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燈三昧經

宋沙門先公譯

聞如是 。

一時 。 佛在舍衛國 。 遊於祇樹給孤獨園 。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 。 六萬菩薩俱 。 及持央數諸天人 。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 在其眾會中坐 。

時佛告文殊師利言 。

童子 。 菩薩行布施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諦除嫉妬意 。 二者 。 常清淨意布施 。 三者 。 無數百千人 。 不能奪其財 。 四者 。 無上妙而終亡 。 五者 。 生大豪貴家 。 六者 。 所生處好布施 。 七者 。 為四部眾所愛念 。 八者 。 無所畏入眾會亦無礙 。 十方 。 皆聞其名聲 。 九者 。 年少手足柔軟 。 十者 。 常樂善知識 。 乃至坐佛樹下 。

童子 。 是為菩薩 。 行布施十事 。

佛於是說偈言 。

已遠除於嫉妬 。 意常好布施者 。 持上妙而終亡 。 生即於豪富家 。

所生處意常樂 。 而好喜於布施 。 為眾生所愛念 。 居家者及出學 。

於眾會無所畏 。 所至處無疑難 。 其名聲遠而聞 。 於郡國及縣邑 。

其手足常柔軟 。 所欲得不復難 。 即為得善知識 。 諸佛及其弟子 。

終不復生嫉妬意 。 意常好樂欲布施 。 以持上妙而終亡 。 於是行事無嫉妬 。

即生於大豪富家 。 意常喜樂而布施 。 為若干億人所愛 。 好布施者有是行 。

得善知識不復難 。 常見諸佛及弟子 。 見已即樂供養之 。 其布施者有是行 。

佛語童子 。

菩薩持戒 。 清淨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具足其願 。 二者 。 學佛道 。 三者 。 常尊樂於黠慧 。 四者 。 死不妄語 。 五者 。 見世不轉意 。 六者 。 棄生死 。 七者 。 求泥洹 。 八者 。 寂寞行 。 九者 。 得三昧 。 十者 。 無貧窮行 。

童子 。 是為菩薩 。 十事清淨持戒 。

佛於是說偈言 。

即具足其所願 。 學諸佛之道行 。 常樂於尊智慧 。 亦無有恐懼時 。

不復轉其所願 。 亦不轉慎諸行 。 常棄遠於生死 。 則求索泥洹道 。

常在寂寞處行 。 即便得於三昧 。 而無有貧窮時 。 即立於持戒品 。

其人即具所可願 。 是菩薩學諸佛道 。 慧者於人不自稱 。 其人如是戒清淨 。

持願甚堅不復難 。 終不復動所采建 。 以見生死無數惡 。 便棄捐求泥洹道 。

其意不復著所念 。 其人如是立戒彊 。 得正剎土無不可 。 清淨戒者有是行 。

佛語童子 。

菩薩立忍辱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火不能燒 。 二者 。 刀不能害 。 三者 。 毒不能行 。 四者 。 水不能沒 。 五者 。 非人護之 。 六者 。 得莊嚴其身相 。 七者 。 閉塞諸惡道 。 八者 。 得生梵天不難 。 九者 。 晝夜得安隱 。 十者 。 安樂不移 。

童子 。 是為菩薩 。 十事住忍辱 。

佛於是說偈言 。

火不能燒其人 。 刀亦不能傷害 。 其毒不能得行 。 水亦不能漂沒 。

諸非人悉護之 。 即得三十二相 。 便閉塞諸惡道 。 忍辱者德如是 。

求索諸梵及釋 。 彼亦不而難致 。 常得安隱之行 。 悉覺於非常事 。

刀及火亦不能傷 。 行於毒中不能害 。 諸天及人鬼神護 。 其忍辱者有是行 。

即身得三十二相 。 其人不復畏惡道 。 於是死即生梵天 。 行慈心者 。 有是道 。

晝夜即得安隱行 。 常好喜身得安定 。 於一切有清淨意 。 終無有瞋恚志行 。

佛告童子 。

菩薩精進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有威神 。 二者 。 為諸佛所護 。 三者 。 非人悉亦護之 。 四者 。 聞法終不轉忘 。 五者 。 所未聞法而得聞 。 六者 。 得高明智慧 。 七者 。 得種種三昧 。 八者 。 終無病時 。 九者 。 飯食得安隱 。 十者 。 得柔軟如優鉢不剛 。

童子 。 是為精進 。 行菩薩十事 。

佛於是說偈曰 。

常為得有威神 。 終不轉犯諸惡 。 諸非人悉護之 。 即疾得成佛道 。

聞經法亦不忘 。 未聞者求得了 。 其人即得高明 。 精進者有是德 。

得同諸三昧行 。 終無有疾病時 。 精進者智慧俱 。 其人得佛道行 。

所飯食得安隱 。 即得為精進行 。 譬如優鉢在水 。 稍稍長而大成 。

清白法亦如是 。 令菩薩稍稍成 。 終無有能當者 。 得在天安樂處 。

多陀竭精進行 。 以進越無數劫 。 諸菩薩勤力行 。 所修奉悉說之 。

其精進者有威神 。 常為諸佛所擁護 。 而皆奉受是道行 。 其人得佛道不久 。

所聞者終不復忘 。 及復得餘眾法行 。 其人智慧稍增益 。 精進行者有是事 。

種種三昧常自增 。 彼終無有疾病時 。 諸所可飯食之者 。 一切得則為安隱 。

晝夜成就清白行 。 精進之者無有休 。 其人不久疾得佛 。 行精進者尊如是 。

佛語童子 。

坐禪菩薩 。 有十事行 。 何等為十 。

一者 。 專行住 。 二者 。 行道事 。 三者 。 無有恐難 。 四者 。 諦正諸根 。 五者 。 為人所愛 。 六者 。 遠離欲 。 七者 。 不轉一心 。 八者 。 脫於魔界 。 九者 。 住佛界 。 十者 。 得解脫 。

童子 。 是為坐禪菩薩十事行 。

佛於是說偈言 。

其人不轉所行 。 即為住諦之行 。 專行諸道之事 。 其人捨不正行 。

所修無所復著 。 諸根已為寂定 。 即為得安隱喜 。 坐思惟道行事 。

其人已離愛欲 。 安隱坐於一心 。 以遠離魔境界 。 即住於佛境界 。

專行者 。 有是持 。 其獨樂樹間者 。 即便解脫之行 。 便成得十事句 。

其菩薩住轉不行 。 皆棄捐於不當行 。 棄不正行樂正行 。 念三昧者有是事 。

其人終無貪著時 。 行安隱者賢不貪 。 身意善覺而持戒 。 行三昧者有是事 。

行空樹間無所畏 。 其人終無著貪時 。 諸非人皆愛念之 。 如是遠離欲獨行 。

終不著欲亦不貪 。 如是即脫魔境界 。 便住於如來境界 。 其人解脫邪事竟 。

佛語童子 。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一切所有悉布施 。 無所希望 。 二者 。 不復犯戒 。 不以戒自綺 。 三者 。 住忍辱力 。 無人想住 。 四者 。 行精進不貪身命 。 五者 。 行禪不住禪 。 六者 。 降伏弊魔 。 七者 。 九十六種 。 外道不能動之 。 八者 。 自得知生死 。 九者 。 於眾生有悲意 。 十者 。 不求弟子 。 緣一覺地 。

童子 。 是為菩薩 。 行般若波羅蜜十事 。

佛於是說偈言 。

其人所施皆等 。 亦不念望其報 。 護經戒不敢犯 。 亦不有想著求 。

行忍辱及智慧 。 終無有人之想 。 見人即有精進 。 身志意無所著 。

行一心及智慧 。 無所住無有想 。 以降伏於眾魔 。 智慧者有是德 。

九十六種之道 。 皆無能動搖者 。 得知了生死事 。 智慧者有是事 。

於一切眾生所 。 有大悲哀之行 。 於弟子緣一覺 。 皆不念所求行 。

所有皆施無希望 。 為不犯戒不念惡 。 行忍辱者無人想 。 奉智慧者有是事 。

精進為在空閑處 。 禪無有想亦無住 。 其人智慧降伏魔 。 行智慧者有是事 。

諸外道者不能動 。 其人即為知生死 。 於眾人民有哀傷 。 行智慧者有是事 。

諸弟子及緣一覺 。 於彼終無念求索 。 其人住佛道如是 。 行智慧者有是事 。

佛語童子 。

多智菩薩 。 有十事行 。 何等為十 。

一者 。 知惡道 。 二者 。 知善道 。 三者 。 解疑事 。 四者 。 為現直道 。 五者 。 棄捐惡道 。 六者 。 住正道 。 七者 。 在甘露門 。 八者 。 得坐佛樹下 。 九者 。 為人民現明道 。 十者 。 不畏惡道 。

童子 。 是為多智菩薩十事行 。

佛於是說偈言 。

為知了諸塵勞 。 悉曉了是兩事 。 其人便棄塵勞 。 即隨佛道之行 。

慧而解諸狐疑 。 便為現直見事 。 則棄捐惡道行 。 即得在於正道 。

見在於甘露門 。 則得坐佛樹下 。 為人民解現正 。 令不畏諸惡道 。

曉了無數塵勞法 。 知解兩事為如是 。 其人便棄捐塵勞 。 便於彼學上善法 。

為一切人解其疑 。 便為得見善正直 。 即棄捐去惡道事 。 其多智常在道住 。

常為住在甘露門 。 得坐在無量佛樹 。 為無量億人現明 。 其人終不畏惡道 。

佛語童子 。

菩薩尊法施持法 。 與他人者 。 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棄捐惡 。 二者 。 奉行善 。 三者 。 修正士 。 四者 。 淨其佛剎 。 五者 。 坐佛樹下 。 六者 。 布施眾用 。 七者 。 降伏諸塵勞 。 八者 。 與一切人智 。 九者 。 行慈心 。 十者 。 現在得安隱意 。

童子 。 是為菩薩 。 持尊法施十事 。 以法施與他人者 。

佛於是說偈言 。

諸不善皆捐之 。 諸善事悉奉行 。 得在住法智慧 。 意常好喜布施 。

便淨其佛國土 。 即得無上之國 。 便則坐佛樹下 。 興法施譬如寶 。

布施一切所有 。 便學於諸法王 。 則遠除諸塵勞 。 其人得佛不難 。

布施於一切人 。 常有慈心之行 。 其無有嫉妬行 。 為安隱諸非人 。

多智便棄諸不善 。 其人常為在善住 。 於尊法堅不可動 。 其多智者常與法 。

即常得清淨之國 。 常奉行佛道之事 。 為常得在佛樹下 。 興法施者有是事 。

無有塵勞布施眾 。 便即知了己身事 。 皆解脫諸世之事 。 其人終無所罣礙 。

其人自知而發意 。 為一切人如是施 。 有慈心者無嫉妬 。 見諸法安無有我 。

佛語童子 。

菩薩行空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行佛道 。 二者 。 無所著行 。 三者 。 不願所生 。 四者 。 不犯戒法 。 五者 。 不誹謗賢者 。 六者 。 不為諍行 。 七者 。 無所得 。 八者 。 獨行道 。 九者 。 不諍佛 。 十者 。 受法行 。

童子 。 是為菩薩 。 行十空事 。

佛於是說偈言 。

其諸上人所行 。 得上尊之世界 。 勇猛者於彼行 。 諸所不可得命 。

皆不著諸世界 。 於禪思安隱坐 。 亦不願諸所生 。 便曉知諸空法 。

終不復犯戒法 。 持於戒無有呵 。 其盡壽不說惡 。 不誹謗餘賢者 。

其行道無所諍 。 終無有諸諍訟 。 其便知諸所事 。 彼如法而習行 。

乃至亡失其命 。 終不謗於世尊 。 積累於一切法 。 自保意無所畏 。

於一切諸世界 。 佛道不可思議 。 即奉持諸佛法 。 不復疑於空法 。

其人之行而上妙 。 住不在於諸外道 。 行禪安隱無所著 。 諸所無命亦無人 。

其人終無有貪著 。 行一心者無所想 。 以知無人無我法 。 終復無有於所願 。

悉曉諸空之法事 。 於眾所用終不著 。 其人終無貪著念 。 於佛常有淨信意 。

其人終無諍訟事 。 獨處行者空眾用 。 其人為住於佛道 。 便持如來諸所法 。

佛語童子 。

菩薩在獨處行 。 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有清淨意 。 二者 。 無有欲 。 三者 。 念諸佛 。 四者 。 信行 。 五者 。 不疑慧 。 六者 。 有反 。 復於諸佛 。 七者 。 不誹謗法 。 八者 。 寂寞行 。 九者 。 得調住 。 十者 。 智四解事 。

童子 。 是為菩薩獨處 。 行十事 。

佛於是說偈言 。

終無有愛欲行 。 常有清淨之意 。 便奉無所欲事 。 於獨處一心行 。

思念普世間明 。 其人轉而成信 。 於智慧一無疑 。 佛慧不可思議 。

於諸佛有反復 。 佛終不棄捐法 。 即而作寂定行 。 便為住於寂法 。

其人即得解事 。 獨自樂於樹間 。 便棄損於財利 。 在一處而行道 。

有人則為有清意 。 常皆棄損諸惡事 。 其人行寂無有上 。 終不復疑諸佛慧 。

其人思念佛無上 。 信於諸天中天行 。 亦不復疑諸佛慧 。 寂寞行者有是事 。

於諸上人有反復 。 終不復棄諸法行 。 獨處行者而寂寞 。 閑處行者有是事 。

便得善諦寂寞地 。 即疾解了諸證事 。 常解說無央數經 。 其人無有罣礙時 。

佛語童子 。

菩薩在閑處 。 行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寂行 。 二者 。 遠離眾人 。 三者 。 無諍訟 。 四者 。 無瞋恚 。 五者 。 不入諸行 。 六者 。 不入人罪 。 七者 。 念解脫事 。 八者 。 安隱一心行 。 九者 。 疾作證解脫 。 十者 。 以無所著 。 故得三昧 。

童子 。 是為菩薩 。 閑處尊行十事 。

佛於是說偈言 。

常有寂寞之事 。 便遠離眾會人 。 終無有諍訟時 。 而獨自作於行 。

常無有瞋恚意 。 終不轉著諸界 。 亦不復作諍訟 。 在閑處是有德 。

便為寂寞之行 。 常在於獨處行 。 即有解脫之事 。 便疾得過度去 。

獨自在上閑處坐 。 常棄捐惡眾會人 。 其人終不入人事 。 樹間坐者有是事 。

便厭於一切生死 。 其人無有貪眾用 。 亦不有眾畏之事 。 在樹下坐有是事 。

終不與人共諍訟 。 常獨行者樂寂寞 。 常護守於身口意 。 其在閑處德無數 。

便得上妙解脫事 。 即好坐在寂三昧 。 其於樹間習寂行 。 在閑處者有是德 。

佛語童子 。

菩薩行分衛 。 有十事 。 何等為十 。

一者 。 不欲令知其行 。 二者 。 不令人知其功德 。 三者 。 不欲有財利 。 四者 。 不有自稱 。 亦無諛諂 。 五者 。 在賢聖道住 。 六者 。 不自說功德 。 七者 。 不從他人取足 。 八者 。 至他家舍 。 亦不喜 。 亦不憂 。 九者 。 離衣食施 。 持法施與人 。 十者 。 住令德無諛諂 。 皆取於其法施 。

童子 。 是為菩薩 。 行分衛住十事 。 令德無諛諂 。

佛於是說偈言 。

彼不欲令知行 。 亦不著所為事 。 利無利而等意 。 其人住於教令 。

亦不犯賢聖事 。 不有稱諛諂行 。 亦不自說其善 。 復不說他人惡 。

亦不愁不歡喜 。 說法離於衣食 。 所說皆令歡喜 。 分衛者有是德 。

不欲令稱不求名 。 常住在四賢聖行 。 亦不諛諂求財利 。 受教令者有是事 。

不自稱譽不說惡 。 初不說惡惡舌者 。 聞人功德常歡喜 。 其分衛者知止足 。

離衣食善與法施 。 亦不求索於財利 。 所說善人皆歡喜 。 受尊教者有是事 。

佛說是經時 。 七萬二千人 。 發無上正真道 。 萬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 。

佛說如是 。 文殊師利童子 。 及一切眾會 。 天 。 龍 。 世間人 。 皆歡喜 。 前為佛作禮而去 。

月燈三昧經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