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 。 為欲利益 。 諸有情故 。 以大悲心 。 告諸大眾言 。

汝等善聽 。 我今演說 。 受持數珠 。 校量功德 。 獲益差別 。

若有誦念諸陀羅尼 。 及佛名者 。 為欲自利 。 及護他人 。 速求諸法 。 得成驗者 。 其數珠法 。 應有如是 。 須當受持 。

若用鐵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五倍 。

若用赤銅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十倍 。

若用真珠珊瑚等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百倍 。

若用木槵子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千倍 。

若求往生 。 諸佛淨土 。 及天宮者 。 應受此珠 。 若用蓮子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萬倍 。

若用因陀囉佉叉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百萬倍 。

若用烏嚧陀囉佉叉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千萬倍 。

若用水精 。 為數珠者 。 誦搯一遍 。 得福萬萬倍 。

若菩提子為數珠者 。 或用搯念 。 或但手持 。 數誦一遍 。 其福無量 。 不可算數 。 難可校量 。

諸善男子 。 其菩提子者 。 若復有人 。 手持此珠 。 不能依法 。 念誦佛名 。 及陀羅尼 。 此善男子 。 但能手持隨身 。 行住坐臥 。 所出言語 。 若善若惡 。 斯由此人 。 以持菩提子故 。 得福等同 。 如念諸佛 。 誦咒無異 。 獲福無量 。

其數珠者 。 要當須滿 。 一百八顆 。 如其難得 。 或為五十四 。 或二十七 。 或十四亦皆得用 。 此即數珠 。 法相差別 。

諸善男子 。 以何因緣 。 我今獨讚 。 用菩提子 。 獲益最勝 。 諸人善聽 。 我為汝等 。 重說昔因 。

過去有佛 。 出現於世 。 在此樹下 。 成等正覺 。 時一外道 。 信邪倒見 。 毀謗三寶 。 彼有一男 。 忽被非人打殺 。

外道念言 。

我今邪盛 。 未審諸佛 。 有何神力 。 如來既是 。 在此樹下 。 成等正覺 。 若佛是聖 。 樹應有感 。

即將亡子 。 臥著菩提樹下 。 作如是言 。

佛樹若聖 。 我子必蘇 。

以經七日 。 誦念佛名 。 其子乃得重蘇 。

外道讚言 。

諸佛神力 。 我未曾見 。 佛成道樹 。 現此希奇 。 甚大威德 。 難可思議 。

諸外道等 。 悉捨邪歸正 。 發菩提心 。 信知佛力 。 不可思議 。 諸人咸號 。 為延命樹 。 以此因緣 。 有其二名 。 應當知之 。 我為汝等 。 視其所要 。 說此語已 。

佛言 。

善哉善哉 。 文殊師利法王子 。 如汝所說 。 一無有異 。

一切大眾 。 聞此持珠 。 校量功德 。 皆大歡喜 。 信受奉行 。

校量數珠功德經


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