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譯
如是我聞 。
一時佛在王舍城 。 耆闍崛山中 。 與無量菩薩摩訶薩大眾俱 。 前後圍繞 。
爾時 。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與無數持咒賢聖俱 。 前後圍繞 。 來詣佛所 。 到佛所已 。 五體投地 。 頂禮佛足 。 禮佛足已 。 繞佛三匝 。 卻坐一面 。
時觀世音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我有心咒 。 名十一面 。 此心咒 。 十一億諸佛所說 。 我今說之 。 為一切眾生故 。
欲令一切眾生 。 念善法故 。
欲令一切眾生 。 無憂惱故 。
欲除一切 。 眾生病故 。
為一切障難 。 災怪惡夢 。 欲除滅故 。
欲除一切 。 橫病死故 。
欲除一切 。 諸惡心者 。 令調柔故 。
欲除一切 。 諸魔鬼神 。 障難不起故 。
世尊 。 我未曾見 。 若天 。 若魔 。 若梵 。 若帝釋 。 若沙門 。 若婆羅門等 。 有能受持 。 如是咒者 。 若讀若誦 。 書寫流布 。 或以此咒 。 防護其身 。 或以此咒咒水 。 澡浴其身 。 或入陣鬪戰 。 或為毒所中 。 誦此咒故 。 一切諸橫 。 無所能為 。 唯宿殃不除 。
此咒 。 一切諸佛所念 。 我此咒 。 一切諸佛所說 。
世尊 。 我憶過恒河沙數劫外 。 有一佛 。 名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 。 我於爾時 。 在彼佛所 。 作大持咒仙人中王 。 於彼佛所 。 方得此咒 。 得此咒時 。 十方諸佛 。 皆覩目前 。 覩見佛已 。 忽然即得 。 無生法忍 。 當知此咒 。 有如是神力 。 亦能利益 。 無量眾生 。
是故當知 。 善男子善女人 。 有能晝夜 。 殷懃讀誦 。 勿令忘失 。 誦此咒時 。 更莫他緣 。 於晨朝時 。 洗浴其身 。 若不洗浴 。 當漱口澡手 。 誦持此咒 。 一百八遍 。 持此咒者 。 現身即得 。 十種果報 。
何等為十 。
一者 。 身常無病 。 二者 。 恒為十方 。 諸佛憶念 。 三者 。 一切財物 。 衣服飲食 。 自然充足 。 恒無乏少 。 四者 。 能破一切怨敵 。 五者 。 能使一切眾生 。 皆生慈心 。 六者 。 一切蠱毒 。 一切熱病 。 無能侵害 。 七者 。 一切刀杖 。 不能為害 。 八者 。 一切水難 。 不能漂溺 。 九者 。 一切火難 。 不能焚燒 。 十者 。 不受一切橫死 。
是名為十 。
現身復得 。 四種果報 。
何者為四 。
一者 。 臨命終時 。 得見十方 。 無量諸佛 。 二者 。 永不墮地獄 。 三者 。 不為一切 。 禽獸所害 。 四者 。 命終之後 。 生無量壽國 。
世尊 。 我念過恒河沙數劫 。 復過恒河沙數劫 。 復過無量 。 恒河沙數劫 。 爾時有佛 。 名曼陀羅香如來 。 我於彼佛 。 為優婆塞身 。 於彼佛所 。 復得此咒 。 得此咒已 。 於四萬劫 。 超生死際 。
說此咒時 。 得一切諸佛 。 大慈大悲 。 大喜大捨 。 智慧藏法門 。 以此法門力故 。 能救一切眾生 。 一切牢獄繫閉 。 杻械枷鎖 。 臨當刑戮 。 水火等難 。 種種苦惱 。 我恒救護 。 令得解脫 。 一切夜叉羅剎 。 以此咒力 。 令此羅剎 。 皆發善心 。 功德具足 。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我此神咒 。 有如是力 。 設復有人 。 犯四波羅夷 。 及五逆罪 。 能讀誦此咒 。 一遍者 。 一切根本重罪 。 悉得除滅 。 誦此咒者 。 有如是功德 。 況復有人 。 依此經教 。 受持咒者 。
當知是人 。 於萬萬億那由他 。 那由他諸佛所 。 曾聞此法 。 今還得聞 。 況復受持讀誦 。 晝夜不忘者 。 是人若心所念者 。 我滿其願 。
若復有人 。 於十四日朝 。 或十五日 。 以香湯洗浴 。 其身著新淨衣 。 一上廁 。 一洗浴 。 如此淨衣 。 不得上廁 。 行此法時 。 竟日不食 。 至於明旦 。 其道場中 。 置觀世音像 。 懸雜色幡蓋 。 香華供養 。 初入道場時 。 必須殷重至心 。 諸十方諸佛 。 慇懃懺悔 。 懺悔已訖 。 在於像前 。 敷一坐具 。 胡跪恭敬 。 至心誦持此咒 。
行此法者 。 當知是人 。 得四萬劫 。 離生死際 。
世尊 。 我觀世音菩薩 。 名字難可得聞 。 若復有人 。 稱十萬億 。 諸佛名字 。 或復有人 。 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 。 彼二人福 。 正等無異 。
爾時觀世音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若善男子善女人 。 及一切眾生 。 晝夜慇懃 。 稱我名者 。 皆得阿毘跋致地 。 現身得離 。 一切苦惱 。 一切障難 。 一切怖畏 。 及三業罪 。 悉得除滅 。 況復有人 。 依此經教 。 如法修行 。 當知是人 。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如在掌中 。
佛告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言 。
善哉善哉 。 善男子 。 汝乃能於 。 一切眾生 。 起大慈大悲心 。
善男子 。 當知汝等 。 以此神力 。 救護一切眾生 。 必得成就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無有疑也 。
佛告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言 。
善男子 。 如此神咒 。 我亦受持 。 我亦印可 。
善男子 。 汝今說之 。
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從坐而起 。 偏袒右肩 。 胡跪合掌 。 右膝著地 。 五體投地 。 頂禮佛足 。
禮佛足已 。 卻坐一面 。 白佛言 。
世尊 。 我今當承佛神力 。 而說咒曰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若那娑伽羅 。 毘盧遮那耶 。 多他伽多耶 。 南無阿利耶跋路 。 吉帝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摩訶伽樓膩伽耶 。 南無薩婆 。 哆他伽帝毘耶 。 阿羅訶陀毘耶 。 三藐三佛提毘耶 。 多姪他 。 唵陀羅陀羅 。 地利地利 。 豆樓豆樓 。 壹知 。 跋知 。 遮離 。 遮離 。 鉢遮離 。 鉢遮離 。 鳩蘇咩鳩蘇摩婆離 。 伊利彌利脂致 。 闍羅摩波那耶 。 冒地薩埵 。 摩訶伽 。 盧尼迦 。 娑波呵 。
爾時觀世音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此咒有如是神力 。 最為上首 。
復說咒曰 。
南無阿利耶跋路吉諦 。 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多姪他 。 呵呵呵呵 。 一離彌離脂離毘離詰離醯離 。 娑波呵 。
時觀世音菩薩 。 白佛言 。
世尊 。 此咒名咒水咒衣咒 。 若復有人 。 入道場時 。 先以此咒 。 咒水七遍 。 以浴其身 。 浴其身已 。 復以此咒 。 咒衣七遍 。 著入道場 。
南無阿利耶 。 跋路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多姪他 。 晝樓晝樓 。 呵呵呵呵 。 娑波呵 。
此名咒香咒 。 初入道場時 。 咒香七遍 。 然後乃燒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阿利耶 。 跋路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摩訶伽樓尼伽耶多姪他 。 私利私利地利 。 地利地利私利 。 娑波呵 。
此名咒華咒油咒 。 咒花散佛 。 咒油然燈 。 各咒百遍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阿利耶 。 跋路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多姪他娑第 。 娑第 。 娑地娑地 。 藪荼藪荼 。 娑波呵 。
此名咒食咒 。 獻佛食時 。 所有飲食 。 及諸雜果 。 先咒二十一遍 。 然後乃獻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阿利耶 。 跋路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摩訶伽樓尼伽耶 。 多姪他 。 訶私陀私 。 呼樓呼樓周樓 。 蘇樓 。 蘇樓 。 娑波呵 。
此名咒火咒 。 用蘇曼木然火 。 別以蘇曼木 。 寸截三十一段 。 用酪酥蜜 。 三種和之 。 取蘇曼木 。 段塗酪酥蜜 。 咒之一遍 。 擲著火中 。 盡三十一段 。 次第而咒 。 咒已然後 。 如法修行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阿利耶 。 跋路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摩訶伽樓尼伽耶 。 多姪他 。 伊利 。 彌利 。 脂利彌利 。 提利醯利 。 娑波呵 。
此咒名結界咒 。 或咒水 。 用之 。 散著四方 。 或咒芥子 。 散著四方 。 或咒淨灰 。 散著四方 。 各咒七遍 。
南無佛陀耶 。 南無達摩耶 。 南無僧伽耶 。 南無阿利耶跋路 。 吉氐攝婆羅耶 。 菩提薩埵耶 。 摩訶薩埵耶 。 摩訶伽樓尼伽耶 。 多姪他 。 賴致帝利脂致 。 伽車 。 伽車 。 婆伽畔 。 阿利耶跋路 。 吉氐攝婆羅耶 。 娑婆婆能 。 娑波呵 。
行道訖竟 。 誦此咒七遍 。 繞觀世音 。
此咒 。 別更有神力 。 若有人患 。 寒熱病者 。 或一日一發 。 或二日一發 。 或三日一發 。 以此咒之 。 悉得除愈 。
若被惡鬼打之 。 或被鬼子母所打 。 或被羅剎女打之 。 或被毘舍闍鬼打之 。 或被富單那鬼打之 。 或被顛鬼打之 。 或患丁腫 。 或患漏 。 或體生瘡疱 。 或被蛇螫 。 或蠍螫 。 一切毒蟲 。 所螫之者 。 以黃土作泥 。 咒之七遍 。 塗其螫處 。 悉得除愈 。
若患風病 。 咒酥七遍 。 塗其患處 。 并服之 。 即得除愈 。
或患偏風 。 耳鼻不通 。 以青木香 。 用胡麻油 。 樺皮上煮之 。 并咒七遍 。 塗其患處 。 即得除愈 。
所有疾病 。 用此咒治 。 悉得除愈 。
此咒神力 。 說不可盡 。 我依經教 。 略而言之 。
爾時 。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白佛言 。
世尊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 有能依觀世音 。 教作法者 。 彼善男子善女人 。 須用白旃檀 。 作觀世音像 。 其木要須精實 。 不得枯篋 。 身長一尺三寸 。 作十一頭 。 當前三面 。 作菩薩面 。 左廂三面 。 作瞋面 。 右廂三面 。 似菩薩面 。 狗牙上出 。 後有一面 。 作大笑面 。 頂上一面 。 作佛面 。 面悉向前 。 後著光 。 其十一面 。 各戴花冠 。 其花冠中 。 各有阿彌陀佛 。 觀世音左手 。 把澡瓶 。 瓶口出蓮花 。 展其右手 。 以串瓔珞 。 施無畏手 。 其像身須刻出 。 纓珞莊嚴 。
爾時其人 。 造此像已 。 欲求心中所願者 。 從月一日 。 入道場 。 至十五日 。 入道場時 。 一上廁 。 一洗浴 。 須淨衣三具 。 一日之中 。 三時換衣 。 於晨朝時 。 著一具 。 中時 。 著一具 。 向暮 。 著一具 。 其淨衣 。 不著上屏 。
行道之人 。 一食長齋 。 不食餘味 。 唯食大麥乳糜 。 安道場之處 。 必須淨室 。 泥拭鮮潔 。 香泥塗地 。 復以香水灑地 。 在其室中 。 量七肘地 。 縱廣正等 。 四角竪柱 。 周匝懸幡 。 處中 。 施一高座 。 置觀世音像 。 像面向西 。 以種種華 。 散其道場 。 唯燒沈水 。 蘇合等香 。 從一日至七日 。 一日三時誦咒 。 晨朝 。 誦一百八遍 。 中時 。 一百八遍 。 向暮 。 一百八遍 。 未須獻食 。 從八日中時 。 至十三日 。 日別一獻 。 種種飲食 。 及餘果子 。
所獻之食 。 不著槃上 。 唯敷淨草 。 上置飲食 。 於十四日 。 十五日 。 倍加上妙香華 。 以為供養 。 種種餚饍 。 及餘雜果 。 倍勝於前 。 以為獻佛 。
其行者 。 唯敷莎草為座 。 胡跪恭敬 。 面正向像 。 於十四 。 十五日 。 在其像前 。 然旃檀火 。 須蘇摩油一升 。 淨銅器盛之 。 置行者前 。 復須沈水香 。 麁細如筋 。 寸截滿一千八段 。
爾時行者 。 從十五日中後 。 取一沈水段 。 塗蘇摩油 。 咒之一遍 。 擲著旃檀火中 。 如是次第 。 盡一千八段 。
爾時行者 。 於其二日 。 全不得食 。 至十五日夜 。 時觀世音 。 來入道場 。 其旃檀像 。 自然動搖 。 其像動時 。 三千大千世界 。 俱時振動 。
其像頂上 。 佛面出聲 。 讚行者言 。
善哉善哉 。 善男子 。 我來看汝 。 所有願者 。 今悉滿足 。
時有四願 。
其四者何 。
一者 。 願不離坐處 。 即得騰空而去 。 自在無礙 。 二者 。 願在於一切賢聖中 。 得無障礙 。 三者 。 願作持咒仙人中王 。 四者 。 願現身 。 即得隨逐觀世音 。
是名四願 。
爾時行者 。 於四願中 。 隨意乞者 。
時觀世音 。 即與一願 。 其四願中 。 若不得已 。 至後月十五日朝 。 更立道場 。 於道場中 。 置像一軀 。 其中有舍利者 。 還以十一面 。 觀世音像 。 置舍利像邊 。 須花一千八莖 。 其行者 。 在於像前 。 敷草為坐 。 胡跪恭敬 。 取其一花 。 咒之一遍 。 散著像上 。 如是次第 。 盡一千八花 。
盡其花已 。 時觀世音像 。 正前菩薩面 。 出大雷聲 。 爾時行者 。 安心定意 。 不得恐怖 。 雷聲出時 。 一切振動 。 爾時行者 。 口常誦咒 。
雷聲出時 。 即當乞願 。 發聲唱言 。
南無觀世音 。 弟子何時 。 能救一切 。 眾生苦惱 。 何時當能 。 滿一切眾生願 。
時觀世音 。 隨願即與 。 當與願時 。 天龍八部 。 諸鬼神等 。 無能障難 。
若月蝕時 。 用赤銅鉢 。 盛牛酥三兩 。 於其路地 。 在觀世音像前 。 以黃土泥塗地 。 團圓一尺五寸 。 酥鉢置上 。 從初蝕時誦咒 。 乃至是月 。 還生如故 。 然後始休 。 取其酥食 。 須食盡竟 。 不得留餘 。 食此酥已 。 身中疾病 。 悉得除愈 。
用石雄黃 。 雌黃 。 二種等分 。 置草葉上 。 在觀世音像前 。 誦咒一千八遍 。 咒已 。 和其暖水 。 洗浴其身 。 一切障難 。 一切惡夢 。 一切疫病 。 皆得除愈 。
若有他方怨賊 。 欲來侵境 。 以此觀世音像 。 面正向之 。 種種香華 。 而為供養 。 取烟脂大如大豆 。 誦咒一千八遍 。 塗像左廂瞋面 。 令彼怨敵 。 不能前進 。
若有國土 。 人民疫病起時 。 或有雜類 。 一切畜生 。 疫病死時 。 安置道場 。 用白芥子 。 押取脂 。 使得一升 。 取紫橿木 。 大如筆管 。 寸截滿一千八段 。 先於像前 。 然紫橿木 。 其人取紫橿一段 。 塗白芥子脂 。 咒之一遍 。 擲之火中 。 盡其段數 。 皆咒一遍 。 擲著火已 。 能使一切 。 疫病悉得除愈 。
若有人 。 被他厭禱 。 蠱道咒咀 。 因即成病 。 如是病者 。 在於像前 。 用其緋綖 。 一咒一結 。 咒之七遍 。 使作七結 。 繫著像頂 。 逕由一宿 。 取繫病人頸 。 即得除愈 。
若有人 。 卒得狂病 。 用其白綖 。 作二十一結 。 咒二十一遍 。 在於像前 。 更咒一百八遍 。 繫著此像 。 正前面頂上 。 逕由一宿 。 取繫病人頸 。 若過二日不差 。 還取咒索 。 更咒一百八遍 。 絞著像頸 。 復逕一宿 。 取繫病人 。 即得除愈 。
若有惡鬼 。 入人宅中 。 須薰陸香 。 一百八顆 。 在於像前 。 每顆咒一遍 。 置著火中 。 盡此香已 。 所有惡鬼 。 自然散走 。 不敢停住 。
若有怨讎 。 伺求人便 。 取其白綖 。 在於像前 。 結作一百八結 。 咒之 。 一百八遍 。 繫像左廂 。 瞋面頂上 。 逕由一宿 。 解取此索 。 稱彼怨讎名字 。 一稱一截乃盡 。 一百八結 。 恒稱是人名字 。 所作不成 。
若有人 。 相瞋恨者 。 取五色綖作咒索 。 在於像前 。 咒之 。 繫著左廂 。 瞋面頂上 。 逕由一宿 。 解取自繁 。 令彼瞋者 。 自然和解 。
若有人 。 欲求善事 。 取五色綖 。 結作咒索 。 在於像前 。 咒之七遍 。 繫著正前面頂上 。 逕由一宿 。 解取繫自身 。 所求如意 。
若有人 。 自知身中 。 有障難者 。 須種種和香 。 塗其像身 。 復以香水 。 洗浴其像 。 洗浴像已 。 還取此水 。 咒之一百八遍 。 自浴其身 。 自浴身已 。 一切障難 。 自然消滅 。
說此品時 。 一切大眾 。 同時讚言 。
善哉善哉 。 觀世音大士 。 乃能救護 。 一切眾生 。 說大神咒 。 我等大眾 。 亦當受持 。
說此經已 。 彼諸大眾 。 一時俱起 。 繞佛三匝 。 作禮而去 。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