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
一時佛遊 。 迦維羅衛 。 釋氏精舍 。 尼拘類樹下 。 與五百比丘 。 侍者阿難 。 金剛力士樓由俱 。
於城中 。 有舍夷貴姓 。 五百長者 。 共為世尊 。 造立講堂 。 自相興誓 。
講堂成已 。 當請正覺 。 於上設供 。 沙門梵志 。 長者居士 。 群黎人民 。 不得先佛 。 妄昇此堂 。 若違要者 。 罪在不測 。
舍衛國王 。 時有太子 。 名維樓黎 。 產育之初 。 與琉璃寶俱 。 因以為號 。 領衛士定省外氏 。 方來入城 。 見視講堂 。 高廣嚴淨 。 都雅殊妙 。 世所希有 。 則於其上 。 頓止息涼 。
監講堂者 。 往白諸貴姓 。 言 。
舍衛太子 。 來止講堂 。
貴姓聞之 。 興怒罵曰 。
吾等家產 。 有何異德 。 敢登此堂 。 本造斯殿 。 乃為佛舉 。 當具上饌 。 延屈世尊 。 至真聖眾 。 供養畢訖 。 然後吾等 。 乃宜自處 。 而微者前尊 。 置體于此 。
尋遣使者 。 面罵辱之 。 催逐發遣 。 令不久滯 。 所蹈之地 。 剗去足跡 。 所履寶階 。 輒更貿易 。
時琉璃太子 。 聞其罵音 。 姿色變動 。 心懷毒恚 。 勅太史曰 。
深憶記之 。 須吾為王 。 當誅此類 。
太史阿薩陀 。 能觀天文 。 占究災怪 。 令書此狀 。 內于帶中 。 俠惡識非 。 嚴退還歸 。 不復前至 。 朝覲外家 。
太子父王 。 名波斯匿 。 與后末利 。 駕乘導從 。 詣祇樹園 。 下車卻蓋 。 免冠解劍 。 屏拂脫屣 。 除四種兵 。 步涉小徑 。 與末利俱 。 五體投地 。 稽首為禮 。 卻坐一面 。
琉璃太子 。 時歸還宮 。 無所瞻覩 。 問左右曰 。
父王 。 太后今為所 。
湊曰 。
造佛 。
太子聞問 。 欣率所領 。 不復解嚴 。 遂至精舍 。 曰 。
宜知是時 。
於是太子 。 逼害翼從 。 王之近臣 。 五百餘人 。 一時夷滅 。 卻王冠幘 。 蓋劍拂履 。 服乘諸飾 。 外無白者 。
於時世尊 。 為王及后 。 說世無常 。 愛欲合會 。 別離法句 。 王立不退轉 。 后得覩道迹 。 佛說經已 。 王稽首退 。 不見侍輔 。 而僵尸狼籍 。 唯王衣冠 。 二人得免 。 逃入樹間 。 還與王遇 。 王問之曰 。
群僚所在 。
二人答曰 。
太子率勒所統 。 脇將還宮 。
王謂末利 。
子造不順 。 謀逆如斯 。 素知此 。 吾當避 。 以國付 。 之精舍 。
左有族姓 。 愍王及后體柔狀樂不堪步 。 濟以車乘 。 弊陋難處 。 遂昇進邁 。 至于城門 。
先時太子 。 列五百人 。 置門鎮衛 。 勅門監曰 。
若父王來 。 勿聽使入 。
王曰 。
若不得入 。 吾將焉如 。
曰 。
詔大王 。 當令出境 。
時王波斯匿 。 涕泣哽噎 。 以偈歎曰 。
誠哉世尊教 。 所演審而諦 。 興衰與貴賤 。 一切無常住 。
寧守戒念道 。 不貪厚俸祿 。 僥聞講法會 。 不願億國土 。
王據國恣情 。 饕穢遑所欲 。 聞法蒙解脫 。 塵垢用消除 。
爾時觀者 。 無數千人 。 聞王歎音 。 八百人發大道意 。 皆立不退轉 。 憂色不悅 。
王后末利白王曰 。
幸勿愁憒 。 可共俱逝 。 還我父國 。
即便進發 。 七日七夜 。 到迦維羅衛 。 兜薩聚 。 值冥門閉 。 亦不得入 。 各共飢渴 。 無所向仰 。 求乞無地 。 止於水 。 傍人洗菜處 。 得迸蘿蔔食之 。 臚脹腹痛而薨 。
王后悲慟 。 舉聲大哭 。
守聚者問曰 。
何人乎 。
曰 。
吾王后也 。
又問 。
王為在何乎 。
后曰 。
痛哉 。 王薨水側 。
聚守門者 。 即馳白舍夷 。 諸貴姓 。 貴姓聞凶 。 奔波驚愕 。 尋皆來 。 出賵贈殯棺 。 闍維如法 。 咸皆號悼 。 莫不摧感 。
爾時貴族 。 釋摩男者 。 瞿夷之父也 。 與諸豪右 。 以偈歎曰 。
有子有財 。 思惟波波 。 我自非我 。 何有子財 。
愚癡自怙 。 豪尊有終 。 太子用國 。 殪入地獄 。
釋氏貴姓 。 二百五十 。 深惟無常 。 得不退轉 。 五百女人 。 未出家者 。 得不起法忍 。
於是琉璃太子 。 聞父王薨 。 即在殿 。 稱制為王 。 異道太史 。 出帶中書 。 證案本狀 。 記惡之忌 。 聞之大怒 。 心意憤踊 。 召四種兵 。 伐迦維羅衛 。
佛知其意 。 從精舍出 。 止于路要 。 坐於荄枯樹下 。 斯須之頃 。 太子軍至 。
時琉璃王 。 遙見世尊 。 即便下象車 。 稽首于地 。 長跪問佛 。
唯 。 天中天 。 有菩提附差 。 尼拘類 。 畢鉢 。 優曇鉢 。 薩羅 。 怛羅 。 揵尼赦羅 。 有此七樹 。 其蔭高大 。 有德茂盛 。 何因棄捨 。 處枯槁多刺樹耶 。
佛告琉璃王 。
雖有七樹 。 樹蔭茂盛 。 盛豈有常 。 吾坐刺樹 。 以為安隱 。 用哀愍傷 。 親屬故也 。
王心念言 。
先古所載 。 藏室祕讖 。 用兵征旅 。 遇沙門者 。 轉迴軍還 。 況今值佛 。 焉得進乎 。
稽首佛足 。 即便反旅 。
還于舍衛 。 來日未久 。 侍者阿難 。 力士樓由 。 翼從世尊還 。 尼拘類園 。 令阿難敷座 。 宣告四輩 。 皆令集會 。
時佛尊顏 。 姿容無燿 。 項無光明 。 衣服變色 。 阿難察坐已定 。 則整衣法服 。 右膝投地 。 叉手白言 。
侍尊積年 。 未覩三變 。
佛告阿難 。
卻數七日 。 迦維羅衛 。 釋氏貴姓 。 皆當傷斃 。 現斯變者 。 為中家持服故也 。
大目揵連 。 前白世尊 。
是何足言 。 我之神力 。 正覺所究 。 能以右掌 。 舉舍夷國 。 跳置空中 。 上不至天 。 下不至地 。 琉璃王殺 。 焉能得乎 。
佛告目連 。
知汝威德 。 過足如斯 。 宿命之罪 。 誰當代受 。
又曰 。
能以鐵文籠 。 疏遮此國 。 上又以鉢覆 。 使無形候 。 擲置他方異土 。 又以四披須彌山 。 南內著于山 。 然後合之 。 各得所安 。 又大海水 。 深廣之量 。 三百三十六萬里 。 我以此國 。 浮置中央 。 令諸人民 。 無往來想 。 又一以此國 。 倚須彌山頂 。 復能倒覆 。 令無毀害 。 又下沒之 。 金剛地際 。 又打擲于 。 琉璃王眾 。 四種之兵 。 置大鐵圍山表 。 使兩怨敵 。 不相討伐 。
佛言 。
善哉 。 世尊信汝 。 此十威力 。 能辦此舉 。 舍夷貴戚 。 宿世殃罪 。 孰堪畢償 。 而代受者 。
阿難白佛 。
寧有譎詭 。 祐護此國 。 令安隱乎 。
佛言 。
若舍夷人 。 能同心 。 不與外讎 。 有往來緣 。 國可全也 。
太史三諫 。
王宜用時 。 進討舍夷 。
王聞赫怒 。 興軍勒眾 。 世尊知之 。 還坐枯樹 。 如是至三 。 王亦三還 。
第四征時 。 佛不遂屬 。 精銳四品之兵 。 到舍夷國界 。 釋氏豪姓 。 又亦多集眾 。 出而禦之 。 族黨驍勇 。 強盛善射 。 射四十里者 。 射二十里者 。 十里者 。 七里者 。 任其本德 。 御飛破初 。 箭不虛發 。 能析一髮 。 以為七分 。 去有里數 。 射盡中之 。 尋聲應弦 。 曾無遺漏 。 於是交戰 。 射琉璃王軍 。 穿幡折幢 。 裂蓋摧杠 。 截轅韅攝 。 決鎧帶韅 。 絕弓弩弦 。 不害象馬 。 牛畜之命 。 射珥臂指 。 環釧瓔珞 。 而不中肌 。 翦除鬚髮 。 左右眉 。 鬚髮毛睫 。 亦不害體 。
琉璃怖駭 。 問臣下曰 。
敵去此幾何 。 而箭所至 。 傷毀若茲 。
答曰 。
或四十里 。 二十里 。 十里 。 近者七里 。
王聞加悸 。 不能自寧 。 將破敵軍 。 即悸退還 。
太史諫曰 。
大王莫懼 。 慎無敗卻 。 舍夷人民 。 皆奉佛戒 。 為清信士 。 慈仁不殺 。 以箭恐人 。 無傷害意 。 寧自喪身 。 不夭生命 。 且更整陣 。 併心撲討 。 將牢持重 。 尅捷不久 。
諸臣啟曰 。
察敵軍射 。 陷遠無形 。 非力所距 。 懼被摧折 。 永令臣等 。 為糜戮之 。 慮箭不可當 。 置時據安 。 小史之謀 。 不足專從 。 各各心動 。 志在迸徂 。
王大奮怒 。 催勅進戰 。
舍夷外眾 。 奔走保城 。 閉門自固 。 列陣圍繞 。 至于七日 。 示悟去就 。 招懷誘納 。 唱令內寇 。 宜時歸命 。 若不出降 。 殄滅爾類 。
釋氏共議 。 當堅城守禦 。 當閉門稽顙 。 當密潛奔竄 。 躊躇狼狽 。 則各賦籌 。 驗定眾心 。 受籌者多 。 不受者少 。 以少從多 。 開門助惡成禍 。 內與外應 。 欲令敵勝 。 勸善者少 。 得開門入 。 入挌殺門 。 衛五百人 。 斬害不訾 。 生縛貴姓 。 三萬人 。 埋著于地 。 但令頭現 。 驅迫群象 。 比足蹈殺 。 然後駕犁 。 而耕其首 。 值此酷者 。 皆須陀洹 。
釋摩男者 。 波斯匿之舊好也 。 自謂國人 。
諦觀無常 。 苦毒之對 。 宿罪當償 。 勿懷怨恨 。 生現尋死 。 存者忽終 。 若干之痛 。 斧解五杌 。
喟然悲歎 。
食福同時 。 而受禍一處 。
豪族七萬餘生 。 復見生獲 。 鐵鎖其頸 。 貴姓女千人 。 以鎖貫之 。 羅竪道側 。 貴姓年少嬰兒 。 置于格上 。 而射殺之 。
時琉璃王 。 見釋摩男 。 與眾辛苦 。 顧謂臣曰 。
是何人乎 。
答曰 。
釋摩男 。 釋摩男之來 。 欲有所乞 。
王曰 。
現之 。
釋自陳曰 。
王之大王 。 存遇隆厚 。 聽納所啟 。 當具以聞 。
王識委曲 。 恣其所說 。
願節威怒 。 唯權止兵 。 無令放逸 。 多所殘害 。 我入池中 。 斯須當還 。 與王密議 。 立見策也 。 待我出水 。 乃復燿旅 。
王心與口言 。
人在水中 。 勢不得久 。
即聽所白 。
於是摩男 。 為國人民 。 遭大厄故 。 辭行入池 。 解髮繫樹 。 自沈于水 。 良久不還 。 王大怪焉 。 遂遣左右 。 往求料索 。 於樹根下 。 得其尸喪 。 出殯池側 。 王甚憐之 。 有慈哀心 。
用門族故 。 自沈而死 。 其義若茲 。 吾為國主 。 不忍小忿 。 豈當急戰 。 使所害彌熾乎 。
前三億人 。 畢對併命 。 次三億人 。 蒙自次之 。 救得皆視息 。 奔突走脫 。 得全濟命 。 又三億人 。 修家供養 。 歡宴熙怡 。 伎樂自娛 。 不知外有 。 併命之厄 。 亦不聞有 。 奔波之怖 。 安雅如常 。 一無所豫 。
琉璃王 。 厚葬摩男 。 存寵其後 。 王平舍夷 。 更立長 。 安慰畢訖 。 還舍衛國 。
佛與弟子 。 至迦維羅衛 。 見諸人民 。 傷殘者多 。 又察眾女人 。 杌無手足 。 耳鼻支體 。 身形裸露 。 委在坑塹 。 無用自蔽 。 世間苦痛如是 。 不仁之人 。 相害甚酷 。
佛言諸比丘 。
彼琉璃王 。 肆意惡逆 。 罪盛乃爾 。 卻數七日 。 有地獄火 。 當燒殺之 。 現世作罪 。 便現世受 。
大史奏讖 。 怪與佛同 。 王大恐怖 。 乘船入海 。 冀得自免 。 停住海中 。 至于七日期盡 。 水中則有 。 自然火出 。 燒船及王 。 一時灰滅 。
世尊哀愍 。 諸裸露者 。 即以威神 。 動忉利天 。 紫紺之殿 。 帝釋及后 。 首耶之等 。 無數天子 。 各齎天衣 。 俱供來下 。 以服覆遍 。 裸露厄者 。
佛為眾女 。 而說偈曰 。
諸仁目所見 。 現在變如是 。 畢故莫造新 。 後可長度脫 。
佛歎偈已 。 復為說法 。 諸來觀者 。 天 。 龍 。 鬼神 。 阿須倫 。 迦留羅 。 真陀羅 。 摩休勒 。 梵志 。 居士 。 長者 。 人民 。 無央數千 。 聞佛所說 。 五百比丘 。 漏盡意解 。 五百梵志 。 其餘現人 。 見國荒毀 。 傷殘之痛 。 出家遵道 。 皆為沙門 。 五百天子 。 立不起法忍 。 二百阿須倫 。 千 。 龍王 。 皆發無上 。 正真道意 。 溝坑五杌 。 裸形男女 。 命盡得上 。 生忉利天 。 千五百人 。 得見道迹 。 千人得不還證 。
佛說此已 。 一切遍聞 。 稽首而退 。
琉璃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