀無不無 。
此正釋成自體相破之義 。 謂前三已滅 。 故色 。 受 。 想中 。 見行陰之有 。 亦即同滅 。 而非有矣 。 後一猶存 。 故行遷流內 。 觀三陰之無 。 亦即同有 。 而非無矣 。
如是循環 。 窮盡陰界 。 八俱非相 。 隨得一緣 。 皆言死後 。 有相無相 。
如是循環 。 窮盡陰界者 。
謂如是循環 。 由後觀前 。 由前觀後 。 窮盡色 。 受 。 想 。 行 。 四陰界限 。 有無俱非 。 成八俱非相 。 即非有色 。 受 。 想 。 行 。 非無色 。 受 。 想 。 行也 。 隨得一緣者 。
隨舉一陰 。 為所緣時 。 皆言死後 。 非有相非無相也 。
又計諸行 。 性遷訛故 。 心發通悟 。 有無俱非 。 虛實失措 。
諸行是指萬法 。 非獨指行陰 。 此下例成 。 萬法之性 。 悉皆遷變淆訛 。 有既非有 。 無亦非無 。 於此盡知盡見 。 心發通悟者 。
非真通悟 。 增長邪知見解 。 有無俱非 。 設有人問曰 。
孰虛孰實 。 亦莫能施對 。 故曰 。
虛實失措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死後俱非 。 後際昏瞢 。 無可道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八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俱非 。 心顛倒論 。
由此計度 。 以生前例之死後 。 皆是非有非無 。 後際昏瞢 。 即是杳冥 。 無正理之可說 。 道有不得 。 道無不得 。 此明有無俱非 。 皆不可道之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之正性 。 是則名為 。 第八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俱非 。 真是從心顛倒 。 而立論矣 。
八八俱非相竟 。
癸九七際斷滅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後後無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七斷滅論 。
又三摩中 。 至常擾動元 。 同上可知 。 於後後無 。 生計度者 。
溫陵曰 。
見行陰念念滅處 。 名後後無 。 由是妄計 。 生人天七處 。 後皆斷滅 。 此與第七無相 。 而起計不同 。 彼由前三 。 此由行陰 。 又彼推過去 。 以定死後 。 此觀未來 。 念念成滅 。 故計處處 。 有斷滅處也 。
子三 。 詳釋其相 。
或計身滅 。 或欲盡滅 。 或苦盡滅 。 或極樂滅 。 或極捨滅 。
七處斷滅 。
或計身滅 。 即四洲 。 六欲二處 。 或欲盡滅 。 即初禪 。 離生喜樂地 。 已離欲界之生 。 欲染已盡故 。 或苦盡滅 。 即二禪 。 定生喜樂地 。 極喜無憂故 。 或極樂滅 。 即三禪 。 離喜妙樂地 。 樂有終盡故 。 或極捨滅 。 即四禪 。 捨念清淨地 。 捨覺觀喜樂故 。 併四空天 。 捨色質之礙故 。
如是循環 。 窮盡七際 。 現前消滅 。 滅已無復 。
如是循環 。 推窮極盡七際 。 現前悉歸消滅 。 是七處皆現斷滅 。 則知死後未來 。 更無復生之事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死後斷滅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九外道 。 立五陰中 。 死後斷滅 。 心顛倒論 。
九七際斷滅竟 。
癸十五現涅槃 。 分三子初標由示墜 。
又三摩中 。 諸善男子 。 堅凝正心 。 魔不得便 。 窮生類本 。 觀彼幽清 。 常擾動元 。 於後後有 。 生計度者 。 是人墜入 。 五涅槃論 。
又三摩中 。 至常擾動元 。 同上可知 。 於後後有者 。
此與上科相翻 。 前以行陰 。 念念遷流不住 。 因不住則後必有滅 。 此以行陰 。 念念相續無間 。 因無間 。 則後必是有 。 故曰於後後有 。 當有實果 。 必不滅無也 。 是人墜入 。 五涅槃論者 。
不待灰身泯智 。 而入涅槃 。 即於現在所計五處 。 即是涅槃 。
子二 。 詳釋其相 。
或以欲界 。 為正轉依 。 觀見圓明 。 生愛慕故 。 或以初禪 。 性無憂故 。 或以二禪 。 心無苦故 。 或以三禪 。 極悅隨故 。 或以四禪 。 苦樂二亡 。 不受輪迴 。 生滅性故 。
此計五處 。 現在生處 。 即為涅槃 。 顯非一人 。 遍計五處 。 各隨所見 。 或計一處而已 。 欲界指六欲天 。 非指一天也 。 為正轉依者 。
妄計為真涅槃之境 。 以涅槃乃佛教 。 轉生死依涅槃之號也 。 此如仙家 。 計六欲天上 。 無生死耳 。 此句應通後之四處 。 每處皆當有之 。 何以欲界 。 為正轉依 。 觀見圓明 。 生愛慕故 。 以前想陰既破 。 圓定發明 。 以初得天眼 。 普觀天光 。 清淨莊嚴 。 迥超日月之明 。 且離人間之穢濁 。 以故心生愛慕 。 遂計此境 。 為現在涅槃也 。 或以初禪 。 離生喜樂地 。 苦惱不逼 。 計為現在涅槃也 。 或以二禪 。 定生喜樂地 。 憂愁不逼 。 計為現在涅槃也 。 今謂初禪無憂 。 二禪無苦者 。 疑翻譯之誤倒耳 。 或以三禪 。 離喜妙樂地 。 極悅隨者 。
謂極喜悅 。 得大隨順 。 計為現在涅槃也 。 或以四禪 。 捨念清淨地 。 修捨定 。 雙捨苦樂 。 二者皆亡 。 遂謂三災不到 。 不受輪迴 。 生滅性故 。 計為現在涅槃也 。
迷有漏天 。 作無為解 。 五處安隱 。 為勝淨依 。 如是循環 。 五處究竟 。
五處 。 皆在有漏天中 。 今迷有漏天 。 竟作涅槃無為解 。 五處安隱者 。
以五處既誤作涅槃無為 。 遂以為安隱 。 之家鄉矣 。 為勝淨依者 。
為最勝清淨 。 者之所依處 。 最勝清淨 。 即佛也 。 佛依涅槃故 。 如是自下向上 。 展轉推觀 。 有循環義 。 五處究竟者 。
推觀五處 。 謬謂皆是無上極果也 。
正脈云 。
初於六欲 。 乍離人間之塵穢 。 而妄謂真淨 。 次於初禪 。 二禪 。 乍離下界之憂苦 。 而妄謂真樂 。 次於三禪 。 乍得隨順自在 。 而妄謂真我 。 次於四禪 。 暫得三災不壞 。 而妄謂真常 。 不生滅也 。 此正於無常 。 苦空 。 無我 。 不淨中 。 而妄計常 。 樂 。 我 。 淨也 。
二詳釋其相竟 。
子三 。 結成外論 。
由此計度 。 五現涅槃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十外道 。 立五陰中 。 五現涅槃 。 心顛倒論 。
五現涅槃者 。
計此五處 。 皆現在涅槃 。 現受寂滅之樂 。 不待將來者也 。 墮落外道 。 惑菩提性者 。
菩提 。 涅槃二種 。 是如來智 。 斷二果 。 今既認妄為真 。 將必以真為妄 。 故曰惑菩提性 。 是則名為 。 第十外道 。 立五陰中 。 五現涅槃 。 乃是從心顛倒 。 妄計而立論耳 。
二中間十計竟 。
壬三結害囑護分三癸初示因交互 。
阿難 。 如是十種 。 禪那狂解 。 皆是行陰 。 用心交互 。 故現斯悟 。
溫陵曰 。
前云禪那現境 。 乃天魔候得其便 。 此云禪那狂解 。 乃心魔自起深孽 。 凡見道不真 。 多歧妄計 。 皆即狂解 。 是謂心魔 。 最宜深防也 。 皆是行陰 。 用心交互者 。
皆是想破行現 。 用定慧力 。 趣真斷妄 。 正當真妄交攻之時 。 互為勝負 。 故現斯悟 。 斯悟 。
即狂解也 。
正脈疏云 。
然通論十種狂解 。 不出斷 。 常 。 空 。 有 。 四字而已 。 且前五屬斷 。 常 。 後五屬空 。 有 。 第一斷見 。 第二常見 。 第三雙亦 。 第四 。 第五 。 皆充廣雙亦也 。
問 。
何無雙非 。
答 。
斷常皆過 。 若雙非 。 則為離過正見 。 非外道也 。 第六執有 。 第七執空 。 第八雙非 。
問 。
此何不為離過正見 。
答 。
有空不定是過 。 因偏方始生過 。 且此雙非 。 蓋指後陰昏瞢 。 不定有無 。 非是雙遮之中道 。 故非正見 。 第九推廣畢竟斷空 。 第十推廣畢竟滯有 。 若更以空有 。 攝入斷常 。 仍惟斷常二見而已 。
癸二 。 迷則成害 。
眾生頑迷 。 不自忖量 。 逢此現前 。 以迷為解 。 自言登聖 。 大妄語成 。 墮無間獄 。
頑迷者 。
謂頑癡成性 。 難入正悟 。 迷惑覆心 。 易生狂解 。 由其不自己思忖量度 。 我何人斯 。 逢此現前 。 以迷惑為解悟 。 未證言證 。 自言登聖 。 僭稱果位 。 大妄語之業既成 。 其必墮無間地獄矣 。 誠為可惜 。 夫修行而至想破行現 。 外魔無可奈何 。 不知幾經歲月 。 如穿衣者 。 脫卻面上三層 。 只剩二層 。 功已過半 。 而乃妄言 。 登聖致墮 。 豈不悲哉 。
癸三 。 囑令保護 。
汝等必須 。 將如來語 。 於我滅後 。 傳示末法 。 遍令眾生 。 覺了斯義 。 無令心魔 。 自起深孽 。 保持覆護 。 消息邪見 。
此囑作摧邪知識 。 蓋令未起者勿起 。 已起者速滅 。 囑阿難云 。
汝及在會眾等 。 必須將如來語 。 於我滅度之後 。 傳示末法 。 以去聖時遙 。 魔強法弱 。 遍令眾生 。 覺了斯義者 。
謂覺察瞭然明白 。 斯十種狂解之義 。 既能覺了 。 自能辨識 。 邪正分明 。 妄念纔萌 。 即當以正定拒之 。
無令者 。 禁止之辭 。 心魔自起深孽 。
心魔 。 即十種狂解 。 謂外魔雖不能擾 。 無令自己心魔 。 自起深孽 。
孽者 。 禍之萌也 。 以能為地獄因故 。
書曰 。 天作孽 。 猶可違 。 自作孽 。 不可活 。 今云自起者 。 正是自作孽耳 。 上是教未起者勿起 。 保持覆護 。 消息邪見者 。
是教已起者速滅也 。 保持禪定 。 覆護進修 。 消息邊邪之見矣 。
教其身心 。 開覺真義 。 於無上道 。 不遭枝岐 。 勿令心祈 。 得少為足 。 作大覺王 。 清淨標指 。
此囑作趣真導師 。 是教其未生正智令生也 。 身心體察 。 真如實義 。 回然不屬於斷常空有 。 但一念不生 。 回光照性 。 中中流入 。 於無上佛道 。 不遭枝歧 。 木旁出曰枝 。 路曲分曰歧 。 皆非正直之本 。 勿令心中祈求 。 得少為足 。 蓋遭枝歧 。 即墮外道 。 得少為足 。 便入小乘 。 故囑當機 。 作大覺王 。 清淨標指 。 一念不生曰清淨 。 疾趣無上菩提 。 為大覺王 。 標榜人天 。 示作成佛指南而已 。
四行陰魔相竟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卷第二十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