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附吳魏二錄

聞如是 。

一時佛在拘薩國 。 多比丘俱 。 行往竹中 。 一竹中止 。 行止陬中 。 柏樹間 。

在時佃家婆羅門 。 姓為蒲盧 。 一竹外 。 多犁者共會飯 。 能五百犁 。

是時佛念日尚早 。 今居前一竹中 。 行到佃家 。 多犁者飯時會 。 佛便至佃家飯會處 。

佃家見佛從來 。 已見 。 為說如是 。

我為自犁自種 。 已自犁自種為食 。 卿具譚行者 。 可犁可種 。 已犁已種當食 。

佛報佃家說如是 。

我亦犁亦種 。 已犁已種食 。

佃家報佛如是 。

雖佛說如是 。 我為犁為種 。 已犁已種食 。 我不見卿種具 。 若牛 。 若槅 。 若轅 。 若扠鄧 。 但言佃家種 。 從後說絕 。 我不見種具 。 說種具我知種 。

佛報 。

信為種 。 行為水 。 慧為牛 。 慚為犁 。 心為鄧 。 意為金 。 身守口守食為壟 。 至誠治不止為竟 。 精進不舍槅 。 行行為安隱 。 行不復還已 。 行無有憂 。 如是已種 。 從是致甘露 。 如是種 。 一切從苦得脫 。

便佃家滿器飯至佛上 。

真佛能佃 。 實佛大佃 。 願取我飯 。 哀故 。

佛報說如是 。

已說經故不可食 。 行者自知 。 是法已問 。 佛說經常法如是 。 增法不必從是望道 。 但結盡疑索意止 。 是飯食飲供養祠 。 如是地入與中大福 。

婆羅門復白佛 。

我今為是食與誰 。

佛報如是 。

無有世間 。 若天 。 若魔 。 若梵 。 若沙門 。 一切令是飯食 。 不能得消 。 但佛亦得道者 。 持是飯行 。 至無有虫水便投中 。 若空地無有草掘埋 。

婆羅門已 。 受佛言便行 。 無有虫水投中 。 已投中烟出燃沸 。 大沸作聲 。 譬喻如揣鐵赤葉鐵 。 一日在火燒 。 便投水便熱出滊出沸 。 大沸有聲 。 如是已婆羅門 。 持飯著水中 。 便烟出然沸 。 大沸作聲 。

婆羅門驚怖毛起 。 便持頭面著佛足 。 作禮言 。

我可從佛 。 得作沙門 。 離惡受教誡 。 從佛受行 。

佛言 。

可淨行道已從是 。

婆羅門從佛受教誡 。 竟佛法到得不著道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是時生聞婆羅門到佛 。 已到 。 為問佛起居 。 一處坐 。 已一處坐 。 生聞為佛說如是 。

聞佛說 。

是但應與我布施 。 不可與奇布施 。 與我布施大福 。 與奇布施不大福 。 但與我弟子布施 。 莫與奇弟子布施 。 與我弟子布施大福 。 與奇弟子布施不大福 。

若如是說者 。 為如是為與我布施 。 與我弟子布施為大福 。 設如是說者 。 為不罵佛不論議 。 為是佛言 。 不如說不 。 為法說不 。 不犯法不 。 為無有得長短不 。

佛告婆羅門 。

若人說佛說如是 。 但與我布施莫與奇 。 與我弟子布施莫與奇 。 與我弟子布施大福 。 與奇弟子布施福少 。 如是言不如言 。 為說我論議 。 亦不如言亦非法 。 諸有法論議 。

何以故 。 我不說如是 。 為與我布施莫與奇 。 至如上說 。 若有說如是 。 便壞三倒道 。 布施家壞福 。 受者壞德 。 亦自壞意 。 若有蕩釜亦蕩杅器 。 人持至園中棄園中 。 意生 。

若園中虫從食 。 令虫身安隱從是活 。 從是因緣 。 我說能致福 。 何復問與人 。 我但說 。 與持戒者福大 。 不持戒者福少 。

婆羅門報佛 。

我亦說如是 。 持戒者福大 。 不持戒者福少 。

一切應與布施隨可意 。 不持戒者少福 。 持戒者福大 。 若黑白 。 亦赤黃 。 亦所行 。 孔雀牛鴿亦爾 。 所是身案本從生 。 態力從聚 。 善惡從出 。 但案行 。 莫視色 。 人亦如是 。 所有身生 。 亦道人 。 亦城中人 。 佃家 。 亦擔死人種 。 是為各有身從是生 。 持戒者能得度世 。 與是為大福 。 癡不及者 。 不聞難受 。 與是少福 。 莫事不知者 。 但事知者多慧道弟子 。 道弟子多信有枝根本 。 有因緣從因緣上天 。 有因緣從因緣墮惡道 。 有因緣從因緣度世 。 如是皆從因緣便 。

生聞婆羅門從坐起 。 持頭面著佛足下 。 從今為歸佛持戒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有𨻗𫕈闍壯年婆羅門 。 至佛所 。 已至與佛共相問 。 已問一處坐 。

已坐為問佛 。

如是持何等分別觀惡人 。

佛報言 。

譬喻惡人如月 。

復問佛 。

若人欲分別慧人 。 持何等觀 。

譬喻慧人如月 。

復問佛 。

何等為不慧人如月 。

譬喻二十九日 。 月明亦減 。 色亦減 。 方亦減 。 見亦減 。 在中夜過為減行 。 有時月為一切索盡 。 不復現如月盡時 。 愚癡亦如是 。 為從所得道者 。 聞經教誡 。 慧信已得 。 不奉行 。 不受聽 。 不著心 。 捨離教 。 不著行 。 便信減 。 戒減 。 聞減 。 施減 。 慧減中夜過亡 。 是婆羅門 。 有一時令所愚人者 。 一切盡 。 一切不現所得好法 。 譬如月盡時 。 二十九日 。 如是見愚癡者譬喻月 。

復問佛 。

欲知慧者行說 。

譬喻月十五日 。 明亦增 。 方亦增 。 見亦增 。 復一時為月 。 一切增具止 。 十五日時亦如是 。 慧者所道德言 。 如法行 。 便得信 。 從得信 。 聽事著意不捨離 。 所教合聚 。 便得增信 。 增戒 。 增聞 。 增施 。 增慧增高 。 敢言便中夜增滿 。 亦有一時增所 。 是智慧者 。 一切行 。 得具足所行淨教誡 。

譬喻月十五日 。 明月時至 。 明慧人見如是 。

婆羅門 。 譬喻月從移說絕辭 。 譬如月明在中行 。 一切天下 。 星宿從明所勝 。 信聞者亦爾 。 能布施無有慳 。 難捨世間一切 。 為從布施明 。 譬如雷鳴雲電俱多 。 含水灑地 。 信聞者亦如是 。 能布施無有慳 。 便從飲食滿設說復與 。 便有名聞聲如天雨墮 。 便多福汔與者得 。 如雨珍寶穀 。 名聞亦得天上 。 已有德行後世在天上 。

便𨻗𫕈闍從坐起 。 持頭面著佛足禮 。 從今受佛教誡行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告比丘 。

一時佛在 。 優墮羅國 。 河名屈然 。 在邊尼拘類樹 。

適得道時 。 自念 。

人行道一挈令行者 。 從憂懣苦不可意 。 能得度滅亦致正法 。

何等為正法 。 為四意止 。

何等為四意止 。 若比丘身身觀止行 。 自意知從世間癡不可意 。 能離外身 。 身身相觀止 。 內身外身 。 身身相觀止行 。 自意知從世間癡不可意 。 能離痛意 。 法亦如是 。 若行者從四意離 。 便從行法離 。 已從行法離 。 便從行道離 。 已從行道離 。 便離甘露 。 離甘露已 。 便不得度 。 生老死憂惱 。 亦不得離苦 。 亦不得要 。 若行者有四意止能度 。 便能受得道者行 。 已能受得道者行 。 便能得道 。 已得道便能滅老病死憂惱 。 便能得度苦 。 亦得要梵 。 便知我所念 。 譬如健人 。 申臂屈復申 。 梵如是從天上止我前 。 已止 。 便說我如是 。 如佛念 。 如佛言 。

道一挈令得清淨 。 令得離憂懣苦不可意 。 能得度滅能致正法 。 能致四意止 。 身身觀止行自意知 。 從世間癡不可意離 。 外身 。 身身相觀止 。 內身外身 。 身身相觀止行 。 自意知從世間癡 。 不可意能離 。 痛意法亦如是 。 若行者從四意離 。 便從法行離 。 已從法行離 。 便從行道離 。 已從行道離 。 便離甘露 。 已離甘露 。 便不得離生老死憂惱 。 亦不得離苦 。 亦不得苦 。 要是為知是行方便 。

鴈足在水中一挈 。 令自佛說我正行 。 但受是言當為使自計 。 為一挈生死憂要 。 出道教為哀故 。 已上頭得度世亦從是 。 今度後度亦從是 。 是本清淨無為 。 亦從是生老死盡 。 從若干法受依行 。 是道眼者說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是時自梵自明夜 。 亦明梵往至佛 。 在時 。 佛火神足行 。

在時 。 自梵念 。

是尚早至佛見 。 今佛亦火神足行 。 令我今居前 。

到俱披犁比丘調達部 。 便自梵 。 至俱披犁比丘調達部 。 已到 。 為告俱披犁調達部 。

如是俱披犁 。 俱披犁為持好意 。 向舍利弗 。 目乾連比丘 。 亦餘慧行道者 。

俱披犁調達部便言 。

卿為誰 。

梵言 。

我為梵 。

俱披犁調達部報言 。

佛說卿阿那含不 。

梵言 。

是 。

俱披犁調達部報言 。

何因緣得 。 來到是間 。

便梵思惟念 。

是何以無有悲意 。

便自梵說是絕 。

不可量欲量 。 為是故世間少慧 。 不可量欲作量 。 如是世間自覆蓋 。

便梵行至佛 。 已到 。 為佛足下禮 。 一處止 。 已一處止 。 自梵為佛說 。

是我為自光明 。 夜亦已明為至佛 。 已至是時火神足行 。 我便思惟念 。

尚早至見佛 。

我已到見佛火神足 。 我便念令我居前 。 行俱披犁比丘調達部 。 我為便至 。 俱披犁比丘調達部 。

已至俱披犁比丘調達部 。 我便告 。

俱披犁俱披犁 。 持好心向舍利弗 。 目乾連比丘 。 亦同道行者 。

便言 。

卿為誰 。

我言 。

梵 。

便報我 。

佛說卿阿那含不 。

我言 。

是 。

便報 。

若何因緣 。 得來到是 。

我便思惟念 。

咄 。 是何以無有悲意 。

不可量欲量 。 是故世間少慧 。 不可量說量 。 世間人意計我自知 。

佛便說 。

俱披犁調達部破戲亦𠸻 。

是時說是絕 。

不可量欲量 。 故世間難得慧 。 不可量說量 。 從是世間自覆蓋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告比丘 。

治生有三方便 。 未致利能致 。 已致不減 。 何等為三 。

是間 。 比丘 。 有治生者 。 晨念多方 。 便盡力向治生 。 日中亦爾 。 晡時亦爾 。 求多方便盡力索令有利 。

比丘治生三 。 法亦如是 。 未得好法能得致 。 已得好法不減 。 何等為三 。

是間諸比丘 。 有比丘晨時多受道思念意不離 。 日中 。 晡時亦爾 。 多合定意受行意不離 。 能多增道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王舍國 。 竹園烏陬 。

在是時有婆羅門 。 名為不信重 。 在王舍國居 。 便不信重念如是 。

是俱譚沙門王舍國止竹園陬 。 令我今行至俱譚沙門 。 俱譚沙門所說經 。 我當為一切 。 卻語不信 。

便不信重 。 從王舍國 。 出到佛所 。 是時 。 佛為非一百眾會周匝坐 。 遍說法經 。 佛見不信重 。 從遠欲來 。 已見 。 便止不說經 。 不信重已到佛 。 問訊一處坐 。 已一處坐 。

不信重為佛說 。

是勸佛說經我欲聞 。

佛報言 。

婆羅門不信重 。

重是法不應 。 亦不解言者 。 亦彼意亂者 。 亦悉欲諍者 。 若為意離諍 。 憙者亦諍 。 能合恚諍 。 如是者能解法語 。

便不信重從坐起 。 頭面著佛足 。 下禮已覺 。

已覺為愚 。 為癡 。 為不曉 。 為不工 。 為持惡意來 。 向如來 。 無所著 。 如有覺欲卻 。 語不欲信 。 從今自悔過本守 。 自歸佛 。 自歸法 。 自歸比丘僧守本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是時佛告舍利弗 。

我亦倉卒 。 說弟子法 。 我亦具說 。 但為難得解者 。

舍利弗便白佛 。

倉卒說亦可 。 弟子法具說亦可 。 弟子法會有解者 。

佛便告舍利弗 。

當學如是 。 身識俱外 。 一切思想 。 我是是我所 。 憍慢使便不復有 。 所意解所慧解 。 自見法自解自知得行 。 是身識俱外一切思想 。 我是是我所 。 憍慢使不復有 。

若舍利弗比丘 。 是身識俱 。 亦外思想 。 一切我是是我所 。 憍慢使便不復有 。 所意解得慧解 。 見法慧行自見自知求行止 。 是名為 。 舍利弗比丘 。 無所著漏索盡至學度世 。 我為是故說是言 。

從後說絕 。

度世說不致 。 壞欲欲思想 。 意不可俱爾 。 亦除曉睡瞑 。 亦還結疑 。 觀意除淨 。 本起思惟法 。 已說度世慧 。 亦說壞癡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是時佛告諸比丘 。

是身有肌膚髓血生肉 。 含滿屎尿 。 自視身見何等好 。 常有九孔惡病 。 常不淨 。 常洒可足慚 。 常與怨家合 。 為至老死 。 亦與病俱 。 何以不惡身 。 會當墮 。 會當敗 。 以棄葬地中不復用 。 為狐狼所噉 。 何以見不慚 。 誰說貪婬 。

如佛言 。

少可多自心觀是 。 如屠杅屠机為骨聚 。 如然火如毒藥痛為撓 。 癡人憙為喜不自知 。 何不畏羅網貪婬為癡哉 。 錢 。 穀 。 金 。 銀 。 牛 。 馬 。 奴婢 。 人為命故求 。 命在呼吸 。 本命亦自少 。 極壽百餘歲亦苦合 。 觀是誰為可者 。 如時過去便命稍少 。 命日俱盡 。 如疾河水 。 如日月盡 。 命疾是過去 。 人命去不復還 。 如是為不可得 。 人死時命去 。 設使若干財索天琦物 。 亦一切有死時對來 。 亦不樂 。 亦不可厭亦不可樂 。 亦不可自樂 。 無餘但自善作 。 無有餘所自作善所自然 。 若以知見死 。 當有何等人可隨貪婬 。 設使久壽 。 設使亡去會當死 。 何以意索俱藥 。

何以故 。 不念靜極意愛兒 。 兒已死啼哭不過十日 。 已十日便忘之 。 愛兒婦亦爾 。 為家室親屬 。 知識亦爾 。 以苦生致財物 。 死時人會棄 。 自愛身命在索棄亂 。 亦入土下但為陰去 。 生熟隨人如樹菓實 。 已見如是 。 有為人意隨中 。 天下一切萬物 。 一人得不自足 。 若得一分 。 當那得自厭 。 無有數世五樂自樂遍之 。 當為何等益人 。 已逢苦索受罪人意 。 為是有所益 。 不欲受靜索 。 為蛇自身 。 如少多亦爾 。 如多少亦爾 。 如病為大小亦苦 。 如骨無有肉 。 狗得咬之不厭 。 如是欲狗習是亦難得 。 已得當多畏之 。 是習所不久人亦墮惡 。 如人見夢已悟 。 不復得貪婬 。 亦如是劇夢為有樂 。

如黑虺 。 如飢肉 。 如樹菓實 。 實少末多亡 。 為增結為惡作本道家常不用是人 。 在天上舍樂 。 亦天上色樹 。 亦在端正如苑園 。 亦得天上王女 。 已得人不厭天上五樂 。 今當那得天下厭 。 為取二百骨百骨百二十段 。 為筋纏 。 為九孔常漏 。 為九十三種 。 為百病極 。 為肉血和 。 為生革肌 。 為中寒熱風 。 為屎尿 。 為千虫 。 皆從身起 。 中亦有千孔亦有劇 。 為親已壞他 。 為從是不淨出 。 從鼻中涕出 。 從口涎唾出 。 從腋下流汗出 。 從孔處屎尿出 。 如是皆從身出劇 。 塚間死人誠可惡劇 。 舍後可惡劇 。 為所有不淨種 。 為從是本 。 來如金塗 。 餘為衣故香粉脂滓赤絮紺黛 。 為癡人見是 。 是亂意如畫瓶 。 如坑覆以草 。 人所抱愛後會悔 。

比丘跪拜 。 受教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告比丘 。

比丘聽 。

受教 。

佛便說 。

是比丘 。 人有四因緣 。 貪愛有輕重 。 從是離道 。

比丘 。 譬一人有四婦 。

第一婦為夫所重 。 坐起行步 。 動作臥息未曾相離 。 沐浴莊飾飯食五樂常先與之 。 寒暑飢渴 。 摩順護視 。 隨其所欲 。 未曾與諍 。

第二婦者 。 坐起言談常在左右 。 得之者喜 。 不得者憂 。 或致老病 。 或致鬪訟 。

第三婦者 。 時共會現 。 數相存問苦甘恣意 。 窮困瘦極 。 便相患厭 。 或相遠離 。 適相思念 。

第四婦者 。 主給使令 。 趣走作務 。 諸劇難苦 。 輒往應之 。 而不問亦不與語 。 希於護視不在意中 。

此四婦夫一旦有死事 。 當遠徙去 。 便呼第一婦 。

汝當隨我去 。

第一婦報言 。

我不隨卿 。

言 。

我重愛無有比 。 大小多少 。 常順汝旨 。 養育護汝 。 不失汝意 。 為那不相隨 。

婦言 。

卿雖愛重我 。 我終不能相隨 。

夫便恨去 。 呼第二婦 。

汝當隨我去 。

第二婦報言 。

卿所重愛第一婦 。 尚不隨卿 。 我亦終不相隨 。

言 。

我始求汝時 。 勤苦不可言 。 觸寒逢暑 。 忍飢忍渴 。 又更水火縣官盜賊 。 與人共諍 。 儇儇咋咋 。 乃得汝耳 。 為那不相隨 。

婦言 。

卿自貪利 。 強求為我 。 我不求卿 。 何為持勤苦相語耶 。

夫便恨去 。 復呼第三婦 。

汝當隨我去 。

第三婦報言 。

我受卿恩施 。 送卿至城外 。 終不能遠行 。 到卿所至處 。

夫自恨如去 。 還與第四婦 。 共議言 。

我當離是國界 。 汝隨我去 。

第四婦報言 。

我本去離父母 。 來給卿使 。 死生苦樂 。 當隨卿所到 。

此夫不能得可意所重三婦自隨 。 但得苦醜 。 不可意者俱去耳 。

佛言 。

上頭所譬喻說 。 一人者 。 是人意神 。 第一婦者 。 是為人之身也 。 人好愛其身 。 過於第一婦 。 至命盡死 。 意神隨逐罪福 。 當獨遠去 。 身僵在地 。 不肯隨去 。

佛言 。

比丘不隨四行 。 不得度脫 。 何等為四 。

一者 。 憂苦 。 二者 。 習欲 。 三者 。 盡空 。 四者 。 消滅 。

諸惡道要有八行 。 至誠在四諦 。

第二婦者 。 是人之財產 。 得之者喜 。 不得者愁 。 至命盡時 。 財寶續在世間 。 亦不自隨去 。 空坐之愁苦 。

第三婦者 。 謂父母妻子 。 兄弟五親 。 知識奴婢 。 以生時恩愛轉相思慕 。 至於命盡啼哭 。 而送之到城外塚間 。 便棄死人 。 各自還歸 。 憂思不過十日 。 便共飲食 。 捐忘死人 。

第四婦者 。 是人意 。 天下無有自愛 。 守護意者 。 皆放心恣意 。 貪欲瞋恚 。 不信正道 。 身死當墮惡道 。 或入地獄 。 或為畜生 。 或為餓鬼 。 皆快意所致也 。

比丘 。 為道當自端心正意 。 當去愚癡之心 。 無愚癡之行 。 息不行惡 。 不行惡不受殃 。 不受其殃不生 。 不生亦不老 。 不老亦不病 。 不病亦不死 。 不死便得 。 無為泥洹道 。

佛如如說是 。 比丘受歡喜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王舍國 。 雞山中 。

佛便告比丘 。

人居世間 。 一劫中生死 。 取其骨藏之 。 不腐不消不滅 。 積之與須彌山等 。 人或有百劫生死者 。 或千劫生死者 。 尚未能得 。 阿羅漢道泥洹 。

佛告比丘 。

人一劫中 。 合會其骨 。 與須彌山等 。 我故現其本因緣 。

比丘 。 若曹皆當 。 拔其本根 。 去離本根 。 用是故不復生死 。 不復生死 。 便得度世泥洹道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行在祇樹 。 須達園 。

佛便語比丘 。 比丘應 。

唯然 。 受佛語 。

佛便說 。

色 。 比丘念本起苦 。 念非常 。 壞 。 去諦觀已 。

比丘 。 色能諦觀 。 若能知色本念 。 若能知色非常 。 壞 。 若能知諦觀 。 便色愛為去 。 已色愛壞 。 便愛貪亦壞 。 已愛貪壞 。 便意脫 。 我為說如是 。 痛癢 。 思想 。 生死 。 識 。 為比丘念本 。 亦念識非常 。 亦當諦觀 。 若比丘能已到諦觀愛棄 。 已愛盡便愛貪盡 。 便脫生死得道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我為若說 。 惡從何所起 。 亦說善從何所起 。 比丘聽 。 念著意 。

比丘應 。

唯然 。

惡意為何等所 。 色過去 。 未來 。 今貪起自恚 。 畏 。 癡 。 一切見惡意 。 是名為所惡 。 痛癢亦爾 。 思想亦爾 。 生死亦爾 。 識亦爾 。 如是名為 。 從所起惡 。 善意為何等 。 色過去 。 未來 。 今無有見是起 。 無有恚 。 無有畏 。 無有癡 。 無有一切嬈惡意 。 如是名為善意 。 如是名為痛癢 。 思想 。 生死 。 識 。

佛言 。

我所說善惡意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有四意止 。 何等為四 。

在有 。 比丘 。 內身身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癡天下憂 。 外身身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癡天下憂 。 內外身身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癡天下憂 。 內痛癢痛癢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外痛癢痛癢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外痛癢痛癢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意意意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外意意意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外意意意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正法法法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外正法法法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內外正法法法相觀止 。 盡力今知意不忘出從癡 。 為天下憂 。

佛說如是四意止 。 佛弟子當為受行 。 精進為得道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有是 。 比丘 。 一法 。 為一法相行想念多作 。 為身得息 。 為意所念 。 所待能止無有餘 。 但念黠行法念俱行 。 何等一法 。 為一法相習 。 安般守意 。

若 。 比丘 。 安般守意 。 為習為念為多住 。 便身得息 。 意亦所念所待 。 便止無有 。 便黠念法行滿具行 。

是為 。 比丘 。 所一法 。 為一法相 。 便相行相多為身得息 。 為意相念相待 。 便止無有餘 。 但黠行法念增滿行 。 若比丘 。

是一法 。 比丘 。 能行 。 能使 。 能念 。 能多作 。 得墮道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有二力得上頭道 。

何等為二力 。 謂曉制力 。 謂意護力 。

何等為曉制力者 。

是聞有道真弟子 。 為是學身惡行為得惡福 。 今世後世 。 我身行惡 。 我當自身犯 。 亦為嬈他人 。 所無所道人所同道 。 亦為犯戒 。 十方人亦說我惡 。 我亦隨不吉語言 。 我亦身敗 。 便墮地獄中 。 是為身惡行謂惡福 。 今世惡如是 。 後世亦惡如是 。 便身惡棄為身 。 好念淨除身到不犯 。 如是身犯行心犯行 。 是名為曉制力 。

何等為行念力者 。

若所守致 。 若自守歸 。 若所止念行力 。 謂行之自到 。 為念致求 。 如是名為 。 念行力道 。 說之如是 。

比丘歡喜起作禮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有三力 。 何等三力 。

一者 。 信力 。 二者 。 精進力 。 三者 。 黠力 。

信力為何等 。 在有道弟子 。 為佛道無有能壞意 。 得佛恩行止 。 說佛如是語 。 如諦無所著 。 諦覺黠要得樂天下父 。 如是到佛 。 棄惡到黠行 。 或是名為信力 。

精進力為何等 。 在有 。 比丘 。 已生惡意斷故 。 求欲行求 。 為精進 。 為受正意 。 未生惡意不便起 。 未生善意為求生 。 已法意為止不忘不減 。 日增日多行念滿欲生求受精進制意出 。 是名精進力 。

黠力為何等 。 若有比丘 。 是苦習如諦知是習 。 苦是苦 。 習是苦 。 盡是苦要受 。 是名為慧力 。

佛告比丘 。

比丘已聞 。 受行如說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有四力 。 何等為四力 。

一者 。 意力 。 二者 。 精進力 。 三者 。 不犯力 。 四者 。 守力 。

意力為何等 。 若有比丘 。 知善惡濁 。 如至誠知 。 亦知犯亦知不犯 。 亦知可行亦知不可行 。 亦知非亦知增 。 亦知白亦知黑 。 亦知從得濁如諦知 。 是名為意力 。

精進力為何等 。 在有比丘 。 在有濁所惡說 。 所犯說 。 所不可說 。 所黑說 。 不用進人說 。 如是輩為棄之 。 若所為濁好說 。 不犯說 。 可習說 。 可說 。 白說 。 所道說 。 如是輩濁 。 為行為貪欲 。 為行為精進 。 為受意為制意 。 是名為精進力 。

不犯力為何等 。 在有比丘 。 為不犯身受行止 。 為不犯口 。 為不犯心受行止 。 是名為不犯力 。

守力為何等 。 謂四輩 。 何等為四輩 。

一為攝 。 二為布施 。 三為相哀 。 四為相助善行 。

是名為守力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人有五力 。 令女人欺男子 。 何為五力 。

一者 。 色 。 二者 。 端正 。 三者 。 多男兄弟 。 四者 。 家豪 。 五者 。 多財產 。

何等為色 。 謂女人不良 。 已不良 。 便不欲治生 。 當瞋恚不欲持家 。 是女人自謂端正無比 。 自謂多男兄弟強 。 自謂豪貴家 。 自謂多財產 。 如是女人為不良 。

若有女人 。 貞良無有女色 。 大貞便為持兩善教 。 已受兩善教 。 便欲治產 。 不欲瞋恚 。 便欲抦持家 。 如是者不用端正 。 故為是人但心為人耳 。 不用多男兄弟強 。 不用家豪貴自貢高 。 不用多財產意適等耳 。 便為受教 。 已教善持之不懈 。 便欲治生 。 心和不欲瞋恚 。 便不棄家事 。 便欲治生憂持家 。 如是為貞良女人意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告諸比丘 。

比丘 。 諸不聞者 。 不聞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多聞者 。 多聞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慳者 。 慳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布施者 。 布施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黠者 。 黠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癡者 。 癡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多欲者 。 多欲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少欲者 。 少欲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難持者 。 難持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易持者 。 易持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難給者 。 難給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易給者 。 易給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不足者 。 不足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足者 。 足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不守者 。 不守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守者 。 守俱相類相聚相應相可 。

佛說 。

比丘 。 如是 。 黠人當分別是因緣 。 可行者當為行 。 不可行者 。 當為莫行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告比丘 。

天上釋為故世在人中 。 有七願 。 為如至命 。 為如求就 。 為所從本 。 故為釋 。 何等為七 。

到命要當為父母孝 。 到命要當為見老為禮 。 當為不出口炎言 。 當為隨意法語言 。 當為至命要不怒讒妄語 。 當為至命要至誠語 。 至誠喜至誠止 。 常信不欺天下 。 當為至命要天下慳 。 我當為意中不隨慳家中 。 行布施放手常與所求 。 名好布施 。 布施等分 。

為是釋天王 。 故世在人中 。 為是七願 。 說為至命要具行就 。 為從是本釋釋得 。

從後說絕 。

為孝父母 。 姓中有老人禮 。 不炎說隨意說讒妄言棄 。 從慳自出諦不怒喜行言 。

為是故能得上天 。 在所人欲行是 。 當為天上禮如是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以爪甲頭取土已取 。 便告比丘 。

比丘 。 知是云何 。 何等為多 。

爪頭土何如地土多 。

比丘可便報 。

佛爪甲上土少 。 不可比地土 。 無有比 。 亦非百倍 。 亦非千倍 。 亦非萬倍 。 亦非億倍 。 亦無有數 。 亦無有數喻亦無聚 。 亦不可說譬喻 。 是地土甚多 。

佛便告比丘 。

如是人所不知智黠眼行 。 如地土 。 如是人所為智黠眼行 。 如爪上土 。 如是人所為智黠眼行 。 如是可學智黠眼行無有過 。 黠生當為自活 。

如是比丘 。 欲行道者可學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身為無有反復 。 身不念恩 。 若有小痛因作病 。 舉身并痛 。 常隨意所欲得 。 眼與好色 。 耳與好聲 。 鼻與好香 。 舌與美味 。 身與細軟 。 養身如是 。 捨人壞敗 。 身不欲度人 。

何以故 。 不盡隨戒法但作罪 。

佛便告比丘 。

過世有王 。 名為大華 。 欲死時說言 。

咄 。 當用身作何等 。 養護百歲 。 盡力如是 。 一死事來 。 身便壞敗 。

如是身為無有反復 。 便知是為若 。 當用為視養 。 有劇如怨家 。 身自求罪 。 已得小痛便見憂態 。 常與最好五樂 。 久視之會 。 當老病死 。

比丘可念 。 而不忘是 。 已知是當行教人 。

佛教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告比丘 。

師子畜生王從自處出 。 已自處出便欠 。 已欠便視便四面觀 。 便三反師子聲行 。 便所意至處便行 。 已見有山河中深疾 。 過使難度 。 便師子在從是邊河自止 。 便度邊作識觀意念 。 從是下到識處出已 。

已便下 。 若師子王所識直不得出便復還 。 復度不得復還 。 常欲得識處出 。 至死師子王不止不行不置 。 所識不得故亦如是 。 所有癡人不諦受所學聞 。 便為人聚行說到人牽出 。 所癡人亦不置癡態行 。 亦不欲所 。 不諦受經所要 。 若如是便黠人可覺是 。

是我當為學經力力行 。 我當為學問力 。 我當為精觀行力 。 我當為不放 。 師子王死態難出 。 覺少人欲為道 。 當學如是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王舍國 。 講堂中 。

在時名為阿遬輪子婆羅門至佛 。 已至 。 為麁惡口惡罵佛劇罵訶止 。

佛便為婆羅門 。 阿遬輪子 。 說經譬喻 。

若人無有惡 。 為持惡口說向 。 清白行無有 。 惡癡人從是致殃 。 譬如人逆向風末塵來坌 。

即時婆羅門 。 阿遬輪子 。 為持頭面著足 。 曰 。

知過受悔 。 如癡 。 如愚 。 如不解 。 如不了 。 名為愚癡者 。 為度世者 。 持弊惡口罵 。 亦數諫為 。 佛當為愚癡人故受悔過 。 從今自守不復犯 。

佛報言 。

已婆羅門悔過 。 如愚 。 如癡 。 如不解不了 。 為罵如來惡喙 。 已見復悔自說自守 。 後不敢犯 。 是道行中望增道不減 。 若已見自悔過 。 自現不匿現守本不復犯 。

婆羅門便自歸佛 。

佛說如是 。

聞如是 。

一時佛在王舍國 。

時有婆羅門 。 名為不侵行者 。 至佛所與佛談 。 一處坐 。

已一處坐 。 不侵行者 。 向佛說如是 。

我名為不侵 。

佛報言 。

如名意亦爾 。

爾乃婆羅門應 。

不侵 。

從後說絕 。

若身不侵者 。 口善意亦然 。

如是名不侵 。 無所侵為奇 。

即不侵行者 。 從坐起 。 持頭面著佛足下 。 從今持教誡 。 不復犯五戒 。

佛說如是 。

七處三觀經

聞如是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祇樹給孤獨園 。

佛便呼比丘 。

七處為知 。 三處為觀 。 疾為在道法脫結 。 無有結 。 意脫從黠得法 。 已見法自證道 。 受生盡 。 行道竟 。 作可作 。 不復來還 。

佛問比丘 。

何等為七處 。

善為知是 。 聞比丘色如本諦知 。 亦知色習 。 亦知色盡 。 亦知色滅度行 。 亦知色味 。 亦知色苦 。 亦知色出要 。 亦至誠 。 如是痛癢 。 思想 。 生死 。 識如本知 。 識習 。 識盡 。 識盡 。 受行本知 。 亦知識味 。 亦知識苦 。 亦知識出要 。 亦知識本至誠 。

何等為色如諦如 。 所色為四本 。 亦在四大 。 亦為在四大蚖 。 所色本如是如本知 。

何等色習如本知 。 愛習為色習 。 如是色習為知 。

何等為色 。 盡如至誠 。 知愛盡為色盡 。 如是色盡 。 為至誠知 。

何等為色行盡 。 如至誠知 。 若是色為是八行 。 諦見到諦定為八 。 如是色盡受行 。 如至誠知本 。

何等為知 。 色味如至誠知 。 所色欲生 。 喜生欲生 。 如是色為味 。 如至誠知 。

何等為色惱 。 如至誠知 。 所色不常 。 苦 。 轉法 。 如是為色惱 。 如至誠知 。

何等為色要 。 如至誠知 。 所色欲貪能解 。 能棄欲 。 能度欲 。 如是為色知要如至誠 。

何等為痛癢能知 。 六痛癢眼栽痛癢 。 耳鼻舌身意栽痛癢 。 如是為知痛癢 。

何等為痛癢習 。 栽習為痛癢習 。 如是習為痛癢習 。

何等為痛癢盡知 。 栽盡為痛癢盡知 。 如是為痛癢盡知 。

何等為痛癢受行 。 若受八行 。 諦見到諦 。 定意為八 。 如是痛癢 。 如盡受行為道 。

何等為痛癢味識 。 是為痛癢求來可求喜 。 如是為痛癢 。 識味為知 。

何等為痛癢惱識 。 所痛癢為不常 。 敗 。 苦 。 轉法意 。 如是為痛癢惱識 。

何等為痛癢要 。 所痛癢欲能活為愛貪能度 。 如是為痛癢要識如諦知 。

何等為思想識 。 為身六思想 。 眼栽思想 。 耳鼻舌身意栽思想 。 如是是六識思想 。

何等為思想習識 。 栽習為思想習 。 如是為思想習識 。

何等為思想盡識 。 盡為思想盡識 。 如是為思想盡識 。

何等為思想盡受行識 。 是為八行識 。 識諦見到諦 。 定意為八 。 如是盡思想受行識 。

何等為思想味識 。 所為思想因緣 。 生樂得意喜 。 如是思想味識 。

何等為思想惱識 。 所為思想不常 。 盡 。 苦 。 轉法 。 如是為思想惱識 。

何等為思想要識 。 所思想欲能解 。 欲貪能斷 。 欲貪能自度 。 如是為思想要識 。

何等為生死識 。 為六身生死識 。 眼栽生死識 。 耳鼻舌身意栽行 。 如是為生死識 。

何等為生死習 。 栽習為生死習識 。

何等為生死盡識 。 栽盡為生死盡識 。

何等為生 。 死欲盡愛行識 。 為是八行 。 識諦見至諦定為八 。 如是為生死 。 欲滅受行識 。

何等為生死味識 。 所為生死因緣 。 生樂喜意 。 如是為生死味識 。

何等為生死惱識 。 所有生死不常 。 盡 。 苦 。 轉法 。 如是為生死惱識 。

何等為生死要識 。 所為生死欲貪避 。 欲貪能斷 。 欲貪能度 。 如是為生死要識 。

何等為識身六衰識 。 眼栽識耳鼻舌身意 。 如是為識識 。

何等為識習 。 命字習為識習 。 如是習為識 。

何等為識盡受行為識 。 命字盡識 。 如是為盡識 。

何等為識盡受行為識 。 八行 。 諦見至諦定為八 。 如是為識盡 。 欲受行如諦識 。

何等為識味知 。 所識因緣故生樂生喜意 。 如是味生 。 為味識知 。

何等為識惱識 。 所識為盡 。 為苦 。 為轉 。 如是識惱識 。

何等要識 。 所識欲貪能治 。 欲貪能斷能度 。 如是為要識 。 如是比丘 。 七處為覺知 。

何等為七 。 色 。 習 。 盡 。 道 。 味 。 苦 。 要 。 是五陰各有七事 。

何等為三觀 。

識亦有七事 。 得五陰成六事 。 觀身為一色 。 觀五陰二 。 觀六衰三 。 故言三觀 。

比丘 。 能曉七處 。 亦能三觀 。 不久行隨道 。 斷結無有結意 。 脫黠會見要 。 一證受止已 。 斷生死竟 。 行所作竟 。 不復來還墮生死 。 得道 。

佛說如是 。 比丘歡喜受行 。

雜阿含經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