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
一時佛遊維耶離 。 奈女樹園 。 與大比丘眾 。 千二百五十 。 五千菩薩 。 及無央數天人 。
時佛說經 。 眾會皆定 。 龍施菩薩 。 立於佛前 。 作師子吼 。 嗟歎大乘 。 說前世行 。 積功累德 。 不惜身命 。 不計吾我 。 無所希求 。
白佛言 。
過去世時 。 有一般遮旬 。 在叢樹下 。 精進行道 。 心無所著 。 常愍十方人 。 及蠕動之類 。 行四等心 。 慈悲喜護 。 常食果蓏 。 而飲泉水 。 不慕世榮 。 無所貪惜 。 得五神通 。 以自娛樂 。 何等為五 。
眼能徹視 。 耳能徹聽 。 身能飛行 。 了眾人根 。 自知本末 。
在其山中 。 誦習經義 。 晝夜不懈 。
時有毒蛇 。 見般遮旬 。 晝夜誦經 。 心大歡悅 。 前詣般遮旬所 。 稽首作禮 。 取草用掃 。 含水灑地 。 供事道人 。 不敢懈慢 。 常在左側 。 聽經不離 。 般遮旬所說經 。 毒蛇輒悉諷誦 。 如是數月之中 。 轉向冬寒 。 樹木華果 。 遂復欲盡 。
般遮旬心念言 。
冬寒以至 。 華果以盡 。 無所依怙 。 我今當還 。 止於人間 。 便取衣鉢 。 即欲發去 。
毒蛇時見 。 悲泣淚出 。 白道人言 。
欲何至乎 。
道人答曰 。
寒冷且至 。 亦無屋舍 。 華果復盡 。 無以自活 。 故相捨去 。 欲入郡國 。
毒蛇聞之 。 益甚悲哀 。 白道人言 。
道人在此 。 如依太山 。 晝夜樂法 。 其心不傾 。 今捨我去 。 無所恃怙 。 願見愍傷 。 我身可憐 。
道人答曰 。
吾有四大 。 常當衣食 。 以自住立 。 今此山中 。 亦無供具 。 雖有慈心 。 不能自在 。
毒蛇白曰 。
今此山中 。 樹木參天 。 泉水流行 。 百鳥嚶嚶 。 甚可娛樂 。 何為捨焉 。 唯願道人 。 勿見棄捐 。 今雖當去 。 欲從其後 。 奉侍道人 。 不敢住留 。 在此愁思 。 但有死憂 。
道人答曰 。
卿為毒蛇 。 眾人所憎 。 見者欲害 。 無有愛樂 。 或於道中 。 虎狼毒蟲 。 蜚鳥走獸 。 共害汝身 。 今實悢悢 。 無有已 。 已雖有是心 。 不得自在 。 願卿住此 。 思道念德 。 精進自守 。 忍諸困厄 。 若前強健 。 後年復會 。
道人悲泣 。 收淚而去 。 毒蛇涕零 。 不能自止 。 貪見道人 。 無有極已 。 便即上樹 。 遙望道人 。 觀視若行 。 察其所避 。 道人不現 。 轉復上行 。 適復不現 。 上盡樹頭 。 遙望道人 。 遂遠不現 。
毒蛇益悲 。 自責悔言 。 身罪所致 。 失善道人 。 前世愚癡 。 多犯眾惡 。 婬妷瞋恚 。 闇冥放逸 。 懈怠無知 。 不奉精進 。 迷亂不止 。 其心不一 。 不值佛世 。 遠離正法 。 失大智慧 。 違遠至明 。 從苦入苦 。 離波羅蜜 。 墮於五道 。 蟲蛾蚤虱 。 今受蛇身 。 為人所憎 。 皆是身過 。 不由他人 。 天上世間 。 豪貴無常 。 何況我此 。 含毒之身 。 展轉生死 。 譬如車輪 。
爾時毒蛇 。 自說瑕惡 。 身意靜然 。 但還自責 。 今此危身 。 不足貪惜 。 不顧軀命 。 此無所著 。 便從樹上 。 自投於下 。 未及至地 。 墮樹岐間 。 身絕兩分 。 便即命過 。 生兜術天 。 得見光明 。 即自思惟 。 便識宿命 。
我在世時 。 身為毒蛇 。 奉侍道人 。 行正遠邪 。 精進不懈 。 伏惡心魔 。 視其身命 。 譬如土沙 。 知命非常 。 自投樹下 。 於彼壽終 。 來生此上 。
便於天上 。 從諸玉女 。 及與天子 。 各持香華 。 散毒蛇上 。
便自說言 。
今此蛇身 。 雖為毒惡 。 於我大厚 。 終不為薄 。 精進行法 。 心無所著 。 絕其壽命 。 得上為天 。 今故來下 。 欲報其恩 。
便復行詣 。 般遮旬所 。 稽首作禮 。 供養華香 。 嗟歎功德 。 皆共稱譽 。 今此道人 。 無有等侶 。 行大慈悲 。 無有親踈 。 教授一切 。 令離三塗 。 本為毒蛇 。 視如赤子 。 憂念一切 。 此功德大 。 欲報其恩 。 何時能達 。 適說是已 。 便還去 。 上兜術天 。
皆從諸天人 。 行詣彌勒前 。 俱稽首作禮 。 其心悉等平 。 見彌勒歡喜 。 禮畢住一面 。 彌勒為說法 。 皆得無所從生 。 天上壽終後 。 來生於世間 。 長者須福家 。 作女意甚明端 。 名曰龍施 。 除去諸欲情 。
時佛來詣舍 。 眉間放光明 。
時女在浴室 。 志意用愕驚 。 便即上樓觀 。 見佛功德正 。 諸根悉寂定 。 三十二相明 。 女心即歡喜 。 今逮得安寧 。 當供養佛法 。 便發菩提心 。
時魔聞知之 。 心中為愁思 。
此女發道意 。 盡我境界人 。
已下變為父 。 具說艱惱事 。
佛今現在世 。 功德甚尊特 。 菩薩多勤苦 。 羅漢疾易得 。
時女即對曰 。
父言無義理 。 佛智譬虛空 。 羅漢如芥子 。 猶是以觀之 。 小道無高士 。 佛德如巨海 。 度人無極已 。
時魔謂女言 。
汝今何愚癡 。 菩薩甚勤苦 。 得道無有期 。 假使欲得佛 。 當不惜軀命 。 從樓自投地 。 乃知女妙英 。 精進無所著 。 可得無上正 。
時女住欄邊 。 向佛叉手言 。
我用一切故 。 願佛知我誠 。 便自投樓下 。 逮得無從生 。 變為男子形 。
阿難乃怖驚 。 叉手正衣服 。 前白佛天中天 。
今我意甚怪 。 此為何等焉 。 一切皆愚癡 。 願佛現大明 。
時佛告阿難 。
汝見此女不 。 自投於虛空 。 轉作男子身 。 不獨今棄軀 。 前世亦復爾 。 已更事萬佛 。 精進無懈止 。 卻後當來世 。 供養如恒沙 。 便當得作佛 。 號名曰龍上 。 在第一大會 。 度脫諸天人 。 其數難屢陳 。 譬之如浮雲 。
爾時佛治世 。 快樂無有極 。 飲食皆自然 。 譬如忉利天 。
於是龍施身 。 住立在佛前 。 報其父母言 。
聽我作沙門 。
父母即聽之 。 侍從五百人 。 及八百天神 。 皆發無上心 。
爾時魔愁毒 。 悔恨無所陳 。
龍施白佛言 。
願愍一切人 。 為斷十二海 。 除去諸苦辛 。 用眾愚癡故 。 多說大珍寶 。
時佛便講法 。 五百侍從人 。 皆得無所從生 。 及八百諸天 。 得不起法忍 。 彼時龍施身 。 便住於佛前 。 自說過世行 。 求道甚苦勤 。 不用己身故 。 但為一切人 。 如來之功德 。 不可具說陳 。
爾時般遮旬 。 今則是世尊 。 其毒蛇之軀 。 今是龍施身 。
時五百玉女 。 今是五百人 。 八百諸天子 。 共志無等倫 。 菩薩所示現 。 猶為有所因 。 欲歎其功德 。 終無能盡焉 。 彼龍施菩薩 。
作師子吼時 。 無數諸天人 。 皆發無上真 。 一切皆歡喜 。 作禮於佛前 。
龍施菩薩本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