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
一時佛住王舍城 。 耆闍崛山中 。 與大比丘眾 。 千二百人俱 。 菩薩萬人 。
其名曰 。 智光菩薩 。 法光菩薩 。 月光菩薩 。 日光菩薩 。 無邊光菩薩 。 跋陀婆羅等 。 十六正士 。 如文殊師利 。 本所修行 。
復有六十菩薩 。 如彌勒菩薩 。 本所修行 。 此賢劫中 。 菩薩摩訶薩等 。
爾時世尊 。 與無央數 。 大眾圍繞 。 而為說法 。
爾時會中有菩薩 。 名思無量義 。 即從坐起 。 整衣服 。 偏袒右肩 。 右膝著地 。 以種種寶華 。 而散佛上 。 散佛上已 。 合掌白佛言 。
世尊 。 欲有所問 。 唯願世尊 。 哀愍聽許 。
佛告思無量義菩薩 。
恣汝所問 。
思無量義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云何菩薩 。 修菩提心 。 何者是菩提心 。
佛告思無量義菩薩 。
菩薩修菩提心者 。 非於眾生 。 菩提心者 。 不可得 。 此心非色 。 非見 。 法亦無有得者 。
何以故 。 眾生空故 。
思無量義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法相如是甚深 。 菩薩當云何修行 。
佛告思無量義菩薩 。
善男子 。 菩提心者 。 非有 。 非造 。 離於文字 。 菩提即是心 。 心即是眾生 。 若能如是解 。 是名菩薩 。 修菩提心 。 菩提非過去 。 未來 。 現在 。 如是心 。 眾生亦非過去 。 未來 。 現在 。 能如是解 。 名為菩薩 。 然於是中 。 實無所得 。 以無所得故得 。 若於一切 。 法無所得 。 是名得菩提 。 為始行眾生 。 故說有菩提 。 如阿羅漢取證 。 於法無所得 。 以世俗言辭故 。 說有菩提 。 然菩提實不可得 。 若於一切 。 法無所得 。 是名得菩提 。 然於是中 。 亦無有心 。 亦無造心者 。 亦無有菩提 。 亦無造菩提者 。 亦無有眾生 。 亦無造眾生者 。 亦無有聲聞 。 亦無發聲聞者 。 亦無辟支佛 。 亦無發辟支佛者 。 亦無有菩薩 。 亦無發菩薩者 。 亦無有佛 。 亦無成佛者 。 亦無有為 。 亦無造有為者 。 亦無無為 。 亦無造無為者 。 是中已得 。 今得 。 當得 。 皆不可得 。
佛告 。
善男子 。 諦聽諦聽 。 善思念之 。 所應說者 。 吾今當說 。
菩薩發菩提心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發第一心 。 成就眾善本 。 譬若須彌山 。 以眾寶莊嚴 。
發第二心 。 行檀波羅蜜 。 譬若大地 。 長養眾善法 。
發第三心 。 行尸波羅蜜 。 喻若師子王 。 能降伏眾獸 。 滅除邪見故 。
發第四心 。 行羼提波羅蜜 。 喻若那羅延 。 堅固不可壞 。 滅除煩惱故 。
發第五心 。 行毘梨耶波羅蜜 。 現行眾善法 。 喻若天華 。 如意說法故 。
發第六心 。 行禪波羅蜜 。 喻若日光明 。 滅除眾闇故 。
發第七心 。 行般若波羅蜜 。 諸願得滿足 。 喻若商賈客 。 得離眾難故 。
發第八心 。 行方便波羅蜜 。 滅除諸障礙 。 喻若月盛滿 。 清淨無穢故 。
發第九心 。 欲滿足本願 。 遊淨佛國土 。 樂聽深妙法 。 滅除貧窮故 。
發第十心 。 喻若虛空 。 其智無窮盡 。 譬如轉輪王 。 成就一切種智故 。
善男子 。 如是能發十種心 。 名為菩薩 。 亦名摩訶薩 。 亦名無為眾生 。 亦名無障礙眾生 。 亦名已得度眾生 。 亦名不思議眾生 。 然於此中 。 亦無有心 。 亦無菩提 。
復次 。 善男子 。
復有十三昧 。 護持菩提心 。 何等為十 。
發第一心 。 法寶三昧所護持 。 發第二心 。 堅固三昧所護持 。 發第三心 。 不動三昧所護持 。 發第四心 。 不退三昧所護持 。 發第五心 。 寶華三昧所護持 。 發第六心 。 日光三昧所護持 。 發第七心 。 一切義三昧所護持 。 發第八心 。 智照三昧所護持 。 發第九心 。 諸佛現在前三昧所護持 。 發第十心 。 首楞嚴三昧所護持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初地相能見 。 三千佛剎土 。 滿中億千那由他伏藏 。
二地能見 。 三千佛剎土 。 坦然平整 。 以眾寶暐曄莊嚴 。
三地能見 。 諸力士 。 為降伏怨敵 。
四地能見 。 四方有諸風輪來 。 有種種妙華 。 遍布其地 。
五地能見 。 眾妓女 。 以眾寶瓔珞其身 。 上有憂鉢羅華天冠 。 薝蔔華天冠 。 婆師迦華天冠 。 阿提目多伽華天冠 。 而為嚴容 。
六地見眾寶池 。 八功德水 。 湛然盈滿 。 其池四邊 。 有七寶階道 。 底布金沙 。 自見己身 。 在此池中 。 嬉戲娛樂 。
七地見其左右 。 有諸地獄 。 而從中過 。 無諸艱難 。
八地自見兩肩上 。 有師子王 。 形容端嚴 。 頭上有幡 。 有大威力 。 降伏眾獸 。
九地見轉輪聖王 。 百千大臣 。 剎利居士 。 而自圍繞 。 以正法化 。 無量眾生 。 見虛空中 。 有眾寶蓋 。 垂覆其上 。
十地見佛色身 。 身真金色 。 放大光明 。 大眾圍繞 。 而為說法 。
善男子 。 如是十種相 。 應善分別 。 成就十地 。 以三昧力故 。
復次 。 善男子 。 初地生勝進陀羅尼 。 二地生不壞陀羅尼 。 三地生安隱陀羅尼 。 四地生難沮壞陀羅尼 。 五地生功德華種種莊嚴陀羅尼 。 六地生智圓明陀羅尼 。 七地生增益陀羅尼 。 八地生無分別陀羅尼 。 而為上首 。 八萬四千陀羅尼 。 同共俱生 。 九地生無邊陀羅尼 。 而為上首 。 六十二億 。 那由他陀羅尼 。 同共俱生 。 十地生無盡陀羅尼 。 而為上首 。 億千恒河沙陀羅尼 。 同共俱生 。
復次 。 善男子 。 初地行檀波羅蜜 。 二地行尸波羅蜜 。 三地行羼提波羅蜜 。 四地行毘梨耶波羅蜜 。 五地行禪波羅蜜 。 六地行般若波羅蜜 。 七地行方便波羅蜜 。 八地行智波羅蜜 。 九地行成就眾生滿足波羅蜜 。 十地行諸願滿足波羅蜜 。 如是諸波羅蜜 。 於諸地中 。 皆悉成就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摩訶薩 。 行檀波羅蜜 。 有十種 。 何等為十 。
一曰 。 信根 。 二曰 。 定根 。 三曰 。 大慈 。 四曰 。 大悲 。 五曰 。 我喜 。 六曰 。 彼喜 。 七曰 。 發一切願 。 八曰 。 持一切眾生 。 九曰 。 四攝 。 十曰 。 親近諸佛法 。
是名十種法 。 成就檀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行尸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離八難 。 二曰 。 成就佛功德 。 三曰 。 離聲聞地 。 四曰 。 離辟支佛地 。 五曰 。 身清 。 六曰 。 口清 。 七曰 。 意清 。 八曰 。 莊嚴心 。 九曰 。 斷地獄緣 。 十曰 。 所祈得滿足行 。
此十法 。 即成就尸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行羼提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忍力 。 二曰 。 踊躍 。 三曰 。 成就眾生 。 四曰 。 於甚深法能忍 。 五曰 。 無彼我 。 六曰 。 斷瞋恚 。 七曰 。 不惜身 。 八曰 。 不惜命 。 九曰 。 捨癡 。 十曰 。 觀法身平等 。
如是十種法 。 成就羼提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摩訶薩 。 行毘梨耶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精進根 。 二曰 。 精進力 。 三曰 。 正勤 。 四曰 。 正念 。 五曰 。 以身助眾生 。 六曰 。 以心口隨生 。 七曰 。 行處不退轉 。 八曰 。 除嬾惰 。 九曰 。 降伏惡知識 。 十曰 。 集一切智 。
是名十法 。 成就毘梨耶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摩訶薩 。 行禪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定根 。 二曰 。 定力 。 三曰 。 等定 。 四曰 。 遊戲諸禪 。 五曰 。 三昧 。 六曰 。 三昧報 。 七曰 。 不毀眾善法 。 八曰 。 滅除煩惱怨 。 九曰 。 於正法捨 。 十曰 。 定陰 。
如是十法 。 成就禪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摩訶薩 。 行般若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慧根 。 二曰 。 慧力 。 三曰 。 正見 。 四曰 。 正念 。 五曰 。 陰方便 。 六曰 。 分別界 。 七曰 。 聖諦 。 八曰 。 無障智 。 九曰 。 迴邪見 。 十曰 。 無生法忍行 。
如是十法 。 得成就般若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菩薩摩訶薩 。 行方便波羅蜜 。 有十法 。 何等為十 。
一曰 。 同眾生行 。 二曰 。 持眾生 。 三曰 。 大悲 。 四曰 。 無厭 。 五曰 。 離聲聞辟支佛行 。 六曰 。 入波羅蜜 。 七曰 。 如實分別器量 。 八曰 。 扶助善心 。 九曰 。 入不退轉地 。 十曰 。 降伏眾魔 。
是名十法 。 成就方便波羅蜜 。
復次 。 善男子 。 云何名為 。 波羅蜜義 。 行勝進滿足 。 是波羅蜜義 。 成就第一智 。 是波羅蜜義 。 不在有為 。 不處無為 。 是波羅蜜義 。 生死大患 。 善能覺知 。 是波羅蜜義 。 本所未覺 。 今悉了知 。 是波羅蜜義 。 無盡法藏 。 廣能示現 。 是波羅蜜義 。 善除障礙 。 是波羅蜜義 。 布施 。 持戒 。 忍辱 。 精進 。 禪定 。 智慧 。 方便等 。 不望報 。 是波羅蜜義 。 解一切眾生界 。 是波羅蜜義 。 滿足無生法忍 。 是波羅蜜義 。 成不退轉 。 是波羅蜜義 。 修淨佛國 。 是波羅蜜義 。 成就眾生 。 是波羅蜜義 。 處於道場 。 覺一切智 。 是波羅蜜義 。 降伏眾魔 。 是波羅蜜義 。 成就諸佛 。 一切種智 。 是波羅蜜義 。 破諸異見 。 是波羅蜜義 。 十力 。 四無所畏 。 十八不共法 。 成就滿足 。 是波羅蜜義 。 成就十二行法輪 。 是波羅蜜義 。
如是 。 善男子 。 波羅蜜義 。 甚深無量 。 我但為汝 。 略說之耳 。
爾時會中有天子 。 名師子奮迅光 。 即從坐起 。 合掌白佛言 。
善哉 。 世尊 。 如上所說 。 甚深希有 。 諸佛功德 。 譬如甘露 。 充足一切 。
佛告天子 。
善哉善哉 。 如汝所說 。 若有比丘 。 比丘尼 。 優婆塞 。 優婆夷 。 天 。 龍 。 夜叉 。 乾闥婆 。 阿修羅 。 迦樓羅 。 緊那羅 。 摩睺羅伽 。 人 。 非人等 。 及菩薩摩訶薩 。 聞是經典 。 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不復退轉 。
何以故 。 天子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 宿殖德本 。 乃能得聞是經 。 非是少功德人 。 之所聽聞 。 若有暫聞此經 。 讀誦書寫 。 此人捨是身已 。 常見諸佛 。 見諸佛已 。 能於佛所 。 轉妙法輪 。 即得無盡陀羅尼印 。 亦得解一切眾生心行陀羅尼 。 亦得日光普照陀羅尼 。 亦得淨無垢陀羅尼 。 亦得一切諸法不動陀羅尼 。 亦得金剛不壞陀羅尼 。 亦得甚深義藏演說陀羅尼 。 亦得善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 亦得虛空無垢遊戲無盡印陀羅尼 。 亦得諸佛化身陀羅尼 。 況復聞已 。 如說修行 。
善男子 。 若有菩薩 。 得如是法 。 則能於十方世界 。 諸佛剎土 。 化作佛身 。 而為眾生 。 演說妙法 。 然於法相不動 。 亦無去來 。 雖成就眾生 。 無有眾生 。 而可得者 。 常為說法 。 而無所說 。 恒現受生 。 而無生滅 。 雖現來去 。 無來去相 。
爾時世尊 。 說是法時 。 三千菩薩 。 得無生法忍 。 無量眾生 。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思無量義菩薩 。 及諸天 。 龍 。 夜叉 。 乾闥婆 。 阿修羅 。 人非人等 。 聞佛所說 。 歡喜奉行 。
莊嚴菩提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